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唐_吐蕃时期的历史地名_纳川_考释

合集下载

元代畏兀儿迁居永昌事辑

元代畏兀儿迁居永昌事辑

元代畏兀儿迁居永昌事辑元朝前期,因遭受战祸,亦都护王族和大批畏兀儿人东迁永昌,传国400余年的高昌回鹘政权从此除国。

《高昌王世勋之碑》汉碑记录其事曰:“[至元]十二年,都哇、卜思巴等率兵十二万,围火州,……城受围六月,不解。

……(亦都护火赤哈儿)以其女也立亦黑迷失别吉厚载以茵,引绳坠诸城下,而与之。

都哇解去。

其后入朝,上嘉其功,……还镇火州,屯于南哈密力之地。

兵力尚寡,北方军猝至,大战力尽,遂死之。

子纽林的斤,方幼,诣阙请兵北征,以复父仇。

……有旨:师出河西,俟与北征大军齐发。

遂留永昌焉。

”[1] 《元史·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取材于虞集撰写的《高昌王世勋之碑》(以下简称《世勋碑》),所记火州之战、入京朝觐、战死哈密、迁居永昌等连续发生的事件,与碑铭文字基本相同。

一、永昌之名的由来元代有多处地方以“永昌”为名,云南行省就有隶属会川路的永昌州(治今四川会理)和隶属大理路的永昌府(治今云南保山)。

当然,它们和畏兀儿迁居的永昌,除名称相同之外,并无别的关系。

畏兀儿东迁之永昌,在甘肃行省境内,是元代新出现的地名。

永昌之名,缘起于窝阔台之孙、阔端之子只必帖木儿自筑城池。

元太宗窝阔台在位时,将凉州(今甘肃武威)分封给第三子阔端,把蒙古雪你惕部和速勒都思部共3千户,一同封授阔端。

[2]阔端在当地拓展了大片疆土,也获赐大片封地(也称分地,泛指封户、食邑户、私属户所居地)。

1251年蒙哥继任大汗后,对窝阔台系诸王进行打击,阔端因与蒙哥汗友善,封地未受影响。

不久,阔端谢世,其王位和包括凉州在内的主要封地,由第三子只必帖木儿继承。

只必帖木儿的封地,即屡见元代文献的所谓“二十四城”,主要分布在在今甘肃、宁夏中南部地区,在其它地区也有少部分封地。

在中统(1260—1263)初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期间,只必帖木儿支持忽必烈,虽然为此遭到阿里不哥党羽的攻击,损失惨重,却赢得元世祖的信任,在世祖朝前期频繁出现于史册。

古今地名对照表(4)

古今地名对照表(4)

古今地名对照表(4)原文地址:古今地名对照表(4)作者:bobo泌阳——唐天宝时改上马县为泌阳县,即今河南唐河。

泓——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泓,败绩。

故河道在今河南柘城西北,为古涣水支流。

泽州——隋改建州为泽州,治所在今山西晋城东北,唐移晋城。

唐中叶后置泽潞(昭义军)节度使,潞指潞州,今山西长治。

泾原——①唐后期方镇有泾原(彰义军),治泾州(今甘肃泾川北)。

②宋有泾原路,从陕西路析出,治渭州(今甘肃平凉)。

金废。

泾惠渠——汉武帝时开白渠,引泾水灌溉关中平原。

唐以后废。

1930—1935年,水利家李仪祉主持改建,定名泾惠渠。

宝庆——南宋、明、清以今湖南邵阳为治所的宝庆府(元为路),宋宝庆元年(1225年)自邵州升置。

民国废。

定州——北魏改安州为定州,北齐改其治所卢奴为安喜县,即今河北定县。

北宋末定州为中山府。

明改定州。

定襄——汉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

隋曾以云州为定襄郡。

定军山——在陕西勉县西南。

诸葛亮葬此。

宕渠——汉末刘备分巴西郡置宕渠郡,治宕渠,在今四川渠县东北。

隋宕渠郡即渠州。

宜州——①南朝梁所置,在今鄂西沿江,治夷陵(今宜昌西北)。

②唐所置,在今广西宜山一带。

⑧辽末所置,在今辽宁义县,金改为义州。

宜昌——清雍正末升夷陵州为宜昌府,治东湖,即今宜昌。

民国废府,以府治为宜昌县。

今有宜昌市、宜昌县。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东北,为古官渡水渡口。

宛平——1012年,辽改幽都县为宛平县,与析津同为辽南京析津府治所。

自此北京城垣位置虽有变化,宛平均在城之西部。

1928年移宛平于芦沟桥。

1952年并入北京丰台区。

宛县一—本战国楚邑,秦置宛县,在今河南南阳。

宛陵——宣城(今属安徽)在隋以前名宛陵。

郓州一—隋置,治万安(今郓城东)。

唐治所在须昌(今东平西北)。

宋治须城(今东平),宣和时升为东平府。

房陵——秦置县,即今湖北房县。

东汉房陵郡、曹魏新城郡治所。

唐为房州治所。

元废房陵县入房州。

明降州为县。

天彭阙考释庄峰

天彭阙考释庄峰

天彭阙考释庄峰天彭阙为古代蜀国的遗迹,它是指两座南北对峙的山及其中间的平地而言。

据史书记载,四川有几处这样的天彭阙;本文主要欲弄清它们究竟在何地,其功用如何。

一、天彭阙在哪里天彭阙的称呼甚多:扬雄和左思的《蜀都赋》都称它为“彰门”。

《华阳国志》(下简称《常志》)既称之为天彭阙,又称为“天彭门”。

《水经注.江水》除同《常志》外,又增加了“天彭山”和“天谷”两名。

而任豫的《益州记》却称之为“天彭谷”。

《通典》和《太平寰宇记》则名之曰“天彭关”。

明代曹学佺撰《蜀中名胜记》时,又管它叫“彭门山”。

到了光绪年间修《彭县志》,则简称为“彭阙”。

凡此已有九种之别。

名称众多的本身就足以说明:天彭阙不是某一地所独有,也不是一个时期的命名。

记载于文献的天彭阙共有三处:1.系于松潘的有《华阳国志.蜀志》:“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

冰能知天文、地理,谓汶山为天彭门。

乃至湔氐县,见两山对如阙,因号天彭阙,仿佛若见神:遂从水上立祀三所,祭用三生,珪壁沉漬。

汉兴,数使使者祭之。

”《水经.江水》:“岷山在蜀郡氐道县,大江所出,东南过其县北。

”郦道元注云:“《益州记》曰:大江泉源,即今所闻始发羊膊岭下,缘岩散漫,小大百数,殆未滥觞矣。

东南下百余里,至白马岭而历天彭阙,亦谓之为天谷也。

秦昭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见氐道县有天彭山,两山相对,其形如阙,谓之天彭门,亦曰天彭阙。

……汉元延中,岷山崩,壅江水三日不流。

……江水白天彭阙东径汶关而历氐道县北。

汉元鼎六年分蜀郡北部置汶山郡以统之。

县本秦始皇置,后为升迁县也。

”今松潘县秦时为“湔氐县”,①西汉置为“湔氐道”。

或以为汉武帝元鼎六年改置汶山郡时,又称为“湔氐县”。

②汉宣帝地节三年废汶山郡,松潘复为“湔氐道”。

三国时蜀汉改之为“氐道县”。

③据《合校水经注》引赵一清称:汉代《水经》的经文本作“湔氐道”,今本作“氐道县”是后人误改之故。

杨守敬也从此说。

总之,上引材料所指的“湔氏县”、“氐道县”都在今松潘县境内,其地秦以前已有天彭门的名称流传。

中国民族史第四章 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强盛(隋唐宋时期)

中国民族史第四章 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强盛(隋唐宋时期)

中国民族史演示文稿
18
六. 南诏的政治体制
2024/10/7
中国民族史演示文稿
19
六. 南诏的政治体制
6.地方政权组织: 凡一百家以上设“总佐〞一人, 一千家以上设“理人官〞一人, 一万家设“都督〞一人。 “村邑理人处〞:“理人官〞的办事机构, 是南诏最基层的政权组织。
2024/10/7
中国民族史演示文稿
第四章 中华民族的开 展与强盛〔隋唐宋时期〕

——南诏的历史与文化
2024/10/7
中国民族史演示文稿
1
一. 南诏的崛起
2024/10/7
中国民族史演示文稿
2
一. 南诏的崛起
浪穹诏:在今云南省洱源县。
施浪诏:在今云南省洱源县青索乡。
越析诏:在今云南省宾川县。
2.唐朝与吐蕃在洱海地区的争夺 大约在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尺松赞建立 吐蕃王朝。
在南诏统一洱海地区的过程中,唐朝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
2024/10/7
中国民族史演示文稿
4
一. 南诏的崛起
第一阶段:细奴罗兴于巍山,唐支持其 征服白子国,并封为巍州刺史;
第二阶段:细奴罗传罗盛、盛罗皮至皮 罗阁而强盛,唐廷授皮罗阁为越国公, 赐名蒙归义;
第三阶段:在巂州、姚州两都督府的支 持下,皮罗阁兼并五诏,统一洱海诸部, 唐廷封其为“云南王〞。
2.南诏的政治区划:
樊绰?云南志?所记为六睑、八节度。?新唐书? 所记为十睑、六节度、二都督。
2024/10/7
中国民族史演示文稿
13
五.南诏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十睑为南诏的首府直辖区域: 云南睑〔今祥云云南驿〕、品澹睑〔今祥云县城〕 白崖睑〔又作勃弄睑,今弥渡〕、 邆川睑〔今邓川〕、 蒙舍睑〔今巍山〕、 大厘睑〔今大理喜洲〕、苴咩睑〔今大理古城〕 蒙秦睑〔今漾濞〕、 矣和睑〔今大理太和〕、赵川睑〔今大理凤仪〕。

两宋时期的吐蕃

两宋时期的吐蕃

两宋时期的吐蕃两宋时期的吐蕃分裂割据下的吐蕃诸部强盛的吐蕃王朝末代赞普(王)、反佛教的达磨(也作达玛,俗称郎达玛),于唐会昌二年(842)被佛教僧侣拉隆贝吉多杰刺死后,发生了达磨小妃所生的遗腹子哦松(也作欧松),与冒充为掌权的大妃的亲生子实为领养的云丹(也作永丹,即《新唐书·吐蕃传》“乞离胡”)争夺王位,吐蕃王朝迅速分裂。

随后发生了东部多康地区(今西藏昌都地区、四川甘孜地区)的韦·科协列东(阔协列登)起义,一直打到逻些(今拉萨)附近;伍如地区(今拉萨西)的韦·洛波洛琼(罗泊罗穷)起义;南部的秦浦(今札囊地区)和逻些城东的工布(今工布江达及以东地区)秦木贡米珠、许布达孜聂(许布岱则)等起义,许布达孜聂起义军,一度攻占历代赞普陵墓所在地秦瓦达则(今琼结),并捣毁了除松赞干布陵以外的所有陵墓。

这次从相当于唐末到五代前期,长达半个多世纪,先后爆发在广大地区的奴隶、平民大起义,藏史称为“邦金洛”,意为编氓反上。

不仅给奴隶制以毁灭性的打击,促进了封建农奴制经济的发展,也摧毁了吐蕃王朝,形成了以吐蕃王室后裔为主的,分裂割据的众多封建领主政权。

吐蕃王朝云丹后裔据有首府逻些城地区,史称拉萨王系。

哦松后裔之一退居纳里(今阿里)地区布让城(今普兰),史称阿里王系;其中一支居于西部麻域(亦作孟域,即拉达克,今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地区,史称拉达克王系;另一支的后裔居于布让东的亚泽(今尼泊尔西部)地区,史称亚泽王系。

哦松的另一支后裔在雅隆地区(今地不详,当在今西藏东南部),史称雅隆觉阿王系;其中的一支后在青唐(今青海西宁地区)活动,史称青唐羌,宋代的唃厮啰,就是青唐羌的著名首领。

除了上述由吐蕃王朝王室后裔建立的各自独立的割据政权外,其他许多封建领主也分别割据一地,各自为政,史称:“族种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矣”①,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蒙古国和元朝统治吐蕃地区为止。

藏传佛教(喇嘛教)的兴起相当于唐代初年,公元7 世纪前期的松赞干布(弃宗弄赞)时期,佛教已传入吐蕃。

吐番地名2

吐番地名2

伴巢半︽待邦︽搬﹀罢稗伴︽半搬邦︽捶拜︽帝爸︽伴戳罢︽扳败伴︽庇办︽雕︽雕敌︽邦︽残敌︽脆爸︽拜爸︽彩罢邦︽扳霸半﹀稻爸︽垫办﹀搬爸︽雕﹀彩罢邦︽拌扳︽搬白邦︽败爸︽碉爸︽爸扳︽瓣爸︽稗︽底稗︽脆稗︽兵办︽半搬邦︽宝邦︽搬旦罢邦︽斑︽翟稗︽斑半︽搬绊拜︽斑︽伴巢︽瓣爸︽拜︽昌敌︽捶拜︽伴淳︽罢瓣罢︽拜爸叼爸︽弊敌︽搬拜罢︽冲︽捕︽扳邦︽伴淳︽罢瓣罢︽拜爸︽叼爸︽弊敌︽秤扳︽败半︽灿︽搬得稗︽吵︽伴淳︽脆︽穿拜︽斑半︽罢扮稗︽卞邦︽搬倍邦︽搬绊拜︽锤邦︽斑﹀炒爸︽邦爸︽罢炒爸︽伴仓罢︽扳超稗︽冲︽伴刀稗︽搬得稗︽底拜︽斑︽拜爸︽扳党爸邦︽斑半﹀糙邦︽扳敌︽糙邦︽扳︽得罢︽办︽半爸︽编︽邦︽脆爸︽半爸︽编邦︽脆︽佃拜︽斑半︽蒂底爸︽办︽伴撤︽拜便邦︽层稗︽帮︽白爸︽惭︽搬邦﹀爸邦︽捶拜︽罢稗伴︽半搬邦︽宝︽车爸︽霸爸︽拜爸︽脆︽摆罢︽捶拜︽宝︽罢柴半︽翟罢捶拜︽稗爸︽编︽晨︽地爸︽罢碉扳︽冲﹀扳爸伴︽地邦︽锤爸︽敞拜︽稗邦︽超稗︽斑敌︽靛爸︽锤爸︽翟︽扁︽搬白邦︽办︽瓣爸︽瓣爸︽蝶搬︽蹿爸︽拜爸︽拜︽底拜︽罢稗邦︽党办︽拜捕邦︽办︽伴撤︽胆拜︽伴蠢办︽罢拆罢︽第︽锤邦︽柴﹀拜扳半︽拜扳罢︽兵爸︽搬碧拜︽宝︽搽爸︽敞爸邦︽办︽扯稗︽阐稗︽吵︽翟拜︽颤稗︽蒂爸︽搬敌︽捶拜︽半爸︽编︽邦︽脆爸︽残︽脆爸︽稗邦︽传︽帝办︽嫡办︽卞︽车稗︽拜捕邦︽拜爸︽拜捕邦︽罢稗邦︽扯爸︽罢稗邦︽罢册邦︽宝邦︽罢稗伴︽半搬邦︽捶拜︽宝︽邦︽脆爸︽扳霸半︽垫办︽办︽罢邦办︽搬绊拜︽宝︽扳便︽第︽惮扳︽冻︽唱搬︽伴车拜︽斑︽办罢邦﹀。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简史之十五.吐蕃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简史之十五.吐蕃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简史–吐蕃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

战国之后,一些羌族部落如发羌、迷唐等迁入,与本地藏人融合繁衍,形成了吐蕃族。

“赞普”是雄强丈夫的意思,以后成了吐蕃君长的尊称。

从酋长世袭制开始,吐蕃社会逐渐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松赞干布(617-650)被认为是吐蕃的立国之君。

但按藏族的传统,他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

但在他即位前藏文尚未创制,所以很难说在他之前的吐蕃王的历史正确性;也可能是融合了藏传佛教的历史和传说。

松赞干布先后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诸羌部,如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嘉良夷等,以及属于鲜卑人的吐谷浑部,将它们变为吐蕃的属部。

约于633年(唐贞观七年),迁都逻些(今拉萨),正式建立吐蕃王朝。

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

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的局,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部落联盟得到整合。

人口流动也推动了藏地语言及文化的沟通,促进了青藏高原文化的整合与壮大。

松赞干布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军事制度,采用历法,规定统一的度量衡,依据于田、天竺等文字创造了吐蕃文(后发展成藏文),也制定了残酷的法律。

634年(贞观八年),松赞干布听说突厥及吐谷浑均娶唐朝公主,也遣使带金宝入唐,奉表求婚,唐太宗李世民未许。

使者回报系吐谷浑王离间所致,赞普大怒,即发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诸羌。

638年(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领吐蕃军号称20余万进屯唐松州(今四川松潘)西境,遣使进贡金帛,声称来迎娶公主。

都督韩威匆忙率军出战,大败而归。

羌族首领、唐阔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相继举州降蕃。

唐太宗即派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兵5万人进击。

牛进达率前锋抵松州城下,乘蕃军毫无防备,夜袭其营帐,斩杀千余人。

中国地名来历类说大全

中国地名来历类说大全

中国地名来历类说大全古往今来,中国有着无数的地名。

地名的来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今择要介绍如下:1、依山、水命名。

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1)直接以山脉、河流、湖泊等名称命名,如五台县、牡丹江市、沂水县、微山县。

(2)以山、水配上吉祥语命名,如泰安市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

(3)以几座山、几条河的首字组成地名。

新泰市,西晋以前曾称“东平阳县”。

晋泰始年间,南城侯羊祜奏本取新甫山、泰山之首字,改县名为“新泰”。

潇湘,古镇名,五代时置,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西北,因地处潇、湘二水合流处得名。

(4)以位于山、水的方位命名。

如山西省因地处太行山以西得名,云南省因位于云岭以南得名,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得名,汝南县因县城位于汝河之南岸得名。

位于山水南北两边的,多用“山水的专名+阴(或阳)”命名: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如衡阳市因在衡山之南得名,洛阳市因在洛河之北得名,海阳市因位于黄海之北得名。

这一类地名还有蒙阴县、江阴市等。

此类地名中,阳字地名极多,阴字地名较少。

(5)因地处河流的源头而取名,如济源市、沂源县、资源县。

(6)因位于河流的尾闾而命名,如汉口、海门市、河口瑶族自治县。

(7)因靠近水或山而得名,如临沂市、临汾市、临海市、江浦县、溆浦县、淮滨县、滨海县、临朐县、临邛县、临高县。

此外,合川市古称合州,因地处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汇合之处,1913年改称合川县。

三水市因位于西江、北江汇流处,城临西江、北江、珠江三条河流而得名。

(8)因山脉走向或河流流向的曲折得名。

这一类地名多在山水专名后面或在姓氏后面缀以湾、曲、套、圈、隅、里等字,如河曲、河套、易家湾、苗家曲、王家圈、高里、朱家里庄,有的则直接用两个此类字组成,如圈里。

2、按地形地貌或所处地理位置命名。

如平原县因地势平坦而得名。

大洼县因位于辽河、浑河下游,地势低洼而得名。

云南大理的洱海,以湖形如耳得名。

台湾岛东北部的鼻头角,是伸入海中的小半岛,因形如鼻子尖,故名。

吐蕃王朝东方交通干线——南诏道上的盟与叛、川西路上的战于和

吐蕃王朝东方交通干线——南诏道上的盟与叛、川西路上的战于和

吐蕃王朝东方交通干线——南诏道上的盟与叛、川西路上的战于和展开全文详情本文是《吐蕃王朝四方交通》文章的第2篇,上一篇我们讲的是吐蕃东北、东南两个方向(《吐蕃王朝周边的交通干线,唐蕃古道和蕃尼古道》),今天我们来讲吐蕃正东通向南诏国和川西剑南的道路。

吐蕃王朝崛起后,与唐朝除在东北方的河陇地区,西北方的西域进行角逐外,在东、东南也极尽拓展。

虽然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的深山沟谷,严重影响了东部道路的通畅。

以至于,即便到1954年川藏公路修通后,都堪称天堑。

但自然地貌的阻隔,并没有挡住吐蕃拓展的脚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吐蕃向东的渗透,使南诏国和川西诸羌都臣服在其脚下,并和唐朝的剑南节度爆发了剧烈的军事摩擦。

交通自然是对外扩展的关键性因素,吐蕃在这个方向的交通干线,主要有两条,分别是“南诏之路”和“川西之路”。

“南诏之路”上的盟与叛吐蕃通南诏国的道路一般认为存在两条:其一、由芒康——德庆——铁桥——羊苴[xié]咩城(南诏国都城,今云南大理以西)。

其二、是从察隅过大雪山,沿高黎贡山西侧的梅开恩江至永昌。

从吐蕃军事的扩张角度上说,直达南诏国都的第一条通道,无疑要重要很多,吐蕃也以此为东出的云南的主要路线。

“神川铁桥”一词,多次出现在汉、藏史料中,成了三国君主关注的焦点。

吐蕃王朝东进之时,唐、蕃两强争霸的局面已基本形成,而南诏国便成了唐蕃天平上最重要的砝码之一。

南诏倒向任何一方,都将使其在云南、川西地区占据绝对优势。

六诏国隋末唐初时期,洱海地区小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史称“六诏”其中,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故有“南诏”之名。

正是在唐朝的扶持下,蒙舍诏势力不断壮大,吞并了其余五诏一统西洱河地区。

当时,南诏国大概率已经进入相对比较发达的农耕文明,从技术实力上说未见得低于吐蕃本土,极有可能尚高出半筹。

据《蛮书·名类第四》载:八世纪的南诏王阁罗凤一次就“徙二十余万户于永昌城(今云南保山)”,以每户五人计,20万户约有人口近百万。

吐蕃钵阐布考

吐蕃钵阐布考

吐蕃钵阐布考张延清• 2012-09-03 09:37:26 来源:《历史研究》2011年5期一、钵阐布起源及其音义佛教传入藏区之前,藏区的原始宗教是苯教(bon)。

7世纪中叶,佛教正式传入吐蕃,松赞干布(弃宗弄赞,617-650)命能臣图密桑布札创制藏文。

为加快佛教的传播,松赞干布下令开展迎请佛像、建立佛寺、翻译佛经等弘佛活动,标志佛教在吐蕃的正式传播。

墀德祖赞(弃隶缩赞,704-755年在位)是自松赞干布以来对佛教持积极态度的又一位吐蕃国王。

710年,墀德祖赞迎娶唐朝金城公主,重新恢复吐蕃已中断的佛教传播。

墀德祖赞的兴佛举措,为其子墀松德赞(娑悉笼腊赞,755-797年在位)时期的佛教发展打下基础。

779年,藏族历史上建成第一座寺院——桑耶寺。

桑耶寺建成不久,就有7名吐蕃贵族子弟出家为僧。

藏文典籍中称这7人为“七觉士(sad mi bdun)”;“七觉士”的出家标志着藏族有了第一批僧人。

据藏史记载,墀松德赞曾以僧人为“却论”(chos blon,意为僧相),从而使佛教徒取代苯教徒而跻身于赞普近侍之列,为此后佛教徒参与吐蕃政事打下基础。

尽管如此,僧人在墀松德赞之世还未参与朝政,这在墀松德赞颁布的兴佛第一诏书中有所反映:该诏书中参与盟誓的官员名单中并未出现僧人的名字。

①797年,墀松德赞死后,诸子争立,吐蕃政局陷入混乱。

墀松德赞幼子墀德松赞(khri lde srong btsan,798-815年在位)受到吐蕃业已形成的佛教徒及佛教僧侣政治势力的支持,从而继承赞普之位。

当时吐蕃佛教政治势力的代表人物,就是墀德松赞的师僧沙门娘•定埃增(ban de myang ting nge vdzin),也即吐蕃历史上的两位“钵阐布”之一。

钵阐布娘•定埃增出身于吐蕃一古老的氏族——娘氏(myang),唐代译作“明”或“綝”。

这一家族分布很广,东支在工布地区尼洋河流域,西支在日喀则地区年楚河流域,“尼洋”与“年楚”均为“娘”的不同汉字译音。

《藏族历史简介》

《藏族历史简介》
实用文档
康区――强悍的康巴人
“康”是边地之意,“巴”是人的意思,“康巴”即康区的人。康巴方 言区位于安多藏区和卫藏地区之间,青藏高原的腹地和川藏高原的西北部。 现今的西藏昌都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云南 迪庆藏族自治州都在康区之内。康巴人世代生活、栖息在川、滇、青、藏 交界的横断山脉地区,山高谷深,江河纵横,严酷的自然环境,既塑造了 康巴人强悍豪爽的性格,也培养了他们走出深山经商的传统和习俗。
八:
gei
• 九:
gu
十:
jiu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卫藏
卫藏是两个区域名称的组合。卫:藏语 “中心”之意,泛指以拉萨河谷为中心的地 区;“藏”:“河”之意,泛指日喀则以西、 以北的广阔地区。后藏地区的人自称“藏
巴”;前藏地区的人自称“卫巴”。清朝 以来称为卫藏,后改称西藏。卫 藏方言区位于青藏高原的醅,是 现在行政划分的西藏自治区。它 是藏族文化的发祥地、古代吐蕃 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 现今的拉萨地区、日喀则地区 (今日喀则)、山南地区、林芝地 区(今林芝)、阿里地区等都在卫 藏范围内。以拉萨为中心向西辐 射的高原大部叫做“卫藏”。卫 藏实用方文档言,可以分为前藏、后藏和
实用文档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北京设有管理蒙古、西 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地方事务的专门行政机构。
1929年,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蒙藏委员会,是年, 建青海省。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得到很大改善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根 据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 针。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 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 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 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

敦煌古藏文吐蕃地名由来及对藏族地名的影响

敦煌古藏文吐蕃地名由来及对藏族地名的影响

敦煌古藏文吐蕃地名由来及对藏族地名的影响叶拉太【摘要】古代藏族氏族部落的迁徙、内部整合与分化是古藏文吐蕃地名产生的主要原因。

从民族史视野审视古藏文吐蕃地名,其与古代氏族名、部落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同时与唐朝及其他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有密切的关联。

吐蕃地名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重要文化符号,对以后藏族地名文化产生了比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和直接的影响,要了解吐蕃时期地理历史语言,可从地名入手从事论证研究。

同时,想考证近代藏族各类地名的来源含义,也可以从吐蕃地名查找其根源。

%The early Tibetan clan tribal migration, internal inte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s a major cause of ancient Tibetan tubo places to pro-duce.From his vision, Tibetan Tubo ancient topongm, Tubo ancient placenames and clan name, tribal name have direct or indirect relationship, and re-lationship with Tang dynasty and other peripheral national power and politic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geographical pattern of evolution.Tubo topong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ultural symbol, Tubo period left on late placename Tibetan cultur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 time, and direct impact, to under-stand the Tubo period geographic historical language,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opongm in argument.At the same time, the late to textual re-search meaning of the source of the Tibetan all kinds of places and can look for its source from the Tubo topongm.【期刊名称】《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8页(P58-65)【关键词】敦煌古藏文;吐蕃地名;由来;影响【作者】叶拉太【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 8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28.6;K281.47世纪初松赞干布登上赞普王位执政后,继承父王南日论赞赞普的丰功伟业,不断开疆拓土,统一藏区,建立起强大的吐蕃帝国王朝。

少数民族民俗风俗介绍-藏族

少数民族民俗风俗介绍-藏族
藏族
前言
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国境内 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 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 族分布。拉萨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地。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约750万左 右,中国境内约700万(2016年),藏裔人口保守估计在1000万以 上。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及南亚 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 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之一;
➢ 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藏戏包括西藏藏戏(阿吉拉姆)、安多藏戏(南木特)、德格藏戏、昌都 藏戏等4个剧种,西藏藏戏及安多藏戏流传较广,影响较大。
➢ 八大藏戏:《文成公主》《诺桑法王》《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 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
元初时期
首次设置中央机构总制院(1288 年改称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 务及西藏等地的军政事务。宣政院 使(主管官员)一般由丞相兼任, 副使由帝师举荐的僧人担任。
1244年秋天
蒙古宗王阔端代表蒙古汗廷与西藏 萨加派活佛萨迦班智达在这块土地 上成功举行了“凉州会盟”并颁发 《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成为西 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
元朝时期
在西藏清查民户、设置驿站、征收 赋税、驻扎军队、任命官员,并将 元朝刑法、历法在西藏颁行。任用 藏族僧俗担当从中央到地方高级官 吏。
明清时期
公元1368年
明朝取代元朝,采用收缴元朝旧敕旧印,换发明朝新 敕新印的形式和平过渡,继承了对西藏地方的国家主 权。
明朝职官制度
没有沿用元朝的职官制度,而是建立了一套别具特色 的僧官封授制度。各地有代表性的政教首领人物,明 朝均赐封以不同的名号,命其管理各自的地方。

西夏地名考释——以дX.02822《杂集时要用字》为中心

西夏地名考释——以дX.02822《杂集时要用字》为中心

西夏地名考释——以дX.02822《杂集时要用字》为中心韦宝畏;许文芳【摘要】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正史有关文献记载,对дX.02822号文书<杂集时要用字·地分部>中与西夏有关的四十四个地名的建置、沿革以及废止等方面的材料加以梳理,并对相关问题予以研究.【期刊名称】《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1)001【总页数】5页(P77-81)【关键词】俄藏;《杂集时要用字》;西夏;地名;考释【作者】韦宝畏;许文芳【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6.31909年,俄国人科兹洛夫率考察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掘走大批珍贵文献,多数为西夏写本和刻本。

ДX.02822号就是其中的一件,现存于俄罗斯列宁格勒东方学研究所西夏特藏当中。

该文书为蝴蝶装,手写本,前后均残,现存 36面,一般每面七行,满行十字或十二字。

其所载内容现存二十部,每部前有标题占一行,表明内容类别和序数。

第一为汉姓,因前残,所以缺标题。

以下依次为番姓第二、衣物部第三、斛豆部第四、果子部第五、农田部第六、诸匠部第七、身体部第八、音乐部第九、药物部第十、器用物第十一、居舍部第十二、论语部第十三、禽兽部第十四、礼乐部第十五、颜色部第十六、官位部第十七、司分部第十八、地分部第十九、亲戚长幼第二十。

从格式和内容上来看,此文书应当是以事门进行分类的字书。

此文书无题跋、年款,史金波先生发现官位、地分等部类的词汇,许多是西夏统治后期才出现且为西夏特有,故判定文书可能是西夏后期所写,笔者基本赞同这一观点。

①史金波《西夏汉文本〈杂字〉初探》,载《中国民族史研究 (第二辑)》,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9年版。

此外,笔者通过对ДX.02822文书与英藏《杂集时要用字》比较,发现二者在内容、分类、性质、格式等方面十分相似,似应属同一类的汉文文书,故将俄藏 02822文书定名为《杂集时要用字》。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由来,每一个都大有来头!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由来,每一个都大有来头!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由来,每一个都大有来头!01、华北和东北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乐帝朱棣在这里率领大军渡过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邯郸——城市名押an韵,邯郸意为“邯山至此而尽”,郸同单,“单”意思是山脉的尽头,邯郸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秦皇岛——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岛,秦皇岛是中国唯一用古代帝王称号来命名的城市太原——取“广大的平原”之意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大同”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长治——长治古称上党,明代在此地设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赤峰——得名于城东北的褐色孤峰包头——包头由蒙古语“包克图”演化而来,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包头由此别称为鹿城乌海——乌达与海勃湾的合称大连——大连旧称青泥洼,青泥洼大部分都是山东移民,在山东有一种很流行的事物叫做褡裢,大连就是由褡裢演变而来,另一说大连来自俄语“达里尼”阜新——取“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盘锦——盘山和锦州各取一字而成,也取“盘根错节,锦上添花”之意本溪——本溪得名于境内的本溪湖,本溪湖古称杯犀湖,杯犀湖因“湖底上阔下窄,状如犀牛之角”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难写难辨,故取其谐音改称为本溪湖长春——意为“长年春色的城市”,东北的春天是非常寒冷的,以长春命名城市说明了该城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占据主导吉林——吉林全称吉林乌拉,满语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佳木斯——佳木斯清代又称“嘉木寺”,在满语是“驿丞”的意思,因为佳木斯在古代地处松花江通往黑龙江江口的驿道02、华东烟台——意为“狼烟升起的炮台”青岛——因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且与“琴岛”谐音威海——明代在此地设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意日照——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淄博——淄川与博山的合称莱芜——莱是植物名,俗称灰菜,芜指田野荒芜,古时这里是一片荒凉的地方,故名莱芜菏泽——城市名押e韵,菏山与雷泽的合称,菏泽也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蚌埠——意为“盛产蚌珠的港埠”,蚌埠由此别称为珠城宿迁——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迁都于此,宿迁由此得名连云港——意为“在连岛与云台山之间的港湾”,云台山是江苏省的最高峰镇江——唐代为镇海军节度使的驻地,到了宋代因地理环境的变化,此地距大海较远,故而更名为镇江,取“镇守长江”之意无锡——先秦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上海——得名于松江(即苏州河)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海意为“通向大海的地方”金华——意为“金星与婺女争华之地”宁波——宁波古称明州,宁波得名于“海定则波宁”莆田——取“莆口成桑田”之意,莆田是极具闽越特色的地名,莆是由蒲字演化而来厦门——明代筑厦门城,意为“国家大厦之门”龙岩——因城南的翠屏山麓有一龙岩洞而得名,龙岩是中国唯一用洞穴名称来命名的地级市鹰潭——因信江南岸龙头山下有一深潭,“急流漩其中、雄鹰舞其上”,故名鹰潭上饶——上饶之名得于“山郁珍奇,上乘富饶”,在古代这里是物产丰饶之地九江——九江名称来源于“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入彭蠡泽也”,九是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因而九江也有“众水汇集的地方”之意宜春——宜春之名源于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03、中南商丘——商丘是商王朝的发祥地,传说远古时期这里有一座叫“阏伯台”的土丘,后来帝喾把阏伯的封地号为商,商丘由此而得名开封——开封古称汴梁,开封二字取“开土封疆”之意鹤壁——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焦作——焦作的名称来自焦作村,作指的是作坊,其村民以姓焦的为主武汉——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相连而得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襄樊——襄阳与樊城的合称,襄阳以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樊城因周宣王封樊穆仲于此而得名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黄石——黄石港与石灰窑的合称,黄石港得名于长江岸边的黄石矶,矶是指长江岸边突出的岩石,因“石色皆黄”故名黄石矶十堰——古代此地农民为了饮水灌溉,就在这里的百二河和张湾河上修建了十个小水库,分别取名为一堰至十堰,久而久之十堰就成了这里的地名长沙——因长沙星而得名,长沙由此别称为星城,另一说长沙得名于湘江中的橘子洲,取“绵长的沙洲”之意,《路史》记载曰“少昊氏始于云阳,胙土长沙”株洲——城市名押u韵,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洲,株洲即出产槠木的岸洲,株是由槠字演变而来娄底——因相传是天上28个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交相辉映之处而得名汕头——汕头得名于海滨泥沙积聚而成的沙脊,由于韩江泥沙在海滨地带的不断冲积并在潮汐风浪的作用下,在今天汕头老市区一带形成一条自然的沙堤,这种沙堤就叫做汕,开端处称为汕头深圳——城市名押en韵,意为“深邃的水沟”,深圳是极具南粤特色的地名东莞——因境内盛产一种叫莞草的水草而得名清远——意为“香清溢远之地”珠海——意为“出产珍珠的海湾”,另一说珠海得名于“珠江入海”茂名——名称来源于西晋道士潘茂名,后人为了纪念潘茂名用丹药扑灭了此地的瘟疫,茂名是中国唯一以古代道士名字来命名的城市湛江——古代曾在湛江境内的东海岛设立椹川巡检司,湛江即由椹川演变而来,也取“湛蓝的江水”之意香港——城市名押ang韵,香港意为“盛产香料的海港”,另一说古时此地有一条小溪被称为香江,香江入海冲积成的港湾即为香港澳门——澳在古代是泊口的意思,门是中国内河通往海洋的海峡总称,澳门是因本地内港的妈阁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像门桂林——取“桂树成林”之意百色——由壮语中原始村落“博涩寨”的名称演变而来,意思是“洗衣服的好地方”河池——古时这里是一片平原,缺少大海和水,壮族的祖先莫一神就在此地修筑一座山坝,并日夜灌水,终因操劳过度而逝,此地最终还是没有形成大海,只形成了几条河与池塘,后人为了纪念莫一神就把此地命名为河池玉林——玉林是由郁林演变而来,郁林取“郁江两岸森林繁茂”之意来宾——取“来者上宾”之意,一看地名就知道这里是个热情好客的地方04、西南和西北重庆——意为“双重喜庆”,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因而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成都——得名于“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宜宾——意为“适宜四方宾客之地”自贡——自流井与贡井的合称,自贡自古以来盛产井盐攀枝花——在金沙江渡口发现一株上百年的攀枝花大树而得名六盘水——六枝、盘县、水城各取一字而成昆明——昆明之名取自“云南洪水退除,昆仑山南方有黎明景象”,另一说昆代表万物生长的春天,昆明即“春光明媚”之意,昆明由此别称为春城曲靖——曲靖是唐代曲州和靖州的合称,也取蛮夷“屈服平定”之意玉溪——得名于珠江源头之一的玉溪河,玉溪河因“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带潺潺流淌在万亩田畴之中”而得名昭通——昭通旧称乌蒙,清代云贵总督鄂尔泰望文生义曲解乌蒙为“乌暗蒙敝”,因而在请示雍正皇帝改乌蒙府为昭通府的奏章中写到“举前之乌暗者,易而昭明,前之蒙敝者,易而宣通”,昭通由此得名丽江——因元代金沙江称作丽江而得名,丽江古城全城为世界文化遗产宝鸡——宝鸡古称陈仓,因唐代城东南的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商洛——因境内有商山和洛水而得名榆林——因古代此地“榆树成林”而得名平凉——意为“平定凉国”,前秦皇帝苻坚曾率军经此地攻灭前凉国白银——早在汉代这里的采矿业就非常兴盛,明代在今天白银境内的凤凰山和火焰山专设矿业机构“白银厂”,白银由此得名,白银市也是中国唯一以金属名称来命名的地级市武威——汉武帝征服河西走廊后设置武威郡,以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力军威张掖——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酒泉——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吴忠——得名于古代镇守边关的将士吴忠之姓名,宁夏有很多以边关将士来命名的村镇,但一个堂堂地级市的名称也是出自一位历史小人物的姓名,这在中国仅吴忠一例05中国那些名称优美且极具历史文化内涵的县级市鹿泉——相传在楚汉战争期间,韩信在此地一清泉处射死一只白鹿而得名介休——春秋时期介子推与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介子推竟与母亲抱树而死,介休即因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侯马——侯马古称新田,明末李自成率军经过此地,由于李自成睡不着觉,他索性让马卧下,自己则靠着马背歇息,士兵们都学李自成的样子过了一夜,转天李自成对大家说道“我们伺候了一夜马啊”,侯马由此而得名舒兰——旧时舒兰境内的霍伦川、四合川一带盛产山果,舒兰就是满语果实的意思图们——图们市的名称来自图们江,图们江满语原为“图们色禽”,“图们色禽”就是万水之源的意思安达——安达市的名称来自蒙古语中的朋友一词即墨——因战国时城池临近墨水河而得名,即墨也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蓬莱——蓬莱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外两座为方丈、瀛洲),汉武帝东巡至此望神山不遇,遂筑一座小城命名为蓬莱文登——秦始皇曾东巡至此召文人学士登山吟诗作赋,文登即“文人登山”之意荣成——因境内有荣山和成山而得名,成山头在古代被誉为“天之尽头”曲阜——曲阜二字来源于《礼记》“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曲阜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如皋——皋指水边的高地,如皋为“到水边的高地去看美丽的日出”之意高邮——因秦始皇在此地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仪征——西周时期一个叫“蚁”的太子封地在此,到了北宋,传说境内的二亭山发现了王气,皇帝便命人在此塑真武像,因仪容逼真赐名仪真,清代为避雍正皇帝胤禛的讳,改名仪征句容——境内有勾曲山(即茅山),山形如“已”字,勾曲而有所容,故名勾容,因古代勾句二字相通,勾容就演变成了今天的句容金坛——因茅山华阳洞内有“金坛百丈”而得名常熟——常熟之名取“土壤膏沃、岁无水旱”“原隰异壤,虽大水大旱,不能概之为灾,则岁得常稔”之意义乌——义乌古称乌伤,传说秦时有个叫颜乌的人,父死后负土筑坟,一群乌鸦衔土相助,结果乌鸦嘴喙皆伤,乌伤由此得名,唐代乌伤改称义乌诸暨——诸暨意为“天下诸侯到达驻留议事之所”上虞——相传父系氏族社会后期,虞舜避丹朱之乱而来此,上虞也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郭沫若曾在殷商的甲骨文中发现上虞的名称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名余姚建瓯——建瓯是“福建”二字中“建”的由来,由建安和瓯宁两城合并而成石狮——相传隋代此处建有一石亭,亭外立有一对石狮,商旅往来都以石狮为标记,久而久之这个地方原来的名字就没有人知晓了,石狮就顺理成章变成了地名樟树——因盛产樟树而得名,樟树市是著名的南国药都,自古以来就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美誉卫辉——卫辉古称汲邑,卫辉意为“卫河之滨,辉煌之城”登封——因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故名登封偃师——周武王伐纣,回师息戎经过此地,偃师由此得名仙桃——仙桃古称沔阳,相传一仙女手捧仙桃前去为王母娘娘祝寿,蓦然之间发现一片绿洲,仙女向这片绿洲撒桃祝福,转眼之间此地桃花灼灼、仙桃累累,仙桃由此得名钟祥——因明代嘉靖皇帝生养发迹于此,故赐名为钟祥,取“祥瑞钟聚”之意大冶——取“大兴炉冶”之意武穴——武穴是由武家穴演变而来,武家穴是古代长江九穴之一石首——因有石孤立于城北的石首山而得名恩施——东晋末年桓诞窜流蛮中,在此地自称施王,清代雍正皇帝改施县为恩施,恩施即“雍正皇帝恩赐于施县”之意汨罗——汨水与罗水汇合之处,汨罗市被誉为中国龙舟名城冷水江——因境内涟溪两岸多井,且井水极冷而得名,冷水江市被誉为世界锑都阳春——取“漠水之阳,四季如春”之意毕节——在夜郎国时代这里以老虎为图腾,毕节就是彝语老虎的意思邛崃——因邛崃山而得名,邛崃山名称来源于一种叫“筇竹”的竹子绵竹——因此地滨绵水两岸,且竹林茂盛,故名绵竹什邡——什邡古称十方,什邡就是由十方演变而来,中国古代中原人习惯上称边域之地为“方”,诸如鬼方、蛮方、朔方等,十方就是四川众多小方国之概称华蓥——因华蓥山而得名,华蓥山由华银山演变而成,“雪积颠顶,远望如琼瑶撒地,晶玉铺山,故名华银山”个旧——个旧是由彝语“果作”的音译演化而来,意思是种荞子、吃荞饭的地方楚雄——战国末期庄蹻入滇,他的部下有一个叫南雄侯的人到过此地,东晋时期又有一个叫威楚的彝族酋长在这里建筑威楚城,后世将威楚和南雄侯各取一字组成楚雄大理——得名于历史上的大理国,大理是白族文化的发祥地景洪——景洪在傣语就是“黎明之城”的意思敦煌——取“盛大辉煌”之意青铜峡——得名于黄河上游著名峡谷名称,黄河穿过贺兰山与牛首山之间的谷地,山光水色相映,宛如开然铜镜,青铜峡由此而得名。

中国历史地理(第二版)蓝勇 名词解释

中国历史地理(第二版)蓝勇 名词解释

1.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科学。

2.冰后期:第四纪在距今1万年左右进入全新世时期,这个时期是在经历一个第四纪第四次冰期后的一个间冰期,气候日趋转暖,称为冰后期,这时期,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3.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5000年,世界进入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特别有利于古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大暖期的鼎盛阶段(距今7200年至6000年),古代人类文化飞速发展,这在许多人类文化的出现都有明显的体现。

河姆渡文化、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都是其代表,同时许多无人区也出现了人类。

4.中世纪温暖期:是指处于600年到1000年左右间的一个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

这是一个由温暖湿润转向寒冷干燥的转折时期。

5.南宋寒冷期:1100年至1200年的寒冷时期,这次12世纪的气候转寒标志着中世纪温暖期的结束,以后气候虽有反复,但总体看来是以寒冷为主。

6.明清宇宙期:从1400年到1900年,又称“明清小冰期”,为低温多灾时期。

7.黄河大改道:黄河下游在近3000多年的时间内决口1500多次,较大改道二三十次,六次重大改道。

先秦时期,主要在今天津附近入渤海,为北流;汉唐时期,在今山东入渤海,为东流;南宋至清咸丰,夺淮从江苏如黄海,为南流;清咸丰后,恢复东流,结束夺淮入海,形成今天的黄河。

8.汉唐安流期:东汉时,69年在王景领导下治河,固定了一条从长寿津自西汉大和故道别出,循古漯水河道,经范县南,在今阳谷县与古漯水分流,经今黄河与颊和之间,至今利津入海。

王景治水后,黄河相对安流了大约600多年,称汉唐安流期。

9.梁山泊:源于巨野泽,又称大野泽,在今山东巨鹿县东北。

944年,黄河在滑州决口,巨野泽南部淤高而向北扩展,梁山成为湖中孤山,形成梁山泊,以后不断扩大。

金代湖面内缩,元代河水决入,梁山泊又成泽国。

后黄河夺淮入海,梁山泊来水减少,到康熙时淤成平陆。

吐蕃

吐蕃

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称孟族。战国以后,有些羌族部落,如发羌、迷唐等部,逐渐迁移到今西藏地区。他们 和当地人民相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动在雅隆河谷的牦牛部,统一牦牛部各部落 的叫弃聂弃赞普。“赞普”是雄强丈夫的意思,以后成了吐蕃君长的尊称。从弃聂弃开始,吐蕃确立了酋长世袭 制度,第八世赞普布袋巩甲以后,吐蕃社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国号
吐 蕃 自 称 为 “ b o d ” ( བོ ད ། ) 。 “ b o d ” 作 为 地 域 和 部 族 的 名 称 , 在 吐 蕃 王 朝 之 前 即 已 出 现 , 最 初 可 能 是 对 苯 教的法师的称呼,后来成为对苯教的称呼,再后来成为某些部落联盟的名称,以后又成为这些部落居住的地域的 名称。藏文史籍中说,在吐蕃王朝之前,曾有十二种部落集团统治过,其中有两次是用“bod khams”来称呼其 统治的地域。吐蕃王朝兴起后,用“bod”作为自称,在与唐朝的交往中,吐蕃王朝以“bod chen po”(大蕃) 来对应唐朝的自称"大唐"。由于吐蕃王朝统一了青藏高原,高原的各个部落集团形成为一个民族,后来,吐蕃王 朝的自称“bod”遂演变成为藏族的自称。
被尊称为“圣神赞普鹘提悉勃野” 的聂赤赞普及其后六代赞普,史称“天赤七王”,史籍记载......
641年(贞观十五年),唐朝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710年(景龙四年),唐朝宗室女金城公主嫁给弃隶缩赞赞普。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 物品。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虽然是宗室女,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但她们在吐蕃地位很高。
在凉州一带的温末集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原来分散的小部落,逐渐联合成为有一定实力的大部落, 后来发展成一个势力很强的地方政权(河西节度使、六谷部、唃厮啰,也称东凉)。

青海省州县地名由来

青海省州县地名由来

青海省州县地名由来因境内青海湖而得名。

西汉称鲜水海,又称卑禾羌海(因属卑禾羌而得名),王莽改称西海,北魏始称青海。

今青海地区唐、宋为吐蕃地,明为西番地,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青海办事大臣。

1912年6月,改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办事长官。

1913年8月,增设青海蒙番宣慰使(职权与青海办事长官重叠),1915年10月,裁青海办事长官,蒙藏事务统归青海蒙番宣慰使,1927年2月,裁青海蒙番宣慰使,置青海护军使。

1929年1月,设立青海省。

西宁市东汉建安中置西平郡,并置西都县。

西晋析置长宁县(治今大通县长宁镇),因长宁水为名。

宋崇宁三年(1104年)置西宁州,取西陲安宁、西事底宁之意命名。

明设西宁卫,清置西宁府,后改西宁县,1944年置西宁市。

《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谓“因西都、长宁二县为名”,误。

城中区位于西宁市城区中部而得名。

1956年由城东区析置城中区。

1957年撤销,并入城区。

1958年更名城中区。

1960年撤销。

1963年恢复城中区。

城东区位于西宁市城区东部而得名。

1954年分别设立城东区和东关回族自治区,1956年撤销东关回族自治区并入城东区。

1957年撤销,并入城区(1958年更名城中区)。

1960年由城中区析置城东人民委员会。

1963年恢复城东区。

城西区位于西宁市城区西部而得名。

1954年设城西区。

1957年撤销,并入城区(1958年更名城中区)。

1960年由城中区析置城西人民委员会。

1963年恢复城西区。

城北区位于西宁市城区北部而得名。

1963年设郊区工委,1976年成立郊区办事处,1980年正式成立郊区,1986年更名城北区。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宋崇宁三年(1104年),改达南城为大通城(今门源县浩门镇)。

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大通卫(治今门源县浩门镇)。

乾隆九年(1744年)大通卫迁治白塔城(今大通县城关镇),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大通卫置大通县。

1958年迁驻桥头镇。

县以大通河(古名浩亹水,因宋大通城而改名)而得名。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文成公主进藏》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文成公主进藏》

就这样,文 成公主和她的随 从们,跨过一条 条大河,翻过一 座座高山,走了 一程又一程,终 于来到了西藏。
可在藏 族人民的心 中她却升成 了“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这是为什么?
从此,西藏 和内地的往来更 加密切了!也就 是从那时候起, 西藏有了五谷, 老百姓学会了耕 种和其他技艺。
民间故事:
《一幅壮锦》
《猎人海力布》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 传说》……
沼泽
路纳
绢花
吐蕃
达尤龙真 乃巴山 拉萨
青稞
豌豆
荞麦
史料记 载的内容和 我们文中的 传说故事有 什么不同?
“贞观十五年, 以文成公主妻弄赞, 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 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 夸后世。”
——《新唐书.吐蕃传》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 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 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 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 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 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 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 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 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 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人教版语文四年 级下册第八单元
文成公主进藏
执教者:张艳
“贞观十五年, 以文成公主妻弄赞, 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 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 夸后世。”
——《新唐书.吐蕃传》
要求: 带着问题,快速 默读课文,把难读的 地方多读几遍

沼泽
绢花
吐蕃
青稞
豌豆
荞麦
吐(tǔ)蕃(bō ),7~9世纪时古代藏族 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 由松赞干布到达摩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 创立的第一个政权。
谢 谢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