第一讲 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基本原理
展示设计与博物馆展厅设计PPT
![展示设计与博物馆展厅设计PPT](https://img.taocdn.com/s3/m/5a5da19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2.png)
• 展示设计概述 • 博物馆展厅设计理念 • 展示设计技巧 • 博物馆展厅设计案例分析 • 展厅设计趋势与展望
目录
01
展示设计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展示设计是指通过空间规划、视 觉传达、灯光音效等多个方面, 将信息有效地传达给观众的设计 过程。
特点
具有信息传达性、空间艺术性、 互动体验性等特点,能够吸引观 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的参观路 线,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效果。
数字化与多媒体应用
数字化展示
利用数字投影、LED屏幕等技术,展 示动态、交互式的多媒体内容,增强 观众的视觉体验。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通过VR和AR技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 的体验,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 展品和展览主题。
互动体验与参与性设计
互动展示
通过触摸屏、传感器等技术,实现观众与展品的互动,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体 验感。
后期评估
对展示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不断优化和完善设计。
02
博物馆展厅设计理念
历史与文化传承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突出文化特色
博物馆展厅设计应注重保护和传承文 化遗产,通过展示文物和历史资料, 让观众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与文化。
针对不同地域、民族和文化的特点, 设计具有特色的博物馆展厅,突出展 示其独特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背景。
结合最新的展示技术,如多媒 体、虚拟现实等,提升展示效
果和观众体验。
展示设计的流程
空间规划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空间 布局和规划,确定展区分布、 路线等。
技术实现
结合展示技术,实现设计效果, 提升观众体验。
需求分析
对展示内容、目的、受众等进 行深入分析,明确设计要求和 目标。
博物馆的空间设计
![博物馆的空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c7bcc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2.png)
博物馆的空间设计博物馆是我们了解、学习更多知识与尝试的公共场所。
那么,对于博物馆的空间,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博物馆的空间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博物馆建筑空间的构成博物馆建筑空间的构成一般来说,博物馆建筑由陈列空间、公共空间、藏品库区空间、技术及办公空间这四类空间组成,四者彼此相互联系且都在博物馆的正常工作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于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博物馆建筑空间与观众之间的知觉互动关系,而陈列空间与公共空间已经共同构成了观众在博物馆中活动所需的全部空间。
因此,本章将解析的重点放在这两类空间及它们的关系上,对于藏品库区空间和技术及办公空间就不再多加赘述。
1、陈列空间陈列区是博物馆建筑的核心空间,是公众进行参观、休息等各种活动的空间。
对于整个建筑而言,陈列区是建筑的公共开放部分,是观众对建筑空间形成认知的关键部分,也是评价建筑优劣的核心依据之一。
因此,陈列空间的设计是整个博物馆空间组织设计的重点。
陈列空间的组成:陈列空间是观众进行与参与相关活动的区域,它具有陈列品展示和观众观赏双重功能。
如果从参观的全过程来分析观众的可能行为,再结合展品的展示方式等特点,可以将陈列空间划分为如下几个部分:基本陈列室、专题陈列室、临时展室、报告厅和多媒体厅等(需要图片):(1)作为核心的基本陈列室以及专题陈列室应该是整个建筑最核心以及最可便捷到达的区域,各个展示空间和陈列内容应该互相彼此联系、前后衔接,构成一个共同的系统。
同时,也应考虑参观的灵活性,便于观众临时退场。
(2)对于临时展室,由于其内部展品更换频繁,应该尽量单独设置,邻近陈列设备贮藏,临近入口并可单独开放。
(3)报告厅作为多媒体展示展品的空间往往是观众参观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陈列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基于陈列空间的这些功能特点,陈列空间在设计中应满足一下三方面的基本要求:(1)满足展品陈列的要求。
根据展品特点合理设计空间尺度,展厅朝向和展出的参观路线。
馆藏建筑的设计原理
![馆藏建筑的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3aa322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a.png)
馆藏建筑的设计原理随着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发展,馆藏建筑的设计也由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方向发展。
如何在功能布局、空间组织、材料选用、环境设计等方面更好地满足读者和收藏者使用和维护的需要,是馆藏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功能布局馆藏建筑是以藏品保护、展示和使用为主要功能的场馆。
因此,其功能布局应能够满足藏品和读者的需求,并且足够灵活以适应未来的文化发展需要。
一般来说,馆藏建筑的功能布局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主入口与接待区:为读者提供信息查询、借阅、归还、咨询等服务,同时也是藏品展示和宣传的窗口。
2.馆藏保护和管理区:包括藏品接收、保存、检索、维护、修复等功能。
为了保护和管理藏品,这个区域通常会设有严格的监控和空调设备,保证环境恒温、恒湿等。
3.馆藏展示区:通常包括临时展厅、永久展厅、主题展览厅、文物拍卖厅等,是馆内最重要的区域之一,需要合理设置展览间隔和展品密度,保证空气流通和光线充足的同时,不影响展品的安全。
4.阅览与学习区:阅览和学习区是读者最需要的部分。
这个区域一般布局开放式或分室式,提供独立的阅读空间和学习空间,并为读者提供各种媒介设施和服务。
二、空间组织馆藏建筑的空间组织需要满足文物捆绑保护和保密措施、人流量控制、风险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要,同时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美感和使用舒适性。
因此,空间组织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流线性:馆藏建筑的空间应按照读者、管理人员和藏品流量的要求进行布局,保证读者入口与馆藏展厅的连接,同时也要保证在馆内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良好连接,以便于读者和管理员自由出入。
2.独立性:为了保护展品和读者的安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展览与阅读区域之间应保持连通性,让读者不用绕路就能方便地进入展览区。
3.远离街道:馆藏建筑的设计应尽量将它远离交通繁忙的街道,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藏品和阅览者,减少噪音对阅读和展览的干扰。
如果条件允许,建筑物的附近应保留可以调整的绿地,加强气候适应性和环境保护性。
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ppt103页)
![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ppt103页)](https://img.taocdn.com/s3/m/53e21b0e6294dd88d1d26b13.png)
总平面设计要求
六、陈列室和藏品库房若临近车流量集中的 城市主要干道布置,沿街一侧的外墙不宜开窗; 必须设窗时,应采取防噪声、防污染等措施;
七、除当地规划部门有专门规定外,新建博 物馆建筑的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八、应根据建筑规模或日平均观众流量,设 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
1、布局与地形、地貌、周边建筑的结合 例子: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日本MIHO博物馆
藏品库是存放各类文物、藏品和标本的专设房间。 鉴定编目室、实验室、修复室、文物复制室、标本制作室等用房的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6,室内光线应稳定、柔和。 进厅是组织观众进入陈列室的交通枢纽,是引导观众进入陈列室的引导空间,是公众进入陈列室的前奏。 3条 陈列室不宜布置在4层或4层以上。 内部工作人员即行政管理人员、技术工作人员与专业研究人员。 男女厕所内至少应各设2只大便器,并配有污水池。 藏品库区就是由藏品库房、缓冲间、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储藏室、管理办公室等部分组成。 她能升华建筑的艺术形象,赋予建筑特定的氛围,为人们创造处舒适、美好的外部活动空间。 陈列区布局形式5——大厅式 陈列区布局形式2——放射式 例子:墨西哥人类博物馆 技术用房都有工作联系。
例子: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四、提高博物馆建筑的外部环境质量
环境是建筑的背景,环境是建筑的衬托、建筑 外部环境是建筑设计的补充与完善。她能升华建 筑的艺术形象,赋予建筑特定的氛围,为人们创 造处舒适、美好的外部活动空间。
环境设计包括绿化植被布置,道路广场铺装。 基地标高处理 ,建筑小品布置以及水环境的设计 等方面。
第3.1.7条 除特殊藏品或展品外,藏品库房和陈列 室的楼面活荷载应按4KN/㎡设计。
藏品库区要求
藏品库区应由藏品库房、缓冲间、藏品暂存库房、 鉴赏室、保管装具贮藏室、管理办公室等部分组 成。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之博物馆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之博物馆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d57a19ba1aa8114431d913.png)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之博物馆设计博物馆是供搜集、保管、研究和陈列、展览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实物或标本之用的公共建筑。
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案例来分析博物馆的设计原理。
首先介绍的是安阳殷墟博物馆,博物馆位于洹河西岸的宫殿宗庙区,南北长约100米,东西长约50米,处于和洹河河床的摆动区域。
新建博物馆充分尊重先人的文化,尽量减少对遗址的影响,抵制任何夸张的表现欲望,通过展览路线以及空间的刻意安排,借助精心提炼的符号及传统材料,努力创造出使人能够潜心感悟先人智慧,安静质朴的环境。
博物馆采用正方形的平面全埋入地下,使参观者在缓慢的下行过程中逐渐的沉静下来,在不知不觉中体会远古遗迹的序幕和苍凉。
内部并没有采用楼梯或电梯,设计师是为了避免现代化设施干扰古朴的气氛。
建筑主体完全沉入地下,地表用植被覆盖,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地貌浑然一体,最大限度的维持了殷墟遗址的原貌。
规整方正的中央庭院敞口向天,打破整个博物馆由于处于地下的沉闷感,中央庭院具有隐含的礼仪性,提示一座神秘的宝藏在脚下。
新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非常紧密,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景观渲染气氛,寂静无人时,悄立在庭院中,高直的四壁翻着铜铝的黑沉沉的墙面,同样的一片天空,一样的冷清,历史沧桑感不由得袭上心头。
而敦煌文物保护陈列中心位于莫高窟与大泉河之间的一片绿色地带,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让人想起“西出阳关,一片孤城”的形象,这是荒凉辽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块绿洲,一望无际的大漠远远地消失在地平线上,特殊的地理环境触发了设计者从敦煌的自然环境出发,确定新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提出了“建筑与地形一体化”的设计构思。
在博物馆的形式处理上,将建筑体量沿水平方向延伸铺展开来,使建筑屋顶局部处理成平屋顶,另一部分为平缓的坡屋顶,其出挑深远强化了地基的水平方向,设计者为了渲染建筑融于地基的自然氛围,选用当地沙土烧制而成的砖砌筑墙体铺设地面,使整个建筑在材质上与周围环境融合为一体,质朴亲切。
博物馆建筑设计——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
![博物馆建筑设计——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e77f06bbe23482fb4da4ce5.png)
Architecture Design
第二节: 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
美术馆北面及东南还被大面积的浅水池所环抱,犹如将美术馆自水中 托起。水池与河流交界处是一座架在河堤之上的弧形堤岸。
Architecture Design
总体布局综合权衡和统筹安排
第二节: 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
美术馆的现状环境相当复杂。 美术馆的用地是那威河南岸的 旧仓库区,基地南高北低坡向 河岸。基地以南是老市区,它 们之间隔着标高不同,但又并 在一起的一上一下两条路,上 层是城市道路,下层是铁路。 横跨那威河的梭飞桥从基地东 北角上方越过。桥跨过基地后 道路“分枝”,主路向南直通 市区,而支路西转越过铁路与 上层城市道路相连。
Architecture Design
第二节: 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
一、博物馆的选址及总体布局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Architecture Design
第二节: 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
一、博物馆的选址及总体布局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Architecture Design
第二节: 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
一、博物馆的选址及总体布局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Architecture Design
第二节: 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
一、博物馆的选址及总体布局
2.博物馆的大众性——馆址所在地段应有方便的交通,吸引观众、方便藏品运输
美国洛杉矶盖蒂中心博物馆综合体,基地东侧是圣迭戈高速公路,基地北端在路旁由 停车场,游客到达后,在这里换乘专用观光电车。私人汽车的普及、完善的交通系统、 良好的自然景观河优美的建筑群体使该中心成为洛杉矶著名的旅游景点。
Architecture Design
第二节: 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
关于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的探讨
![关于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96397f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65.png)
关于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的探讨一、布局设计布局是整个展览空间设计的基础,是决定展品怎样呈现以及访客的流线和环顾视野的重要因素。
合适的展览的布局设计可以让参观者得到体验的最大化。
1、流线设计:参观博物馆中的参观路线开始自进入博物馆的门口。
设计者需要考虑如何引导游客沿着最优秀的路线走,让他们浏览尽可能多的展品。
流线设计也应该考虑到分散入口处的人流,尽量避免人群拥挤或拥堵。
2、展品分区:根据展览主题,将各类展品分层、分区。
在分区的同时,提供充足的地方让游客坐下来休息,也方便他们进一步探索各区之间的联系和细节之处。
3、展品高光区:将一些重要展品位置突出,通过合适的包装和陈列,让游客注意到展览中的重点。
二、光照和色彩光照和色彩是展览空间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宣传因素。
设计者应该精心考虑光线和色彩的搭配,以最大限度地突出展览中的展品。
1、光照:由于博物馆展馆通常不提供大量自然光线,因此灯光的布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灯光的摆放可以让游客迅速注意到展览中的重点,同时提高游客的安全感,让展览显得更为安全可控。
2、色彩:不同的颜色会引发人的不同心理反应,而一些颜色会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力和吸引力:比如蓝色和绿色给人以安静和浅沉的感觉,所以适宜用于让游客对重要的展品产生好奇心;而红色则很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应该要控制它在展览中的使用。
三、文字、图片与视频文字、图片和视频是展览空间中重要的为游客提供理解和参考的践行工具。
为最大化地展现文化和历史知识点,设计者应该巧妙地将其创意化,让游客更容易吸收。
1、文字:博物馆中的文字标识不宜过多、复杂,以提供简单明了而有用的信息为优先。
字体的选择也应该掌握在设计者的手里,让使其与展览主题和展览空间布局相协调。
2、图片和视频:合适的图片和视频的使用有助于表现和说明展览的内容,让游客更便于理解和接受。
正确的使用方式可以将更多的信息传递给参观者,同时也能提高博物馆展览的独特风格。
总之,通过对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所需要的要素不仅包括布局、灯光和色彩的优化,还需要注重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创意化呈现。
设计原则知识:设计原则——博物馆设计
![设计原则知识:设计原则——博物馆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0cb90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6.png)
设计原则知识:设计原则——博物馆设计在人类文明史上,博物馆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机构,它是展示人类文化、科技、艺术、历史等各个领域的胜地。
博物馆的设计在创造独特的参观体验、突显展品的价值、提供教育性的讲解以及保护和展示馆藏品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因此,博物馆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而创造一个独具特色、引人入胜的观展环境。
本文将介绍博物馆设计所应遵循的几个重要设计原则。
原则一:空间与展品的关系空间是博物馆设计中最核心的元素。
设计应该使大型的、独特的展品可以自然而然地放置在房间的中央,凸显它们的价值。
此外,在博物馆空间的设计中,人们也要考虑到游客走动的方向和节奏,如何让游客一览展品的全貌,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设计师应该让游客可以自由地漫步走进展区内,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觉得拥挤或不便。
原则二:色彩和光线的运用色彩和光线是博物馆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色彩的选择方面,设计师必须寻找一个能够与藏品相配的背景颜色。
通常,淡雅的、中性的色调会更好地突出展品,使得展品能够更好地在其中被人们所关注。
在光线运用方面,设计师应该注意平衡展示区域与展品之间的光线比例,使游客可以看到展品的细节和显示方式。
原则三:叙事和呈现方式展品的呈现方式直接影响游客的参观体验,使他们对展品有更深刻的认识。
因此,博物馆设计必须能够充分呈现展品的叙事,为游客提供一个更加生动、真实的展览。
在设计细节和内容方面,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等相关信息,同时考虑到游客的接受程度,创造一个既引人入胜又易于理解的展览环境。
原则四:良好的通道和区域划分多馆区的博物馆在设计中要避免过于拥挤的展示区,减少游客在展示区的阻碍和导流,使游客能够在馆内自由流动。
在各个展示区之间,设计师可以设置一些良好的通道和分区,方便游客前往其他展览区域,同时避免出现馆内拥堵和涌动的情况。
总的来说,博物馆设计有很多要素需要考虑,设计师需要对每个展品的展示方式和设计环境有深入的思考。
博物馆空间艺术设计具体分析
![博物馆空间艺术设计具体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c222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a.png)
博物馆空间艺术设计具体分析博物馆空间艺术设计是指在博物馆建筑和展览空间中,通过艺术设计手法来展现艺术品、文化传统和历史故事的一种设计方式。
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艺术品摆放在展柜中,而是通过空间布局、灯光设计、装饰元素等多种手段来传达展览主题和呈现艺术品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对博物馆空间艺术设计的具体分析。
首先,空间布局是博物馆空间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博物馆的空间布局需要考虑到参观者的流线和观展顺序,使其能够有系统地浏览展览内容,并对艺术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通过不同展厅之间的连接和转换,可以构建出丰富多样的空间体验,使观众在行动和感知上得到更丰富的体验。
其次,灯光设计在博物馆空间艺术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灯光设计可以使观众更好地欣赏到艺术品的细节和表现力,并能够产生出更为温馨和吸引人的氛围。
同时,灯光也可以用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和情感,使其能够更加专注地观看和思考艺术品所传递的信息。
第三,装饰元素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博物馆空间艺术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装饰元素的风格和材质需要与展览内容相协调,以达到展示艺术品的最佳效果。
同时,装饰元素也可以通过色彩、纹理和造型等方式来增强展览主题的表现力,并与空间布局和灯光设计相结合,共同打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此外,博物馆空间艺术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在展览空间中设置互动设施和活动区域,可以使观众参与到展览中来,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乐趣。
这些互动设施可以是触摸屏、虚拟现实设备、音频导览等,通过与观众的互动,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展览内容,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和探索兴趣。
最后,博物馆空间艺术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和参观体验。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的观众群体,并从他们的视角和需求出发,设计出能够吸引他们的展览空间。
例如,对于儿童观众,可以设置专门的儿童区域和互动游戏,使他们能够在玩耍中学习和参与。
综上所述,博物馆空间艺术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多样化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空间布局、灯光设计、装饰元素选择和观众互动等多个因素。
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ppt192页urr
![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ppt192页urr](https://img.taocdn.com/s3/m/345bd00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e.png)
▪ 2、按藏品内容划分 如综合型和专门型博 物馆
▪ 3、按服务对象来分,如成人博物馆和 儿童博物馆
▪ 4、按管理者来分,如 国立、公立、私 立博物馆
分类2
▪ 1、综合类 ▪ 1)世界性综合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 ▪ 2)国家与地方综合博物馆 ▪ 2、历史类 ▪ 1)历史文物博物馆 ▪ 2)社会历史博物馆,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
▪ 特殊陈列室可以是专题成列室。电影厅或 开放库。 专题成列室的陈列内容相对比
较独立,但也比较稳定。所布置的位置也 可以比较独立,但不必单独对外开放。
▪ 开放库,除对专业观众开放外,也可一对 一般观众开放,也应组织在参观流线的适 当位置上。
▪ 为参观方便,陈列室不宜布置在4层以上。 大中型馆内2层或2层以上的陈列室宜设置 客货两用电梯。
▪ 大、中型馆的藏品宜按质地分间贮藏,每间库房的面积不宜 小于50㎡。
▪ 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贮藏室、办公室等用房应设在藏品 库房的总门之外。
▪ 每间藏品库房应单独设门。窗地面积比不宜大于1/20。珍品 库房不宜设窗。
▪ 藏品库房的净高应为2.4~3m。若有梁或管道等突出物,其 底面净高不应低于2.2m。
▪ 2、建筑师所面对的是博物馆建筑及其室内 外环境。博物馆是供收集、保管、研究和陈列、 展览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 方面的实物或标本之用的公共建筑。
博物馆的职能
▪ 1、收集保管职能
▪
如:美术馆收集美术品,历史博
物馆收集某时期的文物。收集得来的藏品
经过整理、筛选、修复,选出有代表性的,
▪
进厅是组织观众进入陈列室的交通枢纽,室
引导观众进入陈列室的引导空间,是公众进入陈列室的
前奏。进厅与陈列室的联系要直接,空间要宽敞,要方 便观众进出。进厅可分为前厅式、中庭、走廊与过厅式。
B002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
![B002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b83bd97240c844768eaee2e.png)
• 特点:西方式样,歇山式铁皮屋顶具有 中国传统建筑特征
2020/3/19
中国现代博物馆建筑的特点
• 1、再生型博物馆数量多(自贡市盐业历史博 物馆)
•
利用旧建筑再生建立,如对建筑的利
用,修复,改建,扩建,重建,拆迁复原等。
• 优势 : 原有功能丧失,但该建筑具有的文 化性、民族性用于博物馆正好用得其所。
2020/3/19
2020/3/19
2020/3/19
2020/3/19
• 3、博物馆的集珍性——馆址要保障藏品 的安全
• 馆址不应选在环境污染的区域内,应 选在地势干燥、排水通畅、通风良好、 安全可靠的环境中。
2020/3/19
• 、博物馆的艺术性——选址要为城市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
博物馆与一般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等文化建筑不同,尤
• 博物馆分为大、中、小型。 • 大型馆(建筑规模大于10000㎡)一般适用于
中央各部委直属博物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 市博物馆;
中型馆(建筑规模为4000~10000㎡)一般 适用于各系统省厅(局)直属博物馆和省辖市(地 )博物馆; • 小型馆(建筑规模小于4000㎡)一般适用于各 系统市(地)、县(县级市)局直局博物馆和县(县 级市)博物馆。
•
1 学校博物馆
•
2 儿童博物馆 向儿童传播各种知识,生动活泼适合儿童特点
的博物馆
•
3影剧传播博物馆
• 4文化与娱乐中心 如蓬皮杜文化中心
• 6、自然类
•
1、综合性自然历史博物馆
•
2 专门性自然历史博物馆
•
3 园囿性博物馆
•
4 水族馆
•
5天文馆
博物馆展览展示空间设计
![博物馆展览展示空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1beed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f.png)
博物馆展览展示空间设计摘要:展览空间是当代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收藏和展览的主体。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从对展示主题的提炼入手,通过对展示空间气氛的营造,以及展品与环境共同构成等,最终可以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此外,还可以利用其展示的表达方式,将空间与观众展开高效地互动,既可以完成叙述的构建,也可以将情绪更好地融合进去,让展品与观众产生共鸣,并与空间形态相融合。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一、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功能分析(一)展示空间:展示设计架构展览和物件的空间展览室是一个以展览为主的中心,它既是一个展现整个美术馆整体形象的主要场地,又是一个展览馆藏的主要场地。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展示区通常包含了馆舍的门厅、大厅、序厅和主展厅等几个部分,它占据了最大的面积,也是最多的布置室,它是馆舍的基础空间。
在展览设计方面,展览空间的作用是以展示设计框架的展览和物品为主,要将其与博物馆的周围环境以及展品的特性相结合,展开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设计,将其与博物馆的周围环境相融合,凸显出展品的历史和文化特征。
美国皮博迪埃塞克斯国家美术馆在展出过程中,通过对展馆内部各层之间的关联性和展厅内部构造的合理安排,凸显展馆的职能,按照展馆内展览物品的放置方式,结合展馆内展览物品的特征,将展馆内的中庭布置为一艘船只的外形,为游客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展出环境。
(二)服务空间:展示设计互动服务、社会活动空间服务空间属于博物馆展示设计、互动服务、社会活动的区域,它充分地反映出了博物馆展览的人性化与服务性,它能够缩短参观者与博物馆藏品之间的距离,让人们不断增加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得到解决,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从而让博物馆史料的广泛传播得到逐渐普及,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展览空间。
首先,为了让展厅内部各个部位之间的比例规模与人在一般空间中的活动和认知模式保持一致,以达到游客对舒适度的参观要求。
同时,在展示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中,既要突出展示的交互性和人性化,又要通过设置人机互动、一键查询和参观留言等互动环节,让观众更好地参与到展示空间中去。
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共193页
![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共193页](https://img.taocdn.com/s3/m/9450b1e15a8102d277a22f0d.png)
END
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展陈空间的营造
![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展陈空间的营造](https://img.taocdn.com/s3/m/a7c1ce5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7.png)
文献综述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博物馆文物类展品展陈设计空间布局 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观众体验与空间布局的关系以及空间布局与展陈主题的关系。尽管这些研究取得 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现有研究多从理论层面探讨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和策略,而对实践层 面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4、互动体验:设计师应观众的参与和互动,通过科技手段和创意设计提升 观众的临场体验。
临场体验
以某历史博物馆的战争展厅为例,设计师在展陈空间设计中运用了沉浸式体 验和交互式展示手法。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壮烈。此外,设计 师还通过多媒体互动装置,使观众能够与展览内容进行互动,加深对历史事件的 理解。这种设计方式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临场体验,也提高了展览的趣味性和教 育性。
研究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展示手段的多样化,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已趋向多元化和 互动化。然而,目前展陈空间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空间布局不合理、展示内 容单一、互动体验不足等,难以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同时,部分设计师忽视 了展陈空间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导致设计无法有效地传达信息和吸引观众。
设计原则
根据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本次演示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遗址博物馆展陈 空间设计应遵循整体性、交互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等原则;其次,展示内容的安 排、空间布局、展示方式、灯光照明等因素对展示效果和观众体验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遗址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应注重观众体验,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与交流。
本次演示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遗址博物馆展陈空间的展示效果和观众体验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潜在的研究影响,本次演示认为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 讨遗址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方法,以及结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为遗址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治者政权合法性的依据。
妇好墓出土玉戈
尽管从历史早期开始中国就有专门收藏和保存文物 的建筑和机构,但并没发展出以公共教育为特色的 近代意义的博物馆来。 我们今天使用的“博物馆”一词是19世纪中晚期从 英文MUSEUM翻译而来。
2、MUSEUM的来源 “museum”源于古希腊文mouseion,意为 “思考之所”或“缪斯的宝座”。 缪斯是宙斯和记忆女神的九个活泼可爱的女 儿,是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也是丰 富知识的象征。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都将 他们的学园同对缪斯的崇拜相联系,学园中 设缪斯神庙。
收藏
博物馆最古老和最基础的功能,正是在收藏 的基础上,博物馆成为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 的收集者和保护者。 收藏职能源于人们对具有纪念意义和特殊价 值的事物的珍藏愿望。 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博物馆逐渐有意识、 有计划地对人类历史上所有具有历史价值、 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存进行 全面和系统的收集和保护。
一、博物馆(MUSEUM)的词义及其演变
亚历山大博物院
Museion of Alexandria
284 b.c.,将军托勒密在埃及亚历山大城亚里士多德学园的 基础上建立museum。该博物院延续600余年,从地中海国 家招聘了上百名知名学者研究和讲学,实际是一所研究机 构、图书馆及学院的联合体。今天谈到“大学”、“博物 馆”、“图书馆”、甚至“档案馆”的历史时,都要追溯 到亚历山大博物院。 赋予博物馆以科学、知识、教育、收藏的意义,“文化殿 堂”,被视为古代形态博物馆诞生的标志。
二、
博物馆的定义
2、博物馆定义的变迁
17世纪后半叶,博物馆与传统的收藏所没什么区 别,被看作是一座为了收藏品的安全而营造的建 筑。
到1970年,ICOM为博物馆所下定义中还强调以 器物作为主要交流手段的特点。
1974年,第十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哥本哈根定义:
(museum is) a non-profit making, permanent institution, in the service of society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open to the public, which acquires, conserves, researches,, communicates and exhibits, for the purposes of study, education and enjoyment, material evidence of people and their environment.
1)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 2)图书馆、档案馆的常设展览室; 3)具有博物馆性质的历史纪念物、 遗址、遗迹; 4)自然保护区; 5)科学中心和天文馆。
第二节
博物馆的职能
非全职能型博物馆 non-curatorial museum
全职能型博物馆 curatorial-museum
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文化复合体
当时在诉讼中,MUSEUM已用来专指那些“储存和收藏各种自然、科 学与文学珍品或趣物或艺术品的场所”,古典时代那种庞大、高度综 合性的博物馆概念已经被分解了。UNIVERSITY(大学),LIBRARY (图书馆),LABORATORY(实验室)
阿什莫林博物馆
阿什莫林 博物馆
3、中译“博物馆”始末
19世纪中叶,中国去西方出访、留学者逐渐增多。 他们的游记和随笔中常有参观博物馆的记载,所用名 称有“集宝楼”、“积宝楼”、“禽骨馆”、“画 阁”、“军器楼”等,没有统一的名称。 1867年,清末改良主义政论家王韬在《漫游随录》中 首用“博物院”一词,但并未普及。 被称为日本博物馆奠基人的田中芳男,据说是他首先 假借汉字,把MUSEUM译成“博物馆”。 1870年以后,博物馆(博物院)一词成为MUSEUM 的固定译语。
பைடு நூலகம்
周代“天府”、“玉府”;
汉代“天禄”、“石渠”、“兰台”、
“武库”、“上林苑”; 隋“妙楷台”、“宝迹台”;
宋之“崇政殿”、“宣和殿”、“保
和殿”、“博古阁”、“尚古阁”等
《尚书•汤誓》记载:汤灭夏时,“夏师败绩,汤遂从之。 遂伐三俊,俘厥宝玉。”注云:“三俊,国名,桀走保之。 今定陶也。”疏云:“桀必载宝而行。”
1、关于博物馆职能的几种观点:
诺布尔《博物馆宣言》:收藏(collect)、保存 (conserve)、研究(study)、解释(interpret)、展览 (exhibit)。如人五指,独立又统一的关系。 彼得•冯•门施80年代提出合并方案:保藏(preserve)、 研究(study)、传播(communication)。 美国纽约自然史博物馆的馆徽上:Education, Expeclition, Research. 日本:收集与保管、调查与研究、社会教育。 中国:三性二务。
二、主导性博物馆分类
我国目前采用的分类系统是:
历史博物馆 纪念博物馆 文化艺术博物馆 自然科学博物馆 综合博物馆
英国莱斯特大学博物馆 学家选择对博物馆分类 的四种角度: 藏品、 管理、 观众、 功能。
乡土博物馆
历史、考古博物馆
历史类
民俗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
民族、人类学博物馆
名人纪念馆或故居
三、辅助性分类
管理:
国家或国立;地方或州立;乡土;科学学会; 企业;行业;学校;私立
观众类型:
普通博物馆、儿童博物馆、残疾人博物馆
陈列形态:
室内博物馆;户外博物馆,包括露天博物馆、遗址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等
露天博物馆把分散在各地的历史遗存转移并 集中在某个地方,由此赋予一种摄影棚效应。 全世界第一座露天博物馆是19世纪末在瑞典 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吉尔卡登岛创立的,200 万平方米的土地上,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 140座不同用途和不同风格的古代建筑,严 格恢复历史原貌,真实再现往昔瑞典人民的 乡村和都市生活。
博物馆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的职能 博物馆的特征 博物馆的类型
第一节
博物馆的定义
一、博物馆(MUSEUM)的词义及其演变 1、中国古代对博物的理解
“博物”:《左传·昭公元年》:“晋侯闻子产之言,曰:博物君子也。” 《博物志》:旧题晋张华撰。仿山海经体,多记神仙方术故事。
非观念的实体性
实体:三维的,占据一定空间
非虚假的真实性 非复制的唯一性
博物馆必须把真实的物品作为自己 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
第四节 博物馆的类型
行行摄摄形形色色的博物馆
日本东山自然动物馆
第四节 博物馆的类型
一、博物馆类型学研究的作用 1)真正有效地组织陈列; 2)更好地理解各种不同类型博 物馆的特征和经营方法; 3)有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博物 馆建设的合理布局; 4)有利于博物馆之间的交流。
二、
博物馆的定义
1、为博物馆定义的困难 形态的多样化 职能的多重性 区域性文化特征与意识形态的差异 内涵与外延的历史性变化
二、
博物馆的定义
2、博物馆定义的变迁
主要用于呈现和(或)展示收藏的一栋建筑物或建筑物 中的一处场所。 一家保管某些物件,或通过研究与展示来诠释某些物件 的机构。 惊奇之屋,或保存东西的房舍。 特定物件的维护机构。这些物件最能揭示自然现象与人 类创作,能够增长知识,并陶冶、提升人们的文化修养。 常设性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拥有编目过的艺术、科学 或历史的藏品,并对公众开放展示。
科学研究
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功能主要还是文艺复兴以来, 尤其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以后,在对自然标本 展开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初的领域主要是生物学和自然史。
科学研究
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功能主要还是文艺复兴以来, 尤其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以后,在对自然标本 展开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初的领域主要是生物学和自然史。 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进展也与博物馆的科学研究 息息相关。 历史学研究与博物馆科研工作密切关联,尤其 是艺术史和物质文明史研究。
2、博物馆的中心职能
应该把社会教育视为博物馆的中心职能
1)不同历史时期,博物馆的中心职能不同;博物馆教育 功能的产生和强化是博物馆进入现代形态的标志。 2)收藏和研究更重要的目的是要让广大社会公众能正确 理解自己生存的环境和人类过去的生活,由此帮助他 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加清醒和明智地行动。 3)实践表明,只有将中心职能移到社会教育方面,博物 馆才能密切同社会的联系,赢得生存和发展。 4)以教育为中心功能的趋势已经改变了博物馆现实发展 的趋势。
社会教育
直到20世纪,社会教育职能才真正成为博物馆 界的一种自觉的认识。 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曾受到过来自两方面的推 动: 1)工业产业的兴起,博物馆成为工人弥补学 校教育之不足的重要手段。 2)贵族社会向大众社会转化,教育开始从有 产阶级的专利成为大众的日常需求,博物馆教 育直观、形象和自然随和的非强制性特点深受 社会一般公众的喜爱。
名词解释 1
1馆区:对基地内各类建筑物及道路、广场、绿 地等占用的整个区域的总称。 2藏品库区:对藏品库房及为保管藏品而专设的 房间、通道、场地等占用的空间的总称。 3藏品库房:存放各类文物和标本的专设房间。 4暂存库房:暂时存放尚未清理、消毒的各类文 物和标本的专设房间。 5珍品库房:存放各类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 学价值的一级藏品及保密性藏品、经济价值贵重藏品 的专设藏品库房。
博物馆分类 1
博物馆分类 2
博物馆分为大、中、小型。 大型馆(建筑规模大于10000㎡)一般适用于中央各 部委直属博物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 中型馆(建筑规模为4000~10000㎡)一般适用于各 系统省厅(局)直属博物馆和省辖市(地)博物馆; 小型馆(建筑规模小于4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 市(地)、县(县级市)局直局博物馆和县(县级市)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