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管控之母子公司人力资源管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团管控之母子公司人力资源管控
集团首席人才官……喻春林
在集团的管控体系中,战略管控居领导地位,是集团管控的最高层次;而人力资源管控,连同财务管控,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系,配合战略管控以实现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
总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通过人力资源制度体系的完善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并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的运行。
人力资源管控作为集团管控体系重要的环节,与一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差异,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强化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高管人员绩效管理、薪酬激励和高级人才发展职能。
人力资源管控的地位和作用
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总部与下属公司到底人力资源管控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我认为最直接的无外乎是:人力资源管控有什么用?对这个问题我首先想说明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整合的有机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实践包括十六个方面:人力资源愿景和使命、职位管理、人力资源规划、人才甄选和招聘、薪酬管理、福利安排、培训发展、职业生涯管理、员工能力模型、领导力发展和继任管理、绩效管理、组织发展、变革管理、知识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人力资源能力提升。
而对本集团母子公司而言,我认为人力资源管控则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总部对子公司经营层的考核与激励;
(2)总部对委派子公司核心人员的有效选拔与管控(投产的后期工作,前期需要准备);
(3)总部人才梯队建设及继任计划;
(4)总部与子公司人力资源功能模块的衔接——针对子公司与总部在人力资源功能模块的衔接是必须坐在一起进行研讨,形成具体的母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详细分工,不是一个简单的招聘分工,而是固有化分工,以母子采取什么样的人力管控模式进行对两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否则各干各的就会“打架”,同事为了产生高效率应再造具体的内外业务流程等.
同时,人力资源管控是多层次及跨层次的。
如本集团而言,有子公司、关联企业等,都有业务单位和基层组织等。
那么人力资源管控在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涉及这个多层次及跨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
(1)多层次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与组织(不过也就两个层次);
(2)基于多层次管控的继任管理,人才繁衍、高绩效员工留与培,人力资本管理体系;
(3)基于多层次管控的治理与管理派驻人员管理;
(4)跨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职能管控;
(5)跨层次述职与考核体系等。
建议总部每年组织两次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聚会,共同研究涉及全公司的有关政策,设计出统一的组织文化、能力和领导、薪酬等人力资源理念及政策框架。
在交流中彼此充分了解公司内外人力资源的状况。
协同制定、修改人力资源政策和策略与发展规划。
人力资源管控的具体内容
作为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从企业集团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体现在总部对下属企业的人力管控。
人力管控是个适度的集权和分权过程,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和一管到底。
母子公司人力管控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母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职能定位,选择母子公司人力资源管控模式。
母公司和下属企业均设有人力资源部门,两者如何分工,如何协作,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母子公司人力管控体系设计的出发点。
概略而言,子公司主要处理战术层面的事务性工作,母公司则更多地担负起战略层面的职责,通常而言,政策中心、管理中心、服务中心是母公司三大职能定位。
按照总部与下属子公司管控的紧密程度,人力资源管控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的模式:松散管理型、政策指导型、操作指导型和全面管理型。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同时还须形成母子公司人力资源权责手册和职能治理线与政策等。
(二)集团化人才梯队建设及继任计划。
内部人才储备不足令不少企业束手无策,本集团发展到现在处于行业领先发展中的化工企业这个阶段,必须未雨绸缪,通过接班人计划、企业培训学院、轮岗锻炼、AB角制度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层级员工设计能力培养重点,对分级后备人才库进行动态管理,打造一支高度认同企业文化、又具备管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精英团队。
(三)管控对象的选拔派驻与考核激励。
1)管控对象的选拔派驻
依据集团管控模式的不同,人力资源管控所涉及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同。
通常而言母公司委派子公司人员有以下对象:监事、经营班子、核心岗位。
2)子公司经营业绩考核
通常每年以经营责任合同的形式由子公司负责人代表子公司与母公司签署,根据企业经营目标,按照平衡积分卡的思想自上而下系统地分解为部门、团队以及个人的目标,分层、分类设计考核周期、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构筑起战略驱动的、全员参与的、结果与过程并重的绩效管理体系。
严禁各做各地去脱离组织目标来进行;严禁自下而上地形成考核指标,整个过程加强方针管理体系建设。
3)子公司经营层激励机制
对子公司经营层等核心员工针对性设计中长期激励方式,利用年薪制、期权等激励手段调动主观能动性,吸引、保留与激励人才。
4)子公司经营层胜任与尽职调查基于企业核心价值,划分维度确定能力等级,通过胜任能力标准建立内部职称体系。
(四)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环境建设
人力管控是集团管控体系的有机组成,不能独立运行和实现,与战略管控、财务管控及职能管控进行协调,共同形成完善的集团管控体系。
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环境建设主要涉及两大问题:
1)对集团人力资源管控过程的强化监督。
2)人力资源管控过程的制度化和流程化。
常态的管控行为最终都是通过制度和流程来实现,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运作体系可以保障企业高效率。
人力资源管控早已经从单纯计算工资、奖励和培训,升级到成为公司的重要服务部门,力求将自身的人力资源部门打造的能够“随需应变”,并力图在“服务性的”基础上升级到与公司管理层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协调统一在“随需应变”的操作型集团管控模式之下。
本集团人力资源的发展愿景:“从此人力资源服务就在你的电脑中”,并通过先进的网络实行流程管理和整合。
通过自动化的流程管理和虚拟环境的建构,在网络上呈现给员工包括随时查询的公司内部网,人力资源网的知识空间,随问即答的员工人力资源相关问题提问和反馈系),网上支持工具以及随时学习的网上教育系统,将人力资源部门从一个单纯的基础性后台支撑系统转变成策略经营的专业角色并充分与其他方面融合。
也就是减少工作量非常大的日常工作,很多流程和机械化工作可以形成无纸化办公,开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如e-hr或OA 办公系统,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
人力资源管控的职责划分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哪些职权应该放在集团公司,哪些应该下放到子公司”,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中集权与分权适度选择问题,即人力资源管控模式选择问题,这个应该依据集团管控模式相协调一致,此而难题也需趁早解决。
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应该与企业集团其他管控相协调统一。
人力资源政策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原则:所有人力资源由总部人力资源部统一调配,而不归任何一个子公司私有。
只有从集团的高度,结合产业变革、结构调整、职能调整等进行人员的统一调配,才能充分发挥总部人力资源的整体优势。
比如,通过公开的内部招聘信息平台,发布全公司的招聘信息,鼓励员工参与集团的内部竞聘。
此外,在集团内设计到产业变革、结构调整、职能调整等重大战略性调整的时候,内部人力资源调配是强制性的,所有涉及到的公司都必须无条件的服从。
另外,在用人上,应强调“把最好的人力资源放到一线去”,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人才从子公司来,需要到总部公司锻炼,然后再回到子公司工作。
我认为,核心员工只有在总部公司工作过,才会更容易站在总部层面考虑问题。
由总部统一调配人力资源极大的减低了内部资源的损耗。
比如,子公司的项目,初期将整套人马从总部、总部关联企业直接调配过去,当年引进技术、一年后投产。
内部资源共享正是保证各产业顺利扩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
子公司经营业绩考核
马上要到年底了,我们人力资源部应该开始给子公司定指标了,我见过很多企业在这个问题上都很困惑,指标年年定,结果也是宣传和奖金挂钩兑现。
总是形同虚设,没有一次真正按照经营责任状兑现过,下属企业总是找出一大堆的理由来解释指标为什么没有完成,最后考核还是不了了之,奖金还是按照基数发放。
到底怎样才能把对子公司经理的业绩考核管理落在实处呢?
以上问题很多企业都在发生。
令行禁不止的尴尬是大多数企业都遇到过的,看似无关大局,实际上却暗藏危机,一个处理不好,有时甚至会导致核心人员的离职。
通常,总部与子公司的利益和目标不会自然地一致。
要使子公司的行为符合总部的整体利益规划,总部不但要推行有效的激励制度,而且要通过有效的绩效管控系统来对子公司的行为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检查与核实。
需要注意的是,激励与约束是一体的两面,激励不足的约束会打击子公司的进取心,而约束不足的激励将会损害总部利益。
在总部对子公司进行绩效管控的体系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分级考核,而且着重于组织绩效而非个人绩效。
总部与子公司签订业绩合同并根据其业绩结果行使整体的奖惩;子公司高管层的个人业绩评估,由两部分加权构成,一部分是子公司的业绩,通常占70%以上的权重,另一部分是个人胜任力的考量。
对于子公司部门的考核,由子公司
经营层按制度自行组织,并将考核结果报总部人力资源部备案;子公司各部门内部的员工考核,由部门按制度组织进行,并将考核结果报子公司人力资源部;
(2)总部通过与子公司有效的沟通,订立合理的业绩合同。
业绩合同中关键的部分是指标的选取和对应于指标的目标值的确定。
总部根据本集团整体战略目标,选取子公司的关键业绩指标(KPI),并设定KPI的目标值,然后与子公司经营层沟通直到一致。
在业绩指标方面,不能单纯是财务指标(可量化指标),还要通过其他指标来表示总部关注子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
通常,这个过程对总部和子公司来说都是个困难的过程。
一般来讲,总部并不确定子公司的业绩潜力究竟怎样,只能每年不断地提高业绩标准,期望尽可能地发掘子公司的潜力;相反,子公司经营者为了给自己留有持续改善和免责的余地,倾向于找出各种理由要求总部降低业绩标准。
双方都明白彼此的需求,因此这是一个博弈过程。
在实践中,总部的谈判力量通常取决于自身对子公司的了解程度。
总部可以派出熟悉相关业务和管理、富有经验的人士去子公司实地调查。
当总部表明或暗示自己对业务数据的掌握程度时,子公司经营层通常会在接下来的业绩合同谈判中体现企业真实潜力,很多企业失败还有一个暗藏的原因,因为大部分企业都是派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人来和子公司沟通、博弈一些具体指标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这些指标必须是关联高层开专项会议认真分析确定的,人力资源部门的人怎么能弄明白所有的指标呢?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企业的高层也不重视,没有讨论没有商量,似乎是键盘一敲、指头掐指一算就定了。
(3)子公司高层定期到总部述职。
仅有业绩合同和奖惩制度,总部并不能保证子公司的到期业绩会满足期望。
子公司高层定期到总部述职,是解决方法之一。
述职者面对总部的高层和相关部门经理阐述自己的业绩状况和下一步的计划,并接受各方面的质询。
述职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大家对情况变化达成的共识并据此进行计划的调整,这种调整的幅度通常不超过10-15%,以维护总部经营计划系统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