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评论之《李斯列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评传之秦相李斯

第一次提笔写史评,没什么新异的看法,但求所引无舛误,所述无偏颇。

《李斯列传》一文,以少年李斯“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议论开篇,记叙了李斯谋权求利、建功立业最终又进退两难、不得善终的一生。

此文录入了三篇优秀的先秦散文(准确地说不是先秦),皆是李斯上书秦君的表文——《谏逐客书》、《上二世书》和《狱中上二世书》。

李斯告别了恩师荀卿后当即前往秦国谋取功名,他先是投靠在秦相吕不韦的门下,凭借吕不韦对自己的青睐得以在秦王(也就是后来的始皇帝)面前献言。李斯鼓励秦王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实现自穆公以来各世国君的夙愿。在他的提议下,秦国的说客积极活跃在山东六国,贪财好色的公子王孙皆被收买,刚正不阿的仁人义士悉遭刺杀,为秦兵的所向披靡铺平了道路。正当李斯步步高升之时,一个叫郑国的间谍被秦国人揪了出来。秦王担心更多来自关东六国的间谍正在威胁着自己的统一霸业,干脆就一刀切,下令将秦国国中所有的外来人员全部驱逐出境,李斯自然也不例外。为了实现闻达天下的终极目标,为了完成一匡诸侯的千秋伟业,李斯写下了这篇《谏逐客书》,以求留在秦国任职。文章先叙述自秦缪公以来秦国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韩非子》中有这么一句——“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李斯师从荀子,荀子和孟子都是典型的宏辩之儒,因此在《谏逐客书》中就不难看到荀孟旁征博引、排比连篇的影子。在那个“刑不上大夫”早已变成僵尸条款的时代,想要开罪,只有两条路,要么动用背景打通关系,要么就动用辩才把法律给解释一番。同为荀子门生,韩非的一番话是相当精到的。

同为李斯之作,《上二世书》的中心论点却显得与所有诸子百家的道德观都格格不入。该文有一段论述,但凡三观端正的读者都会表示难以理解——“且夫俭节仁义之人立於朝,则荒肆之乐辍矣;谏说论理之臣间於侧,则流漫之志诎矣;烈士死节之行显於世,则淫康之虞废矣。故明主能外此三者。”二世即位后没过多久陈胜吴广就造反了,讨伐陈胜叛军的大将章邯说李斯和其子李由位居高官却不作为,“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于是就写下了这篇文章。此文盛赞二世的“督责之术”,说直白一点也就是对二世的暴政表示支持和欣赏,以此来博得二世的喜悦,希望二世不深

究自己的错误。此时的李斯已经完全摒弃了尧舜之道和仁义之说,他将法家思想推向了极端------这不是法治,而是暴治。李斯一生的荣华富贵都是秦始皇和二世给他的,因此,他必须处处迎合两位皇帝,最终导致丧失原则,没有底线。在始皇末年的坑儒事件中,李斯一反常态,对秦始皇的暴虐行为,不加任何阻拦,听任秦始皇被方士蒙骗,实际上是一种失职的行为。始皇驾崩后,赵高竭力拉拢李斯共谋改诏废储的大计。李斯坚决用忠义之说回绝赵高的蛊惑,与赵高争辩数论,但最终还是“仰天而叹,垂泪太息”,被迫向自己的私欲缴械投降。自此,李斯的灵魂已经彻底的堕落了。同时,因为除掉了蒙恬等人,李斯的权势也达到了他此生的巅峰。

物极必反。

蒙氏剪除后,权倾一时的李斯在朝野都是一个鳏寡之人。在朝外,李斯因为系列愚民政策失去了学术和精神上的挚友.;在朝中,表面上李斯和赵高属于一个阵营,但实际上赵高一直都对李斯不怀好意,李斯也从未在灵魂上认可过赵高为人。李斯与赵高貌合神离,赵高的特殊身份又使得二世的听闻完全受其支配,这使得李斯在这个黑暗阵营中的势力慢慢下降,而赵高渐站鳌头。终于,二世在赵高的蛊惑下将丞相李斯扔进了囹圄,瞬间剥夺了李斯的人身自由以及政治权利,等待着刑罚的降临。紧靠着鬼门关的李斯寄希望于二世的回心转意,写下了这篇简短干练的奇文(《狱中上二世书》):

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之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饬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剋画,平斗斛、变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王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

李斯的毕生功绩,被这“七宗大罪”概括得相当完备。第一:外用辨士刺客,内修教育军政,辅佐始皇一统天下。第二:征伐蛮夷,开疆扩土,巩固秦朝版图。第三:提高大臣的待遇,巩固帝王威信。第四:主祭祀,立宗庙,封泰山。第五:统一文字与度量衡。第六:修补官道,方便交通。第七:舒缓始皇的苛政,赢得民心。

可惜的是,李斯的血泪之书被赵高一手拦下,他的丰功伟烈,也只能由后世的学者们来称道了。

太史公在结尾的论赞之后,附加了一则生动的四字短文:

鼠在所居,人固择地。斯效智力,功立名遂。置酒咸阳,人臣极位。一夫诳惑,变易神器。国丧身诛,本同末异。

如果把这则评语拿给当年赋闲蔡下的李斯看,他还会选择这条灿烂辉煌但结

局残酷的仕途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物极必反的道理,荀卿老师是教过他的。

始皇三十五年,李斯的儿子告假回到咸阳,李斯在家置酒,朝中百官都来赴宴。李斯看着这门庭若市的盛景,想到了荀卿“物禁大盛”的良训,想到了自己上蔡布衣的出身,想到了自己这些可能旦暮异主的爵禄,不禁抒发了对自己结局的担忧。

李斯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权势更加牢固,也就是走进了这个权势追逐的恶性循环当中。

其实,李斯的女儿都嫁给了秦国公子,儿子都娶到了秦国公主,这个后台可以说是固如金汤。可是李斯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担忧,他认为蒙恬将军等太子的心腹在才干和地位上都高于自己,一旦太子即位自己的仕途就将迎来终结。

静心一想,蒙恬是武将,李斯是文官,蒙恬的回朝怎么会威胁到李斯的相位呢?再者,扶苏的慧名广播宇内,犯得着去诛杀一个开国有功的元老之臣吗?另一方面,胡亥的帝位并非正统,为了扫除威胁,胡亥诛杀了所有的秦国公子和公主——没错,李斯的儿媳妇都是公主,李斯的女婿也全是公子。

这就是权势的魔力——让一个人笃定地自掘坟墓。

(完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