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白塞氏病的磁共振表现一例报告
以细胞毒性水肿为影像学特点的神经白塞病一例报告
炎 为特 征 ,可 累及 全 身 多种脏 器 ,如 皮肤 、 (封 四彩图 9B,箭头)。病变区域 ADC值 兴 奋毒 性 脑 损 伤 机 制 有 关 ,它 的发 生 是
关节 、动 静脉 、胃肠道 、肺 、。肾及 神 经系 统 。 比较对侧无病灶脑桥 ADC值 (0.92x10 由于在不同的神经病理条件下细胞外谷
病 史及家族病 史。查体 :双侧 结膜充血 , 脑半球和脊髓 0 。在 急性、亚急性 期, 本病例重点提示发生在 NBD 的不寻常
舌尖 右 侧 可见 0-8~ 1.0 em 大 小溃 疡 , T WI和 T WI增强序列病灶显示高信 的影像学特征,尤其是病变位置容易被
较 深 ,底 部 有 白苔 ,周边 有 红 晕 。神 经 系 号,这些病变常在慢性期修复 。大 多数 其他疾病所干扰,这些特 征应牢记,使得
literature review[J].J Neurol Sci,2008,
264(1):177.181.
氯 :118.1 mmo1/L,蛋 白 :0.61 gm 。 脑脊 肿 (ADC值升高 )。NBD病灶在 DWI上 【2] Stork S,Kneitz C,Brocker EB,et a1.Ad
白塞病(BD)为 1937年土耳其皮肤科 (T。WI)示左侧呈低信号 ,T 加权成像 脑梗死患者 中观察到 DWI序列高
医 生 Behcet首 次报 道 而 得 名 。BD 以反 T:WI)呈 高信号 (封 四彩图 9A,箭头)。 信号和 ADC值减低 ,通常被解释 为细胞
复发作的口腔 、外生殖器溃疡及眼色素层 DWI也 显 示 在 对 应 的 区 域 高 信 号 毒性水肿 。这种类型的 DWI异常是与
神经白塞病32例的MRI表现与临床分析
神经白塞病32例的MRI表现与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白塞病(neuro-Behcet disease,NBD)的临床及MR1表现,以提高对神经白塞病的认识,并研究神经白塞病MRI各序列检查的影像特点与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32例神经白塞病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
结果 32例神经白塞病患者均有白塞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其中口腔溃疡32例,生殖器溃疡26例,眼部病变9例,皮肤病变6例,针刺反应阳性5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者有8例,32例MRI检查患者最常见受累部位包括脑干、内囊、皮质下白质和基底节。
病灶在T1W1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1为高信号,水抑制序列(T2 Flair)为高信号,DWI序列为稍高信号,ADC图为稍高值;病灶周围有水肿带。
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
患者经治疗后异常信号灶减少或消失,但也可复发或新发病灶,并可出现小脑、脑干等脑实质萎缩性改变。
结论神经白塞病(NBD)的核磁共振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其临床表现特点,可提高对神经白塞病(NBD)的诊断。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神经白塞病;弥散加权成像;临床表现神经白塞病(neuro-Behcet disease,NBD)是贝赫切特病的重症表现;贝赫切特病(BD)又称白塞病,是以血管炎为基本病变的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当累及神经系统时称神经白塞病(NBD)[1],国内外相关报道不多,笔者搜集32例NBD的临床资料及MRI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MRI表现特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来自我院及娄底市中医院的32例神经白塞病(NBD)患者病例资料,32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则为30.1±8.3岁,男女比例为5.3:1.0,说明男性好发。
临床表现:32例NBD患者,其中口腔溃疡32例,生殖器溃疡26例,眼部病变9例,发热者16例,体温37.5-39℃不等,为不规则发热,有结节性红斑、痤疮和皮疹等皮肤损害者6例;针刺反应阳性5例(皮肤针刺部位起丘疹或小脓疱),其神经系统损害都不能以其他疾病解释。
核磁共振可发现神经—白塞氏综合征的脑干病变
核磁共振可发现神经—白塞氏综合征的脑干病变张小澍【期刊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年(卷),期】1988(0)2【摘要】在白塞氏病中,约20~30%患者伴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即所谓神经-白塞氏综合征。
由于核磁共振(MRI)对白质脱髓鞘病变十分敏感,故为诊断多发性硬化的十分有效的工具。
神经-白塞氏综合征,与多发性硬化一样,认为是自家免疫性炎性疾病,但病变主要位于脑干。
由于CT对后颅窝成像较差,故难以提供确切诊断,而MRI对后颅窝病变的成像要好得多,而且可清楚地显示脑的病理改变。
本文报道1例神经-白塞氏综合征。
该例在临床及CT难以提出结论性意见,但MRI可见明显病变。
患者为30岁男性,因视力障碍及右肢体力弱而于1985年11月28日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4年起反复出现口腔溃疡及双下肢疼痛和紫癜,以及视物时反复出现中心暗点数年。
【总页数】1页(P113-113)【关键词】脑干病变;核磁共振;白塞氏综合征;白塞病;口腔颌面部疾病【作者】张小澍【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相继表现为小脑、脑干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副肿瘤综合征 [J], 王捷;韩雪梅;杨宏;刘松岩2.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检测脑干病变1例 [J], 王爱平3.一患眼肌麻痹、神经病变和帕金森综合征的家族中发现一种新的聚合酶γ突变[J], Mancuso M.;Filosto M.;Oh S.J.;DiMauro S.;王英鹏4.白塞氏综合征相关基因被发现 [J],5.重型颅脑损伤后脑干病变的早期核磁共振表现 [J], 辛国胜;李桐;文丽云;金明升;段志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赛病影像学诊断标准
白赛病影像学诊断标准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血管炎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
当白塞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称为神经白塞病(Neuro-Behcet's disease,NBD)。
目前,白塞病的影像学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脑部MRI检查:是诊断神经白塞病的主要影像学手段。
急性期患者T2加权图像上可见高密度影,T1加权图像上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影。
反复发作的慢性NBD患者于后期还可见到脑干萎缩。
MRI所显示脑干萎缩对NBD的诊断具有极高的特异性。
2. 脑部CT检查:对于诊断神经白塞病敏感性比较差,少数患者与丘干、丘脑、脑干和大脑半球发现低密度灶。
3. 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发现受累血管是否出现了狭窄或者是血栓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白塞病的影像学表现并不是特异性的,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另外,在诊断神经白塞病时,还需要与多发性硬化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神经白塞氏病1例报告
质 淡脉 沉细 。F F A左 眼周 边颞侧 及 下方小 静 脉可 见 荧光渗漏 ( 图4 ) ,右 眼血 管 未 见 异 常 。O C T双 眼
R N F L平 均厚 度右 眼 9 1 I x m, 左眼 9 4 m。 辅 助检查 :
血 常 规 WB C 2 1 . 8 9 x 1 0 9 / L 、 中性 粒 细胞 7 1 . 6 %, C R P
血常规 : WB C 1 3 . 9 9 X 1 0 9 / L , AN C A( 一 ) , 尿常规 : WB C
1 1 9 . 1 0 u l ; 心 脏 彩超 : 轻 度 二尖 瓣 关 闭不 全 , 甲状 腺
功 能 三项 ( 一 ) , 抗核抗体( 一 ) , 自身抗 体 ( 一 ) 。诊 断 : l
6 6 . 4 m g / L, E S R 4 4 mm / h , 纤 维 蛋 白原 6 . 0 2 g / L ( 正 常
白塞 病 ( B e h c e t ’ S d i s e a s e , B D) 临床 较 常见 , 然其 并发 视神 经炎 、 颅 内压 升高在 眼科 相对 罕 见 。 现将 我 科诊 治 神经 白塞 病 ( N e u r o . B e h c e t ’ S d i s e a s e , N B D ) 1 例报 道如 下 。 患者 , 女性 , 2 2岁 , 主 因双 眼视 物不 清 4个 月 于 2 0 1 6年 8月 1 2日就 诊于 我 院。现病 史 : 5个 月前 出 现头痛 、 耳鸣 , 偶有呕 吐 , 曾 在 外 院测 双 眼 眼 压 2 3 mmH g , 予 以降眼 压药 物治 疗 后 自觉 头痛缓 解 。近 4 个月 双 眼视物 不清 伴 眼前光 圈 .发病 1 个 月后 在 当 地 省 级 医 院检查 , 矫 正视 力 右 0 . 1 , 左0 . 2 , 双 眼 底视 盘水 肿 隆起 约 4 D, 边 界模 糊 不 清 , 视 网膜 未 见 出 血 渗出。 血沉 4 0 mm / h , C反 应蛋 白( C R P ) 8 . 2 6 mg / L 。 诊 断双 眼视 神经 炎 ,住 院后 给予 甲泼 尼 龙 5 0 0 m g , 静 脉点 滴 5天 , 2 5 0m g 5天 , 视力 恢 复至 右 眼 O . 4 , 左 眼 0 . 5 , 遂改 为 口服 糖 皮 质 激 素 , 双 眼 视 力 再 次 下 降 至 0 . 1 . 经 治 医师建议 行 腰穿 检查 , 但 患者拒 绝 。 1 个月
神经白塞氏病1例
等 表 现…。 此例 先 后 行 3次 手 术, 同侧腓 骨 游离 移 植 后完
全 吸 收 , 变 化 迅 速 , 破 骨 性 质 尤 为 突 出 , 出 现 假 关 节 两 侧骨 质严 重 变 性萎 缩 , 肌 肉 也 有类 似 改 变 ,形 成 广 泛瘢 痕 纤 维 组 织 , 患 肢 短 缩 7 m , 骨 端 问 的 吸 收 缺 损 3 m。 c c 行 病 骨 彻 底 切 除 需 l c 。 虽 行 外 固 定 架 延 长, 但 长 时 间 0m 废 用 性骨 质疏 松 , 针 道 内骨 针 无 法受 力。 因此 给 进 一 步 积极治疗带 来困难。
【 中图分 类 号 】 R6 73 ; R6 42 【 献标 识码 】 D 8 .4 8. 文
1 临床 资料
患 儿 男 , l 岁 , 汉 族 , 凶 左 小 腿 畸 形 , 反 常 活 动 0
单臂 外 固 定 架 支撑 , 中 间缺 损 约 3 m。 c 2 讨 论
神 经 白塞 氏 病 1 例
( .北 京 大学深 圳 医 院 实 习生 , 广 东 深 圳 5 8 3 ; 1 1 0 6
【 关键 词 1 白塞 氏病 【 文献 标 识码 】 D
2 .北 京 大学 深 圳 医 院 )
肌 张 力 正 常 , 无 共 济 失 调 , 深 、 浅 感 觉 均 存 在 。 前 胸 擘 T 约 4 m × lc 的带 型 区域皮 肤痛 觉 过敏 , 右侧霍 … c 6m 夫 ( +) 腱 反 射 正 常 , 皮 肤 针 刺 试 验 ( ) 辅 + 。
障 碍 。髂 前上 棘至 内踝 距 离 右 侧 为 5 . c 9 5 m, 左 侧 为 5 . 2
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神经白塞氏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神经白塞氏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郭晓光;张晓炜;翟留玉;生晓娜;张国华;张会凯【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2页(P389-389,404)【关键词】白塞氏病;神经白塞氏病;血管炎;脑干脑炎【作者】郭晓光;张晓炜;翟留玉;生晓娜;张国华;张会凯【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石家庄 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石家庄 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石家庄 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石家庄 050000;河北省新乐市中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白塞氏病(Behcét’s disease,BD)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疾病,可累及肺、肾、眼、血管、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等多个系统[1]。
当白塞氏病引起神经系统受累时,则称为神经白塞氏病(Neuro-Behcét’s dise ase,NBD),其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为脑炎、多发性硬化、结缔组织病等疾病,是白塞氏病的重症表现,也是本病致残及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
现将我科收治的一例多次入院并最终诊断为神经白塞氏病病例报告如下。
1.1 第1次入院记录患者男,23岁,主因“头晕伴视物成双、四肢无力1个月”于2011年3月13日入院。
患者1个半月前感冒后出现头晕、视物成双伴四肢无力,以右侧为著,进行性加重伴有言语不清及饮水呛咳,情绪失控。
入院后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构音不良,复视,左眼外展不全,上视稍差,左侧瞳孔较右侧稍大,双侧瞳孔对光反射存在,伸舌左偏,双侧咽反射减弱,右上肢肌力Ⅳ级,左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近端3级,远端2级,左下肢肌力4级,四肢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s征(+)。
神经白塞病的MRI价值探讨
神经白塞病的MRI价值探讨白塞病 (Behcet'sdisease BD) 即贝赫切特综合征,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
最早于1937年由土耳其皮肤科医生Hulusi Behcet提出此病。
该病主要以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睛损害为特点, 还可侵犯人体多个器官, 如皮肤、关节、肌肉、血管、心脏、肺及神经系统等。
当白塞病累及神经系统时, 则称为神经白塞病(Neuro-Behcet's disease NBD) 。
临床较少见, 文献报道亦不多, 导致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 使得NBD成为白塞病致残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研究回顾性的分析6例神经白塞病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 旨在提高对神经白塞病影像学诊断的认识。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神经白塞病的患者6例, 其中男性4例, 女性2例, 男:女=2:1。
年龄22~61岁, 平均 (37.2±12.2) 岁, 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年龄20~61岁, 平均(36.7±13.1) 岁, 病程3~20年 (平均11年) , NBD出现在白塞病病程的第3~19年 (平均9.5年) 。
1.2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NBD病例诊断均符合: (1) 2013年ICBD修订的白塞病诊断新标准, 即国际标准白塞病评分系统:①眼部病变2分, ②生殖器溃疡2分, ③口腔溃疡2分, ④皮肤损害1分, ⑤神经系统损害1分, ⑥血管表现1分, ⑦针刺反应阳性1分;病人评分≥4分即归类为BD; (2) 具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 (3) 具有上述 (1) 、 (2)两项且病程长期反复发作。
图1-6横轴面头颅MRI示双侧基底节区片状异常信号影, T2WI 较高信号, T1WI较低信号 (图1-2);FLAIR示双侧基底节区片状高信号影, 较T2WI/T1WI更为明显 (图3) ;当b值为1000s/mm2时, 双侧基底节区显示片状弥散受限影, 病灶边界欠清;ADC图显示相应部位片状稍高信号影(图4-5) ;矢状位颈椎MRI示颈4椎体水平颈髓T2WI 条形高信号影 (图6) 。
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白塞病1例
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白塞病1例陈威;王恩普;田青;王华【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07(7)5【摘要】白塞病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疾病.其特征为复发性口腔、生殖器溃疡,眼部炎症同时伴有皮肤、关节的异常.病程中偶可见神经系统受累.我们报告1例病程中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白塞病的患者病例.白塞病有可能被误诊为神经系统肿瘤.%Behcet's Disease is a chronic systemic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oral and genital ulcerations, ocular inflammation, having manifestations related to skin and joints. Neurologic signs can also be observed seldomly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In this report a case of Behcet's disease with neurological involvement was presented.【总页数】1页(P1264)【作者】陈威;王恩普;田青;王华【作者单位】100036,中国北京市,空军总医院眼科;100036,中国北京市,空军总医院眼科;100036,中国北京市,空军总医院眼科;100036,中国北京市,空军总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相关文献】1.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白塞病1例 [J], 高宁;高瑞利;李明林2.前列腺素E1脂肪乳注射液治疗伴有肠病变的白塞病1例 [J], 尤立平;白彦平;杨顶权3.先天性糖化作用障碍(CDG-Ih)患者伴有严重的肝肠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病理表现 [J], Eklund E.A.;Sun L.;Westphal V.;H.H. Freeze;虎小毅4.伴有节段性肠炎样病变的白塞病1例 [J], 孙鹤春;王剑锋;谭德桢5.伴有Sweet样皮损的白塞病1例 [J], 蔡丙杰;尹光文;李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白塞病1例报告
神经白塞病1例报告韩漫夫;赫秋月【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1(024)004【总页数】1页(P310-310)【作者】韩漫夫;赫秋月【作者单位】518035,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518035,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白塞病是一种多系统血管炎,当侵犯神经系统时称神经白塞病(NBD),常因病史不详、查体不细致及缺乏对该病的认识而延误诊断。
我院诊治1例MRI表现酷似脑干脓肿,且病程反复的NBD患者,现报告如下。
1 病例女,29岁。
因“反复发热、头痛1年,左半身无力1 d”于2001年9月27日入院。
患者1年来反复出现发热,约每月1次,体温最高39°C,伴头痛及视物不清,持续4~5 d缓解;半年前双下肢反复出现痛性结节,蚕豆大小,色红,1~2个月消退;4个月前注射针眼处出现红晕,次日出现小脓疱,然后结痂。
1 d 前再次发热,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
近5年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查体:左侧鼻唇沟浅,左上肢肌张力高,肌力Ⅳ级,四肢腱反射亢进,左侧Babinshi征(+),左半身痛觉减退,其他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正常;血沉52 mm/1 h;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均正常;狼疮细胞(-);腰穿压力120 mmH2 O(1 mmH2 O=0.0098 kPa),糖3.23 mmol/L,氯化物123 mmol/L,蛋白69.43 mg/dl,白细胞12×106/L。
头部MRI显示,脑桥肿胀,T1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后见一环状强化影,波及基底节及大脑脚,类似脑脓肿(图1)。
诊断:NBD。
予地塞米松和青霉素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恢复正常。
出院前复查MRI示脑干病变较前明显缩小。
12月21日门诊复查MRI,病灶基本消失(图2)。
同年12月29日患者再次出现发热、头痛、眼痛、视力下降及左半身无力,入院查MRI示脑干及间脑病变范围超出上次病变区域(图3),予甲泼尼龙治疗半个月,恢复正常。
神经白塞病的影像学特点和动态变化
b an b R i g n .M e h d S v n p t n swi r i y M ma i g to s e e a i t t NBD e a n td b R1 r e iwe . MRI x mi a in e h x mi a e y M we e r v e d a nt s e o i cu e h o l wig s q e c s n l d d t ef l o n e u n e :T1 I W ,T2 I if so i h e ma ig,a p r n i u in c efce t a d W ,d fu i n weg t d i g n p a e td f so o fii n n f ma n t e o a c p cr s o y Re ut Pa e c y l1 so s we e i e tf d i l 7 p t n s g ei rs n n es eto c p . c sl s r n h ma e i n r d n ii n a l a i t .M o tc mmo e e s o n n u o o i y t ms i cu e p l p y h a a h , s ma i s n o i la d a t n mi io d r , b l a as , e r l g c mp o n l d d e i s , e d c e o t e s ra n u o o c d s r e s s e c u b r p ly
神经白塞氏病一例报告
神经白塞氏病一例报告
黄舜韶
【期刊名称】《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年(卷),期】1997(018)004
【摘要】神经白塞氏病一例报告黄舜韶(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1病例患者女,36岁,因左侧肢体乏力一周入院。
入院前13年无特殊诱因曾于7个月内二次发生口腔粘膜、牙龈及会阴部多个痛性溃疡,双下肢皮肤出现结节性红斑而入我院皮肤科治疗。
内科及神经系统检查...
【总页数】2页(P133-134)
【作者】黄舜韶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7.9
【相关文献】
1.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神经白塞氏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郭晓光;张晓炜;翟留玉;生晓娜;张国华;张会凯
2.肺型白塞氏病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一例报告 [J], 暴万智
3.白塞氏病并发多脏器受损一例报告 [J], 夏友
4.白塞氏病合并主动脉窦瘤一例报告 [J], 周端耀
5.食道白塞氏病一例报告 [J], 黄秀梅;区德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塞氏病1例
白塞氏病1例
病史资料:患儿,女,7岁,住院号060802,因口腔痛一周,唇、外阴溃烂3天入院。
一周前不明诱因口腔痛、发烧T38℃,当地卫生院予以不详治疗无效,3天前唇、外阴溃烂,偶述下肢关节痛,不咳、不吐泻、纳差。
查体:T38.3℃ P92次/分 R28次/分,神清,萎、反应欠佳,全身皮肤未扪及结节及浅表肿大之淋巴结,唇及口腔内可见溃烂,多形性,成群出现,中央基底部呈黄色,心肺(-),腹平软,未扪及肝脾,外阴溃烂,见少许脓性渗出物,不臭。
脊柱四肢无畸形,关节无肿胀,血常规:WBC21.7×109/L,L27%,N68%。
入院诊断:白塞氏病。
入院后予以抗感染,琥珀氢化可的松100mg○v滴注等治疗8天好转出院。
讨论: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Oculo-oralgenital Syndrome),又名白塞氏病(Behcet病),系一种全身性疾病,除口、阴部、眼三联症外,尚可侵犯皮肤、关节、动静脉、肺、胃肠道等。
发病机理可能与感染、遗传有关。
口腔病变是诊断的必备条件,注意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鉴别。
激素治疗可迅速有效控制或缓解症状,无效时可改用或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激素使用应减量停药,以免出现反跳现象。
脑实质性神经白塞综合征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1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SEP. 2022, Vol.20, No.09 Total No.155【第一作者】郑长宝,男,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及神经系统CT及MRI影像诊断方向。
E-mail:***********************【通讯作者】黄 聪,男,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中枢神经系统及骨关节损伤。
E-mail:****************MRI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09月 第20卷 第09期 总第155期2 结 果2.1 病变位置、形态 本组患者4例(4/6,66.7%)累及左侧中脑及丘脑(图1~图2),2例(2/6,33.3%)累及双侧丘脑及中脑,其中1例合并累及右侧额颞叶皮层下,本组6例(100%)均可见“基底节中脑联动”征;病灶形态多为条状、片状或不规则形,病灶长轴多为纵向生长,边界不清。
图1A~图1E 实质性神经白塞病(白箭)。
图1A~图1B 轴位T 1WI及T 2WI示左侧丘脑及中脑区见片状异常信号(基底节中脑联动征),边界不清,T 1WI 呈低信号,T 2WI呈高信号;图1C:冠状位T2FLAIR示病灶呈高信号;图1D:DWI图显示病灶呈稍低信号;图1E:轴位及矢状位T 1WI增强图显示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外周强化为主。
图2A~图2E 脑实质性神经白塞病(白箭)。
图2A-B:轴位T 1WI及T 2WI示双侧丘脑及左侧中脑区不规则病灶,左侧为甚(基底节中脑联动征),边界不清,T 1WI呈低信号,T 2WI呈高信号;图2C 轴位T 2FLAIR示病灶呈高信号;图2D CBF图像未见明显高灌注;图2E 轴位T 1WI增强示病灶内部呈环状强化。
MRI诊断神经白塞病脑损害一例
MRI诊断神经白塞病脑损害一例
祝玉芬;陶冉;催进国;杜昱平;于江;王建爽;冯连元
【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
【年(卷),期】2005(20)7
【摘要】病例资料,患者,男,38岁,因头痛2周,加重伴语言不流畅10余天入院。
6年前因反复口腔,生殖器溃疡诊断为白塞病。
一直自服中药,病情稳定,查体:语言欠流畅,右侧面部痛觉减弱,鼻唇沟左侧变浅,示齿口角右偏,伸舌偏右,右侧听觉下降,右下肢针刺痛觉减弱,有侧夏道克氏征阳性,颈抵抗,频胸距一指。
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
【总页数】1页(P657-657)
【作者】祝玉芬;陶冉;催进国;杜昱平;于江;王建爽;冯连元
【作者单位】050082,石家庄,国际和平医院放射科;050082,石家庄,国际和平医院放射科;050082,石家庄,国际和平医院放射科;050082,石家庄,国际和平医院放射科;050082,石家庄,国际和平医院放射科;050082,石家庄,国际和平医院放射
科;050082,石家庄,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2
【相关文献】
1.神经白塞病3例脑干和脊髓损害MRI分析 [J], 杨三保;梁琰;周灵辉
2.MRI诊断流行性出血热脑损害一例 [J], 于淑靖
3.放射诱导迟发性广泛性脑MRI高信号损害一例报告 [J], 周业庭;童道明;;
4.缺氧后遗弥漫性脑损害MRI表现一例 [J], 向昆;覃智民
5.MRI T1、T2相对比值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脑损害的定量诊断 [J], 于金红;苗延巍;高冰冰;邴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物形态为膜性胞浆体,与苷露糖沉积症不难鉴别。
对疑难病人,酶学检查可最后确诊。
(本文图1~6见插页图第51页)
参考文献
1施惠平,郭玉凤,张为民,等.新生儿粘脂质储积症 型一例.中华儿科杂志,1989,27:239.
2施惠平,郭玉凤,罗会元,等.粘脂贮积症 型的实验及产前诊断.中华儿科杂志,1987,25:132.
3H indm en J,Co tlier E.Gluco sidases in no rm al hum an leukocytes and abno rm alities in G M12gangli o sido sis.C lin Chem,1972,18:971.4O ckerm an PA.A generalized sto rage diso rder resem bling
H urler′s syndrom e.L ancet,1967,2:239.
5Cooper A,H atton CE,T ho rnleg,et al.Α2andΒ2M anno si2 do ses.J Inherit M etab D is,1990,13:538.
6Kaw ai H,N ish ino H,N ish idn Y,et al.Skeletal m uscle patho logy of m anno sido sis in two siblings w ith spastic paralegia,A cta N europatho l,1985,68:201.
7L evade T,Graber D,F lurin V,et al.H um anΒ2m anno si2 dase deficiency associated w ith peri phearl neuropathy.
A nn N euro l,1994,35:116.
(收稿:1995211219 修回:1996205202)
(本文编辑:陈秀华)
神经白塞氏病的磁共振表现一例报告
程敬君 朱 克
患者女,46岁,干部,因右侧肢体无力4年入院。
入院前22年起出现口腔粘膜溃疡,反复发作。
13年前相继出现外阴部溃疡,视物模糊,诊为色素膜炎。
4年前,发热后出现头痛,为双颞枕部胀痛及右侧肢体无力,行走困难,伴有饮水呛咳。
发病6天后做脑M R I,见左大脑脚肿胀,左丘脑、中脑和桥脑片状T2高信号,左桥脑点状T1低信号。
用激素治疗好转,并于发病20天后复查脑M R I,见大脑脚已无明显肿胀,左桥脑、中脑、丘脑片状T2高信号较前略减少。
1年前做脑M R I见左侧中脑、桥脑T2高信号较前更为缩小。
2个月前自觉右侧肢体无力加重,做脑M R I检查,发现胼胝体、扣带回显示T2高信号。
而入院时脑M R I仅显示左大脑脚萎缩,中脑及桥脑仅见少许点状T2高信号。
神经系统查体:无失语,思维、记忆力、计算力正常。
下颌反射亢进,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张力高,呈折刀样,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四肢腱反射亢进,可引出踝阵挛,双侧病理反射均呈阳性。
血常规、肝功、肾功、血电解质、血免疫复合物均正常。
抗核抗体阴性。
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及脑脊液糖、氯化物、蛋白定量正常。
蛋白定性阳性,IgA、IgG、Ig M均正常。
讨论:白塞氏病是一种以缓解、复发为特征的疾病,1937年由Behcet提出。
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称神经白塞氏病。
神经白塞氏病是由于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所致的脑组织灶性坏死。
其神经病理特征为血管
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软化坏死,脱髓鞘及胶质增生,这种血管病变常为非特异的炎性改变,而静脉系统受累则是其主要特征。
其大多经过缓慢,少数发生较急。
神经白塞氏病发生率为4%~49%,5%为本病的首发症状。
典型的神经白塞氏病的脑M R I表现为病灶处T2高信号,T1正常或低信号。
异常信号常见于脑干和间脑,灰质、白质均可受累。
在急性期常呈片状T2高信号,并有明显的增强效应。
用激素治疗症状缓解后,片状T2高信号缩小,增强效应消失。
E rdem认为,这种片状的T2高信号是由于水肿所致,而明显的强化效应说明血脑屏障在炎性反应过程受损。
A lkaw i将神经白塞氏病按其头颅M R I表现分为三个阶段:①急性期:常发生于大脑中心结构、大脑脚及桥基底部散在的T2高信号;②恢复期:T2高信号缩小,但脑干及皮质下白质T2高信号持续存在,偶可发现小血肿T1、T2低信号;
③慢性期:后颅窝结构萎缩,信号变低,可能是由于血铁质的沉积。
本例在4年的病程中共做了5次头颅M R I,从发病初期左侧中脑、桥脑及丘脑的片状T2高信号到4年后仅存的中脑、桥脑点状T2高信号及左大脑脚萎缩,则证实了这一演变过程,并与A lkaw i的分期特征基本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在病程中出现了扣带回、胼胝体的异常T2高信号,且在50天后异常信号消失,这尚未见文献报道。
(收稿:1995211212 修回:1996203220)
(本文编辑:陈秀华)
・
2
8
2
・Ch in J N euro l,O ctober1996,V o l29,N o.
5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