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4月)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4月)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4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的价值之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程度。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文化也是如此。

今天,我们只能立足于当代中国去甄别并择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摒弃那些不能与时俱进的消极成分。

这应该成为衡量一切文化遗产的基本坐标。

偏离了它,我们就有可能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淖,要么“食古不化”,要么“喝祖骂宗”。

对传统文化采取原教旨主义态度,也是不符合历史辩证法的。

这种复古读经的做法,抹杀了当代人类生存方式的新特点,难以适应新的文化需要。

同时,对于历史上的中国,我们更不能采取虚无主义态度。

但也应看到,今天的中国毕竟是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经历了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重构,经历了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激荡,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在本来意义上被复制和再现。

中国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从而显示出它的当代价值。

传统文化如何才能“活”起来,活在当代人的观念和生活实践中,而不是仅仅存在于典籍、文物古董和博物馆中?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回应时代的挑战、质询和诉求中才能真正得以弘扬光大。

所以,它只能“活”在不断的损益中,这恰恰是一种文化的常态。

不然的话,传统文化就有可能沦为现代新儒家所焦虑的“木乃伊”或死古董。

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创造和创新,才能实现有活力的传承。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我们应采取“神似”而非“形似”的态度。

譬如中国传统社会提倡的“二十四孝”,今天的人们既不可能也不应该拘泥于模仿它所描述的具体情形,而是借鉴和继承“二十四孝”所体现出来的孝道精神。

不然的话,就难免走向“愚忠愚孝”之类的愚昧。

冯友兰当年所提出的“抽象继承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包含着这层用心的。

道德的具体表征会随着不同民族、不同时代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具体形态;但道德之为道德的那个“理”,却能纵贯古今中外、超越时空限囿。

2020年东北三省高三高考原创模拟卷(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东北三省高三高考原创模拟卷(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东北三省高三高考原创模拟卷(三)语文试题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文章大国,中国散文更是源远流长,,在殷商时代初具特质,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中国文学重要门类。

自由、开放、包容、博大,是中国散文的独特气质,它植根中国大地,元气蓬勃,。

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散文喷薄的生产态势、磅礴的创作力量、多元的文化禀赋、厚重的文学积淀,是中国文学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由此我们想到编选一套新世纪以来的优秀散文选集,并且以“观”与“天下”之间的动静、起承、转合,命名为《观天下·新世纪散文精品文存》。

观天下,其实亦是一种天下观。

江山盛文藻,风流亦吾师。

昔者,老子观道,张衡观天地,陆羽观茶茗,鬼谷子观兵势进退,司马迁观史海沉浮,徐霞客观山川纵横,曹雪芹观人情厚薄……但有如兰之心,如炬之眼,世间万物,莫不可观,每观一物,莫不有所得。

因此,中华文化时有天光迸射,奇绝突进——(),观天下事,察世间理,洞幽烛微,豁然开悟,由此写下篇章。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漫长历史的某个节点,在广袤大地的某个角落,忽然就会有人源于一生默默积累,也源于一时灵感驾临B.忽然在广袤大地的某个角落,在漫长历史的某个节点,就会有人源于一生默默积累,也源于一时灵感驾临C.在漫长历史的某个节点,在广袤大地的某个角落,忽然就会有人源于一生默默积累,也源于一时驾临的灵感D.忽然在漫长历史的某个节点,在广袤大地的某个角落,就会有人源于一生默默积累,也源于一时驾临的灵感2.与划线句子“……”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他说:“我……我不是你的……朋友”B.有春天的太阳,夏天的向日葵,还有……C.成岗说:“老许,你……”D.这个呢……呃……我也不太清楚。

3.文中填充面横线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浩浩汤汤淋漓酣畅呈现灿烂B.浩浩汤汤痛快淋漓展现灿烂C.熙熙攘攘淋漓酣畅呈现辉煌D.熙熙攘攘痛快淋漓展现辉煌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山东省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山东省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语文(山东)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2020年海南新高考模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2020年海南新高考模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模拟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浙江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浙江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浙江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所有的人都习惯了一个现状,那就是在信息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

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记录着你所有的活动。

在公安机关的监控大厅里,通过多个摄像头的联动,你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

出入机场、车站.甚至住店的信息都被完整记录着,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已经不再成立。

买房、买车、子女入学,你登记的个人信息早已经泄露,人们부已经使用了隐私权被逐渐剥夺的信息化社会。

但是,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服务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

隐私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基本权利,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译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为代价。

恰恰相反,人工智能应该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应该包括隐私权,这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正确方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普通用户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份认证信息,例如我们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另一类是我们的内容信息,例如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等信息。

身份认证信息必须由用户本人绝对掌控,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甚至也不能让渡给政府,这应该是人工智能的一条铁律。

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的身份认证信息一旦泄露和被坏人利用。

就可能遭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危及到你的生命安全。

如此重大的事项,绝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

不仅不能相信他们的诚信,也不能相信他们的能力,但防护能力不够,就被黑客抄了家。

我们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的内容信息呢?与身份认证信息不同,这部分信息就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为了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有时必须的让渡出去,这部分信息就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为了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有时必须得让渡出去。

人工智能有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四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受数据驱动的,你不给它提供数据,它如何理解你的需求?又如何通过学习和推理为你提供精准的服务?但内容信息即使让渡,也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数据统计结果归商家,个人信息所有权归自己”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例来说,使用滴滴打车APP时,我们个人用车的车型、时段、路线、费用等信息会上传到滴滴公司的服务器,海量的信息形成了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财富,这个统计结果归滴滴公司所有。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2020高考语文新题仿真模拟卷全国通用六参考答案与解析(7页)

2020高考语文新题仿真模拟卷全国通用六参考答案与解析(7页)

2020高考语文新题仿真模拟卷全国通用六参考答案与解析语文新题仿真模拟卷六1.解析:选D。

A项,“其复杂性并不是加速谣言传播的原因”错误,原文是“复杂网络的结构特性确实会加速谣言的传播”;B项,由原文“‘认同’会增加圈子中的个体……成为‘谣言免疫者’甚至‘谣言粉碎者’”可知,“可能影响倾听者对谣言做出判断的主要是谣言感染者”错误,应是“谣言倾听者”;C项,“是因为反馈不具与有谣言等同的单向性”错误,原文是“社交网络的反馈只针对谣言发起者,并不具有等同的局域广播性,这使得反馈变得异常微弱”。

2.解析:选B。

“以社交网络信息传播过程的先后为序”错误,原文第三段中说“由于信息发布的单向性和局域广播性”,故应是从“社交网络中信息发布的特征”的角度论述了谣言反馈机制失效的两点原因。

3.解析:选C。

“只要……就……”说法绝对。

4.解析:选C。

“所以出现了流动人口”理解有误,从材料一来看,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促使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但并不是说因此才“出现了流动人口”。

5.解析:选D。

“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对城市更加向往”表述错误,由材料四可知,“他们对城市的向往,也不再是找到一份工作就……更重要的是,农村也建起了许多新的工厂,他们不需要进入城市就能挣到与在城市一样的钱”;且“他们在城市中选择工作的余地更大”分析有误,材料四中说“城市在用工方面发生了一定变化,没有一定技能的人就找不到工作”,由此可知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在城市中选择工作的余地更小了。

6.解析:先根据题干,明确筛选的内容。

然后梳理四则材料可知,材料一中翟振武教授指出了流动人口减少的两点原因;材料二是对流动人口规模及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的介绍,不涉及原因;材料三是对产业结构优化背景下劳动者就业状况的分析,从中可以得出第③点答案;材料四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原因,梳理这一段内容,可以得出第④点、第⑤点答案。

注意不要忽略注释中的内容,从中可以得出第⑥点答案。

2020年高考山东模拟卷

2020年高考山东模拟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模拟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浙江省杭州市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案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原创)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冯骥.jì才写道:“评说一个地方最好的位置是站在门坎上,一只脚踏在里边,一只脚踏在外边。

”如此方能更理性且客观地洞悉问题并作出辩证的判断。

B.如火如荼的比赛已经开始一周了,今年大赛最大的热点无非是强队爆冷!虽然一些传统的强队确实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卓.zhuó越的成就,当时放在世界级别领域,毕竟未达到巅峰层次。

C. 写诗被认为是诗人灵魂自我关照与救赎。

这件事对于高产的诗人而言,也许只相当于普通人在无聊之时嗑.kē瓜子一般;对于低产者而言,这无异于是痛彻心扉时的咯.kǎ血。

D.晨光熹微,房外传来盥漱.sù声,王先生坐定于窗前,托腮瞑想,王七睡眼惺忪而起将为一家人预备一日的口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甲】前面有人提到,未来可能许多人的工作时间将大幅..减少,甚至不用工作了。

但是我想,即便可以实现衣食无虞....,这样的生活会是我想过的吗?到那个时候也许我会常常想起自己“中二”时代立下的想要为之奋斗的理想,想起曾对爸妈许下的让他们为我骄傲的承诺,想起大学选择专业时那份立志让世界变得更好的热忱..……【乙】这一切都没有意义了,人工智能已经把大部分我们能做的都做了,而且做得更好。

留给我们的,只有大把大把自由自在的(或者叫做无所事事)的时间。

【丙】况且..你终于可以说我们终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但是这种只剩下“玩”,却不再为他人创造价值,也不再被他人需要的生活,真的好吗?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幅 B.衣食无虞 C. 热忱 D.况且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乙 C. 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到现在已经播出了3000多遍,在当时可以说创下了世界之最,尽管它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为什么这些年来大家始终认可它,喜欢它?B.真人秀节目除了涉及交友、相亲、催婚、催子等话题时能引起一些关注外,时至今日,舆论对这类节目呈现出麻木的状态。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资源”这一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材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

广义的资源,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条件的总和。

简单地说,资源就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

从形态上看,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贮存、节约的资源,如资金、材料、能源等;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即有意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

人类活动的定向性,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

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

所以,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

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就是注意。

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它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

虽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但它表现在认识过程(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内部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离,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

(全国I卷)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附答案解析

(全国I卷)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附答案解析

(全国I卷)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

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

“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

《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

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

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20出头。

2020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两套,附解析)

2020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两套,附解析)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两套,附解析)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进士科考试,在唐玄宗时代,是先考贴经,再考诗赋,最后考策问,这三场考试每一场考完后都要淘汰一些考生,古人称之为“黜.(chū)落”。

B.偶尔在山里或僻乡留宿,却翻来复去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朵不适应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hūn)腥会滑肠。

C.就像修葺.(rónɡ)古旧建筑那样,参照老舍原著的语汇以及行文风格,把译文中所有的专有名词以及非老舍语言习惯表达尽可能全部替换下来。

D.这两年翡翠市场再一次火爆,老陈也难免心动眼热,正好又有亲戚在旁边撺掇.(duo),想着带侄孙子赚点钱,这才重新出了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清点故宫艺术珍藏工作起动..后,封存的奇珍拱璧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甲]其中有足以乱真的玉琢西瓜,有“雨过天青”色的瓷器,有经历三千年沧桑的铜器,还有皇帝御用的玉玺。

[乙]唐宋元明清历代名画,更是美不胜收....。

有些山水画,描写大自然的朝暾夕阴,气象万千;有些名家画的马惟妙惟肖,跃然纸上;鱼儿遨游水中,栩栩如生;鹅鸣鸡唱,如闻其声;竹影扶疏,迎风摇曳;荷塘新叶,晨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挹....。

[丙]中国的名画,不仅力求形似,而且要表现动态、声音、色泽等特征,希望启发想象、甚至..激发情感。

换一句话说,就是要摹写事物的神韵。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动B.美不胜收C.清芬可挹D.甚至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现行体育中考的弊端已非常明显——在应试化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倾向于短期突击为主,学校也专攻考试项目,兴奋剂也容易大行其道。

2020年高考山东语文模拟卷(含答案)

2020年高考山东语文模拟卷(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模拟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 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

2020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请直接在答题卡上答题,答题时,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概.括(kài)屏.气凝神(bǐng)游说.(shuì)咬文嚼.字(jiáo)B.校.对(jiào)不辨菽.麦(shū)折.本(shé)椎.心泣血(zhuī)C.看.押(kān)法不阿.贵(ē)埋.怨(mán)追本溯.源(shuò)D.便.宜(pián)丢三落.四(là)忖.度(duó)一暴十寒(p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蕴涵压岁钱始终不逾按部就班B.告罄捅娄子秘而不宣和盘托出C.精粹萤光屏不刊之论断发文身D.松驰掉书袋流芳百世人情世故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说到此人,多谋是其优点,寡断为其不足。

他一生的行事,在好几个关键时刻都是引而不发....,错失机遇。

老天已给了他机会,但他抓不住。

B.2007年,有相当多的大中型煤矿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产量不断创新高。

他们的好经验实在值得发生事故的煤矿依样..画葫芦...,好好学习。

C.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歼—10”战机,设计新颖,性能先进,这在我国此前的战机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D.以钢筋水泥的建筑取代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传统样式的民居,意味着这些地区文化传统的流失,民族特色的削减,而有人却用推陈出新....作为解释,显然是荒谬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广大球迷希望,经过两个多月的严格训练,中国足球队前锋线攻击乏力的问题能大为改善。

2020年新模式高考(山东卷)高三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新模式高考(山东卷)高三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尽管每一个 人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做哲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 查人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地是通过对前人理论的考察、批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 “孝”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
(摘编自余纪元金小燕韩燕丽《“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得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 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 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样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 乏创新精神。
(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020 年新模式高考(山东卷)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他期望他的弟 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 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 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 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 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 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 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 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 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2020年高考山东省高考最新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高考山东省高考最新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高考山东省高考最新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共150 分钟,满分15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

2.选择题使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

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

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

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

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

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意象可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如战争、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造物的,如建筑、器物、物饰、城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

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 ,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

”“暖云”则是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

”“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辛弃疾《贺新郎》:“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 ,这意象带着离愁别绪。

“柳丝无力袅烟空” ,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这意象带着诗人早朝时的肃穆感。

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 “黄河之水天上来” 。

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

”这些诗都写到“心” ,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明月,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秦韬玉的归心则悬在了马首上。

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还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李贺诗中的牛鬼蛇神大多属于这一类。

火炬都是明亮的,李贺却说“漆炬迎新人” ,阴间的一切都和人间颠倒着。

“忆君清泪如铅水” ,铅泪,世间也不存在。

但既然是金铜仙人流的泪,那么当然可以是铅泪了。

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

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

(摘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物象是客观的,意象是主观的,物象是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不依赖人存在。

B.意象是带上诗人主观感情的物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意趣就是意的内容。

C.由于反复地运用,有些意象已经固定的带上了某种意趣,不可创造新的意趣。

D.物象可分为五类,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也有人自身的,还有人创造和虚构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主要从物象与意象的关系角度展开论证,指出物象是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

B.文章主体部分按意象的定义、分类和构成的顺序展开论证,说理清楚,条理分明。

C.文章举“梅”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古代诗歌中,意象具有某种固定意趣这一观点。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思路清晰,举例论证是这篇文章主要的论证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创造的过程,意象不是对物象的简单模仿。

B.同一个物象,由于加工它的诗人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C.抓住物象特点,运用夸张或转移的方法,创造出的意象会更独特。

D.“康桥”是典型意象,金柳、青荇等意象带着诗人独特的审美趣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 题。

1926 年出生于天津的于敏,自谓青少年时代在一种“亡国奴的屈辱”中度过。

内向、好静思的他,喜欢科学,而且对科学有一种特殊的寄托。

1949 年他以北京大学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考取研究生,1951 年研究生毕业后被我国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所器重,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60年12月,我国作出部署,集中攻关原子弹,并先行一步对氢弹作理论探索。

翌年1 月,钱三强请于敏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

氢弹虽然以原子弹为基础,但其理论基础和材料结构比原子弹复杂得多。

于敏喜欢做基础研究,自认为不适合从事研制氢弹这种大系统科学工程。

不过,他没有犹豫,“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

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

”于敏后来说。

于敏带领30 多名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氢弹预研小组,从基本物理学原理出发,凭借一张桌子、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一台简易的104 型电子管计算机,以自强不息的信念,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不仅解决了大量基础研究问题,而且探索出设计氢弹的途径,为氢弹原理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氢弹研制进入冲刺阶段。

1965年1月,于敏和邓稼先、周光召等科学家一起,向氢弹原理的突破发起总攻。

1965 年9 月底,于敏带领一批年轻人前往上海,利用华东计算所J501 计算机对氢弹原理作进一步探索。

他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当他将整理出来的方案向大家报告时,群情激奋,高呼“老于请客!”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进行了全威力氢弹的空投爆炸试验,爆炸威力同于敏计算的结果一致。

试验成功的那天晚上,于敏“睡得很踏实” 。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时7年3个月,苏联为6年3个月,英国为4年7 个月,法国为8 年6 个月,而我国仅用了2 年8 个月。

西方科学家评论:“中国闪电般的进步,对西方来说,是神话般的不可思议⋯⋯”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婉拒了:“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

”氢弹技术突破后,于敏曾想过离开,回到自己喜欢的基础研究,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

他认为,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

于是,他把后半生献给了我国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以及其他核武器研制工作,并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

”于敏曾经直言,“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

”这位喜欢古诗词的科学家,向往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仰慕文天祥威武不屈和“留取丹心照汗青” ,教会孙子的第一首古诗词是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正如他心目中的这些英雄,于敏在事业上鞠躬尽瘁,在科学上唯实不唯上。

与于敏共事三十余年的邓稼先曾说:“于敏是很有骨气的人。

他坚持真理,从不说假话。

”毕生信奉“宁静以致远”的于敏,如此解释他心中的那片宁静:“所谓宁静,对于一个科学家,就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始终保持严格的科学精神。

”于敏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

今年1月,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于” 的于敏去世。

老于走了,但这种情怀和精神永远地留了下来。

(摘自《于敏:“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 》,《光明日报》2019 年9 月19 日第4 版)相关链接:①“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

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 这是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于敏的自白。

②1966 年12 月28 日,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为确保能拿到测试结果,试验前于敏顶着戈壁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刺骨严寒,半夜爬上102 米的铁塔顶端,检查和校正测试项目屏蔽体的摆置。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于敏喜欢做基础理论研究,他并不适合从事研制氢弹这种大系统科学工程。

B.于敏团队花费四年时间研究解决基础问题,为氢弹原理试验成功奠定基础。

C.氢弹设计方案的形成,既离不开团队的力量,更离不开于敏的带领和贡献。

D.婉拒“氢弹之父”称呼,因为于敏认为这是团队的成绩,表现其谦虚淡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于敏好静思,喜欢科学,物理成绩优异,这是他研制氢弹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B.氢弹研究条件落后却取得神话般的进步,说明我国科学家比外国科学家更优秀。

C.喜欢基础研究,却把一生都奉献给核武器研制,民族情感是于敏的精神动力。

D.中华古诗词给了于敏精神养分,在古代英雄身上他学到了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

6.简要概括于敏身上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的具体表现。

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合欢树史铁生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

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