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称谓1古代官职2(教师版)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古代文化常识人的称谓、官职、天文...
古代文化常识(人的称谓、官职、天文历法、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具、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目录辞书)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中学【语文】文言文中的古代称谓归纳
中学【语文】文言文中的古代称谓归纳一、谦称1. 自称: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尊长者自称:在上。
7. 晚辈自称:在下。
8.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二、敬称1. 丈: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2. 先: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已逝的母亲:先妣、先慈。
3. 圣: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吴道子为“画圣”。
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4.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5.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6.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7.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三、特殊称谓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黎庶、黎氓、黎首、黔首、白身。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总角之交:儿时结交相识并一直陪伴长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古代人士雅称
古代人士雅称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古代人士的雅称概述
2.古代人士雅称的分类
3.古代人士雅称的含义和文化背景
4.古代人士雅称的现代意义和影响
正文
古代人士雅称是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不同身份、职业和地位的人所赋予的尊称或别称。
这些雅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人们对身份地位的尊重,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一些古代人士雅称仍然被沿用,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文化意义。
古代人士雅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官职雅称:古代官员的称呼往往以其所担任的官职名称为基础,如“太守”指地方行政长官,“尚书”指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等。
2.职业雅称:古代各种职业也有其特定的雅称,如“医师”指医生,“先生”指教师等。
3.性别和年龄雅称:古代社会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也有特定的雅称,如“夫人”指妇女,“公子”指年轻男子等。
4.地位雅称:古代社会对贵族、皇室和宗教人士等特殊地位的人有专门的雅称,如“殿下”指皇族,“陛下”指皇帝等。
古代人士雅称的含义和文化背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人们
对身份地位的尊重。
例如,“臣”字在古代指代臣子,表示对君主的忠诚
和敬意;“君子”则是对有品德、有文化修养的人的尊称。
这些雅称在古
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礼仪作用,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稳定。
古代人士雅称对现代社会仍有一定影响,一些雅称仍然被沿用,如“先生”、“夫人”等,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文化意义。
同时,古代人士雅称也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线索。
古代人的称呼.doc
古代人的称呼
1.鄙人:古人称呼自己的谦词
2.臣:古代作官的在皇族面前的自称
3.孤:古代皇帝自称
4.小人:古代一些下级对上级,奴才对主人的自称,有自贬自贱以抬高听话人之意;也指坏人
5.在下:古人自称
6.陛下:对皇帝的尊称
7.阁下:对听话对象的尊称
8.令郎:指对方的儿子
9.愚:对自己的称呼,谦词
10.奴才:古代一些下级对上级,奴才对主人的自称,有自贬自贱以抬高听话人之意
11.先生:老师;对学识高的人的称呼
12.奴家:古代女子自称
13.晚生:一般是书生在比自己资历高的人面前自称
14:卿:古时高级官名;古时君称臣;古时夫妻或好朋友之间表示亲爱的称呼
15:令尊:对听话人父亲的尊称
16、不知道对方姓名时可称呼阁下,知道姓名后一般称呼他的字。
令千金(对听话人的女儿) 后生(在长辈面前对自己的称呼) 夫君(妻子对丈夫的尊称)
17、我的谦称:鄙人在下愚晚生小生我吾后学末学不才末将
18、臣妾:王妃、王后自称。
晚辈:小辈自称
19、寡人:皇帝自称
20、书生,官人,骚人,墨客
21、秀才,举人,解元,状元,榜眼,探花。
古代文化常识人的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人的称谓古代文化中,人的称谓是一种社会规范,用以表示不同身份、地位和尊卑关系。
这些称谓是根据不同的社会习俗、礼仪和文化传统而形成的。
在古代中国,人的称谓可以根据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等因素进行区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化中的人的称谓。
1.君主:古代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如中国的皇帝、日本的天皇等。
他们被尊称为陛下、圣上等。
2.皇后:君主的配偶,作为国家的女主人,通常被尊称为皇后娘娘、娘娘等。
3.太后:尊贵的皇后或太子之母在君主去世后继承政权或辅助太子执政,被尊称为太后。
4.太子:君主的儿子,继承皇位的人,被尊称为太子殿下、太子爷等。
5.王子/公主:君主的子女,被尊称为王子殿下、公主殿下等。
6.父亲/母亲:指自己的亲生父母。
7.兄弟姐妹:指自己的兄弟姐妹关系。
8.先生/奶奶:对男性长辈的尊称。
9.女士/小姐:对女性的尊称,通常不带任何称谓修饰。
10.师傅/师父:对自己的老师或师长的尊称。
11.士子:指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员的读书人,被尊称为先生、贤人等。
12.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通过考试者可担任高级官职。
13.儒生:儒家学派的学生,通常指那些有读书人学识但未能通过科举考试的人。
14.丞相:古代最高官员之一,负责辅佐君主,被尊称为丞相大人、丞相等。
15.宰相:古代政府的高级官员,负责政务,被尊称为宰相大人、宰相等。
16.太监:指被阉割的男子,通常被任命为皇宫中的宦官,负责宫廷内务。
17.卿:古代官员的尊称,如刺史、太守、宰相等。
18.地位低下者:在古代社会中地位低下的人,如奴隶、苦力、佃户等。
这些称谓在古代社会中被广泛使用,体现了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地位、身份和尊卑关系。
在尊称他人时,使用正确的称谓是一种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尊重,并且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古代人的称谓,主要以贵族为主。
一、帝王称谓
1.天子(皇帝):是指上古三王四帝创立的封建政权,是封建王制的最高权力中心,无上的统治者。
2.诸侯:是诸侯国王的称谓,是封建王朝中的贵族,与皇帝并列,统治着自己管辖的地域。
3.太子:太子是皇帝之子,是万民所服从的君主的继承人,又称为太子太傅。
4.公卿:是封建王朝中最高的官职,在仕途中占据非常关键的位置。
二、贵族称谓
1.皇亲:指皇帝的亲属,是封建社会中的高层贵族。
2.贵族:是指封建王朝中的贵族,具有极高的地位,有权力,也有特殊的礼仪。
3.大夫:是封建王朝中的中级贵族,职务是执行朝廷政令,监督百姓履行职责,监察节廉勤政,总结百官经验,批示一般性文书。
4.士:是封建王朝中的普通贵族,多用来担任一般性官职或者担任一些特定的机构。
5.大官:是封建王朝中的一级官员,以官爵称谓。
6.小官:是封建王朝中的二级官员,主要从事一般性行政任务,没有官爵称谓。
三、民间称谓
1.老百姓:是指民间的百姓,是封建社会中最底层的群众,贫穷受压迫的群体。
2.庶人:是封建王朝中的贫困民众,在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经济状况很糟糕,母仪天下。
古代官职人的称谓高中语文高三语文高三复习古代文化知识
古代文化知识古代官职【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
”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
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古代“三公”之一。
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参见“太师”条。
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
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追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
”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后职能扩大,其官署为尚书省。
隋代始设尚书省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古代人的称谓
古代人的称谓古代人对自己的称呼1.鄙人:古人称呼自己的谦词2.臣:古代作官的在皇族面前的自称3.孤:古代皇帝自称4.小人:古代一些下级对上级,奴才对主人的自称,有自贬自贱以抬高听话人之意 ;也指坏人5.在下:古人自称6.陛下:对皇帝的尊称7.阁下:对听话对象的尊称8.令郎:指对方的儿子9.愚:对自己的称呼,谦词10.奴才:古代一些下级对上级,奴才对主人的自称,有自贬自贱以抬高听话人之意11.先生:老师;对学识高的人的称呼12.奴家:古代女子自称13.晚生:一般是书生在比自己资历高的人面前自称14:卿:古时高级官名;古时君称臣;古时夫妻或好朋友之间表示亲爱的称呼古代人如何称呼自己以及家人(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
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
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分为三种:①自称姓名或名。
Eg:‘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②用于介绍或作传。
Eg:“遂与鲁肃俱诣孙权”“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③称所厌弃、所轻视的人。
Eg:《指南录后续》:“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人(男20,女15)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则出于礼貌和尊敬。
Eg: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王安石为王介甫,苏轼为苏子瞻,苏澈为苏子由。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两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Eg;“诸葛亮号卧龙,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关汉卿号已斋叟,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吴承恩号射阳山人。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叫谥号。
Eg;“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谬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Eg:‘称杨万里为杨诚斋,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称籍贯】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人称孟襄阳(湖北襄樊);张九龄是曲江人,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山西永济)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人称王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空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被称为康南海。
Eg:清末有一副饱含讥讽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古代对人的称呼 官职
古代对人的称呼官职
1、丞相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2、尚书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3、上卿
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4、枢密使
枢密院的长官。
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5、大夫
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扩展资料:
相关引用: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天生就是好命、贵种吗?
2、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南北朝:范晔《张衡传》
译文: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
3、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西汉:司马迁《史记》
译文: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
4、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宋代: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译文: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
5、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相如回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一位有德行、有才能的贤大夫,出使诸侯国,能做到不辱使命,于是封相如为上大夫。
古代对人的称谓
古代对人的称谓小编为您整理“古代对人的称谓”,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着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2、对将军:麾下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
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官职及人的称谓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暂时担任;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
1.武官。
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
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2.中央文官。
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3.地方文职。
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掾(yuàn):。
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为临菑市掾。
(2001)(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二.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三.敬称: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2、对将军:麾下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2:姓名称谓、古代官职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2:姓名称谓、古代官职一、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高中语文古代知识点称谓
《高中语文古代知识点之称谓》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代称谓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了解古代称谓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还能让我们领略到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一、亲属称谓1. 长辈称谓- 父:古代对父亲的称谓有很多,如“父”“父亲”“爹”“爸”等。
在文言文中,还常用“大人”“严君”“家君”等称呼父亲。
- 母:母亲的称谓有“母”“母亲”“娘”“妈”等。
文言文中常见的有“大人”“家母”“萱堂”等。
- 祖父:又称“爷爷”“祖君”“大父”等。
- 祖母:也称“奶奶”“祖妣”“大母”等。
2. 晚辈称谓- 子:在古代,“子”既可以指儿子,也可以尊称有学问、有道德的男子。
- 女:女儿的称谓,也可用于对女子的尊称。
- 孙:儿子的儿子。
3. 兄弟姐妹称谓- 兄:哥哥,也可称为“兄长”“昆”等。
- 弟:弟弟,文言文中也可用“季”“幼”等表示。
- 姐:姐姐,可称为“姊”。
- 妹:妹妹。
二、社交称谓1. 尊称- 君:对男子的尊称,如“张君”“李君”。
- 子:除了作为亲属称谓中的晚辈称呼外,也可用于尊称有学问、有道德的男子,如“孔子”“孟子”。
- 公:对男子的尊称,常用于姓氏后,如“周公”“太公”。
- 先生:对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的尊称,也可用于称呼老师等。
- 大人:在古代,“大人”既可以指长辈,也可以作为对官员的尊称。
2. 谦称- 臣:古代臣子在君主面前的自称。
- 仆:男子对自己的谦称。
-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 鄙人:谦称自己见识浅薄。
- 在下:谦称自己处于下位。
三、官职称谓1. 中央官职- 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辅佐皇帝治理国家。
- 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
-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
2. 地方官职- 郡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 县令: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
四、其他称谓1.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 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人的称谓
古代人的称谓
古代人的称谓分为君主、贵族、官员、士人、农民、工匠等不同阶层。
1. 君主:古代国家统治者的称谓,如皇帝、王、天子、君主等。
2. 贵族:世袭的封建时代的高阶阶层,如公、侯、伯、子等。
3. 官员:负责国家政务的官吏,如太守、刺史、州官、县令等。
4. 士人:受过儒家教育的知识分子,如文士、学者、官员等。
5. 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包括种植、耕作、养殖等。
6. 工匠:以手艺为生的人,如铁匠、木匠、陶工、编织工等。
7. 佃农:受雇于地主的农民,以种植地主的土地为生。
8. 奴隶:古代社会最底层的人群,被作为财产而被奴役和买卖的身份,没有自由和人权。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之间称谓的具体内容可能存在差异。
对人的尊称
尊称zūnchēng一般指比较尊敬的称呼,例如,小王尊称王医生为神医。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
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
对一般人,则有“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阁下、长者、台端、孺人、大人、兄台”等等至于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不再一一列举。
敬辞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常用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晋见:即进见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称谓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宰相,文中指我国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
与“丞相”并非同一概念。
B.讳,指古代称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
C.告身,委任官职的凭据,类似后世的委任状。
这反映了古代“以文书治天下”的特点。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答案】 B(应是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熙宁、元祐等。
C.夏人中的“夏”是指北宋时的西夏,是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
D.知兰州中的“知”指主管,即管理相关事务,这里强调担任兰州的行政长官。
【答案】 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
据王力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图典》所言,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合称,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儒教国家化由此开端。
B.普通,梁武帝萧衍的年号。
中国古代帝王用年号纪年,为了避免混乱,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昭明太子,是梁武帝长子萧统,“昭明”是其谥号。
曾主持编选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
D.权摄,指暂代官职。
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代理或兼任官职意思的词语,还有“假”“兼”“领”等。
【答案】 B(“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误。
一个皇帝的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普通”就是梁武帝的第二个年号)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官,谓积功升官,意思与“累迁”相似,文中指经过多次升迁后担任某官职。
B.漕运,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一般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
C.郡县,古代地方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
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D.太宗,庙号。
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的唯一名号,如文中的“太祖”“太宗”。
【答案】D(有的君主死后,因追尊、改谥等原因,会有多个庙号,并不唯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夏”指西夏,是历史上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曾与北宋对峙,苏轼词“西北望,射天狼”中“天狼”即喻指西夏国。
B.门下客又名门客、食客,指依附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多有一技之长,如“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曾有食客数千人。
C.“畿”指我国古代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后又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内”“畿辅”“京畿”一般是指京城及其附近地区。
D.“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加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答案】 D(“‘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不全面,“字”与“名”意思有相同或相近的,也有相反的,如曾点,字晳,点为黑污,晳为白色。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答案】 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答案】 C(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8.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答案】 B (“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古代官职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迁本指变动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后世沿用之。
B.三衙,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有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
C.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唐宋开始,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所属各部的最高长官均以侍郎称之。
D.梓官,古代帝、后的棺材以梓木制做,故历代以梓宫称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
【答案】C(各部最高长官叫“尚书”,“侍郎”是副长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表,长江之外,相对于古人居住的中原地区而言。
长江之外包括了江南、江东等大部分地区,《赤璧之战》有“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B.乾德,年号名。
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太平兴国、贞观、康熙等。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著作佐郎,古代官职名。
在中国古代,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太尉、学土秘书郎等,杨徽之“为著作佐郎”,当在中央任职。
D.驻跸,古时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或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
泛指跟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
【答案】 C (太尉不是文官。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氏春秋》,又称为《左传》,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劾,弹劾,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弹劾”的含义不同。
C.中官,指宦官。
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D.祠,文中指祠堂,祠堂可以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而修建的房屋。
【答案】B(“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错,应是有关官员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始于汉代,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B.封事,密封的奏章。
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C.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后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D.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与科举考试等职事。
【答案】D(科举考试是礼部。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答案】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
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与“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答案】A(察: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举:推选,推荐。
“察”和“举”与“擢”意思不同。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
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C. 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职责一直是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事宜。
D. 历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年号开始的一年称改元。
【答案】C(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小正确的一项是()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迂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
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D.卒,“死”的‘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答案】A (降级叫左迁,升级叫右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