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应的产生及未来发展
09资源(2)班王君20090508218
宝应县是江苏省辖县。全县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和谐推进,是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江苏省文明城市、省级社会治安安全县。县"二妹子"民兵班更被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等称号。宝应县总面积1486.23平方公里。辖14个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30个行政村,53个居委会,2010年人口普查总人口75.20万人。
宝应县位于东经119°07′43″—119°42′51″、北纬33°02′46″—
33°24′55″,地处江苏省中部,夹于江淮之间,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是扬州市的“北大门”。属黄淮冲击平原,以京杭运河为界,分成东西两部分,西高东低;沿运河两岸高亢,东西边缘低洼;运东南北两侧略高,中间偏低。境内多数地区在海拔两米左右,属里下河江苏浅洼平原区。宝应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966毫米。日照充足,呈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4.4℃,适宜动植物繁衍生长。
春秋战国时期,此地先后属吴、越。秦时建东阳县,属东海郡。汉为东阳、平安、射阳三县地,先后属临淮、广陵郡。隋初,境内统一为安宜县。唐肃宗上元三年农历四月十六日(公元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献宝,肃宗传旨: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元年,安宜县更名为宝应县,沿用至今。南宋期间,先后升为宝应州、宝应军,领宝应、盐城、山阳、淮阴等县。明隶高邮州。清属扬州府。
民国期间先后属淮扬道、淮阴行政督察区。县境解放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先后属苏北行政公署扬州、泰州专区。1953年1月宝应隶属江苏省扬州专区。1960年初,析宝应湖以西置金湖县。1983年3月,隶属扬州市。
宝应“金湖银荡”得天独厚,特色农业享有盛名。境内拥有耕地 90万亩,湖荡水面70多万亩,既是全国优质粮棉基地县、平原绿化先进县和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又是省内乃至全国颇负盛名的“荷藕之乡”、“水产之乡”。全县常年种植荷藕12万亩以上,年产量10多万吨,有加工出口企业17家,荷藕的产量、品质、出口量均居全国之冠,经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林业部等部门联合评定,该县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荷藕之乡”。全县三禽(鸡、鸭、鹅)饲养量2500万只,生猪出栏25万头,山羊饲养量20万只。特别是水产养殖业初具规模,已形成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温室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年水产总量9.1万吨,其中龟、鳖、蟹等特种水产品年产2.5万吨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全县林业面积21万亩,林木蓄积量70万立方米,蚕茧产量2500吨。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为进一步加工增值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荷藕、棉花、水产、畜禽、林木等5大系列的产业化工程,形成了一批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其中1家企业列入省100强,15家列入市60强,产业化工程年产值达30亿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2006年,围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有机、高效农业,种植业良种覆盖率95%,水产混套养殖比例90%,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81%。优质水稻、水产、水禽、水生植物等“四水”产业特色更加显现,高效农业发展到20万亩,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成为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核心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新增3万人。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
宝应种植荷藕历史悠久,清代“鹅毛雪片”藕粉,曾作为朝廷贡品享誉海内外。目前,全县荷藕种植面积近20余万亩,拥有荷藕制品企业20多家,产品主要包括水煮、
盐渍、速冻、保鲜、饮料、加味、方便休闲食品等七大系列数百个品种。年加工5万多吨,占日本藕产品进口市场的70%份额,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此外还有系列的荷藕品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如蜜饯捶藕,甜而不腻;藕汁饮料,舒心可口;莲心绿茶,清香淳朴;藕粉圆子,香甜爽口。1998年底,以最大的种植面积、最多的加工产量、最优的产品品质、优雅的荷藕文化,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荷藕之乡”。
改革开放以来,宝应工业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形成了“一电两品”(电工电器、食品药品)两大主导产业和玻璃工艺、石化管件、压力容器、纺织服装、电子陶瓷、车辆配件等六个特色行业,现有工业企业一千多家。宝应“一电两品”(电工电器、食品药品)两大主导产业产销规模已经占据全县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在全国和全省有一定规模和影响。一批具有先进生产技术和相当实力的重点骨干企业在竞争中迅速崛起。江苏宝胜集团跨入全国制造业500强和省十大重点企业集团行列,成为全国电缆行业的“排头兵”。
2006年,全县紧紧围绕“工业经济突破年”,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通过项目拉动、重点企业带动,加快工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县全部工业产值突破253亿元,开票销售140亿元,招商引资4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4200万美元,目前在建千万元以上项目16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3家、产品22个,省、市名牌产品18个,著名、知名商标12个。宝胜集团先后获得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宝胜科创公司顺利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宝胜电气加快上市步伐。德仪公司利税额在全市外资企业中名列前茅。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增长16.8%。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商贸网点,纵棹园、亚细亚广场及其周边区域现代商业圈初具规模,白田路商圈加快建设,人居、文化、购物环境得到提升,现代专业市场、电子信息、社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荷园、地热开发、正润生态园、万亩森林公园建设加快推进。
宝应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摆上了重要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各个服务部门也相应制订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进一步降低门槛,放宽政策,激励创业者,发展有产者,促进了民营经济总量、质态的同步提高。
2006年,全县新增私营企业1200多家、个体工商户4850户,新增民营投入72亿元。玻璃工艺品、藕制品、教玩具等民营特色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县把建筑业作为富民产业,在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做大做强“天宇集团”,巩固和拓展县外建筑市场,加大资金、装备、人才投入,加强与大公司、大集团的挂靠联合,全面开拓双包、单包和劳务工程,双包工程比重大幅度提高。建筑业产值65亿元,增加值13亿元。
2010年,以双向8车道的宝应大道升级改造为标志,宝应吹响了实施城市化带动战略的号角。县委、政府提出,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城市人口集聚,服务业扩容升级良性互动,提升城市品质、品位、品牌,做大城市规模,明显改观城市形象,奋力实现“三年崛起一座新城”。
未来宝应将在农业、玩具、汽车配件、玻璃或者水晶制品、机械及金属制品产业、电气电缆电线、服装加工业、生物医药等方面寻求更大的发展。未来的宝应也会更加繁荣,宝应人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