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经济日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实施意见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穗府办函[2017]223号【发布部门】广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7.09.10【实施日期】2017.09.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实施意见(穗府办函〔2017〕22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穗字〔2015〕4号)精神,加快我市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作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科技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核心和引领作用,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内容为核心、科技为手段,提升我市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创新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实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通过实施一批文化与科技融合重点项目,支持一批科技成果向文化企业转移,提升一批文化科技企业研发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创建一批文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创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在全市区域内培育扶持100家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示范企业;优化提升8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3个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重点搭建公共技术、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和版权、孵化育成、宣传推广等5大文化与科技融合平台。
争取在原创动漫、数字游戏、数字新媒体等文化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增强文化企业创新力、竞争力,进一步扩大我市文化产业规模,形成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积极互动、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化产业发展中八大难题及对策

文化产业发展中八大难题及对策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2000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中,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
十七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密集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等政策。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但是从整体来说,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问题与难题丛生。
一、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小、实力弱、分布散首先,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5%,远远未成为支柱性产业,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差距悬殊。
其次,尚未形成现代化的文化产业体系。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鲜明特点是产业结构合理、各门类齐全、科技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以及核心竞争力强,但是我国的文化产业体系依然相对落后、不健全,主要体现为:一是在产业结构方面,文化制造业的比重仍然偏大,而文化服务业尤其是高层次的文化服务业比重偏低。
例如,2010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出约为1.22万亿元,增加值为3500亿元,其中印刷复制(包括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专项印刷、打字复印、复制和印刷物资供销)实现总产出8178.18亿元,增加值为2120.61亿元,占比超过60%。
二是在门类方面,尚不健全,更谈不上完善。
例如,在西方文化产业起着重要作用的文化金融业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文化产业多为轻资产公司,相对风险较大,天使投资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就尤为重要,但是我国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天使投资尚少。
三是文化科技水平相对落后,我国虽然在互联网领域也有腾讯、百度等高科技公司,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科技水平尤其是原创性科技远远落后,文化科技在文化产业中所起的作用较低。
北京CBD现代服务业发展

北京CBD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市最主要的国际商务设施和绝大部分的高档商务写字楼、宾馆、酒店和主要的市场研究公司而成为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标志性区域,又因其现代服务业领域内国际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文化传媒大鳄的集中进驻而备受瞩目。
自2000 年正式推出并开发建设以来,北京CBD 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从规划建设阶段发展到产业定位阶段。
但同时距离其国际商务中心区的目标还任重道远,在目前状况下急需合理布局,加快发展北京CBD 现代服务业。
根据“市场导向、弹性开发、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滚动发展、纵深推进”的方针,北京CBD 发展不断深入在数年间已经发展成为首都最富有活力和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国际区域和重点功能区,促进了首都经济的市场化,带动了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国际化水平。
总的来看,目前北京CBD 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金融业发展较为迅速,正逐渐成为CBD 的核心产业。
据北京CBD 管委会公布数据,2005 年6 月,CBD 区域内外资及港澳台企业达到907 家,其中美国、日本、新加坡以及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是主要的外企入驻国(美资企业207 家,英法德企业111 家,日资企业114 家,新加坡企业44 家),另外港资企业196 家,台资企业17 家。
渣打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美国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等在CBD 设立分行,开展金融业务。
2.咨询、会计等中介服务机构开始集聚。
按服务行业细分情况分析,截至2005 年6 月,入驻CBD 的2735 家企业中,服务业企业有1798 家,占63.89%,在1798 家服务业企业中,商务服务业企业有1102 家,占到服务业企业总数的61.29%;麦肯锡、普华永道、华强会计师事务所、美国霍金〃豪森律师事务所等一批世界知名的咨询、会计、律师企业逐渐进入CBD,并扩大业务规模。
3.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空间较大。
目前,CBD 区域现有的各类文化机构和周边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以及一大批驻京外国新闻机构,使北京CBD 具备较为浓厚的文化氛围。
马世忠:加快天水特色文化大市建设

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天水特色文化大市建设中共天水市委书记马世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举措新要求,为我们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努力把天水建设成为全省特色文化大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天水,是“羲皇故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力加快特色文化大市建设,坚持每年举办一届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下大气力改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积极实施“三下乡”、“千台大戏送农村”、“和谐之音城乡行”等文化惠民工程,创编了《伏羲颂》、《麦积圣歌》、《邓宝珊将军》等大型精品剧目,打造了“陇右讲堂”、“天水大舞台”、“相聚天水合唱节”等特色文化品牌,扶持壮大了飞天雕漆、汉唐陶艺、甘谷麻编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民营文化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截至2010年,全市核心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已发展到809家,文化产业增加值由“十五末”的1.73亿元上升至2.55亿元。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部署要求相比,我市文化建设还有一定差距,不能完全适应跨越式科学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欠账较大,加快发展民生文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得不够紧密,大型文化企业数量较少,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有文化、没产业”的问题比较突出;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困难较多,文化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缺乏,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引进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文化发展。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报告一、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概况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主要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核心层);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外围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相关层)等九大门类。
文化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
省九次党代会确立了繁荣发展富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对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做出了重要部署。
山东省文化产业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山东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突出表现为:1、产业规模迅速膨胀:全省文化产业2006年实现增加值604.4亿元,占GDP的2.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5%,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2007年实现增加值713亿元,占GDP的2.8%。
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万多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05.2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达到1.8 %。
2、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
2006年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增加值的比例为16︰14︰70。
3、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全省依据特色区域文化资源和发展优势的产业空间布局逐步形成。
4、品牌战略初见成效:形成了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艺术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国际风筝会、泰山国际登山节等一批著名节会品牌。
《上学路上》、《大染坊》、《铁道游击队》等影视作品,《石龙湾》、《苦菜花》、《补天》、《山东汉子》等戏剧作品,《大羽华裳》、《蒙山沂水》、《泉城写意》、《杏坛圣梦》等演艺项目,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最新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题规划公布时间: 2023-11-19文化创意产业是以老式文化产业为基础, 以创新为关键, 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 以文化艺术与经济旳全面结合为特性旳新兴文化产业, 重要包括创意设计、数字出版、数字媒体、动漫游戏等门类。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旳重要构成部分。
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加紧转变, 推进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十二五”时期发展重点, 把本省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编制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行纲要(2023~2023年)》、《湖南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根据。
规划期限为2023~2023年。
实行过程中, 本规划还将根据新旳发展状况和规定, 适时作出调整。
一、发展现实状况与趋势(一)发展现实状况1.文化产业旳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一五”以来, 湖南文化产业(含创意产业, 下同)增长值以年均20%旳速度递增, 文化产业增长值占GDP旳比重由2023年旳4.2%提高到2023年旳5.1%, 已成为全省第六个过千亿产业和重要旳支柱产业;2023年总产出到达1594亿元, 增长值到达682亿元;本省文化产业增长值占GDP 比重高于全国水平, 居全国第六位, 中部第一位。
2.文化产业构造旳调整推进了文化创意产业旳兴起。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 本省文化产业积极调整构造, 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兴起。
本省于2023年4月启动电视项目, 今年2月底已完毕14个市州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覆盖网络建设, 共发展15万电视顾客, 产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
青苹果数据中心完毕了500亿中文、250万版、数十项国内外大型文献数字化工程。
宏梦卡通企业推出了首部动漫电影《虹猫蓝兔火凤凰》, 原创精品《蓝猫龙骑团》, 六个月时间衍生产品销售到达6000万元。
论河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以开封清明上河园为例

论河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以开封清明上河园为例张世海【摘要】文化产业的兴起是当代经济发展中一个显著的现象.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河南长期是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河南辉煌的历史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为河南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巨大的优势.但是,近代以来河南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适应于现代社会的企业组织发展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河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经营.因此,河南需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培植一大批文化产业方面的企业.【期刊名称】《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6)006【总页数】5页(P51-55)【关键词】河南;文化产业;清明上河园【作者】张世海【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1 文化产业兴起的经济学逻辑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曾分析过娱乐与精神需求的满足对物质生产的促进作用。
他认为:“大多数人在连续数天紧张的脑力或体力劳动之后,自然会强烈地想要休息。
这种欲望,除非受到暴力或某种强烈需要的抑制,否则是几乎压制不住的。
天性要求,在紧张劳动之后,有一定程度的纵情快乐,有时只是悠闲自在一会,有时却是闲游浪荡和消遣娱乐。
如不依从这要求,其结果是很危险的,有时是致命的,不然,迟早亦会产生职业上的特殊疾病。
我相信,在各个行业,一个能工作适度的人,能够继续不断工作,不仅长期保持健康,而且在一年中做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工作。
”[1]1.1 国际理论界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在劳动生产率低下的社会背景下,人类的生活长期陷于贫困状态,因而在正统的思想里,娱乐是一种游手好闲、败坏人心智的恶习,文化消费只是贵族或富商的特权,真正把文化娱乐当做一个经济产业则是近代以来的事情。
18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发现,随着一个家庭收入的增多,在家庭的消费结构中,人们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
即使食物支出的绝对值在增加,但它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仍会呈下降的趋势 (这一指标被称为恩格尔系数),而其他文化类消费的比重将逐步上升。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展望在物质生活已经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文化生活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已经变得越发重要,人们对文化产业的需求也快速增长。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越来越引起经济界的关注。
同时,任何一个产业要快速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文化产业也不例外。
由于文化产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所以金融业如何有效地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做粗浅探讨。
一、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2006年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发展目标为发端,湖南省2009年制定的《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和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标志,湖南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产业结构渐进优化,竞争力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1、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明显湖南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6~2010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长20%左右;2009年文化产业成为湖南省第六大千亿元产业;2010年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出达到1868亿元,增加值达827亿元,占GDP的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
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2010年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列全国第七,占GDP比重列全国第四,中部第一,人均劳动生产率列全国第二。
2、文化产业品牌逐步确立2006~2010年,《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发布的222个文化品牌中,包括湖南日报在内的“湘字号”品牌达到31个,占总数的14%。
在报刊领域,《体坛周报》占据了全国同类市场发行和广告份额的61%;在广播电视领域,湖南卫视连续8年在全国各省级卫视收视率排名第一位,其打造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创造了娱乐选秀新模式并风靡全国;在动漫领域,目前已基本形成研发、制作、发行、教育培训、播出、衍生产品开发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原创动画占了全国70%的市场。
3、文化产业创新成果突出湖南在注重做大做强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文化产业的新兴业态。
文化创意产业在吉林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Industrial Economy产业经济 2012年11月221浅析文化创意产业在吉林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 肖柏琳 斯日古楞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实现其价值化、产业化。
吉林省以文化创意价值为灵魂、以现代科学技术传播为支撑,构建形成文化创意、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服务、文化交流的新型创意产业链,在促进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扩大居民内需、拓展就业渠道、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经济增长 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1(b)-221-02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项新的产业门类兴起于20世纪末,1998年英国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将创意产业界定为“依靠个人或团队的创造力、技能及才华,运用知识产权,通过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形式”。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实现其价值化、产业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得到快速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
国内众多省市针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种种构想与实践,形成了以创意为核心,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内容,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文化、创意、科技三为一体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主要涉及文化艺术传播、影视动画传媒、软件信息服务、综合设计服务、时尚消费、咨询策划等领域。
1 文化创意产业特点首先,文化创意产业以知识、文化、技术的创造性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主要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等项目,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
圆桌:“文化+金融”——金融如何服务文化产业

圆桌:“文化+金融”——金融如何服务文化产业11月26日,中国文化发展指数发布会暨中国文化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支点》杂志社联合发布中国城市文化发展百强、中国文化产业园区百强、中国文化企业百强榜单。
以下为新海天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韦奇志,协同创新技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马若鹏、渤海银行武汉分行副行长李玥、河南大别山西河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建军在圆桌论坛“文化+金融——金融如何服务文化产业”环节的演讲实录:一、文化企业需要怎样的金融服务江建军:我是河南大别山西河旅游发展联盟的发展单位的董事长,我们景区目前是4A企业,发展的时间不太长,发展的潜力非常广阔,需要金融各界的朋友参与。
“十三五”期间,一直在河南省旅游发展规划里面框进了36亿的发展空间。
共分三个版块,一是景区容量和产品的进一步提升,将投资8亿元。
第二个版块是打造大别山北路3D国际养生度假带,这也是河南省“十三五”旅游规划里面。
第三个是打造大别山生态运动俱乐部。
原来在体育这一块都是国家政府包办,但是随着产业的转型,社会的发展,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将有很大的前景和发展空间,我们的口号是“到我们那里去运动,就是去洗肺,到我们那里旅游就是养生,到我们那里生活就是真正的享受生活”。
前几年融资非常难,这几年相对好一些。
搞旅游投资人很多,但是是一些烂产业。
但是现在一些投资人转变的观念,尤其是通过我们两年的经营以后,本地区的投资部门和经营单位对我们感兴趣,因为我们的人气每年百分之百的增加。
刚开始看不见前途的时候,现在看见光明,所以我们对当地金融企业也进行合作,但他们权限也有限。
如果各界有强有力的金融机构跟我们合作,我们也热烈欢迎。
二、金融投资机构如何更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韦奇志:非常感谢主办方,今天一天信息量非常大,感觉像是一个框,什么都往里面装。
可以反映文化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
金融跟文化在这一块类似,金融资本是所有产业资本的纽带,文化产业在中国高速增长30年以后,已经国家的战略。
关于繁荣文化事业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雅安市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文件()关于繁荣文化事业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2012年月日在雅安市第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次会议上雅安市人民政府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根据会议安排,我就繁荣文化事业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省委、省政府实施文化跨越发展战略,“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等历史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全市文化工作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民生工程深入开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文化产业发展初具成效,实现了雅安文化改革发展历史性突破。
一、我市文化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一)文化事业建设情况。
1.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我市于 2005年在全省率先实行文化行政体制改革,市、县(区)相继整合归并了市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部门,组建大文化部门,截至2012年,市、县(区)两级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完成。
2011年度,雅安市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在理顺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基础上,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和经营性文化事业改革工作也顺利推进,市、县(区)两级均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革进度和广度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全市电影公司除荥经县外,基本完成改革,全市仅有的两家文艺院团——雨城区文工团和雅安川剧团分别于2003年、2010年相继完成了改革工作。
广电网络统一纳入全省一张网,市、县(区)分别成立分公司,纳入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统一管理。
2.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大幅提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灾后重建的历史机遇,在全市范围内新建和重建— 2 —图书馆5个、文化馆7个、博物馆5个,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和设备配送工作。
人民日报有关文化创新的文章题目

文化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1. 文化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反映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经济、科技、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创新。
而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样需要不断进行创新。
文化的创新既是对过去的继承和传承,也是对未来的规划和开拓。
只有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 文化创新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而文化创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文化创新,一个国家可以推动自身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影响,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进而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
3. 文化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创新也可以打破传统的束缚,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4. 文化创新是引领社会进步的动力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而文化创新恰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通过文化创新,可以促进社会价值观的更新与完善,推动社会的艺术、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进步,引领社会走向更加文明、和谐、进步的方向。
5. 文化创新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我国特色、我国风格、我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作品,展现中华民族的软实力。
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新,必须深刻认识到文化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企业界、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公众应该更加重视文化创新,为文化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政策和环境支持,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创意人士、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和创新能力,共同推动文化创新取得更大成就。
6. 文化创新是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文化传承和创新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传承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继承,而创新则是对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完善。
湖南省金融支持文化产业问题解决方法

湖南省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湖南省一直都是我国的文化大省,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快乐购等文化产业品牌效应影响力日益增强。
未来,在已有的深厚基础上,湖南省文化产业还会继续大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湖南省文化产业投资需求为5900亿元,年均投资1180亿元,年均增速20%,2011-2020年投资需求总量约17900亿元。
一、湖南省文化产业现状2008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率已超过5%,湖南省也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率先超过5%的五个省市之一,居全国第四位、更是居中部六省第一,人均增加值为国内第二位,文化产业已成为湖南省第六个过千亿产业,湖南省多项文化产业表现出众。
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年均2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00年为25%,2005年为42%,2008年更是突破5%占比达51%。
从全国范围来看,湖南文化产业竞争力强劲,出版集团和广电集团在中国文化企业50强中分别排第7位和第23位,湖南电视一直是全国风向标,动漫产业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湖南原创动漫总产值多年排全国第一。
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15403家,文化市场从业人员近20万人。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高达1012亿元,占gdp比重52%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高达8%;其中收入过亿元的文化企业达110个,利润过千万元的企业达235个,上市文化企业4家。
1湖南省文化产业位于我国前列湖南已经在文化产业上走出了一条耀眼的路,湖南卫视在全国地方电视频道收视率排名中名列第一,湖南宏梦卡通集团的动漫产业排名全国第一,同时宏梦卡通动漫剧收视率位居高位,田汉大剧院也是我国剧院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以广播电视、影视娱乐、新闻出版、动漫、旅游为主题,文化产业走在我国前列,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也日益提高。
文化产业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5%上升2011年的52%。
“文化+科技”助推诸暨产业升级

摘要:文化是科技进步的思想源泉,科技是推动文化发生变迁的动力,文化与科技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它们融合是一个恒久的话题。
在诸暨市的产业发展中,文化与科技都对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诸暨市产业依托“文化+科技”的多元创新融合,在丰富产业业态、激活文化内在生命力的同时,为诸暨市的产业升级找到一条新道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成为产业升级的驱动力。
关键词:文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王昌树◆“文化+科技”助推诸暨产业升级一、文化催生产业特色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挖掘地方民间文化特色、发现传统文化魅力、呼应国际文化的需要,去打造独具特色的地方产业经济,成为很多地方经济发展过程要面临的课题。
浙江省诸暨市的产业发展模式给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诸暨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偏东北、绍兴市西南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
作为越国故地,诸暨的文化历史厚重,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也比较丰富。
比如西施文化不但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西施已经成为诸暨特有的文化符号和地域标志,美女西施不仅是美的象征,也具有丰富的精神额你喊,成为诸暨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围绕西施,诸暨市创造了形式多样的文化形态,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施传说》,越剧《西施断缆》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华奖”等,一系列西施文化的成就为与“西施”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将西施文化融入经济,推动经济发展,让文化与产业共生共荣,打造富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项目。
在诸暨,西施文化的提炼和宣传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诸暨市借助西施文化,开发了众多旅游文化项目,重点布局了西施故里、西施殿、苎萝山等项目,实现西施文化的经济效益和提档升级。
诸暨市还重建了金鸡山塔,在西施、郑旦与女伴浣纱后游憩之处建设以西施断缆、西施景观墙、西施亭等与西施传说有关的景观为主要内容的西施滩湿地生态公园,投资4000多万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人民日报》评论汇编(31篇)

《人民日报》评论汇编(31篇)1. 【评论员观察】创新,赋能“十四五”发展:开局之年,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加速落地,赋能“十四五”发展?新时代呼唤新思维、新举措,坚持创新驱动,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 【评论员观察】“一带一路”倡议再出发:“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实践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我们的重要命题。
3. 【评论员观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走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过去的几年中获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认可。
在新的时期里,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外交政策,加强与各国的沟通合作,走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4. 【评论员观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也是一个坚韧不拔的民族。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助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5. 【评论员观察】乡村振兴战略迈出关键步伐: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我们的未来之路。
如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发展,需要我们探索和努力。
6. 【评论员观察】科学技术领域不断迎来突破:科学技术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支撑之一,也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新的时代下,我们需要关注科技领域的发展,在各个领域迎来新的突破和发展。
7. 【评论员观察】打造全球创新引擎: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
我们需要推动科技和教育等领域的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8. 【评论员观察】新发展阶段下加强产业结构升级: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们需要加强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9. 【评论员观察】互联网加速普及,数字经济大有可为:数字经济是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我们需要加强互联网设施的普及,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10. 【评论员观察】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服务社会大众:普惠金融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渠道。
中国新闻传媒文化传播状况报告

中国新闻传媒文化传播状况报告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新闻传媒在文化传播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文化传播现状如何?新闻媒体在如何传播文化?本文选择报纸、广播、电影、电视和网络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几种媒体2010~2012年的内容进行信息筛选及分析,以期客观、全面、定量地展示媒体的文化传播现状、所体现的优势、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中国文化传播研究提供参考。
一国内主要报纸的文化传播状况国内报纸众多,我们选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4家主要的全国性综合性报纸或影响力较强的行业报纸作为样本进行分析。
(一)4家主要报纸文化传播的数据分析1.文学艺术作品类报道统计根据中国知网的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资料,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在全文条件下进行分年检索,检索到相关条数统计得出表1-A~表1-C。
表1-A 2010年四大主要报纸刊登的文化信息表1-B 2011年四大主要报纸刊登的文化信息表1-C 2012年四大主要报纸刊登的文化信息由表1-A~表1-C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与文化相关的报道,《光明日报》报道最多,在3个年份中的比例分别为:2010年39%,2011年38%,2012年48%;其次为《人民日报》,3个年份中的比例分别为:2010年30%,2011年36%,2012年29%;再次为《中国教育报》,3个年份中的比例分别为2010年18%,2011年15%,2012年14%。
《经济日报》因为是经济类报纸,对文化的报道相较其他3种报纸来说要少些(见图1)。
图1 4家报纸有关文化报道的数量比较(2)三年间,4家报纸在细分条目中,“电视”“电影”的检索记录最多,分别为7028条和4292条,远远高于其他几项检索内容。
有关这两项的报道所占的比重最大,几乎占到了所有项目的一半。
音乐、美术次之,小说和戏剧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见图2)。
图2 电影和电视在文化报道中所占的比重(3)在3个年份中,201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各种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较多,因此,各家报纸对文化的报道相对于其他两个年份明显增多(见图3)。
2024年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的自查报告(3篇)

2024年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的自查报告尊敬的上级领导:2024年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为了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我们特向您递交一份____字的自查报告,具体内容如下:一、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的自查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改革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1. 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不合理性。
尽管我们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导致改革效果不佳。
2. 体制机制的创新不足。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改变行政化管理模式,推动文化机构的自主创新和经营发展。
3. 文化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不畅。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和流动机制的构建,为文化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4. 资金投入不足。
在文化领域,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资金投入是关键,但我们目前的资金投入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自查在2024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改进:1. 产业结构不合理。
文化产业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产业并重,但目前我们发现传统文化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现代文化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2. 创新能力不强。
虽然我们在文化产业创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效果不理想。
3. 品牌建设不够。
在文化产业中,我们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国际传播,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4.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高。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但目前我们发现融合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自查结果及改进措施基于以上自查结果,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制定改进措施:1. 完善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制度,确保政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时代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态势

新时代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态势【摘要】2008年,在政策驱动、资金导向、技术革新、需求升级等多重因素带动下,文化产业对经济开展的驱动力更为明显,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开展的新形势,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消费升级、文化科技融合、文化业态转型持续深入。
与此同时,文化开展不平衡不充沛、文化人才结构性失衡、文化金融成熟度较低、文化资源集约化程度不高、文化科技含量有待提升等问题仍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开展的主要问题。
2008年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重要增长点,在政策红利推动下,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的跨界合作将更加深入,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将愈加成熟,中华文化国际化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关键词】文化产业;政策;转型升级;跨界融合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带着人们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被正式写入党章,与制度、道路、理论、体制并列,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认知程度与重视程度迈上新台阶。
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80亿元,其中,根据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4万家企业调查的数据,2008年前三季度,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7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名义增长未扣除价格因素〕,增速提高4.4个百分点,依然保持较快增长[1]。
我国文化产业的开展正逐渐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文化产业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产业转型升级增势强劲,产业开展集聚化、数字化、融合化、特色化趋势显著。
一、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开展整体概述2008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关键一年。
在政策驱动、资金导向、技术革新、需求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文化产业对经济开展的牵引力、驱动力更为明显,文化产业正以其日渐丰盛的产业形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位置。
24年公需课

1经研究者证实,蜻蜓飞得好的奥秘在()上。
[ 单选题:2 分]A 头B 翅膀C 尾巴D 触角试题解析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出台的相关法规与规范性文件不包括()。
[ 单选题:2 分]A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B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C 《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D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试题解析您的答案:D回答错误3(),G20杭州峰会发布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
[ 单选题:2 分]A 2016年B 2017年C 2018年D 2019年试题解析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4我国法定数字货币运营模式为()。
[ 单选题:2 分]A 单层运营B 双层运营C 单层双层交替运营试题解析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5DE Framework数字经济的“四化”框架中,“四化”不包括()。
[ 单选题:2 分]A 数据价值化B 数据经济化C 数据产业化D 数字化治理试题解析您的答案:D回答错误6()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环节。
[ 单选题:2 分]A 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B 生态系统多样性C 科技创新D 科技成果转化试题解析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7下列选项中,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学科差异,描述不正确的是()。
[ 单选题:2 分]A 工程学科更倾向于合作研发和直接创业B 医学中,临床研究倾向于专利申请和许可,非临床研究倾向与更多企业合作C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利和许可相对不重要D 社会科学倾向个人联系和人员流动试题解析您的答案:C回答错误8ChatGPT以()的方式进行交互。
[ 单选题:2 分]A 触摸B 手势C 对话D 眼球试题解析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9在中共十九大会议上,我国做出了()的论断。
[ 单选题:2 分]A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B 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C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D 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试题解析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10()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
发展龙江文化产业 促进和谐产业体系建设

发 展龙江文化 产业 促进和 谐产业体 系建设
王 冰 孟 范香
( 哈尔滨商业 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 102 ) 5 0 8 [ 摘 要 ] 黑龙 江省 系资源大省, 市场意识不 强, 但 文化产 业相 对落后 。近几年 , 随着 经济的发展 , 群众
的精神 文化需求正在不断地提升 , 这为黑龙江省 文化 产 业的发展提 供 了有利 的条件 。通过推 动黑龙 江省文 化产业发展 , 促进 和谐产 业体 系的建设。黑龙江省 应加 快转 变文化产 业发展 方式 , 完善产 业体制机制 , 高 提
二、 黑龙江省文化产 业存在 的问题分析
( ) 化 产 业发 展 意识 不 强 一 文
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建设 工程 的投 入不断增加 。2 0 08 年 全省城镇用 于文化 、 体育 的固定资产投 入 32 5亿元 , 3. 比上年增长 6 9 % 。其 中人均 文化娱 乐支 出 32元 , .3 9 比 上 年增 长 5 9 ; 村 居 民人 均 文 教 、 .% 农 娱乐 和服务 支 出 3 23元 , 3. 比上年增长 1. %。2 0 以来 , 17 0 5年 各级 财政对 艺术 、 文化服务等核心文化产业投资年均增 幅为 2 . %。 51
企业( 含个体经营业户 ) . 6万户 , 09 占全省文化 系统产业
党和 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上升到 了一个 新的 高度 , 文化 产业 已成为 转变经 济发展 方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新亮 点。 目
经营机构总数的 8% ; 年实现增 加值 7 1 亿元 , 5 全 .1 占全
作者简介 : 王冰( 96一) 女 , 18 , 内蒙古 牙克石人 , 尔滨商业大学 国际贸易学专业研 究生 , 究方 向: 哈 研 国际经济合作 与 区域经济合作研 究; 范香 (9 9一)女 , 孟 17 , 山东临沂人 , 黑龙江广播 电视大 学讲师 , 究方 向: 研 旅游经济与经济管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
(经济日报)
推进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发展的新要求。
加大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不仅有利于大力拓展金融业的发展空间,还有利于不断激发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
同其他产业一样,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近年来,国家实施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目前来看,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发展过程之中,企业规模小、抵押担保品不足,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同时金融机构针对文化企业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渠道还不丰富,文化产业多层次投融资体系尚未有效建立。
各金融机构要把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努力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文化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应当看到,文化产业也是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范围、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的重要努力方向,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当前,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融机构迫切需要在盈利模式、目标客户和信贷产品等方面建立起差异化的
发展优势。
另一方面,众多的民营文化企业在影视音像、出版发行、演出、动漫等行业异军突起,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不仅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大量优质客户,还增强了创新业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的动力。
未来,无论是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还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以及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等,都离不开巨大的资金支持。
金融业服务文化产业不仅大有可为,也将拓宽自身发展空间,给金融机构和文化产业带来更多互利共生的机遇。
面对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局面,金融机构要不断适应文化企业的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其行业特点、发展规律和运作模式,大力开展金融创新,不断创新和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努力为文化企业提供更专业、更精细、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保险服务。
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要加强合作,综合利用多种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为广大文化企业提供信贷、债券、信托、基金、保险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促进金融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还需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机制。
金融机构要帮助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增强财务管理能力,
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支持鼓励各类担保机构对文化产业提供融资担保,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方式多渠道分散风险。
此外,还需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切实保障投资者、债权人和消费者的权益,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