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5分钟双基达标练:4《灯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灯笼

1.灯会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一般指春节前后至元宵节时,举办的大型灯饰展览活动。下面的书法作品以唐代诗人张祜《正月十五夜灯》为内容,请将这首诗的前两句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专业方面无可挑剔的他却对人情世故

....极为不敏感,或者说他有意不让专业以外的事情影响自己的判断。

B.欧阳修的这首《戏答元珍》,怅惘

..之中不乏昂扬,又没有故作达观的姿态,这与他的儒宗身份可谓相得益彰。

C.夜深了,繁星闪烁。在芬尼芙岛的独栋别墅里,静穆

..无人声,只听得到海浪的声响,还有虫鸣鸟叫,给人一种恬淡、平和的感觉。

D.到了唐朝,经济富庶,国力强盛,元宵赏灯规模空前盛大,无论皇宫内院还是乡镇街头,到处都张灯结彩

....。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吴伯箫在《灯笼》一文中,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美好记忆。

B.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

C.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起来,还兼顾了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

D.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最著名的是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

4.阅读语段,找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 )不甚了然。真是,( )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A.画线句写挂灯笼是乡间风俗的一种。

B.“挂红灯”“松柏枝叶”“忽然发现”三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

C.语段括号处依次可填写的词语为“却”“若”。

D.“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中的“去”是“距离”的意思。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远的红灯笼

杨轶晨

春节又到了。因为禁止燃放爆竹,街上院里干干净净。路上几乎空寂无人,彩灯孤寂地闪烁着,无声地诉说着没有红灯笼的春节的荒谬可笑。严峻的高楼高高在上地俯视着,似乎在嘲笑这古老的节日。

逃离。是的,我几乎是逃离这座城市。我在秦岭脚下沣河旁的奶奶家寻回我的春节,寻回我的红灯笼。车子掠过一个个村镇,乡村的集市,红艳艳的大灯笼,长长的对联在风中摇曳,小孩子玩的彩灯挂成长长一排。彩灯近些年愈加精致,塑料的外壳色泽艳丽,闪烁的灯泡发出明亮的光。儿时的彩灯不过是纸壳上用彩笔涂绘,在灯笼中间插根蜡烛,不似如今的精致,却给了我无尽的欢乐。而今,我再不会牵着爷爷的手挑选我喜欢的彩灯,再不会小心翼翼地举着彩灯,担心蜡烛倾倒,而纸质的彩灯也随之消失在喧闹中了。

“吱呀”,古拙的黑色木门颤巍巍地打开,跨过齐膝高的门槛,走进中庭,庭中有些朦胧,充盈着浓郁而熟悉的烟火气息。奶奶一定在蒸包子。走进厨房,大铁锅中腾起的白雾和炊烟纠缠着旋转而上,模糊了视线,只隐约看见奶奶坐在那沉重而古老的小木凳上,悠悠地拉着那风尘满面的、古老得不知年代的风箱,不时弯腰抓起一把柴草或几根木棍添入灶膛中。火苗缓缓腾起,舔着大铁锅的锅底,红润了奶奶的脸。舒缓而有节奏的风箱“咣当咣当”声混杂着柴草的“噼噼啪啪”声,吟唱着重复千年的古老曲调。恍惚中,我记起儿时在玉米收获的时节,亲手掰下当年第一根玉米,扔进大铁锅里煮。我眼巴巴地趴在锅边,当锅盖揭开的一瞬,雾气升腾,甜甜的香气在厨房中弥漫开来。而如今,再名贵的玉米也没有了当年的香甜,也许是失去了柴火铁锅的味道吧。

邻居端着一个粗瓷碗站在门口,两三米长的大对联已写好摆在桌上。我接过碗,里面是用最原始的植物纤维泡成的乳白色黏稠的糨糊,我用棕毛刷蘸了蘸,刷在对联背面,递给高高站在梯子上的父亲。梯子被邻居稳稳地扶着,另一个邻居远远站着,高声指挥着对联的高低左右,不时玩笑几句,大红灯笼在欢笑声中高悬在门前。然后父亲又去加入邻居家的帮忙大军中去了。一会儿工夫,整条街上家家贴上了对联,门前飘起大红灯笼,昭告着一年的欢乐幸福,笑声祝福声充满了整条街道。

爷爷到祖坟祭祖回来,把写着世代祖辈名讳的“中堂”挂在墙上,供品、蜡烛、香炉依次摆在桌上,香烟袅袅,清幽的檀香气息又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中增添了对祖先怀念的肃穆。

院子的棕榈树高高地直立着,儿时被我燃放爆竹失手点着的棕毛已悄然长回,那件被爆竹烧了大洞的新衣早已穿不上了,而我也不再是拿着小花炮满院子跑的小丫头了。奶奶站在木门边:“来,比比,今年长高了多少。”木门的边缘,一道道刻痕,记录着我长大的轨迹。垂眸,几代人踏过的木门槛斑斑驳驳,恍惚看到曾经那个小小的身影摇摇晃晃地站在门槛上,冲着爷爷骄傲地比画“我要长到这么高!”一弹指,小小的人已比奶奶高了。是的,我已经长大了。大红灯笼被风微微吹起,抬头望着一年年挂在门口的红灯笼,我舒心地笑了,还好,红灯笼一直在这里。

当我穿行在城市灰蒙蒙的街道,当我走过炫目而庸俗的彩灯,我知道,这不是我的春节。我的春节,永远是那个样子:黑夜中,火红的灯笼照亮了大红的春联,映红了厚厚的白雪。笑声、祝福声填满了整条街。爆竹为人们铺出一条长长的红地毯,地毯尽头,依然闪烁着暖人心脾的红灯笼。

(选自《美文》2019年4期) 5.作者逃离了城市,回到了向往已久的乡村,都看到了哪些乡村春节所特有的景象?有怎样的感受?结合全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景象感受

奶奶拉着风箱蒸包子①

②快乐幸福

③④

6.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永远的红灯笼》作用的理解。

7.文中写到了不少有关春节的习俗,请你结合家乡的实际,介绍一种春节的习俗,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2.解析: C 句子要表现夜晚的静谧,“静穆”则是“安静庄严”的意思,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3.解析: C 节目名称应用书名号。

4.解析: B “挂红灯”“松柏枝叶”“忽然发现”三个短语的类型分别是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偏正短语。后面两个短语类型相同。

5.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熟读全文,锁定相关段落,然后概括作答。从“走进中庭,庭中有些朦胧,充盈着浓郁而熟悉的烟火气息”中可以得出①处应填“温暖、熟悉”;②③处可根据第4、5段来概括;从“清幽的檀香气息又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中增添了对祖先怀念的肃穆”中提取“清幽”和“肃穆”两个关键词语,作为④处的答案。

【答案】①温暖、熟悉②“我”和父亲与邻居互助贴春联③爷爷祭祖④清幽、肃穆

6.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作用的理解。标题常见的作用有:概括文章所叙述的事件;点明文章的主旨;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是文章行文的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等。“红灯笼”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也是家乡春节的象征。

【答案】标题中的“红灯笼”,作为线索贯串全文;“红灯笼”是家乡春节的象征,用“永远的”来修饰,揭示了“‘我’珍视红灯笼、热爱家乡”的主题。

7.示例:给压岁钱。春节时长辈派发给晚辈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用红纸包裹。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派发,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长辈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长辈给晚辈派送的压岁钱中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