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中的产业空洞化问题
产业转移与产业空心化——从日本经验看我国的应对措施选择
【产业经济】产业转移与产业空心化——从日本经验看我国的应对措施选择胡莘然(吉林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摘 要]多重因素导致我国制造业企业逐步实施对外转移,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对此应理性客观看待。
我国目前面临的产业转移挑战与日本当年的背景相似,可以借鉴日本应对“产业空心化”的做法,引导社会各界理性看待产业转移行为,支持企业境内外合理布局,区分不同类型的转移模式,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大带小、相促并进”,提升产业竞争力,牢牢把握发展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依靠内需动力促进产业在国内实现转移,预防我国因产业转移导致制造业出现“空心化”。
[关键词]产业转移;空心化;应对措施;中国;日本[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1)02-0054-05Industrial Transfer and Industrial Hollowing-out——The Choice of China's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JapanHu Shenran(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transfer,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discuss the prevention of "industrial hollowing- out" in China. Multiple factors lead to the gradual implementation of outward transfer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which will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which should be treated rationally and objectively. The challenge of industrial transfer in China is similar to that of Japan in those years. We can learn from Japan's practice in dealing with industrial transfer, take precautions and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hollowing-out"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aused by industrial transfer.Key Words: Industrial Ttransfer; Hollowing-out; Countermeasures; China; Japan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是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要反思的若干问题1、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过分强调比例关系的变化理论界研究工业发达国家在不同工业化阶段所对应的产业各种比例关系(如钱纳里模式、库兹涅茨模式等所规定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
我国往往以此为基准来确定当前我国工业化阶段,确定三次产业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并以“纠偏”作为结构调整的目标。
当前我国一直强调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就是以为当前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从而要进行“纠偏”。
追求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变化往往其效果难以取得。
这么多年来我国一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纠偏效果并不明显,值得反思。
实际上,单纯的数量上升并不能解决产业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三次)产业之间内在的协同发展往往比单纯的数量比例关系更为重要。
也就是说,解决某些制约相关产业的“瓶颈”更为重要。
2、我国工业发展的定位目标没有确定一是重化工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定位没有确定。
目前我国有两种观点,一是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要尽量利用国际贸易或走出去来获取重化工业产品,从而减少能耗和污染;二是我国无法绕过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将为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撑。
尽管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但依靠国外市场来发展本国经济总是存在风险和难度。
不能否认根据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所总结出来的工业化规律。
当然,重化工业阶段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应该说,重化工业的内容和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存在差异。
二是制造业的国际产业分工定位目标尚未确定。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理论界一致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厂”,要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转型,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实际上,一方面,我国产业发展需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基本出发点;但另一方面要解决产业高端化(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创造”)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是战略任务。
这二者之间存在矛盾性。
从而导致了我国产业政策的出台存在摇摆性或者矛盾性。
我国应对产业空心化的对策
我国应对产业空心化的对策产业空心化是指在某一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产业要素逐渐流失或减少,导致经济结构不均衡,产业链条断裂,最终导致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现象。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严重的产业空心化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第一章:分析产业空心化现象在分析我国面临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特征和原因。
首先,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人口减少和农村经济空心化。
其次,在快速工业化过程中,由于资源和环境限制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下,部分传统制造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最后,在科技进步和全球竞争加剧下,部分高技术行业也出现了向发达国家转移的趋势。
第二章:加强领导引导领导是引导和协调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应发挥其职能,制定相关和规划,以应对产业空心化问题。
首先,领导可以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引导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流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领导可以通过提供优惠和税收减免等手段吸引外资和高技术企业在中西部地区投资兴业。
最后,领导还可以加强对重点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支持。
第三章:加强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应对产业空心化问题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在研发、设计、生产等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其次,企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在人才流失严重的地区加大招聘力度,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以留住优秀人才。
最后,企业还需要积极拓展市场,并与其他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条,提高整体竞争力。
第四章: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产业空心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是应对产业空心化问题的关键。
首先,领导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支持。
其次,领导可以推动农村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产业空洞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产业空洞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经济竞争愈发激烈,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各地区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然而,很多地方在经济发展中遭遇了产业空洞化的问题,这不仅对地区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也为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挑战。
产业空洞化的定义是指某一地区的主导产业或核心产业受到冲击或萎缩,导致经济基础受损,产业结构失衡,进而影响就业、税收和市场供求等方面。
产业空洞化的影响通常表现为工业园区闲置,企业撤离,失业率上升以及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锐减等现象。
首先,产业空洞化对地区经济的最直接影响是就业问题。
当主导产业或核心产业萎缩时,相关企业大规模撤离或裁员,导致该地区的就业岗位大量减少。
许多从业者可能面临失业危机,从而导致社会动荡和经济衰退。
此外,就业的波动还会影响到地区的消费能力,进而间接影响到其他产业的发展。
其次,产业空洞化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产生深远影响。
主导产业或核心产业的冲击和衰退会导致地方政府的税收来源减少,财政收入出现滑坡。
这将进一步限制政府的投资规模和能力,不得不采取紧缩政策,进一步抑制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需要承担失业人员的社会救助责任,增加了财政负担。
产业空洞化还可能导致地区经济结构的失衡。
在主导产业或核心产业衰退的情况下,地方经济过度依赖某一种产业或企业,缺乏多元化发展。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区经济的风险,使其更容易受到经济周期波动或其他外部冲击的影响。
而缺乏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也对地区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针对产业空洞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地方政府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以应对。
首先,政府可以引导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探索新的发展领域和市场。
其次,政府要积极吸引外部投资和企业入驻,促进产业的多元化和健康发展。
同时,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高地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另外,政府还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财政扶持政策,支持受影响地区的就业和创业。
总之,产业空洞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复杂的。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的产业结构面临着诸多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仍有待提升。
有必要对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思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着明显的单一性,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和农业的比重较低。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我国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较低,缺乏竞争力。
2. 产业附加值低由于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且国际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这导致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状态,缺乏对外部市场的持续吸引力。
3.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仍依赖于引进和消化吸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这使得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长期处于国际技术竞争的劣势地位。
4. 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一些传统产业资源消耗率高,污染严重,与环境保护的要求相悖。
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二、调整产业结构的思路1. 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强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握能力。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竞争力。
3. 调整资源配置结构要着力推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鼓励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转变,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要加强与国外的开放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加大对外贸易的调整力度,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5. 完善支持政策体系要完善相关的支持政策体系,建立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将政府的支持重点放在创新驱动和优化升级方面,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有力支持。
实现跨越发展防止产业空洞化
实现跨越发展防止产业空洞化编者按:“产业空洞化”经常发生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产业转型中,其实质是在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出现了新产业没有完全填补旧产业留下来的空缺。
如果在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三次产业之间的合理过渡,那么就可以防止“产业空洞化”的发生。
山西省“产业空洞化”问题,不是杞人忧天,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考虑和规避的重大难题。
如何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衔接,关系到产业空洞化问题的解决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实现。
所以说,产业空洞化问题就是产业转型问题。
山西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工商学院副院长、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名誉副院长容和平对山西产业空洞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山西产业空洞化的成因、特点,提出了规避产业空洞化的对策建议。
近日,本刊记者就山西产业空洞化的若干问题,采访了容和平教授。
记者:据我们所知,关于“产业空洞化”问题的研究,国内外起步都很晚。
虽然早在19世纪,最先实现工业化的英国已经出现了“产业空洞化”现象,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产业空洞化”后,一些学者才开始研究“产业空洞化”问题。
容教授,请您给我们简要地谈谈“产业空洞化”理论提出的时代经济背景和内涵。
容和平: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日元的大幅升值,日本开始的大规模产业海外转移现象引起了日本各界对“产业空洞化”的关注,日本学者开始专门研究“产业空洞化”。
“产业空洞化”又称“产业空心化”,最早出现在1982年b.布鲁斯和b.哈里逊合著的《美国的脱工业化》一书中,但截至目前,关于“产业空洞化”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之间还没有达成一致,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
西方学者关于“产业空洞化”内涵的界定,大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产业空洞化”是指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而出现的国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非工业化现象。
狭义的“产业空洞化”,是指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生产基地向国外转移,国内制造业不断萎缩、弱化的经济现象。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我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快速发展的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一些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本文将从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调整思路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在某些领域的产业过于集中,而在一些新兴产业上则相对薄弱。
比如传统的制造业占据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而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我国整体产业结构不够均衡,难以适应当今全球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
2. 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
由于地区的差异性,我国各地区之间的产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阻碍了全国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
3. 产业结构与环境冲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还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与绿色环保发展的要求存在矛盾。
这些问题既严重影响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空间。
二、调整思路1. 优化产业结构。
应该倡导“两个保持、两个创新”,即保持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对外开放的势头,同时推进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推动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化转型,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增强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2.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应该通过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手段,加强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持,推动形成协调、高效、开放的区域产业结构。
同时推进产业转移和升级,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
3. 加大绿色产业发展力度。
应该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和环保产业发展,推进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对高污染产业的淘汰和整治力度,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朝着高效、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
4.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应该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引进等措施,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论述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对策
论述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对策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结构单一化:我国产业结构过于依赖于传统的制造业,尤其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这导致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较低,创新水平较差,难以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
2. 产业发展不平衡: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快于西部地区,形成了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格局。
东部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西部地区则以资源型产业为主。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更加先进,而西部地区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产业中。
3. 环境污染严重: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点,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这不仅对人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也限制了我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调整对策:1. 优化产业升级布局: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同时,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2.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改善基础设施、降低制度性壁垒等措施,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发展中国西部地区的新兴产业,推动西部地区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3. 推动绿色发展: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加强人力资源培养:发展新兴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加强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率,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与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职业教育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通过以上的调整对策,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能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谨防我国产业转移造成产业空洞化
英 国经 济学 家 科 林 克 拉 克
一
经 年 在 《 济 进 步 的 条件 》
,
中揭 示 的 劳 动 力随 着 人 均 国 民 收 入 水 平 的提 高 由第
一
产 业 向第 二
”
i 产 业 转 移 的规 律
:
即
“
配
,
也 就 是 如 今 人 们所 熟 知 的
一
“
产 业 软化
规律
。
已 有 的研 究 发 现
Kam r t119 ) 以美 国计算 机信 r e ea( 8 亦 e .9
息产 业 为例 发现 递减 规模 报酬 的产 业 已经 移 至亚 洲地 区生 产 ,但 同时美 国
一
的 比例 关 系严 重失 衡 。其实 质是 制 造
业 资本 的存 量 发生 变 化 ,而 增量 无 法 填 补存 量 变化 留下 的 产业 空 间 ,导 致 出现 : 1)制 造业 产 值 下滑 ,制 造业 ( 产值 占 GD P比重 下滑 ; 2)制造 业生 (
—
. 年以来 一 一
,
随 着 人 民 币逐 渐 升 值
,
,
加 工 贸易 政 策 与 出 口 退 税 政 策 调 整
,
,
劳 动 力 成本
”
、
原 材料
二 ▲ 价格 以 及 利 率 的上 升
这
现 象 有 所 蔓延
能 源 与环 境 约 束 趋 紧
东南 沿 海 特 别 是
。
“
珠i 角
地 区 部 分 低 附加
值 劳 动 密 集 型 加 工 贸易 企 业 出现 了关 闭 及 工 厂 搬 迁 现 象
D
e c
.
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中的产业空洞化问题
[ 中图分类号 】 F 6 2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4 X(0 2 0 . 0 -6 0 825 2 1 )20 10 - 0
由于资源 禀赋 、 对外 开放 程度 、 技术进 步水 平 和历
转 移形 成 的产业空 洞 化 现象 进 行 研 究 , 为不 同地 区产 业 转移 和产业 结构 调整 政策 制定提 供依据 。
[ 基金项 目] 陕西 省软科学 基金项 目(0 0 R 4—1 2 1K M2 ) [ 作者简介 ] 杨 秀云( 98一 ) 女 , 16 , 陕西 澄城人 , 西安交通 大学经 济与金融 学院教 授 , 博士生导 师 ; 晓燕 (9 8一 ) 女 , 袁 17 , 陕西安康人 ,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 院博士研究生 ,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 院教 师。
济萎缩现象 , 这就是产业 空洞化。这种现象在各 国经 济发 展 过程 中都不 同程 度地 出现过 。但 在我 国经 济发
展的现阶段 , 产业空洞化却表现出新 的特点 , 进一步影
响到了我 国经济平稳持续发展。因此 , 有必要对产业
[ 收稿 日期 】 2 1 — 9— 9 0 1 0 0
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 从而使产业 表现 为 在 空 间 上 移 动 的现 象 IJ 3。对 产 业 转 移 的 研
培育 自己的优势 产业 和 吸 纳 发 达地 区转 移 的产 业 , 以
国或地 区产 业结 构 的优 化调 整有着 理论 和 内在 的逻 国经济 发展 的过 程 , 是产业 不断 更替 的过程 , 就 先有
辑联 系 。二者 相辅 相成 , 相互促 进 。正如 罗斯托所 说 ,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全球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1. 传统产业发展瓶颈目前,我国的传统产业仍然占据着较大比重,尤其是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
这些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着技术落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制约了整体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2. 创新能力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领域依然存在差距。
企业创新意识淡薄,科研投入不足,导致了整体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实现产业升级。
3. 资源配置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源配置存在着过度偏向一二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情况,而中西部地区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这导致了产业发展不均衡,影响了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4. 环境压力加剧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传统产业的高能耗、高排放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这也成为了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障碍。
三、对策建议1. 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促进技术创新。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
2. 推动产业转移和布局优化政府应该引导企业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和布局,推动产业转移和布局优化。
建立一体化的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3. 强化环保政策执行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推动企业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治理能力,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4.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产业链延伸和升级。
四、总结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与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着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产业结构升级意味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受到新的冲击和挑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与机遇。
一、挑战1. 市场的逐渐饱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的逐渐饱和已逐渐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
一些传统行业已经难以找到切入点或者走向饱和,其中的一些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和领域。
同时,在这些行业中,一些企业需要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市场机会。
2. 资源的短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一些资源已经出现短缺。
这些资源的短缺对我国的产业升级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很多资源都面临使用过度和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推动节能减排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和新能源的发展,提高“绿色”经济的比重。
3. 竞争的激烈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的竞争加剧,一些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这些竞争不仅来自于国内企业,还来自于外国企业的进入和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二、机遇1. 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科技创新是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之一,是将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到更高水平的关键所在。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科技创新不断加强,为产业升级带来了很多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积极探索新的科技领域,拓展新的应用场景,以提高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2. 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升级成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种消费升级的趋势为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很多机遇。
消费升级需要满足消费者的更多需求,需要提供更高品质和更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积极研究市场需求,开发更多的消费品类,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智能化、绿色环保、个性化、优质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导语: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现在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况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问题1.1 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当前,许多国家的产业结构仍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存在结构单一、重复建设等问题。
这种单一化的产业结构在面临外部冲击时容易受到影响,并且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1.2 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不足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
然而,许多国家在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技术含量低的问题。
1.3 产业链缺失和不完整产业链的缺失和不完整是制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另一个问题。
许多国家的产业链还停留在初级和中级阶段,缺乏完善的上下游配套产业,导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受阻。
1.4 缺乏人才支撑人才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然而,许多国家存在人才供给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对策2.1 多元化发展产业结构为了解决产业结构单一化的问题,国家应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其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加强传统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2.2 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国家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支持力度,加强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加强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引导和激励,培养一批具有研发创新能力的企业。
2.3 完善产业链为了打破产业链的障碍,国家应该加大对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力度。
提高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加强对产业链环节中的瓶颈问题的攻坚,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和协同能力。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我国的产业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进程。
在这个进程中,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产业结构的比重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行业为主,如制造业、建筑业等,而先进与新兴产业则相对较少。
这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比较单一,而且由于传统产业过于庞大,新兴产业比重又较小,这就限制了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贡献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其比重,同时瘦身传统行业,减少其市场占有率,实现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
另外,我国产业结构中还存在着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水平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环保产业等先进技术与装备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同时压缩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市场占有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
由于地域、资源、政策等问题的差异,导致了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一些地区过于依赖传统产业,而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多方面参考已有的经验,并加强地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通过优惠政策、补贴等手段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压缩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市场占有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入手,以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虽然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仍显不足。
这使得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发展受到限制。
2.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需要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部分低附加值产业的就业岗位减少,给社会稳定带来压力。
3.资源和环境约束:中国长期以来高速发展的经济模式,造成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在发展与环保之间找到平衡,确保可持续发展。
4.教育和人才培养: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仍有待完善,以满足新产业发展的需求。
5.金融体系改革:为了支持产业结构升级,金融体系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6.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需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协调发展。
7.政策环境和制度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政府在政策引导、市场准入、产业规划等方面给予支持。
需要深化改革,加快制度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总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难点在于需要在多个方面取得突破和平衡,包括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人才培养、金融支持、区域发展和政策环境等。
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需要共同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我国应对产业空心化的对策
我国应对产业空心化的对策产业空心化是指在某一地区或行业中,核心产业聚集而周围企业数量减少或不断外迁的现象。
在我国,产业空心化现象愈加突出,已经成为威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现象分析、原因剖析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阐述我国应对产业空心化的对策。
一、现象分析产业空心化是当前我国遇到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目前我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由集约型向分散型演变的趋势。
同时,外部产能过剩的压力也不断推动企业更追求规模效益,小型企业逐渐无法承载成本,产生了产业空心化现象。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面临人口数量不足等问题,遇到难以挑战的产业中心问题。
二、原因分析造成我国产业空心化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城市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往往吸引其他企业的资源,小型企业则无法承受这些负担,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能力。
其次,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也是导致产业空心化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囿于地理位置及历史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困扰企业的发展。
最后,人口流动也是产业空心化的原因之一。
独立的经济规划以及基础设施的发展需要人口的支持,人口外流则会导致无法推进经济发展计划。
三、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国领导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应对产业空心化。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建议:1. 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规则要想避免产业空心化,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并建立良好的市场规则。
要促进小型企业的发展,领导应该制定适当的和措施,为其提供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宏观调控,避免大型企业的生产垄断。
2. 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优质的公共服务也是打击产业空心化的关键之一。
领导应该重视小型企业的发展,为其提供基础设施、科技和人才培训等服务。
同时,领导应该制定扶持,为小型企业提供必要的财务支持。
3. 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力度领导应该建立良好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强合作和协调,实现共同发展。
领导应该实行协同发展,促进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强资源整合,实现优质服务的共享。
结论在总结上述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应对产业空心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及治理之策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及治理之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及治理之策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进步的推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这一进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之策。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一、问题的存在1.1 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长期以来依赖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特别是低附加值产业,这导致了产业结构失衡。
随着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我们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挑战。
1.2 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对于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控制能力较弱,制约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和质量。
1.3 人力资源矛盾我国既有大量劳动力资源,又存在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技能水平低下等问题。
这给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1.4 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被忽视,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需要注重环境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治理之策2.1 调整产业结构应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
政府应提供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企业投入研发和创新,促使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领域转型。
2.2 加强创新能力政府应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投入,培养并吸引高端创新人才。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和能力。
2.3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政府应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鼓励企业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人力资源的适配性和竞争力。
2.4 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污染排放。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认为重点应放在创新上。
创新是驱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增强创新能力,才能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我认为政府在治理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和协调。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产业一直面临着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和低端制造等问题。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并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本文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问题分析1. 产能过剩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行业,如钢铁、煤炭等领域。
产能过剩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加剧了市场竞争,降低了行业整体效益。
2. 环境污染传统产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成为困扰我们的严重环境问题。
3. 低端制造我国传统产业以低端制造为主,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导致产品陷入低价竞争,盈利能力较低。
二、对策建议1. 淘汰落后产能对于产能过剩的问题,应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
2. 加强环保治理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 加强自主创新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新兴产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4. 优化产业结构要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绿色、智能方向转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总结与展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高度责任感。
只有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环保治理、加强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一系列举措,才能有效解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信在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产业结构一定会不断优化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繁重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从产业集群的发展周期看产业空洞化
育国内相关产业竞争力 的同时 , 目前迫切需要尽快 出台 《 反垄断 法 》, 规范 国内企业 及外资企业 的市场行为 , 引导外商投资 的健
康发展 , 从而健全 我国的市场竞争机制 , 为我 国各种经济 主体建
立公正 、 公平 、 竞争 的市场环境 。 ③充分 发挥政府 宏观调控功 能
及服务功能 , 提高引资质量和技术引进 的水平 。 政府应加大对关 联度高 、 尚处弱势 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 的扶持 , 加大对技术研 发 的投入 , 在科学 、 合理 、 高效利用 F I D 的同时 , 自主开发创新 走 之路 。 同时 , 府应积极采取 措施 , 政 尽可能 避免 因并 购对就业 的
挤出效应损害职工合法权益 ,并 与外 商谈判 ,妥善 安置 失业 职
工。 ( 者 单 位 : 中科 技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作 华
维普资讯
MARKET
一
、
产 业集群生命周 期的逻辑斯谛
升, 成本进一 步降低 , 争力也进一 步加 竞
及 高新技术 寥寥 无几 。 同时 , 并购 后外 资企 业 可能会逐 步 减少
原有 目标 企业研 发机 构 的研 发投 入 ,而研 发投 入 萎缩必 将造 成技 术创 新难 度加大 , 甚至 自身原有 技 术优 势丧失 , 国外研 对 发 的依 赖性增 强 , 最终 成为 外 国企 业 的附属 品 , 利于 产业结 不 构升级 。 ( 就业挤出效应 。 3) 在我 国利用外资初期 , 外商大 多投 资于 资本有机构成较低 的行业 , 就业会 随投 资增 加而增长。 外商投 但 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不变且较 低只是一种暂 时现象 ,从发展的 角度看 ,企业并 购资本有机构成具有不断提 高的趋势 。也就是 说, 虽然劳动密集型产业 的投 资在一段时间 内占较大 比重 , 但外 资选择并购 的行 业会更多地涉及资本 、 技术密集型 产业 。 如此一 来, 就可能 导致 投资增长速度低于资本有机构 成增 长速度 , 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我国产韭空洞化有另ij予梯度产业转移酌
特点 一是产业技术“空心化”。主要是指我国在接受
企业总数中99.8%都是中小企业,它们创造的GDP占
全国60%以上,80%以上的劳动力燕它们解决的,
国际产监转移构建产业结构体系的过程中,由予黔商 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没有转化为本国产业发展的内 生技术能力,反丽造成原有研发平台逐渐被废除,研究 团队纷纷解散,自主创新能力下降,自主品牌逐渐退 市,簸终导致产监发展缺乏技术支持和可持续性。技
),女,
陕西安康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师。
l
万方数据
究,配第一克拉克定律、库茨涅茨定律和霍夫曼定律都
清楚地揭示了在一国或地区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
产业空洞化。
产业空洞化是指因经营资源规模的转移而发生的
行业性或地区空白现象。高野邦彦指出,产业空洞化 是以特定地区为基础的特定产业的衰退,新产业的发 展不能弥补旧产业衰退而形成地区经济的极度萎 缩【l 5。。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转型期,政府政策导向以及
二、产业空洞化在我国经济中的表现
(一)制造业效益的下滑趋势映射出东南沿海地 区产业空洞化隐忧
以珠三角为例,改革开放后,珠三角以其优越的地
理位置及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以致F国占
比31.6%,1990年上升至41.8%,达到历史最高水 平,而后一直直线下滑,在2001年下降至26.7%,到 2005年则下降至17.9%,2010年又回升至23.3%。
连续低予涎苏。在长三焦经涛总量中,浙江所蠢毙铡 呈持续下降态势,在全圈的GDP排名中,虽位列第四, 毽已被前三名拉开较大差踅,又被位嬲其后的河南紧
追不舍m】。
小企韭的发震牲大燕支持一个营家产监发展缒基本力
量,也是产业组织空间集聚优化中的必要元素,因此中
小金韭的发震是永久性闯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采
取了很多措施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国
转移形成的产业空洞化现象进行研究,为不同地区产 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一、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转移和产业空洞化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和国情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 的内容是不同的,但其基本目的只有一个,即围绕资源 在一国或地区不同产业问的优化配置…。由于产业
级,经济发达地区将通过衰退产业和落后产能的淘汰
和转移,逐步实现产业的深加工化、高附加价值化和服
转移的本质就是基于企业或资本的空间移动,实现资
源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流动,这就使得产业转移和 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有着理论和内在的逻
务化,经济落后地区在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约束下,虽 然只能支持科技含量不高、所需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
产业,但在政府产业布局和产业扶植政策下,也会不断 培育自己的优势产业和吸纳发达地区转移的产业,以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因此,产业 从经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的问题,是地区经
从某一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地区或国家的一种经济
不同国家在各个不同时期,其产业空洞化的形成 原因大相径庭且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比如说,英国
的产业空洞化根源是早期对殖民地的掠夺以及资本的 国内投资与输出的严重失衡而引起的,其直接引发原
过程,而且产业转移通常会与国家或地区间的贸易和
投资等活动相联系”咱J。魏后凯则认为,产业转移的 实质是企业空间扩张的过程,也是企业区位的再选择 和调整的过程¨J。该观点着眼于产业生产设施的空 间扩张或迁移,主要强调产业转移是成长产业的空间
A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章编号】
1008彩5x(2012)02蜘01舶
由于资源禀赋、对外开放程度、技术进步水平和历 史制度的不同,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之问出现了显著 的不平衡现象。经济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基于不同政策 和资源要素禀赋的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不平 衡,形成了不同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层次的阶 梯状差异。随着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
应,调整产业增量和存量,最终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如
日本、德国和亚洲“四小龙”通过承接外部产业转移跻 身世界经济强国。 所谓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
然而,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由于新产业发展不能
弥补旧产业衰退,可能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经
济萎缩现象,这就是产业空洞化。这种现象在各国经 济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但在我国经济发 展的现阶段,产业空洞化却表现出新的特点,进一步影 响到了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产业
而2011年以来,轻工业生产开始超越重工业,l一2月 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增加值l 109.62亿元,增长
围绕着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影响和作用机
理来进行。一般认为,产业转移对国内和地区产业结 构变动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利于承接地区产业结构的 升级、优化¨卜b J。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国
16.0%;重工业完成增加值l 733.44亿元,增长 14.6%,增幅比轻工业低1.4个百分点①。可以看出, 广东省的“离制造业”现象已经逐步显现。 再以长三角为例,长三角的二省一市中,上海FDI 比重基本在各年间持续走稳,江苏和浙江则在金融危
化升级的作用,而雷・弗农的“产品循环说”和日本经
济学家赤松要的“雁行形态产业发展说”,则从国际贸
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角度,解释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如何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实现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升级…。
地区资源禀赋的差异,导致我国经济运行状态中一个
突出的矛盾就是新旧产业交替的产业空洞化现象。
在国内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中,产业转移的概念 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表述。陈建军等认为,产业转移是 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
2012年3月
第32卷第2期(总l 12期)
Joumal of xi’arI Jiaotong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university(S0cial seiences)
Mar.2012
V01.32(sum No.112)
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中的产业空洞化问题
杨秀云1,袁晓燕L2
(1.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2.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因是战后殖民主义经济的崩溃。与此同时,战争经济 的畸形化引起经济系统的非均衡状态,是德国产业空 洞化形成的重要原因。然而,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
产业空洞化则是在高速增长时期形成的资金密集型产 业结构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出现 的,这同时也是日本战后产业向后工业化发展的必然 结果‘。51。
空心化的危险边缘【17】。再如,我国是一个风能储存量
筠%正瑟箍严竣的生存豳境,剩下的10%在升缀, 20%在转型;当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时,大企业的生存将 面晒威胁,因为大企照无法通过生产外包、长期协议等 企妲联盟完成产品生产和价僮链的延律;产业发展缺 少优化的产业缎织关系支持,在不同地区将出现企业 维织“空漏化”式产业空洞化ll引。
转移,同时涵盖了衰退产业的空间转移。王先庆等认
为,产业转移是衰退产业实现退出的一种重要方式,是 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比较优势转化的必然结果,是 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不断转移已经丧失优势的产业, 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布局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 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哺。1…。 虽然如此,但是产业转移已经对我国产业经济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的产业转移源有两个:一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加快,以国外投资大量涌人为 载体的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制造业和地区经济结构产 生了重要影响;二是以企业空间移动为载体的国内不 同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东部发达省份衰退产 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2010年,国家已成立了安徽皖 江城市带和广西桂东产业转移园区,因此,更多的研究
【收稿日期】20ll—09—09 [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基金项目(2010KRM24一1) 【作者简介】杨秀云(1968一
的产业顺应竞争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
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使产业
表现为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K。J。对产业转移的研
),女。陕西澄城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晓燕(1978一
丰富的国家,风能属于鬻家支持发麓的新能源产娩,风 电市场需求非常大,但风电制造业却成为产能过剩行
韭,主要原溺在于我国在实现70%的国产化时。风电
机组整体设计及风机设计技术薄弱,主要依赖进曩。 风电机组基本上都是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 通过部分自制加外部采赡关键零部件进行整机缀装焉 实现批量化生产。对于主轴轴承、齿轮箱轴承、风机、 变流器和整机控制系统等技拳含量最高鹄关键零件稻 部件等,尚处于研制和小批量试用阶段。又如,20lO 年我豳家电产值突破9 Ooo亿元,但也只能称得上家 电大阕,蔼非家电强国,因为核心技术仍控翩在国外企 业手中,上游产业受制于人,从而丧失了定义游戏规则 翻行藏标准的权力。佟为彩毫核心技术的液晶霹长期 依赖进口,丽液晶颈板市场的动态直接决定了下游液 晶电视产品的价格以及市场格局的变化。 五是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要素重新配置过程中 出现了典型的区域性产业“空洞化”。这主要出现在 东北朔西都老工业基地及移&地区。技术进步、外部 需求变化造成了传统产业的衰退,但由于地处不发达 地区,资源察赋贫瘠,对外开发猩制度演化速度较馒, 缺乏对资本、劳动力和企业等的吸引力,导致经济要素 流动性差和凝闯投资主体缺位,使得薪兴产业发育迟 缓,形成了产业之间衔接的断层。 三是在产韭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过程中出 现了产业发展主体——企业组织结构“空心化”。中
[摘要】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与产业空洞化理论.阐析了中国产业空洞化现象在经济中的映射及
其所呈现出的有别于梯度产业转移的“技术空心化”、“区域经济空心化”与“中小企业组织空心化”特征.从 产业转移中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不对称、生产要素不能实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顺利流动、产业生命周期不 同阶段在不同地区的转移、产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失衡以及国际产业转移角度分析了中国产业空洞化的形成 原因厦路径,提出了借鉴国际经验同时结合国情实际的治理措施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产业空洞化;空心化;产业生命周期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