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肿瘤MRI诊断_(NXPowerLite)
垂体瘤的MRI诊断(48例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60期 131投稿邮箱:sjzxyx88@0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医学领域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不断发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新的医学技术的应用,垂体瘤的检出率与诊断正确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MRI 技术具有较多优势:无创伤、无骨伪影、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等,已经成为了诊断垂体瘤的有效手段[1]。
本文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48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垂体瘤患者的MRI 表现进行分析,诊断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48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其中男患者有30例,女患者有18例,患者的年龄为21-73岁,患者的起病时间为2个月-18年。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
1.2 方法检测设备为稀宝博为0.3T 永磁磁共振,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对患者行冠状面T1、T2加权与矢状面T1加权成像扫描。
冠状面:T1WI:(TR/TE:550/15),T2WI:(TR/TE:3000/120),矢状面:T1WI:(TR/TE:550/15);层厚为3mm;距阵为256×256;FOV:260mm。
行Gd-DTPA 增强扫描的患者有30例,其中有10例为微腺瘤[2]。
2 结果巨腺瘤患者为38例,微腺瘤患者为10例。
93%的巨腺瘤患者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等信号,T2加权上占97%,显示为中等高信号。
微腺瘤在T1加权像上多显示为低、等信号,T2加权上表现为中等高信号。
MRI 诊断的全部患者都与手术相符。
3 讨论医学领域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不断发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新的医学技术的应用,垂体瘤的检出率与诊断正确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MRI 技术具有较多优势:无创伤、无骨伪影、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等,已经成为了诊断垂体瘤的有效手段。
垂体瘤会对正常的垂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肿瘤由鞍内向鞍上、鞍旁方向进行生长。
垂体细胞瘤的临床及MRI表现
垂体细胞瘤的临床及MRI表现陶磊;卢光明【摘要】目的:总结垂体细胞瘤临床和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垂体细胞瘤临床及MRI资料,对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囊变程度、与邻近组织结构关系和平扫、增强扫描图像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和视力障碍.MRI表现为:垂体细胞瘤呈大小不等结节、团块,多位于鞍区或鞍上,部分较大病灶内部可囊变;病灶境界较清晰,少数病例可侵犯邻近组织结构,病灶较大时挤压邻近脑组织,继发脑积水症状;平扫T1WI多呈等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扫描病灶多呈明显强化.结论:垂体细胞瘤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MRI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确诊需要结合病理学检查.【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8(039)011【总页数】4页(P63-65,95)【关键词】垂体细胞瘤;磁共振成像;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颗粒细胞瘤【作者】陶磊;卢光明【作者单位】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南京210002;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南京2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R445.20 引言垂体细胞瘤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2016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的鞍区肿瘤之一,定义为一种罕见的、实性的、低级别的梭形细胞成人胶质肿瘤,起源于神经垂体或漏斗,属于WHOⅠ级。
垂体细胞瘤与发生在垂体及鞍区的其他肿瘤在影像学及病理学方面极易混淆,致使影像医师诊断时极难把握。
本文现报道5例垂体细胞瘤,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形态、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回顾性分析2009—2017年在我院接受MRI检查并经过我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垂体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
5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详见表1。
表1 5例垂体细胞瘤患者一般资料及主要临床表现?1.2 方法所有病例均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采用GE Signal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头颅正交线圈。
垂体微腺瘤影像诊断
垂体微腺瘤MRI诊断
1.解剖
. 龙的副f
图I 海绵泰H各壁的构成和内容物模式图戳骗为硬敕
M膜厘反折形成的双乂帙性结阳.垂体外覆维两层锲性结
构.内为垂体阳仃般,羯色).外为垂体囊.垂体或和”堆层
构成海绵宏内倍!壁物体柄与神经垂体延续.二曲衽径仙城/ !ll|,•,;/亿.「♦,八| ”―缕八2.概述:临床上将直径小于1cm的病灶定义
微垂体微腺瘤;分为无功能性腺瘤(25%)和功能性腺瘤(75%) PRL瘤最常见,其次
为产生GH和ACTH腺瘤;PRL、GH的微腺瘤常位于一侧,分泌ACTH、TSH、FSH的微腺瘤常位于腺体的中部;经蝶显微手术是垂体微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3.影像表现:直接征象:垂体内异常信号影; 间接征象: 垂体高度异常、垂体上缘膨隆、垂体柄偏移、鞍底骨质改变:变薄、凹陷、
侵蚀;增强方式:肿瘤呈渐进性强化,早期
低于垂体组织,延迟扫描高于垂体组织(垂
体无血脑屏障,注射对比剂后,强化快,廓
清
4.鉴别诊断Rathke's囊肿:位于垂体前叶与后叶之间;典型表现:CT平扫呈高信号, MRI平扫呈短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呈高信号;钙化少见;强化方式:肿块
本身不强化,周边受压垂体组织强化。
5.鉴别诊断局灶性增生
6.小结:临床上将直径小于1cm的病灶定义微垂体微腺瘤;分为无功能性腺瘤(25%)
和功能性腺瘤(75%);影像表现:垂体内异
常信号影伴垂体高度异常、垂体上缘膨隆、垂体柄偏移、鞍底骨质改变;肿瘤呈渐进性强化,早期低于垂体组织,延迟扫描高于垂体组织;经蝶显微手术是垂体微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
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作者:梁庆乐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08期【摘要】目的提高对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4例垂体微腺瘤的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 1.5T核磁共振扫描机扫描,垂体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
结果全部患者表现不一,基本病程1月至3年。
月经紊乱者40例,其中28例合并头昏、头痛,5例有四肢乏力,50例有泌乳素增高。
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为垂体大小正常或较饱满,微腺瘤病灶动态增强无明显强化,延时扫描有轻度强化,经药物治疗后病灶可缩小或消失。
结论 MRI诊断垂体微腺瘤敏感性高、准确率高,影像表现有特征性,可以多方位成像,图像直观,直接显示病灶大小、形态,是垂体微腺瘤常用的影像诊断方法,为临床提供帮助。
【关键词】垂体微腺瘤;核磁共振扫描机;图像处理MRI diagnosis of pituitary adenomaLiang Qing-le.Guangxi Yulin City, Radiology Dept of First People s Hospital Guangxi 537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pituitary MRI.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64 cases of pituitary adenoma cases, including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maging examinations. All patients were Philips 1.5T MRI scanner, scan, pituitary plain and dynamic enhanced MRI.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mixed, the basic course are one month to 3 years. Menstrual disorders in 40 patients, including 28 cases with dizziness, headache, 5 patients had limb weakness, 50 patients with prolactin increased. Pituitary MRI showed normal pituitary size or less ful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icro-adenoma lesions no enhancement, mild enhancement delayed scan, the lesions after drug treatment may shrink or disappear. Conclusion MRI diagnosis of pituitary adenoma has high sensitivity, high accuracy, characteristic imaging findings that can be multi-dimensional imaging, visual images, direct show lesion size, shape, is commonly used pituitary imaging diagnostic method for clinical help.【Key words】 Pituitary adenom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achine; image processing垂体微腺瘤是指肿瘤直径小于1 cm的垂体腺瘤,多有分泌功能,因很早出现内分泌功能异常故在肿瘤很小时即被发现[1]。
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与鉴别
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与鉴别垂体大腺瘤概述垂体大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脑垂体腺瘤,通常是良性的。
该瘤可分泌激素,导致垂体功能亢进或垂体功能低下。
垂体大腺瘤通常可以通过MRI成像进行诊断,鉴别诊断也非常重要,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脑垂体瘤进行区分。
MRI诊断垂体大腺瘤MRI是诊断垂体大腺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于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建议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磁共振增强成像(MRI)以及脑垂体增强成像(pituitary-enhanced MRI)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为医生提供详细的垂体大腺瘤特征信息。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MRSI可以直接测量人体组织内的代谢产物,可以在不破坏组织结构的情况下获得瘤体的生物学信息。
MRSI可以对垂体大腺瘤组织内代谢产物的分布进行不同程度的定量统计和分析,是诊断垂体大腺瘤的重要手段。
垂体大腺瘤的MRSI表现为在1.3、2.1、2.8和3.3 ppm处具有峰值,具有代谢物分析的价值。
磁共振增强成像(MRI)磁共振增强成像(MRI)是诊断垂体大腺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对比剂(gadolinium)可以增强瘤体的对比度,专业人员可以对瘤体进行细节和特征的观察,以确定瘤体大小、血供以及瘤体囊肿等特征。
脑垂体增强成像(pituitary-enhanced MRI)脑垂体增强成像专门用于诊断垂体大腺瘤。
该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图像,可以更准确地区分正常垂体腺和垂体大腺瘤。
该方法可以直接对垂体腺进行成像,也可以使用对比剂增强画像,使垂体瘤更加明显。
垂体大腺瘤的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是诊断垂体大腺瘤的关键。
在进行MRI后,可以通过观察瘤体是否有增强、大小和形状、血供、水平等方面来进行鉴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垂体大腺瘤鉴别。
腺瘤其特征是瘤体界限清晰、无卫星灶,可明显增强。
鞍区囊肿与腺瘤不同,鞍区囊肿界限清晰、无卫星灶,一般不会增强。
在MRI上通常呈现液态信号。
垂体超生长症垂体超生长症通常与巨腺瘤有关,MRI上常表现为垂体增生和瘤体无法完全分开,通过观察瘤体体积以及分泌六类激素(生长激素、催乳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的水平来进行诊断。
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在脑垂体瘤的影像学特征与诊断价值分析
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在脑垂体瘤的影像学特征与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检查在脑垂体瘤的影像学特征与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8月收治的74例垂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扫描,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64例垂体瘤患者中,垂体大腺瘤47例、微腺瘤患者17例;较大的垂体瘤影像学特征为T1W1呈等、稍低信号,T2W1呈等或稍高信号,同时存在侵犯周围组织现象;微腺瘤增强后表现为病灶呈明显低信号。
结论:脑垂体瘤的诊断中采取MRI及动态增强扫描,可明确瘤体大小、位置及侵犯程度,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术后疗效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垂体瘤;影像学特征;诊断价值垂体瘤是一类垂体及颅咽管残余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90%的垂体瘤为良性肿瘤[1],垂体瘤的起病大多隐匿且缓慢,多数为临床表现不明显的微腺瘤,部分垂体瘤患者因其他疾病作颅脑CT或MRI检查意外发现。
垂体瘤作为一种颅脑肿瘤,位置的特殊性决定其可对周围重要的组织、神经等造成压迫,表现为视神经或脑组织相关病症;另外,垂体瘤引起的机体垂体激素分泌减少,在儿童可表现为身材矮小及性发育不全,成人可出现性腺功能减退、不孕、乏力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对垂体瘤进行及时诊断及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常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血清中激素水平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及治疗,其中影像学检查首选颅脑MRI检查,其可较好显示肿瘤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临床研究表明,MRI对小于3mm的微腺瘤也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不同类型的垂体瘤表现各不相同,探究MRI对不同垂体瘤的诊断及鉴别对于后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究MRI在垂体瘤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20年8月收治的64例垂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颅脑MRI检查。
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7.62±7.83)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2.36±0.84)年。
垂体瘤的CT和MRI诊断
颅咽管瘤
CT-C
CT-C
CT-C
颅咽管瘤
CT-C
MRI-C
颅咽管瘤
T1WI
T2WI
DWI
CO
颅咽管瘤
T2WI
T1WI
T1WI
CO
CO
脑膜瘤
病灶中心多位于鞍结节或鞍旁 类圆形、分叶状、不规则形 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等或略低T1、等或略高T2信 号 多数密度或信号均匀 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 脑膜尾征 蝶鞍形态正常,可见垂体影 可见局部骨质改变
垂体瘤 的CT和MRI诊断
史浩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影像科
鞍区CT和MRI检查
鞍区CT检查
患者头部呈过伸或过屈位 冠状位扫描 增强扫描(含碘对比剂)
鞍区MRI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 头部线圈 扫描序列包括:T1WI和T2WI序列
扫描方位包括:冠状位和矢状位,必要时横 轴位 增强扫描(含钆对比剂)
T2WI
T1WI
CO
垂体柄
CT 垂体柄由漏斗部发出在视交叉前 下方行至垂体的中后部,大多在 鞍背前1~2个层面显示清晰 垂体柄宽径约3mm,于冠状位图 像垂体柄居中,少数向一侧倾斜, 常见于垂体两侧高度不等或鞍背 CT 偏斜者,在CT图像上由于鞍背 骨伪影干扰或扫描体位影响,垂 体柄显示不清 CT片呈等密度,MRI T1WI呈等 信号,T2WI呈高信号,但由于 脑脊液影像显示不清;密度和信 号均匀 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
垂体大腺瘤CT表现
CT-P CT-C
CT-C
CT-C
垂体大腺瘤CT表现
CT-P
CT-P
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与鉴别
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与鉴别目的探讨MRI在垂体大腺瘤患者中的诊断及其鉴别。
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该院诊治的56例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如:肝肾功、血压等,所有患者均行MRI诊断和鉴别,分析患者MRI平扫及其增强表现。
结果37例肿瘤位置处于鞍区,对于肿瘤较小患者可以区分部分,8例肿瘤位置处于垂体前叶,11例其他。
36例肿瘤直径为0.4~11cm,其中26例直径在2 cm以上,占72.2%。
56例患者均为大腺瘤,患者MRI诊断发现T1WI呈等、稍低信号,8例患者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
强化后4例垂体微腺瘤增强后病灶表现出低信号,和正常垂体信号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6例垂体大腺瘤周围均出现不同程度侵犯,16例向下破坏鞍底突入蝶窦,占28.6%,39例视交叉压迫,占69.6%,30例海绵窦受损,占53.7%,7例其余,占12.5%。
结论垂体大腺瘤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MRI 诊断、鉴别效果理想,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生长特性,从而确定患者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MRI;垂体大腺瘤;诊断;鉴别垂体腺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减退、眼底改变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相关数据结果显示[1]:垂体腺瘤占颅内肿瘤的l0%左右,且在20~70岁患者中发病率较高。
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脑外肿瘤缺乏理想的诊断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患者确诊,但是误诊率或漏诊率较高,部分患者甚至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2]。
因此,临床上,对鞍区病变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定期诊断、鉴别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MRI在垂体大腺瘤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
为了探讨MRI在垂体大腺瘤患者中的诊断及其鉴别。
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该院诊治的56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来该院诊治的56例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实验中男37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6.5±0.8)岁,患者病程为(1-6)d,平均发病时间为(3.5±2.4)月;患者对其诊断、鉴别方案等完全知情,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代表性。
垂体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课件
影像学特征
在MRI上,嗜酸性垂体瘤通常表现为等或稍 高T1信号,等或低T2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 强化。同时,肿瘤内部可能存在囊变、出血 或坏死。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分类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是一种较 为常见的功能性垂体瘤,具有分
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能。
影像学特征
在MRI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 瘤通常表现为等或稍高T1信号, 等或低T2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 强化。肿瘤可能较大,并向鞍上
2 鉴别诊断准确性有待提高
对于某些非垂体瘤的病变,MRI的鉴别诊断准确性有待 提高,易造成误诊。
3 对肿瘤功能性质的评估不足
当前MRI主要关注肿瘤的形态学改变,对肿瘤功能性质 的评估尚显不足。
4 受限于影像技术人员的经验
MRI影像技术人员的经验对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 ,经验不足可能导致误诊。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鉴别诊断
需要与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嗜酸性细胞腺瘤等鉴别,主 要依据临床病史、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嗜酸性垂体瘤
分类
鉴别诊断
嗜酸性垂体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垂体 瘤,具有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 能。
需要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生 长激素细胞腺瘤等鉴别,主要依据临床 病史、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部分垂体瘤的强化程度不 均匀,可出现斑片状或结 节状强化。
03
垂体瘤的鉴别诊断
功能性垂体瘤与非功能性垂体瘤的鉴别
功能性垂体瘤
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可能导致相应 的激素水平升高,如泌乳素瘤、生长 激素瘤等。MRI表现为垂体窝内占位 性病变,与正常垂体组织界限不清。
非功能性垂体瘤
不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激素水平正 常。MRI表现为垂体窝内占位性病变 ,与正常垂体组织界限相对清晰。
详解垂体瘤及其影像学表现
详解垂体瘤及其影像学表现垂体瘤是鞍区鞍区最常见的肿瘤。
临床上有明显症状的垂体肿瘤约占到颅内肿瘤的10%~12%。
因此垂体瘤的检查对于临床诊疗至关重要。
一、正常解剖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垂体检查方法,包括X线,CT,MRI。
三种方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有必要了解不同方法在检查中的运用。
1、X线较少使用。
可显示蝶鞍部的骨质改变,但不显示瘤体。
头颅侧位片2、CT平扫、增强不常用。
当患者存在MRI检查禁忌症时,可使用CT检查。
一般采用轴位的薄层扫描,功能段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进行重建,可通过垂体的大小、密度的改变,判断垂体有无病变的发生。
但CT的缺陷在于微腺瘤显示不佳。
3、MRI是垂体病变首选的办法。
在MRI上可鉴别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增强和平扫类似于CT,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动态增强扫描。
何为动态增强扫描,是指注射对比剂后对某些感兴趣的层面作联系快速多次的扫描,它可以了解病变的强化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腺垂体一般位于垂体前部,T1WI和T2WI呈等信号;神经垂体位于垂体后部,T1WI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
采用增强扫描的方法,垂体前叶、后叶、垂体柄都会出现明显强化。
正常垂体大小(与激素水平、年龄有关)三、垂体瘤分类1、根据否分泌激素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
•非功能性垂体瘤,患者就诊通常因为垂体瘤极大,压迫其他脏器。
•功能性垂体瘤,相对发现比较早,垂体瘤小,根据分泌激素的种类又分为泌乳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等。
2、根据肿瘤大小分为微腺瘤(≤1cm)和巨腺瘤(>1cm)。
(1)垂体微腺瘤直接征象•MRI平扫: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垂体微腺瘤呈相对低信号。
•MRI动态增强:早期,垂体微腺瘤信号低于正常垂体;晚期,信号高于正常垂体。
间接征象•垂体增大;•垂体上缘局部或偏侧隆突;•垂体柄偏移;•鞍底局部骨质变薄、侵蚀、倾斜下陷。
(2)垂体巨腺瘤X线诊断价值在于观察蝶鞍的扩大。
垂体腺瘤的MRI诊断
垂体腺瘤的MRI诊断
张延海;孙斌;邹学广;刘晓威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7(014)034
【摘要】目的:分析垂体腺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所有患者行自旋回波(SE)序列横轴、矢状及冠状面的T1加权及T2加权像,对怀疑微腺瘤者再行Gd-DTPA 增强扫描.结果:垂体大腺瘤26例,微腺瘤6例,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6%,85%(27/32)的大腺瘤在T1WI上为中、低信号,80%(26/32)在T2WI呈高信号.微腺瘤信号变化及形态学改变均不明显,但行Gd-DTPA增强扫描后均可确诊.结论:MRI检查定位准确,诊断正确率高,是检查诊断垂体瘤的理想工具.
【总页数】3页(P4663-4665)
【作者】张延海;孙斌;邹学广;刘晓威
【作者单位】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辽阳,111000;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辽阳,111000;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辽阳,111000;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辽阳,11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4
【相关文献】
1.低场MRI垂体形态改变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 [J], 王展波;武方明;徐德福
2.侵袭性垂体腺瘤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相关性及MRI诊断价值 [J], 张蔚;
孙圣刚;张东友;吴京雷
3.垂体腺瘤43例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J], 唐勇
4.垂体腺瘤低场强MRI的诊断价值 [J], 刘金有
5.垂体腺瘤患者的MRI表现特点及诊断分析 [J], 田正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垂体瘤的MRI诊断
垂体瘤的MRI诊断
李西有
【期刊名称】《影像科学与实践》
【年(卷),期】1992(000)004
【总页数】1页(P44)
【作者】李西有
【作者单位】大连石油化工公司职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2
【相关文献】
1.垂体瘤与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J], 李艳秋;杨大雄
2.垂体瘤MRI诊断价值分析 [J], 汪学松
3.侵袭性垂体瘤的MRI成像特点及诊断价值研究 [J], 谷青芬;关勇;臧加伟
4.侵袭性垂体瘤术前MRI信号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J], 熊鹏举;邓磊;钱锁开
5.血清内分泌指标、MRI在脑垂体瘤诊断中的应用 [J], 郭丽; 邱卫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垂体细胞瘤的临床及MRI表现
垂体细胞瘤的临床及MRI表现
陶磊;卢光明
【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
【年(卷),期】2018(039)011
【摘要】目的:总结垂体细胞瘤临床和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垂体细胞瘤临床及MRI资料,对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囊变程度、与邻近组织结构关系和平扫、增强扫描图像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和视力障碍.MRI表现为:垂体细胞瘤呈大小不等结节、团块,多位于鞍区或鞍上,部分较大病灶内部可囊变;病灶境界较清晰,少数病例可侵犯邻近组织结构,病灶较大时挤压邻近脑组织,继发脑积水症状;平扫T1WI多呈等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扫描病灶多呈明显强化.结论:垂体细胞瘤临床和影
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MRI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确诊需要结合病理学检查.
【总页数】4页(P63-65,95)
【作者】陶磊;卢光明
【作者单位】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南京210002;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南京21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8;R445.2
【相关文献】
1.IgG4相关性垂体炎6例临床分析及MRI表现 [J], 尚健;姚合斌;康静波;王庆军;蔡昌兰
2.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及临床特点 [J], 张辉;李小虎;王海宝
3.脑垂体脓肿23例CT和MRI表现及临床分析 [J], 张荣恒;苗丽媛;王国庆;张燕;王璐
4.脑垂体脓肿23例CT和MRI表现及临床分析 [J], 张荣恒;苗丽媛;王国庆;张燕;王璐;
5.垂体柄阻断综合征6例MRI特征及临床表现 [J], 吴盛赞; 丁前江; 任大卫; 潘宇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垂体腺瘤的MR影像诊断
垂体腺瘤的MR影像诊断
安奇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6(8)6
【摘要】目的分析脑垂体瘤的MRI表现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根除提供准确依据.方法收集经MRI诊断,临床及病理证实的35例垂体腺瘤,将其分为一般垂体腺瘤和巨大垂体腺瘤,分析其MRI表现.结果一般垂体腺瘤25例,具有典型的MRI形态、信号特点,容易诊断.巨大垂体腺瘤10例,其中6例具有典型特征,4例因形态各异,并向一侧大脑半球生长.结论侵及海绵窦区肿瘤不能被手术彻底根除.巨大垂体腺瘤需要与鞍区其它肿瘤鉴别.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安奇
【作者单位】110031,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 [J], 多吉玉杰;仁增;龚措杰
2.547例垂体腺瘤延迟诊断原因及影像诊断分析 [J], 李磊;于台飞;王刚;李目英
3.垂体腺瘤的影像诊断进展 [J], 陈翠云;沈海林
4.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2014年6437例垂体腺瘤临床总结 [J], 张毅;姚勇
5.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患者的效果比较[J], 刘永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增强
增 强 早 期
动态增强是诊断微腺瘤的重要技术
注意
中间囊部和某些技术伪影在 MRI上可以与微腺瘤表现相似
垂体瘤(大于10mm)
瘤体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等信号或较 高信号。
肿瘤形态显示可以明确垂体腺瘤与视交叉、两侧海绵窦 的关系。
坏死、囊变区在T1加权上呈更低信号,在T2加权上呈高 信号。
垂体腺增强往往低于邻近的海绵窦。两侧海绵窦信号强度 不对称是海绵窦受侵犯最敏感的征象,然而特异性差。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受包绕特异性高,但敏感性差。一些作 者倾向于以下判断:
1.如果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达67%或以上,海绵窦累及可以确诊 2.如果海绵窦显示不清楚或海绵窦上、内侧壁与肿瘤相连,应高度怀疑; 3.如果肿瘤包绕颈内动脉小于25%或海绵窦内、上壁未与肿瘤接触, 可 以明确海绵窦未累及。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最常见部位为鞍内和鞍上(75%),完 全位于鞍上(20%),完全位于鞍内(5%), 极少数生长在第三脑内。
颅咽管瘤
囊性成份在T1加权像上呈高信号或中等信号, 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
肿瘤实质部分以等T1和长T2信号为主。 增强扫描后无钙化的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
囊 性 颅 咽 管 瘤
灰结节异位瘤 (错构瘤)
增强扫描后肿瘤有强化
生殖细胞瘤
肿瘤侵袭与其大小有关
微腺瘤无周围结构的侵袭。 肿瘤10~20mm,可出现微侵袭,即镜下局限性
硬脑膜浸润。 肉眼侵袭多发生在20~40mm大的肿瘤。 弥漫性或破坏性侵袭,肿瘤多在30~40mm以上。
侵袭性垂体腺瘤 的MRI判断
侵袭性垂体腺瘤可以侵袭海绵窦、鞍底骨质和蝶窦,其中 以海绵窦受累为MRI的一个重要征象。
颅咽管瘤
蝶骨结节脑膜瘤
脑膜尾征
•脑膜瘤在MRIT1加权或T2加权像上均呈 等信号,肿瘤信号君匀,增强扫描肿瘤 均匀显著强化,坏死少见; •脑膜瘤在矢状位上常可见肿瘤以宽基底 与前颅相贴; •很少见到包绕周围结构。
视交叉和下丘脑胶质瘤
胶质瘤起源于下丘脑或视交叉。大的肿瘤完全填塞 鞍上池。视交叉和下丘脑胶质瘤常见于青少年,占 颅内肿瘤的0.2%;占颅内胶质瘤的0.4%;约占儿 童天幕上肿瘤的10~15%。病理上以毛细胞型星形 细胞瘤为主,
视交叉胶质瘤(毛细胞型)
MRI的T1加权像上,肿瘤呈等信号, 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Gd-DTPA增 强后肿瘤有显著强化。视交叉和下丘 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囊变明显。
灰结节异位瘤 (错构瘤)
•在T1加权像上信号与灰质相等。 •在T2加权像上信号通常增强。 •增强扫描后肿瘤有强化。 •极少数或有钙化、脂肪或囊肿形成。
脑垂体动态增强
脑垂体组织结构较为特殊, 增强扫描后可出现明显强 化,作动态扫描可呈现典 型的强化时间曲线。
首先垂体柄和其附着处腺 体强化(垂体簇),然后 强化向周围扩散,大约一 分钟后达到腺体的侧缘, 约1-2分钟到达强化峰值。
儿童垂体
青春期 垂体
女性垂体高度可达 10mm
空蝶鞍
蝶鞍增大,垂体变扁平 紧贴鞍底,垂体柄位置 正常
肿瘤侵袭方式
肿瘤可向鞍旁侵袭,常通过三种方式: 直接侵袭海绵窦; 以硬膜内生长方式,在海绵窦上包绕海绵窦入鞍
旁; 以硬膜外生长方式,通过海绵窦下向鞍旁发展
三、垂体瘤的鉴别诊断
与鞍上肿瘤的鉴别 与垂体其他病变的鉴别
(一)与鞍上肿瘤的鉴别要点
确定正常垂体是否存在。 肿瘤存在囊变和钙化提示颅咽管瘤。 肿瘤有脑膜尾征提示脑膜瘤。 伴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常为生殖细胞瘤。
侵袭性腺瘤是Jefferson首先使用,指垂体腺瘤 侵及包膜和局部呈广泛浸润性生长者,一直沿用 至今。
侵袭性垂体腺瘤
对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研究方法不同,侵 袭性垂体腺瘤的发生率亦不同: 影象学研究为10%; 外科手术肉眼观察为35%; 病理学镜下观察高达85%,其中大部分为微侵袭, 即肉眼无异常,镜下观察到轻微侵袭,多为肿瘤 侵袭邻近的硬脑膜。
垂体柄明显缩短或消 失,后叶高信号区消 失;
在鞍上体即垂体后叶
二、垂体腺瘤的MRI诊断
垂体微腺瘤 垂体腺瘤 侵袭性垂体腺瘤
垂体微腺瘤
直径小于10mm者称微腺瘤。 信号改变不大,在T1WI和T2WI上多数为等信号。 形态可有改变,垂体上缘隆起。 增强扫描病变为低信号(增强早期)
空蝶鞍形成机制
鞍隔孔膜薄、孔较大(大于5mm)或鞍膈缺损, 蛛网膜下陷鞍内,脑脊液进入蝶鞍,使蝶鞍上部 扩大。
少数空蝶鞍与脑脊液漏、脑积水有关; 颅内高压可致蛛网膜腔隙疝入鞍内形成。
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
垂体前叶明显缩小、 扁平紧贴鞍底,鞍内 空虚,充满脑脊液, 形成类似部分空蝶鞍 改变;
垂体卒中为急性出血和垂体腺瘤梗塞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伴有严重的头痛、高血压和视觉突然丧失。
垂体肿瘤 (大于10mm)
垂体卒中
多数为亚急性期 出血改变,在T1 和T2加权像上信 号强度发生变化,
成为相当亮的信 号
侵袭性垂体腺瘤概念
关于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腺癌问题尚未完全解 决。尽管少数垂体腺瘤可以出现侵及海绵窦、浸 润硬脑膜和局部骨质的破坏,但关于垂体腺癌的 诊断一直有着争论。
MRI检查
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显示垂体内病变轮廓和确定肿瘤 与鞍旁软组织结构的关系方面优 于CT。
正常脑垂体
正常成人垂体宽度约12mm, 前后径 为8mm,高度在3~9mm之间。腺体 的上缘呈凹陷、平坦和隆突;腺体 两侧对称。
•垂体腺前叶信号相当均 匀,在T1和T2加权像上, 与脑白质信号相等。 •垂体后叶在MRI T1加权 像上呈高信号.
垂体肿瘤MRI诊断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 院放射科 郭亮
一、垂体肿瘤影像学 检查
脑垂体位于中颅凹、蝶鞍的垂体窝内,周围解剖结构复杂。 影象学检查是评价垂体腺和周围结构的重要手段。
普通平片 CT MRI
普通平片
间接显示 垂体病变
与垂体 腺的 病变相 关性差
CT检查
提供骨结构和 钙化的详细征象
射线硬化伪影和部分容积效应 影响微腺瘤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