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分析仪 (2)PPT讲稿
合集下载
血液流变学PPT课件
![血液流变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33ec395ef7ba0d4b733b73.png)
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
红细胞的聚集性:在血液静止或切变率很低 时,红细胞会聚集成网络状空间结构,导致 血液具有屈服应力。红细胞具有能形成聚集 体的性质称为红细胞的聚集性。红细胞的聚 集性是血液非牛顿流变性的主要原因。红细 胞聚集体的形成和解聚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 、剪应力和红细胞表面电荷三个因素。
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
1.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形式
血液在血管中的运动是一种表现为中央流速快, 周边流速慢的"套管式"流动。
"套管式"流动实际上是一种分层运动,又称层流
血液在血管中是一层一层流动的,靠近 中央的液体层流速快,靠近周边的液体层流 速慢。这样就在快慢两层液体之间形成了流 速差,快的一层给慢的一层以拉力;而慢的 一层给快的一层以阻力。 因而在流速不同 的两液层的接触面上产生了摩擦,称内摩擦 力
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
引起血小板的聚集有两大因素:一是剪切作用可诱 导血小板聚集;二是许多物质可诱导血小板聚集, 如二磷酸腺苷,在高剪切力作用下,红细胞会发生 破裂,会释放出二磷酸腺苷,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 集。 血小板黏附性:血小板黏附于异物、血管内皮损伤 处或粗糙表面的现象,称为血小板黏附。血小板的 这种特性称血小板的黏附性。当血管损伤后,流经 此处的血小板被血管内皮下组织激活,黏附于暴露 出来的胶原纤维上,形成一个附壁栓子,起到止血 作用。
血管临界半径不是固定不变的,受红
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的影响。在病理情况下,
红细胞变形性降低或聚集性增高,均可导致
临界半径显著增大,甚至高达正常的几十倍。
此时,由于多数微血管内血液黏度急骤增高,
必将导致微循环的严重障碍。
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
4.红细胞变形性 红细胞变形性是指红细胞在流动过程中的变形
血液的流变性医学PPT
![血液的流变性医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194d7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f.png)
血液的流变性
血液的流变特性
一、速度梯度与剪变率
(一)速度梯度
1.概念:在流体中某处, 速度正在其垂直方向 上的变化率称为该处 的速度梯度。
如果在X方向的微小距离 △X上,流速增量为 △V,则速度梯度为 △V /△X。 单位:s-1(1/秒)
微分学中
lim v dv x0 x dx
2.物理意义 描述速度随空间变化程度的 物理量。空间某点附近流速不 同,该处就存在速度梯度。
粘弹性流体从管内自由流出时,通常可以看 到射流膨胀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挤出物膨胀(如 图)。例如,聚苯乙烯在175~200℃条件下 较快挤出时,直径膨胀达2.8倍。以上现象都是 由于粘弹性流体受剪切时产生法向应力差的结 果。
(二)粘弹体的特点
(1).应力松弛:当粘
应变
弹体突然发生应变时,
若保持应变恒定,则应
生物流体具有粘弹性的原因:
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列
蛋白质分子图像
水有粘性也是因为水分子是链状的
“隔年陈水有毒,隔夜陈水莫喝。”科学研究 证明,水分子是链状结构,水在漫长岁月中, 如不经常流动,这种链状结构会不断扩大延伸, 即成衰老之水。衰老之水,活力极差,进入动 植物体内,会使细胞的新陈代谢减缓,影响生 长发育。古人说:“流水不腐。”死水、陈水 中尘埃会增多,细菌增加,有害成分比例上升, 极易致病。
r0
v
各层的流速呈抛物线分布。
r
流体要流动,必须有外力抵消内 摩擦力,即管子两端L存在压强差 (⊿p)。
Q r04 p 8l
泊肃叶流动 的速度分布
适用条件:牛顿流体,流体作定常流动,均匀的水平圆管。
泊肃叶定律应用 它是设计竖直毛细粘度计 的理论依据。
Q r04 p 8l
血液的流变特性
一、速度梯度与剪变率
(一)速度梯度
1.概念:在流体中某处, 速度正在其垂直方向 上的变化率称为该处 的速度梯度。
如果在X方向的微小距离 △X上,流速增量为 △V,则速度梯度为 △V /△X。 单位:s-1(1/秒)
微分学中
lim v dv x0 x dx
2.物理意义 描述速度随空间变化程度的 物理量。空间某点附近流速不 同,该处就存在速度梯度。
粘弹性流体从管内自由流出时,通常可以看 到射流膨胀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挤出物膨胀(如 图)。例如,聚苯乙烯在175~200℃条件下 较快挤出时,直径膨胀达2.8倍。以上现象都是 由于粘弹性流体受剪切时产生法向应力差的结 果。
(二)粘弹体的特点
(1).应力松弛:当粘
应变
弹体突然发生应变时,
若保持应变恒定,则应
生物流体具有粘弹性的原因:
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列
蛋白质分子图像
水有粘性也是因为水分子是链状的
“隔年陈水有毒,隔夜陈水莫喝。”科学研究 证明,水分子是链状结构,水在漫长岁月中, 如不经常流动,这种链状结构会不断扩大延伸, 即成衰老之水。衰老之水,活力极差,进入动 植物体内,会使细胞的新陈代谢减缓,影响生 长发育。古人说:“流水不腐。”死水、陈水 中尘埃会增多,细菌增加,有害成分比例上升, 极易致病。
r0
v
各层的流速呈抛物线分布。
r
流体要流动,必须有外力抵消内 摩擦力,即管子两端L存在压强差 (⊿p)。
Q r04 p 8l
泊肃叶流动 的速度分布
适用条件:牛顿流体,流体作定常流动,均匀的水平圆管。
泊肃叶定律应用 它是设计竖直毛细粘度计 的理论依据。
Q r04 p 8l
【医学PPT课件】血液流变学检验
![【医学PPT课件】血液流变学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e7787b8c4431b90d6d85c705.png)
50%的膜贮量;S/V↓→细胞更越 于球形,张力↑→变形性↓。
血管中的红细胞
血管中的红细胞
外部因素
①切变率的大小:切变率↑→变形↓(激光 衍射仪);
②血浆渗透量:渗透量↑→细胞内液外渗 →内粘↑,渗透量↓→细胞肿胀 →S/V↓→变形↓;
③温度: 当 温度达40℃-41℃时、RBC膜 构象改变→变形↓;
④氧化剂:氧化剂→Hb变性,膜蛋白交链。
2.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检测
A.粘度法:TK=(ηr0.4-1)/ηr0.4·HCT B.激光衍射法: C.核孔滤膜法:
四、红细胞聚集性
1.影响红细胞聚集性的因素 F聚集力=F大分子力—F电斥力 —F 切应力±F表面曲力。
2.红细胞聚集性的检测: 3.红细胞聚集性测定的意义
4. 动态血栓形成
在体外模似体内血液流动时所形成的血栓。 高切 >300S-1形成悬浮血栓 中切 >30-60S-1红-白血栓 r=0 红色血栓
切变率的变化模拟了体内不同大小血管中 切血流所受到的切应力,从而形成的血栓 也有的差异
二、 血液的粘度
1.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 A.血细胞压积 :主要是红细胞,WBC在CML 时影响明显。 B.红细胞变形性:刚性↑→血粘度↑。 C.红细胞聚集性:聚集↑→血粘度↑。 D.血浆粘度:ηp↑→ηb↑,Fb↑→聚集性 ↑→ηb个 E.其他: PH, 切变率,温度。
血管中的红细胞
五、白细胞流变特性
血管中的白细胞
血管中的白细胞
六、血小板流变特性
七、血液流度学检测结果的评价
1、客观地看待结果 2、仔细分析影响因素 3、结合临床
谢谢
3.血液的粘弹性(Viscoelasty)
当切变速度为零时,红细胞相互聚集, 形成缗钱状,成串的红细胞又相互形成 立体的网状结构,当受到外力作用时, 这种结构可以起到传递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的作用、使血液呈现出弹性,也就是 具有粘性的血液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弹性 ,因此血液具有粘弹性。粘弹性的测定 需要较高精度的仪器。
血管中的红细胞
血管中的红细胞
外部因素
①切变率的大小:切变率↑→变形↓(激光 衍射仪);
②血浆渗透量:渗透量↑→细胞内液外渗 →内粘↑,渗透量↓→细胞肿胀 →S/V↓→变形↓;
③温度: 当 温度达40℃-41℃时、RBC膜 构象改变→变形↓;
④氧化剂:氧化剂→Hb变性,膜蛋白交链。
2.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检测
A.粘度法:TK=(ηr0.4-1)/ηr0.4·HCT B.激光衍射法: C.核孔滤膜法:
四、红细胞聚集性
1.影响红细胞聚集性的因素 F聚集力=F大分子力—F电斥力 —F 切应力±F表面曲力。
2.红细胞聚集性的检测: 3.红细胞聚集性测定的意义
4. 动态血栓形成
在体外模似体内血液流动时所形成的血栓。 高切 >300S-1形成悬浮血栓 中切 >30-60S-1红-白血栓 r=0 红色血栓
切变率的变化模拟了体内不同大小血管中 切血流所受到的切应力,从而形成的血栓 也有的差异
二、 血液的粘度
1.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 A.血细胞压积 :主要是红细胞,WBC在CML 时影响明显。 B.红细胞变形性:刚性↑→血粘度↑。 C.红细胞聚集性:聚集↑→血粘度↑。 D.血浆粘度:ηp↑→ηb↑,Fb↑→聚集性 ↑→ηb个 E.其他: PH, 切变率,温度。
血管中的红细胞
五、白细胞流变特性
血管中的白细胞
血管中的白细胞
六、血小板流变特性
七、血液流度学检测结果的评价
1、客观地看待结果 2、仔细分析影响因素 3、结合临床
谢谢
3.血液的粘弹性(Viscoelasty)
当切变速度为零时,红细胞相互聚集, 形成缗钱状,成串的红细胞又相互形成 立体的网状结构,当受到外力作用时, 这种结构可以起到传递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的作用、使血液呈现出弹性,也就是 具有粘性的血液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弹性 ,因此血液具有粘弹性。粘弹性的测定 需要较高精度的仪器。
血液流变性检测PPT课件
![血液流变性检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29e850a32d7375a417806b.png)
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糖尿病 、高脂血症、高血压等 降低:见于过量补液、肝功能不全、肾病、 长期营养不良等
21
3.全血还原粘度(RV)
➢ 指红细胞压积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 排除了HCT的影响,直接反映红细胞
自身流变性的改变。 ➢ RV高,一定存在红细胞流变性异常
22
(二)红细胞压积(HCT)
➢主要是血浆的蛋白成分所形成 ➢影响最大的依次是:纤维蛋白原、球蛋
白、脂类 ➢无需采用不同切变率测定(牛顿流体) ➢参考值约为:男 0.85~1.99 mpa.s
女 0.82~1.84 mpa.s
20
【临床意义】
评价微循环障碍的原因,诊断、防治 血液粘度异常的疾病。 增高:见于血浆蛋白和血脂增高的疾病如多
变形指数 ↓ 刚性指数(硬度) ↑
3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变形性减低:主要见于血液病、血 管栓塞性疾病、糖尿病、肝硬化、肾病等。
血液病 (异常红细胞)
34
(五)血小板聚集率
血小板聚集通常是指血小 板之间相互粘着的能力,是止 血和血栓形成的首要基本条件。
【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
➢增高: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脑梗塞、外周 血管病等,还有高胆固醇和肾病等。
RE=ηb /ηp 参考值:男 1.28~1.44 女 1.15~1.47
30
【临床意义】
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血浆中大分子蛋白质增多,使红细胞表
面负电荷减低而聚集
➢提示易形成血栓,可用于诊断和预防血
栓性疾病(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死、 脑梗死、高血压)
➢导致血流缓慢,组织缺血
31
(四)红细胞变形性检测
相关概念
➢切变力(剪切力):流体作层流时,相邻流层 间存在内摩擦力(粘滞力),方向是沿层 面的切线。
21
3.全血还原粘度(RV)
➢ 指红细胞压积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 排除了HCT的影响,直接反映红细胞
自身流变性的改变。 ➢ RV高,一定存在红细胞流变性异常
22
(二)红细胞压积(HCT)
➢主要是血浆的蛋白成分所形成 ➢影响最大的依次是:纤维蛋白原、球蛋
白、脂类 ➢无需采用不同切变率测定(牛顿流体) ➢参考值约为:男 0.85~1.99 mpa.s
女 0.82~1.84 mpa.s
20
【临床意义】
评价微循环障碍的原因,诊断、防治 血液粘度异常的疾病。 增高:见于血浆蛋白和血脂增高的疾病如多
变形指数 ↓ 刚性指数(硬度) ↑
3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变形性减低:主要见于血液病、血 管栓塞性疾病、糖尿病、肝硬化、肾病等。
血液病 (异常红细胞)
34
(五)血小板聚集率
血小板聚集通常是指血小 板之间相互粘着的能力,是止 血和血栓形成的首要基本条件。
【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
➢增高: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脑梗塞、外周 血管病等,还有高胆固醇和肾病等。
RE=ηb /ηp 参考值:男 1.28~1.44 女 1.15~1.47
30
【临床意义】
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血浆中大分子蛋白质增多,使红细胞表
面负电荷减低而聚集
➢提示易形成血栓,可用于诊断和预防血
栓性疾病(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死、 脑梗死、高血压)
➢导致血流缓慢,组织缺血
31
(四)红细胞变形性检测
相关概念
➢切变力(剪切力):流体作层流时,相邻流层 间存在内摩擦力(粘滞力),方向是沿层 面的切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本节目录
(三)黏度计的评价
2.3可以定量了解全血、血浆的流变特性, RBC与WBC的聚集性、变形性等
2.4操作使用较为简单,是目前血液流变学研 究和应用较为理想的仪器
2.5价格较贵,操作要求更精细
返回本节目录
(三)黏度计的评价
一、血液黏度计
很重要哦!
3.仪器性能评价
3.1 准确度:以国家计量标准油为准,在剪切 率(1~200)s-1范围内分别用低黏度油 (约2mPa.s)和高黏度油(约20mPa.s) 测定其黏度,要求实际测定值与真值的相 对偏差<3%
血液流变分析仪概述
一、血液黏度计
• 分类 • 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 • 仪器评价 • 主要技术指标 • 调校与维护 • 常见故障及排除
二、红细胞变形测定仪
• 分类 • 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 仪器评价 • 主要技术指标 • 仪器的维护
三、血液流变学分析仪器的进展 思考题
血液流变分析仪概述
血液流变分析仪器(hemorheology analy -zer,HA)是对全血、血浆或血细胞流变特 性进行分析的检验仪器。主要有:血液黏度计、 红细胞变形测定仪、红细胞电泳仪、粘弹仪等。 本节就前两种常用仪器做一简要介绍。
血浆比黏度=血浆时间/蒸馏水时间
返回本节目录
(二)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
毛细管黏度计基本结构: 包括毛细管、储液池、控温装置、计 时装置等。
黏毛 度细 计管
返回本节目录
(二)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
2.旋转式黏度计
2.1工作原理:以牛顿的粘滞定律为理论
依据,主要有以外园筒转动或以内园筒转
动的筒-筒式旋转黏度计(又称Couette黏
返回本节目录
血液流变分析仪概述
发展史
• 1931 年 Fahraeus 等 发 现 Fahraeus-
Lindquist效应,毛细管式血液黏度计随之诞 生
• 1954年Michson等用微管吸吮法测定红细胞
变形性
• 1961年Wells等研制成功了锥板旋转式黏度
计
返回本节目录
一、血液黏度计
血液黏度大小直接影响到血液循 环中阻力的大小,必然影响组织血液 灌流量。对血液黏度测定有十分重要 的临床意义。能否准确测量血液黏度 依赖于黏度计性能的好坏。
• 恒定剪切应力的黏度计,这一控制范
围包括100mPa~1000mPa
返回本节目录
(四)黏度计主要技术指标
1.性能指标 ①黏度测试范围②剪切率变 化范围③黏度值重复性CV<3%④准 确度±3%等
2.测试参数 ①血浆黏度②全血黏度③血 沉④红细胞压积等
返回本节目录
(五)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
1.毛细管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 1.1 仪器调 重复性:取比容在0.40~0.45血样, 测量11次,取后10次测定值计算CV值
• 在高剪切率时,血液表观黏度CV<3% • 在低剪切率时,血液表观黏度CV<5%
返回本节目录
(三)黏度计的评价
太重要了!
3.4 灵敏度与量程:
• 测力传感器应具有10mPa灵敏度才能
测定1s-1的血液黏度
时间比D=(t- t。)/ t。,要求D≤1% 1.2 仪器维护:①残留液处理,②毛细管
污染处理③温度控制
返回本节目录
(五)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
2.旋转式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 2.1 仪器调校:用国家计量单位所标定的标准
牛顿油,按仪器说明进行标定。日常工作中 也可以用重蒸馏水检测仪器,看水的黏度是 否为0.69mPa.s(37℃) 2.2 仪器维护:电压稳定、机芯防尘、及时清 洗测试头和剪血板及剪血锥
返回本节目录
(三)黏度计的评价
1.3不能直接检测某剪切率下的表观黏 度
1.4不利于研究RBC、WBC的变形性和 血液的粘弹性等难,以反映全血等非 牛顿流体的黏度特性
返回本节目录
(三)黏度计的评价
2.旋转式黏度计的特点 2.1能提供所需不同(三)仪角器的评价速与鉴定 度下的剪切率 2.2被测液体中各流层的剪切率一致, 使液体在剪切率一致的条件下做单纯的 定向流动
返回本节目录
(一)黏度计的分类
1.按工作原理 分为毛细管黏度计和旋转式 黏度计。前者按结构分为奥氏黏度计和乌氏 黏度计,后者按结构可分为筒-筒式、锥-板 式、锥-锥式以及棱球式黏度计等
2.按自动化程度 分半自动黏度计和全自动 黏度计
有何区别?
返回本节目录
(二)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
1.毛细管黏度计 检测原理:按泊肃叶(Poiseuille)定律设 计,即一定体积的牛顿液体,在恒定的压力 驱动下,流过一定管径的毛细管所需的时间 与黏度成正比。血浆比黏度(ratio of viscosity):
度计)和以园锥体转动或以圆形平板转动
的锥板式(又称Weissenberg黏度计)黏
度计。
那种常用?
返回本节目录
(二)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
2.2锥板式黏度计工作原理:是同轴锥板构
型,平板与锥体间充满被测样本,调速电机与圆 形平板同速旋转,锥体与平板及马达间均无直接 联系。当圆形平板以某一恒定角速度旋转时,转 动的力矩通过被测样本传递到锥体;样本越粘稠, 传入的力矩越大。当此力矩作用于锥体时,立即 被力矩传感装置所俘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其信号大小与样本黏度成正比。
返回本节目录
(二)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
锥-板式粘度计
力矩传感器
血液
圆锥 切血板
Rp
电机
返回本节目录
(二)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
2.3基本结构: 样本传感器 转速控制与调节系统 力矩测量系统 恒温系统
返回本节目录
(三)黏度计的评价
1.毛细管黏度计的特点 1.1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速度快、 易于普及 1.2 测定牛顿流体黏度结果可靠, 是血浆、血清样本测定的参考方 法
返回本节目录
(三)黏度计的评价
3.2 分辨率:是指黏度计所能识别出的血液 表观黏度最小变化量。取比容在0.40~ 0.45全血测试
• 高剪切率200s-1状态下,能反映出比容相
差0.02时的血液表观黏度的变化
• 在低剪切率5s-1以下状态,能反映出比容相
差0.01时的血液表观黏度的变化
返回本节目录
血液流变学分析仪 (2)课件
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教学要求
1.掌握旋转式黏度计和毛细管黏度计工作原 理、基本结构及黏度计性能评价
2.熟悉黏度计调校与红细胞变形仪测定原理 3.了解旋转式黏度计和毛细管黏度计性能指
标、日常维护方法及常见故障排除,红细 胞变形仪基本结构和评价及血液流变分析 仪进展
本节目录
第三节 目录
(三)黏度计的评价
2.3可以定量了解全血、血浆的流变特性, RBC与WBC的聚集性、变形性等
2.4操作使用较为简单,是目前血液流变学研 究和应用较为理想的仪器
2.5价格较贵,操作要求更精细
返回本节目录
(三)黏度计的评价
一、血液黏度计
很重要哦!
3.仪器性能评价
3.1 准确度:以国家计量标准油为准,在剪切 率(1~200)s-1范围内分别用低黏度油 (约2mPa.s)和高黏度油(约20mPa.s) 测定其黏度,要求实际测定值与真值的相 对偏差<3%
血液流变分析仪概述
一、血液黏度计
• 分类 • 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 • 仪器评价 • 主要技术指标 • 调校与维护 • 常见故障及排除
二、红细胞变形测定仪
• 分类 • 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 仪器评价 • 主要技术指标 • 仪器的维护
三、血液流变学分析仪器的进展 思考题
血液流变分析仪概述
血液流变分析仪器(hemorheology analy -zer,HA)是对全血、血浆或血细胞流变特 性进行分析的检验仪器。主要有:血液黏度计、 红细胞变形测定仪、红细胞电泳仪、粘弹仪等。 本节就前两种常用仪器做一简要介绍。
血浆比黏度=血浆时间/蒸馏水时间
返回本节目录
(二)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
毛细管黏度计基本结构: 包括毛细管、储液池、控温装置、计 时装置等。
黏毛 度细 计管
返回本节目录
(二)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
2.旋转式黏度计
2.1工作原理:以牛顿的粘滞定律为理论
依据,主要有以外园筒转动或以内园筒转
动的筒-筒式旋转黏度计(又称Couette黏
返回本节目录
血液流变分析仪概述
发展史
• 1931 年 Fahraeus 等 发 现 Fahraeus-
Lindquist效应,毛细管式血液黏度计随之诞 生
• 1954年Michson等用微管吸吮法测定红细胞
变形性
• 1961年Wells等研制成功了锥板旋转式黏度
计
返回本节目录
一、血液黏度计
血液黏度大小直接影响到血液循 环中阻力的大小,必然影响组织血液 灌流量。对血液黏度测定有十分重要 的临床意义。能否准确测量血液黏度 依赖于黏度计性能的好坏。
• 恒定剪切应力的黏度计,这一控制范
围包括100mPa~1000mPa
返回本节目录
(四)黏度计主要技术指标
1.性能指标 ①黏度测试范围②剪切率变 化范围③黏度值重复性CV<3%④准 确度±3%等
2.测试参数 ①血浆黏度②全血黏度③血 沉④红细胞压积等
返回本节目录
(五)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
1.毛细管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 1.1 仪器调 重复性:取比容在0.40~0.45血样, 测量11次,取后10次测定值计算CV值
• 在高剪切率时,血液表观黏度CV<3% • 在低剪切率时,血液表观黏度CV<5%
返回本节目录
(三)黏度计的评价
太重要了!
3.4 灵敏度与量程:
• 测力传感器应具有10mPa灵敏度才能
测定1s-1的血液黏度
时间比D=(t- t。)/ t。,要求D≤1% 1.2 仪器维护:①残留液处理,②毛细管
污染处理③温度控制
返回本节目录
(五)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
2.旋转式黏度计的调校与维护 2.1 仪器调校:用国家计量单位所标定的标准
牛顿油,按仪器说明进行标定。日常工作中 也可以用重蒸馏水检测仪器,看水的黏度是 否为0.69mPa.s(37℃) 2.2 仪器维护:电压稳定、机芯防尘、及时清 洗测试头和剪血板及剪血锥
返回本节目录
(三)黏度计的评价
1.3不能直接检测某剪切率下的表观黏 度
1.4不利于研究RBC、WBC的变形性和 血液的粘弹性等难,以反映全血等非 牛顿流体的黏度特性
返回本节目录
(三)黏度计的评价
2.旋转式黏度计的特点 2.1能提供所需不同(三)仪角器的评价速与鉴定 度下的剪切率 2.2被测液体中各流层的剪切率一致, 使液体在剪切率一致的条件下做单纯的 定向流动
返回本节目录
(一)黏度计的分类
1.按工作原理 分为毛细管黏度计和旋转式 黏度计。前者按结构分为奥氏黏度计和乌氏 黏度计,后者按结构可分为筒-筒式、锥-板 式、锥-锥式以及棱球式黏度计等
2.按自动化程度 分半自动黏度计和全自动 黏度计
有何区别?
返回本节目录
(二)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
1.毛细管黏度计 检测原理:按泊肃叶(Poiseuille)定律设 计,即一定体积的牛顿液体,在恒定的压力 驱动下,流过一定管径的毛细管所需的时间 与黏度成正比。血浆比黏度(ratio of viscosity):
度计)和以园锥体转动或以圆形平板转动
的锥板式(又称Weissenberg黏度计)黏
度计。
那种常用?
返回本节目录
(二)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
2.2锥板式黏度计工作原理:是同轴锥板构
型,平板与锥体间充满被测样本,调速电机与圆 形平板同速旋转,锥体与平板及马达间均无直接 联系。当圆形平板以某一恒定角速度旋转时,转 动的力矩通过被测样本传递到锥体;样本越粘稠, 传入的力矩越大。当此力矩作用于锥体时,立即 被力矩传感装置所俘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其信号大小与样本黏度成正比。
返回本节目录
(二)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
锥-板式粘度计
力矩传感器
血液
圆锥 切血板
Rp
电机
返回本节目录
(二)黏度计检测原理与基本结构
2.3基本结构: 样本传感器 转速控制与调节系统 力矩测量系统 恒温系统
返回本节目录
(三)黏度计的评价
1.毛细管黏度计的特点 1.1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速度快、 易于普及 1.2 测定牛顿流体黏度结果可靠, 是血浆、血清样本测定的参考方 法
返回本节目录
(三)黏度计的评价
3.2 分辨率:是指黏度计所能识别出的血液 表观黏度最小变化量。取比容在0.40~ 0.45全血测试
• 高剪切率200s-1状态下,能反映出比容相
差0.02时的血液表观黏度的变化
• 在低剪切率5s-1以下状态,能反映出比容相
差0.01时的血液表观黏度的变化
返回本节目录
血液流变学分析仪 (2)课件
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教学要求
1.掌握旋转式黏度计和毛细管黏度计工作原 理、基本结构及黏度计性能评价
2.熟悉黏度计调校与红细胞变形仪测定原理 3.了解旋转式黏度计和毛细管黏度计性能指
标、日常维护方法及常见故障排除,红细 胞变形仪基本结构和评价及血液流变分析 仪进展
本节目录
第三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