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罪自有评说_秦始皇的得与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史二则
王修智
千秋功罪自有评说
)))秦始皇的得与失
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他13岁即位,22岁亲政,从29岁开始,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任务,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然而,仅仅二世而亡,是历史上最短命的统一王朝。
秦始皇的千秋功罪,历代皆有评说,然而盖棺已有两千多年,却迄今不能论定。
秦始皇的历史性贡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开创了统一的时代,从此,坚持统一、反对分裂成了中国历史的主流
秦始皇以前的几百年时间里,中国处在诸侯争霸、战乱不已的状态。
为了尽早结束战乱,思想家们呼吁天下/定于一0(孟子语),政治家们则积极付诸实践,采取措施富国强兵,参与兼并战争。
到了公元前3世纪,在胜出的/战国七强0中,最有实力完成统一大业的有两个,一个是东方的齐国,一个是西方的秦国。
经过百年左右的争锋与合纵连横,秦国最终并吞六国,一统天下,而这一历史任务恰恰是到了秦始皇的手上完成的。
可以说,秦始皇翻开了中国历史的崭新一页。
秦始皇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统一,接着又用了称皇帝后12年的时间维护和巩固统一。
他为此做了种种制度性的设计和安排。
(二)废除封建制,推行郡县制
封建制与郡县制孰优孰劣,争论了两千年,最早的也最有决定性意义的争论,发生在秦始皇刚刚完成统一之际。
那时,秦始皇连续两次亲自主持召开/御前会议0,讨论统一的帝国究竟是实行封建制还是郡县制的问题,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最后由秦始皇一锤定音,
102孔子研究2005年第1期
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个郡,郡下设县。
后增至41个郡,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本轮廓。
废封建,行郡县,这无疑是一个英明的抉择。
郡县制遂成为此后中国历代历朝的最基本的制度安排。
(三)制定并颁布统一的法律
秦国原有的法律,是在著名法家人物商鞅的刑法思想指导下制定的,统一后,在此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国法律的一些内容,制定并颁布了统一的法律。
从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简所载大量法律文书可知,秦律的特点,一是体现了法家的重刑主张,二是吸收了儒家关于维护宗族伦理的主张。
(四)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单位
统一前,各国自订制度、规则,多样不一。
车辆有大有小,车道有宽有窄,这对统一后的全国交通极为不便。
于是政府下令将车的两个轮子间的距离一律改为6尺,使车的轨道相同,行驶起来,前有车,后有辙,顺畅便捷。
这叫做/车同轨0。
交通问题解决了,还有商业和市场交易问题。
统一前,各国货币不统一,尺寸、升斗、斤两也各有不同的标准,为消除换算难度,降低交易成本,政府制定并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度、量、衡单位和标准,发行统一的货币,极大地方便和促进了全国商业和市场的发展。
(五)书同文
统一前,各国文字不一,一个字往往有几种写法,不利于传达政令、颁布法律和推行教育。
统一后,废止各国文字,由丞相李斯等人在原秦国文字的基础上改造、制定了一种篆文,颁行于全国。
这叫做/书同文0。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0,促进了中国民族的形成。
(六)建立了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事无巨细皆决于上;实行中央、郡、县三级政府垂直统一管理体制,不容许各地自行其是;定法家于一尊,禁止百家学术。
这往往最招人诟病。
殊不知,在两千多年前,要统治一个版图庞大的帝国,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就是最有效的统治手段,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因为,那时人类的智慧和经验还不能提供比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更有效的统治手段,中国如此,世界上其他发达文明同样如此。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古罗马的共和制度,由于交通、传播等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能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所以,在古罗马,待到城邦长成帝国的时候,就只能舍共和而行帝制了。
在中国,/百代皆行秦政制0,如清末思想家谭嗣同所说:/二千年之政,皆秦政也0,而且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呈现出越来越加强的趋势,这也实在有一些不得不然的理由。
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来评论秦始皇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它垂两千年而不
改,显然有其深厚的经济和社会的基础。
而且,必须看到,秦朝的二世而亡,就其直接原因来说,不是亡于中央集权专制主义,而是亡于暴政,如同汉代思想家所指出的那样,秦朝的统治者不知/取与守不同术也0(贾谊语),马上打天下,又马上治天下,重法严刑,暴虐无道,劳民伤财,四海困穷,逼得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诛灭暴秦。
当然,就其深层原因来说,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有其不可逃避的责任。
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有许多痼疾,如:易走极端,禁锢思想,迷信暴力,等等,但它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将权力垄断起来,高度集中于一人之手,实际上这同时也把所有的社会矛盾/高度集中0于一人之身,也就是将天下安危系于一人之身。
当其人为明君时,不但能够维持,而且还会保证国家机器的高速运转,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当其人为昏君时,滥用权力,胡作非为,必然导致天怒人怨,身死国灭。
嬴政父子即始皇帝和二世皇帝恰好提供了这方面的例证。
推广开来看,中国历史上各个封建王朝,无一不希望长治久安,传之无穷,然而又几乎都是由明君兴,由昏君亡,这与各个封建王朝都实行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有莫大的关系。
这是我们今天评说秦始皇的千秋功罪时必须看到的。
卓越的政治家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是与秦始皇齐名的帝王。
打天下与治天下,创业与守业,哪个更难?人们所见不同。
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创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是在创业上开天辟地的典范;汉武帝勇于改革、创新,文武并用,开拓进取,是在守业上表现出雄才大略的典范。
所以,近代史学家夏曾佑评论说:/有为汉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
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
0另外,秦皇、汉武二人秉性相近,都喜欢巡游天下、封禅泰山、迷信方术神仙,好大喜功,伤害百姓,因此,也都是誉满千古、谤满千古的历史人物。
(一)确立以儒学为指导,打造新的政治模式
秦始皇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中华第一帝国,但是,秦始皇缺乏治理这个庞大帝国的经验,致使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仅仅生存了15年就灭亡了。
秦失其鹿,刘邦居马上得之,建立了汉朝。
汉初,由于长期的兵燹战火,国家穷困,民生憔悴,统治者愿意自我约束,与民休息,奉行一种清静无为的政策。
行之六十余年,渐至民富国强,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0。
但是,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汉承秦制,汉初诸帝在制度建设上无所作为,缺少创新意识,以至于秦政制基本上被保留了下来。
秦政制乃属草创,未经长103 读史二则
104孔子研究2005年第1期
时间的实践检验和改良,瑕瑜互见,不能照抄照搬。
汉武帝即位后,连续几次召开举贤良对策会议,欲以集体的智慧解决汉承秦制、如何创新发展的问题。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0的主张,要求把儒家思想确立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为汉武帝所采纳。
这就在汉治国方略上取代了秦奉行的法家思想和汉初文、景时期奉行的黄老无为思想,开始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塑造新的主流意识形态,由此引起了秦汉政治模式的结构性变化,出现了一种稳定的、成熟的、普遍适用于历朝历代的政治模式。
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和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再加上汉武帝确立的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由这三者组合而成的政治模式,从两汉到明清,竟然沿用了两千多年。
一种政治模式具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
(二)改革分封制,削弱诸侯力量
汉承秦制,亦有变通,比如,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体制。
这是一种特殊的/一国两制0。
可是,问题恰恰出在分封制上,分封出去的诸侯,往往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甚至犯上作乱。
汉武帝即位后,坚决贯彻贾谊早已提出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0的主张,颁布/推恩令0,令诸侯分封其子弟,一个大诸侯被分为几个乃至十几个小诸侯,使其力量分散,不再对中央政府构成威胁。
(三)设置中朝,提高皇帝执政能力
为了更有效地贯彻自己的意志,汉武帝打破常规,起用一部分左右亲信、侍中、尚书等人,组成一个/非体制化0的参谋、决策机构,称之为/中朝0或/内朝0,直接受自己指挥、控制。
以丞相为首的行政办事机构被称之为/外朝0,地位随之下降。
内朝人少、灵活,不受体制束缚,皇帝可任意指派,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内朝的设置,是汉武帝的发明,它提高了皇帝的执政能力,并为后世所效法,如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都与内朝有相似之处。
(四)增设监察机构,完善监察制度
在监察制度建设方面,汉武帝一方面在丞相之下增设了负责监察的司直,在御史大夫之下增设了负责监察的御史中丞,切实加强了行政长官的监察职能;另一方面又新创立了专门负责中央和地方监察的司隶校尉和部刺史制度,使监察权相对独立,完善了汉代的监察制度。
(五)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政在得人。
汉武帝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唯才是用。
他广开选人之路,有因循和沿袭,也有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以/察举制0、/征召制0和/博士弟子0为三大途径的选官制度,确实选拔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
史称/汉之得人,于兹为盛0。
(六)整顿财政,增加国库收入
汉武帝整顿财政,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施,如: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由政府负责各地上交京师的租赋、货物的运输与买卖,平抑物价,征收财产税,由政府垄断铸造和发行货币的权力,等等。
这些措施加强了国家对于经济活动的干预,扩大了国有经济成分,提高了国家财政收入。
(七)打退匈奴,平定四境,维护国家统一
秦至汉初,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经常南下侵袭,给中原王朝造成了巨大威胁。
秦始皇统一后修长城,说明即使并吞六国、/虎视何雄哉0的秦,仍对匈奴采取防御守势。
汉高祖刘邦曾经亲率30万大军征伐匈奴,却反被匈奴围困在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白登山七天七夜,几不脱身。
此后被迫采取/和亲0政策,换取暂时的和平。
汉武帝即位后,在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改变战略,以战为守,以攻为御,派卫青、霍去病等杰出将领率大军深入大漠腹地,寻求决战,屡败匈奴,彻底扭转了长期被动挨打的局面。
接着在西北部设置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并完全控制了西域,取得西域三十六属国,在轮台、渠犁(今新疆地区)等地屯兵,置使者、校尉。
在朝鲜半岛设置了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
平定了南越、西南夷,在海南岛设置了珠崖、儋耳两郡,在越南地区设置了交趾、九真、日南郡。
在更大的范围内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如果说秦始皇的统一,勾勒了中国版图的基本轮廓,汉武帝的统一,则接着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疆域,使中国真正具有了泱泱大国之风。
(八)放眼世界,经营西域,开辟中西交通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
他勇于进取,不满足于四海一统,更把目光投向世界。
他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内地与西域的交往,进而又开辟了中国与中亚各国以至罗马的交通,形成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0。
由于中西交通,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汉武帝16岁即位(公元前140年),做了54年皇帝,他的雄才大略,使他在文治武功上皆有卓越的建树,在他的治下,大汉王朝国势强盛,雄踞东方,与当时正在形成中的罗马帝国成为世界东西两极,伟大的中华文明昂扬直上,声教四迄,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它的魅力和风采。
105
读史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