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9.4《图形与位置》【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位置和图形-人教版

说一说我们这学期学习哪些立体图形?这些立体图形都有哪些特点?你认识的这些立体图形可以拼组成什么新的图形?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看法和意见。
组织交流汇报,全班订正,教师归纳。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学生回答、然后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用模型仿照图形中的样子搭一搭,看哪位同学搭得又高又稳。
教师对搭得好的同学予以表扬。
(4)提问: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抽若干名学生发言,评价并及时引导。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8分钟)
1.完成教材第106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五”第12题。
2.复习图形。
出示教材第104页第4幅图形。
(1)提问:这幅图中有哪几种图形?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
学生交流汇报,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答:长方体有4个,正方体有1个,圆柱有1个,球有2个)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
(3)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的形状是什么?
3.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五”第13题。
4.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五”第14题。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动手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在互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感悟数学的思维方式及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复习课不再枯燥乏味,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形状与位置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形状与位置第一部分:教学背景一年级是学生接触数学的第一年,此时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数学概念和基本的数学技能,还能简单地发现周围的事物形状与位置,并能描述其特点。
为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形状与位置的知识,本节将通过教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掌握从图片中发现出各种形状的能力。
2. 能够描述物体的大小、高低、左右、前后等位置关系。
3. 学习使用简单的几何术语描述物体形状和位置关系,例如直线、弧线、圆形、三角形等。
第三部分:活动设计1. 热身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热身,例如放一首快乐的歌曲,鼓励学生跳舞,各种欢快的姿势包括立正、站直、举手、转圈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有关位置的问题,例如孩子们的手在哪里?身体朝前还是朝后?孩子们的腿是垂直的还是平行的?2. 认识几何图形教师放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在课堂上,并让孩子们观察。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发言,谈谈各图形的特点、共性与差异。
接着,让学生在图片上标出图形的特点,例如圆形的特点是有一个圆心,半径相等的曲线。
让学生自己尝试手绘图形,巩固知识点。
3. 形状与位置的概念通过表述与绘画活动,让学生理解像在左侧的绿色球球听起来比它在右边听起来更弱,因为绿球在比音箱在左侧的距离更远。
这个活动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远近关系和位置概念。
4. 视觉巧活动手玲的各种形状,让学生在她的课堂上观察形状,用发现的形状和颜色编排成新的形状组合,再用玩具,小人偶来摆放并指出几何图形中的一些关键特征。
通过创造力和游戏来认识几何概念,将能更大程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部分:小结通过活动式教学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与几何概念,并能准确地描述出物品的位置、形状等特性。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好奇心和探究精神,进一步开拓他们的潜力。
需要强调的是,不仅是学生能够与几何图形一起玩耍,还能与整个世界进行互动,并从中学到更多关于几何的实际知识。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和图形》教学设计

第9单元总复习
第4课时位置和图形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位置概以及所学的物体和图形的认识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的概念;辨认所学的几何图形。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板书课题:位置和图形)
二、复习“位置”
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题。
三、复习“图形”
出示教材第106页第3题。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0页第16题。
2.认识立体图形。
(1)长方体有()个,正方体有()个。
(2)圆柱有()个,球有()个。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认识图形和认识钟表。
谁愿意来说一说,通过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学习励志名言
~~~~~~~~~~~~~~~~~~~~~~~~~~~~~~~~
相信自己
人身如开车,不怕慢,就怕钻!不能原地踏步,不能天天折返跑!转机只在前进的路上,一个躺在沟里不想爬出来的人不配谈成功。
不要抱怨,不要等待。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别错位,别越位,别失位。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只要坚持再长的路,也能一步步走完,反之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加油!顶着困难大踏步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吧!。
图形与位置教案

•••••••••••••••••图形与位置教案图形与位置教案图形与位置教案1教学目标:⑴使学生掌握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不同方法,能按指定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增强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⑶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
教学具准备: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自主学习。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复习《图形与位置》,重点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
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
⑵自主学习。
教师谈话:用5-8分钟的时间阅读理解110页“整理和复习”,完成“练习与实践”1-3题。
同桌可以自由交流个人观点,教师适度参与。
二、交流讨论,梳理知识。
⑴梳理“确定位置”的方法。
交流确定位置的方法: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⑵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独立思考,准备回答题目后面的问题。
第一问:孔雀园在大门的那一面?预设: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第二问:猴山在孔雀园的哪一面?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呢?同桌试着用各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描述猴山、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相对于孔雀园的位置。
⑶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
独立完成书后的填空,交流矫正。
⑷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
自主练习描述2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同桌相互说说,并相互矫正;班级交流,进一步路线描述的方法。
⑸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图形与位置教案2设计说明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首先让学生说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通过举例说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最后通过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位置》(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位置》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位置关系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位置关系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位置关系的概念。
2. 运用位置关系进行问题解决。
教学难点:1. 对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位置关系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如“苹果在桌子上”、“小鸟在天空中”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引入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位置关系的概念,并通过图片或实物进行展示和解释。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位置关系。
三、问题解决(1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在图书馆的左边,小红在小明的右边,请问小红在图书馆的哪一边?”等,让学生运用位置关系进行问题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位置关系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位置关系问题。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位置关系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提供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位置关系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问题解决和巩固练习,学生能够运用位置关系进行问题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位置关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问题解决”部分。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空间与图形_5、图形与位置搭一搭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空间与图形_5、图形与位置搭一搭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如下: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四章空间与图形中的第五节——图形与位置。
我们将通过搭一搭的活动来学习图形与位置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图形与位置知识,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小玩具和卡片,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教学过程2. 讲解与示范:我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讲解,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例如,我将一个小玩具放在另一个小玩具的上方,让学生说出一句话来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3. 随堂练习:我给学生发放一些卡片,上面有不同的图形和位置关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形的位置关系。
4. 例题讲解:我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图形与位置的知识。
例如,我给出一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位置关系。
5. 小组活动:我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些图形,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描述,来练习图形与位置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图形,并标注出它们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些常见物体的位置关系,例如桌子在椅子的上方,书在桌子的左侧等。
答案:略2. 请学生画出一些图形,并标注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图形与位置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和描述时,还有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将继续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图形与位置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综上,本节课通过搭一搭的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图形与位置知识,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位置与图形教案

第3课时位置与图形1.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复习,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认识,并会用分类知识给物体进行分类。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各种卡片、立体图形的学具。
一、认识图形1.出示教材第106页第3题主题图。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学生拿出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学具,自己动手拼一拼,看能拼出几种图形。
学生拼完后,教师指名展示不同的拼法。
引导学生明确: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可以拼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至少”的意思。
(4)学生尝试用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出一个大正方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适时提示。
指名汇报。
如有学生回答需要4个或27个,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可以让学生说明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
(用4个正方体是不可能拼出大正方体的;用27个虽然可以拼出一个大正方体,但不符合题意。
) 2.出示教材第109页第12题。
(1)学生并回答摆这个模型,用了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在教材上完成,集体订正。
二、巩固应用1.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3~14题,集体订正。
第14题,要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则每个面的横排和竖排的正方体的个数是一样的,并且每个面上看到的正方体的个数也是一样的。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新收获?四、布置作业请完成《探究乐园·高效课堂》作业部分。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总复习 认识图形与位置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阿勒玛勒镇中学
阿依兵
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课题认识图形与位置课型总复
习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通过观察、交流、操作、练习,掌握位置及立体图形相关内容。
3、使学生进一步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教学重
点
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难
点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法学法教法:引导回顾、指导法
学法:观察法、同桌合作
教具学具准
备
课件、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查学诊断
你能说出下面立体图形的名称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示标导入
出示学习目标,师口述目标。
图形、位置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节课我们复习认识位置与图形。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明确本节课内容。
三、导学施教
(一)位置:
1、看图,同桌合作学习,说一说。
1)、小红的后面是谁?小兰的左面是谁?
2)、你能在图中选一名同学像这样说说吗?
3)、说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
2、出示课件
1)小猴怎样走才能吃到桃子?还可以怎样走?指名学生说一说。
【K12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位置》教案二

一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位置》教案二第二课时图形与位置信息窗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信息窗2及71页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在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积累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
教具准备:信息窗2挂图,学生准备:小汽车、积本、小兔子、小狗等玩具和各种各样的图片及照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天真、活泼、可爱的好孩子,为了留下这个美好的回忆,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领你照过好多像呢?其实啊,照相也很有学问的,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如:学生证、身份证、毕业证上的像要从正面拍,有的想为了美观,具有艺术性就要从侧面拍,你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吧?现在谁想当一名小小摄影家呀?师:那么老师首先要考考你的辨别能力,你可一定要先过老师这一关呀!二、探索新知提出问题出示挂图:师: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些什么?师: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师:仔细观察,谁能从图上发现点什么?师:为什么两张照片不一样呢?其实啊!那是因为拍摄的方向不同。
师:你能辨别出它们各是从哪个方向拍的吗?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分小组讨论上面的问题,方法是通过从不同方向辨认课前准备好的小汽车、积木、小兔子、小狗、等玩具形状,不断积累经验,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最后统一意见,得出结论。
小组汇报小组代表汇报结果,教师有效点评,重点是小汽车挂图。
操作练习分小组合作,把每人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图片和照片和起来一起分类。
教师参加各小组活动,及时指导。
同学们再看这两幅画,你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三、自主练习谁看到的?学生自己读图,照图讲一个小故事,教师做简单充实,从而引出要解决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图形与位置上面侧面前面后面五、教学随笔:。
一数上 1.9.4《图形与位置》【学案】

9.3 图形与位置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能够形成对4种常见立体图形的表象以及对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能辨认这些图形。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学习过程】
一.复习位置的相关内容
1.填一填
(1)小兰的左边是()。
(2)小红的后面是()。
(3)小红在小刚的()边。
(4)小刚在小明的()面。
2. 填一填
(1)小猴先向()走()格,再向()
走()格,能吃到桃子。
(2)小兔先向()走()格,再向()
走()格,能吃到胡萝卜。
二、复习图形的相关内内容。
1.连一连
2.数一数
3.想一想
4.想一想,填一填。
一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位置》教案,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位置》教案,教案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位置》教案图形与位置教学内容:雪山乐园回顾与整理中右上角板块,图形与位置的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图形与位置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一、想一想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出示准备好的积木,利用积木巩固所学的图形。
二、找一找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图形,哪么谁能说说你生活中有哪些熟悉的(比如家里的、教室里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三、游一游仔细观察雪山乐园图:看看这里边都有哪些是你熟悉的图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尽可能让学生找出多一些的图形。
如雪人的头是球形的,注意培养他们对立体图形的形象思维能力。
四、看一看1、出示已经准备好的实物,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正面、侧面、上面等)说说自己看到的现象2、出示一组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实物的照片:谁能说说每幅照片是从哪个方位拍摄的?看一看1/ 23、练习:综合练习9圈一圈,先让学生观察小华在镜子中的形象然后圈出是在前后侧哪一面照出来的。
通过小华照镜子的情境图,复习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知识。
五、评一评师:同学们将你们捏好的图形拿出来,咱们评比一下,好吗?评比之前教师要说明白要求。
1、分小组进行评比。
2、说说捏得是什么图形。
3、评出捏得好的。
4、进行奖励。
六、教学随笔2/ 2。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ppt课件图形与位置

仔细观察小羊拍到的三张照片, ( )在最左边,(图说说吗?
(
)在(
)的前面,
(
)在(
)的后面。
(
)在(
)的上面,
(
)在(
)的下面。
二、选一选
谁最容易滚下来? 请圈出来。
2012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下载页面: -82341-1-1
二、选一选
把它们分别堆起来,哪组 最难?在下面画“√”。
总复习
图形与位置
一、说一说
你能在图中选一名 同学像这样说说吗?
小红的后面是小兰的左边 小兰。是谁?
小小红的后面兰的左边是 小是谁?明。
一、说一说
你 还小 可还 以猴 怎怎样样走走?才能兔要吃到萝卜能 问吃题到,桃并子回?答应吗该?怎样走?
一、说一说
你能帮助它们 找到家吗?
哪是我的家?
小猴家的左边 是我家。
我家的右边是 小熊猫家。
小熊猫住在 我家的左边。
一、说一说
我们都认识了 哪些立体图形?
2012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下载页面: -82341-1-1
一、说一说
你你是怎么区分能说出它们的 名它们的?称吗?
长方体
圆柱
球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长方体
一、说一说
看小羊把四个立体 图形排成一排后, 拍的3张照片。
√
三、连一连
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与 找 下找 面好 这朋 些友 形。状相同。 连一连。
球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三、连一连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数一数
一共有( )个立体图形, 有( 4 )个, 1(1 长方体)和( 正方体)的个数同样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图形与位置》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形成对4种常见立体图形的表象以及对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能辨认这些图形。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成对4种常见立体图形的表象以及对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位置的相关内容
1.课题引入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请看!他们在干什么?
预设:他们在学习图形与位置
师:这些内容咱们学过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图形与位置》(板书课题)
2.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
师: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这四名同学的身上。
他们分别叫、、、
师:(课件出示题目)请问小兰的左边是谁?小红的后面是谁?小红在小刚的哪边?小刚在小明的哪面?
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小结: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用上、下、前、后、左、右。
你会用吗?
2.小动物吃水果
过渡语:那老师要考考你们。
请看!(课件出示)
师:小猴怎样走能吃到桃子?
生:小猴先向上走5格,再向左走5格就能吃到桃子。
师:还可以怎样走?
生:小猴先向左走5格,再向上走5格也能吃到桃子。
小结:是的,走法不一样。
但是都能让小猴吃到桃子。
师:这里还有小兔子、香蕉、和胡萝卜。
你能像这样也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小兔子怎样走才能吃到胡萝卜?
师:你怎么不问小兔子怎样走才能吃到香蕉呢?
生:小兔子喜欢吃胡萝卜
师:你对小兔子的知识知道的真不少!
师:我们现在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1:小兔子先向上走3格,再向右走5格能吃到胡萝卜。
生2:小兔子先向右走5格,再向上走3格能吃到胡萝卜。
小结:你们表现的真棒!学会了用上下、前后、左右。
二、复习图形的相关内容
1.辨认图形
师:回到刚才的界面。
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讲台上面。
这是(圆柱),这是(长方体),这是(球)。
他们都是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想一想,我们还学过哪个立体图形?
生:正方体。
师:是的。
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立体图形。
你看到之后请马上说出它的名字?
2.辨认生活中的图形
师:你还能说出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
(课件出示)
3.数图形的个数
师:请看,这是机器人。
你能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球、圆柱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独立数,然后汇报
小结:我们在数图形的个数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这样才能不重不漏。
4.图形的拼组
师:我们在来研究一个问题,至少几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先闭上眼睛自己想一想。
生:4个、8个
师:到底需要几个呢?我们一起来看下。
(课件展示)
师:我们最后再来解决下这个问题?请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下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汇报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图形与位置》,你由有了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