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彝族的风俗习惯
彝族生活和风俗
彝族生活和风俗
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拥有
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彝族的生活和风俗充满了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彝族人民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他们居住在群山环绕的村庄中,以农业为主
要生计。
在彝族村庄里,可以看到精美的土木建筑和独特的民居风格。
彝族人民喜欢在自家的院子里栽种各种花草,让整个村庄充满生机和活力。
彝族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三月三”节了。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彝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祭祀、舞龙、打柴火、赛马等传统活动。
这一天,村民们穿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和祈福。
彝族人民还有着独特的婚俗和葬礼习俗。
在彝族文化中,婚礼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仪式,通常会持续好几天。
新郎会带着一群亲友,穿着节日盛装,到新娘家中迎亲,进行盛大的婚礼仪式。
而彝族的葬礼习俗也十分特别,他们会在葬礼上举行舞龙、打柴火等活动,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和祈福。
彝族人民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彝族刺绣、彝族舞蹈、彝族音乐等,
这些艺术形式都是他们丰富的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拜。
彝族的生活和风俗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探寻。
我们
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彝族的生活和风俗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彝族的风俗习惯-推荐优秀PPT
“跳菜”
“跳菜”,即舞蹈着上菜。 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 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 宾时的最高礼仪,是舞蹈、音 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 悠久的 传统饮食文化。
“打羊”、“打牛”
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
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 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
因伴奏乐器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较具代表性的有“跳乐”、“烟盒舞”等。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
。
制作各种菜肴。
送亲的人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到太阳落山方可进门。
彝族的风俗习惯
优选彝族的风俗习惯
能歌善舞的彝族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
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
彝族的歌曲有:史诗歌、情歌、喜歌、风俗歌--内中又有
喜酒歌、叫魂歌、送鬼歌、巫师调等多种曲调;
“打歌”、“跌脚”等,节奏鲜明、音调明快;因伴奏乐器
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较具代表性的有“跳乐”、“烟盒舞”等。
福
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
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挟菜、泡汤.
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以四周沉寂肃穆的青山和深邃 神秘的天幕为背景,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兴尽 方休。 而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 打歌又有“左脚舞”、“踏歌”、“跳芦笙”等名称。 女服盘肩,领口、襟边、裙沿有花饰 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 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挟菜、泡汤. 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 彝族的主食,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 打歌又有“左脚舞”、“踏歌”、“跳芦笙”等名称。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 。 因伴奏乐器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较具代表性的有“跳乐”、“烟盒舞”等。 “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 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泡或绒线作装饰。 打歌又有“左脚舞”、“踏歌”、“跳芦笙”等名称。 因伴奏乐器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较具代表性的有“跳乐”、“烟盒舞”等。 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
彝族的生活习俗有哪些实用一份
彝族的生活习俗有哪些实用一份彝族的生活习俗有哪些 1待客习俗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
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
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
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
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
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挟菜、泡汤。
烤茶相亲习俗烤茶是我国高山峡谷地区__的生活必需品,由于气候寒冷干燥,缺少蔬菜,故常以喝浓郁热茶的方法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所谓“每日必饮三次茶”。
烤茶种类多样,咸甜苦辣,人生百味,既是艰苦劳作的能量之源,也是节庆待客的灵性之物。
据说在当地,若学不到一手烤茶技术,到姑娘家烤不出好茶,老丈人会认为你没本事,而不愿将姑娘嫁给你,因此,当地小伙十五六岁就要学烤茶,都有一套自己的烤茶绝招。
彝族人还流传着百灵从无量山百丈高崖衔来茶种为人治百病的故事,为纪念灵鸟,客人饮茶时,少男少女总会模仿灵鸟翩翩起舞,而糊米罐罐香茶的每道工序也和百灵有关。
婚俗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
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
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彝族的婚恋奇特而有趣,最有趣的是,举行过“换裙礼”的少女,方可在“玩场”中与心上人结交恋爱,以及媒人说亲和吃酒定亲、让新娘挨饿、亲朋通宵哭嫁、向迎亲者泼水、抢背新娘、洞房博斗等传统婚俗。
少女换裙带礼彝族姑娘进入成年时(一般多在15岁),依俗要举行隆重的“换裙礼”。
换裙礼仪式上,姑娘要让姐妹们把她原来的单辫子改梳成双辫子,盘于头顶。
彝族传统节日
彝族传统节日中华大地幅员辽阔,上面养育了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有属于自己的服装、语言、文字、习俗和节日。
彝族有哪些传统节日?接下来由店铺给大家带来彝族传统节日,希望大家喜欢!彝族传统节日1.花脸节:花脸节流传于丘北县境内,于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历时3天。
节日期间,凡彝家村寨男女青年均欢聚一堂,杀猪宰鸡,备办酒肉饭菜,先敬神灵,再以最好的酒肉请老人先吃,尔后众人才团团围坐,互相敬酒、吃肉。
饭后,就到村头寨尾,用墨汁、锅烟灰互相抹脸,一直抹到满脸满身见黑,笑够累够方休。
花脸节即由此得名。
抹花脸,除男女青年互相对抹外,其余的人按年龄、论辈分也相互对抹,认为抹得越黑,抹的人越多,那一年才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节日期间,村民都不准劳动,不准春碓、推磨。
2.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的隆重节日,除富宁县木央一带白倮人外,境内各地彝族均隆重庆祝,以至传至汉族。
据彝族太阳历说法,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太阳在运行轨道上最正的一天,正午时太阳射到人身上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把这天当做喜庆的日子。
六月是稻谷抽穗、包谷扬花、各种作物接近成熟的季节,也是各种害虫危害庄稼的时候,所以在这个节日里要点燃火把除虫灭害,以保丰收。
这天,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指定场地,斗牛、赛马、赛歌舞;晚上举着点燃的火把,男女互相追逐嬉戏,以表示亲切和吉祥,也表示用火烧去相互身上的邪魔。
此外,举着火把巡绕住宅周围、田间地头以灭虫除害,然后成群的人们围在篝火旁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各支系活动形式及含意有所不同。
阿扎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下午至二十六日过2天半,除每天早晚献祖宗外,第1天祭“苍龙”,第2天献“房神”,第3天献“庄稼神”,有的还到地里献“雷神”,祈求保佑。
节前每家都砍嫩松树,并楔A木楔晒干,制成火把,每天晚上献祖宗饭时都点燃。
晚饭后青年男女汇集空场,耍火把、弹弦子、跳弦舞,精神抖擞。
火把打碰声,愉快的欢笑声,使村寨一片欢腾。
彝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彝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彝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彝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明。
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文化的独特习俗,彝族也不例外。
那你知道彝族有哪些风俗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彝族特有的民族风俗,希望大家喜欢!彝族独特的婚俗定亲及娶亲过去,黑彝以牛马金帛为聘;白彝以酒、布、银钱为聘;乾彝以酒、麻布、炒面为聘。
解放后,聘礼从简。
一般是青年男女定亲后,男方请人去和女方父母说亲,只需带一瓶酒去,只要女方父母接酒喝,就表示同意。
然后男方就到女方家正式定亲,一般是带二三丈布,二三十元钱,布和钱都是给女方的。
过了三个月,男方还要买三支青布或蓝布、一块肉、一瓶酒去女方家,这些东西都是给女方父母的,称为“递小礼”。
男方请毕摩择日子,择出的日子要和女方父母商量。
这次去,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给女方买点结婚用品,称为“压八字”。
女方的父母为孩子准备嫁妆,一般是做一个橱柜、两个装面柜、两只箱子、小桌子三张,大桌子必配齐八个凳子,二号饭桌、小号饭桌只配备四个凳子;还要配制二套被褥、洗脸盆、口缸、毛巾等。
男方在讨亲时,要做好女方穿的一套衣服,包括包头、鞋子、针线等,由作陪郎的娶亲人背到女方家。
这些东西要到晚上女方的父母请个歌师来喝“娶亲歌”时,唱到一样才拿出一样。
如果歌师唱错,娶亲人便将唱错的东西拿出来在歌师眼前绕三转,笑眯眯地装进自己的包包,不给新娘,也不还新郎,娶亲人自己得。
如果歌师要的东西唱准确了。
娶亲人拿不出来,歌师就用一个簸箕在娶亲人头上打三下,引得客人们哄堂大笑。
娶亲人和女歌师对唱下去,女歌师要把娶亲人唱败,娶亲人才乖乖地把背箩放在堂屋中间。
然后,女歌师唱着裤子就拿出裤子,唱着衣褂就拿出农褂。
泼水迎亲彝族姑娘出嫁时,姑娘的姊妹兄弟和同辈的青年男女可以用水浇波迎亲者。
比较大的彝族寨子,在姑娘出嫁的前十天,寨子里的青年男女。
就砍些木桩钉在路两旁,然后用野藤控成绊索。
等迎亲者到来时,就用路边早就准备好的几十桶水。
四川凉山的风俗
四川凉山的风俗
四川凉山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和丰富文化的地区,拥有许多独特的民俗和传统。
以下是一些四川凉山地区的主要风俗:
1. 火把节: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人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点燃火把,载歌载舞,祈求神灵保佑,并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2. 彝族舞蹈:凉山彝族舞蹈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披毡舞》、《大刀舞》、《跳月》等。
这些舞蹈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3. 婚俗:凉山彝族的婚俗非常独特。
传统的婚礼通常会持续数天,期间会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和活动,如求婚、送聘礼、迎亲等。
在婚礼上,人们会唱歌、跳舞、喝酒,以表达祝福和喜悦。
4. 饮食文化:凉山的饮食文化也非常有特色。
彝族人喜欢吃烤肉、荞麦面、酥油茶等传统食品。
此外,凉山的酿酒文化也非常悠久,著名的有“凉山酒文化博物馆”。
5. 毕摩文化:毕摩是彝族传统宗教中的祭司,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毕摩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主持祭祀、卜卦、治病等活动。
以上是四川凉山地区的一些主要风俗和传统文化,这些风俗和传统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展示了凉山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彝族习俗文化礼仪
彝族习俗文化礼仪彝族的节日习俗节庆是各地彝族生活方式和习俗的集中表现。
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事节庆;有以祭祀神灵、祖先为主的祭祀节庆;有以追念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为主的纪念节庆;有以欢庆丰收、庆祝胜利为主的庆祝节庆;有以歌舞戏曲活动为主的社交娱乐节庆等。
主要的节庆有:彝族年: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彝语称“库施”。
各地过年时间不一,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选吉日过年。
火把节:为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历时三天。
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等,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
早上,人们要杀牲祭祖;晚上,要举着火把在庄稼地中转游,意为烧死害虫,祈求庄稼丰收。
此外,黔西、滇东彝族在农历的三月三要过祭山节;云南石屏、元阳、巍山一带的彝族每年要过两次祭龙节,第一次在夏历二月第一个属龙日,第二次在秋收前,称“赔龙”,意为感谢龙王爷的雨露之恩;云南楚雄的彝族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要举行插花节,以祝愿幸福安康,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广西那坡、云南富宁一带的彝族在农历四月要举办跳弓节,农历三月三为广西隆林彝族的护林节。
饮食习俗楚雄彝族多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田少地多,传统种植旱地作物,以包谷、小麦、荞子、洋芋、燕麦为主食。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大多数彝族农户将包谷等农作物运到市场换取大米食用。
彝族喜食糯食,这是彝族的最佳食品之一。
彝族还有偏爱吃粑粑的传统习惯,粑粑多以玉米、荞麦磨粉蒸烤而成,一般只在年节或贵客临门时特意制作,被视为高级食品。
肉食以猪、羊、鸡肉为主,烹饪时,常切成大片或方块,被称为“大块肉”或“坨坨肉”,还做成牛汤锅、羊汤锅,或烤羊、烤小猪等。
此外,山地还盛产蘑菇、木耳、鸡[从]、核桃,再加上菜园生产的蔬菜,使得彝族蔬菜的****十分广泛。
另外,民间还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
彝族日常饮料有酒、茶,酒的种类有烧酒、米酒、荞面疙瘩酒等。
彝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彝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1、途遇长辈,让长者先行,长辈入室须让其上座,吃饭时,长辈坐
上方。
2、客人到家,必敬酒、传烟、递茶。
3、拜干亲的习俗:也就是认干爹、干妈。
4、彝族的成年礼,以女孩的换裙仪式最具代表性。
5、饮食:彝族的主食主要有土豆、大米、玉米等,而副食主要包括
肉食类、土豆、蔬菜类、调料类;肉食主要以牛、羊、鸡为主。
6、彝族年:彝族年是川、滇等地区非常隆重当地节日,同时各地的
过年时间也各不相同,不过这些节日都是为了表达人们对未来了理想生活
的一种重视,并且还寄托了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憧憬。
7、火把节:它是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一共举行三天,节日期间,人们会穿着各种各样的服装,在缓坡上唱歌、
跳舞、赛马、斗牛等,非常的热闹。
8、婚俗:当地的婚俗一般都是本民族内进行通婚,青年男女在谈恋
爱的时候,需要和自己的父母说明,并且在结婚之后,第三天新娘与新郎
需要回门。
9、建筑:当地的建筑大部分为大村寨,房屋多为土木结构或者以闪
片房为主。
10、禁忌:当地禁忌耍动头,禁忌说脏话,禁忌早夜间吹口哨,同时
还禁忌跨火塘,另外还禁忌嫁娶的时候杀山羊等。
【优质文档】彝族的风俗习惯-实用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彝族的风俗习惯篇一:彝族风俗习惯彝族风俗习惯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也是峨山县境内的土著民族,彝族村寨多居于依山傍水,周围有树,背风向阳的地方。
以前彝民住宅多为土木结构的平顶房,俗称“土掌房”,土掌房冬暖夏凉,平顶上可凉晒衣物及农作物。
彝族喜欢喝酒,用高粱、大米、包谷等粮食烤酒,自酿自喝,当远方宾客来时,主人取出陈年佳酿,杀鸡宰鹅款待,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的传统。
彝族男子嗜吸水烟筒。
烟筒用一节小碗口般粗细的龙竹制成,客人进家,主人先换净烟锅水,用布揩干净后,恭敬递给客人吸用。
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开新街、祭山神、火把节等。
另外也有与汉族相同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等。
近年来,彝族最有特色,活动面最广,人数最多的重大节日即为“火把节”。
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
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文是一种音节文字,称为“贝玛”文。
彝族舞蹈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民间性舞蹈。
峨山居住的彝族常以花鼓舞、四弦舞、烟盒舞、跳大娱乐等自娱自乐。
逢年节日、红、白、喜、丧事都请花鼓队来跳。
四弦舞是一种彝族非常喜爱的舞蹈,俗称“大娱乐”,无论场地大小,人员多少都可跳舞,舞者伴和着乐曲在胸前击掌,脚步在拍节中移动,轻快悠扬。
烟盒舞是用双手手指夹住烟盒的底与盖,以食指边弹边舞,舞蹈活泼优美,节奏感很强,表演特点明快。
篇二:彝族风俗习惯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
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
彝族风俗
喜背新娘 婚礼这一天,不论路途远近,都要由年轻力壮的小伙 子轮流背着新娘到婆家,彝族有这样的俗语:不背的 新娘不珍贵。在去婆家之前新娘被装扮一新,身着 崭新的百褶裙、紧身绣花衣,身披擦尔瓦(彝族一种 似披风的衣物)头上裹着层层叠叠的帕子,脸上用一 张鲜红的布遮住娇容,背新娘时,最忌讳的是将两腿 叉开卧在背新娘人身上,只能将两腿交叠在一处,侧 身卧在小伙子身上,背新娘的途中,众多的小伙子、 伴娘不时停下饮酒,酒后话多歌也多,背新娘的人群 中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并引来人群驻脚观看。
11
火把节 四川省凉山州是我国彝族最大的聚居区。每年的 农历6月24日,凉山彝族同胞要穿上节日的盛装, 载歌载舞,举办声势浩大的选美活动和服饰、赛 马、摔跤、射箭的比赛,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在旷 野中游行,纪念他们心中的英雄。
西昌火把广场
火把节上的选美大赛
Thank前夜,男方家派两位聪明勇敢的人当“线木”, 带去礼品及新娘婚服礼金到新娘家,陈明求婚之来 意。女方村子里的姑娘们则贮水以待,到处设置障 碍,向他们泼水、抹锅烟,直到把他们两个弄得人 不象人鬼不象鬼才肯罢休。 晚上,新娘的姐妹们都前来陪伴,新娘哭,女伴们 也陪哭而歌,尤其是在与父母辞别时要诉女子嫁人 之苦,哭号陈词,凄婉动人,依依难舍,由此衍生 出来了《哭嫁歌》、《惹打》(留住)、《咒媒歌》 等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歌曲。
1202020227 赵菊
1 饮食习惯 2 结婚风俗
3 丧葬风俗
4 节日狂欢
无酒不成席
彝族人嗜酒,由来已久,并已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 在彝族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生产、宗教中, 无处没有酒。 彝族人喜欢传统的包谷酒、荞麦酒、杆杆酒、采集高 山上各种野生药材配制酒曲精心酿造而成,醇香无比。 彝族人喝酒就有规矩,早有告诫。按传统习惯,在别人 家里不能酩酊大醉,儿女不能父母面前醉酒,女人不 能在男人面前醉酒。喝酒,提倡的是一种语文明和礼 貌。 酒为大礼。彝族人请客送礼、婚丧嫁娶、宗教活动、调 解纠纷、过年过节等都离不开酒。假如相互之间发生 了矛盾或者结下了冤仇,但如果有一方大度一点,打 上一坛酒主动赔礼,将会奇迹般的得到和解。因为, 酒是彝族人中的最高礼节和最纯真的感情,无酒不成 席,没有酒,一切都会淡如清水。
彝族风俗礼仪
彝族,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俗礼仪。
彝族的风俗礼仪主要体现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生活习惯等方面,这些礼仪不仅体现了彝族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彝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首先,彝族的婚姻礼仪非常讲究。
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严禁近亲结婚。
在婚礼上,新郎新娘要穿上盛装,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
迎亲过程中,双方家庭要互送礼品,以示友好。
新娘到达新郎家后,要举行拜堂仪式,向祖先敬酒,表示对祖先的尊敬。
此外,彝族还有“抢亲”的习俗,即男方在女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女方接回家中,然后举行婚礼。
这种习俗虽然带有戏剧性,但也体现了彝族人民的独特风情。
其次,彝族的丧葬礼仪也非常独特。
彝族实行土葬,认为死者的灵魂会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
在丧葬仪式上,家人要为死者穿上新衣,举行祭祀活动,以示哀悼。
彝族还有“跳丧”的习俗,即在丧葬期间,亲朋好友要围着篝火跳舞,以示对死者的怀念。
这种习俗体现了彝族人民对生死的豁达态度和对亲情的珍视。
再次,彝族的节日庆典也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最重要的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这一天,彝族人民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舞火龙、跳火堆、赛马等。
火把节不仅是彝族人民欢庆丰收的日子,也是展示彝族文化的重要场合。
此外,彝族还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这些节日的庆祝活动也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最后,彝族的生活习惯也充满了民族特色。
彝族人民崇尚自然,尊重祖先,讲究团结互助。
在日常生活中,彝族人民用火塘取暖、烹饪,火塘是彝族家庭生活的中心。
彝族人民还喜欢唱歌跳舞,歌舞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的歌舞种类繁多,有山歌、酒歌、刀舞、棍舞等,这些歌舞既有娱乐性,也有祭祀性,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和信仰观念。
总之,彝族的风俗礼仪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彝族的风俗礼仪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但始终保留着其独特的民族特色。
彝族的节日_节日习俗
彝族的节日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
“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
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
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火把节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
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谷丰登。
火把节一般欢度3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2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
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 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则是恋爱的开始。
路南、圭山等地的彝族,节日期间,人们弹着大三弦,跳起“阿细跳月”,同时举行摔跤、斗牛等活动;楚雄、弥勒等地的彝族,也举行传统的“祭火”仪式。
节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处,到处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景象十分壮观。
彝族年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
“库斯”一般选定在农历10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
彝族年为3天。
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
觉罗基全家团聚,或杀猪、杀鸡,庆贺当年人丁兴旺,来年吉祥安康等事宜。
库斯意为新年,主要内容是祭祖,早晨鸡叫以后,全村就要宰杀年猪,年猪要从同村同寨年长或德高望重的人家开始,依次序宰杀。
彝族的风土人情简介
彝族的风土人情简介
彝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
其中以云南省的彝族人口最多,有“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滇中地区”之称。
彝族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主要节日有:火把节、月亮节、毕摩纪念节祭日、肉孜节等。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用新打来的高粱米或小米煮成一大锅糯米饭,然后把糯米饭装在竹编的大酒坛里,并插上一根燃烧着的松枝,由全家大小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唱。
这样的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深夜,其间不准点烛、不能说话、不能走出家门。
彝族人民都喜欢吃烤饼,每到农历四月八日彝族同胞们就开始制作烤饼了。
烤饼是用黑芝麻、白芝麻磨成粉加入土豆泥和少量盐、糖和油制成的。
烤出来的饼金黄酥脆,香而不腻,既可以当点心吃,又可以当主食。
彝家阿细人在自家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铁锅,然后再放上一口大缸,再将烤饼切成厚片后放入锅中蒸熟,就可以拿来当主食吃了。
—— 1 —1 —。
彝族的民风民俗
彝族的民风民俗1、彝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
“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
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
2、彝族的婚礼,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
婚宴多用猪、鸡肉,不用羊肉。
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3、背新娘,按照彝家俗规,新娘出阁时,双脚不得落地沾土,否则便有子嗣不蕃之虞,须由接亲的小伙子来背新娘,并扶她上马。
迎娶归途上还有种种规矩:倘山高路窄无法骑马时,须由接亲的小伙子轮流背负新娘而行;过河涉水,更得由人背过河,新娘的绣花鞋万万不能沾水。
4、泼水接亲,彝族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送走妖魔,带来幸福。
因此,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在迎亲时,男家选派未婚伙子去接亲时,既要身体强壮,又要精明能干,既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
扩展资料: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
人口有6572173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彝族聚居地带群山食立,河流纵横。
高山深谷中散布着许多湖泊和平坝(盆地),构成优美的自然景观。
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聂苏"等。
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受到广大彝族人民的接受和拥护。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6种方言。
彝文是一种音节文字,至今使用。
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药学等许多著作以及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
彝族还有自己的历法。
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
彝族的特色及注意事项
彝族的特色及注意事项族的风俗特性表现在日常、节庆日、彝族、婚礼习俗等:1、日常生活习俗特性:彝族拥有大分散化、小聚居地的生活状态特性,因此各地的彝族住房不很同样。
2、彝族节庆日风俗习惯特性:关键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地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
3、彝族婚礼习俗风俗习惯特性:年轻男女可恋爱自由,但完婚务必获得爸爸妈妈允许,须经做媒、吃“满意酒”、“订婚酒”等全过程。
4、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
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
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
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
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5、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
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
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
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
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6、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
7、日常生活习俗:弟兄能与嫂子开玩笑的,但哥哥不能与弟媳妇开玩笑的。
顾客入屋让上座,主人家坐到顾客左侧,晚辈坐到顾客正对面。
禁穿麻鞋容易上火炕床;上楼梯要脱掉鞋子;禁赤身裸体、半赤身裸体成人入家门口;不可以用踩门坎,或坐到门坎上;不可以拿筷子敲桌和碗;禁在家里吹哨子、对山歌、说脏话;女性的衣服裤子不可以晾干在路过的区域和蜂窝状边上;严禁面对着太阳光上厕所。
8、节庆日:早晨,同宗大家族聚于年长者家祭拜祖先,夜里一同在平坦的地区点燃火堆欢歌欢舞,此乃年轻男女打情骂俏的好时机。
以后,住户持火堆燎烤院落、房子四周、田头地脚、果木树旁,持续将炒完的枯杉木香面撒在火堆上,传出爆鸣音并释放香味儿,以“灭灾捉鬼”。
彝族生活习俗
彝族生活习俗
彝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拥有独
特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彝族生活习俗丰富多彩,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彝族人民以农业为主要生活方式,他们种植玉米、小麦、红薯等农作物,养殖
牛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在彝族村庄,人们通常会举行丰收节、祭山神等传统节日,以感谢自然的恩赐。
在这些节日里,彝族人民会穿着传统服饰,跳起独特的舞蹈,唱着动听的歌曲,庆祝丰收和生活的美好。
彝族人民对家庭和亲情非常重视,他们通常会选择在自家的院子里建造独立的
房屋,一家人住在一起,共同生活。
在彝族家庭中,长辈享有尊重和权威,年轻人则尊敬长辈,关爱家人。
彝族人民还有着独特的婚姻习俗,他们通常会在婚礼上进行祭祀仪式,以祈求夫妻和睦、家庭幸福。
彝族人民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刺绣、银饰、竹编等手工艺品,都展
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彝族人民还保留着丰富的口头传统,他们通过歌谣、神话等形式传承着自己的文化和历史。
彝族生活习俗丰富多彩,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现代社会,彝族人民依然传承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努力保护和传承着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希望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和尊重彝族文化,共同守护着这份多彩的民族文化。
彝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彝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区。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彝族有着独特的风俗特点。
下面将从彝族的节日、服饰、婚俗、饮食等方面,详细介绍彝族的风俗特点。
首先,彝族的节日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彝族的年节。
每年农历鸡年正月初一,彝族人民会隆重庆祝这一节日。
届时,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参加祭祀仪式、舞蹈表演、射箭比赛以及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
此外,彝族还有许多其他节日,如龙街节、水灯节等,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彝族人民的生活,也体现了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其次,彝族的服饰文化也是其风俗特点之一、彝族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花纹独特。
男子通常穿着黑色外衣,内穿白色长袍和白色短裤,头戴黑色圆顶帽,腰间系着带有红色、黄色等绣花的腰带。
而女子则穿着彩色上衣、长裙和披肩,头戴花冠,腰间系着五颜六色的腰带。
彝族服饰的独特设计和鲜艳色彩,体现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美的态度。
此外,彝族的婚俗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在彝族社会中,婚姻往往是由家长和长辈协商决定的。
在婚礼前,男方要向女方家族提亲,送上礼物表示诚意。
婚礼当天,男方要带领骑马队列从山里护送新娘回家。
彝族婚礼的一大特色是酒令,即新娘饰演一个被隔绝的少女,要通过接受新郎和来宾的考验才能与新郎完成婚礼。
婚礼现场最重要的环节是彝族的“鱼鳞仪式”,即新郎新娘在红色方桌上用手指按相互的十个手指,象征着终身不离不弃的意义。
最后,彝族的饮食文化也是其风俗特点之一、彝族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他们种植一些特色农作物,如玉米、豌豆、苞谷等。
因此,他们的传统饮食以玉米和豆类为主,常常炒、蒸、煮、炖等烹制方式,菜品清淡、营养丰富。
彝族的特色美食有石头豆腐、苞谷米饭、彝族火锅等,这些美食既体现了彝族人民的饮食习惯,也展示了彝族的独特风味。
综上所述,彝族的风俗特点主要体现在节日、服饰、婚俗、饮食等方面。
彝族人民通过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活动、独特鲜艳的服饰风格、独特的婚俗习俗以及清淡营养的饮食文化,展示了彝族悠久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民间习俗活动有哪些(彝族传统有哪些习俗习惯)
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民间习俗活动有哪些(彝族传统有哪些习俗习惯)1、不年节居住在SiChuan、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在新年后的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日,还要过一次年节,彝语称这个节为“麻龙火”。
每当农历二月初十这天上午,各家各户都要准备一桌丰盛的团圆饭,然后由家庭主妇给自家男子敬一杯酒,接着全家共进午餐。
到中午时,男人不论大小都集中到两位“麻公巴”家喝酒。
“麻公巴”据说是祖先打仗时首领的化身,人们在他家只喝酒不吃饭。
第二天,男女老少都集中在舞坪上,由两位“麻公巴”领头,按“拉么”(老主人)和“萨南”(开腔人)划定的路线跳铜鼓舞。
舞毕,“仰巴”(吹五笙的人)再吹一阵五笙,接着人们就地吃午饭,大家互相敬酒,共庆佳节。
2、火炬节火炬节-彝族狂欢节:“火炬节”通常在农历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举行。
这是彝族的ShengDa节日。
那时,要杀牛,杀羊,牺牲祖先,还有一些地方也要牺牲地主,互相盛宴,吃肉,并希望收获粮食。
火炬节通常庆祝3天。
整个家庭在DiYi天聚集,在2天后,举行各种活动,如摔跤,赛马,斗牛,比赛和拔河比赛。
然后举行ShengDa 的篝火晚会并陶醉在夜晚。
3、赛装节顾名思义,就是服装,服饰的比赛。
这是一个充分显示彝族RenMin聪明,勤劳,能干的节日。
也是一个爱美,选美,比美的日子。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彝族RenMin都要聚集在一起欢度赛装节。
到彝族的赛装节会上观光,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赛装场,色彩缤纷,满眼都是花花绿绿,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鲜艳服装,一定会令你目不暇接。
彝族妇NyuYe很会刺绣,不光在衣服,帽子,围腰上绣花,而且还在挎包,鞋子,鞋垫上绣满了可爱,顽皮的俏丽图案。
4、花脸节花脸节流传于丘北县境内,于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历时3天。
节日期间,凡彝家村寨男女青年均欢聚一堂,杀猪宰鸡,备办酒肉饭菜,先敬神灵,再以Zui好的酒肉请老人先吃,尔后众人才团团围坐,互相敬酒、吃肉。
饭后,就到村头寨尾,用墨汁、锅烟灰互相抹脸,一直抹到满脸满身见黑,笑够累够方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宴客
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 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
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各自 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质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1)凉山型
花不夜天”,景象十分壮观。
庆年节
庆年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彝族人民都要过庆年节, 并相互拜祝,载歌欢舞,祝贺节日。
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 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 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 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 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 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 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 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 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 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 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 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 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 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 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 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
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
(2)乌蒙山
本型服饰过去多以毛,麻织品为主,现多用布料,尚黑,多为青、蓝色。其基本 款式为大襟右衽长衫、长诲。女服盘肩,领口、襟边、裙沿有花饰
(3)红河型
本型男装各地基本一致,多为立领对襟短衣、宽裆裤;女装则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长 衫,也有长衣和短装,大多衣外套坎肩, 普通着长裤,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
打歌又有“左脚舞”、“踏歌”、“跳芦笙”等名称。
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 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以四周沉寂肃穆的青山和深邃神 秘的天幕为背景,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 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兴尽方休。
“祭火”,节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处,到处是“火树银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
节”、“彝族年”、“拜本 主会”、“密枝节”、“跳 歌节”等
寨装节——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
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 三月二十八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
泡或绒线作装饰。可分为元阳式、建水式及石屏式。
(4)滇东南型
本型服饰流行于滇东南彝区及广西那坡等地。女装以右襟、对襟上衣及长 裤为主要款式,个别地区着裙;男装上为对襟,外套坎肩,下穿宽裆裤。广西 那坡、云南麻栗坡部分彝族还保留着贯斗方袍的古老款式,这款服装仅在节日 或举行仪式时妇女穿用。 本型衣装多以白、蓝、黑为底色,多饰动植物花纹 和几何图案。工艺有刺绣、镶补、蜡染等多种技法。分路南、弥勒、文西三式。
个表白爱情的机会。
彝族少女既是服装的设计者,也是制作者,更是表演中的“时装模 特”。而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
“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是彝族最
盛大的节日。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 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
“跳菜”
“跳菜”,即舞蹈着上 菜。它是云南无量山、哀 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 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 礼仪,是舞蹈、音乐与杂 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 传统饮食文化。
“打羊”、“打牛”
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
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 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
福
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
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挟菜、泡汤.
山地还盛产蘑菇、木耳、核桃,菜园生产蔬菜
酒是敬客的见面
礼,在凉山只要客 人进屋,主人必先 以酒敬客,然后再 制作各种菜肴。
彝族的主食,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
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 (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
“姑娘房”
“姑娘房”是楚雄彝族特有的风俗。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 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
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
婚礼
结婚时,男方要备马,携带酒、布、肉、养面等礼物去迎新娘。女方村 里的姑娘,可使出浑身本事向迎亲的客人泼水,捉住拼命戏乐。送亲的人 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到太阳落山方可进门。进门前,由一人托 着装有羊肉、养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头上绕一圈,以示婚后生活富裕。 然后,新娘由表兄弟背进屋去。
彝族的乐器:
月琴是彝族最喜爱的乐器
之一,弦普遍为两根,具 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口弦是用竹质、铜质制成
形状象竹叶的簧片,在中
间有一簧舌,靠控制呼吸
来调节音色;
“玛布”是彝族独特的乐
器之一,其吹奏特点是利 用鼻孔吸气,让鼓腮连续 不断送气,可模仿婴儿啼 哭,鸟雀鸣唱;
葫芦笙和唢呐,多用于
吹奏彝族民歌和曲调。
优选彝族的风俗习惯
能歌善舞的彝族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
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
彝族的歌曲有:史诗歌、情歌、喜歌、风俗歌--内中又有
喜酒歌、叫魂歌、送鬼歌、巫师调等多种曲调;
“打歌”、“跌脚”等,节奏鲜明、音调明快;因伴奏乐器
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较具代表性的有“跳乐”、“烟盒舞”等。
总体而言,彝族服饰具有以下4个特点
(1)反映了黑之尊、黄之美的审美观;(2)反映了彝族“顾头” 的生活习惯和荣誉意识;(3)男子服饰多体现其英勇善战的气概;(4)
服饰图案纹样体现了彝族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