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姚明的励志故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明很尊重叶莉的想法,但心里却没有放弃追求的念头,知道叶莉喜欢吃哈根达斯冰激凌,姚明便跑到当时北京唯一的一家店买了一盒送给叶莉。这对于当时刚进国家队的姚明来说,已经算是“下了血本”。2000年悉尼奥运会,姚明跟随中国男篮出征,但由于中国女篮兵败预选赛,叶莉只能留在北京看电视转播。有心的姚明能体会到叶莉的失落,于是就在悉尼奥运会比赛期间收集了将近200个的各式各样的奥运徽章,并且在当年叶莉生日的时候亲自挑选出50个最好的,作为礼物送给了她。
姚基金在成立之初,姚明为了把它做好,曾经亲自向很多有经验的人士请教,与他最亲近、最有资格教他的便是火箭队队友穆托姆博,来自非洲的“穆大叔”曾为自己的祖国筹建了医院,还卖掉了自己的豪宅募集善款,在慈善方面很有发言权,姚明便隔三差五给这位老朋友打电话,请教如何将基金运作得更好,帮助更多的孩子。
爱心是姚明做慈善的出发点。北京奥运会之后,姚明如愿前往汶川灾区,而在去灾区之前,姚明做了大量“备战”工作。出于灾区孩子在心理上可能受到创伤的考虑,姚明预先演习了很多遍,要跟这些孩子们说什么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表情说,等等。章明基回忆,那个时候的姚明似乎比之前参加奥运会还要紧张。一个世界级体育巨星能够把事情想得如此细致和到位,的确让人感动和钦佩。这也说明,姚明对于孩子们的爱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在姚明一片赤诚的“攻势”之下,叶莉在2001年终于开始接受姚明。转过来的2002年,叶莉在训练中受伤,当时已经去到NBA火箭队的姚明悉心为叶莉联系医生,并且为叶莉的美国疗伤之行打点好了一切。这段经历更加夯实了两个人的感情,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姚明和叶莉牵手出现在公众面前,正式对外宣布了两人的爱情。
姚明双手贴着裤缝站了起来,满脸自豪。这位多年以后的NBA状元秀就在简陋的篮球架前开始了平生第一次投篮。但是,没有投中,篮球有气无力地碰了一下蓝板,然后落在地上蹦了几蹦,歪歪斜斜地滚远了。
进体校为喝牛奶
“我当时叫他打篮球,只是希望让他活动活动。”姚明的父亲姚志源说。即使送姚明去了少体校,他也是这么想的:会打篮球,将来考重点中学和大学,有加分优惠。 Fra bibliotek 不舍不弃的爱情
姚明和叶莉的爱情永远是中国篮球的一段佳话,但当初姚明追求叶莉的过程可没那么容易,要不是姚明的不舍不弃,也就没有了后面的故事,而对爱情的坚持也造就了姚明更加纯净和光辉的男人形象。
由于同为上海篮球队队员,姚明早在17岁便认识叶莉,可能是出于家庭教育的关系,姚明对叶莉这种善良纯洁的女孩特别“来电”,但当时还只是懵懂的情怀。1999年姚明入选了蒋兴权执教的国家队,并且参加了当年的日本亚锦赛,与队友一起拿到了冠军。有了这样一些底气之后,姚明便开始计划追求叶莉。当时中国男女篮的训练场地就在一起,姚明在休息的时候总是向叶莉那边张望,这被队友和队里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于是就有好心人想主动帮两人牵红线,但是从叶莉那里得到的回应却是“嫌弃”姚明长得太高。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姚明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关于姚明的励志故事
姚明在9年NBA职业生涯中赚了多少钱,现在的说法不一而同,但是用俗一点的说法,应该是够几辈子花的了。但尽管如此富足,姚明却是一个节俭的典范。
2004年,中国男篮奔赴美国达拉斯拉练,当地华人为了表示对中国男篮的支持,每天会做好早点送到男篮驻扎的酒店。为了队员们能够吃得更习惯,球队还随身带去了从国内买的小包装的榨菜。吃早饭的时候,姚明经常是赶在中间或者晚些时候去,当时很多榨菜都被其他队员掏剩下了半袋甚至更少,而姚明到了餐厅以后,从来不会去打开一包新的吃,而是选择其他袋里边还没有用完的。有时候教练和队医还会劝姚明去拿新的,反正也不是多么值钱的东西,但姚明却说,这些榨菜从国内带过来不容易,况且剩下的也都是干净的,一定要把它们吃光。一直到现在,姚明仍然坚持着“不浪费一粒粮食”的原则。
第一次投篮
姚明站在罚球线后,两手卡着篮球,屏住呼吸。他心跳得很快,双臂与贴在胸口的篮球,似乎都随着心跳在颤抖。
这是姚明第一次投篮,那时他上小学一年极。小学生们就像玩一样,跑跑圈,看谁跑得快,投投篮.看谁投得准。
“同学们,投蓝比赛让谁参加好呀?”老师在讲台上问,眼睛瞅着坐在最后一排的姚明。小朋友们已齐刷刷地叫了起来:“姚明”大家都知道姚明的爸爸妈妈是打篮球的.而小学一年级就长到了1米50的姚明,更让老师和同学对他充满期望。
如今,姚明不仅通过自己的基金为四川、甘肃、云南等地的贫困孩子们建立了希望小学,更重要的是,他还带动了社会上一大批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去,正如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给予姚明的评价——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已经超出了体育的范畴。
关于姚明的励志故事
姚明的童年在上海康平路95号度过。姚明记忆中朴素而又快乐的童年,是铺在一条今天看起来又窄又短的走廊上的。
还有一次,篮协工作人员拿来300个信封,要姚明签名然后送给球迷,本来训练结束就很累了,又要面对着如此大的劳动量,但姚明二话没说,一口气签完,事后只是揉了揉都快僵硬的右手,然后露出了自己标志性的笑容。
下巴66针脚上钢钉28枚
姚明的敬业精神和爱国情操是出了名的。2005年卡塔尔亚锦赛上,中国男篮在小组赛中击败最强的黎巴嫩之后,已经基本确定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出线。这场关键的硬仗之后,主教练尤纳斯安排全体队员休息调整,但是比赛刚打完没多久,姚明就提着毛巾和衣服直奔训练场,无论队员还是队里的工作人员都很好奇地询问。“训练呀!按照计划,我应该还有一节训练课。国家队的比赛完了,还有NBA部分的科目。”姚明说。
当然,最终逼迫姚明退役的伤还在脚上。退役之前,姚明和杜文亮有过一次聊天,姚明问杜大夫是否知道人的脚底骨有多少块,杜文亮回答是25到26块。然后姚明告诉他,自己的左脚内连钢板带钢钉一共有28枚,也就是平均每块脚底骨上至少有一根钢钉。这个数字同样让杜大夫大感吃惊,多年以来,姚明就是踏着大量的钢板和钢钉在赛场上浴血奋战的,这样的职业精神实在让人感到钦佩。
姚明与张窗、王佳音、孙怡、孙家传一起长大。张窗最大,也最调皮,像个男孩子。姚明在5个孩子中排第二,却温顺得像个女孩子。大家一起玩牌,姚明脸上贴的纸条最多,因为其他几个人联合起来整他。姚明,也不急,一胜憨笑。
他挨了张窗的打,不还手,也不争辩,而是去找张窗的爸爸:“张窗爸爸,张窗又打我了。”“她打你一下,你还她两下。”“不行啊,我妈妈说,不能打人的。”
姚明9岁的时候,去徐汇区少体校练篮球。姚志源有时兴之所致,就在宿舍前的旧车棚旁,跟姚明玩玩篮球——姚明显然还缺乏“敬业”精神,因为每当儿子投进几个球后,姚志源就得给他买点小玩意儿进行奖励,后来姚明调侃道:“刚开始时我是靠接受贿赂打篮球的。”
关于姚明的励志故事
姚明1980年9月12日出生在当时著名的以篮球为职业的"亚洲第一夫妻"家里。第一夫妻指的是身高:父亲姚志源身高2.08米,母亲方凤娣身高1.88米。但如果说姚明的成功都得益于身高,得益于父母的职业遗传,那就错了。其实姚明小时候对篮球并不喜欢,更谈不上出色,是父母对姚明既顺其自然又积极引导,不急于求成,不拔苗助长,尊重他的职业选择,对他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培养,才让这颗体坛明星冉冉升起。
敦厚谦让 乐于助人
姚明记忆中的朴素快乐的童年是在一条今天看起来又窄又短的公用走廊里度过的。上海住房紧张,他家住的是那种12平方米加6平方米的一室半型集体宿舍。公用地方小,势必多了那种小伙伴间的摩擦。姚明小时人高马大,但与同伴玩不但没占便宜反而吃亏。一次,邻家孩子向姚明母亲告状,说姚明欺侮他,母亲便批评儿子,姚明也不解释。后经过了解,母亲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这时有邻居说:"姚明这么单纯老实,长大要吃亏的。"母亲则说:"我相信姚明以诚待人,别人也会对他好的。"以后母亲碰到什么事就都先问清楚,并经常教导姚明为人要宽厚大度,还告诫说:"你被别人欺侮,总有讲理的地方。千万不要别人不对,你也跟着不对。"
男主人姚志源身高2米08,女主人方凤娣1来88。两人均是打篮难出身,有“亚洲第一夫妻”的美誉。姚志源是上海队队员,上个世纪 70年代方凤娣曾担任过中国女蓝的队长,大名鼎鼎。
楼里住的都是上海体委的职工,现在的国家网球队教练王良佐、上海男排主教练沈富麟等当年都与姚家比邻而居。房子小,走廊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就是在这次亚锦赛之前,姚明在即将从NBA回国时左脚上起了一个血泡,为了防止发炎,火箭队队医帮他把血泡挑破,即便是这样,姚明在回到国内的第二天便走进了力量房。当时篮管中心副主任胡加时颇为感慨,觉得像姚明这样的球星,完全可以要求休息几天,但姚明没有这么做。
卡塔尔亚锦赛上还发生了一件事。在与黎巴嫩的小组赛上,双方打得火药味十足,第二节比赛开始没多久,姚明的下巴便被对方一名球员用肘部撞出了一道大口子。休息的时候,姚明只是用一块创可贴简单粘了一下,便要求重新上场。赛后组委会医生为姚明缝了4针,但是国家队队医杜文亮认为处理得不够好,又重新给姚明缝了一次。当时姚明告诉杜文亮,自己的下巴算上这次已经被缝过66针了。一个下巴前前后后被缝66针,即便经历丰富的国家队队医也从未见到过。
“我总觉得一个运动员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之后,这样的小细节一点都不会在乎,他完全可以主动跟我要笔用。但姚明在乎,而且他的这种在乎是无意识的,他的品质就是如此。”回忆起当时的那件小事,杜文亮仍然被姚明的行为感动着。
同样的细节还发生在训练场上,国家队的训练课结束之后,队医往往会给队员们打一盆热水泡泡脚或者做一些放松性按摩,每一次姚明都会正正经经地对队医说一声“谢谢”。杜文亮说,从姚明的语气和表情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特别尊重别人的劳动,一个世界级球星能够每次坚持说这两个字的,恐怕很少。
“早产”的姚基金
在7月20日的退役新闻发布会上,姚明表示未来人生的一个规划是慈善,当然做慈善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打理以他名字命名的姚基金。不过,在“姚之队”负责人章明基的记忆里,姚基金却是一个“早产儿”。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第二天“姚之队”的工作人员就将电话打给了远在大洋彼岸的姚明,姚明当时以个人名义共捐赠200万元左右的善款。6月回到国内的姚明宣布成立姚基金,帮助灾区进行校园重建。但实际上,如果不是汶川地震,姚基金应该是到北京奥运会之后才会诞生。这中间姚明其实前后已经准备了长达5年左右的时间,主要是学习基金运作的一些经验,搭建负责团队。突如其来的地震让姚基金提前推出,因为姚明太想为灾区出一把力了。
姚志源退役后,分配到上海海事局。方凤娣算是“专业对口”,进了体育科研所。姚明出生后,夫妻俩工资的大部分都用在伙食上:一对亚洲身高第一的夫妻,再加上一个猛长的儿子,那点儿工资愈发显得菲薄了——即便是前国家女篮队长,方风娣很长一段时间每个月只有四十多元的收入。
“姚明长身体的时候,食量很大,一只红烧蹄膀,被姚明一顿吃光。方风娣这时又得为下一顿发愁了……”东方男篮领队俞小苗回忆说。为了保证姚明的营养,姚志源夫妇只得自个儿省吃俭用了。姚明进入少体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少体校的学生有伙食朴助,起码每天有一瓶牛奶供应。
退役之前,姚明回到了曾经生活多年的天坛公寓,他的房间里还有几件几年前穿过的国家队队服,虽然有点旧了,但姚明没有舍得丢下,他特意请人帮忙,把自己的衣服收集起来,打好包,捐赠给他的“姚基金”,送给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对“耍大牌”说不
在国家队工作了长达17年之久的队医杜文亮清楚地记得,2003年中国男篮到秦皇岛集训,当时的姚明已经在NBA打了1年球,名气已经相当大。一天晚上,教练组通知全体队员和工作人员到驻地3楼开会,中国队全体人员当时住在5楼。姚明进入会场之后,正好坐在杜文亮旁边,坐定之后,杜文亮发现姚明在记录本里翻来翻去,还有点着急,马上就知道他是忘了带笔了。杜文亮当时心想,这么大的“腕儿”还对会议记录这么在乎,于是就主动把自己的笔借给姚明,但姚明说了句,“你借给我你就没法记了,我自己去取。”结果就见姚明穿着拖鞋噔噔跑上5楼,拿了笔又急急忙忙跑回会场。
姚基金在成立之初,姚明为了把它做好,曾经亲自向很多有经验的人士请教,与他最亲近、最有资格教他的便是火箭队队友穆托姆博,来自非洲的“穆大叔”曾为自己的祖国筹建了医院,还卖掉了自己的豪宅募集善款,在慈善方面很有发言权,姚明便隔三差五给这位老朋友打电话,请教如何将基金运作得更好,帮助更多的孩子。
爱心是姚明做慈善的出发点。北京奥运会之后,姚明如愿前往汶川灾区,而在去灾区之前,姚明做了大量“备战”工作。出于灾区孩子在心理上可能受到创伤的考虑,姚明预先演习了很多遍,要跟这些孩子们说什么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表情说,等等。章明基回忆,那个时候的姚明似乎比之前参加奥运会还要紧张。一个世界级体育巨星能够把事情想得如此细致和到位,的确让人感动和钦佩。这也说明,姚明对于孩子们的爱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在姚明一片赤诚的“攻势”之下,叶莉在2001年终于开始接受姚明。转过来的2002年,叶莉在训练中受伤,当时已经去到NBA火箭队的姚明悉心为叶莉联系医生,并且为叶莉的美国疗伤之行打点好了一切。这段经历更加夯实了两个人的感情,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姚明和叶莉牵手出现在公众面前,正式对外宣布了两人的爱情。
姚明双手贴着裤缝站了起来,满脸自豪。这位多年以后的NBA状元秀就在简陋的篮球架前开始了平生第一次投篮。但是,没有投中,篮球有气无力地碰了一下蓝板,然后落在地上蹦了几蹦,歪歪斜斜地滚远了。
进体校为喝牛奶
“我当时叫他打篮球,只是希望让他活动活动。”姚明的父亲姚志源说。即使送姚明去了少体校,他也是这么想的:会打篮球,将来考重点中学和大学,有加分优惠。 Fra bibliotek 不舍不弃的爱情
姚明和叶莉的爱情永远是中国篮球的一段佳话,但当初姚明追求叶莉的过程可没那么容易,要不是姚明的不舍不弃,也就没有了后面的故事,而对爱情的坚持也造就了姚明更加纯净和光辉的男人形象。
由于同为上海篮球队队员,姚明早在17岁便认识叶莉,可能是出于家庭教育的关系,姚明对叶莉这种善良纯洁的女孩特别“来电”,但当时还只是懵懂的情怀。1999年姚明入选了蒋兴权执教的国家队,并且参加了当年的日本亚锦赛,与队友一起拿到了冠军。有了这样一些底气之后,姚明便开始计划追求叶莉。当时中国男女篮的训练场地就在一起,姚明在休息的时候总是向叶莉那边张望,这被队友和队里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于是就有好心人想主动帮两人牵红线,但是从叶莉那里得到的回应却是“嫌弃”姚明长得太高。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姚明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关于姚明的励志故事
姚明在9年NBA职业生涯中赚了多少钱,现在的说法不一而同,但是用俗一点的说法,应该是够几辈子花的了。但尽管如此富足,姚明却是一个节俭的典范。
2004年,中国男篮奔赴美国达拉斯拉练,当地华人为了表示对中国男篮的支持,每天会做好早点送到男篮驻扎的酒店。为了队员们能够吃得更习惯,球队还随身带去了从国内买的小包装的榨菜。吃早饭的时候,姚明经常是赶在中间或者晚些时候去,当时很多榨菜都被其他队员掏剩下了半袋甚至更少,而姚明到了餐厅以后,从来不会去打开一包新的吃,而是选择其他袋里边还没有用完的。有时候教练和队医还会劝姚明去拿新的,反正也不是多么值钱的东西,但姚明却说,这些榨菜从国内带过来不容易,况且剩下的也都是干净的,一定要把它们吃光。一直到现在,姚明仍然坚持着“不浪费一粒粮食”的原则。
第一次投篮
姚明站在罚球线后,两手卡着篮球,屏住呼吸。他心跳得很快,双臂与贴在胸口的篮球,似乎都随着心跳在颤抖。
这是姚明第一次投篮,那时他上小学一年极。小学生们就像玩一样,跑跑圈,看谁跑得快,投投篮.看谁投得准。
“同学们,投蓝比赛让谁参加好呀?”老师在讲台上问,眼睛瞅着坐在最后一排的姚明。小朋友们已齐刷刷地叫了起来:“姚明”大家都知道姚明的爸爸妈妈是打篮球的.而小学一年级就长到了1米50的姚明,更让老师和同学对他充满期望。
如今,姚明不仅通过自己的基金为四川、甘肃、云南等地的贫困孩子们建立了希望小学,更重要的是,他还带动了社会上一大批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去,正如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给予姚明的评价——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已经超出了体育的范畴。
关于姚明的励志故事
姚明的童年在上海康平路95号度过。姚明记忆中朴素而又快乐的童年,是铺在一条今天看起来又窄又短的走廊上的。
还有一次,篮协工作人员拿来300个信封,要姚明签名然后送给球迷,本来训练结束就很累了,又要面对着如此大的劳动量,但姚明二话没说,一口气签完,事后只是揉了揉都快僵硬的右手,然后露出了自己标志性的笑容。
下巴66针脚上钢钉28枚
姚明的敬业精神和爱国情操是出了名的。2005年卡塔尔亚锦赛上,中国男篮在小组赛中击败最强的黎巴嫩之后,已经基本确定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出线。这场关键的硬仗之后,主教练尤纳斯安排全体队员休息调整,但是比赛刚打完没多久,姚明就提着毛巾和衣服直奔训练场,无论队员还是队里的工作人员都很好奇地询问。“训练呀!按照计划,我应该还有一节训练课。国家队的比赛完了,还有NBA部分的科目。”姚明说。
当然,最终逼迫姚明退役的伤还在脚上。退役之前,姚明和杜文亮有过一次聊天,姚明问杜大夫是否知道人的脚底骨有多少块,杜文亮回答是25到26块。然后姚明告诉他,自己的左脚内连钢板带钢钉一共有28枚,也就是平均每块脚底骨上至少有一根钢钉。这个数字同样让杜大夫大感吃惊,多年以来,姚明就是踏着大量的钢板和钢钉在赛场上浴血奋战的,这样的职业精神实在让人感到钦佩。
姚明与张窗、王佳音、孙怡、孙家传一起长大。张窗最大,也最调皮,像个男孩子。姚明在5个孩子中排第二,却温顺得像个女孩子。大家一起玩牌,姚明脸上贴的纸条最多,因为其他几个人联合起来整他。姚明,也不急,一胜憨笑。
他挨了张窗的打,不还手,也不争辩,而是去找张窗的爸爸:“张窗爸爸,张窗又打我了。”“她打你一下,你还她两下。”“不行啊,我妈妈说,不能打人的。”
姚明9岁的时候,去徐汇区少体校练篮球。姚志源有时兴之所致,就在宿舍前的旧车棚旁,跟姚明玩玩篮球——姚明显然还缺乏“敬业”精神,因为每当儿子投进几个球后,姚志源就得给他买点小玩意儿进行奖励,后来姚明调侃道:“刚开始时我是靠接受贿赂打篮球的。”
关于姚明的励志故事
姚明1980年9月12日出生在当时著名的以篮球为职业的"亚洲第一夫妻"家里。第一夫妻指的是身高:父亲姚志源身高2.08米,母亲方凤娣身高1.88米。但如果说姚明的成功都得益于身高,得益于父母的职业遗传,那就错了。其实姚明小时候对篮球并不喜欢,更谈不上出色,是父母对姚明既顺其自然又积极引导,不急于求成,不拔苗助长,尊重他的职业选择,对他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培养,才让这颗体坛明星冉冉升起。
敦厚谦让 乐于助人
姚明记忆中的朴素快乐的童年是在一条今天看起来又窄又短的公用走廊里度过的。上海住房紧张,他家住的是那种12平方米加6平方米的一室半型集体宿舍。公用地方小,势必多了那种小伙伴间的摩擦。姚明小时人高马大,但与同伴玩不但没占便宜反而吃亏。一次,邻家孩子向姚明母亲告状,说姚明欺侮他,母亲便批评儿子,姚明也不解释。后经过了解,母亲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这时有邻居说:"姚明这么单纯老实,长大要吃亏的。"母亲则说:"我相信姚明以诚待人,别人也会对他好的。"以后母亲碰到什么事就都先问清楚,并经常教导姚明为人要宽厚大度,还告诫说:"你被别人欺侮,总有讲理的地方。千万不要别人不对,你也跟着不对。"
男主人姚志源身高2米08,女主人方凤娣1来88。两人均是打篮难出身,有“亚洲第一夫妻”的美誉。姚志源是上海队队员,上个世纪 70年代方凤娣曾担任过中国女蓝的队长,大名鼎鼎。
楼里住的都是上海体委的职工,现在的国家网球队教练王良佐、上海男排主教练沈富麟等当年都与姚家比邻而居。房子小,走廊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就是在这次亚锦赛之前,姚明在即将从NBA回国时左脚上起了一个血泡,为了防止发炎,火箭队队医帮他把血泡挑破,即便是这样,姚明在回到国内的第二天便走进了力量房。当时篮管中心副主任胡加时颇为感慨,觉得像姚明这样的球星,完全可以要求休息几天,但姚明没有这么做。
卡塔尔亚锦赛上还发生了一件事。在与黎巴嫩的小组赛上,双方打得火药味十足,第二节比赛开始没多久,姚明的下巴便被对方一名球员用肘部撞出了一道大口子。休息的时候,姚明只是用一块创可贴简单粘了一下,便要求重新上场。赛后组委会医生为姚明缝了4针,但是国家队队医杜文亮认为处理得不够好,又重新给姚明缝了一次。当时姚明告诉杜文亮,自己的下巴算上这次已经被缝过66针了。一个下巴前前后后被缝66针,即便经历丰富的国家队队医也从未见到过。
“我总觉得一个运动员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之后,这样的小细节一点都不会在乎,他完全可以主动跟我要笔用。但姚明在乎,而且他的这种在乎是无意识的,他的品质就是如此。”回忆起当时的那件小事,杜文亮仍然被姚明的行为感动着。
同样的细节还发生在训练场上,国家队的训练课结束之后,队医往往会给队员们打一盆热水泡泡脚或者做一些放松性按摩,每一次姚明都会正正经经地对队医说一声“谢谢”。杜文亮说,从姚明的语气和表情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特别尊重别人的劳动,一个世界级球星能够每次坚持说这两个字的,恐怕很少。
“早产”的姚基金
在7月20日的退役新闻发布会上,姚明表示未来人生的一个规划是慈善,当然做慈善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打理以他名字命名的姚基金。不过,在“姚之队”负责人章明基的记忆里,姚基金却是一个“早产儿”。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第二天“姚之队”的工作人员就将电话打给了远在大洋彼岸的姚明,姚明当时以个人名义共捐赠200万元左右的善款。6月回到国内的姚明宣布成立姚基金,帮助灾区进行校园重建。但实际上,如果不是汶川地震,姚基金应该是到北京奥运会之后才会诞生。这中间姚明其实前后已经准备了长达5年左右的时间,主要是学习基金运作的一些经验,搭建负责团队。突如其来的地震让姚基金提前推出,因为姚明太想为灾区出一把力了。
姚志源退役后,分配到上海海事局。方凤娣算是“专业对口”,进了体育科研所。姚明出生后,夫妻俩工资的大部分都用在伙食上:一对亚洲身高第一的夫妻,再加上一个猛长的儿子,那点儿工资愈发显得菲薄了——即便是前国家女篮队长,方风娣很长一段时间每个月只有四十多元的收入。
“姚明长身体的时候,食量很大,一只红烧蹄膀,被姚明一顿吃光。方风娣这时又得为下一顿发愁了……”东方男篮领队俞小苗回忆说。为了保证姚明的营养,姚志源夫妇只得自个儿省吃俭用了。姚明进入少体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少体校的学生有伙食朴助,起码每天有一瓶牛奶供应。
退役之前,姚明回到了曾经生活多年的天坛公寓,他的房间里还有几件几年前穿过的国家队队服,虽然有点旧了,但姚明没有舍得丢下,他特意请人帮忙,把自己的衣服收集起来,打好包,捐赠给他的“姚基金”,送给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对“耍大牌”说不
在国家队工作了长达17年之久的队医杜文亮清楚地记得,2003年中国男篮到秦皇岛集训,当时的姚明已经在NBA打了1年球,名气已经相当大。一天晚上,教练组通知全体队员和工作人员到驻地3楼开会,中国队全体人员当时住在5楼。姚明进入会场之后,正好坐在杜文亮旁边,坐定之后,杜文亮发现姚明在记录本里翻来翻去,还有点着急,马上就知道他是忘了带笔了。杜文亮当时心想,这么大的“腕儿”还对会议记录这么在乎,于是就主动把自己的笔借给姚明,但姚明说了句,“你借给我你就没法记了,我自己去取。”结果就见姚明穿着拖鞋噔噔跑上5楼,拿了笔又急急忙忙跑回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