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熟读精思
21.熟读精思(四环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
据注释疏通全文,领悟课文内 涵,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 “熟读”与“精思”相结合的 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治学的名句。
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 音,读通顺,读正确,遇 到难读的多读几遍。 (5分钟后比谁读得最流畅)
用自己喜欢读书方式读课 文,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 理解本段文言文的意思. (小组合作学习。6分钟后 比谁理解得最准确。)
作业:
1.请你用本课中获得的读书方 法背诵课文。
2.选做题:查找《熟读精思》 全文,读一读,了解更多的读 书方法。
请联系实际,谈 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比谁谈得最 精彩)
治学名句:(读一读、记一记)
1.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朱熹 2.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轼 3. 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张之洞 4.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 忘食。——陶渊明 5.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 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 纸的背后。——歌德
21熟读精思
基础训练
读准字音
几案
jī
qiǎng xiàn
谓
wèi
牵强
自见
不可倒一字 dào
理解词语
• • • • •
几案: 顿放: 详缓: 牵强暗记: 云:
理解词语
• • • • • •
见: 余: 尝: 漫浪: 亦: 急:
【复习提纲】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理解课后作业第二题句子的意思。 (3)请用文中原句来回答下面问题: A、读书之前有哪些准备工作? B、“熟读”有哪些要求? C、“熟读”有何好处? D、“精思”的前提是什么? E、精思的关键是什么?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多读一点书,才会让自己思想永远 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
朱熹
复习目标: A、掌握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 思。 B、背诵课文第二、三段,并理解 句子的意思。 C、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 好的读书习惯,积累关于读书方法 方面的名言。
(提示:自己先将以上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上批 注出来,然后在小组之内快速交流,交流完成 后由小组长举手示意老师。)
久远不忘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文中哪六个字高度概括了熟 读与精思的关系?Βιβλιοθήκη 心到、眼到、口到治学名言:
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默写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1 熟读精思(节选)》教案_10
21 熟读精思(节选)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出课文的节奏;读出文言文的味道;3.读熟课文,抓“心到眼到口到”结合实际说说体会;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5.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抓“心到眼到口到”结合实际说说体会;教学难点:读出文言文的味道;结合实际说说体会;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同学们,我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好吗?随风潜入夜,();不知细叶谁裁出?()但愿人长久();读书百遍()。
真厉害,老师真心佩服。
一、导入1.课前积累:同学们,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点滴,受益终生,齐读这些名言:(出示PPT)(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轼(4)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这些都是读书名言,我们曾经还学过一首关于读书的诗,是?我们一起背《观书有感》。
2.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朱熹,走进他的文言文(齐读课题《熟读精思》)熟读的意思是?那精思呢?题目的意思就是?我们也曾学过两篇文言文,在学习文言文时,你尝试了哪些方法呢?真是一群会学习的孩子。
还有,反复朗读更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根本的方法,那么,二、新课(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学们拿起书,反复读吧:读到正确,读到通顺,读到流利为止。
谁来展示?A.请你读第一自然段,几读一声,我们还可以给它组词为()B.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一起看“见”,在这里同“现”,是一个(通假字),(PPT出示:“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错别字)。
”齐读这四句。
C.齐读第三自然段(二)读出节奏,读出味道。
1.读出节奏。
孩子们,古人书简,极其珍贵,文章是没有标点的,例如第一自然段的原文是这样的(出示PPT),因此,文言文讲求一种节奏的美,请试着一边用|划出第一自然段的节奏,待会我们展示。
21熟读精思(节选)
熟读精思(节选)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 宋代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 家、教育家。他一生刚正不阿, 无意仕途,平生致力于著书立 说,创办学院,讲学传道,是 我国继孔子、孟子之后的一代 宗师。他还是南宋著名理学家, 世称“朱子”。其著作有《四 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 《诗集传》《楚辞集注》《朱 子大全》《童蒙须知》等多种。 本文选自宋人张洪等选编的 《朱子读书法》。
余尝谓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 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 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 不到乎?
➢读好停顿哦!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 ,令/洁净端正,将书册 /齐整顿放 ,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 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 /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 ,“读书 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 晓/其义也。
释题
熟读精思
(熟,熟练。精,精心、细致。反复读 课文,把课文读熟练,同时要精心思考课 文的意思。)
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
意思读好停顿。
➢你读对了吗?
朱熹 xī
其义自见 xiàn
几案
jī
谓
wèi
牵强 qiǎng 不可倒一字 dào
心既到矣 Yǐ
➢你会读吗?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 ,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 整顿放 ,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 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 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 ,“读书 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 其义也。
21熟读精思节选课件
作业: 1.背诵并默写第二、三
自然段及课后治学名句。
2.查阅“熟读精思”全 文,阅读并做批注。
3.查阅“朱子读书法” 六条中的一条,写一篇200 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或感悟。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去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 来采蜜,就抬起头气呼呼地说:“喂,蜂儿,我问你一个问题。”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说。 “你们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 不停,都很勤劳,但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儿,笑着说:“这个问题吗,我觉得不难回答。 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从此再也不妒忌蜜蜂了。
思悟
古为今用, 今人学古文;
古今贯通, 今的知识有宽度; 常读书, 使我们的思考有深度; 读好书, 让我们的生命有厚度; 活运用, 令我们的心灵有温度!
“朱子读书法”六条
一、循序渐进 二、熟读精思 三、虚心涵泳 四、切己体察 五、着紧用力 六、居敬持志
蚂蚁和蜜蜂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 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我们的生活比 蜜甜……”
蚂蚁很嫉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 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 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 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古诗熟读精思翻译赏析
古诗熟读精思翻译赏析文言文《熟读精思》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1)纷错:纷繁错杂。
(2)遽(ù):仓促(3)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
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
(4)通塞:畅通和堵塞。
(5)自屈:自动屈服。
(6)诘难:追问,责难(7)安:稳妥。
(8)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
夺,更改,修正。
(9)无以立:不能成立。
(10)大率:大多(11)徐行却立:徐行,慢慢走。
却立,退立。
(12)节目:木头节子,节骨眼,这里指关键之处。
(13)姑:姑且,暂且。
(14)正:座正。
(15)详缓:缓慢安祥。
(16)子:通“仔”,“子细”即“仔细”。
(17)牵强暗记:指不明文章,胡乱理解内容。
(18)诵:读。
(19)见(xiàn):同“现”,显现。
(20)急:要紧,急迫。
(21)几案:书桌。
(22)云:说。
(23)亦:也。
(24)漫浪:扮作有感情朗读。
21:《熟读精思》教案设计
21:《熟读精思》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有关朱熹的音像资料、挂图等;结合综合性学习要求,推荐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名著名篇。
学生:搜集古人关于治学的名言警句。
教学设计参考一、回忆《观书有感》,引入《熟读精思》1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引导学生感悟到这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写自己读书获得新知的畅快,让我们领悟到:只有多读一点好书,才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关于读书的,大家齐读题目——《熟读精思》。
2要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熟练,同时要精心思考课文的意思。
)同时理解到“熟”即熟练,“精”即精心,细致。
二、初读课文,提出困难1读完后,有什么困难就提出来。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普遍困难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不容易读通顺,二是理解意思有难度。
)2(比如: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读好停顿;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难词难句;和同学展开讨论等等……)三、合作交流,解决困难1流利,尤其注意读好停顿。
2如:(1)抽生展示读:检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真实的朗读状况,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和评价。
(2)探讨难读句:对于一些易错的,不好停顿的,有朗读争议的句子,展开读法探讨。
如这些句子:•多音字需根据意思确定读音:“须整顿几(jī)案”,“不可倒(dào)一字”。
•理解意思才能读好停顿:“将书册齐整顿放”,“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3)老师范读或教读。
(4)学生再自由练习和展示读,可以个人展示,可以小组展示,可以男女生比赛,形式可以根据练习的需要而定,务必达到“熟读”的程度。
3话和全文的大意即可。
可这样处理:(1)难点释疑:提出小组讨论后还不理解的地方(此处应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包括感知词语古今义的变化)。
21熟读精思2.
解释
• 云:说 • (19)见(xiàn):通“现”,显现。 • 谓:就是说 • 则:那么 • 待:等待 • 晓:明白,知道 • 义:意思
• 尝:曾经
解释
解释
• 此:这 • 既:既然 • 漫浪:随随便便 • 决:绝对 • 亦:也 • 急:急需,急迫 • 岂:反问语气词“吗”
理解
•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 而随其意之所之,以 验其通塞,则其尤无 义理者,不待观于他 说而先自屈矣。
• 先假定一种说法自己 单独列为一说,然后 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 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 和阻塞。那么那些特 别没有道理的说法, 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 相比较,就已经自己 屈服了。
• 复以众说互相诘难, 而求其理之所安,以 考其是非,则似是而 非者,亦将夺于公论 而无以立矣。
• ⑽大率:大多 • ⑾徐行却立:徐行,慢慢走。却立,退立。 • ⑿节目:木头节子,即关键之处。 • ⒀姑:姑且,暂且。
解释
• 几案:书桌。 • ⒁正:使……端正。 • ⒂详缓:仔细从容。 • ⒃子:通“仔”,“子细”即“仔细”。
解释
• ⒄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文章没有读熟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 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 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 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 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 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 到乎?
六.熟读精思
(宋)朱熹
熟读精思: 形容反复的阅读,
21 熟读精思
21 熟读精思
一、主要内容
本文写的是作者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概括出来的读书方法。
一是读书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整顿几案”“正身体”“详缓看字”;二是朗读:不能添字减字,要多诵读遍数;三是精思:要心到、眼到、口到。
教育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生字词:
矣yǐ(来矣)(走矣)
三、多音字:
强qiáng(顽强)(坚强)qiǎng(勉强)(强迫)jiàng(倔强)(强嘴)四、词语积累:
顿放详缓牵强暗记漫浪
五、全文翻译: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了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朗读文章。
每个安都必须要读得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石刻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能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二小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熟读精思节选教案西师大版
1。汇报展示。各小组的代表以各自不同的形式推荐好书,表达自己小组对于同读一本书的观点,教师协调各小组的衔接。
形式一:好书自述。学生头戴饰物,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表白"自己,推荐自己,还邀请看过这本书的同学作补充.
形式二:讲故事表演。学生选取书中的一个精彩片断,边讲故事边表演。可一个人独立表演,也可请同学合作。
2练习朗读:以多种形式的朗读相结合,引导学生逐渐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方法如:
(1)抽生展示读:检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真实的朗读状况,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和评价。
(2)探讨难读句:对于一些易错的,不好停顿的,有朗读争议的句子,展开读法探讨.如这些句子:
·多音字需根据意思确定读音:“须整顿几(jī)案”,“不可倒(dào)一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联欢会上,李春唱起了动听的歌.
21.熟读精思(节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朱熹的音像资料、挂图等;结合综合性学习要求,推荐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名著名篇。
学生:搜集古人关于治学的名言警句。
5、在下面句子的(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如今,这雄关( )已成为历史陈迹,( )它却仍以它那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
熟读精思大意
熟读精思大意
熟读精思是指学习必须遵循记忆与思维相结合的规律。
南宋朱熹提出的一条学习原则和方法。
《朱子语类》卷十:“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尔。
”认为记忆(熟读与思维(精思)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在记忆的基础上思维才会“通透”,在思维的参与下记忆才能“精熟”。
指出记忆能“助其思量”,如果“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脆髋不安。
似请得人来守屋相似,不是自家人,终不属自家使唤。
”(同上)同样,思维有助于“知其意味”,“若只是口里读,心里不思量,看如何也记不细。
”(同上)只有两者协同工作,“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同上)熟读的关键是“熟”,“熟时一唤便唤在目前”(同上)。
精思的关键是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一要“自诘难”,即检查自己的怀疑是否有根据;二是“以众说互相诘难”,即比较不同观点的异同是非。
21熟读精思
朱熹(1130—1200),字元晦, 宋代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我 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教育家。他一生刚正不阿,无意 仕途,平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创 办书院,讲学传道,是我国继孔 子、孟子之后的一代宗师。如果 说孔子是中早期儒学的权威代表 者的话,那么朱熹则是中后期儒 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书被元、 明、清三朝代定为开科取士的必 读之书。朱熹的哲学观点影响我 国封建社会末期长达600多年, 迄今仍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发 展起到承先启后和无可替代的作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我国古代的传统读书法的典型代表乊一 循序渐进。读书须有次第,“字求其 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 其后”,切戒急于求成。 熟读精思。读书“若读得熟而又思 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虚心涵泳。即读书要有虚心的态 度,“惟笃志虚心”,方“道理 明”。
体已体察。即读书要善于将书上 的“圣贤言语,体之于身”。 着紧用力。意即读书要勤奋,下苦 功夫。 居敬持志。读书要有纯静专一的心 境和坚定远大的志向。
五“不可”——准确(质量)
“多诵遍数”——数量
“多读”有何好处?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如何才能做到“ 精思”?
“三到”(心到最急)
“精思”就是“精心思考、缜 密思考”。哪些句子体现它的 重要性?
“心不在此……记亦不能久也。”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是个 什么句?
这篇短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学习方 法:熟读。熟读的好处是__________。 文中还提到一个态度问题:读书是要做 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 “心到最急”。“心到”是指____: “急”的意思________。
治学名言: 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 知之为知 治学名言。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8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熟读精思文言文翻译
熟读精思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熟读精思》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1)纷错:纷繁错杂。
(2)遽(jù):仓促(3)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
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
(4)通塞:畅通和堵塞。
(5)自屈:自动屈服。
(6)诘难:追问,责难(7)安:稳妥。
(8)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
夺,更改,修正。
(9)无以立:不能成立。
(10)大率:大多(11)徐行却立:徐行,慢慢走。
却立,退立。
(12)节目:木头节子,节骨眼,这里指关键之处。
(13)姑:姑且,暂且。
(14)正:座正。
(15)详缓:缓慢安祥。
(16)子:通“仔”,“子细”即“仔细”。
(17)牵强暗记:指不明文章,胡乱理解内容。
(18)诵:读。
(19)见(x iàn):同“现”,显现。
(20)急:要紧,急迫。
(21)几案:书桌。
(24)漫浪:扮作有感情朗读。
(25)晓:懂得【翻译】看书大多数都必须先要熟读,让书上的语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回顾:课文大意。
2、质疑:
自学提示:
1、读书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2、“熟读”的要求和意义是什么?
3、“精思”的要求和关键是什么?
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把 自己的理解批注在书上,同时在不理解的 地方打上“?”。
二、师生联动合作探究Fra bibliotek解决问题(一)读书前应做好哪些 准备工作?
二、师生联动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三)“精思”的要求和关键是什 么?(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最触动自己的语句 的感受.)
“精思”的要求: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眼到,口到。
“精思”的关键:三到之中,心到 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三、总结引导 知识生成
1、学了课文你收获了什么? 2、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
四、科学训练 提高能力
1.读一读,记一记
好学近乎智。 —《礼记》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 2、小练笔:联系实际,写出你读了课文 后的感想。
读书前的准备工作有:“整 顿几案”、“正身体,对书 册”、“详缓看字”等
二、师生联动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二)“熟读”的要求 和意义是什么?
“熟读”的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 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 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 口。 “熟读”的意义:“久远不忘”,“读书千 遍,其义自现”,“不待解说,自晓其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