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试题库试卷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1、名词解释《易笞条例》正确答案:是北洋政府为恢复封建刑罚制度而颁行的法律。
其规定以笞刑取代应处3个月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100元以下的刑罚。
刑期一日折笞二下。
2、单选(江南博哥)秦代经常使用"髡"、"耐"、"完"等耻辱刑,其中剃光犯人头发的耻辱刑指:()A.耐B.髡C.完D.鬓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代的刑罚。
秦时经常使用"髡"、"耐"、"完"等耻辱刑作为徒刑的附加刑。
"髡"是指剃光犯人的头发和胡须、鬓毛;"耐"与"完"是一刑二称,指仅剃去胡须和鬓毛,而保留犯人的头发。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
3、名词解释非终、惟终正确答案:非终即偶犯,惟终即惯犯。
西周在定罪量刑时对上述情况加以区别,对故意犯罪和惯犯从严处罚,对过失犯罪和偶犯从轻处罚。
4、多选清朝法律关于契约规定的特点是()。
A.在契约上需注明“典”或“卖”B.典当契约可以免纳契税C.典当契约必须缴纳契税D.买卖契约必须缴纳契税E.明确不动产典当回赎年限正确答案:A, B, D, E5、填空题汉初刘邦命萧何制定《()》。
正确答案:九章律6、名词解释会审公廨正确答案:又称会审公堂,是英美列强强迫清政府在租界设立的特殊司法审判机关,实际由外国人控制,主要负责华洋混合案件的审理。
7、名词解释“哭庙案”正确答案:是清初为加强思想文化专制,打击江南士大夫集团而兴起的大狱。
苏州秀才为抗议县官贪酷,借顺治皇帝去世之机,聚集在文庙哭诉。
这一举动被指斥为“震惊先帝之灵”,凡哭庙的秀才全部被处死。
8、单选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B.商C.周D.秦正确答案:A9、多选汉朝把对被告人进行审讯和判决称作()。
A、鞫狱B、传复C、读鞫D、断狱正确答案:A, D10、单选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第一届政府得以成立的法律基础是心产()。
中国法制史试题

一. 单选题(共6题,共12分)二. 判断题(共44题,共88分)3.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父系家长制为核心,按尊卑长幼确定的等级身份制度。
宗法制主要5. 都察院是明初洪武年间扩大监察机构,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其职掌:一是纠察百司;二是监督刑部6. 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别,史称“差遣制”。
差遣制的要旨在于使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
官名只用来表示官位和俸禄高低,并不一定担任与官职名称相符合的职务,官员担任的实际事务由皇8. 九卿是明、清中央最高官员合称九卿,分别由六部尚书和通政使、左都御史、大理卿组成。
()(29. 云梦秦简1970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云梦秦简共有1155枚,为我们了解秦朝的10. 三司唐代设置,作为中央理财机构,三司为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三司长官被称为计相,权任11. 租调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赋役制,租为土地税,征纳谷物;调为户调,征纳绢绵。
()(215.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进行了广泛的立法,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令以及判例、解释例,最终确立了由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及行政法等组成的“六法体系”,宣告了中国法律近代18. 科是隋唐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科规定的是国家机关公文程式和活动细则,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
20. 式是隋唐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式规定的是国家机关公文程式和活动细则,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
24. 先秦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的核心是反对奴隶制贵族的法律特权,强调“垂法而治”、“一断于法”,坚持“26. 《大清商律草案》,包括总则、商行为、公司法、票据法、海船法等,共1010条。
()(229. 式是隋唐主要的法律形式之一,式是皇帝临时颁布的国家机关必须遵守的各种单行敕令、指示的汇31. 《中华民国约法》所规定的总统制,总统权力远较其他总统制国家总统的权力更大。
()(232. 辟举:汉代选任官吏常用的方式之一,是高级主管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或自选属吏的制度。
中国法制史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 法经B. 九章律C. 唐律疏议D. 宋刑统答案:B2. 西周时期,以德治国的思想主要体现在()。
A. 礼B. 法C. 刑D. 政答案:A3. 秦朝时期,负责司法审判的中央机关是()。
A. 御史大夫B. 太尉C. 丞相D. 廷尉答案:D4. 汉代的“春秋决狱”是指()。
A. 以《春秋》为依据进行审判B. 以《春秋》为依据进行立法C. 以《春秋》为依据进行教育D. 以《春秋》为依据进行行政答案:A5. 唐代的“律”、“令”、“格”、“式”中,“格”是指()。
A. 刑事法规B. 行政法规C. 单行法规D. 礼仪法规答案:C6. 宋代的“折杖法”是指()。
A. 将死刑减为杖刑B. 将杖刑减为徒刑C. 将徒刑减为流刑D. 将流刑减为徒刑答案:A7. 元代的“四等人制”是指()。
A.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B. 蒙古人、汉人、南人、色目人C. 汉人、南人、蒙古人、色目人D. 南人、汉人、色目人、蒙古人答案:A8. 明朝的“大诰”是指()。
A. 皇帝的诏令B. 皇帝的训诫C. 皇帝的敕令D. 皇帝的法令答案:D9. 清朝的“秋审”是指()。
A. 对死刑案件的复审B. 对流放案件的复审C. 对徒刑案件的复审D. 对杖刑案件的复审答案:A10. 清朝的“八旗制度”是指()。
A. 军事组织B. 行政组织C. 经济组织D. 社会组织答案:A11. 中国近代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A. 《钦定宪法大纲》B. 《临时约法》C. 《中华民国约法》D. 《中华民国宪法》答案:B12.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了()。
A. 科举制度B. 八股文C. 缠足D. 剃发易服答案:A13. 国民政府时期,负责司法审判的最高机关是()。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A.夏B.商C.周D.秦2、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A、圜土B、夏台C、畿内D、社3.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4、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A、五刑B、五听C、五行D、九刑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A、竹刑B、法经C、宪令D、大府之宪6.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A.具律B.盗律C.杂律D.厩律7、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A、宋B、清C、唐D、明8、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的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称为A、律B、令C、科D、比9、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B、“拨乱之政,以礼为先”C、“拨乱之政,以德为先”D、“拨乱之政,以律为先”10.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A.九章律B.晋律C.北魏律D.北齐律11.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A.大律B.泰始律C.武德律D.大业律12.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A.名例B.刑名C.法例D.具律13.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A.不孝 B.恶逆 C. 大不敬 D.不义15.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A.宋朝 B.明朗 C.清朝 D.元朝16.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御史台17、大明律共有A、6篇B、7篇C、9篇D、12篇18.清朝特别创立的刑罚有A.发遣 B.充军 C.枷号 D.刺字19.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是A.大清律集解附例 B.大清律例C.大清新刑律 D.大清会典20、元朝类似前代大理寺的中央审判机关是A、刑部B、在宗正府C、宣政院D、审刑院21.太平天国的刑罚简单而残酷,包括A.笞、杖、死刑B.廷杖、死刑C.发遣、充军、死刑D.枷、杖、死刑22、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的刑法典是A、大清现行刑律B、大清新刑律C、暂行新刑律D、中华民国刑法23、中国近代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的文献是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24.大清民律草案仿照的是A.法国式民法B.德国式民法C.英国式民法D.美国式民法25.首次规定废除帝制、确立共和制的立法是A.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C.“天坛宪草” D.“贿选宪法”26.北洋政府的刑法典是A.暂行新刑律B.暂行刑律C.中华民国刑法D.暂行现行刑律27.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中,所占比重很大、地位极隆的是A.民法B.刑法C.诉讼法D.行政法28.南京国民政府实施时间最长的宪法性文件是A.中华民国宪法 B.“五.五宪草”C.训政纲领 D.训政时期约法29.抗日民主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党中央 B.参议会 C.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 D.人民代表会议30、抗日战争初期各抗日根据地一般在名义上实行三级三审制,其第三审级为A、县地方法院B、边区高等法院C、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D、省裁判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一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商朝的肉刑有 ;A.墨B.劓C.刖D.宫E.笞2.九章律在法经基础上增加 ;A.兴律B.厩律C.盗律D.贼律E.户律3.唐律所规定的五刑包括 ;A.笞刑B.杖刑C.徒刑D.流刑E.死刑4.明初“刑乱国用重典”的内容包括A.“重典治史” B.镇压“犯上作乱” C.德主刑辅D.治乱世用重典 E.推行法治5、大清民律草案的编目包括A、总则B、债权C、特权D、亲属E、继承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禹刑2、公室告3、义绝4、资政院5、井冈山土地法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1.简述“重罪十条”;2.简述“八议”入律;3.“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是什么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试述汉朝刑事立法指导思想;2.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禹刑:传说为夏朝法律的总称;1分大抵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积累的习惯法,具体内容无可详考2分2、公室告:秦律规定允许告官的案件,如贼杀伤、盗他人财物;1.5分凡公室告,官府应予受理;1.5分3、议绝:1唐律规定:在夫妻一方对另一方或其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或双方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有殴打、通奸、杀伤等情况下,经官府判决强制解除婚姻关系;2分2不执行判决者徒一年;1分4、资政院:1资政院章程规定其宗旨是“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1分2实际上是清政府用以装潢门面的御用机构;1分31907年筹建;1分5、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颁行的土地法规1分;规定:没收一切土地,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但所有权属于政府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1.简述“重罪十条”北齐律中规定的十种重大犯罪;2分即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每二种1分2.简述“八议”入律;1魏新律将周礼中的“八辟”,改为“八议”,首次入律;2“八议”指作八类人犯罪,依法可以享有免刑或减刑的规定;3指“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3.“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是什么晋律第一次将之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封建礼制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的远近关系,共有五等,即“五服”制;按五服制的标准,愈亲近者,卑犯尊,处罚越重;尊犯卑,处罚越轻;愈疏远者,卑犯尊,处罚较亲近者为轻;尊犯卑,处罚较近者为重;这一原则使法律成为“峻礼教之防”的工具,从而确立了后世法定亲等制度;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试述汉朝刑事立法指导思想;约法省禁是汉初的立法指导思想,2分德刑并用是汉武帝以后的立法指导思想;3分顺天行刑,是指判处死刑者一般要在霜降以后执行;3分理论分析较好者;2分2.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及意义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是,试图从各个方面限制和防范袁世凯的复辟,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其中包括:第一,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以“防总统之独裁”;其二,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加强国会对总统的监督;其三,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以防袁世凯随意撕毁约法;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文献,其主流是好的,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有局限性,其旨在约束反革命力量,却又拱手交出政权,没有涉及土地问题,没有充分地发动群众,因而最终被袁世凯所背弃;。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最早的法律文献是哪部?A.《周礼》B.《九章算术》C.《程虚中山法书》D.《唐六典》答案:A2. 关于汉代的法律体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汉代以律令为主,罚则较重。
B. 汉代倡导法治理念,重视制度建设。
C. 汉代取消了“众刺”的刑罚。
D. 汉代法律制度没有得到较大发展。
答案:B3. 清朝刑律体系中规定的重要刑罚有:A. 鼻割、耳割、流放。
B. 鞭刑、钉耳、流放。
C. 宫刑、流放、笞刑。
D. 凌迟、受刑。
答案:D4.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刑律大纲》对哪个领域的法律提出了较多的规范和完善?A. 财产犯罪B. 人身安全犯罪C. 道德犯罪D. 反动活动答案:B5. 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次全面修订是在哪一年?A. 1979年B. 1996年C. 2012年D. 2018年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答案:战国时期的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和商鞅。
他们强调法律的严明和严厉执行,主张以法治国。
法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包括重视刑罚的威慑作用,提出“赏罚分明”、“轻重明白”等原则,强调法律的公正和权威性。
法家思想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对后世的法治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简述明清时期的法律特点。
答案:明清时期的法律体系以明代的刑律为基础,并在清代进行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
明清时期的法律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律体系逐渐完备,刑律编纂较为系统。
其次,法律执行方式多样,包括官制、厂刑和民间习惯等。
再次,明清时期的法律注重治安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对财产犯罪和人身安全犯罪进行了严厉打击。
最后,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对一些先进的刑法理论进行了吸收和借鉴,如儒家的“仁政”思想和西方的启蒙思想等。
3.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刑法发展历程。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刑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和修订。
其中,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刑法典,对战争罪和经济犯罪进行了规范。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典是:A. 汉谟拉比法典B. 秦律C. 唐律疏议D. 法经2. 秦朝实行的法律制度是:A. 法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墨家思想3. 汉朝时期,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是:A. 九章律B. 汉律C. 唐律D. 宋律4. 唐朝时期,法律体系的名称是:A. 九章律B. 唐律疏议C. 宋律D. 大明律5. 宋朝时期,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是:A. 宋律B. 大明律C. 唐律疏议D. 九章律6. 明朝时期,法律体系的名称是:A. 大明律B. 唐律疏议C. 宋律D. 九章律7. 清朝时期,法律体系的名称是:A. 大清律例B. 大明律C. 宋律D. 唐律疏议8. 中国古代的“五刑”指的是:A. 笞、杖、徙、流、死B. 笞、杖、徒、流、死C. 笞、杖、徒、徙、死D. 笞、杖、徒、流、死9.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借鉴西方法律体系,制定的第一部近代法律是:A. 大清律例B. 大清民律C. 大清刑法D. 大清新律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颁布于:A. 1949年B. 1954年C. 1956年D. 1978年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1. 中国古代的“三法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秦朝的法律制度以________为主导思想。
13. 唐朝时期,法律体系的编纂者是________。
14. 宋朝时期,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是________。
15. 明朝时期,法律体系的编纂者是________。
16.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借鉴西方法律体系,制定的第一部近代法律是________。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8. 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9. 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法制史试题

中国法制史试题中国法制史试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1、唐朝中央最⾼审判机关是()A、刑部B、⼤理寺C、都察院D、御史台2、差遣制度最早开始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3、宋朝的刑罚制度,基本上是沿袭了唐代的五刑,但是《宋刑统》创制了()A、凌迟B、折杖刑C、刺配刑D、充军4、宋朝民事案件的终审机关是()A、刑部B、皇帝C、户部D、礼部5、我国历史上第⼀部由朝廷刊版印⾏,发⾏全国的封建法典是()A、《唐六典》B、《宋刑统》C、《明⼤诰》D、《清会典》6、我国历史上最早确认⼥⼦继承权的是()A、唐朝B、西夏C、元朝D、宋朝7、宋代出现的我国最早的⼀部⽐较完整的法医学专著是()A、《春秋诀狱》B、《者狱龟鉴》C、《棠阴⽐事》D、《洗冤集录》8、我国历史上第⼀部⽤少数民族⽂字印⾏的法典是()A、《重熙条制》B、《天盛改旧新定律令》C、《皇统制》 D《泰和律义》9、元朝确⽴的⽴法指导思想是()A、集权中央B、附会汉法C、重奠治国D、参汉酌⾦10、元朝中央最⾼⾏政机关是()A、枢密院B、宣政院C、中书省D、军机处⼆、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在每⼩题所列出的选项中⾄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1、宋朝的“两府”是指()A、中书省B、内阁C、枢密院D、⼤理寺2、宋朝选任官吏的途径主要包括()A、纳捐B、互推C、科举 D恩荫3、元朝将当时在中国境内的居民分为()A、蒙古⼈ B南⼈ C、⾊⽬⼈ D、汉⼈4、下列属于明朝会官审录制度的有()A、⼤审B、热审C、秋审D、圆审5、清朝的科举考试每三年⼀考,分为()A、乡试B、省试C、会试D、殿试6、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制定了⼀系列的专门法律,其中包括()A、《蒙古律例》B、《回律》C、《⾄正条格》D、《番例条款》1、在宋代,各路所设提点刑狱司,不是⼀级审判机构,⽽是中央派出的监督机构,负责复查地⽅审断案件。
2024年中国法制史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5带答案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4年中国法制史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明朝将犯人发至边远地区充当军户的刑罚是()。
A.发遣B.流刑C.充军D.刺配2.清末新政中设立的向国会过渡的权力机关是()。
A.资政院B.大理院C.谘议局D.修订法律馆3.清代雍正时期实行的重要赋税制度改革是()。
A.两税法B.一条鞭法C.租庸调法D.地丁合一4.1949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
试述该指示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评价。
5.西周时期婚姻成立的程序是()。
住在富人区的她B.父母之命,媒妁之言C.同姓不婚D.六礼6.明朝后期实行的新赋税制度是()。
A.青苗法B.两税法C.租庸调制D.—条鞭法7.作为一种审判监督方式,录囚制度始于()。
A.西周B.西汉C.南北朝D.五代十国8.中国古代民商事及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9.西周将买卖契约称为()。
A.契约B.傅别C.合同D.质剂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颁布于()。
A.晚清政府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1.简述中国古代婚姻解除制度中“七出”的内容。
12.五代时期后周制定的法典是()。
A.《同光刑律统类》D.《显德刑统》13.按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行政法的分类,《工会法》属于()。
A.行政组织法B.行政行为法中的人事类C.行政行为法中的内政类D.行政行为法中的经济类14.清朝中期以后典权制度完备的主要表现有()。
A.明确“典”的定义B.区分典与卖C.明确出典人的回赎年限D.明确房屋出典后的风险责任E.没有明确规定出典人的回赎年限15.依照《唐律疏议》,“同居相为隐”原则在适用中的例外情况有()。
A.犯谋反罪者B.犯谋叛罪者C.犯杀人罪者D.犯盗窃罪者E.犯谋大逆罪者16.折杖法17.《左传》引《夏书》说:“昏、墨、贼,杀”。
中国法制史试题库试题

《中国法制史》试题库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套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0套试题,共100个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的原则?()A.一夫一妻制B.同姓不婚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D.“七出”、“三不去”2. 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产:“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
”关于“不为刑辟”的含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不制定法律B.不规定刑罚种类C.不需要判例法D.不公布成文法3.《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B.《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C.《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D.《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4.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
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
”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错误的? ()A.“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B.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C.“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D.“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5.汉代齐太仓令获罪当处墨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官奴,替父赎罪。
这一事件导致了下列哪一项法律制度改革? ()A.汉高祖规定“上请”制度B.汉文帝废除肉刑C.汉文帝确立“官当”制度D.汉景帝规定“八议”制度6.关于唐律中五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笞刑羞辱刑流放刑经济刑死刑B.笞刑徒刑流放刑株连刑死刑C.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D.杖刑徒刑流刑肉刑死刑7.南宋庆元年间,某地发生一桩“杀妻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典是:A. 汉谟拉比法典B. 秦律C. 周礼D. 唐律疏议2. 以下哪部法律是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最早的刑法典?A. 汉律B. 唐律疏议C. 宋刑统D. 明律3. “五刑”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指的是:A. 笞、杖、徒、流、死B. 笞、杖、徒、死、罚金C. 笞、杖、徒、流、罚金D. 笞、杖、徒、流、迁徙4. 清朝末年,中国法制开始现代化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是:A. 康熙字典的编纂B. 光绪皇帝颁布《新刑律》C. 慈禧太后颁布《大清律例》D. 光绪皇帝颁布《大清会典》5.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流派?A. 儒家C. 道家D. 墨家6. 秦朝的法律体系中,哪一项是其特有的刑罚制度?A. 宫刑B. 劓刑C. 车裂D. 凌迟7. 明朝时期,哪一部法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律”命名的法律?A. 大明律B. 明律C. 明会典D. 大明会典8.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一原则在哪个朝代得到体现?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9.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司法机构?A. 御史台B. 刑部C. 都察院D. 礼部10. “以德治国”是哪个朝代的治国理念?A. 秦朝B. 汉朝D. 宋朝答案:1. D2. A3. A4. B5. D6. C7. A8. B9. D10. B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2. 阐述明清两代法律制度的异同。
3. 描述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演变过程。
4. 简述中国古代司法审判的程序。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中国古代法律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2. 分析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对现代法制建设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某朝代,一官员因贪污受贿被查,根据当时的法律,他将面临哪些可能的刑罚?请结合当时的法律背景进行分析。
五、论文题(20分)请以“中国古代法律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论文。
中国法制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被称为“律”的是:A. 道德规范B. 刑法C. 民法D. 行政法答案:B2. 西周时期的“礼”与“法”的关系是:A. 完全独立B. 相互补充C. 完全相同D. 相互对立答案:B3. 秦朝的法律体系中,以哪部法律最为重要?A. 《周礼》B. 《秦律》C. 《汉律》D. 《唐律》答案:B4. 汉朝时期,以下哪项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A. 九品中正制B. 三省六部制C. 科举制D. 郡县制答案:D5. 唐朝的《唐律疏议》是:A. 一部诗歌集B. 一部小说C. 一部法律文献D. 一部哲学著作答案:C6. 宋朝时期,以下哪项制度是司法制度的创新?A. 御史台B. 审刑院C. 都察院D. 刑部答案:B7. 明朝的“大明律”是在哪位皇帝时期制定的?A. 朱元璋B. 朱棣C. 朱高炽D. 朱瞻基答案:A8. 清朝的“大清律例”与“大明律”相比,有何特点?A. 更加严苛B. 更加宽松C. 基本相同D. 完全相反答案:A9. 中国古代的“五刑”包括:A. 笞、杖、徒、流、死B. 笞、杖、徒、死、徙C. 笞、杖、徒、徙、死D. 笞、杖、流、徙、死答案:A10. 下列哪部法律文献标志着中国近代法制的开端?A. 《大清律例》B. 《大清民律》C. 《大清刑律》D. 《大清商律》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包括:A. 儒家思想的影响B. 重农抑商的政策C. 严格的等级制度D. 法律与道德的结合答案:A、C、D2.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司法机构?A. 御史台B. 刑部C. 都察院D. 东厂答案:A、B、C3. 清朝法律改革的内容包括:A. 引入西方法律体系B. 废除酷刑C. 改革司法制度D. 强化皇权答案:A、B、C4. 中国古代的“三法司”指的是:A. 刑部B. 都察院C. 御史台D. 工部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法律文献?A. 《唐律疏议》B. 《宋刑统》C. 《大明律》D. 《大清律例》答案:A、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完全独立的。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考试题(题库版)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考试题(题库版)1、问答题论唐朝刑罚适用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1)区分公、私罪,公罪从轻,私罪从重。
(2)老幼废疾减免刑罚,依年龄不同承担不同的刑事责任:(3)同居相隐不为罪原则。
比汉代的“亲(江南博哥)亲得相首匿”原则规定的更加系统完备(4)自首减免刑罚的原则:“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
”(5)共犯罪区分首从原则:唐律规定二人以上为共同犯罪,要区分首从,首犯依法处断,从犯减一等处罚。
(6)关于数罪的处理:“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等者,从一”(7)类推原则:“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8)化外人有犯原则:“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2、填空题解放战争时期的《五四指示》颁布于()年的5月4日。
正确答案:19463、名词解释卫正确答案:是指锦衣卫,是由皇帝的护卫亲军发展而来的特务机构。
4、名词解释保辜正确答案:是唐朝规定的在被伤人伤情未定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期限,责令加害者为伤者治疗,期满之日视被害人是否已故或其伤情,来决定加害人刑事责任的制度。
5、单选“春秋经义”作为断案的依据是在()A.战国B.秦朝C.春秋D.汉朝正确答案:D6、单选《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专门审理违抗、破坏土地改革案件的机构是()。
A.人民法院B.人民法庭C.农民法庭D.农民代表大会正确答案:B7、多选以下哪些属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制定的宪法性文件:()A.《中华民国宪法》B.“五五宪草”C.《训政时期约法》D.《五权宪法》正确答案:A, B, C8、多选下列对明代地方司法机关划分不正确的是:()A.省、府(直隶州)、县三级B.府、直隶州、县三级C.省、府、直隶州、县四级D.省、州、县三级正确答案:B, C, 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代地方司法机关。
明代地方司法机关分为省、府(直隶州)、县三级。
沿宋制,省设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中国法制史[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该题后的括号内)1.西周时将一惯犯罪称为( )。
A.非膏B.惟终C.督D.非终2.买卖兵OS,珍异等小件物品使用的较短契券称为( )。
A.傅B.别C.质D.剂3.西周法官在审判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叫做( )。
A."五刑" B."五听"C."五行" D."九刑"4.《法律答问》是一部( )。
A.法律条款B.民间法律c.官方法律解释D.判例5.荀子说"刑名从( )"。
A.夏B,商C.周D.齐6.秦朝强制男性犯人服修城墙、女性犯人服舂米的劳役,这种刑罚称为( )。
A.司寇,作如司寇B.鬼薪,白粲C.城旦舂D.迁7.秦朝法律中包含有关审判原则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治狱程式等方面的规定和文书程式的是( )。
A.《秦律杂挑》B.《封诊式》c.《法律答问》D.《秦律十八种》8.秦朝法律中对轻微罪适用的强制缴纳一定财物的刑罚是( )。
A.赀刑B.赎刑C.夏作D.罚作9.春秋时期,邓析私造的刑书称作( )。
A.刑书B.竹刑C.吕刑D.汤刑10.皇帝制度的理论基础是( )。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11.汉武帝时,由张汤制定的关于宫廷警卫方面的专门法律是( )。
A,《九章律》B.《傍章律》C.《越宫律》D.《朝律》12.最早提倡"亲亲得相首匿"思想的是( )。
A.庄子B.孟子C.公孙子D.孔子13."春秋决狱"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李斯B.汉武帝C.郑玄D.董仲舒14."重罪十条"首次规定于( )。
A.《晋律》B.《魏律》c.《唐律》D.《北齐律》15,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减少冤案,允许向皇帝直诉,建立了( )。
A.登闻鼓制度B.拦车马制度c.嘉石制度D.匦函制度16.宫刑最早在( )朝代被废除。
中国法制史试卷10套

中国法制史试卷10套中国法制史试卷(共10套)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最早记载的军法出现在()。
A、《尚书•汤誓》B、《尚书•甘誓》C.《左传》D.《礼记•王制》2、“法律答问”作为一种法律形式始于()。
A、汉朝B、战国C、秦朝D、春秋3、西周法官在审判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叫做()。
A、“五刑”B、“五听”C、测罚D、测立4、XXX在定罪量刑时有区分故意与过失的规定,故意犯罪称为()。
A、眚B、不眚C、端D、不端5、秦朝刑罚中的“具五刑”是指()。
A、一种死刑C、一种赀刑B、一种作刑D、一种自由刑6、《开皇律》确立下的封建制五刑指()。
A、墨、劓、膑、宫、大辟B、笞、杖、鞭、流、死刑C、笞、杖、徒、流、死刑D、笞、鞭、徒、耐、死刑7、汉朝废除人肢体的肉刑的刑罚改革始于()。
A、XXXB、华文帝C、汉景帝D、XXX8、XXX被正式作为封建制后期的法定死刑,始于()。
A、XXX、五代C、元D、明9、“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是唐律中有关()的划定。
A、类推B、法律适用C、法律解释D、自由裁量10、将传统的篇目初次改为名例、吏、户、礼、兵、刑、工各律的是()。
A、《唐律疏议》B、《元典章》C、《大明律》D、《大清律例》11、西周时期,以“誓”、“诰”、“命”等形式发布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A.刑书B.礼制C.XXXD.《吕刑》12、宋朝的基本法典不称律,而称为()。
A、条格B、刑统C、条法事类D、通制11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是A、《大清律集解附例》B、《大清律例》C、《大清新刑律》D、《大清会典》14、下面对于明清时律与例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律与例都是国家的重要法律规范,都对社会关系起到调节作用B、例即“条例”,在明清时期是律外一种制订法,实质上是判例法C、律是国家最根本标准,例是对律文的补充,是以律为根蒂根基和按照的D、在司法实践和一些具体问题中,存在“以例破律”的现象15、1906年,清当局改刑部为法部,主要职责是()。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1] 13页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1] 13页](https://img.taocdn.com/s3/m/8ecf9d64caaedd3383c4d34a.png)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______________。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______________。
4、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__________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______________”。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______________。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_____________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______________,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____________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__________”,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______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__________》,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______________制。
16、北洋政府奉行______________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______________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______________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_____________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______________。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题库版)

司法卷一: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题库版)1、名词解释“留养承嗣”正确答案:是雍正年间制定的制度。
即死刑犯为独子,而祖父母、父母年老无人奉养,经皇帝批准,可以改判重杖一顿枷号示众三个月,使其能免除一死,侍奉祖父母、父母。
(江南博哥)2、填空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的政体是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政体是()。
正确答案:责任内阁制3、名词解释特种刑事法庭正确答案: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一成立即颁布《特种刑事临时法庭组织条例》在各省市设立“特种临时地方法庭”,在首都设“特种刑事中央临时法庭”,分别审理反革命案件和土豪劣绅案件的第一审和上诉审。
4、单选西周初期统治者提出"以德配天"的政治法律主张,进而提出"慎刑"的主张,强调的是:()A.明法慎刑B.明礼慎罚C.明德慎礼D.明德慎罚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为谋求长治久安,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
同时,为了修补神权政治学说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周初统治者(一说周公姬旦)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
这种"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
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地用严刑峻法来迫使臣民服从。
"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
周初统治者将"德教"的具体内容逐渐归纳成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项。
中国法制史试题五套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五套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50分)1.为讨伐有扈氏而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A.黄帝B.启C.汤D.周武王2.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A.夏B.商C.西周D.春秋3.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 )A.兄弟相宗制B.嫡庶继承制C.嫡长子继承制D.父死子继制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A.《大府之宪》B.《宪令》C.《法经》D.竹刑5.依秦律,发布反对或推翻秦朝统治的言论则构成( )A.以古非今罪B.妄言罪C.非所宜言罪D.怨望诽谤政治罪6.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的是( )A.《开皇律》B.《贞观律》C.《武德律》D.《永徽律》7.北宋末年查检无主田收归国有的法律,称为( )A.屯田制B.限田制C.均田法D.公田法8.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规是唐代制定,宋代沿用的( )A.《户令·应分条》B.《户绝法》C.《丧葬令》D.《户绝条贯》9.在元朝建立前后的立法活动中,被《新元史·刑法志》称为元朝“一代法制之始”的是( )A.《大札撒》B.《条画五章》C.《至元新格》D.《大元通制》10.元代死刑定制为( )A.绞、斩二等B.斩、陵迟二等C.绞、斩、陵迟三等D.绞、斩、枭首、陵迟四等11.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元典章》B.《至元新格》C.《大元通制》D.《经世大典》12.《大明律》最后完成于( )A.洪武元年B.洪武七年C.洪武二十二年D.洪武三十年13.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A.《吏律》B.《刑律》C.《礼律》D.《名例律》14.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死于( )A.科场案B.哭庙案C.明史案D.字贯案15.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B.《太平刑律》C.《资政新篇》D.《太平条规》16.将死罪按是否秋后处决分为斩立决、斩监候、绞立决、绞监候始于(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7.以下哪项不是《大清新刑律》中规定的刑种( )A.罚金B.遣刑C.拘役D.无期徒刑18.清末设立的咨议局,依其章程规定,其性质是( )A.地方议会B.各省采取舆论之所C.地方行政管理机构D.中央咨询机构19.以根本法的形式彻底否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民主共和制度,而代之以袁世凯的个人独裁制度的是( )A.《中华民国宪法草案》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D.《训政时期约法》20.南京国民政府的普通法院实行( )A.三级三审终审制B.三级二审终审制C.四级三审终审制D.四级四审终审制2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B.商C.周D.秦22.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23.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 )A.质剂B.傅别C.合同D.券书24.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各诸侯国公布了成文法,这些成文法的中心内容是( )A.保护私有财产B.保护公有财产C.保护工商业D.保护周王的土地所有权25.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 )A.《垦草令》B.《为田开阡陌令》C.《分户令》D.连坐法26.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A.律、令、比、式B.律、令、科、比C.律、令、式、课、程D.律、令、格、式27.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A.《具律》B.《盗律》C.《杂律》D.《厩律》28.曹丕称帝时,以书中监、令为长官,始设(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台29.《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两大律学家为之作注,经朝廷批准颁行天下,称为( )A.《法律答问》B.《大杜律》C.《小杜律》D.《张杜律》30.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 )A.《九章律》B.《晋律》C.《北魏律》D.《北齐律》31.南朝规模最大的一次立法活动是( )A.宋对律、令、科的修撰B.齐对律、令、科的修撰C.梁对律、令、科的修撰D.陈对律、令、科的修撰32.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而着称的律典是( )A.《新律》B.《泰始律》C.《北齐律》D.《大律》33.首创流刑五等之制,并为后世所沿用的律典是( )A.《新律》B.《泰始律》C.《大律》D.《北魏律》34.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A.《大律》B.《泰始律》C.《武德律》D.《大业律》35.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名例》B.《刑名》C.《法例》D.《具律》36.宋代颁行的条法事类流传至今的是( )A.《淳熙条法事类》残本B.《淳礻右条法事类》残本C.《庆元条法事类》残本D.《淳化条法事类》残本37.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经世大典》D.《元典章》38.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明律专门设立( )A.“谋叛”罪名B.“奸党”罪名C.“盗贼窝主”罪名D.“谋反”罪名39.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为( )A.《武德令》B.《开皇令》C.《大明令》D.《大清令》40.清朝绝大多数文字狱判刑且都是比照( )A.谋反B.谋叛C.谋大逆D.内乱41.在清朝,地位进一步上升种类繁多、实用性强,成为主要法律形式的是( )A.律B.例C.会典D.诰42.太平天国的刑罚简单而残酷,包括( )A.笞、杖、死刑B.廷杖、死刑C.发遣、充军、死刑D.枷、杖、死刑43.《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公布于( )A.1908年B.1909年C.1910年D.1911年44.《大清民律草案》仿照的是( )A.法国式民法B.德国式民法C.英国式民法D.美国式民法45.南京临时政府在总统之下设法制局,负责起草重要法令,其主持人是( )A.宋教仁B.孙润宇D.雷奋 D.马君武46.北洋政府的刑法典是( )A.《暂行新刑律》B.《暂行刑律》C.《中华民国刑法》D.《暂行现行刑律》47.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中,所占比重很大、地位极隆的是( )A.民法B.刑法C.诉讼法D.行政法4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颁布于( )A.1927年B.1929年C.1930年D.1931年49.抗日民主政权边区、县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B.参议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参议会50.《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专门审理违抗、破坏土地改革案件的机构是( )A.人民法院B.人民法庭C.农民法庭D.农民代表大会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是什么?A. 汉谟拉比法典B. 法经C. 唐律疏议D. 明律答案:B2.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A. 孔子B. 老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C3. 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法律制度主要是以哪一部法典为基础?A. 汉律B. 秦律C. 魏律D. 隋律答案:B4. 唐朝时期,法律制度达到了相对完善的阶段,其中最著名的法典是什么?A. 唐律疏议B. 大明律C. 大清律例D. 宋刑统答案:A5. 宋朝时期,对法律制度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和补充,其中最著名的法典是什么?A. 宋刑统B. 大明律C. 大清律例D. 唐律疏议答案:A6. 明朝时期,法律制度进一步发展,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法典是哪一部?A. 大明律B. 大清律例C. 唐律疏议D. 宋刑统答案:A7. 清朝的法律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典是哪一部?A. 大清律例B. 唐律疏议C. 大明律D. 宋刑统答案:A8. 中国古代的“五刑”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笞刑B. 杖刑C. 徒刑D. 死刑答案:D9. 在中国古代法律中,关于土地所有权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答案:C10. 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是什么?A. 临时约法B. 钦定宪法大纲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 中华民国宪法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封建法典是________,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初步形成。
答案:汉律2. 中国古代法律中,对于官员的监督和考核制度被称为________。
答案:御史监察制度3. 在唐朝,由宰相主持修订的法典是________,它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唐律疏议4.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置了________,作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
答案:布政司5. 清朝末年,为了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法律改革,其中最著名的法典是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分)
1、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2、眚),故意称为(非眚)。
3、西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 《兴律》)和(《厩律》)。
4、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 省和尚书省。
5、宋朝为了防止科举考试中主考官、评卷人员循私舞弊,创立了( 糊名 )、(誊录)之法律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1、商朝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奴隶制五刑是(C )
A .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 .断手、刖、劓、宫、大辟
C .墨、劓、刖、宫、大辟
D .孥戮、脯、刖、宫、大辟
2、西周穆王时期,令吕侯重新修订刑书,史称(D ) A .《周礼》 B .《嘉石》 C .《九刑》 D .《吕刑》
3、秦律规定,偷偷移动田界标志的行为构成(C ) A ..非所宜言罪 B .乏徭罪 C .盗徙封罪 D .盗窃罪
4、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C ) A .《垦草令》 B .《为田开阡陌令》 C .《分户令》 D .《连坐法》
5、汉律规定,非嫡系正宗而继承爵位者,构成(A ) A .非正罪 B .事国人过律罪 C .左官罪 D .阿党附益罪
6、中国古代以丧服制表示亲属间血缘亲疏关系的制度,称为(D ) A .五丧 B .五刑 C .五听 D .五服
7、世界上第一本法医学著作是宋慈所撰写的(B ) A .《元典章》
B.《洗冤集录》
C.《封诊式》
D.《法律答问》
8、明朝创制的耻辱刑是(C)
A.充军 B.发谴
C.枷号 D.廷杖
9、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明律专门设立(B)
A.“.谋叛”罪名
B.“奸党”罪名
C.“.谋反”罪名
D.“.受赃”罪名
10、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所设立的资政院实质上是(B)
A..御用机构 B.国家议会
C.立法机关 D.司法机关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
1、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
A.亲亲
B.尊尊
C.长长
D.男女有别
E.一断于法
2、汉朝官吏选拔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ABDE)A.察举
B.荫袭
C.科举
D.辟召
E.征辟
3、宋代不动产买卖契约的成立,必须具
备以下程序方面的要件(ABCDE)A.先问亲邻
B.过割赋税
C.输钱印契
D.经官给据
E.原主离业
4、《大清新刑律》将刑罚分为主刑和从刑,主刑包括(ABCDE)
A.死刑
B.无期徒刑
C.有期徒刑
D.拘役
E.罚金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分别制定的婚姻法规包括(ABCDE)
A.《闽西婚姻法》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
D.《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
E.《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正误,将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并简述理由。
)
1。
(×)
2(×)
3、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尤其在宋朝商人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
恰恰相反,随着宋朝私有制的深化和工商业的繁荣,商人的社会地位有很大的提高。
4、“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就是“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
(×)
“重其所重,轻其所轻”是明朝的立法原则,“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是唐朝的司法审判原则。
5、“五朝会典”是指《唐六典》、《大明会典》等五个朝代的会典。
(×)
“五朝会典”是指清朝《康熙会典》、《雍正会典》、《乾隆会典》、《嘉庆会典》
和《光绪会典》。
5分,共20分)
1、“五听”
“五听”是西周时期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总结。
(1分)
“五听”的内容为:“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即通过注意当事人的各方面表情而分析、认定其口供真实与否。
(3分)
“五听”既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又有其缺陷,容易主观擅断而错判。
(1分
2、鬼薪、白粲
秦国的一种徒刑。
(1分),鬼薪,即男犯主要是为宗庙采薪,白粲,即女犯主要为宗庙择米。
刑期一般一至三年。
(4分)
3、“折杖法”
“折杖法”是宋朝首创的一个刑罚制度。
(1分)
所谓“折杖法”是用决杖来代替笞、杖、徒、流的刑罚方法。
“折杖法”使得“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体现了宽减刑罚的精神。
(3分)“折杖法”虽然在一定意义上有宽减刑罚的积极意义,但是违反了“轻罪轻罚,重罪重罚”的客观刑罚原则。
(1分)
4、廷杖
廷杖最早源于隋文帝,明朝朱元璋时成为制度。
(1分)
廷杖就是由皇帝下达命令,司礼监监刑,锦衣卫施刑,在朝堂之上杖责大臣的制度。
(3分)
廷杖制度是皇权极端膨胀的表现。
(1分)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8分,共24分)
1、简述“秋冬行刑”
“秋冬行刑”起源于西周,至汉朝正式成为司法行刑制度。
(1分)
“秋冬行刑”是指刑罚的执行,尤其是死刑的执行,除了特殊情况外,应当在秋冬执行。
(5分)
“秋冬行刑”的理由一方面是“天人感应”的理论,另一方面是为了不误农时。
(2分)
2、简述“七出”、“三不去”
“七出”、“三不去”起源于西周,至唐朝正式成为婚姻法律制度。
(1分)
“七出”是指妻子有下列情况之一: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丈夫有权休妻。
“三不去”是指妻子虽然有“七出”之条,但是如果有下列情况之一:经持舅姑之丧、娶时贱后贵、有所受无所归。
丈夫不得休妻。
(6分)
“七出”、“三不去”是中国古代“男尊女卑”伦理在婚姻法律制度上的典型表现。
(1分)
3、简述“鞠谳分司”制度
“鞠谳分司”是宋朝首创的一个司法制度。
(1分)
“鞠谳分司”是指:由专职官员分别负责审讯与判决,即负责审讯的官员无权过问判决,即负责判决的官员无权过问审讯。
(6分)
“鞠谳分司”使得审讯与判决两种权力互相牵制,有其合理和进步的意义。
(1分)
分,共16分)
1、试论述唐律中“举重以明轻”与“举轻以明重”的司法审判原则,并且举例说明。
为了减少律文的繁琐,唐律确定了“举重以明轻”与“举轻以明重”的司法审判原则。
在不伤法律本意、不至于引起歧义理解的前提下,体现了立法者“律文简约”的精神。
(2分)
唐律规定:在案件审理无严格相对应的法律条款可援引时,如果对该案处理应该减轻时,可引用相关联的重罪条款,以比照确定轻刑,即“举重以明轻”;相反,如果对该案处理应该加重时,则引用相关联的轻罪条款,以比照确定重刑,即“举轻以明重”。
(8分)唐律《贼盗律》规定:“夜无故入人家,主人顿时杀死者,勿论。
”如果主人将夜间无故进入其家的人打伤,如何处理,法律并无明确规定。
但是根据“主人顿时杀死者,勿论。
”的规定及“举重以明轻”的原则,显然也应该“勿论”。
(2分)
唐律《贼盗律》规定:“谋杀期亲尊长,皆斩。
”但此处规定仅限于“谋杀”,对于已经杀害期亲尊长者应该怎样处理,法律无明文规定。
但是根据“谋杀期亲尊长,皆斩。
”的规定及“举轻以明重”的原则,显然也应该“皆斩”。
(2分)
“举重以明轻”与“举轻以明重”原则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律文的简约,表现了唐律在立法技术方面的提高。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