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眼部MRI表现是什么
眼部磁共振成像序列在眼球疾病和视神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02
通过MRI的信号特点,可以准确识别这些病变,并判断其严重
程度。
MRI还可以显示这些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
03
重要参考依据。
03
视神经疾病磁共振诊断 应用
视神经炎诊断及鉴别诊断
磁共振成像(MRI)能够清晰显示视神经的解剖结构 ,有助于发现视神经炎的病变部位和范围。
通过特定的磁共振序列,如T1WI、T2WI和脂肪抑制 技术等,可以准确区分视神经炎与其他类似疾病,如
眼球感染性病变诊断价值
MRI对于眼球感染性病变,如眼内炎、视网膜炎 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通过MRI的信号特点,可以判断感染的性质和程 度,如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性感染。
MRI还可以显示感染病变的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其他非肿瘤性眼球病变识别
01
MRI对于其他非肿瘤性眼球病变,如眼球内出血、视网膜脱离 等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扫描时间和舒适度
当前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时间较 长,且需要患者保持静止不动, 对于眼部疾病患者来说可能较为 困难。未来需要优化扫描序列和 参数,缩短扫描时间并提高患者 的舒适度。
定量分析和标准化
目前眼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定量 分析和标准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未来需要发展更可靠的定量分析 方法,并建立标准化的扫描协议 和图像处理流程,以提高诊断的 一致性和准确性。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根据磁共振成像表现,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给出视神 经炎的诊断依据,并探讨与其他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治疗及预后
介绍针对视神经炎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光疗等,并分析预后 因素及患者随访情况。
检查操作技巧与经验总结
眼部磁共振成像检查前的 准备
正常眼底及常见异常眼底图分析(眼底照相)
正常眼底及常见异常眼底图分析(眼底照相) 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正常眼底及常见异常眼底图分析(眼底照相)。
你们知道吗,眼睛可是我们身体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它不仅能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还能帮助我们分辨颜色、形状等等。
而眼底照相就是用来检查我们的眼睛健康的一招绝活儿!让我们来看看正常的眼底是什么样子的吧。
正常的眼底应该是一片清澈见底的“湖面”,没有太多的波澜。
这是因为我们的视网膜、血管和色素上皮等组织都排列得井井有条,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眼睛就完全没有问题,只是说在正常情况下,这些问题不会影响到我们的视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些常见的异常眼底吧。
首先是黄斑变性。
大家应该都知道,黄斑是我们眼睛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它负责我们的中心视力。
而黄斑变性就是这个区域出现了一些退行性变化,导致我们的视力逐渐下降。
不过别担心,黄斑变性并不是不治之症,只要我们早期发现并采取措施,还是可以保住我们的眼睛健康的。
再来说说飞蚊症。
飞蚊症是指我们眼前会出现一些黑点、白点或者线条,它们会随着我们眼球的转动而移动。
虽然飞蚊症看起来挺吓人的,但其实它并不会影响到我们的视力。
这些黑点、白点或者线条实际上是眼球内的玻璃体混浊所造成的。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玻璃体会逐渐变得浑浊,所以飞蚊症也就越来越常见了。
我们来说说视网膜脱落。
视网膜脱落可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哦!它是指我们的视网膜从眼球内部脱离出来,这会导致我们的视力迅速下降,甚至可能导致失明!视网膜脱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眼部外伤、高度近视、糖尿病等等。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
好了,今天的正常眼底及常见异常眼底图分析就告一段落啦!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学到一些关于眼睛健康的知识。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眼睛有什么不适,千万不要犹豫,赶紧去看医生哦!毕竟,眼睛可是我们身体里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呢!。
眼CT、MRI影像表现
眼眶外伤
眼球破裂
CT
直接征象:①眼环不连续,伴有局部不规则增厚;②晶 状体脱位或者缺如;③眼球内出血、密度增高,眼内异 物、积气;④眼球变形缩小,内部结构无法辨认。 间接征象:①眼球表现,体积增大或者缩小;②眼球突 出或者内陷。
MRI
与CT表现想通,MRI还可以推测玻璃体出血时间的长短, 探查阴性异物的滞留情况。
MRI
对显示骨折继发的软组织改变较有优势,而对骨折本身 征象的展示不够充分。MRI更易观察眶内容物有无崁顿 或者疝出至邻近的鼻窦内。
眼眶骨折
眼眶骨折
眼眶骨折
左眼眶下壁骨折伴下直肌崁顿
眼眶骨折
眼眶骨折
眼眶骨折
视神经管THREE
眼眶肿瘤
眼眶肿瘤
眼球肿瘤:
MRI增强冠状位
1.颈内动脉,2.动眼神经,3.展神经,4.垂体,5.滑车神经, 6.三叉神经分支
PART TWO
眼眶外伤
眼眶外伤
眼部异物
CT
分辨率高,根据异物的密度和伪影可以大致确定异物的性 质(金属、合金或者更低密度异物),可以同时显示异物 与球壁的关系(球壁、球内、球外眶内),以及并发症, 多位学者认为,CT对异物的发现率高达100%,根据层面和 象限并利用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确定异物的位置。
CT冠状位
1.视神经管,2.视神经管内壁,3.翼管,4.翼突外侧板,5.视神经管上壁, 6.前床突,7.视神经管外壁,8.眶上裂,9.圆孔, 10.翼突根部,11.翼突内侧板
眼部解剖
CT轴位
1.眼球,2.上斜肌,3.颞肌,4.鞍上池,5.滑车,6.泪腺眶部, 7.眼上静脉,8.眶上裂,9.颈内动脉
CT轴位
1.前房,2.玻璃体,3.外直肌肌腱,4.外直肌肌腹,5.视神经眶内段, 6.角膜,7.晶状体,8.内直肌肌腱,9.视盘,10.内直肌肌腹, 11.肌椎内间隙,12.视神经眶内段
五官影象学
眼部影像诊断一、X检查及正常表现(一)、X线检查方法眼眶多块颅骨组成,相互重叠,为清晰显示眼眶各部分结构,需采取多种不同位置投照:1、眼眶正位即柯氏位(Caldwell位)又称鼻—颌位,常规位置,主要显示:眼眶四壁及额筛窦。
2、眼眶侧位(同头颅侧位)主要显示:金属异物,眼眶骨壁病变深度及和蝶鞍的关系。
3、眼眶斜位即视神经孔位,视神经管眶尖—>前床突,方向:前外下—>后内上斜行。
(二)、眼眶正常X 线表现1、眼眶的形态、大小和密度四方形,两侧对称;3mmx4mmx5mm;透光度两侧相仿,低于鼻旁窦.2、眶上壁额骨水平板(前)、蝶骨小翼(后)、泪腺窝(外)——新月形致密影,上缘致密线为泪腺窝顶,下缘致密线为眶上缘投影。
眶上切迹(内中1/3交界处)。
3、眶内壁上颌骨额突+泪骨(前);筛骨纸板+蝶骨体(后)。
眶内壁投影—2到3条致密线影:后组筛窦纸板投影(外),前组筛窦和泪嵴(内)。
4、眶下壁颧骨+上颌骨+腭骨。
中部见圆形眶下孔5、眶外壁额骨颧突、颧骨额突(前);蝶骨大翼。
眶斜线/无名线——蝶骨大翼颞侧切线投影。
6、眶锥蝶骨大翼组成。
(1)、眶上裂上外壁交界区倒豆点状裂隙影,两侧呈倒“八”字形。
内侧为蝶骨体,上缘为蝶骨小翼;下缘为蝶骨大翼。
(2)、蝶骨小翼三角状致密影,为端接蝶骨嵴,前、中颅窝分界。
(3)、蝶骨大翼眼眶、颞窝、中颅窝共有界壁。
骨质菲薄,显影浅淡、透亮。
(4)、眶下裂蝶骨大翼与上颌骨眶突间裂隙。
前连颞下窝,后连翼腭窝;内含眶下动脉、三叉神经上颌支等重要结构。
7、视神经管(斜位正面观—圆孔即视神经孔)构成蝶骨体内侧壁与蝶骨小翼围城。
形态卵圆/圆形。
大小3-7mm,对称,相差小于10%/1mm. 表现透亮,致密纤细影环绕.二、眼部CT检查及正常表现(一)、检查方法1、扫描方位横断(AX),冠状(COR)及矢状(SAG)。
2、扫描方式扫描层面平行于人体基线(AB线)或听眦线(OM线),层厚/层距:3/3或2/2mm。
视神经MRI
起自异常的星形细胞 核呈多形性,有大量的有丝分裂 血管内皮增粗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胶质瘤
双侧球后、眶内及管内段视神经增粗, 病变呈一致性强化,向视交叉后方延伸
视神经胶质瘤
冠状位T1WI显示 左侧视神经增粗
横断面T1WI显示 增粗的视神经特征性的扭折 (箭头所示)
较高,为72%—84%。 视神经炎常是多发性硬化的一部分表现,后者在MRI表现
为颅内或颈髓多个斑片状病灶,有助于诊断。
视神经[鞘]脑膜瘤
视神经脑膜瘤
视神经脑膜瘤
视神经脑膜瘤
横断面:轨道征
冠状面:牛眼征
视神经脑膜瘤
视神经脑膜瘤
视神经脑膜瘤
起自眶内异位蛛网膜细胞的脑膜瘤
斑痣型脑膜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T1WI增强扫描: 肿块明显强化
横断面质子加权像显示 左侧视神经稍高信号肿块
丘脑外侧视路胶质瘤
T2WI显示 右丘脑外侧 类圆形稍高 信号肿块
视神经胶质瘤
诊断要点:
视神经增粗、扭曲 视神经强化 视神经增粗,但通常不累及视神经鞘 不产生轨道征和牛眼征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胶质瘤诊断的主要依据:
5岁女孩,左眼突出
视神经管狭窄
A
B
C A:MR T1WI显示局部高信号 B:增强MRI示右侧视神经强 化
C:CT显示前床突骨质增生所 致的视神经管狭窄
视神经呈梭形、管状或球状增粗,边缘清楚; 增强后增粗的视神经轻度至明显强化: CT显示肿瘤与脑实质等密度或略低密度,未见钙化 MRI显示肿瘤与脑实质相比,在T,WI呈低信号,在
T1WI呈高信号: 常发生于10岁以内儿童; 眶内、视神经管内视神经和视交叉均有胶质瘤时,
超声正常眼部的标准检查
超声正常眼部的标准检查•眼部解剖眼为视觉器官,分为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眼球和视路共同完成视觉功能,眼附属器起保护、运动等辅助作用。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1.眼球壁包括纤维膜(角膜、巩膜)、眼球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和视网膜三层结构。
2.眼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部分构成。
眼附属器由眼肌(眼内肌、眼外肌)和泪器(泪腺、泪道)两部分组成。
眼部血管:1.动脉系统主要有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动脉。
2.静脉系统主要有眼静脉(上静脉、眼下静脉)、涡静脉及视网膜中央静脉。
视网膜中央静脉在视神经内与视网膜中央动脉伴行。
•眼部超声检查方法用于眼部超声检查的仪器有:A型超声诊断仪、B型超声诊断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超声生物显微镜。
下面以配有高频探头的多功能超声诊断仪为机型标准,探头频率应大于或等于7.5MHz,实际应用以10~15MHz为宜。
二维条件依操作者的检查习惯而定,通常采用仪器自行设置的小器官条件即可。
彩色多普勒滤波调整至最小,取样容积最小,扫描线与血管尽量平行,多普勒夹角<15°。
检查方法:1.直接检查法(探头涂上耦合剂,直接置于眼睑上检查)2.间接检查法(眼放上水囊或水浴罩,探头置于其上进行检查)检查时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仰卧位或坐位),患者眼睑闭合,尽量减少瞬目,按医生的要求转动眼球,实施检查。
•正常眼部超声表现二维超声轴位图可见对称的虹膜,视神经在图像的中央,玻璃体为无回声区,眼底内膜面光滑,视神经呈类倒形的低回声,球后组织为中低回声。
眼部血管包括眼动脉、睫状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等的彩色多普勒表现为单一的红色血流(朝向探头)。
脉冲多普勒均显示为三峰双谷的动脉血流频谱,和心脏的心动周期一致。
眼球生物学测量的正常值标准(成人眼球、二维超声):1.眼轴长度:23~24mm;测量角膜中央至玻璃体后壁视神经乳头处之间的距离即为眼轴长度。
2.角膜厚度:0.5~1.0m;3.前房深度:2.0~3.0;测量角膜后缘至晶状体前膜之间的距离即为前方深度。
眼底造影的报告
眼底造影的报告1. 引言眼底造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A)是一种常用于眼部疾病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染料注入血液中,利用其在血管中的流动特性和对光的吸收转化成荧光来观察眼底血管情况。
本报告旨在分析一位患者的眼底造影结果,并对其进行解读。
2. 患者信息•姓名:XX•性别:男•年龄:50岁•主诉:视力下降,眼前出现黑影3. 眼底造影结果本次眼底造影检查使用了荧光素钠作为显影剂。
检查显示患者双眼眼底血管情况如下:3.1 右眼•视网膜动脉:血管形态正常,血流速度正常。
•视网膜静脉:血管形态正常,血流速度正常。
•视盘:血管弓成对称形态,无明显渗漏点。
•黄斑区:无明显异常表现。
•周边视网膜:血管形态正常,无异常渗漏。
3.2 左眼•视网膜动脉:血管形态正常,血流速度正常。
•视网膜静脉:血管形态正常,血流速度正常。
•视盘:血管弓成对称形态,无明显渗漏点。
•黄斑区:无明显异常表现。
•周边视网膜:血管形态正常,无异常渗漏。
4. 解读根据眼底造影结果,患者双眼眼底血管形态正常,血流速度正常。
视盘和黄斑区均无明显异常表现,周边视网膜血管形态正常,无异常渗漏。
因此,患者的眼底血管情况正常。
根据患者的主诉,视力下降和眼前出现黑影,眼底造影结果未能发现明显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病因。
建议患者接受全面眼科检查,包括眼压测量、视野检查以及详细的眼底检查。
5. 结论眼底造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眼部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评估眼底血管情况以及诊断各种眼部疾病。
本次眼底造影结果显示患者的眼底血管情况正常,但未能解释其主诉。
为了进一步确定病因,建议患者接受全面眼科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注意:此报告仅基于眼底造影结果进行解读,如有其他临床症状或体征,请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五官疾病mr诊断 SS
眼部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
病理
. 肿瘤可呈结节状突向玻璃体(内生型); 也可向视网膜下生长(外生型); 或沿视网膜呈弥漫型生长(平面型)。 . 本病的特征病理改变为常发生钙化(8090%)。
眼部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
MRI诊断
眼球内见不规则形异常信号之肿块 T1WI上呈低,等混合信号;较正常玻璃体
正常鼻窦
正常上颌窦
由于窦腔内 气体及窦壁 骨皮质均呈 黑色,二者 很难区分。 因此鼻窦主 要由中等信 号强度的粘 膜层衬托面 显示。
正常鼻及鼻窦(冠状面)
冠状面显示鼻甲 与鼻道的关系、 眶底、筛窦及上 颌窦底清楚。
鼻及鼻窦疾病:副鼻窦炎
概述
. 鼻窦炎为最常见的鼻疾病,分急性和 慢性 . 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是筛窦,常多发 . 若一侧或双侧各鼻窦均发炎,称全组鼻窦炎 . 临床表现:鼻塞,流脓涕,局部压痛,甚
均匀 3 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强化 4 肿瘤位于肌圆锥外,眼球向前内下方突出,外直
肌向内侧推移,肿块较大时泪腺窝扩大,眶骨变 形 5 恶性者:肿块形状不规则,信号不均匀,边界不 清楚,强化不均匀,眶壁破坏,侵入颅内
左侧泪腺混合瘤(横断T1)
左侧泪腺混合瘤(冠状面)
第二节 鼻及鼻窦
正常MRI表现(T1WI像)
T1WI
炎性假瘤
T2WI
增强
眼部肿瘤:泪腺肿瘤
概述:
. 是原发眶内肌圆锥外最常见的肿瘤,多起 源于泪腺窝内,以泪腺混合瘤最常见 (50%),泪腺癌次之,占30% . 泪腺混合瘤多数为良性,起病缓慢,约 20%为恶性,多见于中年人。 . 泪腺癌又称圆柱状腺癌,多见于女性,病 程快,发展快。
眼部肿瘤:泪腺肿瘤
眼部肿瘤:眼眶血管瘤
医学影像学:第三章头颈部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及
鼓室内的听骨链。 内耳迷路由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组成,膜
迷路内外含淋巴液,骨迷路包。 内耳道位于颞骨岩锥内,含面、听神经。
32
33
34
35
• 4、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
• (1)临床与病理
• 眼眶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由胚胎表皮陷于眶 骨间隙内没有萎缩退化形成,可无定期地潜伏, 儿童期发病多见。
• 临床表现为缓慢进行性无痛性肿物,伴眼球突 出、眼球运动障碍等。
• 皮样囊肿:含毛发、汗腺、皮脂腺。 • 表皮样囊肿:也称胆脂瘤和珍珠瘤。可由后天
45
46
47
右眼环破裂,右眼内侧壁骨折伴右侧筛窦积液
48
49
第二节 耳部
50
一、检查技术 • X线检查:分析乳突类型、部分疾病 • HRCT:最理想的检查方法,可了解骨质细微结
构、了解外、中及内耳发育情况,显示各种疾病 的表现及邻近解剖关系。 • MRI:了解内耳迷路及面、听神经情况
51
41
42
43
2、眼眶和视神经管骨折 【临床与病理】
–眼眶爆裂骨折: –眼眶直接骨折: –眼眶复合型骨折:
44
【影像学表现】(CT) • 直接征象:眶壁凹陷、成角、中断、移位或粉碎 • 间接征象:邻近窦腔积液、黏膜肿胀,脂肪密度
增高或疝入、眼肌增粗扭曲及嵌顿、眶内积气, 眶内容物脱出如“泪滴征”
第三章 头颈部
头颈部:指颅底至胸廓入口的区域,包括眼、 耳、鼻和鼻窦、咽部、喉部、口腔颌面部、 甲状腺等。
1
第一节 眼部
2
一、检查技术 • 1、X线:了解眼眶形态和眶骨的改变,了解钙
正常眼底及常见异常眼底图分析(眼底照相)
正常眼底及常见异常眼底图分析(眼底照相)正常眼底及常见异常眼底图分析(眼底照相)眼底照相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全面的眼底图像,方便眼科医生对眼部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对正常眼底及常见异常眼底图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眼底照相的应用和意义。
一、正常眼底图分析正常眼底图主要包括视神经盘、黄斑、血管系统等多个结构的清晰图像,并呈现对称一致的特征。
1. 视神经盘视神经盘是正常眼底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眼底中央,呈淡红色,形状规则。
视盘边缘清晰,盘沟浅而宽,盘沟颜色较淡。
2. 黄斑黄斑是眼底中心区域,呈明亮的凹陷状。
正常情况下,黄斑色素正常,黄斑周围无出血或渗出。
3. 血管系统眼底血管覆盖有丰富的血管网状结构。
动脉呈较细弯曲,颜色鲜艳,比静脉淡;静脉呈粗曲,颜色较深。
血管周围无渗出、出血等异常情况。
二、常见异常眼底图分析除了正常眼底图外,眼底照相还可以发现一些眼部疾病的异常表现,包括视网膜病变、视盘异常、黄斑异常等。
1. 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是眼底照相中常见的异常情况,主要包括出血、渗出、色素变性等。
出血表现为弥漫性或局限性的红色斑点或斑块,影响视网膜图像的清晰度;渗出则表现为黄白色或灰白色区域,可导致视野模糊或缺失;色素变性表现为视网膜色素异常,影响视网膜图像的对比度。
2. 视盘异常视盘异常主要包括视盘水肿、缺血和变性等情况。
视盘水肿表现为视盘边缘模糊,颜色变浅;视盘缺血则表现为血管狭窄、变细或无血流;视盘变性表现为视盘区域颜色异常、形态改变等。
3. 黄斑异常黄斑异常主要包括黄斑水肿、黄斑前膜和黄斑裂孔等情况。
黄斑水肿表现为黄斑区域增厚,黄斑前膜则表现为黄斑区域有膜状物遮挡;黄斑裂孔则表现为黄斑区域出现缺损。
三、眼底照相的临床应用眼底照相作为一种准确、方便的眼科检查方法,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1. 疾病诊断眼底照相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眼部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包括视网膜病变、静脉血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从而为进一步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
五官的MRI诊断
眼部血管 • 眼动脉由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发出,与视神经一起 经视神经管入眶,在视神经与上直肌之间越过视 神经至眼眶内侧向前行。眼的静脉主要有眼上静 脉和眼下静脉,前者起源于眼眶前内侧鼻根部, 向后穿过肌锥行走于上直肌下,经眶上裂入海绵 窦;后者起源于眶底前内侧,向后行于下直肌之 上,一支入眼上静脉,一支经眶下裂入翼丛。血 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产生流空效应,因而Tl及T2 加权像呈管状低信号,在高信号的脂肪及等信号 肌肉及神经衬托下常能显示其走行,MRI横断面 及矢状面可显示前后走行的眼动、静脉主干,于 眼球上层面,可见眼上静脉在眼球后方呈向外拱 的弯曲线形,约2mm粗细,冠状面则对垂直于眼 轴走行的分支血管显示较好。 • 信号,T2加权像为略高信号,MRI横断面及冠状 面均可清楚显示。
正常MRI影像表现(图3-1)
• 正常眼部MRI信号强度一般以大脑皮质作为 信号参照,但有时为描述病变的信号改变, 常将病变与眼外肌信号做比较。 眼眶 • 在MRI图像上致密骨所含活动氢质子极少, T1及T2加权像均呈低信号,而松质骨内含红 骨髓,因而T1及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正常 眶缘骨质坚厚,除致密骨外,尚有较少的松 质骨,T1及T2加权像为高信号。而眼眶四壁 主要由较薄而致密骨板构成,T1及T2加权像 为低信号,加上眶壁旁的副鼻窦内的气体亦 为低信号,因而MRI对眼眶轮廓和形态的显 示远不如CT敏感和准确。
眼外肌 • 眼外肌包括4条直肌(上、下、内、外直肌)、 2条斜肌(上、下斜肌)和1条提上险肌。 • 4条眼外直肌均起源于眶尖处视神经周围 的总腮环,上、下、内、外直肌分别起自 总腮环的主、下、内、外侧,沿眼球与眶 内侧壁的间隙向前伸展至眼球前部,止于 巩膜。各肌之间有肌间筋膜相连,围成锥 体形,称为肌圆锥。肌圆锥以视神经孔为 顶点,眼球为底部,视神经位于其内,因 此可将眼眶内间隙分为肌锥内间隙和肌锥 外间隙。
眼部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
视神经胶质瘤
• 视神经胶质瘤是发生于视神经内神经胶质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 • 主要见于学龄前儿童。 • CT表现为视神经条状或梭状增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
呈轻中度强化。 • 重要的征象是:肿瘤与视神经不可区分。 • 多引起眶内段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蛛网膜下腔明显
增宽,MR上表现为病变周围长T1长T2信号,与脑脊液相似。
• CT:肿瘤多位于球后,圆形或椭圆形,界清,密度 均匀,中等或偏高密度肿块,强化明显,周围组织 呈受压改变。 • MRI:T1WI呈均匀中等信号,T2WI呈明显均匀高信 号,增强后强化显著。
眼眶横纹肌肉瘤
• 发生于眼眶中胚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尤其是男童,占儿童原 发眼眶恶性肿瘤的首位。
肌弥漫性肥大。
眼眶炎性假瘤
MRI:假瘤形态、部位、眶内结构改变同CT。 • 弥漫炎症型: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球后
长T1长T2信号。 • 肿块型:T1WI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可均为较低信
号肿块。 • 泪腺炎型:肿大泪腺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 肌炎型:增粗的眼外肌T1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
眼部常见病变的 影像诊断
眼眶蜂窝织炎
• 眶内软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 • 上面部静脉吻合多,邻近感染累及。 • 起病急,局部炎症症状+全身感染症状。 • 严重者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和败血症。 • CT表现:分肌锥内、肌锥外和骨膜下三类,肌锥外最常见。眶内正常结构
界限不清或消失,眼睑肿胀,眼球壁增厚,眼外肌增粗,球后脂肪密度增 高。脓肿则为软组织肿块,增强不规则或环形强化。 • MRI:T1WI眶内脂肪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眼外肌肿胀呈长T1长T2 信号。
正常眼底及常见异常眼底图分析(眼底照相)
正常眼底The Normal Fundus女性12岁双眼眼底视盘a圆,边界清,色泽淡红,C/D=0.3视网膜血管:走向正常,A:V=2:3动脉d静脉c管径均匀黄斑b、视网膜e:黄斑中心凹反光明显视网膜可见湿丝绸反射未见异常提示:双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男性25岁双眼眼底:视盘:圆,边界清,色泽淡红,C/D=0.3视网膜血管:走向正常,A:V=2:3,动静脉管径均匀黄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反光明显,视网膜可见湿丝绸反射未见明显异常提示:双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女性42岁双眼眼底视盘:圆,边界清,色泽淡红,C/D=0.3视网膜血管:走向正常,A:V=2:3,动静脉管径均匀黄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反光明显,未见异常提示:双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女性63岁双眼眼底:视盘:圆,边界清,色泽淡红,C/D=0.3视网膜血管:走向正常,A:V=2:3,动静脉管径均匀黄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反光明显,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提示:双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男性40岁双眼近视眼屈光度:右眼:-3.50DS-0.50DC、左眼:-4.00DS-0.75DC双眼眼底:视盘:卵圆,边界清,色泽淡红,C/D=0.3视网膜血管:双眼走向正常,A:V=2:3,动静脉管径均匀黄斑、视网膜:中心凹反光明显,黄斑未见明显异常豹纹状眼底,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提示:双眼正常近视眼底改变双眼FFA:视盘:视盘早期未见荧光充盈缺损,各期未见明显异常荧光视网膜血管:动静脉荧光充盈正常,各期未见明显荧光素渗漏黄斑、视网膜:各期未见明显异常荧光,右眼颞下视网膜血管弓脉络膜早期见局部充盈缺损,晚期未见明显异常荧光提示:双眼正常近视眼底改变双眼FFA:视盘:视盘早期未见荧光充盈缺损,各期未见明显异常荧光视网膜血管:动脉约9秒充盈,11秒静脉出现层流各期未见明显荧光素渗漏黄斑、视网膜:拱环完整,各期未见明显异常荧光提示:双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睫状视网膜动脉cilioretinal artery男性53岁左眼FFA:左眼10秒见一睫状视网膜动脉充盈,13秒见动脉充盈,15秒静脉出现层流。
眼底检查报告
眼底检查报告眼底检查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眼睛内部结构的状态。
通过观察和记录眼底的各种指标,医生可以判断眼部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帮助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
下面是一份眼底检查报告的示例,供参考。
患者信息:姓名:XXX性别:XXX年龄:XXX检查日期:XXX检查结果:经过详细的眼底检查,本次观察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 视神经盘:视神经盘形态正常,颜色正常,边缘清晰。
杯盘比例正常,表现为杯盘比例为X,视神经盘直径为X毫米。
未见视神经盘水肿、萎缩等异常现象。
2. 血管系统: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分布均匀,直径正常。
未观察到明显的出血、渗出等情况。
动脉壁反射亮度正常,静脉血管扩张正常。
3. 黄斑区:黄斑区明显,颜色正常。
未见黄斑区出血、渗出等异常。
黄斑中央凹反射光亮,无明显变异。
4. 视网膜周边:视网膜周边结构清晰,未见明显的裂孔、疣状病变等异常。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正常,未见明显的色素变异和肿瘤等情况。
5. 玻璃体:玻璃体透明,内部无明显沉积物或浑浊。
未发现玻璃体后脱离等异常情况。
综合评价:本次眼底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眼底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以上所述结果仅为本次检查所得,仅供参考。
具体诊断和治疗建议,请结合医生的临床判断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考虑。
医生:XXX以上就是眼底检查报告的内容,通过对各项指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眼睛的健康状况。
及时进行眼底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眼部疾病非常重要,因此建议人们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保护视力和眼睛健康。
正常眼底检查报告
正常眼底检查报告眼底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眼睛健康状况。
通过眼底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眼底的血管、视网膜和其他重要结构,从而了解患者的眼睛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正常眼底检查报告,并解释这些报告中的一些常见术语和结果。
首先,正常的眼底检查报告包括图片和医生的诊断。
图片通常是通过眼底摄影仪拍摄的,它们显示了眼底的详细结构。
医生会在图片上标注出重要的血管和其他特征,以便更容易进行评估。
在正常的眼底检查报告中,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1. 视网膜:医生会观察视网膜的颜色、形状和纹理等。
正常的视网膜应该呈现出均匀的颜色,无明显异常出血或渗出现象。
2. 血管:医生会检查视网膜中的血管情况。
正常的血管应该是细而有弹性的,没有明显的扩张或狭窄。
3. 黄斑:医生会特别关注黄斑区域,这是视网膜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
正常的黄斑应该有清晰的边界,不应该有明显的水肿或出血。
4. 玻璃体:医生会评估玻璃体的清晰度和形状。
正常的玻璃体应该是透明的,没有明显的浑浊或颗粒。
5. 视神经盘:医生会检查视神经盘的形态和颜色。
正常的视神经盘应该是圆形或椭圆形,颜色应该是橙红色或粉红色。
如果眼底检查报告显示这些方面都正常,通常会有一个总结诊断,例如“眼底正常”或“无明显异常”。
这意味着患者的眼睛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病情稳定。
然而,眼底检查报告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结果。
这些异常可能包括:1. 视网膜出血或渗出:这可能表明眼底存在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血管疾病。
2. 黄斑水肿:这可能是由于视网膜炎症、静脉阻塞或其他眼科疾病引起的。
3. 视网膜脱落:这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紧急情况,可能需要紧急的治疗。
4. 视神经盘异常:例如视神经盘水肿、萎缩或颜色改变,这可能表明青光眼等问题。
当眼底检查报告出现异常结果时,医生通常会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眼睛,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正常眼底检查报告意味着患者眼睛的健康状况良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眼部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3.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表现与原发位置有明显关系, 一般均有视力减退、眼球突出和视盘水肿或萎缩,其 他如斜视、眶深部肿物、眼球运动障碍和皮肤棕色素 斑也常发生。
影像学鉴别诊断:
3.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脑膜瘤:好发于成年女性,视力障碍,多在眼球突出之后,视神经鞘
脑膜瘤可为偏心性,CT值较高,可伴有斑点、环形或不规则的钙化,MRI
检查T1WI、T2WI均呈中等信号,CT或MRI增强后可见“轨道征”;
视神经炎:临床上表现视力急剧下降,可伴有眼球转动时疼痛和眼眶深部胀
痛等症状。MRI表现为视神经弥漫性增粗,一般不形成软组织肿块,T1WI
视神经信号减低,T2WI信号增高,STIR呈高信号,增强后可有强化,以增
强扫描联合脂肪抑制序列显示最佳。可为多发性硬化的一种改变,MRI显示
4.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 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 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 肉甚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 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特别是下颌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严重出血甚或致命 的报道。以往文献把海绵状血管瘤列入血管瘤,Mulliken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的组 织学特点,将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而血管畸形又分为低流速血 管畸形和高流速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即属于低流速血管畸形中的静脉畸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眶壁:骨皮质内氢核含量少,T1和T2加权像均呈低信号,眶壁旁的额窦、筛窦和上颌窦内的气体均呈低信号,眶骨骨髓T1和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眶隔膜、眶骨膜、球筋膜T1和T2加权像均呈与肌肉相似的中等信号。
视神经:视神经在T1和T1加权像均呈中等信号。
眶内段有高信号的脂肪衬托易于显示.管内段与颅内段没有骨伪影的干扰也能清楚显示。
脂肪抑制技术显示视神经更清晰。
眼部血管:主要包括眼动脉、眼上和眼下静脉,由于流空效应,正常血管在高信号脂昉衬托下可以清晰显示,表现为低信号的管状影。
眼外肌:眼外肌含氢核较少,在T1和T2加权像均呈中等信号。
矢状面成像显示上下直肌较佳,水平层面则可显示整条内外直肌,而冠状层面显示两条斜肌最佳。
眼球:眼球壁含氨核少,T1和T2加权像均为低信号。
晶状体皮质和核在MRI上呈现不同的信号,皮质蛋白质呈聚合状态而显示中等信号,核蛋白质呈沉淀状态而显示低信号。
房水和玻璃体与水的变化相似,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
眶内脂昉:眶内脂肪在MRI各加权像上表现为高或较高信号。
使用脂肪抑制技术,脂肪为低信号,可显示出脂肪组织内的纤维间隔呈中等信号。
泪腺:泪腺在T1加权像为中等信号,T2加权像呈略高信号。
眼眶壁:骨皮质内氢核含量少,T1和T2加权像均呈低信号,眶壁旁的额窦、筛窦和上颌窦内的气体均呈低信号,眶骨骨髓T1和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眶隔膜、眶骨膜、球筋膜T1和T2加权像均呈与肌肉相似的中等信号。
视神经:视神经在T1和T1加权像均呈中等信号。
眶内段有高信号的脂肪衬托易于显示.管内段与颅内段没有骨伪影的干扰也能清楚显示。
脂肪抑制技术显示视神经更清晰。
眼部血管:主要包括眼动脉、眼上和眼下静脉,由于流空效应,正常血管在高信号脂昉衬托下可以清晰显示,表现为低信号的管状影。
眼外肌:眼外肌含氢核较少,在T1和T2加权像均呈中等信号。
矢状面成像显示上下直肌较佳,水平层面则可显示整条内外直肌,而冠状层面显示两条斜肌最佳。
眼球:眼球壁含氨核少,T1和T2加权像均为低信号。
白内障治疗晶状体皮质和核在MRI上呈现不同的信号,皮质蛋白质呈聚合状态而显示中等信号,核蛋白质呈沉淀状态而显示低信号。
房水和玻璃体与水的变化相似,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
眶内脂昉:眶内脂肪在MRI各加权像上表现为高或较高信号。
使用脂肪抑制技术,脂肪为低信号,可显示出脂肪组织内的纤维间隔呈中等信号。
泪腺:泪腺在T1加权像为中等信号,T2加权像呈略高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