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乳中含有HIV,新生儿感染是乳汁内的病毒通过 口腔或者胃肠道造成的
四、HIV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与性伴数和性伴HIV感染状态有关:一次 性接触中,HIV传播与否与性别(由男性传染 给女性的可能性要大于由女性传播给男性), 是否患有其他性病、性接触方式(肛交较之阴 道性交、口交传染的机会更大)、性交时是否 使用避孕套等有关。另外,一方处于血清阳转 时期或艾滋病发作期时,传染给他人的可能性 更大。有资料表明,一次无保护性性交中, HIV传播几率为0.1-1%。
产科因素
破膜时间较长 婴儿与母亲的血液和分泌物接触 分娩方式:剖宫产(择期、急诊或破 膜后) 阴道产(阴道顺产、阴道 助产) 第二产程延长 对胎儿的创伤性检查
五、临床表现
对孕产妇进行艾滋病症状观察,CD4T淋巴
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对感染状况评估,
确定临床分期。
WHO成人和青少年HIV感染临床分期体系
预防孕产期传播
安全分娩,避免损伤性操作增加产时感染机会 艾滋病病毒阳性的产妇在阴道自然分娩过程中 应尽量避免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 或产钳助产、宫内胎儿头皮监测等可能增加传 播危险的操作; 产时抗病毒药物(根据孕期用药方案); 选择性剖宫产问题,由于病毒载量低至一定水 平剖宫产未显示比阴道分娩有降低传播作用, 且有更多的并发症和不良后果,不主张将HIV (+)作为剖宫产指征;
干预要点
产褥期
指导产妇服药,按照母亲服药情况儿童尽早服药 安全处理HIV感染产妇的恶露和排泄物 建议正确和坚持使用安全套,既预防性传播疾病或 HIV感染,又可避孕 选择喂养方式,选择人工喂养的母亲要注意回奶问题 乳房的护理:预防和处理乳头疼痛、乳头皲裂、乳房 肿胀、乳腺炎、乳腺脓肿
HIV传播途径
2.经血传播 ——静脉注射:静脉药瘾者共用注射器消毒不彻底 是导致HIV传播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目前中国某 些省份HIV流行的主要原因。 ——血或血制品:主要是指受血者接受有HIV污染 的血液和血制品而感染上HIV。 ——医源型感染:如医疗器具不洁或献血时尤其献 血浆时器具不洁也可能造成感染。据报道,被 HIV污染的针头刺伤皮肤后,被感染几率为 0.5%。
通过胎盘传播:HIV-1直接感染绒毛膜细胞或通过 破损部位进入胎儿循环,也可通过脑苷脂类受体感 染肠上皮细胞或M细胞
2、分娩过程中
婴儿皮肤或粘膜破损伤口直接接触母血、产道分泌 物而感染,孕 妇宫颈、阴道液中可检测到 HIV-1 DNA,分娩后婴儿胃吸入物或口咽部分泌物中分离 到HIV-1
3、产后母乳喂养
干预要点
孕晚期
孕产期继续保健和监测,孕期合并症、并发症预防 指导HIV感染孕产妇继续或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 制定分娩计划,提供婴儿喂养的咨询
分娩期
按照用药方案继续产时用药 提供安全助产服务,医疗和职业暴露防护 避免侧切、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等操作 避免紧急剖宫产,必要时选择择期剖宫产 HIV-VL <1000拷贝/ml或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者不主张行 剖宫产 术 评估、建议人工喂养指导喂养 如母乳喂养,坚持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相关检测
1、CD4细胞检测 一旦发现确定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后即刻检测,评估病 情进展确定开始应用抗病毒药物时间; 每三个月进行一次CD4细胞检测至分娩;(孕早期、 孕中期、孕晚期各查一次) 产后4-6周再进行一次 根据需要增加检测 2、病毒载量的测定 整个孕期至少进行一次的病毒载量(VL)测定 3、应每月一次检测血常规、尿常规 4、每三个月进行肝、肾功能等检测 5、密切关注耐药性及药物副作用
维生素A缺乏 抗体反应
Vitamin A HIVIG
病毒因素:病毒载量与传播
胎盘因素
胎盘屏障的损伤
绒毛膜羊膜炎 性传播疾病 其他原因(吸烟、吸毒)?
胎盘细胞对HIV易感
胎儿因素
胎儿细胞对HIV易感 免疫功能降低 遗传因素(HLA亚型A2/6802,CCR5受体基因 突变) 胎婴儿的感染和损伤(如皮肤黏膜损伤)
三、致病机理
1、病毒的生活周期如下 HIV吸附在有相应受体的缩主免疫细胞 HIV脱去包膜,暴露出核心和RNA核酸,进入T4 淋巴细胞等 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将RNA转录成为DNA,形 成前病毒DNA 前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DNA 前病毒DNA转录成RNA,并翻译合成病毒所需的 蛋白质 细胞表面重新装配新的病毒颗粒并释放
WHO成人和青少年HIV感染临床分期体系
临 床 IV 期 严重疾病期(艾滋病)
HIV消耗综合症 肺孢子菌肺炎 反复严重的细菌性肺炎 慢性单纯疱疹感染(超过1个月 的口腔、生殖器或肛门直肠感染, 或者任何内脏器官感染) 食管念珠菌(假丝酵母菌)病 (或者气管、支气管或肺部真菌 感染) 肺外结核 卡波济肉瘤 巨细胞病毒感染(视网膜或者其 他器官感染) 弓形虫脑病 HIV脑病 肺外隐球菌感染(包括脑膜炎) 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进展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慢性等孢子虫病 播散性真菌病(肺外组织胞浆菌 病或者球孢子菌病) 复发性败血症(包括非伤寒性沙 门菌病) 淋巴瘤(脑部淋巴瘤或者B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 侵袭性宫颈癌 非典型播散性利什曼原虫病 有症状的HIV相关性神经炎或者 心肌炎
2、艾滋病病人的诊断标准
临 床 IV 期 严重疾病期(艾滋病)
HIV消耗综合症 肺孢子菌肺炎 反复严重的细菌性肺炎 慢性单纯疱疹感染(超过1个月的 口腔、生殖器或肛门直肠感染, 或者任何内脏器官感染) 食管念珠菌(假丝酵母菌)病 (或者气管、支气管或肺部真菌 感染) 肺外结核 卡波济肉瘤 巨细胞病毒感染(视网膜或者其 他器官感染) 弓形虫脑病 HIV脑病 肺外隐球菌感染(包括脑膜炎) 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进展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慢性等孢子虫病 播散性真菌病(肺外组织胞浆菌 病或者球孢子菌病) 复发性败血症(包括非伤寒性沙 门菌病) 淋巴瘤(脑部淋巴瘤或者B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 侵袭性宫颈癌 非典型播散性利什曼原虫病 有症状的HIV相关性神经炎或者 心肌炎
八、艾滋病临床管理
预防HIV感染妇女的孕产期传播
确保HIV感染妇女能够得到产前保健和预防母婴传播方 面的相关服务;营养咨询和保健 知情选择终止妊娠(孕早期) HIV感染妇女继续妊娠者,提供咨询和产前保健服务 感染孕产妇监测、评价(症状和体征、CD4、病毒载 量、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为孕产妇及其新生儿提供抗病毒用药(根据孕产妇状况) 为减少孕妇发生机会性感染,CD4 <350/mm3服用 复方新诺明
干预要点
HIV感染孕产妇孕产期干预要点 孕早期
及早发现HIV感染孕产妇,进行咨询、尽早HIV检测 感染孕产妇监测(症状及体征、CD4、VL、血常规、肝肾功 能),根据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知情选择妊娠结局
孕中期
加强产前保健、注意监测胎儿宫内发育 为HIV感染的孕产妇和所生婴儿备好孕期、分娩及产后需用的 抗病毒药物 孕产妇监测和评价,及早确定抗病毒治疗方案,尽早服药 孕产妇监测,预防机会性感染
WHO成人和青少年HIV感染临床分期体系
临 床 III 期
中度疾病期
无原因重度体重下降(体重减轻>10%) 无原因超过1个月的慢性腹泻 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间歇性或持续性的发热超过1个月) 持续性口腔念珠菌(假丝酵母菌)病 口腔毛状白斑 严重的细菌性感染(肺炎、脓血症,脓性肌炎,骨或关节感染,菌血症 或脑膜炎) 肺结核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口腔炎、牙龈炎、牙周炎 无原因的贫血(Hb<80g/L)、中性粒细胞减少(<0.5×109/L)或血小板 减少(<50×109/L)
HIV母婴传播的危险性及传播时间估计 妊娠时
0-14W 14-36W
分娩时
36W-labor 产时 0-6month
产后
6-24month
1%
3%
4%
12%
8-12%
7% 20-25% 25-30% 30-35%
总传播率
非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6个月) 母乳喂养(18-24月)
HIV-1母婴传播的机理 1、宫内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一、定义
艾滋病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导致被感染 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继而发生机 会性感染、肿瘤等。1981年首次报告该病, 现已流行到世界各地,由于其传播速度快, 病死率高,且目前尚无治愈性措施,故引起 各国政府的关注。
二、病原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属 逆转录病毒 病毒核心由单链RNA、 逆转录酶、蛋白质组 成 HIV对外界抵抗力较 弱,离开人体后不易 存活
致病机理
宿主细胞在HIV侵入1-2周后死亡,大量 病毒被释放。此过程周而复始,最终导致大 量T4细胞死亡,使人体内T4辅助淋巴细胞 明显减少,感染者免疫功能遭到严重破坏, 导致免疫缺陷。临床上表现为各种机会性感 染和继发性肿瘤的发生。另外,于HIV感染 相关的神经系统病变或症状,可能与神经系 统机会性感染(弓形虫病、新隐球菌感染等) 有关,同时,可能是亲神经性HIV株的直接 作用造成。
预防孕产期传播
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 养 提供婴儿喂养咨询,进行AFASS(WHO)评 估,对不适宜者采取纯母乳喂养6个月 选择人工喂养者的指导 儿童特殊护理和保健 预防性复方新诺明预防机会性感染 有条件进行儿童早期诊断(HIV DNA-PCR) 产后12、18个月病毒抗体检测 确诊儿童感染者转介至儿童治疗
HIV传播途径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感染HIV的母亲,将HIV传给其婴儿 的几率介于15%-50%之间。
HIV传播途径
HI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
母亲因素 病毒因素 胎盘因素 胎儿/婴儿因素 产科因素 母乳因素
母亲wenku.baidu.com素
疗
疾病进展期
抗病毒治
(低CD4水平 <350,高病毒载量 >1000拷 贝)
抗病毒治疗
根据临床分期,结合CD4 T淋巴 细胞及病毒载量检测结果选择适宜 抗病毒用药方案。 抗病毒用药方案分为: 预防性:I-II期 CD4大于350 治疗性:III-IV期 CD4小于350
抗病毒治疗
1、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 (1) 孕产妇预防性抗病毒药物
孕期和分娩时 从妊娠14周或14周后发现艾滋病感染后尽早开 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mg+拉米夫定(3TC) 150mg+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LPV/r) 400/100mg,每天两次;或者AZT300mg+3TC150mg每 天两次,依非韦伦(EFV)600mg每天一次,直至分 娩结束。 分娩后 若选择人工喂养,产妇可在分娩后停止抗病毒 药物应用;若选择母乳喂养,产妇持续应用抗病毒 药物至停止母乳喂养后一周。
临 床 I 期 无症状期 无症状(潜伏期)
持续的全身性淋巴 结肿大(不特异)
WHO成人和青少年HIV感染临床分期体系
临 床 II 期 轻度疾病期 无原因中度体重下降(体重减轻<10%) 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扁桃 体炎、中耳炎、咽炎) 带状疱疹 口角炎 反复性口腔溃疡 脂溢性皮炎 搔痒性丘疹样皮炎(PPE) 真菌性甲炎
六、实验室检查
1、HIV抗体测定 2、HIV抗原测定 3、T4和T8淋巴细胞计数 4、检测HIV病毒载量
七、艾滋病诊断
1、HIV感染者的诊断标准 通过血液检查证实HIV抗体阳性,即可诊 断为HIV感染。 由于“窗口期”的存在,对HIV抗体检测 结果为阴性,但高度怀疑为HIV感染的人, 则需在第一次检测三个月后再重复检测,如 仍为阴性,则可考虑排除HIV感染的可能。
2、母婴传播机理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 基础传播率:15-45% 15-30% 妊娠和分娩期的风险 10-20% 产后母乳喂养追加的风险 未治疗的情况下,儿童死亡的风险 1岁时为30%,2岁时达50% 干预后的传播风险 20-30% 人工喂养 15-25% 短期抗病毒治疗(ARV)+母乳喂养 5-15% 短期抗病毒治疗(ARV)+人工喂养 <5% 2010新干预措施(联合用药),母乳喂养 <2% 2010新干预措施,人工喂养
四、HIV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与性伴数和性伴HIV感染状态有关:一次 性接触中,HIV传播与否与性别(由男性传染 给女性的可能性要大于由女性传播给男性), 是否患有其他性病、性接触方式(肛交较之阴 道性交、口交传染的机会更大)、性交时是否 使用避孕套等有关。另外,一方处于血清阳转 时期或艾滋病发作期时,传染给他人的可能性 更大。有资料表明,一次无保护性性交中, HIV传播几率为0.1-1%。
产科因素
破膜时间较长 婴儿与母亲的血液和分泌物接触 分娩方式:剖宫产(择期、急诊或破 膜后) 阴道产(阴道顺产、阴道 助产) 第二产程延长 对胎儿的创伤性检查
五、临床表现
对孕产妇进行艾滋病症状观察,CD4T淋巴
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对感染状况评估,
确定临床分期。
WHO成人和青少年HIV感染临床分期体系
预防孕产期传播
安全分娩,避免损伤性操作增加产时感染机会 艾滋病病毒阳性的产妇在阴道自然分娩过程中 应尽量避免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 或产钳助产、宫内胎儿头皮监测等可能增加传 播危险的操作; 产时抗病毒药物(根据孕期用药方案); 选择性剖宫产问题,由于病毒载量低至一定水 平剖宫产未显示比阴道分娩有降低传播作用, 且有更多的并发症和不良后果,不主张将HIV (+)作为剖宫产指征;
干预要点
产褥期
指导产妇服药,按照母亲服药情况儿童尽早服药 安全处理HIV感染产妇的恶露和排泄物 建议正确和坚持使用安全套,既预防性传播疾病或 HIV感染,又可避孕 选择喂养方式,选择人工喂养的母亲要注意回奶问题 乳房的护理:预防和处理乳头疼痛、乳头皲裂、乳房 肿胀、乳腺炎、乳腺脓肿
HIV传播途径
2.经血传播 ——静脉注射:静脉药瘾者共用注射器消毒不彻底 是导致HIV传播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目前中国某 些省份HIV流行的主要原因。 ——血或血制品:主要是指受血者接受有HIV污染 的血液和血制品而感染上HIV。 ——医源型感染:如医疗器具不洁或献血时尤其献 血浆时器具不洁也可能造成感染。据报道,被 HIV污染的针头刺伤皮肤后,被感染几率为 0.5%。
通过胎盘传播:HIV-1直接感染绒毛膜细胞或通过 破损部位进入胎儿循环,也可通过脑苷脂类受体感 染肠上皮细胞或M细胞
2、分娩过程中
婴儿皮肤或粘膜破损伤口直接接触母血、产道分泌 物而感染,孕 妇宫颈、阴道液中可检测到 HIV-1 DNA,分娩后婴儿胃吸入物或口咽部分泌物中分离 到HIV-1
3、产后母乳喂养
干预要点
孕晚期
孕产期继续保健和监测,孕期合并症、并发症预防 指导HIV感染孕产妇继续或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 制定分娩计划,提供婴儿喂养的咨询
分娩期
按照用药方案继续产时用药 提供安全助产服务,医疗和职业暴露防护 避免侧切、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等操作 避免紧急剖宫产,必要时选择择期剖宫产 HIV-VL <1000拷贝/ml或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者不主张行 剖宫产 术 评估、建议人工喂养指导喂养 如母乳喂养,坚持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相关检测
1、CD4细胞检测 一旦发现确定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后即刻检测,评估病 情进展确定开始应用抗病毒药物时间; 每三个月进行一次CD4细胞检测至分娩;(孕早期、 孕中期、孕晚期各查一次) 产后4-6周再进行一次 根据需要增加检测 2、病毒载量的测定 整个孕期至少进行一次的病毒载量(VL)测定 3、应每月一次检测血常规、尿常规 4、每三个月进行肝、肾功能等检测 5、密切关注耐药性及药物副作用
维生素A缺乏 抗体反应
Vitamin A HIVIG
病毒因素:病毒载量与传播
胎盘因素
胎盘屏障的损伤
绒毛膜羊膜炎 性传播疾病 其他原因(吸烟、吸毒)?
胎盘细胞对HIV易感
胎儿因素
胎儿细胞对HIV易感 免疫功能降低 遗传因素(HLA亚型A2/6802,CCR5受体基因 突变) 胎婴儿的感染和损伤(如皮肤黏膜损伤)
三、致病机理
1、病毒的生活周期如下 HIV吸附在有相应受体的缩主免疫细胞 HIV脱去包膜,暴露出核心和RNA核酸,进入T4 淋巴细胞等 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将RNA转录成为DNA,形 成前病毒DNA 前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DNA 前病毒DNA转录成RNA,并翻译合成病毒所需的 蛋白质 细胞表面重新装配新的病毒颗粒并释放
WHO成人和青少年HIV感染临床分期体系
临 床 IV 期 严重疾病期(艾滋病)
HIV消耗综合症 肺孢子菌肺炎 反复严重的细菌性肺炎 慢性单纯疱疹感染(超过1个月 的口腔、生殖器或肛门直肠感染, 或者任何内脏器官感染) 食管念珠菌(假丝酵母菌)病 (或者气管、支气管或肺部真菌 感染) 肺外结核 卡波济肉瘤 巨细胞病毒感染(视网膜或者其 他器官感染) 弓形虫脑病 HIV脑病 肺外隐球菌感染(包括脑膜炎) 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进展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慢性等孢子虫病 播散性真菌病(肺外组织胞浆菌 病或者球孢子菌病) 复发性败血症(包括非伤寒性沙 门菌病) 淋巴瘤(脑部淋巴瘤或者B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 侵袭性宫颈癌 非典型播散性利什曼原虫病 有症状的HIV相关性神经炎或者 心肌炎
2、艾滋病病人的诊断标准
临 床 IV 期 严重疾病期(艾滋病)
HIV消耗综合症 肺孢子菌肺炎 反复严重的细菌性肺炎 慢性单纯疱疹感染(超过1个月的 口腔、生殖器或肛门直肠感染, 或者任何内脏器官感染) 食管念珠菌(假丝酵母菌)病 (或者气管、支气管或肺部真菌 感染) 肺外结核 卡波济肉瘤 巨细胞病毒感染(视网膜或者其 他器官感染) 弓形虫脑病 HIV脑病 肺外隐球菌感染(包括脑膜炎) 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进展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慢性等孢子虫病 播散性真菌病(肺外组织胞浆菌 病或者球孢子菌病) 复发性败血症(包括非伤寒性沙 门菌病) 淋巴瘤(脑部淋巴瘤或者B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 侵袭性宫颈癌 非典型播散性利什曼原虫病 有症状的HIV相关性神经炎或者 心肌炎
八、艾滋病临床管理
预防HIV感染妇女的孕产期传播
确保HIV感染妇女能够得到产前保健和预防母婴传播方 面的相关服务;营养咨询和保健 知情选择终止妊娠(孕早期) HIV感染妇女继续妊娠者,提供咨询和产前保健服务 感染孕产妇监测、评价(症状和体征、CD4、病毒载 量、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为孕产妇及其新生儿提供抗病毒用药(根据孕产妇状况) 为减少孕妇发生机会性感染,CD4 <350/mm3服用 复方新诺明
干预要点
HIV感染孕产妇孕产期干预要点 孕早期
及早发现HIV感染孕产妇,进行咨询、尽早HIV检测 感染孕产妇监测(症状及体征、CD4、VL、血常规、肝肾功 能),根据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知情选择妊娠结局
孕中期
加强产前保健、注意监测胎儿宫内发育 为HIV感染的孕产妇和所生婴儿备好孕期、分娩及产后需用的 抗病毒药物 孕产妇监测和评价,及早确定抗病毒治疗方案,尽早服药 孕产妇监测,预防机会性感染
WHO成人和青少年HIV感染临床分期体系
临 床 III 期
中度疾病期
无原因重度体重下降(体重减轻>10%) 无原因超过1个月的慢性腹泻 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间歇性或持续性的发热超过1个月) 持续性口腔念珠菌(假丝酵母菌)病 口腔毛状白斑 严重的细菌性感染(肺炎、脓血症,脓性肌炎,骨或关节感染,菌血症 或脑膜炎) 肺结核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口腔炎、牙龈炎、牙周炎 无原因的贫血(Hb<80g/L)、中性粒细胞减少(<0.5×109/L)或血小板 减少(<50×109/L)
HIV母婴传播的危险性及传播时间估计 妊娠时
0-14W 14-36W
分娩时
36W-labor 产时 0-6month
产后
6-24month
1%
3%
4%
12%
8-12%
7% 20-25% 25-30% 30-35%
总传播率
非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6个月) 母乳喂养(18-24月)
HIV-1母婴传播的机理 1、宫内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一、定义
艾滋病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导致被感染 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继而发生机 会性感染、肿瘤等。1981年首次报告该病, 现已流行到世界各地,由于其传播速度快, 病死率高,且目前尚无治愈性措施,故引起 各国政府的关注。
二、病原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属 逆转录病毒 病毒核心由单链RNA、 逆转录酶、蛋白质组 成 HIV对外界抵抗力较 弱,离开人体后不易 存活
致病机理
宿主细胞在HIV侵入1-2周后死亡,大量 病毒被释放。此过程周而复始,最终导致大 量T4细胞死亡,使人体内T4辅助淋巴细胞 明显减少,感染者免疫功能遭到严重破坏, 导致免疫缺陷。临床上表现为各种机会性感 染和继发性肿瘤的发生。另外,于HIV感染 相关的神经系统病变或症状,可能与神经系 统机会性感染(弓形虫病、新隐球菌感染等) 有关,同时,可能是亲神经性HIV株的直接 作用造成。
预防孕产期传播
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 养 提供婴儿喂养咨询,进行AFASS(WHO)评 估,对不适宜者采取纯母乳喂养6个月 选择人工喂养者的指导 儿童特殊护理和保健 预防性复方新诺明预防机会性感染 有条件进行儿童早期诊断(HIV DNA-PCR) 产后12、18个月病毒抗体检测 确诊儿童感染者转介至儿童治疗
HIV传播途径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感染HIV的母亲,将HIV传给其婴儿 的几率介于15%-50%之间。
HIV传播途径
HI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
母亲因素 病毒因素 胎盘因素 胎儿/婴儿因素 产科因素 母乳因素
母亲wenku.baidu.com素
疗
疾病进展期
抗病毒治
(低CD4水平 <350,高病毒载量 >1000拷 贝)
抗病毒治疗
根据临床分期,结合CD4 T淋巴 细胞及病毒载量检测结果选择适宜 抗病毒用药方案。 抗病毒用药方案分为: 预防性:I-II期 CD4大于350 治疗性:III-IV期 CD4小于350
抗病毒治疗
1、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 (1) 孕产妇预防性抗病毒药物
孕期和分娩时 从妊娠14周或14周后发现艾滋病感染后尽早开 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mg+拉米夫定(3TC) 150mg+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LPV/r) 400/100mg,每天两次;或者AZT300mg+3TC150mg每 天两次,依非韦伦(EFV)600mg每天一次,直至分 娩结束。 分娩后 若选择人工喂养,产妇可在分娩后停止抗病毒 药物应用;若选择母乳喂养,产妇持续应用抗病毒 药物至停止母乳喂养后一周。
临 床 I 期 无症状期 无症状(潜伏期)
持续的全身性淋巴 结肿大(不特异)
WHO成人和青少年HIV感染临床分期体系
临 床 II 期 轻度疾病期 无原因中度体重下降(体重减轻<10%) 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扁桃 体炎、中耳炎、咽炎) 带状疱疹 口角炎 反复性口腔溃疡 脂溢性皮炎 搔痒性丘疹样皮炎(PPE) 真菌性甲炎
六、实验室检查
1、HIV抗体测定 2、HIV抗原测定 3、T4和T8淋巴细胞计数 4、检测HIV病毒载量
七、艾滋病诊断
1、HIV感染者的诊断标准 通过血液检查证实HIV抗体阳性,即可诊 断为HIV感染。 由于“窗口期”的存在,对HIV抗体检测 结果为阴性,但高度怀疑为HIV感染的人, 则需在第一次检测三个月后再重复检测,如 仍为阴性,则可考虑排除HIV感染的可能。
2、母婴传播机理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 基础传播率:15-45% 15-30% 妊娠和分娩期的风险 10-20% 产后母乳喂养追加的风险 未治疗的情况下,儿童死亡的风险 1岁时为30%,2岁时达50% 干预后的传播风险 20-30% 人工喂养 15-25% 短期抗病毒治疗(ARV)+母乳喂养 5-15% 短期抗病毒治疗(ARV)+人工喂养 <5% 2010新干预措施(联合用药),母乳喂养 <2% 2010新干预措施,人工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