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 第三单元《传统节日》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3单元《传统节日》课时1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3单元《传统节日》课时1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 件第3单元《传统节 日》课时1人教部编 版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团、才、座、各、很、什、养、然”等汉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了解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习俗,体会传统文化的韵味。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利用 PPT、视频、图片等 多媒体手段,生动形 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组织小组合 作,让学生们在一起学 习,互相帮助,共同提 高。
情境模拟:通过情境模 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 情感体验。
课堂互动:加强课堂互 动,鼓励学生提问、讨 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和学习效果。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团、才”等7个汉字,理 解“乞巧、心旷神怡”等词语的意思。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和习俗。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传统节日的 背景和意义
掌握传统节日的 习俗和活动方式
06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与传统节 日相关的视频 或音频,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

展示传统节日 的图片或实物, 让学生直观感 受传统节日的
氛围
提问与传统节 日相关的问题, 引发学生的思
考和讨论
介绍传统节日 的背景和意义, 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课文内

课文讲解与分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第2课传统节日(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过节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节日,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

课文句式长短相间,变化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

课文还配了两幅插图,一幅贴窗花,一幅赛龙舟,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与喜庆,能唤起学生的过节记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教学本文的主旨,是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作为识字课文,教师要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巩固多样的识字方法,比如生字“传”和“转、砖”结合,让学生巩固换偏旁识字,懂得触类旁通。

“巷”看图片识字,引导学生留心在生活中识字。

“祭”结合字理识字,让学生感受字形的演变,从而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

结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持久的特点,采取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策略,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XXX、舟、热、闹”这4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的先后给这些节日排序。

3.有感情朗读课文,当堂背诵一、二两句。

4.联系生活,选春节和元宵节,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激发对传统佳节的喜爱之情。

3、教学准备:ppt、节日名称贴纸、节日对应时间贴纸四、教学过程(一)初识“传统”,理解“传统”1.观看学生背诵古诗《元日》的小视频。

2.引出“贴对联”,认识生字“贴”。

3.从贴对联引出“传统”,认识生字“传统”读音指导:“传统”,一个前鼻音,一个后鼻音。

使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编口诀熟悉“传”。

比如:车来就是转,转动的转。

识字2《传统节日》第一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

识字2《传统节日》第一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

识字2《传统节日》第一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三个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2)认识、读写和理解本课中的生字词和词组,如“春联”、“粽子”、“赏月”等。

2. 技能目标:(1)能正确朗读本课文,理解文中的内容,掌握语句的基本结构和书写格式。

(2)能够适应不同的场景,运用语言交往,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2)鼓励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礼仪。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兴趣。

2. 通过朗读、阅读和练习,掌握本课各种知识和技能点。

三、教学难点:1. 以学生感知为主,凝练传统节日的内涵和精神。

2. 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让学生感知传统节日的场景和特点,通过图画、影视、实物等配合语言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 师生互动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他们在教师引导下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3.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模拟场景,让学生分工合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又让他们更好地感知和学习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礼仪。

五、教学过程:1. 观看视频放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三个传统节日的特点和习俗,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在观看后进行简单的讨论和交流。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认真朗读本课文,教师在朗读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理解生字词和语法句型等知识点,强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认知。

3. 读后练习安排形式多样的读后练习,包括词语搭配、填词汇、连句子、仿写课文和写作等等。

在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4. 情景模拟教师准备相关实物,如春节的红包、端午节的粽子和中秋节的月饼等,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理解,分组展开角色扮演,模拟传统节日的相关场景。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第【1】篇〗部编二下《传统节日》教案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准备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课件: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照片。

2、同学们,你们从看到了什么?能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3、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4、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

(“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达标检测:下面是我们传统节日的有()①清明节②元旦③元宵节④圣诞节⑤端午节⑥七夕⑦中秋节⑧重阳节二、读儿歌,随文识字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要求: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读,一人一句。

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词语,认读字词。

(1)带拼音读词语。

打乱顺序读词语。

(出示课件)传(chuán)统(tǒnɡ)贴(tiē)窗花大街(jiē)小巷(xiànɡ) 祭(jì)扫(sǎo)赛龙舟(zhōu) 艾(ài)香满堂(t ánɡ) 乞(qǐ)巧(qiǎo)牛郎(lánɡ)织女月饼(bǐnɡ) 赏(sh ǎnɡ)菊(jú) 转(zhuǎn)眼团(tuán)圆热(rè)闹(nao) (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注意音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读rè 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传统节日》教案

《传统节日》教案

《传统节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让学生了解各个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由来、习俗和活动。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各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和背后的故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故事、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图片、视频等资源。

2. 准备相关的实物道具,如灯笼、粽子等。

3. 准备足够的学习材料,如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内容1. 春节:介绍春节的由来、习俗和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

2.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活动,如赛龙舟、包粽子、挂艾叶等。

3.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和活动,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5.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进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印象。

2. 讲解与展示:教师讲解每个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活动,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该节日的了解和体验,讨论各个节日的文化内涵。

4. 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制作与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窗花、包粽子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理解程度。

3.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手工艺品的制作质量和文化内涵的表达。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传统文化的专家或艺人来课堂进行讲座或表演,增加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直观感受。

2.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的展览或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 传统节日(第1课时)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 传统节日(第1课时)

第2课 传统节日(第1课时)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第1~4句,了解春节、元宵节等4个传统节日。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等4个传统节日。

了解春节、元宵节等4个传统节日。

1.出示一张关于春节习俗的图片,询问学生:这是什么节日?在这一天你会做哪些特别的事?指名回答,班级交流。

2.教师: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就是我们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贴福字、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这些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叫作“传统习俗”。

3.认读“传统”。

(1)指名读;学生齐读。

教师提示“传”是翘舌音。

(2)思考: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两个字?预设:学生1:“加一加”识记。

亻+专=传,纟+充=统。

学生2:组词识记。

传达、传说、传递;统一、统领、总统。

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探究新知合作探究(一)探究一:初读课文,读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合作读生字。

要求:①借助拼音,将课文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②同桌合作读生字,相互指正。

③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对答案。

3.检查字音。

贴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饼赏菊(1)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

翘舌音:舟、赏。

易错读:巷、祭。

(2)学生开火车读。

(3)去拼音读。

(4)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贴窗花元宵节小巷祭扫赛龙舟艾香满堂飘乞巧牛郎月饼赏菊4.齐读课文。

(二)探究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句“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看图理解“贴窗花”,想象说话:小朋友们为什么那么开心?(2)引导理解:窗花是贴在窗户上的剪纸,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祥事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3)识记生字“贴”。

①做动作识记。

②联系生活识记。

贴贴画、贴膏药、贴对联、贴福字、贴门神……③“加一加”识记。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与教案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与教案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与教案一、内容概览课文《传统节日》是一篇描绘中国传统节日的生动文章,选入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文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和美好习俗。

文章开头先介绍了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描绘了家人团聚、欢庆新年的温馨画面。

随后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依次展开,每个节日都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特色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比如元宵节的花灯璀璨,清明节的扫墓祭祖,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等等。

接下来是课文的主题部分,通过对节日习俗的描述,传递了传统文化的韵味。

如春节贴春联、包饺子,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让读者感受到节日的浓厚氛围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章还强调了这些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在教学方面,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特点,感受节日的热闹氛围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文的朗读、背诵和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传统节日》是一篇富有情感、生动有趣的课文,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案设计也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1. 简述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重要性当我们翻开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时候,会发现其中一篇引人入胜的课文——《传统节日》。

这篇课文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还传递了深厚的文化情感。

那么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重要性究竟体现在哪里呢?首先这套教材是教育部组织专家精心编写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二年级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阶段,语文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

部编教材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旨在通过生动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小学二上二下传统节日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中小学二上二下传统节日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XXXXXXXXXX小学XXX指导教师:XXX小学语文线上教育课程备课团队【教材分析】《传统节日》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识字、写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全文共有8句话,前7句话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

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

全文语言平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配合韵文内容,安排了贴窗花、赛龙舟两幅插图,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喜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地了解节日习俗。

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课后练习有三道题。

第一题旨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累传统文化常识,可贯穿本课教学过程逐层落实。

第二题可分两部分落实,,“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可在课文学习结束后作为巩固环节落实;“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么过节的",可于随文识字环节落实,让学生联系生活,讲讲自己怎么过节的。

第三题旨在引导学有余力或对此主题感兴趣的同学拓展学习,不做统一要求。

对愿意选做的同学,可指导其搜集图片、文字,采取办个人小报的方式进行,并为其提供展示机会和平台。

【学情分析】二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很多识字方法,例如利用熟字识记,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识记。

在本课的生字学习中,将会唤起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已有经验,并且结合课文,借助语境帮助识字。

在书写姿势方面,无论是坐姿和握笔姿势都需要老师的提醒。

有了之前的书写指导,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对字形特点和书写占格方面的分析经验。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正确读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和相关习俗,并背诵课文。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利用偏旁识记“艾”与“菊”,“贴”与“赏”;结合图片识记“饼、舟、巷”这3个字。

(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书写时可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2.朗读教学本课重点是读出节奏感和音韵美。

在识字的基础上,把握句内的停顿,读准韵脚,并引导发现规律,读出节奏感,体会韵律美。

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传递的情感。

由扶到放,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的节日,了解每个节日不同的活动形式。

3.语言运用对于“传统、乞巧、祭扫”这样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理解“传统”,补充资料理解“乞巧”,借助图片理解“祭扫”。

可以通过与节日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说话,再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传统节日有哪些,各有什么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生:喜欢)(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请大家来猜猜:这是什么节日?课件出示:放鞭炮,拿红包。

(春节,正月初一)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五月初五)吃月饼,赏月亮。

(中秋节,八月十五)(3)小结:这些节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延续了几千年。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docx.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docx.

《传统节日》教案《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书写“传、统”等 15 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并书写 15 个生字,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习俗。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春节相关视频,询问学生视频中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引导学生说出春节。

2.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课文《传统节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4.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换一换、编儿歌等。

5.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街”“舟”“转”等字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它们的时间和习俗分别是什么?2.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答案。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列出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习俗。

(四)深入研读,理解课文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仔细阅读相关段落,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自己是怎么过这个节日的。

2.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如春节的团圆、元宵节的热闹、清明节的缅怀等。

3.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传统节日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1. 学生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2.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第1篇】部编版《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1《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舟”等9个生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龙舟、团员”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4、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15个字,会写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词语。

难点: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2、同学么,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

板书:传统节日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课文,说一说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生讨论后个别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一)春节1、出示一组,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生:春节2、课文哪几句写了春节?找出来读一读。

3、课文中写了春节的那些习俗?贴窗帘、放鞭炮。

4、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习俗?你还知道春节有哪些习俗?拜年、吃饺子……(二)元宵节1、出示一组,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元宵节)2、课文哪几句写了元宵节?找出来读一读。

3、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4、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5、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的人非常多。

(三)清明节1、出示:清明节,生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2、清明节的活动是什么?(扫墓)3、老师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同学们参加过扫墓么?主要准备写什么?怎么做?(四)端午节1、出示一组,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端午节)2、课文哪几句写了端午节?找出来读一读。

《传统节日》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传统节日》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

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

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也更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课文共八句话,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

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前后呼应,表示新一年的春节又来了。

全文语言三字一顿,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

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

那喜庆颜开的眉眼,那尽情挥舞的手臂,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序。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正确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感知“传统”师:同学们,你和家人每年都一起过哪些节日呢?是怎么过节的?点生交流。

师: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

(指名读)指“传”:左边一个单立人,右边一个专。

这些节日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儿一代代传下来的。

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在过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

(齐读)二、初读课文,多元识字(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我们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请同学们翻开教材P3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三篇】]

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三篇】]

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三篇】]ff0000"> 篇二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传统节日的知识。

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背诵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两课时。

②传统(tǒnɡ)节日①春节②到,人欢笑,贴(tiē)窗花,放鞭炮。

段导读:写过春节时的习俗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元宵(xiāo)节,看花灯③,大街小巷(xiànɡ)④人如潮。

段导读:写元宵节的习俗。

清明节⑤,雨纷纷,先人⑥墓前去祭(jì)扫。

段导读:写清明节的习俗。

过端午,赛龙舟(zhōu)⑦,粽子艾(ài)香满堂(tánɡ)飘。

段导读:写端午节的习俗。

七月七,来乞(qǐ)巧(qiǎo),牛郎(lánɡ)织女会鹊桥。

段导读:写七月七的传说。

过中秋⑧,吃月饼(bǐnɡ),十五圆月当空照。

段导读:写中秋的习俗。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shǎnɡ)菊(jú)去登高。

段导读:写重阳节的寓意和习俗。

转眼⑨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⑩真热闹。

段导读:写新春阖家团圆。

教学内容1.会读“传、统”等14个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激趣导入,走近课文师: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请同学们猜猜诗中所写的是什么节日?生:重阳节。

师: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实,祖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了解祖国传统节日到底有多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朗读课文。

(1)要求: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

朗读指导:以轻快的声音,亲切的语气反复诵读本文。

三字一句,三字一句,再七字一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

在读的时候,大家仔细体会。

老师范读。

指名读。

齐读。

师点评。

(2)找一找,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

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传统节日》(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传统节日》(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本《传统节日》(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传统节日》是一首描写传统节日的歌谣。

歌谣按照传统农历一年的顺序,依次介绍了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写到每个传统节日时,或描写节日的气候特征,或介绍特有的风俗习惯。

学习本篇歌谣,一方面可以积累整首歌谣,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二十四节气歌,并由此进一步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

本课要求认识的汉字有“传、统、贴、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饼、赏、菊”15个。

“祭、舟”是象形字,可借助象形造字法学习。

“艾、饼、菊”3个汉字可以用部首字理识字方法进行识记;“传、统、贴、宵、巷、堂、乞、巧、郎、赏”10个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随文识字。

本课要求书写的汉字有“贴、舟、敬、团、闹、街、艾、转、热”9个,都是合体字。

结合单元字理识字的学习方法,通过部首“贝”“火”学习“贴”“热”。

借助部首意义,学习“街、艾”。

用象形造字法识记“舟”。

“舟”字最后三笔的笔顺是点、横、点。

,“转”左边的车字旁第三笔竖。

“热”的右上方注意横折斜钩,不是横折弯钩。

在学习传统节日时,可以渗透学习部首“礻”(渗透学习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我的发现”),包含在清明“祭扫”中。

在学习传统节日时,可以渗透学习部首“雨”与“氵、冫”(渗透学习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二十四节气歌》”“我的发现”),包含在谷雨、大雪、小雪、白露、寒露、霜降、清明、大寒、小寒等节气中,了解这两个部首的字源意义及字形演变,进而开展主题学习活动——传统节日、节气中的汉字。

学情分析(一)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它们分别有什么习俗呢?(二)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为什么?(三)你了解二十四节气吗?(四)为什么会有这些传统节日?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语言目标:1.会认“传、统、贴”等15个生字,会写“贴、舟、敬”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3.了解传统节日及相应的习俗,拓展学习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

4.继续学习部首的表义作用,了解部首“礻”与“雨”的表义,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传统节日》第1课时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传统节日》第1课时教案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难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法
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
365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年级语文学科备课活页
第3单元 第2课共2课时
课题
传统节日
设计者
教学目标
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牛 郎 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赏 菊 小 巷
1.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传统 元 宵 满 堂 乞巧 牛郎 月饼
赏菊 小巷
2.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课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简单的鉴赏和评价。
3.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学习课文中的传统节日习俗和传说,使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4.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3. 对于修辞手法的鉴赏,可以通过例句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并进行适当的练习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
- 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传统节日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与之相关的习俗和传说。
3. 掌握课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同时培养学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团圆
说明:在板书设计中,将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传统节日文化的板书,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和文化。
八、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推荐阅读一些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如《中国节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传统节日的有趣故事,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语文教案一、教材概述本教案基于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传统节日》一课,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即将到来的春节以及春节习俗,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水平。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如春节、中秋节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

2.掌握节日相关的词汇,如春联、年糕等,提高学生的语文词汇量。

3.了解春节的起源和意义,明确春节与其他节日的关系和区别,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4.探讨春节的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等,培养学生的手工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A. 课前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展示春节的传统习俗和特点。

2.引导学生讨论春节和其他节日的区别和联系。

3.提问学生对春节的了解程度,调查学生春节的庆祝方式,热身教学气氛。

B. 导入新知1.通过朗读教材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几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领会每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引入春节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简述春节的起源和意义。

3.教师利用图片或实物等物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春节的习俗和特点。

C. 技能训练1.学习春节的相关词汇,如春联、年糕等,让学生模仿教师朗读并加深记忆。

2.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制作春联、年糕等相关物品,提高学生的实践掌握能力。

3.教师选择一些经典的春节歌曲和舞蹈,带领学生一起跟着音乐/舞蹈练习,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文化素养。

D. 知识拓展1.通过涉及春节的短文或小故事等材料,让学生了解春节后的各种习俗,如猜灯谜、包饺子等。

2.适度引导学生开展问答、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E. 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春节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完成一篇对春节的感悟和思考心得体会的作文、制作一面自己的春联或年画等。

2.教师建议学生在家庭中多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并与家长讨论,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词汇量和文化素养是否有所提高?2.学生习得的技能是否可以有效应用于实际生活中?3.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力和表达能力是否增强?。

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传统节日》教案

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传统节日》教案

《传统节日》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传、统”等13个生字,会写“春、节、街、夜”等7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难点: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

教学准备:教师:相关节日景物的图片或录像,生字、新词卡片。

学生:观察生活中不同人群过节的习俗,收集相关的故事或传说。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认识13个生字。

一、激趣导入。

1. 猜谜语:谜底是“日”字,引出“节日”这个词语。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请大家来猜一猜:日每添一度,人人笑嘻嘻(打一词语)是什么?生:节日。

2. 板书课题,认读词语。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范写“传”字,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 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纠正字音。

重点注意多音字“巷”和变调的字“街、庆、举”。

注意轻声音节和儿化音节。

如“端(duān)午”“街(jiē)坊”“赏(shǎnɡ)月”。

3. 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指名读生字词,去拼音读生词。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读。

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春节前夜张灯结彩赏月放鞭炮包饺子猜灯谜举国欢庆普天同庆喜气洋洋团团园园三、了解大意,学习生字。

1.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了解大意。

说说课文写了我国哪些传统节日。

教师随机出示四季图(或相关图片)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图片或课件。

指名说。

(春节、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清明前后)、端午节(五月五)、中秋节(八月十五)、春节前夜)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相关句子:“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赏灯猜谜是必不可少的习俗。

”“清明时节,人们常到祖先的坟墓上去扫墓,以表示对故人的怀念。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挂上艾草和香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 第2课共2课时
课题
传统节日
设计者
路蕊
教学目标
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6﹒拍手、齐读小儿歌。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
贴 街 扫 舟 艾 转 团 热 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chuán tǒnɡ yuán xiāo mǎn tánɡ qǐ qiǎo
传 统 元 宵 满 堂 乞 巧
niú lánɡ yuè bǐnɡ shǎnɡ jú xiǎo xiànɡ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五)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 街 扫 舟 艾 转 团 热 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难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法
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
365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牛 郎 月 饼 赏 菊 小 巷
1.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传统 元 宵 满 堂 乞巧 牛郎 月饼
赏菊 小巷
2.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作业
板书
教学反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