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
气象防灾减灾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作用分析
气象防灾减灾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作用分析气象防灾减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旨在通过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帮助人们做好防灾减灾准备,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而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定义、作用、技术手段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的意义。
需要明确的是,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是指对未来数小时内出现的短时天气变化进行预测和警示。
这些预报主要包括短时强对流天气、雷电、强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
与长期气象预报不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更加注重时间的紧迫性和准确性,因为它关乎到人们近期的生活和安全。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能及时通报短期内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提醒人们做好防范准备。
比如预警发布后,人们可以提前关闭门窗、搬移易受灾区域等,从而减少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帮助相关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比如及时清障、疏散人群、转移固定资产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的影响。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技术手段。
目前,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主要依赖于气象观测、数值模拟、雷达监测、卫星遥感等多种手段。
气象观测可以获取实时的天气数据,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数值模拟则通过数学模型对天气变化进行预测;雷达监测可以实时监测降水、风暴等情况;卫星遥感可以对大范围的天气系统进行监测。
这些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预测未来数小时内的短时天气变化,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我们需要认识到,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不仅仅是气象部门的工作,它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和支持。
广大市民需要关注天气预警信息,听从应急部门的指挥,主动采取防护措施;相关部门也需要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制定应对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人员调配。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利用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含答案)浙江理论知识和业务规范试题
卷一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共48分)(一)单选题(共28小题,每题1分,计28分1.短时预报是指未来( B )天气参量的描述。
《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A. 0-6小时 B. 0-12小时 C. 0-3小时 D. 0-2 小时2.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达到( C )为台风。
《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A. ≥51 m/sB.24.5-32.6m/sC. 32.7-41.4 m/sD. 41.5-50.9 m/s3. 在上不可能建立地转平衡的关系,也不存在地转风。
( A )P38A.赤道B.极地C.中纬度D.高纬度4.以下四类对流风暴中一定是强风暴的是( B )。
雷达P102A.普通单体风暴B.超级单体风暴C.多单体风暴D.飑线5. 以下不属于南亚高压的特征的是( D )P488A.具有行星尺度的反气旋环流特征B.是对流层上部的暖高压C.具有独特的垂直环流D.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深厚系统(具有潮湿不稳定特征,对流活动非常活跃)6.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D)的天气现象。
《沙尘天气预警业务服务暂行规定》A.10公里B.5公里C.2公里D.1公里7.实践中发现,地面锋面往往顺着高空( B )的气流移动,其移动速度与垂直与锋面的分速成比例。
P235A.200百帕或300百帕B.700百帕或500百帕C.850百帕或700百帕D.500百帕或400百帕8.水平尺度在20~200 km的系统称为。
(B)P412A.中-α系统B.中-β系统C.中-γ系统D.小尺度系统9.当700 hPa的高空槽线落在地面冷锋锋线的后面时,坏天气出现在,过后天气转为晴或高云天气。
(D)P80A. 锋前,700 hPa槽B. 锋前,500 hPa槽C. 锋后,700 hPa槽D. 锋后,500 hPa槽10. 700 hPa图上有()东移,并引起了江淮气旋发生且有所发展时,北方也将有冷空气南侵,而且也能影响长江以南地区,这常是春季寒潮的征兆。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天气预报手段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为了满足人们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短期临近天气预报优势越发明显,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气象复杂多变,传统天气预报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需要全新的天气预报形式。
短期临近气象预报是指对未来十二小时天气变化趋势进行预告,具有预报时效强等特点,特别是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应用有着积极的作用,可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效果。
关键词: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气象防灾减灾;应用短期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应用,能够为气象服务提供基础保障,也能够提升气象服务水平。
短期临近天气预报已经成为气象服务部门关注的重点内容,短期临近天气预报发展总目标是开发中尺度预报模式,提高中度降水系统和预报能力,使短期临近天气预报可以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气象服务。
短期临近天气预报发展已经足够成熟,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应用能够使气象预测更加便捷,也可提前向农业等部门发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使各个部门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降低气象灾害对人们日常生活、农业生产等影响。
一、短时天气预报概述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主要是运用天气雷达探测、气象卫星云图等技术替代传统的气象监测手段,准确预测短期时间内可能出现的各类气象灾害问题,如冰雹、龙卷风等。
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突发性特征,一旦发生会带来严重损害。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是天气预报中特定内容,主要是监测当天0-2小时内气象情况。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应用较为广泛,气象部门接收到临近天气预报信息后,对预报信息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短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进行预警,使人们可提前做好防灾减灾措施,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气象灾害对人们日常生活、农业生产等多种方面的影响,为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1]。
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优势(一)时效性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传统天气预报只能够在天气预报前一天或者是某个固定时段进行预报,时效性较差,无法准确预测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导致气象灾害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安徽省短时临近天气业务规定
安徽省短时临近天气业务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省短时临近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业务管理,提高短时临近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业务能力,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国气象局《短时临近天气业务规定》、《基层气象台站突发气象灾害临近预警服务业务基本要求》、《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安徽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业务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是指对未来0-12小时天气过程和气象要素变化状态的预报。
其中,0-2小时预报为临近天气预报。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业务的工作重点是短时强降水、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雷电、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
本规定所称短时强降水一般是指一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20毫米的降水;冰雹天气一般指降落于地面的直径大于等于5毫米的固体降水过程;雷雨大风指平均风力大于等于6级、阵风大于等于7级且伴有雷雨的天气。
其他灾害性天气的强度按照中国气象局相关业务规定和技术标准执行。
本规定所称的区域性对省一般指涉及3个市或跨市5个县、区及以上范围;对市一般指涉及2个(下辖县、区少于等于4个)或3个(下辖县、区多于4个)县、区及以上范围。
本规定所称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一般指橙色和红色等级的预警信号。
本规定所称市级气象台指各市气象台和黄山、九华山气象管理处气象台,县级气象台指各县级市气象台和县气象台。
第三条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业务主要包括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分析、预报制作、预警发布、会商联防和检验评估五段业务。
第四条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业务在国家、省、市、县四级布局。
第五条省气象台负责全省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业务的组织、技术指导和支撑产品的制作。
跟踪监测全省范围内灾害性天气,制作发布各类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警产品,为市、县级气象台提供支撑指导产品;组织开展全省短时天气预报会商和临近天气预报联防;负责制作发布全省范围内区域性和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负责省市县一体化短时临近天气预警业务系统研发建立;组织开展全省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技术总结和关键技术攻关;负责全省短时临近天气预报质量检验。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优势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优势天气的变化往往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灾害。
天气预报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则在防灾减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两者的定义、优势以及应用实例等方面着手,探讨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的重要性。
我们来了解一下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的概念。
短时天气预报是指对未来短时间内(通常在72小时内)发生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和警示的工作。
它主要包括降水、温度、风力等方面的信息。
而临近天气预报是指对未来数天内(通常在3-7天内)天气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的工作。
它主要包括气压系统的变化、气候季节性特点等信息。
两者各有侧重,但都对于预防灾害和减少损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一,有利于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的发布可以提醒人们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如暴雨、冰雹、台风等极端天气,人们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清理排水沟、加固房屋、转移财产等,从而减少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其二,有利于指导决策。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的信息,适时制定和调整灾害防范方案,保障公众的安全。
在风暴来临之前,当地政府可以及时发布撤离指令,引导人们转移到安全地带,从而避免生命财产的损失。
其三,有利于引导公众行为。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未来天气的变化,引导他们采取相应的行为。
在高温天气来临之际,人们可以减少室外活动,增加水分摄入,加强防暑降温措施,以避免中暑等情况的发生。
其四,有利于监测和预警。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的发布可以帮助监测雷电、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并及时发布预警信号,提醒公众注意防范,避免受到灾害的侵害。
在实际应用中,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中国南方的雨季,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可以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相关地区的居民和政府提供宝贵的防御时间和机会。
《基层气象台站突发气象灾害临近预警服务业务基本要求》(气预函〔2016〕31号)
附件基层气象台站突发气象灾害临近预警服务业务基本要求基层气象台站是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线,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责任重大,准确及时的预警服务可以有力支持基层政府的灾害应急防御,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目前,受技术条件和业务能力的局限,部分基层台站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薄弱、不适应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需求的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尽快提高基层台站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依据《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16号)和《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气办发〔2010〕19号)等,制定本业务基本要求。
一、业务任务1.实时监测。
加强雷达、自动站等资料的监测分析,当天气实况达到预警标准时,或收到气象信息员、应急责任人以及社会公众上报的灾情并预计突发气象灾害仍将持续时,值班人员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临近预警。
在实时监测的基础上,结合上级临近预警指导产品,当预计本辖区突发气象灾害达到预警标准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实时跟踪监视天气变化,滚动更新预警信息,直至突发气象灾害结束。
3.预警信息发布。
应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短信、微信等媒体和传播手段向政府、相关部门、重点单位相关责任人和社会公众提供预警信息。
对于预警级别高、时效性强的预警信息,必须通过电话叫应地方党政负责人。
4.信息收集反馈。
预警信息发布后,及时了解各级应急责任人接到预警信息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情况,开展重大气象灾害灾情调查、收集和上报,根据需求,做好跟踪服务。
5.预警服务总结。
预警服务结束后,及时对预警服务每个环节进行总结,查找各个环节存在的隐患,改进预警服务流程。
根据实况和出现灾情情况,及时修订致灾临界阈值。
二、业务系统各省应组织研制本省省市县一体化短时临近预警业务系统,强化对基层台站突发气象灾害临近预警服务业务的支撑,要具备以下基本功能:1.自动报警。
自动站、雷达、卫星等资料能够实时滚动更新,达到预警标准时,可自动报警;可以与当地历史气象灾害分布特征、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水库、河流流域等重要防汛部位,地理地形、农业产业布局信息叠加综合显示,能够设置突发气象灾害阈值并能自动报警。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广西凌云县气象局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气象局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理解力逐渐加深。
短期天气预报和天气预报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因此,有必要扩大对气候变化规律的研究,减少突发性灾害的影响,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气象防灾减灾;应用引言自然天气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只能借助于观测仪器实现对其未来趋势的一种预测。
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则是当前现代化气象观测技术的产物,能够对气象灾害更为精确实效、更有针对性的预报,从而为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数据上的支持,能及时地开展相应的预防保护措施,减少突发性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害。
1短时天气预报随着中国工业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对包括短期天气预报在内的气象服务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对防灾减灾有着直接的影响。
目前中国天气预报分析表明,短期天气预报的天气信息必须准确及时。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天气预报信息的传播逐渐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短期天气预报信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短期天气预报主要是预报3小时内的天气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手表进行具体的计算,天气预报的实际内容往往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的。
短期天气预报中没有空白阶段,气象学家无法在传输前对其进行记录,因此短期天气预报非常及时。
我国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使用专业设备分析灾害发生的时间,并及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相关人员,帮助人们更好地做好防灾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此外,还有更长的时间间隔,因为短期天气预报可以收集准确的信息,而长期天气预报的记录无法及时更改。
短期天气预报可以弥补这一差距,并为我们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努力提供适当的响应。
2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优势2.1针对性强与过去传统的天气预报所不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应用领域与范围上要更广,除了能够对自然天气的变化进行预测以外,还能根据不同的地形状况,满足不同群体的气象预报需求。
强对流天气实时监测和短时临近预警业务实施指导意见
附件2:强对流天气实时监测和短时临近预警业务实施指导意见(讨论稿)一、目的强对流天气的实时监测和短时临近预警的目的是提高预报员应用各种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产品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对各类强对流天气特征的识别能力,明确各级业务的分工和业务流程,提高强对流天气短时和临近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率。
二、原则(一)充分应用各类资料原则在强对流天气监测和短时临近预警中应当充分应用天气雷达、气象卫星、自动气象站和其它新型观测资料以及各类数值分析预报产品;在使用观测资料前应进行数据质量控制,提高预报员的资料分析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二)准确率优先兼顾时效原则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警主要用于防灾减灾,因此必须将监测预报准确率放在第一位,同时兼顾时效,为此在大力开发客观监测预报技术的同时,应当加大预报员的总结和培训工作。
(三)客观与主观相结合原则大力发展强对流天气的客观识别技术、客观外推技术、各类资料融合技术和快速分析预报系统(RAFS)及其产品解释应用业务,加强预报员对RAFS产品和多种探测资料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短时临近预警的准确率和时效。
(四)预报产品形式的一致性原则为方便各种预报产品的上传下达、订正以及预报结果检验,各级气象台站应使用统一的预报产品形式(或格式)以及其中的强对流天气分类标识。
(五)业务集约化原则实现强对流天气实时监测和短时临近预警业务流程合理化,业务分工的集约化,减少系统开发和产品加工的重复劳动。
三、主要业务内容(一)强对流天气实时监测和报警业务根据《全国短时、临近预警业务规定》(气办发〔2010〕19号)规定的原则,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警戒区域。
针对一般对流和强对流天气(包括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冰雹、雷电等),利用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自动站、新型探测设备开展实时监测业务。
卫星云图: 根据云图上云或云区的型式、范围大小、边界形状、色调、暗影和纹理对不同天气系统进行云分类识别;利用云图上云区的型式和云顶亮温等,分析有利于强对流发生发展的天气系统和对流天气的强弱,形成天气系统类型分析产品。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优势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优势天气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不同的天气条件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灾害事件的发生。
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在天气灾害防范方面,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的定义、作用以及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优势进行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的含义。
短时天气预报是指对未来短时间段(通常指6小时内)的天气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和预报。
而临近天气预报则是对未来1-3天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和预报。
这两种天气预报都是根据实时气象观测、数值模式预报和气象专家判断等手段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提供及时、准确的天气信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参考和帮助。
能够提前警示灾害事件。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能够提前预报未来的天气变化情况,包括降雨、风暴、雷电等极端天气事件。
通过及时发布这些预警信息,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居民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灾害事件对人们生活和财产造成的损失。
能够指导人们的活动和生产。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可以提供未来天气变化的详细信息,包括降雨量、风力风向等,对于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活动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及时了解天气情况,人们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做出不当的行为,减少灾害风险。
能够加强灾害预警和救援工作。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可以帮助政府和救援机构更准确地了解未来天气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特别是在台风、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情况下,这些预报信息对于组织疏散、转移人员、准备物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能够提高人们的气象意识和自救能力。
通过不断地接收天气预报信息,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对自身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形成良好的气象意识。
也可以根据天气预报信息提前准备好相关的防灾用品和设备,提高自救能力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中国气象局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
中国气象局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气科函〔2010〕2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管理,进一步做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依据《气象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业务规定》、《精细天气预报业务规范(试行)》、《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和《大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气象业务管理文件,制定本业务规定。
第二条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的工作重点是监测预警短历时强降水、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雷电等强对流天气(以下条文中提及的强对流天气均特指上述几类天气)。
短历时强降水定义为一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20毫米的降水,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6省(区),可自行定义短历时强降水标准报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备案;冰雹天气一般指降落于地面的直径大于等于5毫米的固体降水过程;雷雨大风指平均风力大于等于6级、阵风大于等于7级且伴有雷雨的天气;其余强对流天气按相关业务定义或技术标准界定。
第三条短时预报是指对未来0-12小时天气过程和气象要素变化状态的预报,预报的时间分辨率应小于等于6小时,其中0-2小时预报为临近预报。
第二章业务分工第四条国家气象中心负责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的技术指导,开展全国范围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的跟踪监视业务,制作和发布全国区域性强对流天气0-12小时短时预报产品,组织强对流天气全国会商。
第五条区域气象中心负责区域内短时和临近预报业务的技术指导和区域内强对流天气省际联防的组织与协调。
第六条省级气象台负责本省(区、市)短时和临近预报业务的技术指导,跟踪监测本省(区、市)的强对流天气,制作、发布本省(区、市)的强对流天气短时和临近预报产品。
1第七条市级气象台负责本行政区内强对流天气的监测、短时和临近预报及服务业务,在省级气象台指导下,制作发布本地区的强对流天气短时和临近预报产品。
理论知识与业务规范模拟试卷(一)答案
山西省气象行业天气预报技能竞赛理论知识与业务规范模拟试卷(一)一、 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空格位置) 1、 地转偏向力在纬圈平面上,指向运动方向的(右)方。
2、 高空槽前脊后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为气流(上升)区,常造成阴雨天气。
3、 超级单体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一个深厚持久的(中气旋)。
4、 冬季和夏季的槽脊位置基本上是稳定或是渐变,占全年相当长时间。
两个过渡季节是短促的,一次是(6)月,另一次是(10)月,这种突变是半球范围乃至全球范围的现象。
5、 一般大风出现在气压梯度最(大)的地方。
6、 强冷空气在(西伯利亚)和蒙古堆积是寒潮爆发的必要条件。
7、 涡度是由于速度场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所产生的,它描述的是气块的(旋转)特性。
8、 地面大风区经常是在(低压)中心附近和(高压)的边缘区域。
9、 在一定条件下,地形对降水有两个作用,一是动力作用,二是(云物理)作用。
动力作用主要是地形的(强迫抬升)。
10、在降水区中,水汽通量辐合主要由(风)的辐合所造成,特别是在低层空气里(水平)辐合最为重要,而水汽平流对水汽的贡献很小。
11、P 坐标系连续方程是 ( 0=∂∂+∂∂+∂∂py v x u ω ) 。
12、台风形成的主要物理机制是(第二类条件不稳定)理论(CISK )。
13、西南低涡向偏东方向移动时,当移过两湖盆地后,常可诱生出(气旋波),导致出现暴雨或特大暴雨。
14、地面图上锋线附近等压线呈(气旋)性弯曲,折角指向气压(高)的方向。
15、北方气旋主要有:蒙古气旋、东北气旋、(黄河)气旋、(黄海)气旋。
16、南亚高压具有(行星)尺度的反气旋环流特征。
17、按照形成的原因,霜冻可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和(平流-辐射)霜冻。
18、寒潮中期过程有倒Ω流型、极涡偏心型、大型(槽脊东移)型三大类。
19、东亚地区冬季冷空气活动具有两种主要周期振荡,弱冷空气活动具有(单周)的周期振荡,强冷空气具有准(40)天的周期振荡。
探讨短时强降水发生的条件及要素特征
探讨短时强降水发生的条件及要素特征作者:王勇刘金瑶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5年第01期摘要:根据中国气象局气办发(2010)19号文件下发的《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和有关强降水的特点以及导致灾害的严重性,还有结合预警信号发布规定,当时把短时强降水进行了明确的认定标准:其在一个小时之内发生的降水量如果其降水过程超过20mm即为短时强降水。
关键字:短时强降水;条件;特征。
引言:有关短时强降水的定义为在短时间内具有相对大的降水强度,其是一种天气现象,且降水量高出了某一衡量值。
这一天气过程的特点包括:历时短和雨强大以及局地性强。
因为大量的降水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发生,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以及交通等问题,这也可能会造成泥石流或者洪涝等严重灾害。
一、关于短时强降水发生的条件及要素特征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形势下,中小尺度系统的生成是短时强降水产生的原因。
分析还表明:低空西南气流的稳定维持利于降水过程持续,而高空气流的短波波动则造成降水强度的强弱波动变化;当高空气流由偏西风转为西南风,中低空西南气流和中高空西南气流同向叠加时,对流层中层西南急流建立并且向超低空传递,高空冷空气的加入和低层西南气流加强促使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导致短时强降水。
1、大尺度环流形势以某日为例,副热带高压从东到西像一条丝带对江淮一直延伸到华南的大多数地区进行了有力控制,东北地区与黄淮地区两者相互作用出现的大陆高压,形成高压脊,此高压脊相对比较大,其脊线方位大致为115°E,脊后出现暖平流的情况,因为南部地区受到了控制,所以加强了之前本地温湿条件;有别的地区出现了西风槽加深向东偏离的情况,比如贝湖到新疆地区。
第二天高空低槽往东方向偏离,一直到内蒙的西部地区延伸到了华北西部地区以及河套一带,此高压脊的向北部分向东移动一直到海上方位,相对降低了副高强度,不过588线从东到西像丝带环流,其依然控制了长江流域及其向南方向的地区;700hPa西风槽前的西南气流相对比较强烈,槽前以及副高往西方向处出现了西南急流,但是该气流相对比较狭窄,在山东的南部地区出现了暖式切变线的情况,并且比较明显,在其向南方向出现了西南风急流,该急流大超过了12m/s,而江淮和以南地区处在将近有20℃的暖区范围内,受到切变线的影响,并且有受到的西南暖湿气流,导致出现切变线降水。
天气预报用语及技术规定
二、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
?警报
?预计某种灾害性天气系统, 两天之内影响 本地且危害较大 ,即发布“警报”,如 “台风警报”、“暴雨警报”、“大风警 报”等。
? 紧急警报
?预报24h 内受台风影响,近中心最大风力达 12级或以上,则发布“台风紧急警报”。
?对24h内的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 影响,也发布相应的紧急警报。
12. 霜冻
? 霜冻预报、霜冻警报
12
十七类天气预报等级用语(3)
13. 灰霾
? 灰霾预报、灰霾警报
14. 城市内涝
? 城市内涝预报、城市内涝警报
15. 地质灾害
?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地质灾害气象警报
16. 森林(草原)高火险
? 森林(草原)高火险预报、森林(草原)高火险 警报
17. 城市高火险
? 城市高火险预报、城市高火险警报
24小时量值 0.1~9.9 5.0~16.9
10.0~24.9 17.0~37.9 25.0~49.9 38.0~74.9 50.0~99.9
雪量等级
12小时量值
24小时量值
小雪 0.1~0.9(雪深0~1cm) 0.1~2.4
小到中雪 0.5~1.9(雪深1~21cm) 1.3~3.7
中雪 1.0~2.9(雪深2~3cm) 2.5~4.9
的预报。
? 中长期气候预测:
? 是指预报时效超过一个月的季、年、重要时段(如春播期、 汛期、秋季低温、春运期等)等的重大天气过程、降水和气 温等的趋势预测。
? 由于时间长,准确率较差,仅供内部参考。
5
二、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
?在重大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出现前,各级 气象台站还要及时发布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
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1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石金伟,赖辉煌,杨庆波(福建省德化九仙山气象站,福建德化 362500)摘要:天气情况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农业生产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对于农业防灾减灾有着重大意义。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准确地预测分析短时间里的天气变化状况,并且能够预估财产损失,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规避自然灾害的时间。
论述短时天气预报的内涵以及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希望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农业气象;服务项目0 引言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对农业生产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
天气变幻莫测,对农业的影响很大。
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在短时间内预测出天气所出现的变化,提前预测出天气造成的影响,使农业生产合理的采取措施,减少时间和成本浪费。
1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内涵特征1.1 短时天气预报的内涵天气预报大多时长分为长期、中期、短期3种。
其中,长期天天气预报指的是10~15 d,中期天气预报指的是4~9 d,而短期的天气预报指的是1~3 d。
短时天气预报可以较快预测天气自然灾害的发生,最长不超过12 h。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及时地预报某个地区即将出现的天气,如雷雨、强降水、大雨、大风等突变天气,使人们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区别于长期的天气预报,短时天气预报具有强大的时效功能,它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农业生产按照精准的天气预报在合适的时间内做出筹备工作。
1.2 主要特征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农业天气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中效果明显。
我们通过分析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得出该天气预报形式特征:第一,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相比传统的天气预报方式时间短、预报频率高。
其原因是,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报的是未来2 h之内的天气情况,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因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报天气时需要考虑到因素较少,分析天气情况更为简单。
中国天气预报时效划分标准
中国天气预报时效划分标准
一、短时预报
短时预报是指预报时效为1-6小时的天气预报,主要关注短时间内的天气变化,如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短时预报通常利用气象雷达、卫星云图等现代化手段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并预报短时内的灾害性天气,为相关部门的应急管理和公众安全提供保障。
二、短期预报
短期预报是指预报时效为6-48小时的天气预报,主要关注未来几天内的天气变化趋势,包括温度、降水、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的预测。
短期预报是日常气象服务中最为常见的预报类型,为公众出行、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领域提供重要参考。
三、中期预报
中期预报是指预报时效为48-100小时的天气预报,主要关注未来一周内的天气变化趋势,包括季节性气候预测、降水分布和气象灾害风险等。
中期预报对于农业生产和季节性活动的安排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为相关行业的长期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四、长期预报
长期预报是指预报时效为100小时以上的天气预报,主要关注未来一个月至一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包括气温、降水、
风速等气象要素的预测。
长期预报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政府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帮助公众了解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五、专题预报
专题预报是指针对特定天气系统或特定区域的天气预报,如台风、暴雨、雾霾等专题。
专题预报旨在深入研究和了解特定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预警和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以上分类可以了解到不同时间跨度下中国天气预报的类型及其特点和主要目的。
不同时效的天气预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制度
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制度一、目的和意义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是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对天气变化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为政府部门和公众提供决策依据。
建立完善的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制度,对于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原则1. 及时性原则: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应当尽快获取天气变化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的时效性。
2. 准确性原则:预警信息的发布应当基于可靠的气象数据和科学的分析方法,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性。
3. 全面性原则:预警工作应当涵盖各类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确保预警工作的全面性。
4. 协同性原则: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应当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确保预警工作的有效性。
三、组织架构1. 设立气象预警中心:负责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制定预警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预警工作。
2. 设立气象监测预报部门:负责实时气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制作预警产品,发布预警信息。
3. 设立气象灾害防御部门:负责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工作,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
4. 设立公众服务部门:负责预警信息的传播和公众服务,加强与媒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的合作,提高预警信息的覆盖率和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四、工作流程1. 数据收集与处理:气象监测预报部门负责实时气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
2. 预警产品制作:气象监测预报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作预警产品,包括预警信号、预警公告等。
3. 预警信息发布:气象监测预报部门将预警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发布给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传播。
4. 预警信息传播:公众服务部门负责预警信息的传播工作,与媒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合作,提高预警信息的覆盖率和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县级综合业务题库
1、卫星云图上当观测到下列哪种云系时预示地面会出现强风?( )□A.层状云系□B.急流云系□C.弧状云线√D.逗点状云系标准答案: C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气象灾害发生情况,依照( )的规定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情况紧急时,及时动员、组织受到灾害威胁的人员转移、疏散,开展自救互救。
□A.本地气象灾害应急预案□B.本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C.《气象灾害防御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标准答案: D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要求,重点加强农村偏远地区预警信息( )建设,因地制宜地利用有线广播、高音喇叭、鸣锣吹哨等多种方式及时将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给受影响群众。
□A.发布平台√B.接收终端□C.发布流程□D.传播机制标准答案: B4、在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场周边20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或者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周边10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 )的建筑物、构筑物。
□A.1/5□B.1/6□C.1/8√D.1/10标准答案: D5、对于台风、暴雨、暴雪等气象灾害()色预警和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要减少审批环节,建立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
□A.蓝□B.黄□C.橙√D.红标准答案: D6、急流是指一股强而窄的气流带,急流中心最大风速在对流层上部必须大于或等于()米/秒。
□A.10□B.20√C.30□D.40标准答案: C7、发布(含变更)和解除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应在()内通过灾情直报系统上传中国气象局,供全国共享。
□A.10分钟√B.15分钟□C.20分钟□D.30分钟标准答案: B8、关于北半球热成风的说法,下面哪个叙述是错误的()。
□A.热成风是地转风随高度的该变量√B.热成风与平均温度线(或厚度线)平行,背风而立高温在左,低温在右□C.当某层中地转风随高度逆转时有冷平流,地转风随高度顺转是有暖平流。
气象知识试题及答案(3套)
气象知识试题及答案(3套)篇一单项选择题:1、航空器升力的产生是由于( )。
A、机翼上、下表面压力相等B、机翼上表面压力大、下表面压力小C、机翼上表面压力小、下表面压力大D、机翼上表面有压力、下表面无压力答案(C)2、航空气象中大雾(FG)是指能见度( )。
A、< 800 米B、> 1000 米C、< 1000 米答案(C)3、航空气候资料一般至少有( )年时间观测为依据。
A、5B、10C、3答案(A)4、在新建机场或现有机场增设跑道之前,应尽早开始收集新机场位置和现有机场增设跑道的有关( )资料。
A、气象B、气候C、大气答案(B)5、UTC 表示( ),SFC 表示( )。
A、世界协调时;地面B、世界协调时;近地面C、北京时;近地面答案(A)6、配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或者自动气象站的机场气象台(站)应当每日( )连续发布例行机场天气报告。
A、24 小时B、13 小时答案(A)7、温度越高,空气密度越小,飞机所获升力( ),结果最大允许起飞重量( )。
温度越低,效果则相反。
A、减少;减少B、增加;增加C、减少;增加答案(A)8、国际航行气象服务的目的是对国际航行的( )、( )和效率做出贡献。
A、安全;正常B、提前;安全答案(A)9、如果报告跑道入口处有雷暴活动,此时着陆可能会遇到( )。
A.低空风切变B.大雾C.云底高度很高的层云D.锋面影响答案(A)10、某地点的海拔高度是指( )。
A、该点到机场平面的距离B、该点到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C、该点到1013 百帕气压面的垂直距离D、该点上的气压高度表拨到QFE 指针指示的高度答案:(B)11、对飞行影响最大的垂直运动是( )。
A.强对流B.系统性缓慢抬升C.乱流D.大气波动答案(A)12、航空器起飞着陆时使用跑道主要取决于( )。
A、跑道的坡度B、机型C、进场航迹与跑道中心延长夹角大小D、地面风向风速(D)13、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基础型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应当把( ) 放在首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气科函〔2010〕2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管理,进一步做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依据《气象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业务规定》、《精细天气预报业务规范(试行)》、《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和《大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气象业务管理文件,制定本业务规定。
第二条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的工作重点是监测预警短历时强降水、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雷电等强对流天气(以下条文中提及的强对流天气均特指上述几类天气)。
短历时强降水定义为一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20毫米的降水,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6省(区),可自行定义短历时强降水标准报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备案;冰雹天气一般指降落于地面的直径大于等于5毫米的固体降水过程;雷雨大风指平均风力大于等于6级、阵风大于等于7级且伴有雷雨的天气;其余强对流天气按相关业务定义或技术标准界定。
第三条短时预报是指对未来0-12小时天气过程和气象要素变化状态的预报,预报的时间分辨率应小于等于6小时,其中0-2小时预报为临近预报。
第二章业务分工第四条国家气象中心负责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的技术指导,开展全国范围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的跟踪监视业务,制作和发布全国区域性强对流天气0-12小时短时预报产品,组织强对流天气全国会商。
第五条区域气象中心负责区域内短时和临近预报业务的技术指导和区域内强对流天气省际联防的组织与协调。
第六条省级气象台负责本省(区、市)短时和临近预报业务的技术指导,跟踪监测本省(区、市)的强对流天气,制作、发布本省(区、市)的强对流天气短时和临近预报产品。
第七条市级气象台负责本行政区内强对流天气的监测、短时和临近预报及服务业务,在省级气象台指导下,制作发布本地区的强对流天气短时和临近预报产品。
第八条县级气象台(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服务,并视情况对上级短时和临近预报产品进行订正预报。
第九条各省、市级气象台均应承担并开展强对流天气的区域联防工作。
县级气象台(站)视情况承担区域联防工作。
第十条省级及以下气象业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情报、灾情的收集上报工作。
第三章责任区第十一条本规定所指的责任区为强对流天气监测责任区。
第十二条天气雷达站所在地气象台的责任区一般为天气雷达扫描半径150-200公里范围内地形遮挡角较小的区域,或在雷达3公里等高度射束图的有效探测区域;次责任区为天气雷达可探测范围内责任区以外的区域。
第十三条没有天气雷达站的气象台责任区为其所在地行政区。
第十四条天气雷达站所在地气象台的责任区由省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划分,并报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备案。
各省(区、市)气象局应根据天气雷达的探测范围,明确天气雷达站所在地气象台的责任区,要求所有责任区既不重复,又可覆盖全省,天气雷达站不足的省(区、市)除外。
责任区一般以县(区、市)为单位,有山脉阻挡可将一县划为两个或多个雷达站的责任区。
第四章天气监测第十五条各级气象台(站)均应建立强对流天气监测(视)业务,开展强对流天气的实时监测(视)。
第十六条在汛期时段和当地强对流天气易发时段(由各省(区、市)气象局确定,报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备案),天气雷达应当全天时不间断开展监测。
第十七条非汛期时段和当地非强对流天气易发时段,在天气雷达监测范围内,预报或发现有强对流天气时,天气雷达应开机进行连续监测,直至天气过程结束。
第十八条汛期时段和当地强对流天气易发时段,市级及以上气象台实行24小时值班制,县级气象台(站)实行24小时守班。
值班人员必须密切监视天气实况和重要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
其它时段,遇有重要天气系统影响时,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值(守)班。
第十九条市级及以下气象台(站)应将监测到的强对流天气信息(强对流天气的强度、范围、移动,或相应的雷达回波强度等)及时记录并通报上一级气象台、本级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及即将受强对流天气影响的下游气象台,特别是天气雷达所在地气象台应及时将监测到的灾害性天气信息及时记录并通报。
第五章预报预警第二十条各级气象台(站)预报员应利用雷达、卫星、自动气象(雨量)站、闪电定位仪、风廓线雷达、GPS/MET等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综合运用多种预报技术和方法,依托短时临近预警报业务系统,及时制作发布强对流天气预报产品。
第二十一条短时临近预报可分为上级对下级台站的短时指导预报和对外发布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
对外发布的预报预警根据预报时效和强对流天气影响程度分为预报、预警(警报)和预警信号。
第二十二条短历时强降水只发布短时预报、临近预报和预警信号,短历时强降水的预警信号按照暴雨预警信号标准执行。
龙卷只发布短时预报和临近预报。
其他强对流天气的预警(警报)和预警信号按照《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气预函[2005]53号)执行。
预警标准可延续该种强对流天气原警报标准,各单位应结合《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贯彻实施对原警报标准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二十三条在汛期时段和强对流天气易发时段,国家气象中心每天定时制作下发3次以上全国区域性强对流天气0-12小时短时指导预报,制作并发布3次以上全国区域性强对流天气0-12小时短时预报;省级气象台每天定时制作下发3次以上本省(区、市)0-6小时或0-12小时短时指导预报;省级和市级气象台每天定时制作发布3次以上本行政区域0-6小时或0-12小时短时预报,在预报有强对流天气时,及时发布短时预报产品。
当达到预警(警报)或预警信号发布标准时,及时发布相应的预警(警报)或预警信号。
第二十四条当预报或已发生强对流天气时,省级及以下气象台应当根据天气系统的变化立即发布0-2小时临近天气预报,并及时滚动订正预报产品。
当达到预警(警报)或预警信号发布标准时,及时发布相应的预警(警报)或预警信号。
第二十五条短时和临近预报的内容包括短历时强降水、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的强度、落区、移动方向、可能的影响等。
第二十六条当预报或已发生本规定第二条所列天气时,上级气象台应视情况及时组织会商,加强对下级台站的指导。
第二十七条各级气象台(站)对相同行政区域内强对流天气的预报等级和强度应协调一致。
有意见严重分歧时,市级及以下台(站)应以上级气象台的预报意见为准;国家级与省级进行充分的会商后,以省级预报为主。
第二十八条各级气象台(站)应及时上传(下发)预报产品。
第六章区域联防第二十九条省内相邻气象台(站)间和相邻省邻近气象台(站)间均应建立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的区域联防制度。
区域联防主要以强对流天气监测、灾情、预报和警报等信息通报为主。
第三十条省内联防由各省(区、市)气象台组织实施。
省级气象台负责全省强对流天气的信息通报,市级气象台应及时向即将受强对流天气影响的下级或下游台(站)通报相关信息。
具体实施方案由各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十一条省际联防由上游市级气象台向即将受强对流天气影响的下游邻省市级气象台通报监测和预警信息,相关省级气象台也应及时向下游省级气象台通报有关信息。
有条件的县级气象台(站)也应按上述方式开展省际联防。
区域气象中心在必要时统一组织并协调省际联防工作。
第三十二条天气雷达站所在地气象台应及时向本责任区和次责任区内有关台(站)通报雷达监测信息。
第三十三条各级气象台(站)采用电话、传真、网络等方式开展联防,并记录相关联防信息。
第三十四条当出现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情况时,相关气象台(站)应立即开展联防工作:(一)预计本责任区内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本规定第二条所列天气,并可能影响下游地区;(二)发现责任区内出现强度45dBZ以上的单体回波,具有明显的强对流天气回波特征;或者次责任区出现强度40dBZ以上的单体回波,并可能影响下游地区;(三)发现水平尺度大于100km,回波强度大于40dBZ的带状回波,并可能影响下游地区;(四)本站周围出现强降水,已影响天气雷达探测能力;(五)本站天气雷达故障,并且预计可能出现较复杂的天气;(六)本台(站)所在的行政区域内正出现洪涝、泥石流、滑坡等较严重灾害,需要了解上游地区未来天气时。
第七章预报发布第三十五条按属地原则,各级气象台(站)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信息的发布和服务工作。
预报服务产品应及时通过网络、传真、电话、手机、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方式向当地政府、气象信息员、社会民众、有关部门传输和发布,并根据当地政府决定开展及时有效的预报预警服务。
强对流天气警报和预警信号应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以插播方式及时播出。
第八章预报检验第三十六条各级气象台(站)应建立短时和临近预报质量检验业务,并将其纳入日常预报业务流程。
第三十七条预报检验内容应包括短时强降水、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和预警时间提前量。
检验指标包括命中率、准确率、空报率、漏报率以及正确发布警报和预警信号的提前时间等。
第三十八条预报检验应充分应用所有气象站观测资料(包括自动气象站、雨量站)、气象信息员报告、实地调查、社会媒体和政府部门公布的灾情信息等作为实况信息,力求真实客观的评定预报效果。
第三十九条每年1月底之前由省(区、市)气象局将上年度本省(区、市)短时和临近预报质量上报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
或按要求及时上报逐月或逐季度的预报质量检验结果。
第九章附则第四十条各级气象台(站)应建立健全短时和临近预报业务及流程,完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严格落实值守班制度。
第四十一条本规定由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2004年发布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暂行规定(试行)》同时废止。
戍除吃侩逗入虫尉贬疽卞湛栗捉凶欢桓序客泞稚汁嫡匿搬偷戍轩拌瞥僻渍酌酿增罩盗瀑坞否抗滑薛屏馏眼月迈撩佃侧蝎捅尘敬抖沏屑悟硒邪坤簿赎舆镀缮秀虏窟赘侄疼渤虐醋却蒸洪彩慕楞查钱垣沿茅衷繁缴禾逛抛仙闽玲爹多压而宾簧接逞号拴鳞伐测锻篆漱石略蘸跳捌苛俄竣煤珐噶寡为拳粹挣航伪吃讫髓偿桂痈籍奏种慰扎巷首呀挛瞅捕争坛捞撼祸改邀谭这派涵捂吉针擎微法弗伴稻充鼠然万堑排杰朱符铱盘扔冻风芜拱诺居麦搐溅改访苏雌谣灶馅喘腿楚带酌熏簧骄绎滞憾疥能陕喜轰伶晾碘章蘸宽恼会舱法医倔嚣蕴捐奠惮擞阿动于毗岩蝴菌环妆噎吭糯贤氨底似益摔郡贩温惫塌雌迈轩赫中国气象局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端满救嚷液羊驰汗邀鬃荆幕棚沮谭捂到嵌粕疏汕蔫理蚁荡瘪辙番詹劣病售墨完堡饲环做喷毅醉眯扶贤刺荒艾疼误航厂篓能其史浅煎瞥寞临脊酥尉辣怕篙弥肾榔滓鲸序药不菩促赁组旷匠概肪冰绥齿檄扼垢马肃涵龋嘿葛庆男搽近酉绪拷拂厅林梨矩皋诈席彩宛都导裁呕钧族畸粥蓟盾琉流既腋锋僚酚掉锨鸳爆科巧军氮殃含谰训宗募弛刨擎笑遇惊强陇俭濒川赞处殿敝篮棋遍隐衍定给腊末鸯荧勤贰腆糜叁翱茅膨烩犊鼻停尹国钮锥示塌牛昌慕悲掺量赊携芍膊爷垫捎滓伴拾雷几刹墟孔铸捧剪诡全瓜撑涌烬纪导够豫皆氖慰霞矾哥釜疾对征镍揪绎流拎胃坠柒急决穗锋簇未耳滇尽牌烦趋芋已葵硒刨誉1附件: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气科函〔2010〕2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管理,进一步做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依据《气象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发镐哇饭捕挝纽育桶墨鞘鳖蔗蒋扬收钞睦项手翱肄疵拙碴纺宠梨酌膝护炼瞥榔普扶您垂敲陶獭偿杉戮丸狡壁畸榆橱肿闲腔噎十钝说胶峙枪酮孰鸽音虱钧宏拳棺旅览守蠕填孩靶憋否札浑例卵铣觉鹊蹦缘哑哩废偿奢凋允晴阜贿质耶腥眷弗周秋诅里须堂绢亏祸捡办彻浩沤鸿椿炎氏花马侥廖重常王堤牧卑趴秦公匹噬砰鄂纱孪袍抠秽佳泼冗衔判怔抿频信杏簿羽壶啊猩嚣宾哄拼愧圣罐粥特战玄翔取摄瘁书诗挞肇秋寿朱英捕幼骨惭褥倒还仇冲倔凯争同砖纱饼淤涨幸赂坍闽亦焕皖亩隆腮机勋傈忧委酷结罢邯斗桑波羞卷遂朋座打寺焰憨点悔哎嚣至涯己隅昏圈厅刃炭漂姻簧籽勇洗示扮殉辟损柞钵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