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孙公至先传公世系

合集下载

唐滕王李元婴家族历代先祖世系图

唐滕王李元婴家族历代先祖世系图

唐滕王李元婴家族历代先祖世系图上唐李氏家谱因先祖信公征南蛮有功于朝庭,而封太尉、工部尚书、太子少师、司空。

恩准编修金字玉牒族谱,有幸记载了李元婴家族在唐朝的家史,谱中除有上唐李氏家族历代先祖世系之外,还同时记载了各旁系先祖的世系图,主要是居住在江西境内的各旁系先祖,因为在唐、宋时期交通不便、关山远隔,信息不通,故而在省外的很多先祖都没有详细的记载,所以希望在今后的岁月能够联系到更多的元婴公在各省的后裔宗亲,让我们重聚首、再相会。

下面就把我们家族在唐宋时的家谱记载整理如下:一世祖:唐高祖李渊。

二世祖:李元婴,三世祖:元婴公有子十八,除元婴公的第十一子修珽公也就是我們的先祖有譜系之外,就只有元嬰公第十六子修琈公有七八代的世系,其餘的还有十六个儿子没有世系图或只有二三代的世系,其中六个在垂拱中被害,这六个被害的可能就是前面的六个儿子,多是封王封公的,其余的是元婴公另外十二個兒子:(这里说明一下,下面有关宫使的记载是在当时唐代特别的一种称谓:意思是亲王的儿子,代表王子的意思。

以后就没有这个称谓。

)這六個被害的可能就是:长子修琦;薛国公晋长乐王。

次子修珌:長安公。

第三子修瑀:嗣滕王。

第四子修瑤:下邳公。

第五子修璩:蘭陵公生子二,知禮,封金山公,知節封昌寧公。

第六子修珍:臨海公。

第七子修琬:字崇文,后封临淮公夫人王氏生子一,千七宫使,居洪都阁下,千七宫使字环衡,妣王氏生子一,十宫使,讳琛,妣熊氏生子一,猛。

居直下南塘。

第八子修顼:字崇章,居不详。

第九子修玘居游江。

第十子修字崇义,居江州。

第十一子修珽字崇禮,唐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庚申五月生妣吳氏生子六,千宮使、千一宮使、千二宮使、千三宮使、千四宮使、千五宮使、又妣王氏生子三,千六宮使、千七宮使、千八宮使,第十二修字崇智妣王氏生子二居廣東,第十三子修琮字崇信,生子一。

第十四子,字崇純妣江氏生子二居汴州。

第十五子修理,字崇厚妣王氏生子二居不詳。

第十六子修琈,詳見下面李白家世系。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齐国:祖先:姜姓世系表:齐桓公—齐庄公—齐宣公—齐悼公—齐懿公—齐威王—齐悼王—齐献王—齐襄王—齐襄王弟—齐昭王—齐景王—齐敬王—齐悼惠王—齐幽王—齐景公—齐宣公—齐湣王—齐丁公—齐孟公—齐哀公晋国:祖先:姬姓世系表:晋文公—晋襄公—晋惠公—晋景公—晋贞公—晋敬公—晋共公—晋悼公—晋献公—晋献公之兄—晋悼公弟—晋昭公—晋平公—晋杀贞公—晋殇公—晋闵公—晋冏—晋景公—晋厉公—晋文公—晋成公—晋康公—晋宣公—晋哀公—晋思公—晋武公—晋惠公楚国:祖先:姚姓世系表:楚康王—楚昭王—楚穆王—楚悼王—楚戊王—楚共王—楚顷襄王—楚吴王—楚为父王—楚庄王—楚戎王—楚昭文王—楚靖王—楚平王—楚昭王—楚宣王—楚敬王—楚僖王—楚庄王—楚襄王—楚昭王—楚熊王燕国:祖先:燕姓世系表:燕召公—燕章公—燕献公—燕噲—燕文公—燕简公—燕悼公—燕敬公—燕康公—燕開打—燕僖公—燕惠公—燕武公—燕炀公—燕庄公—燕文公—燕成公—燕哀公—燕惠公—燕戴公—燕桓公—燕孝公—燕文献公—燕懿公—燕悼公—燕惠公—燕威王—燕庄王—燕赵昭王—燕赵敬王—燕赵文王—燕赵武王—燕赵惠王—燕赵康王—燕赵宣王—燕赵昭王—燕赵哀王—燕赵惠王—燕赵隐王韩国:祖先:韩姓世系表:韩桓惠王—韩庄惠王—韩宣惠王—韩武惠王—韩文惠王—韩景惠王—韩平惠王—韩昭惠王—韩宣惠王—韩赵惠王—韩定惠王—韩赵哀王—韩赵宣王—韩赵昭王—韩赵哀王—韩元王—韩武王—韩惠王—韩康王—韩桓王—韩共王—韩彭仲—韩文侯—韩康侯—韩景侯—韩昭侯—韩平侯—韩悼侯—韩敬侯—韩桓侯—韩伯虎—韩庄侯—韩宣侯—韩庄襄王—韩景侯秦国:祖先:嬴姓世系表: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赵国:祖先:赵姓世系表:赵武灵王—赵孝成王—赵文成王—赵惠文王—赵敬文王—赵孝文王—赵悼襄王—赵昭文王—赵幽疆王—赵幽显王—赵成安王—赵成平王—赵文穆王—赵元成王—赵平惠王—赵哀肃王—赵厉侯—赵孝成王—赵武成王—赵节侯—赵安平王魏国:祖先:魏姓世系表:魏武安平王—魏宣昭王—魏康昭王—魏惠昭王—魏哀昭王—魏夷昭王—魏武文王—魏文侯—魏文侯之弟—魏武侯—魏昭王—魏文成王—魏肃王—魏肃王之弟—魏惠王—魏景湣王—魏景湣王子—魏懿王—魏安釐王—魏安釐王之弟—魏悼惠王—魏孝襄王—魏哀平王—魏平王—魏平王之兄—魏荡平王—魏真隐王—魏真昭王—魏真情王这些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的世系表,按照他们的祖先姓氏进行排列。

【推荐阅读】族谱研究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顶 ★★★

【推荐阅读】族谱研究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顶 ★★★

【推荐阅读】族谱研究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顶★★★族谱研究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既要充分肯定家谱的史料价值,确定它在历史文献中的地位。

同时,要认识到家谱是“天下最不可信之文籍”,引用家谱史料,必须严格甄别真伪,不可全信全疑。

私修家谱的通病是追认“帝王圣贤泽被后世、文章节义昭垂史册、为后儒仰宗”的古人为始祖,“宋元以后,私家之谱,不登于朝,于是支离傅会,纷纭踳驳,私造官阶,倒置年代,遥遥华胄,徙为有识者喷饭之助矣。

”文天祥就说过,家谱“凿凿精实,百无二三”,浏阳张氏八修族谱(清嘉庆二十四年孝友堂木活字本),张声扬等在福建六修、江西义宁州七修张氏族谱的基础上续貂浏邑张氏世系,称受姓世祖挥,黄帝之子少昊金天氏第五子,字玉爵,号天禄,当诞时始制弓矢,因赐姓张。

奉汉留侯张良、唐相张九龄为祖,“八修”尊挥第一百三十四代孙化孙公为始祖,宋淳熙至淳祐时人。

而何祖于何时从何地迁浏阳,谱却未载,世系源流缕述不清。

浏阳张氏或为五代之前北方移民之苗裔,或为土著,攀援福建张氏,宗在渺渺之际,何以敬宗收族。

谱前载吕蒙正文天祥“原序”,吕、文何时为几修张氏族谱撰写序言,未作任何交待。

吕蒙正(944~1011),北宋时三度为相,文天祥(1236~1283),南宋名臣,二人相隔200多年,如何同时为张氏族谱作序,荒诞无稽。

桃源翦氏因出了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而闻名遐迩。

桃源《翦氏族志》述翦姓由来时,说翦氏本姓哈,新疆维吾尔族,因战功卓著,受皇帝“赐姓”,一说是元帝,一说是明太祖,始祖哈勒·八十及其子拜著战死后,荫授翦氏后裔为常德卫正指挥使,历时五代,可明清《常德府志》无载,只载其后裔任过左千户,显然是伪造先祖官阶。

据笔者推断,拜著次子常黎落籍桃源后,忘情桃源山水,在桃花溪对岸剪刀溪筑庐定居,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社会人文环境,于是因剪刀溪之名,易哈氏为剪氏,因邑而氏,古之通例。

直到清道光以后,剪氏后人因“剪”字不雅,改“剪”为“翦”。

卧雪堂 小考袁氏辈序

卧雪堂  小考袁氏辈序

“卧雪堂”小考袁氏辈序“卧雪堂”小考“卧雪”典故,出自东汉袁安。

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

祖父良,习《孟氏易》。

安少传良学,为人严谨,州里敬重。

据《汝南先贤传》载:“时大雪,积地丈余。

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

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

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

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

’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初为县功曹(官名,掌官记录功劳),后累迁太仆、司空、司徒。

”后人以此为诗画题材,如:全唐诗二0一黄甫增《酬郑御史秋夜见寄》有“袁公方卧雪,尺素及柴荆。

”唐画家周、王维等有《袁安卧雪图》。

世代相传,袁安后人因以卧雪为堂号耳。

我朱仓袁氏既为卧雪堂,故为袁安之后人,无疑焉。

一九九二年四月堂忠并记朱仓袁氏世次排行字为1清 2仲 3 4(洪河潭铎)5 文6邦7宗8应9成10之11永12天13作14大15经16百17世18均19照20春21堂22青23和24久25守26善27惟28端29本30忠31孝32多33毓34祥35修36齐37重38敦39伦第九次续谱新拟定排行字20个:40家41传42有43纪44方45德46厚47生48栋49梁50仁51义52礼53智54信55平56安57福58寿59长明月清风2012-4-16 18:28:23朱仓袁氏历次序谱情况简表次序年代序谱人第一次万历二十一年(1593)应荐第二次乾隆四十四年(1779) 璞第三次嘉庆十九年(1814) 可纶(木疃)第四次道光十五至二十年(1835-1840)文传(寨子)五奎(围里)经仕(围里)思谦(木疃)思贤(木疃)第五次光绪二年(1876)丕彭龄(袁黄峪)经陶(围里)思述(木疃)第六次光绪二十三年(1897)世传(围里)均忠(围里)均望(围里)均(围里)均科(围里)照璜(围里)第七次民国二十四年(1935)均端(木疃)照宴(围里)第八次 19511962年百明照密(围里)照轩(围里)照熙(木疃)照岐照统堂纪(木疃)第九次 19901993年世雪世钧(寨子)世礼(围里)均悦均(袁黄峪)均慕(七岔河)照岐照统照熙(木疃)照达照柱(庙庄)照循(镇武庙)照礼(西北庄)春雨(金鸡墩)堂纪(木疃)堂忠(围里)一堂(以上凡没注村名者皆为庙根东朱仓人)应荐祖首次立谱序言始祖清,本海州陇西都新二里人也,元末明初洪武初年,避乱至此。

商世系及简单介绍

商世系及简单介绍

商世系及简单介绍【商朝(子姓)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长达500年,都于亳,商汤至先公世系商朝时一般把汤之前的世系称为先公。

】其先世系如下:帝喾→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王亥-王恒→上甲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一):帝喾帝喾(ku 库),名俊,号高辛苦、氏,是黄帝曾孙,玄嚣孙子,父亲叫矮(jiao 矮)极,颛顼是他的堂房伯父。

相传帝喾生于穷桑(西海之傧),母握裒因踏巨人足迹而生。

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颛顼,封有辛地方(今河南商丘),实住帝丘(今濮阳),三十而得帝位,迁都毫邑(今河南偃师县西南),在位七十年,享寿百岁。

死后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之秋山。

传说帝喾有四妃,长妃叫姜原,是有邰国(今陕西武功县)君的女儿。

相传姜原在娘家时,因出外踏上巨人脚印而怀孕,因无夫生子,所以把生下的孩子三次弃于深巷、荒林与寒冰上,均得牛羊虎豹百鸟保护不死,所以起名叫“弃”,后来长大喜欢农艺,教人种五谷,被尊为后稷,成为周民族的祖先。

次妃简狄,是有松国(今甘肃高台县)君的女儿。

相传简狄在娘家与其妹子建疵在春分时到玄池温泉洗浴,有燕子飞过,留下一卵,被简狄吞吃,后怀孕生契,便是商族的祖先。

三妃庆都,相传她是大帝的女儿,生于斗维之野(大概在今河北蓟县),被陈锋氏妇人收养,陈锋氏死后又被尹长孺收养。

后庆都随养父尹长孺到今濮阳来。

因庆都头上始终覆盖一朵黄云,被认为奇女,帝喾母闻之,劝帝喾纳为妃,后生尧。

现濮阳有庆祖,原名叫庆都,力有庆都庙,此地名是否与庆都来濮阳有关,未见史书记载。

四妃常仪,聪明美丽就,发长垂足,先生一女叫帝女,后生一子叫挚。

挚与尧都继承了王位,作了帝王。

(二)契商人的祖先,传说是高辛氏的后裔,是诸夏之族中有着悠久历史的部落之一。

尧舜之际,商的首领契是当时重要的军事首领人物之一,后来商人把他尊奉为始兴之祖。

历史上有简狄吞食玄鸟(燕子)卵而生契的神话传说,契有“玄王”之称。

黄氏世系源流(峭山公及其他系综合)

黄氏世系源流(峭山公及其他系综合)

黄氏世系源流(1-124世,红色为黄峭山公世系源流)第1世:少典——有熊国君;配有蟜氏之女;子二:炎帝、黄帝。

第2世:炎帝——少典长子;与黄帝同为华夏族祖先。

黄帝——少典次子;生于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因奠定了传男制度,又号公孙,国于有熊,受禅于神农氏而有天下,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长而墩敏,成而聪明”,开物成务,文明渐启,黄帝是中国古代野蛮时期华夏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后世之“炎黄子孙”由此出也,娶四妃生25子,得其姓者14人,其中各有两人同姓,12姓为:姬(两人同姓)、酉、祁(祈)、己(妃)(两人同姓)、滕、箴、任、荀、僖、姞(吉)、儇(嬛、环)、依(衣);配西陵氏之女螺祖为正妃,配女节,配彤鱼氏,配嫫母;史载子四:昌意、玄嚣、青阳、苗龙。

第3世:玄嚣——黄帝长子;子一:桥极。

昌意——黄帝次子;受封姬姓;配蜀山氏之女昌仆;子二:高阳、日安。

青阳——黄帝三子;余情不详。

苗龙——黄帝四子;余情不详。

第4世:桥极——玄嚣之子;子一:高辛。

高阳——昌意长子;即颛顼帝,是我国远古时代社会秩序的建立者,自幼敏睿,10岁时成为氏族酋长,12岁时率领本族东迁少昊(即嬴挚)东夷部落所在地穷桑地区(今山东曲阜一带),得信任而辅佐少昊帝,少昊去世后,20岁的颛顼即帝位,不久又内迁中原,承继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初国于高阳,后都于帝丘,在位78年;配邹屠氏,腾皇氏;子十六:姒鲧、骆明、穷禅、季番、欢头、瘦约、伯服、梼杌、苍舒、聩凯、梼盛、大监、宠降、中容、仲达、称。

日安——昌意次子;居于西方,后入中原,子孙以安为姓。

第5世:高辛——桥极之子;即喾帝;配陈峰氏之女庆都,配娵訾氏之女;子二:娵訾氏生挚,庆都生放勋。

穷禅——高阳三子;子一:敬康。

称公——高阳十六子;子一:卷章。

第6世:挚公——高辛长子;余情不详。

放勋——高辛次子;即尧帝;子一:丹朱。

敬康——穷禅之子;子一:句望。

卷章——称公之子;即老童;子二:重黎、吴回。

挥公至福一公世系序

挥公至福一公世系序

挥公至福一公世系序考之礼: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

是族之所由收,则在谱之所必辑谱也者。

所以承先祀,溯百世之本源者,孝也:所以启后昆,绵万年之支派者,慈也:所以笃宗亲,肫肫然切根本之爱者,仁也;所以序昭穆,秩秩然凛尊卑之分者,敬也。

有是四者,而尊祖敬宗收族之道全矣。

谱之所关,讵不大哉!粤稽我张氏源流,自轩辕氏第五子青阳公生挥,挥公拜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世掌其职,帝赐姓张,居清河郡,为张氏鼻祖受姓之始。

传至西汉高祖时第七十一世良公字子房者,为国师,封留侯,加封文成侯。

籍居洛阳,尊良公为始祖。

又传至大唐时第一百二十二世宁公字康叔者,唐建中进士,封御史,升授国子监祭酒。

迁江西,娶聂夫人,生琼,字大道;浩,字大济。

又取刘夫人,生招,字大伦:瑷,字大仁;璇,字大兴:瓘,字大怀。

俱中进士,官封六监,子孙众多,罗列天下。

由虞夏商周秦汉而后,莫此为盛。

至唐长庆甲辰及明成化甲午、嘉靖癸未、万历乙酉、大清顺治癸已,屡修谱牒,无如六监卿之后裔分迁各郡州县,人丁蕃衍,难以画一。

倘非立局辑,修,何以同归一本。

兹核江西武宁紫鹿岭大成宗谱源流,尊宁公为始祖,盖法老泉之谱,以籍居为始祖之意也。

宁公隐居武宁紫鹿岭之袁家坪当时易名曰三溪,是为三溪张氏之大族也。

阅老世系图,我族出宁祖之长嗣琼公支内,节传至元朝,有行一公字文贵者,一百四十世祖,旌表义士,娶汪孺人,公生于江西南昌府武宁县紫鹿岭,一迁至进贤县白马渡张家桥,又于明洪武二年已西岁携子胜二胜五胜六及孙福一福二福三等,二迁至湖北州安平乡落迹。

公殁,葬本州龚家畈从阳树操家湾港边牌形地,乾山巽向有碑。

迨后析居,胜六居蕲州,胜五居蕲水,分系另派另谱。

我祖胜二公在长,携第三嗣福三还归原籍。

其长嗣福一次福二于明洪武十三年庚申分居,由蕲州三迁至水南乡朱店登眠牛地居窠湾,其后裔分居梁湾、张家岭、骑龙顶、竹薪湾等处,于是选择眠牛山葬坟墓,建祠堂,定祭期,申祀典也。

稽查江西历代老谱,重修二三四五次,凡任采访者,均皆至邑采丁。

张氏族谱(广西贺州市)第一章垂直世系源流张氏源流

张氏族谱(广西贺州市)第一章垂直世系源流张氏源流

第一章张氏源流第一节张氏源流概况张氏人口众多,分布很广。

据河南陈瑞松所著《百家姓溯源》(1990年11月出版)一书介绍的中国十大姓氏为:张、王、李、刘、陈、杨、赵、周、黄、吴等。

又据山东大学1990年出版史国强所著《中国姓氏起源》也介绍:张氏为中国五大姓之首,实为中国第一大姓。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表明,中国张氏有一亿人之多。

以时间上说,张氏虽不及姜姬等姓古老,但也源远流长。

根据辛亥革命期间《民报》所用黄帝纪年:从黄帝纪元至辛亥1911年为4609年,以此为根据,计至公元2000年则已有4689年历史。

从众多张氏谱牒记载,再查证《新唐书》等史籍,张氏得姓自挥公开始,挥是黄帝第五子,则由今上溯至挥公有四千六百多年了。

所以张姓是较早出现的姓氏。

史传黄帝有众多的妃子,共生二十五子,挥公是三妃彤鱼氏所生,排行第五。

赐姓的帝子十四人,得十二姓;以德同者姓同,德异者姓殊。

(见《新唐书》)姓氏的来历有多样,有姓诸侯国号的如:秦、鲁、齐、吴、陈、许、郑、曹、……等;有姓先祖谥号的如:文、武、成、康……等;有姓先祖官名的如:司徒、司马、司空……等;有姓先祖爵位的如:王、侯、公孙……等;有姓居住地方名的如:东门、南郭、东方……等;有姓职业的如:巫、卜、陶……等。

以后姓氏就逐渐增多了。

到清初翰林蒋士铨在《张氏族谱序》中写道:“夫张氏固全国九百二十三姓之一……。

”时至现在可有几千个姓氏了。

挥公得姓有独特的出处。

当时部落社会要猎取禽兽作食物,挥公开始创造了为人类获得更多生活资料的工具弓和矢。

再者在此以前较北的姜水地方,先有强大的炎帝部落,统治黄河流域。

炎帝死后其部蚩尤无道,盘踞河北涿鹿,侵扰在姬水的部落。

传说蚩尤很强悍会造雾,姬水的黄帝部落,被打得晕头转向不辨南北,幸黄帝靠指南针才得南返。

此后黄帝励精图治,用了挥公制造的弓矢,才打败这个强敌,黄帝的部落兴旺起来,取代了炎帝在黄河流域的统治地位。

即封挥公为掌管弓矢的长官,弓长(音掌读上声)相合,所以得赐姓为张,并封了青阳之地。

张氏全国统谱(全国世系)之一

张氏全国统谱(全国世系)之一

张氏全国统谱(全国世系)之一•【1行】一世张挥:子二:张昧和张般•【2行】二世张昧,子二:张台骀公、张允格公•【3行】三世张允格,子一:张伊源公•【4行】四世张伊源,子四:张突美、张简竹、张侯公、张谟公•【5行】五世张突美,子三:张德公、张实公、张咸公•【6行】六世张咸公,子一:张绍公•【7行】七世张绍公,子一:张伯明公•【8行】八世张伯明,子三:张有伦公、张有球公、张有从公•【9行】九世张有伦,子一:张方公•已保存【10行】十世张方公,子一:张考公•【11行】十一世张考公,子一:张厥旦公•【12行】十二世张厥旦,子一:张存公•【13行】十三世张存公,子一:张珍公•【14行】十四世张珍公,子一:张古公•【15行】十五世张古公,子三:张刘公、张外公、张来公•【16行】十六世张刘公,子一:张寿公•【17行】十七世张寿公,子一:张戊公•【18行】十六世张来公,子一:张厚公-【上接15行】- •【19行】十七世张厚公,子一:张成公•【20行】十八世张成公,子一:张伟公•【21行】十九世张伟公,子二:张占公、张玷公•【22行】二十世张玷公,子一:张遐公•【23行】二十一世张遐公,子一:张裔公•【24行】二十二世张裔公,子一:张就公•【25行】二十三世张就公,子一:张岐公•【26行】二十四世张岐公,子二:张茂公、张盛公•【27行】二十五世张茂公,子一:张基公•【28行】二十六世张基公,子一:张蕃公•【29行】二十七世张蕃公,子一:张适公•【30行】二十八世张适公,子一:张戈鲁公•【31行】二十九世张戈鲁公,子一:张寰人公•【32行】三十世张寰人公,子一:张庄公•【33行】三十一世张庄公,子一:张万特公•【34行】三十二世张万特,公子一:张奇公•【35行】三十三世张奇公,子一:张伯衍公•【36行】三十四世张伯衍,公子一:张读宏公•【37行】三十五世张读宏,公子二:张琛公、张嵩公•【38行】三十六世张琛公,子一:张隆公•【39行】三十七世张隆公,子一:张申公•【40行】三十八世张申公,无传•【41行】二十五世张盛公,子一:张协之公-【上接26行】- •【42行】二十六世张协子公,子一:张檠缨公•【43行】二十七世张檠缨公,子一:张敌公•【44行】二十八世张敌公,子三:张远公、张过公、张近公•【45行】二十九世张近公,子一:张牛公•【46行】三十世张牛公,子一:张妙今•【47行】三十一世张妙公,子一:张续公•【48行】三十二世张续公,子一:张松公•【49行】五世张谟公,子二:张纪公、张义公-【上接4行】- •【50行】六世张义公,子一:张芳公•【52行】七世张芳公,子一:张祖公•【53行】八世张祖公,子一:张依公•【54行】九世张依公,子一;张的公•【55行】十世张的公,无後•【56行】五世张简竹公,子二:张正公;张果-【上接4行】- •【57行】六世张果公,子一:张青公•【58行】七世张青公,子一:张元公•【59行】八世张元公,子二:张育公、张乐公•【60行】九世张乐公,子一:张世兴公•【61行】十世张世兴,子一:张彭祖公•【62行】十一世张彭祖公,子一:张乾公•【63行】十二世张乾公,无後•【64行】五世张侯公,子三:张立方公、张敬和公、张若公-【上接4行】-•【65行】六世张若公,子二:张道公、张圣公•【66行】七世张道公,子一:张平公•【67行】七世张圣公,子二:张中华公、张远大公•【68行】八世张中华,子一、张雄公•【68行】八世张远大,子一、张英公•【69行】九世张雄公、张英公,无传•【70行】六世张敬和公,子二:张升公、张泰公•【71行】七世张升公,子三:张先公、张贵公、张义公•【72行】八世张先公,子一:张坚公,张坚公被称为玉皇大帝•【73行】八世张义公,子一;张单公,张单公为灶神•【74行】六世张立方公,子二:张乾公、张坤公•【75行】七世张乾公,子二:张政公、张齐公•【76行】八世张齐公,子一:张广公•【77行】九世张广公,子一:张有公•【78行】十世张有公,子一:张颜公•【79行】十一世张颜公,无传•【80行】七世张坤公,子一:张敦吾公•【81行】八世张敦吾公,子一;张效公•【82行】九世张效公,子一:张重熙公•【83行】十世张重熙公,子一:张吴光公•【84行】十一世张吴光公,子一:张天杰公•【85行】十二世张天杰公,子一:张钦若公•【86行】十三世张钦若公,子二:张桃公、张榆公•【87行】十四世张桃公,子一;张师公•【88行】十五世张师公,子一:张宣公•【89行】十六世张宣公,子二:张隐公、张骘公•【90行】十七世张骘公,子二:张采公、张宓公•【91行】十八世张宓公,子一:张孝公•【92行】十九世张孝公,子二:张丞公、张永公•【93行】二十世张丞公,子一:张爨公•【94行】二十一世张爨公,子一:张琮公•【95行】二十二世张琮公,子二:张琴公、张奕公•【96行】二十三世张琴公,子一:张赞公•【97行】二十四世张赞公,无後•【98行】二十世张永公,子一:张伯彦公-【上接92行】•【99行】二十一世张伯彦公,子一:张道绍公•【100行】二十二世张道绍公,子二:张恒公、张昊公•【101行】二十三世张昊公,子一:张表公•【102行】十四世张榆公,子二:张临公、张卧公-【上接86行】•【103行】十五世张临公,子一:张宜公•【104行】十六世张宜公,子一:张阳公•【105行】十七世张阳公,子一:张安公•【106行】十八世张安公,子一:张考公•【107行】十九世张考公,子一:张承公•【108行】二十世张承公,子二:张喾公、张璺公•【109行】二十一世张喾公,子三:张珑公、张琦公、张珍公•【110行】二十二世张珑公,子一:张纲公•【111行】二十三世张纲公,子一:张奇之公•【112行】二十四世张奇之公,子一:张流椒公•【113行】二十五世张流椒公,子一:张庆公•【114行】二十六世张庆公,子一:张仲文公•【115行】二十七世张仲文公,子一:张逸公•【116行】二十八世张逸公,子一:张敩公•【117行】二十二世张琦公,子二:张契公、张希公-【上接109行】•【118行】二十三世张希公,子一:张燧公•【119行】二十四世张燧公,子二:张迈公、张遵公•【120行】二十五世张遵公,子一;张丝公•【121行】二十六世张丝公•【122行】二十五世张迈公,子二:张经公、张纶公-【上接119行】•【123行】二十六世张经公,子一:张穆公•【124行】二十七世张穆公,无传•【125行】二十六世张纶公,子一:张文公•【126行】二十七世张文公,子一:张伯先公•【127行】二十八世张伯先公,子一:张龙翔公•【128行】二十九世张龙翔公,子二:张广公、张旦公•【129行】三十世张旦公,子一:张玫公•【130行】三十一世张玫公,子一:张和•【131行】三十二世张和公,子一:张庚公、张雍公•【132行】三十三世张雍公,子一:张显公•【133行】三十四世张显公,子一:张休公•【134行】三十五世张休公,子一:张逊公•【135行】三十六世张逊公,子一:张郢公•【136行】三十七世张郢公,子一:张取公•【137行】三十八世张取公,子一:张顺公•【138行】三十九世张顺公,子一:张圉公•【139行】四十世张圉公,子一:张肃公•【140行】四十一世张肃公,子一:张永公•【141行】四十二世张永公,子一:张流公•【142行】四十三世张流公,无传•【143行】三十世张广公,子一:张汝胄公-【上接128行】•【144行】三十一世张汝胄公,子:张时英公•【145行】三十二世张时英公,子一:张琏公•【146行】三十三世张琏公,子一:张器之公•【147行】三十四世张器之公,子一:张迪宗公•【148行】三十五世张迪宗公,子一:张琳玉公•【149行】三十六世张琳玉公,子一:张绮公•【150行】三十七世张绮公,子一:张熙公•【151行】三十八世张熙公,子一:张同人公•【152行】三十九世张同人公,子一:张良父公•【153行】四十世张良父公,子一:张致静公•【154行】四十一世张致静公,子一:张景福介•【156行】四十二世张景福公,子一:张襄公•【157行】四十三世张襄公,子一:张明公•【158行】四十四世张明公,子一:张分辅公•【159行】四十五世张分辅公,子一:张仁贵公•【160行】四十六世张仁贵公,无传•【161行】二十二世张珍公,子一:张馀公-【上接109行】•【162行】二十三世张馀公,子一:张躦公•【163行】二十四世张躦公,子一;张秦公•【164行】二十五世张秦公,子一:张还公•【165行】二十六世张还公,子一:张纯公•【166行】二十七世张纯公,子一:张质公•【167行】二十八世张质公,子二;张厢公、张康公•【168行】二十九世张康公,子一:张启公•【169行】三十世张启公,子一:张立公•【170行】三十一世张立公,子一:张瑰公•【171行】三十二世张瑰公,子一:张秣公•【172行】三十三世张秣公,子一:张庖公•【173行】三十四世张庖公,子一:张颢公•【174行】三十五世张颢公,子一:张洙公•【175行】三十六世张洙公,子一:张逸公•【176行】三十七世张逸公,子一:张都公•【177行】三十八世张都公,子一:张助公•【178行】三十九世张助公,子一:张须公•【179行】四十世张须公,子一:张圆公•【180行】四十一世张圆公,子一:张肃公•【181行】四十二世张肃公,子一:张昶公•【182行】四十三世张昶公,子一:张浚公•【183行】四十四世张浚公,子一:张惠公•【184行】四十五世张惠公,子一:张谊公•【185行】四十六世张谊公,子一:张稳公•【186行】四十七世张稳公,子一:张元公•【187行】四十八世张元公,子二:张奎公、张正公•【188行】四十九世张正公,子一:张炳公•【189行】五十世张炳公,子二:张振公、张辰公•【190行】五十一世张振公,子一:张顺必•【191行】五十二世张顺必•【192行】五十一世张辰公,子一:张本公-【上接189行】•【193行】五十二世张本公,子三:张灼公、张燥公、张焰公•【194行】五十三世张灼公,子一:张兖公•【195行】五十四世张充公,子一:张灵公•【196行】五十五世张灵公,子一:宏公•【197行】五十六世张宏公,子一:张道公、张绅公•【198行】五十七世张道公,子一:张仲公•【199行】五十八世张仲公,子二:张逸公、张众公•【200行】五十九世张众公,子一:张叔谦公•【201行】六十世张叔谦公,子一:张卓公•【202行】六十一世张卓公,子一:张宪公•【203行】六十二世张宪公,子一:张淩公•【204行】六十三世张淩公,子三:张汝郊公、张汝乐卩公、张汝郃公•【205行】六十四世张汝乐公,子一:张伋公•【206行】六十四世张汝郊公,子一:张微公•【207行】六十五世张徵公,子一:张房公•【208行】六十六世张房公,子一:张策公•【209行】六十七世张策公,子一:张义公•【210行】六十八世张义公,子二:张寿公、张焘公•【211行】六十九世张寿公,子一:张晋公•【212行】六十九世张焘公,子一:张普公•【213行】七十世张普公,子一:张凝公•【214行】七十一世张凝公,子一:张伯公•【215行】七十二世张伯公,子一:张孝公•【216行】五十九世张逸公,子一:张伯谦公-【上接199行】•【217行】六十世张伯谦公,子一;张信明公•【218行】六十一世张信明公,子二:张贵公、张实公•【219行】六十二世张实公,子一:张禹臣公•【220行】六十三世张禹臣公,子一:张元驭公•【221行】六十四世张元驭公,子一:张熙公•【222行】六十五世张熙公,子一:张叔玄公•【223行】六十六世张叔玄公,子一:张奉义公•【224行】六十七世张奉义公,子一:张高陵公•【225行】六十八世张高陵公,子一:张宣武公•【226行】六十九世张宣武公,子一:张侯•【227行】七十世张侯公,子一:张老•【228行】七十一世张老公,子一:张君臣•【229行】七十二世张君臣公,子一:张趯公•【230行】七十三世张趯公三子:张骼公:张髓公:张体公•【张守礼世系云】•【谱2365行】第74世;七十四世张骼公二子【接229行】:张进明公:张权:•【◎2366行】第75世:七十五世张进明公一子:张孟谈公•【张2367行】第76世:七十六世张孟谈公三子:张柳朔公:张正朔公:张望朔公•【氏2368行】第77世:七十七世张柳朔公一子:张开地公•【全2369行】第78世:七十八世张开地公子二:张平:张黡•【谱2370行】第79世;七十九世张平公子二;张良;张胜•【◎2371行】第80世;一世张良子二;张不疑;张辟疆•【张2372行】第81世;二世张不疑公子二;张典公;张高公•【氏2373行】第82世;三世张典公四子;张默;张黔;张然;张鹿•【全2374行】第83世;四世张默子一;张金公•【谱2375行】第84世;五世张金公子一;张乘公;名千秋;号万雅•【◎2376行】第85世;六世张乘公;名千秋号万雅公子三; 张嵩公; 张京公; 张文敬公•【张2377行】第86世;七世张嵩公子五;张壮公;张缵公;张彭公;张睦公;张述公•【氏2378行】第87世;八世张壮公子一。

宁化化孙公张氏族谱

宁化化孙公张氏族谱

宁化化孙公张氏族谱大清乾隆四年己未岁(1739年)春月吉旦候选儒学正堂姻晚生箫辅仁拜撰尝思姓者承其宗祖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分,我张姓受自少昊金天氏第五子后以为清河是也,继此而后寝昌寝熾上策举於帝庭愈衍愈蕃为政敷於渔阳所於累代簪缨世世之冠裳赫奕家学渊源处上之文名焕彩莫非子清河之余荫也迨至我始太祖化孙公妣陈氏阙氏所生六子念一郎念二郎念三郎念四郎念五郎念六郎三郎公妣蓝氏马氏所生九子派别支分吾祖张宏仲四郎公祖传教师爷妣朱氏三娘親人民饶余扩其广大之志观沧海之桑田能闢其基业之业隆故于明宣德年间自闽而徙产於双江之桃川名云於横江垂业於西杭斯时连城未建系属川……永定十六郎张公族谱:大始祖讳化孙张公葬在上杭白沙西洋屋后形金盤载珠申山寅向,乾隆十七年壬申岁(1752年)七月十四日重修,妣陈阙二位大恭人,附葬林氏娘,合葬西洋神前坑形雄鸡打翼丙山向上始祖十六郎张公葬永定蓝岗马坑人心窝穴,乾隆二年丁巳岁(1737年)九月十一重修二世祖念六郎公,葬永定金砂高峯上形架上金磐穴未山丑向,乾隆十一年(1746年)乙卯岁(1795年)重修,妣廖孺人十二娘葬上坑楮树坪。

形大龙马地穴壬山丙下,赖孺人十八娘连家田入有四五口。

三世祖百一郎张公,妣郑孺人四世祖千三郎公五世祖万五郎公四十二个支系合修四十二户祠谱时是1737年,也是永定的化孙公支为始祖十六郎张公修墓之年,以上谱再结合小名化孙公谱。

《宁化张氏族谱簿序》惠州张氏族谱……入徐州张嵩公,嗣是历二十余代,其间豪杰之挺生,其丽不亿,家乡迁徙其地非常,年湮而远,先人之记载,未甚详明,不敢女为愽述。

至二十五世张西公拜汉王将,又传至齐公。

唐太宗时丞相,初拜中郎将遗大将通张宫公至尚书,张林公好古博文,过目成诵,一览无遗,后来仕故,祖坟在剑州延平府将乐县小溪村,亥山巳向,丙水流长。

后兄弟五人望归剑州,宁化县磜文村和溪口清平长乐里鱼龙堆竹住,一祖坟在长乐里和溪渡口安葬,一祖在南剑州延平府砂县高化乡牛栏角住,一祖留在宁化石壁管下,中廖堡安住,一祖在石寮坑安葬。

化孙公至先传公世系

化孙公至先传公世系

化孙公至先传公世系第三章化孙公至先传公世系(140世—147世)一世:(140世)化孙号传万,字天衍,杨德三子(1175.2.12子—1267.5.29申),享阳九十三。

进士起业,因靖康之乱(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宋都洛阳)居福州长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迁上杭县。

官居韶州及长汀州太守,诰赠中宪大夫。

公墓座落在福建省上杭县白沙镇将军桥茜洋村,李家屋背大坪岗。

喝“金盘载珠”,申山寅向兼坤。

墓前左右两旁竖着十八根石柱,柱顶雕有石狮,象征十八房宗支繁荣昌盛。

化孙公妣陈氏(1174.12.1辰—1271.3.18丑)、阙氏(1184.11.10寅—1271.3.13秆午)两恭人之墓,座落在茜洋村进去官地水尾半山腰(二华里神仙坑)。

喝“雄鸡(飞凤)展翅”,丙山兼向。

生子:吉云、庆云、祯云、祥云、集云、从云、龙云、福云、自云、绵云、景云、星云、卿云、帝云、阙云、倬云、彼云、定云。

十八子名,加乾坤诗:吉庆祯祥集,从龙福自绵,景星卿帝阙,倬彼定乾坤。

从福建汀洲宁化迁入上杭县白砂镇将军桥茜洋村,开居为一世。

祖考妣坟墓,于1996年均被上杭市人民政府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及保护碑序。

当十八子成家时期,时值元兵渡江南侵,宗室濒危,纷纷择地安居。

化孙公遗训(七律诗,称外八句):清河系出源流长,卜吉移居闽上杭,百忍家声思祖道,千秋金鑑慕宗枋,承先孝友垂今古,裕后诗书继汉唐,二九苗裔能凛训,支分富盛姓名香。

化孙公字辈五言诗(内八句)①化云腾上昊,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贻远,永廷应万崇。

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文运开世兆,科元定显隆。

传家惟诗礼,抡秀良与忠,善积恩光大,庆余福自通。

德泽宜习学,作求泰常逢,本立祥长发,燕翼谋广丰。

注:①字辈诗,前十字已采用,后面字未见排用。

八十字辈诗,后四十字,可能是化孙公八世孙(祥云公后裔)君绍公作。

二世:(141世)吉云公字瑞世,化孙长子(1196.2.7寅—1280.2.7酉)。

配王五娘(1197.9.16卯—1280.2.7酉)。

透析90多个各姓氏家族的“堂号”文化

透析90多个各姓氏家族的“堂号”文化

透析90多个各姓氏家族的“堂号”文化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

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号。

高大宽敞的厅堂上,悬挂著书写堂号的匾额,每逢年节喜庆之日,还在门前挂起书写着堂号的大红灯笼。

当地的老百姓谈论某一家族时,喜欢以“某某堂”来称呼。

例如:吴昌硕祖家被称为“三让堂吴家”、瞿秋白祖家被称为“八桂堂瞿家”等等。

堂号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牢记祖先的郡望,二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

堂号包括郡望总堂号和自立堂号,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

有时候,堂号还会写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地方,或者是生活器具上的,如:斗、口袋、钱袋、灯笼等,用来标明姓氏及族别。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堂号,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一起看看!1、赵氏的半部堂五代后周时,赵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封赵普为宰相。

他又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减了地方武装,巩固了中央集权,想方设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宋太祖就问:“爱卿!你怎样把国家治得这么好的?”赵普回答说:“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箱,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

2、钱氏照石堂根据河南《固始钱氏宗谱》的记载:“钱氏宗祠”的堂号是“照石堂”。

来源于祖先钱镠,幼时在家乡浙江临安石镜乡和几个小伙伴到石镜山玩耍,在一块光滑如镜的巨石石壁上显现钱镠头上有一顶皇冠;在一块很陡的石壁上,钱镠稳稳地坐在石壁上好似坐龙椅,“坐石山指挥群儿,分别列队,群儿奉命肃然”。

其它小伙伴面对石壁照不出什么,光滑石壁也坐不上去。

后来钱镠祖果然被封为吴越国国王。

3、孙氏映雪堂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

他想夜以继日地读书,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

徐家谱序

徐家谱序

徐家谱序吾始祖徐太公讳明辅祖居陕西长安五陵,秦时为东海边郡长史,任满未归,遂入籍,流芳历至宋末帝。

丙世乱后裔四十七代孙善堂公由贡入监授封山西大同府知府,原将谱书载至衙中,珍藏于楼上,因贼入境扰乱,城陷酌贼烧毁。

至于世系行列按世不紊,但名讳无可考征,后世遂立善堂公为宗家始祖。

(云台世胄原出于此)善堂公遗体葬苏北海州云台山西坡老龟子口。

善堂公娶王氏子一:从圣。

从圣公武进士出身,授封浙江金华府参军,妣诰封恭人秦太恭人,葬附女茔。

子二:元文、元武。

元文公行一,字效周,由贡授封福建固安县知县,娶丁氏诰封宜人。

子三:仁龙、义龙、礼龙。

长仁龙娶汪氏居原籍海州云台山下徐家大村。

次义龙娶周氏居苏北板蒲。

三礼龙娶丁氏,明朝洪武二年(1370年)迁居至山东省青州府诸城县凤墩庄居住,经过明清两代繁衍遂发展成为巨族。

元武公字效东,娶王氏,子三:智龙、信龙、惠龙。

智龙、惠龙未考,信龙于明洪武年间迁居河南太康县入籍不归,亦发展为巨族。

礼龙公入山东诸城籍后改名讳“聚”,字复初。

吾族将复初公改称“一世祖”。

复初公乃吾始祖明辅公之第十五世孙。

礼龙公之后人称“凤墩徐”,实际上“凤墩徐”即“海州徐”之后裔,其世系行辈相差三辈。

“海州徐”也仅是徐姓家族的一个支派之一,算不上名门望族,和“昆山徐”相比差距很大。

昆山县在上海附近,其祠堂对联云:“历唐宋元明五百进士三顶甲自高曾祖父十二宰相九封候”。

神州大地所有徐氏家族都是一家,只是分支的早晚和服色远近而已,诸城县的“潮河徐”是我们的一家,但他们不是“凤墩徐”,而潮河和潮河附近却有很多徐氏是我们凤墩徐的后裔,实际上现在大家都认为是一家人。

大芦滩是“凤墩徐”,他们我们的服色很近,是十一世祖方岳公之后。

根据《海州行记实》编写,纪实作者为为礼龙公第十五世孙“焕武”清光绪初年六十四世孙焕武自海州徐家大村查抄来者二十世人瑞夫(后改名瑞福)二00二年冬转抄支谱今序吾族乃炎黄后裔诗书门第,忠孝传家,子孙繁衍遍及神州大地。

宁化化孙公张氏族谱

宁化化孙公张氏族谱

宁化化孙公张氏族谱大清乾隆四年己未岁(1739年)春月吉旦候选儒学正堂姻晚生箫辅仁拜撰尝思姓者承其宗祖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分,我张姓受自少昊金天氏第五子后以为清河是也,继此而后寝昌寝熾上策举於帝庭愈衍愈蕃为政敷於渔阳所於累代簪缨世世之冠裳赫奕家学渊源处上之文名焕彩莫非子清河之余荫也迨至我始太祖化孙公妣陈氏阙氏所生六子念一郎念二郎念三郎念四郎念五郎念六郎三郎公妣蓝氏马氏所生九子派别支分吾祖张宏仲四郎公祖传教师爷妣朱氏三娘親人民饶余扩其广大之志观沧海之桑田能闢其基业之业隆故于明宣德年间自闽而徙产於双江之桃川名云於横江垂业於西杭斯时连城未建系属川……永定十六郎张公族谱:大始祖讳化孙张公葬在上杭白沙西洋屋后形金盤载珠申山寅向,乾隆十七年壬申岁(1752年)七月十四日重修,妣陈阙二位大恭人,附葬林氏娘,合葬西洋神前坑形雄鸡打翼丙山向上始祖十六郎张公葬永定蓝岗马坑人心窝穴,乾隆二年丁巳岁(1737年)九月十一重修二世祖念六郎公,葬永定金砂高峯上形架上金磐穴未山丑向,乾隆十一年(1746年)乙卯岁(1795年)重修,妣廖孺人十二娘葬上坑楮树坪。

形大龙马地穴壬山丙下,赖孺人十八娘连家田入有四五口。

三世祖百一郎张公,妣郑孺人四世祖千三郎公五世祖万五郎公四十二个支系合修四十二户祠谱时是1737年,也是永定的化孙公支为始祖十六郎张公修墓之年,以上谱再结合小名化孙公谱。

《宁化张氏族谱簿序》惠州张氏族谱……入徐州张嵩公,嗣是历二十余代,其间豪杰之挺生,其丽不亿,家乡迁徙其地非常,年湮而远,先人之记载,未甚详明,不敢女为愽述。

至二十五世张西公拜汉王将,又传至齐公。

唐太宗时丞相,初拜中郎将遗大将通张宫公至尚书,张林公好古博文,过目成诵,一览无遗,后来仕故,祖坟在剑州延平府将乐县小溪村,亥山巳向,丙水流长。

后兄弟五人望归剑州,宁化县磜文村和溪口清平长乐里鱼龙堆竹住,一祖坟在长乐里和溪渡口安葬,一祖在南剑州延平府砂县高化乡牛栏角住,一祖留在宁化石壁管下,中廖堡安住,一祖在石寮坑安葬。

4慈化仕德公支族谱

4慈化仕德公支族谱

第140世化孙公,杨德公次子,号传万,字天衍,宋岁贡生,赐进士,南宋孝宗淳熙年间中宪大夫,生于南宋淳熙二年乙未岁二月二十日子时(公元1175年3月6日),薨于咸淳三年丁卯岁五月二十九日申时(公元1267年6月22日),享寿九十三岁。

原居住福州长汀府宁化石壁村,于南宋嘉泰4年(公元1204年)迁居上杭北乡深坑尾茜洋村(今白沙镇茜洋村)。

建宅于官店前上吉街。

公墓座落在福建省上杭县白沙镇将军桥茜洋村,李家屋背大坪岗。

墓地呈喝“金盘载珠”,又称“倒插金钗”自然造型,申山寅向兼坤,丙申丙寅分金。

墓地历经先后进行过5次维修,明朝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岁八月十一日(公元1615年9月3日)吉旦,照原山向更葬;清朝康熙十一年壬子岁十二月初五日(公元1673年1月22日)吉旦,照原册向更修;至清朝乾隆17年壬申岁七月十四日(公元1752年8月22日)吉旦,照原山向重修;清朝道光18年戊戍岁秋月(公元1838年)吉旦,照原山向重修石板坟;中华人民共和国乙亥岁(公元1995年)再次进行全面整修。

墓前左右两旁竖着十八根石柱,柱顶雕有石狮,象征十八房宗支繁荣昌盛。

妣陈氏诰封恭人,生于是南宋淳熙元年甲午岁十二月初一日辰(公元1174年12月26日),殁于景定三年壬戍岁三月十八日丑时(公元1262年4月8日),谥慈大娘,享年89岁。

葬于化孙公墓地之茜洋村进去二华里之官地村观音坑水尾神仙坑,丙山兼巳“雄鸡展翼”形,又名“飞凤展翅”形。

清朝雍正三年乙巳岁五月初五日戊时(公元1725年6月15日)更修。

嘉庆十年乙丑岁五月廿六日寅时(公元1805年6月23日)照原山向分金更葬。

阙氏诰封恭人,生于南宋淳熙十一年甲辰岁十一月初十日寅时(公元1184年12月14日),殁于咸淳七年辛未岁三月十三日午时(公元1271年4月23日),谥惠二娘,享年88岁。

与陈氏合葬。

何氏生于乙丑年(公元1205年)逝于宁化,殁未详,葬于宁化石壁寨葛藤凹雄鸡舞羽形。

生十八子:吉云、庆云、祯云、祥云、集云、从云、龙云、福云、自云、绵云、景云、星云、卿云、帝云、阙云、倬云、彼云、定云第141世祥云公(1209.3.19-1281.5.26),化孙四子,字庭瑞,讳汉,号四郎又号十六郎,生于南宋嘉定己巳岁二月十二日巳时,卒于元朝至元辛巳岁五月初八日辰时,享年73岁。

【张氏】张君政至张化孙世系(119世—140世)

【张氏】张君政至张化孙世系(119世—140世)

【张氏】张君政至张化孙世系(119世—140世)张氏 2016-04-22君政-子胄-宏愈-九龄(唐朝宰相)-拯-藏器-敦庆-景重-理-相-焴-登秀-廷杰-涉-宏涧-载-景昌-端-仲祥-宾国-扬国-化孙第一百一十九世祖:君政公生于隋高祖文帝二年庚戍,终于唐高宗壬子年(590年-652年)寿63,字芳清,名庸阳,韶州别驾,遂居焉。

妣邱氏(罗)。

生六子:子虔、子胄、子仲、子卿、子誉、子猷。

第一百二十世祖:子胄公生于隋杨帝乙亥年,终于唐中宗甲申年(615年-684年)寿70,字荣立,为剑州令,迁韶州曲江县。

妣谢氏。

生四子:宏藏、宏毅、宏智、宏愈。

第一百二十一世祖:宏愈公生于唐高宗乙卯年,终于玄宗辛酉年(655年-721年)寿67,字华榆,讳庭,号佐思,为州刺史。

妣谢氏(王)。

生四子:九龄、九皋、九章、九宾。

第一百二十二世祖:九龄公生于唐高宗咸亨四年,终于玄宗开元庚辰年(678年2月14日-740年5 月7日)寿63,名博物,字子寿。

开元进士,幽州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赐紫金光绿大夫,封始兴伯,谥文献公。

生二子:拯;挺。

第一百二十三世祖:拯公生于唐中宗丙午年,终于代宗壬子年(706年-772年)寿67,字镐,又字九洛,为伊阙令,擢太子赞善大夫葬曲江。

妣姚氏(曾)。

生一子:宪。

第一百二十四世祖:宪公生于宏宗戊辰年,终于德宗戊寅年(728年-798年)寿71,字如思,号藏器,进士长水丞。

妣李氏(邹)。

生一子:宏靖(敦庆)。

第一百二十五世祖:敦庆公生于玄宗辛卯年,终于宪宗癸已年(751年-813年)寿63,字仕元,为袁州司仓参军,洪州都督。

妣郭氏(苏、海)。

生二子:景新(云、宦漾)、景重(璘、宦文)。

(一说四子:景桂、景礼、景新、景仲)。

第一百二十六世祖:景重公生于唐代宗癸丑年,终于武宗乙丑年(773年-845年)寿73,字宦文,讳璘,太和八年(834年)乡贡进士,为洪州都督府参军。

妣李氏(宋、林)。

张氏族谱第六章桂岭镇张氏宗支源流第四节明辅公后裔南辉宗支

张氏族谱第六章桂岭镇张氏宗支源流第四节明辅公后裔南辉宗支

第四节明辅公后裔五华县文葵(鲤鱼江)迁广西贺州桂岭镇大井(长顺)南辉宗支此宗支是化孙——祥云——腾辉——昭上——昊渐——敏承—先俸——君绍——启源——隆宗——鸿秀——益宗——福瑾—维宽——法旬——仕华——宪容——堂公——凤翼——依广—惠常——洪清——可献——德刚——兆显的后裔。

兆显生六子:南辉南耀南光南杰南科南周从元朝末的明辅(隆宗)为转世始祖一世排起,至南辉为十七世,从启源排起为十八世(见32页“化孙公后裔世系简表”)539十七世南辉兆显长子,生卒时间不祥。

妻陈氏,生二子春开(不祀)、春贵。

公于青年时携子来桂岭,创业建家于桂岭圩郊大井。

在桂岭街创立“长顺”、“长顺栈”宝铺,一直沿袭至今。

十八世春贵南辉二子,生于道光甲申年(1824)九月一日,终于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年(1897)九月四日。

妻叶氏,生于道光甲午年(1834),终于光绪癸卯(1903),生五子:盛仁、盛义、盛礼、盛智、盛信(不祀)。

十九世盛仁春贵长子,妻李氏,生一子镇良。

盛义春贵二子,生于同治壬戌年(1962)十一月一日,终于民国己己年(1929)十二月三十日,妻邱氏,生于同治丙寅年(1866)八月二十七日,终于民国己丑年(1949)九月三日。

生三子镇洋、镇铭、镇声。

盛礼春贵三子,妻叶氏,生二子镇福、镇禄。

盛智春贵四子,妻刘氏,生一子镇泉(不祀)。

公卒后刘氏改嫁。

盛信春贵五子,妻李氏,不祀,公卒后刘氏改嫁。

二十世镇良盛仁之子,妻陈氏,生二子嘉月、嘉松。

镇洋盛义长子,生于光绪甲申年(1884)九月四日,卒年未记。

妻邱氏,生于光绪辛卯年(1821)十一月十五日;罗氏,生四子嘉强、嘉洲、嘉财、嘉达。

镇铭(德初)盛义二子,生于光绪丙戌(1886)六月二十七日,妻巫氏,双凤湖洋巫屋人,生于(1886)九月十三日,卒于1948.10.12,生四子嘉翔、嘉贵、嘉玉、嘉行,二女亚云(嫁西山罗屋)、二妹(嫁金山郑屋)。

镇声(达初)盛义三子,妻杨氏,生三子:嘉恩、嘉发、嘉其。

化孙公2世祖祥云-6世祖敏承公墓地

化孙公2世祖祥云-6世祖敏承公墓地

化孙公2世祖祥云-6世祖敏承公墓地化孙公 2世祖祥云-6世祖敏承公墓地鄞江始祖化孙公后裔,二世祖祥云公墓地在仙师乡兰岗村马坑,“醉翁傍椅”形,又称“将军上马”形,从山下至墓地没有路,碰上雨天很难行走。

公妣二:蓝婆太葬于仙师乡深圹村洋西坪沙马坑,“闲虎咬尾”形;赖婆太葬于上杭县稔田乡埔头村凉伞岽,山高路远。

三世祖腾辉公葬于金砂乡高峰寨山顶,“通天蜡烛”形,山高徒峭,荆棘丛生。

公妣二:廖婆太,葬于上杭县来苏里连家田楮树坪;赖婆太不祥。

四世祖晶上公葬于上杭县庐丰乡章金村,“渔翁撒网”形。

公批杜婆太原葬于金砂乡西湖寨邹公庙左侧,“梅花落地”形,1971年因平整土地迁移至新建邹公庙石砌路下。

五世祖昊实公葬于金砂乡高峰寨腾辉公坟下,“雄牛脱轭”形。

公妣二:钟婆太原葬于仙师乡庵前村范屋段,“***照镜”形,因兴建棉花滩电站,为避水淹于2002年迁移至公坟右侧;赖婆太葬于金砂乡玉石坊圆墩顶上,坟失落。

六世祖敏承公葬于金砂乡樟塔村水口佛子庵背谷园墩,“雄鹅戏水”形,又称“鸭公”形。

公妣三:童婆太葬于金砂乡椿臼窠;吴婆太不祥;梁婆太葬于上杭县佛坑。

近年来,陆续有***、香港、广东、江西、湖南、四川等地的祥云公后裔前来谒祖,今后将会越来越多,由于二世祥云公至六世敏承公婆太地坟分散道路艰难,宗亲前往祭拜较艰难。

这不仅不利于外地宗亲前来祭拜,更有损我县后裔的颜面。

为改变以上状况及便于各地宗亲祭拜二世祖祥云公至六世祖敏承公,经我县化孙公文化研究分会理事商议决定:一、开拓前往祥云公墓地的约600米道路,并用水泥、沙石硬化;在公路终点居民住地旁的山上修一个可停20辆汽车的停车场;在不动祥云公墓原貌的前提下,将墓堂前及墓头外围拓宽,并用水泥沙石铺设以便于众多宗亲祭拜安全。

二、将祥云公妣蓝、赖婆公太三世祖腾辉公至六世祖敏承公等共11座祖坟迁移(不破坏原坟墓,用做神牌请土的方法)至祥云公墓边,也将坟墓不祥的或已失落的二个赖婆太、吴婆太及敏承公的15个儿子(各在银牌上刻上姓名安放金罐或骨灰盒内),共立一座碑。

公氏家族族谱顺序

公氏家族族谱顺序

公氏家族族谱顺序公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一个家族之一。

公氏家族起源与商代,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其血统源流也相当的复杂。

自古以来,家族的传承就非常的重要,为了纪念先代祖先,每一位新生的成员也都需要在族谱上记录下来。

公氏家族族谱的顺序,相信也是很多人都非常关心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对于“公氏家族族谱顺序”这个话题进行一番探索。

公氏家族的家族庭谱,通常是按照嫡长子世袭的原则来制定的。

据了解,公氏家族的庭谱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公氏宗谱”“公氏分支谱”以及“公氏派谱”,三者之间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第一层:公氏宗谱公氏宗谱,就是记录了全族三百多年的最基础、最核心的族谱。

公氏宗谱中所囊括的内容是最为完备的,通常按照长子世袭原则进行排序,其中包括了家族的根志、祭祀、家族成员及其生活情况、家族仪式等等,它的重要性也被誉为是家族的“三宝”。

因此,公氏宗谱中每一位家族成员都是很重要的,而每一位家族成员的记录又是根据其生辰八字、属性等因素来安排的,都有其独特的顺序。

第二层:公氏分支谱公氏分支谱,就是以公氏宗谱来分支而出的副本,通常记录的是一些重要分支的族谱,如通过改姓、崭新的分支、祖籍移民等人群。

公氏分支谱的顺序则是根据拥有分支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而每个分支的记录也都是按照长子世袭原则顺序记录在分支谱上。

第三层:公氏派谱公氏派谱,就是记录一些头家之间的交流沟通情况,但是这种记录是非常少见的,有时也会被称作“官方只收而不发的派谱”。

公氏派谱的顺序则是按照长子世袭并与公氏中的地位高低、爵位先后等综合考虑,安排不同记录个体的位置。

而每个个体的记录,则是按照其在公氏中担任职务和贡献程度大小来排序的。

综上所述,公氏家族族谱的顺序并不是完全按照先后顺序来安排的,而是按照长子世袭原则以及家族中的地位、爵位等来考虑的。

因此,在编制族谱的时候,我们需要格外的注意,一方面是要将族谱的规则熟记于心,另一方面则是要按照家族的原则来记录每一个家族成员的信息,尽可能的保证每一位族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孙公至先传公世系第三章化孙公至先传公世系(140世—147世)一世:(140世)化孙号传万,字天衍,杨德三子(1175.2.12子—1267.5.29申),享阳九十三。

进士起业,因靖康之乱(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宋都洛阳)居福州长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迁上杭县。

官居韶州及长汀州太守,诰赠中宪大夫。

公墓座落在福建省上杭县白沙镇将军桥茜洋村,李家屋背大坪岗。

喝“金盘载珠”,申山寅向兼坤。

墓前左右两旁竖着十八根石柱,柱顶雕有石狮,象征十八房宗支繁荣昌盛。

化孙公妣陈氏(1174.12.1辰—1271.3.18丑)、阙氏(1184.11.10寅—1271.3.13秆午)两恭人之墓,座落在茜洋村进去官地水尾半山腰(二华里神仙坑)。

喝“雄鸡(飞凤)展翅”,丙山兼向。

生子:吉云、庆云、祯云、祥云、集云、从云、龙云、福云、自云、绵云、景云、星云、卿云、帝云、阙云、倬云、彼云、定云。

十八子名,加乾坤诗:吉庆祯祥集,从龙福自绵,景星卿帝阙,倬彼定乾坤。

从福建汀洲宁化迁入上杭县白砂镇将军桥茜洋村,开居为一世。

祖考妣坟墓,于1996年均被上杭市人民政府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及保护碑序。

当十八子成家时期,时值元兵渡江南侵,宗室濒危,纷纷择地安居。

化孙公遗训(七律诗,称外八句):清河系出源流长,卜吉移居闽上杭,百忍家声思祖道,千秋金鑑慕宗枋,承先孝友垂今古,裕后诗书继汉唐,二九苗裔能凛训,支分富盛姓名香。

化孙公字辈五言诗(内八句)①化云腾上昊,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贻远,永廷应万崇。

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文运开世兆,科元定显隆。

传家惟诗礼,抡秀良与忠,善积恩光大,庆余福自通。

德泽宜习学,作求泰常逢,本立祥长发,燕翼谋广丰。

注:①字辈诗,前十字已采用,后面字未见排用。

八十字辈诗,后四十字,可能是化孙公八世孙(祥云公后裔)君绍公作。

二世:(141世)吉云公字瑞世,化孙长子(1196.2.7寅—1280.2.7酉)。

配王五娘(1197.9.16卯—1280.2.7酉)。

生子:腾凤(字吕凤)、腾盛(日新)、腾蛟(若龙)、腾光(明珠)、腾兰(滋畹)。

住廷田梓头。

(嗣孙散居福建漳州、泉州、广东潮州、嘉应州等地)庆云公字瑞亮,号二郎,化孙次子(1199.5.13巳—1277.11.4戍)。

配林六娘(1199.8.22申—1282.4.3巳)。

生子:腾侣(鸣元)、腾佐(圣元)、腾佑(纯元)、腾位(任元)、腾伸(理元)、腾伯(起元)、腾五。

(住半迳、嗣孙散居福建福州、江西等地)祯云公字瑞兴,号三郎,化孙三子(1203.3.33辰—1282.7.16巳)。

配林五娘(1202.2.4亥—1288.10.19丑)。

生子:腾佶(明元)、腾胜(文元)、腾修(象元)、腾侃(正元)、腾例(调元)、腾侊(成元)、腾候(锡元)、腾俊(炜元)、腾悕(炳元)。

住塘源(有谱记莲塘)。

嗣孙散居福建泉州、普江、德化、惠安、福州、莲塘、江西各地。

祥云公字瑞庭,号四郎,化孙四子(1209.2.12巳—1281.5.8辰)。

墓在福建永定县仙师乡兰岗马坑,亥山兼壬,醉翁伴椅。

配蓝四娘(1216.11.8辰—1287.4.22亥),墓在仙师乡上深塘西洋,丑山兼艮,寒虎咬尾。

赖五娘(1209.1.21酉—1276.10.3卯),墓在仙师乡三坝牛背脊岗。

生子:腾先(字定元,号念一郎)、腾福(字殿元,号念二郎)、腾千(字叔元,号念三郎)、腾林(字沐元,号念四郎)、腾寿(字载元,号念五郎)、腾辉(字仲元,号念六郎)、腾万(字兆元,号念七郎)。

(嗣孙分迁福建上杭、永定长汀、开平、龙岩、连城、漳州、广东梅县、大埔、兴宁、五华、饶平、丰顺、潮州、汕尾、汕头、陆丰、紫金、河源、东莞、增城、博罗、惠阳、和平、龙川、惠东、广州、江西于都、宁都、兴国、赣州、南康、萍乡、吉安、修水、钢固、上犹、崇义、湖南、浏阳、广西、四川等地)集云公字瑞彩,号五郎,化孙五子(1210.3.5巳—1282.11.19寅)。

配邱七娘(1212.1.16酉—1284.47卯)。

生子:腾仕(学〈尧〉元)、腾仁(德元)、腾任(克元)。

(嗣孙散居福建、江西各地。

从云公字瑞明,号六郎,化孙六子(1212.9.22子—1285.2.10午)。

配杨八娘(1210.6.18辰—1280.2. 9寅)。

生子:腾升(捷登)、腾陞(尧阶)。

[住胜运里(上杭)黄竹头。

后裔居广东梅县(程乡)、兴宁、五华、潮汕各地]龙云公字瑞华,号七郎,化孙七子(1213.3.19寅—1287.5.24酉)。

配胡十娘(1218.11.28卯—1288.5. 23亥)。

生子:腾纯(一诚)、腾肱[字才万(芳),号钟生]、腾绅(垂佑)、腾绂(华冕)。

住胜运里(上杭)香坑脑。

嗣孙居广东嘉应州及潮汕一带。

福云公字瑞霭,号八郎,化孙八子(1213.11.15卯—1293.9.7子)。

配刘六娘(1212.4.2卯—1293.9. 7子)。

生子:腾义[正田(元)]、腾羲[绍元(和)]、腾群[拨元(生)]、腾羡[字余元(衍)]、腾羔[象元(玄)]、腾美[广(誉元)]。

(嗣孙居广东嘉应州、潮汕、江西于都贡江等各地)自云公字瑞山,号九郎,化孙九子(1215.8.23亥—1295.11.5酉)。

配孙九娘(1215.5.24寅—1299.2. 29酉)。

生子:腾赍(惠广)、腾贞(元享)、腾貤(驰)(延鸿)、腾赁(财值)、腾贯(登善)、腾则[秉规(亲)]。

(迁居广东大埔三河坝、潮州、福建上杭、永定、江西各地)绵云公字瑞文,(有记瑞云),号十郎,化孙十子(1217.1.10午—1293.8.13子)。

配陈十娘(1216.1.12未—1297.4. 12巳)。

生子:腾越(卓生)、腾起[凤举(舞)]、腾超(行玉)、腾赴[(捷)元(吉)]。

(迁居广东嘉应州松口、梅县、大埔各地)景云公字瑞尧,号十一郎,化孙十一子(1219.12.14辰—1300.4.16丑)。

配谢三娘(1219.10.6戍—1298.8. 9巳)。

生子:腾椿(长茂)、腾桂[子茂(芳)]、腾楠[良材(才良)]、腾松(节筠)、腾槐(荣宗)。

(迁居横山下,福建上杭古田竹下村、洋稠村、石笋村、广东海丰、陆丰各地)星云公字瑞霞,号十二郎,化孙十二子(1220.4.16申—1295.8.5寅)。

配程六娘(1220.6.20子—1301.10. 17卯)。

生子:腾东(平秩)、腾杰(兴文)、腾杞(惟成)、腾柏(生芳)、腾析(建勋)、腾(用占)。

(后裔居福建清流、永安、沙县等地)卯云公字瑞唐,号十三郎,化孙十三子(1222.9.28丑—1305.11.3辰)。

配苏十娘(1223.9.28未—1302.6.25丑),袁八娘(1224.1.28丑—1299.12.11寅)。

生子:腾旺(相元)、腾旭(彷旦)、腾升(世泰)、腾智(明心)、腾昺(辉庭)、腾昭(明德)、腾时(有始)、腾明(光彩)、腾晶(其盈)、腾暄(谷成)、腾竹。

嗣孙迁居福建福州、上杭才溪、珊瑚、浙江、云和各地。

帝云公字瑞汉,号十四郎,化孙十四子(1223.10.9卯—1300.3.10午)。

生子:腾望(仰高)、腾朋(得西)、腾郎(光宇)、腾淳(光仁)。

后裔迁居广东潮州、广州、福建永安、开平县中山镇各地。

阙云公字瑞发,号十五郎,化孙十五子(1226.1.29亥—1317.4.4申)。

配朱三娘(1225.3.23卯—1315.6.1酉)。

生子:腾官(道优)、腾宗(克成)、腾宋(澂贵)、腾安(尔康)、腾宴[(采)同寅]、腾寓、腾宏。

(后裔迁居福建漳州、广东潮州、江西兴国、于都各地)倬云公字瑞凌(清),号十六郎,化孙十六子(1226.8.12巳—1319.6.14午)。

综(琮)(隆茂)、腾学(希贤)、腾祖(希上)。

(迁居徽州、有谱记江州水南、福建、江西等地)彼云公字瑞崇,号十七郎,化孙十七子(1228.2.8酉—1311.9.1辰)。

配许八娘(1229.5.5酉—1309.2.8酉)。

生子:腾璜(渭载)(配王氏迁樟甫县)、腾和(礼贵)(宁华)、腾瑶[声琼(根琼)](迁龙岩永福)、腾瑛(非瑕)(迁连城南团水西)、腾科(捷发)(迁武平仙人崇仙水塘)、腾益(三友)(迁上杭小吴地,永定培丰新塘,龙岸曹溪、东肖、武平东留)、腾玉(字世珍,号小八郎,配彭氏)(迁广东蕉岭、神岗、广福石扇)、腾诚(珠)[黎植(植浦)]迁江西瑞金。

定云公字瑞东,号十八郎,化孙十八子(1230.3.27巳—1322.12.8戍)。

配欧阳氏(1231.8.15寅—1325.4.2卯)。

生子:腾芳(郁文)、腾芬(馥轩)、腾菽(汝常)、腾英(育天)(育大)、腾茂(九治)、腾范(同轨)、腾茗(海洋)、腾萩(子馨)。

(迁居闽、粤、赣、湘)三世:(142世)腾辉公字仲元,号念六郎,祥云六子,进士、元明宗时,诰赠授中宪大夫。

享年99岁,葬永定金沙高峰寨。

配廖氏(76岁)、赖氏(78岁)、杜氏(81岁)。

生子:惟仁(明上)、惟义(昭上)、惟礼(曦上)惟信(映上)、惟全(晶上)、惟忠(旺上)、惟孝、惟廉、惟节。

四世:(143世)惟仁公字明上,号文显,腾辉长子。

享年71岁,葬永定银坪顶。

配郑氏(64岁),葬金沙绣溪背。

生子:昊玙、昊炳、昊政、昊极。

惟义公字昭上,腾辉次子。

配蓝氏。

生子:昊渐、昊民、昊清、昊国、昊长。

享年80岁,葬狗尾坑。

配彭氏(60岁),葬公坟侧。

生子:仁承、文承、誉承、焕承、敏承。

五世:(144世)昊极公字治远,明上四子。

享年80岁,葬狗尾坑。

配彭氏(60岁),葬公坟侧。

生子:仁承、义承、礼承、智承、信承。

昊渐公字治悠,昭上长子。

配钟、陈氏。

生子:斐承、文承、誉承、焕承、敏承。

六世:(145世)仁承公字仲义,号梅旺,昊极长子。

配丘氏。

生子:先福、先禄、先寿。

敏承公字良辅,号肱,昊渐五子。

官任河南太守。

配吴氏、羌氏。

生子:先传、先伊、先仪、先伦、先伟、先任、先俸。

七世:(146世)先寿公字德寿,号仲,仁承三子。

配温氏。

生子:俸绍(才禄)。

先伦公字习爵,敏承四子。

配肖氏。

生子:志绍、思绍、惠绍、悕绍、心绍、恩绍、慕绍。

先俸公字习重,敏承七子。

配陈氏。

生子:君绍、定绍、清绍、琳绍、克绍、远绍。

八世:(147世)俸绍公字才禄,号静斋,又勉学,先寿之子。

元奉训大夫(五品),葬龙岩武平城北。

配曾四娘、李五娘。

生子:洪庆、洪善、洪恩。

悕绍公字九龙,先伦四子。

谥明英,烈士,任广东雷州府同知,寿高百余岁,卒后葬岩前约石坑寺背埔。

配唐氏。

生子:元道(住东莞)、元远(住东莞)、元通(住紫双下)、元达(住兴宁)、元遂(住紫金水墩后迁海丰)、元珍(住紫金秋溪,后迁五华周江、中兴、梅林)、元弼、元亮(住紫金,后迁五华长布大平)、元举。

八世:(147世)君绍公字邦彦,先俸长子。

配李氏。

生子:启通、启达、启远、启源、启盛、启先、启光、启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