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资本主义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蒸汽时代)19C初—19C70代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蒸汽时代) 初 代 一、英国工业革命(1765-1840) 英国工业革命( ) 1、前提:英国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前提:英国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 2、条件:海外贸易,奴隶贸易,殖民掠夺提供资本;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日益增长的 、条件:海外贸易,奴隶贸易,殖民掠夺提供资本;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 市场需求;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市场需求;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3、进程:棉纺织技术的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交通运输业革命 、进程:棉纺织技术的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影响: 、影响: (1)经济: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厂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经济: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厂的转变, (2)政治: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使其统治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政治: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 (3)思想: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思想盛行 )思想: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社会结构: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 )社会结构: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工人运动兴起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5)国际关系:伴随着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国际关系:伴随着殖民扩张, (6)社会生活:城市化进程加快 ,环境污染问题 )社会生活:
行政权——总统和内阁 行政权 总统和内阁
Biblioteka Baidu
三、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改革的根本原因:农奴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 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俄战败 、改革的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 2、 内容:( )”解放”法令 废除农奴制:农奴获解放,人身自由,赎买份地 :(1) 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 农奴获解放,人身自由, 废除农奴制: 、 内容:( (2)司法章程和地方自治: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发展经济文化建设 )司法章程和地方自治:建立近代司法体系, 3、评价:( )推动封建经济解体,推动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发展, :(1)推动封建经济解体,推动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发展, 、评价:( 农奴获自由为工业提供劳动力、 农奴获自由为工业提供劳动力、推动市场发展 (2)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落后于美国西欧 )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1873) 日本明治维新( )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德川幕府封建落后统治使日本内忧外患 1、德川幕府统治下的国内危机: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国内危机: (1)政治:士农工商的等级身分制使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实权在幕府将军手中, )政治:士农工商的等级身分制使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实权在幕府将军手中, 政府设在江户(东京);天皇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无实权。 );天皇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政府设在江户(东京);天皇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无实权。 (2)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充分发展 )经济: (3)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外交: 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希望改变现状 (4)矛盾:社会各阶层尤其是 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 希望改变现状 )矛盾: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中 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 2.黑船事件引发的民族危机 黑船事件引发的民族危机 国门被打开——1853年美国培里舰队 黑船事件 年美国培里舰队(黑船事件 ①国门被打开 年美国培里舰队 黑船事件) ②不平等条约与主权遭破坏(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等 不平等条约与主权遭破坏 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等) 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等
3、文教:文明开化 ,发展近代教育,变革社会风俗 、文教: 发展近代教育, (1)教育:确定“国民皆学”方针 )教育:确定“国民皆学” A、改革教育内容:儒学 、改革教育内容:儒学——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 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B、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小学、中学、大学 、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小学、中学、 打破了等级制度,培养了大量人才)。 (打破了等级制度,培养了大量人才)。 (2)思想:传播启蒙思想( 福泽渝吉、新闻出版 ) )思想:传播启蒙思想( 福泽渝吉、 (3)社会生活各方面:西化 )社会生活各方面: 4、政体: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政体: 年 大日本帝国宪法》 (1)原因: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不满藩阀专制,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原因: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不满藩阀专制,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2)内容:初步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 )内容:初步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 (3)实质:专制主义统治,浓厚封建性 )实质:专制主义统治, 5、军事:建立军队,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军事:建立军队, (1)军事上创办军火工业,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皇军) )军事上创办军火工业,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皇军) (2)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 )武土道教育:尚武、 (3)设立军事院校 ) (摆脱了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 摆脱了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 年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 列,1911年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年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 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三.明治维新的评价:是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 明治维新的评价: 1、对日本: 、对日本: (1)政治:结束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中央集权,是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摆脱 )政治:结束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中央集权,是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2)经济:改变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 ,迅速成为先进 )经济:改变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近代化(资本主义) 工业国。 工业国。 (3)文化:传播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文化:传播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2、对亚洲: 、对亚洲: 明治维新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 明治维新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国家提供了启迪和 经验。 经验。 3、明治维新的局限: 、明治维新的局限: 1.经济 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 农民的贫困 影响市场扩大 制约工业发 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 农民的贫困,影响市场扩大 .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 影响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 展 2.政治 宪法颁布后 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 议会形同虚设 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 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政治:宪法颁布后 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 3.文化 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文化:愚民政策 4.影响 争夺的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 给亚洲国家带 争夺的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 .影响:争夺的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 来灾难,改革的局限导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来灾难,改革的局限导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4、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 1、内部条件(1)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内部条件( )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2)准备过程: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 )准备过程: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 。(4) (3)内容: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西学的传播与影响 )内容: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2、外部条件:日本又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外部条件:日本又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明治维新时,世界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 明治维新时,世界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西方列 强侵略矛头主要指向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运动的兴起, 强侵略矛头主要指向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 方列强的势力,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方列强的势力,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工业革命时期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一)英国的议会改革和代议制民主的发展 1、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政,并进入议会 年议会改革: 、 年议会改革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政, 2、宪章运动:工人阶级争取选举权 、宪章运动: 3、普选权逐步实现 、 世纪中期) (二)美国两党政治的形成(19世纪中期) 美国两党政治的形成( 世纪中期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一大特色,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一大特色,体现分权制衡 (三)法国民主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立法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年):立法权——参、众两院 参 立法权 法国共和制确立艰难的原因。 法国共和制确立艰难的原因。 法国君主制传统深厚,农民对君主崇拜。 ① 法国君主制传统深厚,农民对君主崇拜。 周围多是封建君主国,环境不利共和制。 ② 周围多是封建君主国,环境不利共和制。 共和国没有树立威信,稳定局势,令人失望。 ③ 共和国没有树立威信,稳定局势,令人失望。 (四)德国的统一与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背景:封建的分裂割据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背景: 2、统一的条件:普鲁士:经济、军事实力强;民族单一;俾斯麦 、统一的条件:普鲁士:经济、军事实力强;民族单一; 3、统一的方式:三次王朝战争 、统一的方式: 4、意义;( )结束封建割据,完成统一 ;(1)结束封建割据, 、意义;( 年宪法: (2)187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但批上民主外衣,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 年宪法 君主立宪制,但批上民主外衣,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3)推动德国社会发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跻身强国之列 )推动德国社会发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3、推翻幕府统治 、 ①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探寻救亡图存之策,独立改革派公开反对幕府 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探寻救亡图存之策, 武装倒幕的成功, ②武装倒幕的成功,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 年明治政府成立 五条誓文》施政纲领的颁布。 ③《五条誓文》施政纲领的颁布。 二、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 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 (一)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 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 特点: 破旧” 立新” (二)特点:“破旧”和“立新” 内容: (三)内容: 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废除旧体制, (1)废藩置县:废除了藩国,设置都、 道、府、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直接管辖之 )废藩置县:废除了藩国,设置都、 下。 (2)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 )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 2、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 、经济:殖产兴业, (1)土地改革: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土地改革: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但造成国内市场狭小)。 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但造成国内市场狭小)。 (2)殖产兴业 ) 殖产兴业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 殖产兴业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 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 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持日 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重点:军事、 、 、 A、重点:军事、重工业 B、交通运输和通讯业 C、出国访问 D、创办国营民用企业,扶持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E、注意培养人才 、创办国营民用企业, 、 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仅用30年时间 年时间, (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仅用 年时间,建立 起完整工业体系,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起完整工业体系,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