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传:传播学研究史(上)
-----------------三大来源和四大先驱
一、传播学科兴起原因
促成传播学科兴起与繁盛的主要因素
社会因素:大众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
学科自身因素:诸多学科交叉互渗;
外在环境因素:德国纳粹上台之后,大批欧洲学者“流亡“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
二、传播学理论大河的三大源头
其一,以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为基础的行为科学;
其二,以“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为主的信息科学;
其三,以新闻传播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闻学。
1、行为科学(Behavior Science)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科学。
2、以“三论”为主的信息科学
----信息论:创始人:香农。香农信息论为传播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视野。提供了具有传播史意义的“信息”概念。香农信息概念:所谓信息,就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型式。”较早地提出了一个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香农-韦弗数学模式。虽有缺憾,但有极大贡献。(最早以图解方式建构传播模式;提出过去传播研究中未被关注的新课题,像噪音和冗余信息问题,对于传播效果研究有启示。)----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后被誉为控制论之父。
主要主张:任何系统按一定秩序运行,偶然随意因素影响,系统有从有序向无序,从确定向不确定变化倾向,因此需要控制才能良好运行。
控制论实质:系统调节。有效调节需要信息反馈。
对于传播学研究的贡献:“反馈”的概念引入。反馈成为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媒介制度、传播效果研究领域都渗透反馈概念。
----系统论: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
系统主要特性:整体性和互相依存性。系统各要素之间有相互作用力。等级制。系统往往是一个个相嵌入的,一个系统是另一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家庭,社会系统组成部分,每个家庭又有子系统。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整体性观念,整体大于各个孤立部分之和。1+1+1>3;一个人是条虫,三个人是条龙。
系统论对于传播学研究影响:体现在认识观和方法论上:将传播看作整体、有机、联系的过程。
新闻学:新闻业->大众传播业;新闻学->大众传播学
横向: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符号学等;
纵向:报学-新闻学-传播学。
三、传播学四大先驱
1、拉斯韦尔:政治学家,著述颇丰,在传播学领域影响很大。两篇重要论文。
其一,博士论文《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
其二,论文《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传播学史上著名的“五w”模式和对应的五种研究;第一次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种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这篇论文构建了传播学研究的整体框架,后来的大众传播学者大多按照他所开启的思路前进,在他划定的传播学疆域内精耕细作。
2、卢因:主要研究领域为group dynamics,译为团体动力学或群体力学。
对传播学研究贡献:
其一,团体动力学对于人际传播研究的启示。核心观念: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不仅要考虑个人因素,更要考虑其所属团体因素。团体动力学研究个人在团体或者群体中的行为表现,用公式表示:B=f (PE)B=behavior P=person E=environment f=function 其二,“把关人”理论(gatekeeper)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传媒的“把关”是一个有组织、多环节的过程,虽然有记者、编辑的非人活动,但在媒介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下,个人因素的作用是有限的。传播过程是层层把关之后的结果。
3、拉扎斯菲尔德与“两级传播”理论
在四大奠基人中,拉氏对后来传播学发展影响最大。影响有二:
其一,“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效果有限,“意见领袖”对于受众作用强大。
其二,传播学研究方法方面的贡献。
4、霍夫兰和说服(劝服)理论
霍夫兰的研究直接影响了传播研究对传播社会效果(以态度改变的程度测量)的重视。
霍夫兰和耶鲁学派对传播学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将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二是通过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对否定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起到了很大作用。
传播学研究史(下)
---------两大学派和施拉姆一、施拉姆
传播学的集大成者,传播学之父,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现实”。
传播学的两大学派: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
二、传播学的两大学派
·经验学派:顾名思义,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以美国学者为首。特点:A、经验性方法: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反对先验和主观论断,主张运用切实可靠的经验材料和客观数据。【优点:强调实证主义和科学的精神。缺陷:简单化、缺乏宏观、纯客观很难做到。】
B、实用主义研究目的:崇尚“真理就是效用”,大众传播学是社会科学,应立足社会现实,解决实际问题。
C、多元主义社会观:传播学研究主要任务不是变革现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通过改进传播机制实现社会管理。管理,改良,不是批判和变革。
缺点:不追问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合理,只探求传播运行规律,无法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问题;
·批判学派的三个特点:对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态度。注重宏观研究,把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相结合。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但不排除社会调查和量化研究。
·两学派差异:
研究内容上:
经:如何传播和如何有效传播。传播效果;
批:为何传播和为谁传播。传播意义。
研究方法上:
经:从经验和事实出发,量化和统计,步步求证;
批:关注价值判断,思辨和宏观,总体把握。
研究立场和研究趋向上:
经:肯定现状,只为改良,只立不破;
批:否定现状,根本批判,只破不立。
辩证看待两个学派:
经验学派面对现实,逻辑谨严,沉郁顿挫,灵气不足;
批判学派立足历史,超越现实,空灵飘逸,实证不足。
各自缺憾:经验学派不追问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合理,只探求传播运行规律,无法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问题;
**霍尔的受众解读理论:
一是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来解读;
二是妥协式解读:部分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部分基于自己的社会背景来理解讯息;
三是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即对媒介提示的讯息意义作出完全相反的理解。
第一章传播和传播学
一、从典型传播实例看传播外延
1、人内传播:
特点:内省式,自我传播。
2、人际传播(FTF):
特点:个人之间、一对一。
3、组织传播(群体传播):
特点:有组织性和目的性,一对多。
4、大众传播(广播、报刊、影视、网络)
··传播学研究的主体和核心。
特点:专业媒介机构、传播对象是mass,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内容公开、有反馈机制。
二、传播的本质(内涵)
1、传播过程至少四要素
传播者(信源)、传播内容(信息)、传播方式或渠道(信道)、传播接受者(信宿)2、传播的定义
传播就是信息流通过程。(李彬)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郭庆光)
3、理解传播定义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双向互动,有来有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