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框架和方法20110706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框架和方法20110706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框架和方法20110706

饮料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编写说明 本期融合了饮料业多位专家的观点,简要分析了饮料业2002年1季度的经营和生产情况,对饮料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预测。食品行业的权威专家重点分析了饮料中具有代表性的果汁和茶饮料,近几年从市场变化、消费者习惯和市场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趋势预测:"十五"期间,我国饮料总产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14%左右。市场消费主要集中在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茶饮料、果汁饮料四大品类上。 强势:经常性、批量、超市集中购买等消费特点扩大了市场;由于消费者注重品牌,提高了一些饮料品牌的熟悉度、忠诚度;价格低和具有保健、绿色功能的饮料是产品竞争市场的内在因素。 弱势: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假冒伪劣产品在消费者中引起较大反响;行业竞争不规范;现销的饮料品种不能满足消费。 机会:饮料消费主要集中在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茶饮料、果汁饮料四大品类上,而不同的特定市场,如儿童市场、学生市场对含乳饮料有较大需求。政策上分析:"十五"期间,我国饮料总产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14%左右。经过20年的发展,饮料业的名牌企业普遍进入投资的“收割期”。 风险:市场上产品品牌较多,许多厂家剽窃,影响了行业形象;定价不合理,产品的价位层次较多而杂;产品包装、广告宣传成本加大。

目录 I饮料业经济运行情况 (1) 一、饮料业经营情况和产量 (1) 二、饮料市场现状分析 (2) 三、重点饮料业—制茶业概况 (4) 四、瓶装水饮料市场分析预测 (6) II 2001年的中国饮料市场和2002年预测 (8) 一、2001年中国饮料市场特点 (8) 二、“十五”饮料发展预测 (18) III果汁饮料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20) 一、果汁饮料市场发展概述 (20) 二、市场多样化分析 (22) 三、消费者分析 (25) 四、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29) 五、果汁饮料的投资趋向 (31) IV茶饮料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32) 一、市场发展概述 (32) 二、市场竞争分析 (33) 三、市场产品分析 (38) 四、消费者特征与习惯 (40) 图表目录

经典的行业研究分析基本框架

经典的行业研究分析基本框架 做行业研究,如果想很懂这个行业,最好与这个行业的从业者,金融类长期跟进这个行业的人(比如一直跟进某些行业的客户经理或者信贷部门的credit officer),或专做某些行业研究的人多聊聊。 他们有时候一句话胜读十年书,可以让你的行研报告很出彩,也有很多独特的经历看书是永远找不到的。 进入正题,做行业研究首先我们要清楚大方向: 1、一个行业中长期来看会往哪个方向走(forward-looking) 比如金属采矿行业:铝:国外市场供需慢慢平衡,国内大部分区域继续供应过剩,价格影响;铜:中期来看供应过剩,对于部分效率低的采矿企业,价格或低于cash cost 2、识别出这个行业的关键风险和成功的驱动因素: 比如矿企:市场价格风险,成本风险,对冲风险,高资本支出(high CapEx/ cost overrun),政治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3、这个行业成功的企业和失败的企业大概都有哪些,为什么? 行业分析基本的框架主要有四点组成(强调,是分析框架,不是写报告的顺序): 经济周期与信贷周期(宏观角度) 商业风险(个体企业与宏观的结合) 价值与驱动因素(更好的了解这个行业)

现金流创造(Cash Flow Generation)的驱动因素与重要性(对银行来说很重要)。 经济周期与信贷周期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自然的经济波动,表现为经济的扩张与收缩。根据一些关键指标可以分析出目前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见下图: 结合行业,我们主要划分为两类: 1、Non-Cyclical 非周期性行业(平时生活必须的 - Necessity):如电力(没电看不了电视),供水(没水冲不了厕所),FMCG(快消)类等。 2、Cyclical 周期性行业(不是平时生活必须的 - Discretionary):这种行业波动性较强,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高,当整体周期处于上升阶段的时候,这个行业往往发展的比较好,如汽车(没奔驰可以开夏

食品饮料行业调查报告

食品饮料行业调查报告 食品饮料指可供食用的东西,通常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或水构成,能够藉进食或是饮用为人类或者生物提供营养或愉悦的物质。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食品饮料行业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食品饮料行业调查报告1:今年暑假,我将会参加到社会调研实习中来。我学的专业是市场营销专业,所以将来走到社会上时,更多的是要参加公司的销售工作。所以我现在做好市场调研实习,就是为自己将来毕业之后打算。实习中我可以找到更多的我的不足之处,我也相信只要自己能够拥有非常好的工作能力,我就会在公司中生存的更好! 海参因其营养价值极高而被人们列为“海产八珍”之首,更有“海中人参”之美誉,而大连地区盛产的海刺参,更属参中极品。海参不仅营养价值极高,其经济价值更是让其他的海产品望尘莫及。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逐渐兴起了海参养殖的热潮。到XX年,海参进入品牌化时代,海参市场变得炙手可热。一时间,各大品牌纷纷开拓外埠市场,国内海参市场出现群雄逐鹿的激烈场面。如何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打响自己的品牌,成为各大品牌都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0xx年*月**日到**日,本人以深入访谈的形式走访了大连17家大商场共计60多家海参店,对%%食品公司的终端

市场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深入调研。除%%食品公司外,本人还走访了獐子岛、上品堂、海晏堂、、北海明珠、大福海、三山岛、财神岛、天伦、鑫海情深、扬帆、非得海参,益宝、环岛等大连知名品牌和中小品牌,对大连海参市场尤其是%%食品终端市场有了一个相对深入的了解。本报告将从公司文化、客户价值、产品、员工以及竞争对手五个方面对晓芹食品公司终端市场做出描述并给出swot分析和评价,并对公司的未来发展给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将结合公司文化和自身特点谈谈本次实习的意义和感悟。 1. 产品 产品最重要的是要有unique point,即卖点。所以每到一家,我都会很注意产品的卖点敬酒在那里。比如海晏堂主要强调它的导航冻干高新技术,主打冻干海参市场;三山岛主要宣传其药物零残留;而獐子岛则主要强调自己是名牌产品;财神到主要强调其纯种参源,野生刺参。其实稍微懂行的人都知道,冻干技术并非海晏堂一家独有,而药物零残留多数企业早已达标,名牌产品更是遍地开花,而野生刺参根本就是徒有虚名。那么,%%家的卖点又在哪里呢 首先,产品质量过关。 %%海参不仅肉厚,外观美,大小匀称,而且摆放整齐。走了17家店,除了个别店疏于整理,产品摆放不够整齐之外其余均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而这一点,却是其他很

某食品饮料行业的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

食品饮料行业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与公司绩效 关系研究 ——以世界500强公司为例 一、序言 根据目前对于多元化发展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现状,可以将研究的对象转换为三个基本的影响要素:多元化发展程度、企业绩效和其他影响因素。这种理论框架能够整合多元化发展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所形成的主要问题,并且同时也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工具。 关于多元化发展战略程度,经济学家们通常采用连续性指标或者

采用业务/产品数目指标来进行度量。在连续性指标中,研究者往往采用如:Hirschmann指数、熵值指数或者是基于股票市场的指数等综合指数。多元化发展战略程度也可以用企业主要经营活动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例[17]这样的专业化比率来度量。本文所运用的便是企业主要经营活动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例这一比率来度量多元化发展战略程度。这在下面几章节的内容中将作进一步的介绍。 企业绩效通常被定义为企业收益率的度量指标,尽管也有一些研究使用销售增长速度或者现金流量等其他绩效指标,但是关于多元化发展战略的研究主要还是使用如:投资报酬率、股本报酬率、资产报酬率或资本报酬率等财务或会计指标来定义收益率。本文中,企业绩效便用资产报酬率指标来定义。 现有的文献中主要确定了两大类其他影响因素:一类是与产业结构有关的变量,如:产业集中度、增长速度、产业收益率和进入壁垒等等。基于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同时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产生影响。Schmalensee(1985)的研究表明,在决定企业间收益率的差异方面,产业因素甚至可能比企业自身更具有影响作用。第二类调节变量可以被广义地定义为“组织因素”。

中国食品饮料信息化发展分析

中国食品饮料信息化发展分析 1.从大国向强国跨越 在“十一五”规划思路中,我们围绕大国向强国逐步跨越的战略目标,把44个行业分成四种类型来规划和引导发展。第一类叫率先冲击型,推出7个行业:家电、皮革、自行车、电池、羽绒、家具、口腔护理用品行业,率先向世界强国目标冲击;第二类叫积累势能型,第三类叫缩小差距型,最后一类定为传统保护型,主要涉及工艺美术、玩具、文房四宝、少数民族用品等行业。 由此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强化措施,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并客观分析了信息化所起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只要运作得当,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取得创新发展,各行业的具体规划也都把信息化作为新世纪实现新跨越的一个重要抓手。越是竞争激烈、市场化程度高、动态性强和集中度高的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作用程度也会越高。 近几年来,IT技术的深入应用给消费品制造业带来很大的变化,对某些特定行业而言,这些变化甚至是颠覆性的。它不但改变了传统行业的运作方式,还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比如某些新兴的制造型企业,从创业之初就依靠IT技术确立了虚拟经

营的商业模式,没有车间和厂房,通过一些洽谈室和电脑网络就实现了几亿、几十亿人民币的年销售额,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目前也逐步走向成熟,为当今和未来的市场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信息化的作用力日趋显现。 轻工行业的消费品制造业众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通过计算机及相关管理程序实现对供应、销售各环节的管理和监控以及对产品流通时间和成本的控制,实现管控一体。企业除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之外,还要掌握很多现代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知识,结合企业自身管理流程,抓住重点、选好突破口,全面规划、分步实施,不断提升信息化的应用成果。 作为行业服务组织,我们把自己定位在以促进行业生产力发展为己任,着力突出全国性,行业性,中介性和联合性。几年来,经过不断探索,进一步创立和完善了十大服务平台,它们是咨询服务、信息化建设、品牌培育、特色区域、展会经济、标准化、科技进步、技能培训、国际交流和产业保护。这是我们对轻工业联合会在发展中如何加强对企业会员服务提出的重要举措,目前正在逐步深化和提高。 在服务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中轻联将全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同时,要求轻工信息化办公室和信息中心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增强为企业信息化服务的能力和手段,在分类指导中实现稳步推进。

2021年关于食品饮料行业调查报告

关于食品饮料行业调查报告 上周,申万食品饮料上涨2.13%,跑赢上证综指(1.39%)。细分板块中,其他酒类(13.38%)、食品综合(6.31%)、肉制品(4.92%)涨幅居前。乳品(1.70%)、啤酒(0.67%)、白酒(0.45%)涨幅分列后三位。重组、转型类股票涨幅领先。 1.整体观点:目前市场风格在有主题有概念的成长股,食品饮料 缺乏主题催化,难有表现机会,仍然从价值角度建议看待食品饮料,轻 板块,重个股!从弹性和业绩角度寻找个股机会。 2.酒水板块:中秋十一双节过后,行业销售进入平淡期,板块缺 乏催化因素。10月份白酒产量同比增长6.22%,1-10月累计同比增长4.82%,是三大类酒中产量增速最高的。葡萄酒和啤酒1-10月累计分 别下滑0.88%和5.73%。未来酒水行业增长的核心逻辑是:挤压式发展下的行业集中度提升、消费升级。 3.大众品板块:板块基本面依然比较平淡,10月酱油产量增长15.38%,较之前跃升明显但还需要继续观察,乳制品增速回落至6.99%。在CPI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大众品企业收入增速提升较为困难,而成本 端后续下降空间有限,行业促销竞争却日趋激烈,利润增长高于收入 增长的状态不可持续。关注创新能力强,具备新兴消费属性的个股。

4、个股推荐及配置逻辑:重点关注业绩能持续增长、现金流好、有催化的个股: 1)价值股配置:基本面持续走好的贵州茅台(600519)、洋河股份(002304)、古井贡酒(000596)。 2)弹性股配置:老白干酒(600559)(增发落地,业绩释放+并购重组)、泸州老窖(000568)(中高 端酒市场恢复,业绩弹性大)、安琪酵母(600298)(收入利润高速增长,外延发展空间广)。另外关注转型婚庆市场的今世缘。 5、风险提示:1)通缩风险下,终端消费持续走弱,企业业绩回暖 低于预期;2)食品安全问题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食品饮料行业细分领域价值分析梳理

食品饮料行业细分领域价值分析梳理 一、板块轮动发力,穿越牛熊彰显价值 子版块走势总览:白酒领衔增长,食品日益多元 统计了食品饮料各子板块在2010年1月至2019年11月近十年时间累计涨跌幅,食饮整体累计上涨346%而同期沪深300仅涨幅8.3%。其中,白酒版块涨幅529%领衔行业,尽管经历2012-2015年限制三公消费以及食品安全的问题带来的冲击,但行业在更长周期中获益补库存、消费升级、品牌集中度提升,尤其在宏观经济增速下行,避险情绪下突显板块防御属性,近几年受资本青睐,成为价值投资的典范。乳制品、肉制品及调味品板块均取得翻倍的增长,受益行业格局日益清晰,龙头品牌不断发力,通过积极产品升级或提价的策略转移上游成本压力,取得稳健向好的业绩提升。啤酒板块整体涨幅33%,除了2013年表现并不突出,2016年以下行业销量下滑、产能过剩面临调整,近两年随着行业提价升级、控费趋利的策略下整体表现不断改善。小食品板块近十年涌现了诸多处于高速发展赛道、市值小、空间大的公司,为食饮行业投资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白酒:穿越牛熊,行情演绎创新高 近十年里除了在2013调整及2015年结构性牛市中落后于大盘指数外,其余阶段均跑赢大盘,行情穿越牛熊,2010年1月-2019年11月白酒板块涨跌幅528.6%。回顾历史,自2005年以来白酒行业相比其他酒类板块一直表现更优,2005-2007年受益于投资拉动的商务需求,白酒的社交文化本质得到彰显,价格不

断上涨,跑赢大盘。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一路下跌,但是跌幅小于大盘。2009-2012年白酒迎来第二轮牛市,受益于4万亿投资带动白酒需求第二次大幅度增加,高端白酒需求增长幅度远高于供给增加幅度,白酒第二次迎来量价齐升。2012年-2014年白酒行业在价格泡沫、库存过满、限制三公消费以及塑化剂丑闻等多重事件打击下,导致价格经历断崖式下跌,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2015年行业去库存基本结束,受益于消费升级,需求回暖,行业进入复苏阶段,2016年进入补库存周期,形成戴维斯双击行情,2018H2白酒增速放缓、渠道经历调整、估值下杀,但2019年春节超预期行情以及名酒集中化的趋势确定性高,估值年初以来明显修复,演绎靓丽行情。 啤酒:行情近年回升 2010年1月-2019年11月啤酒板块涨跌幅33.4%。回顾历史,2010年-2014年的长熊行情中,表现较好,尤其是2013年相对收益高于其他酒类板块,主要得益于啤酒全行业大幅度提价。2016年以前由于啤酒行业产能过剩,啤酒厂商收入

行业研究报告框架

行业研究报告框架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行业研究报告工作指引 一、工作指引说明: 本工作指引旨在通过解析行业研究报告的逻辑思路,构建完整且通用的行业研究报告框架,通过各子项目的研究,指导投资或研究工作小组采集信息,在完善的信息支持下,独立得出行业的投资价值分析,并给出投资建议,发掘投资机会,提示投资风险。 工作小组成员在使用本指引时,应详细阅读各子项目的指引内容,再按照指引所述,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具体运用,由于本指引是一个通用且较为全面的框架,根据具体行业的情况,需要做出删减。 二、工作指引使用指南: 一、行业概况 定义:做什么提供什么服务 特点:行业特征是什么传统还是创新,技术推动还是需求拉动 概况:市场容量,集中度(市场格局),增长性,发展前景,主要壁垒,产业生命周期,投资热度及事件。 产业链构成:上下游的关系,主要还是细分行业依附度如何竞争行业是谁 二、行业发展的背景(外部推动因素)

:宏观经济环境:任何产业的观察分析都要置于宏观经济环境中来看,一是分析宏观经济发展的前景,二是分析行业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匹配性(抗风险能力)。 :行业发展历史及现状:主要是为了分析产业生命周期,分析现状有利于了解竞争情况,确定发展前景。 :国外行业情况:结合其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评估。国内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除极个别有中国特色的行业外,行业的发展基本都可以参照国外的同行业发展轨迹。通过对国外行业的分析和公司数据检索可以十分清晰地预见未来行业发展的前景,成长性。最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演变可以提供我们一个清楚的判断,指明行业发展方向,特别适用于技术创新型,服务类,TMT类。 :政策环境:着重于二方面,一是国内相关部门出台的管理性政策法规、行业促进政策本身;二是国内行业管理政策法规和行业促进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另外某些特殊行业还可能要分析国外政策对行业的发展和影响。 主要是通过了解行业面对的宏观经济及政策环境、国内外产业发展情况,寻找外部环境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行业发展的现状提供解释,寻找行业发展的趋势。 三、技术分析(外部推动因素) :主要技术术语、简写和解释 :国际技术走向、发展前景分析 :国际技术领先的国家、公司的名称、简介、技术领先之处

食品饮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

食品饮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调研与发展前景预 测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2019年中国食品饮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

【目录名称】2019年中国食品饮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随之,中国食品行业增速也逐步放缓。在食品行业发展增速和盈利水平出现回落的背景下,食品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增速也双双放缓,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2016年我国食品饮料市场成交额为亿元,较2015年下降%。 2012-2016年我国食品饮料市场成交额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7年我国食品饮料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约42962家,行业销售收入达到了亿元,行业总资产达到了亿元,行业利润约亿元。 2011-2017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运行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坚持自主创新是主要途径之一。饮料行业要走出低谷,恢复良性发展,根本的出路还是在‘创新发展’上。事实上,国内外还有大量具有健康功效的新资源食品可供研究开发,我国传统中医的‘药食同源’理论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老百姓认知度亦很高,因此在这些方面都可以进行深入的挖掘,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菌种技术开发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创新型产品。除了坚持创新,企业还必须能把握市场发展趋势,这是创新的前提条件。 我国目前饮料市场主要有饮用水、果汁饮料、茶饮料、碳酸饮料、凉茶、功能饮料等饮料产品,随着消费者对饮料需求的增加,饮料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瓶装水市场主要有农夫山泉、娃哈哈、雀巢等品牌,继加多宝推出昆仑山高档矿泉水后,恒大也跨界瓶装水行业,逐渐打破行业格局;我国果汁饮料主要有康师傅、美汁源、统一、汇源等品牌,随着各家企业不断创新产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果汁饮料行业的竞争也不断升级;茶饮料市场经过几年竞争后,格局基本成熟,康师傅、娃哈哈、统一、雀巢、达利园等品牌基本占据了茶饮料市场的主要位置,各家企业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增强竞争力;碳酸饮料市场一直以来被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垄断,两大巨头花费巨资参与体育赛事和娱乐广告等的营销,使得品牌形象更加深入年轻消费者;凉茶饮料迅速扩展到全国市场,加多宝、王老吉、和其正等品牌占据凉茶市场的主要地位,加多宝和王老吉的竞争尤为凸显,两家通过增建新厂,扩大产能,增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行业分析框架

行业分析框架 原来对财务分析的理解太狭隘了。 财务分析工财务报表分析工财务报告分析。 财务分析应该将行业分析和公司战略分析包括在内,最后再对企业进行预测和评价。 行业定位与分析是财务分析的起点。如果行业有问题的话,行业里的企业再好又有什么意义。行业定位我们之前讲过,是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来的;行业分析今日再梳理一遍;战略分析以后再梳理。 财务分析框架 1.行业基本揀况 企业兗争战略分析 2、行业十新亦 3、行业结构分~ 4.行业影响因索分桁

一、行业分析框架总述 行业分析有什么用? 举个栗子。国家十二五规划把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淘汰煤炭、水泥、造纸等行业的落后产能,那么,我们还会把钱投向那些即将没落的夕阳产业吗?要知道国家政策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多饶舌。下面是行业分析框架。 行业分析框架 行业一般特征分析]亠 ?[行泌生命周期分析 L 1、行业基本状况分析 行业基本状况包括这个行业的前世今生,包括它的发展历程回顾、现状以及对未来的预测。行业容量也需要重点关注 有的企业规模做不上去,不是企业本身的问题,而是行业规模就那么大,就算做到了

行业第一又能怎样。这样的企业可能通过收购延长产业链,因为通过自身力量很难突破行业瓶颈。 行业基本$寺征分析 2、行业友展历程回顾」 __________________ d 氐销售增氏率现状及趋势预乳]

三、行业特征分析 行业特征是影响企业投资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企业之间其特征差异比 较大。比较说零售行业。该行业进入门槛不高,企业竞争激烈,整个行业呈现 出经营品种多、周转速度快以及行业毛利率低的特点。 拿制药企业来说。企业首先要取得政府颁发的生产许可证,行业进入门槛高; 再加上药企资金投入大,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大,工艺复杂等等,其利润率 要高于一般行业。 所以说同行间的企业更具有可比性。 行业特征分析 - ——I 技术特征 行业特征包括竞争特征、需求特征、技术特征、增长特征和盈利特征。 我们对影响它们的因素做了总结。见下表。

如何做券商行业研究员—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行研实习感悟—kk的股票价值投资分析框架 在中信做煤炭行业的行研实习已经两个月了,虽然也只是打个酱油而已,但的确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这学期正好也在上光华管理学院姜国华老师的《财务报表分析》,感觉启发挺大的。关于价值投资,网上也有很多很不错的博文,但是我感觉他们大多数都是从投资理念、投资原则的角度去分析的,而并没有告诉你具体要去分析哪些东西。我这个人就是好“冲动”,今天突然心血来潮,想根据自己近期的思考勾勒出一个价值投资的分析思路。当然这只是一个框架而已,事实上要想真正做好每一块,每一点都是需要花很大的功夫的。 一、行业 1,行业的经济周期:我觉得拿到一个行业首先要了解这个行业的基本特征,搞清楚它是周期性行业还是非周期性行业(稳定成长型),这点非常非常关键。其实周期还是非周期也是一个相对概念,每个行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但影响的大小不同。像煤炭、石油、化工、房地产、证券这种行业就具有很强的周期性,而食品饮料、医药这种行业周期性就不明显。巴菲特就很喜欢投资稳定成长型的企业,比如可口可乐这样的,因为投资周期性的行业风险比较大,你很难把握一个行业的周期变动规律,而且投资周期行业极容易被市盈率给欺骗,其实市盈率高的时候反倒说明这个行业已经到了谷底,是买入的最佳时机,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点。 2,行业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就是说你要考察这个行业目前的规模有多大,未来成长的空间还有多大,说白了就是要考虑它是属于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不要以为判断是朝阳还是夕阳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也是需要你去做很多的功课的。例如我在实习之前一直认为煤炭行业应该是一个夕阳产业,但是现在却发现自己错了,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资源禀赋情况都是“富煤、贫油、少气”,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煤炭资源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的主体(别跟我说新能源,新能源要想大规模应用还早着呢),现在中国的煤炭储量还非常非常丰富,光是新疆昌吉自治区的准东煤田下面就有3900亿吨煤,够中国消费100多年。同时,新型的煤化工也将成为一个非常具有前景的产业,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未来必将大展身手。 3,行业的产业链:然后你就要去了解这个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处的位置。它的上下游行业是什么?它的整条产业链又是什么?比如说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它处在整个经济的最上游,然后根据煤炭的用途:动力煤用来发电、炼焦煤用来炼焦,进而炼钢、无烟煤用于煤化工等等,我们就可以知道它的下游是电力行业、钢铁行业、化工行业、水泥行业等。然后每个行业又分别延伸下去,比如钢铁用来造船、造车、造房子,化工用来生产化肥进而延伸到农业等等。 4,行业的物流情况:我们还需要了解整个行业的物流情况,了解产品是怎么样一步步从生产者手里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比如说煤炭,你就需要知道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哪些地方是产煤的,哪些地方是主要的中转地,然后消费地主要是在哪儿,一般都是通过什么交通工具,全国有哪些重要的铁路、公路以及海运航线等等。了解了物流,你才能够对产品的价格变化有更加敏锐的判断,因为很多时候各地的价格变化并不是同步的,很可能因为煤炭运输困难而造成局部地区的煤价猛涨(比如08年的南方雪灾)。 5,行业的竞争格局:要了解这个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如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比如同样是能源,我国的石油产业就已经高度集中了,中石油、中石化就是双寡头。但是煤炭行业就相对比较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

安信证券-食品饮料行业8月报:中报业绩行情走弱,旺季来临-120910 报告摘要: 8月食品饮料行业跑输大盘。8月食品饮料行业指数下降6.4%,上证综合指数同期下降2.7%。食品饮料行业年初至8月31日,食品饮料行业指数累计上涨5.98%,同期上证综合指数下跌5.8%,食品饮料行业累计超额收益率达到11.78%。食品饮料行业中报综述。 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表现总体优于行业整体,相比其他行业则更优。细分行业中中期业绩增长最好的仍是白酒行业,而葡萄酒行业、乳制品行业和啤酒行业的中期业绩表现不佳。这也符合上半年消费市场"高端萎缩、中端稳定、低端下滑"的特点。中报业绩的披露没有带来预期中的"中报行情",行业轮动导致下游行业表现不佳。 9月食品饮料行业投资策略。我们认为9月市场风格会继续向上游行业轮动,而下游行业虽然有"中秋、国庆"两节消费小高峰的到来,但市场依然对消费的预期不乐观。我们判断9月食品饮料行业难以获得基本面的强劲支撑,待10月后两节消费数据增长数据得到验证后,趋势会明确,下调行业评级至"同步大市-B"。下半年我们认为投资策略仍要关注业绩主线,大众快消品盈利有望获得盈利恢复,白酒业绩需待数据确认。白酒行业:9月是白酒下半年消费的旺季开始,但市场对旺季白酒业绩存有疑虑,但从估值的角度看,业绩疑惑已经得到释放。下半年,白酒行业投资自下而上选择标的。9月份我们认为白酒行业机会最大的公司有:贵州茅台(提价锁定下半年业绩)、酒鬼酒、沱牌舍得和金种子酒(公司内生性增长典型)。白酒行业的成长性可能还会持续受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影响,如果2008年"四万亿"投资刺激白酒行业成长的逻辑成立,我们认为未来两年,规模投资的边际效应仍然为正。大众快消品行业:经济结构调整,消费占比的上升对行业和公司业绩的影响会是长期方向,但短期看影响还不够充分。下半年我们认为大众快消品的核心在于消费端需求趋势逆转后叠加上游成本低位带来的盈利水平的显著回升。综合看,大众快消品依然推荐行业龙头。风险提示:1)中秋、国庆旺季消费不旺的风险;2)食品安全的风险;3)细分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渤海证券-食品饮料行业:9月第2周周报-120910 投资要点: 行业、公司新闻回顾 行业及上市公司相关新闻:枝江酒业将新开200 家直营店;黄山头重点布局两湖一广;中国葡萄酒市场商务消费占重头,占比高到62%;中信国安葡萄酒建电商直销渠道;光明牛奶又现质量问题,质监部门进厂调查。 主要公司公告:海南椰岛董事会审议出售资产,产生收益在4800 万元以上;三全食品1405.44 万股限售股解禁,占总股本的6.99%;青青稞酒附属销售公司获得三项外观设计专利;贵州茅台自9 月 1 日期上调部分产品出厂价,平均上调幅度约为20%-30%;好想你遭深创投和郑百瑞合计减持604.86 万股,占总股本比例4.1%。 市场回顾 上周,沪深300 上涨5.09%,同期食品饮料指数上涨6.29%,行业跑赢市场1.2 个百分点,位居23 个申万一级行业涨幅榜第7 位。近期多地出台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国家发改委也在短期内批复了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及基建、市政项目,再加上外围市场情况好转,市场重燃对于政府加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预期,整个二级市场呈现出底部反弹的局势,在这种大背景下,食品饮料行业亦有所表现。其中与投资最密切相关的白酒行业表现最好;肉制品、啤酒和葡萄酒表现相对较弱,并且跑输沪深300。 从估值看,截止到9 月7 日食品饮料板块整体法TTM 市盈率为25.91倍,结束连续4 周的持续下滑,较上一周有小幅回升;

行业研究分析地基本框架(浓缩精华版)

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况 1、行业简介 2、行业规模、发展速度、平均利润水平、主要厂商 二、行业外围环境分析 1、政策法规、行业管理模式 国内对行业的管理性政策法规、行业促进政策有哪些 国内对行业管理、促进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国外成功的行业管理模式 2、技术发展趋势 主要技术术语、简写和解释 国际技术的走向、发展前景分析 国际技术领先的国家、公司的名称、简介、技术领先之处 国内技术水平、发展趋势、与国外的技术差距 国内技术公司的名称、简介、技术领先之处 三、行业供求分析 1、行业供给、行业进入者 行业业务模式分析(资本集中度、利润来源、进入/退出壁垒)行业集中度、竞争态势 行业大厂商盈利模式、竞争优势分析 行业小厂商盈利模式、竞争优势分析 行业中的外国企业竞争模式分析

2、行业需求、替代产品 对行业产品的需求规模、增长率及原因分析 行业替代品的种类、规模、可替代性分析 对产品需求的变化周期及特点 需求细分市场分析 四、产业链、相关行业分析 1、上游企业分析 供应商行业的名称(及行业编号),简介 供应商行业的讨价能力分析 2、下游行业分析 顾客行业的名称,简介 顾客行业的讨价能力分析 相关行业分析 行业关系分析 五、行业主要厂商分析 1、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公司股权结构,公司资产规模,公司业务范围,公司主要产品。 2、高层经理情况 董事会、总经理、副总经理等主要成员姓名、年龄、背景资料 3、公司财务分析 公司近年主要财务指标及财务报表,财务状况分析 4、公司业务分析

公司业务类别,收入结构,各业务利润率水平,公司利润来源分析5、公司组织架构分析 公司当前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的变化调整分析 6、公司人力资源分析 人力资源分析:员工数、人员构成、技术人员比例等 7、公司发展前景 公司发展方向、战略前景、战略目标 8、公司大事记 三、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1、市场容量 2、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率 3、产品的技术水平 4、产品品种 5、竞争者数量及进出壁垒 6、结论:行业生命周期的阶段判断 备注:行业生命周期及其相关特征: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 食品饮料新消费趋势变化主要可归类为:时尚新品类、渠道变革、追求便利性、健康食品:1)品类创新:需求长尾化,新一代消费者有更独立的消费主张,需要不断的品类创新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2)便利性需求:家庭小型化以及女性就业率的提升,导致生活节奏加快,便利性成为消费者考虑的重要方面。 3)新渠道,新媒介:电商渠道以及便利店渠道等逐步崛起;互联网渠道扁平化和互动营销。(1)食品饮料互联网,满足新消费群体“懒人消费”特征,收购中酒网的青青稞酒和推出鲜食机的三全食品在渠道革新方面做出较大变革。(2)在互联网去中心化背景下,今夏火爆“小茗同学”与“张君雅小妹妹”、“RIO”颇为类似,追寻品牌年轻化和时尚化,与产品的主流消费群体进行互动营销将是未来营销的新趋势。 4)关注健康:工作生活压力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剧,环境污染,健康理念增强和食品安全事件等原因导致居民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提升,从而改变消费习惯。健康、高端消费崛起。(1)功能饮食、保健品、醋饮料。功能饮料符合年轻群体运动和健康需求;保健品符合人口老龄化和年轻人亚健康需求;醋饮料的营养保健功能符合“她消费”需求。(2)低度酒与清淡饮料。预调鸡尾酒符合全球低度酒和年轻群体个性文化消费趋势;清淡饮料口感清爽,健康负担更轻。(3)高端、有机食品。朝着有机、天然、健康发展的高端乳品和对水源地纯天然要求高的高端瓶装水是未来趋势。 和西方消费者一样,中国消费者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尤其是目前已经超过5000美元,消费者改善生活、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强烈意愿来源于消费者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需求需要得以满足,体现在食品饮料上,消费者更加选择健康、高端产品来享受生活。根据前文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AC尼尔森对中国消费群里的调查,随着人均收入增加和人口结构老龄化以及新的千禧一代成为主流消费群体将提高居民的健康高端消费意识。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健康食品行业以及食品饮料行业高端化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

食品饮料行业研究报告

食品饮料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行业概述 一、食品的概念及本报告研究围 二、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上半年食品行业整体运行情况 (三)中国恩格尔系数趋势分析 (四)食品安全问题对消费者构成严重威胁 三、国际食品工业生产、消费和技术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一、食品加工业 1、制糖业 2、肉制品加工业 二、食品制造业 (一)乳制品制造业 (二)冷饮品制造业 (三)食醋制造业 三、饮料制造业 (一)软饮料工业 (二)酿酒制造业 (1)白酒制造业 (2)啤酒制造业 (3)葡萄酒制造业 (4)黄酒制造业 第三部分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食品工业将是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新增长点 二、21世纪食品工业发展趋势 第四部分行业投资机会及重点上市公司分析 1、伊利股份 2、光明乳业 3、三元食品 4、双汇发展 5、草原兴发 引言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也是永恒不衰的工业。食品工业现代化和饮食水平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及关联农业、工业、流通等领域的大产业。食品工业作为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产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有最大比重,因而对推动农业产业化作用巨大。1999年全世界食品工业的销售额为2.7万亿美元,居各行业之首,是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的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9244.64亿元、

8826.71亿元和442.69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的9.69%、9.42%和9.35%。食品工业行业职工人数达260万人,占全国工业企业职工总人数的6.77%。从下表1996-2001年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以上食品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型食品企业的利润总额增幅非常之快,尤其是1998年以后的增速显著加快,表明行业集中度在提高,行业环境趋好,同时表明食品行业正面临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 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在0.3-0.4∶1之间,其中西部省区仅为0.18∶1,远低于发达国家2-3∶1的水平。我国粮食、油料、水果、豆类、肉类、蛋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加工程度非常低。一般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后加工能力都在70%以上,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的90%,而我国仅为25%左右。此外,我国食品工业的综合利用也比较落后。而这些差距的存在也说明了我国食品工业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1996-2001年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以上食品行业主要经济指标:(计量单位:亿元)1、工业总产值: 年份 子行业工业总产值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食品制造业 925.89 1086.28 1213.97 1262.19 1442.52 1627.7 食品加工业 3471.62 3792.47 2484.13 2711.32 3074.74 3401.71 饮料制造业 1422.77 1619.6 1132.1 1288.89 2402.02 1460.34 烟草加工业 1202.19 1296.03 930.22 923.53 919.33 958.45 合计 7022.47 7794.38 5760.42 6185.93 7838.61 7448.2 2、销售收入: 年份 子行业销售收入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食品制造业 462.34 537.87 1119.88 1183.68 1353.07 1519.02 食品加工业 739.97 800.78 3180.44 3211.99 3477.52 3823.51 饮料制造业 678.58 826.56 1489.89 1560.2 1647.47 1727.21 烟草加工业 570.37 699.15 1328.59 1369.81 1430.76 1756.97 合计 2451.26 2864.36 7118.8 7325.68 7908.82 8826.71 3、利润总额: 年份 子行业利润总额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食品制造业 11.27 9.48 9.22 32.97 54.79 66.18 食品加工业 -18.6 -23.7 -28.7 11 68.74 96.6 饮料制造业 33.38 58.3 69.2 86.59 57.51 103.11 烟草加工业 107.14 108.29 118.64 127.09 142.58 176.8 合计 133.19 152.37 168.36 257.65 323.62 442.69 第一部分行业概述 一、食品的概念及本报告研究围 目前最新“食品”的定义主要包括:供人和动物食用或饮用的各种物品;口香糖;用于制作

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竞争力深度分析

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竞争力深度分析 (一)食品饮料行业的竞争优势 1、原料资源分布广泛 食品饮料业原料主要于有关的农产品。由于一切农作物和动物 都以土地和水为生长条件,而土地和水到处皆有,这就决定了食品行业的原料资源具有分布广的特点。无论是东南西北各个地区,无论是平原、山区、牧区、沿江沿海或是滨湖地区,都有种类不同的可供利用的食品加工原料。它不像石油、冶金等工业部门,矿产资源只局限在一定范围的地域之内;不像纺织工业部门,原料只限制在棉区、麻区、蚕区、产羊区或化学纤维基地;不像造纸工业部门,原料资源只能依靠木材和草类的产区等等。由此,相比其他产业,某类原料供应不足或某地区原料产量受灾,对食品饮料行业的冲击力小,更具竞争优势。 2、产品周转快 食品种类繁多,加工程序复杂,经常是反复加工,大多是小批 量方式生产,为的是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食品企业对产品库存要求十分严格,往往要采用有效控制库存量,以便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因此,食品企业的库存量的可控性和产品周转快是其持续经营的保障。xx年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存货周转率为5.26,高于整个制 造行业的4.52,也高于许多其他的实体性产业。产品周转快节约了 管理成本,也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了经营能力,也增强了食品饮料行业的竞争力。

3、刚性需求大 食品饮料行业,尤其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及食品制造业与人们生 活息息相关,刚性需求大,即价格波动对整个行业的供求关系影响小。xx年,虽然经历了百年一遇的 * ,加上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食品饮料企业的发展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了影响,但总体来看,利润、收入、资产均增长迅速,优于多数实体行业。xx、xx、xx年,受益 于国家扩大内需的刺激政策、食品行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及刚性需求,全年行业仍出现产销两旺的增长态势;xx年受成本压力增大、食品 安全问题、白酒行业限制政策、经济形势下行等因素,食品饮料业增速开始放缓,但仍高于制造业的平均水平。刚性需求成为食品行业最有力的竞争优势。 (二)食品饮料行业的竞争格局 1、宏观竞争格局:营业收入呈三足鼎立之势 从营业收入总额上来看,中国食品饮料企业竞争力呈现区域三 足鼎立的总体竞争态势,通过对xx年国家 * 的相关数据的知道,食品饮料行业营业收入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中南地区及华东地区,其营业收入总额占全国食品饮料行业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7%、25%、24%。 2、中观竞争态势:少数大企业引领行业发展,中小企业竞争激烈 从企业家数来看,xx年规模以上的企业共36725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共5360家,国有控股共1324家,上市公司共105家;从销售

食品行业研究报告

第一章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 一、食品行业定义与分类 食品行业是对农、林、牧、副、渔等部门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制 造以取得食品的生产部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它包括门类非常广泛,通常大致分为十类,即制糖工业、发酵工 业、粮油加工、罐头食品加工、烟草工业、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 屠宰加工、食品冷藏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料利用工业。 而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分类方法,食品行业包括采盐业、食品 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五个部分。 表1-1 我国食品行业分类 资料来源:中国食品工业年鉴1997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该报告所研究范围侧重于食品加工及制造业,即我们通常意义上 说的食品行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和采盐业将不进行重点论述。

二、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概述 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法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超过了汽车工业,居国民经济之首。我国食品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坎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拥有初具规模的食品企业18811家,2001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约9000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2001年食品工业生产和销售持续以11%—13%的增长速度高位运行,2002年中国食品行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突破10000万亿元的产值大关。 从1980年到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13.1%。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6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连续八年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首位。食品工业不仅与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且是消费品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最多、吸纳城乡劳动就业人员最多、与农业依存度最大、与其他行业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门类。 中国食品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性行业,这决定了中国食品工业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产生并快速发展了如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等新生的“朝阳产业”;加速了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到1997年,食品工业中非国有经济产值所占的比重平均为62.87%,而且近二三年,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前后,其进程仍在加速。这一变化,适应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规律,使中国食品工业在过去20年中,年平均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工业的年均增加值。 食品工业在连续十余年保持上扬势头的同时,在今后5~10年内仍将持续发展。这是因为: 1、世界食品工业以约27000亿美元的营业额居世界工业之前列,中国仅占其不到5%的份额,潜力巨大。 2、到“十五”末期,城镇将进入富裕生活的初等水平,恩格尔系数虽下降,但绝对值上升。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食品消费与需求将完成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营养、安全、多样和方便型的转化。中国的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总量的比重,2000年为37.88%,而发达国家为80%,差距即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