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必背知识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读方法及应用(全国通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等⾼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1、等⾼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表⽰⽅法⽰意图和等⾼线图地形特征说明⼭地⼭峰闭合曲线外地内⾼四周低,中间⾼图中线段为⽰坡线,在等⾼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盆地洼地闭合曲线外⾼内地四周⾼,中间低⽰坡线画在等⾼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低⼭脊⼭脊线等⾼线凸向低处,⼭脊连线从⼭顶道⼭麓凸起⾼耸部分图中虚线为⼭脊线,也称分⽔岭⼭⾕⼭⾕线等⾼线凸向⾼出,⼭⾕连线⼭脊之间低洼部分图中虚线为⼭⾕线,也称集⽔线鞍部⼀对⼭脊等⾼线组成相邻两个⼭顶之间呈马鞍形鞍部是⼭⾕线最⾼处,⼭脊线最低处陡崖多条等⾼线会合重叠在⼀处近于垂直的⼭坡,称陡崖——平原等⾼线稀疏,数值⼩——海拔⼀般低于200m,地势平坦——丘陵类似⼭地,数——海拔在500m以下,与⼭地类似,以数值进值⼩起伏⼩⾏区别2、特殊等值线的判读(1)确定弯曲部是⾼值区还是低值区:①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处的两侧做各等值线的垂线,⽅向从⾼值指向低值。
若箭头向中⼼辐合,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为⾼值区。
(如下图)②在等值线弯曲最⼤处做某条等值线的切线,⽐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
若切点数值⼩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反之,则为⾼值区。
(如下图)(2)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于⼤的,⼩于⼩的”规律确定数值。
如下图,a > b,则M > a;N < b。
3、等⾼线地形图在实践中的应⽤(1)选点:①⽔库坝址:应建在等⾼线密集的河流峡⾕出⼝最窄处,避开地址断裂带,并且要考虑移民、⽣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适宜选在河⾕、⼭⾕地区,或“⼝袋形”的洼地或⼩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且有较⼤的集⽔⾯积。
②⽓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
③港⼝:应建在等⾼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陆域平坦、⽔域深阔的避风港湾。
④航空港:应建在等⾼线稀疏的地⽅,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的地⽅;还要考虑地质条件优越,注意盛⾏风向,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
知识点 等高线-高考地理知识手册(全国通用)

知识点02 等高线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①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均相等。
②同图等距: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均一致。
③是闭合曲线,一般不相交,若重叠则为陡崖(重叠为崖);④疏缓密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⑤ 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⑥相邻两条等高线要么相差一个等高距要么相差0。
⑦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2.地形部位判读注意: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指向海拔低处的短线)3.判断地形类型(1)地形部位的判断判断地形部位主要根据其各自的等高线特征:闭合曲线、外低内高为山地,否则为洼地;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凸向高处为山谷等。
(2)地形类型的判断①平原:海拔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②丘陵:海拔 200~500 米,相对高度小于 200 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为和缓;③山地: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 字型;海拔高度500~1000米为低山,1000~3500米为中山,3500米以上为高山。
④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处十分密集,而在顶部明显稀疏。
⑤盆地:周高中低,内部地势起伏较小,边缘地势陡峭(3)海底地形:大陆架:(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水深200米以内);特点:深度浅,坡度缓,光照、营养物质和海洋生物丰富。
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延伸的部分(坡度大)岛弧:大陆与洋盆的过渡地带,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弧形分布)海沟: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洋盆的分界线。
板块消亡边界。
洋盆:海沟与洋中脊之间深度大,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地形较为平坦。
海岭(大洋中脊):板块生长边界,地壳运动较为活跃。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作相关计算(1)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存在三种可能(相等或大于、小于一个等高距);(2)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H相=H高-H低。
地理课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鞍部 (1)字母C表示的地形是______ 山脊 (2)线E为_____(地形部位) 南北走向 其走向为_________ (3)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 度H的范围是( A ) A、100m≤H〈300m
B、100m ≤H 〈200m C、 200m≤H〈300m D、 100m<H〈300m (4)图中所绘乙、丙两 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 乙 支流
2.根据等高线重叠的状况,判断陡崖底部和顶部海拔高度,并 甲 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丙
乙
(1)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D )解(1)250m≤H顶<300m A、59m B、99m 故是D D、259m C、199m (2) 50m<H底≤100m A ) (2)断崖底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故选A A、51m B、50m C、151m D、150m (3)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断 崖的相对高度(A )
200-200〈H乙-H甲〈300-100
同理 100〈H甲〈200,200〈H乙〈300
故 0m〈H乙-H甲〈200m
练习: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1)、求P点海拔——
(810m<P<820m)
O点海拔 ——
(860m<O<870m)
2)、O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为( C )m A、40〈H〈41 B、49〈H〈50 C、59〈H〈60 D、60〈H〈6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一、等高线 1、概念
二、等高线图
1、概念
2、特征
2、常见的几类等高线地形图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1、一般方法 计算
{ 陡崖相对高度
两 地相对高度
2、特殊方法—高的更高、低的更低原则
高考地理复习第三课时等高线地形图基本特征及地形判读技巧课件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B
C
技巧
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主要包括:
①地表倾斜走势: 典型用语:XX(方位)高,XX低 或自XX向XX倾斜(降低)
②起伏状况: 典型用语:起伏和缓/地势低平…… 起伏大/地势陡峻……
高考地理复习第三课时等高线地形图基本特征及地形判读 技巧
①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东南部以低山丘陵 为主,地势起伏较大;②地势总体东南高,西北低。
高考地理复习第三课时等高线地形图基本特征及地形判读 技巧
综合应用二
(2012福建卷)37题 (1)描述图示区域地 形的主要特点。(7 分)
200
200 500
500
高考地理复习第三课时等高线地形图基本特征及地形判读 技巧
高考地理复习第三课时等高线地形图基本特征及地形判读 技巧
对应训练一
判断图中A、B处地形类型
B A
A 盆地 B 高原
图例 等高线/m 河流
高考地理复习第三课时等高线地形图基本特征及地形判读 技巧
对应训练二
说出A、B、C三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C B
A
高考地理复习第三课时等高线地形图基本特征及地形判读 技巧
等高线绘制示意图
等高线概念: 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等 的点连接起来的线。
等高线特点一: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 拔相同。
高考地理复习第三课时等高线地形图基本特征及地形判读 技巧
等高距:
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 海拔高度差。
等高线特点二:
同一幅图等高距一般相等
400
利用等高距可以进行简单的估算,例如: 甲地海拔范围:900m <甲<1000m
【最后一步:整合语言,使其简明扼要】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学科中一种重要的地图类型,它通过等高线的分布和形态,直观地展示了地形的起伏和地貌特征。
对于我们了解和分析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点。
一、等高线的定义和特征等高线是指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等高线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即使在一幅图中未闭合,也会在相邻的图幅中闭合。
3、除了陡崖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
4、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地形的坡度陡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类型1、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2、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3、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4、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山谷处往往发育河流。
5、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6、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值称为等高距。
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可以用两点的海拔相减,也可以通过数等高线的条数乘以等高距来计算。
2、坡度的判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3、地形部位的判断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内高外低。
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内低外高。
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出。
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形如马鞍。
陡崖:等高线重合。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农业生产在陡坡上一般适宜发展林业,缓坡上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谷地区往往水源充足,适宜发展农业。
2、工程建设水库的选址:一般选在峡谷处,这样工程量小,库容大。
公路、铁路的选线:一般选择在坡度较缓、线路较短、弯路较少的地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判断水文
判断气候
判断通视情况
大坝选址
选线
居民点选址
码头港口
布局农业
暑假到了,东山中学部分同学自发组成驴友团到大埔丰溪林场进行户外野营活动。经过一天的考察,按预定计划,需搭帐篷宿营。现有A、B、C、D四个宿营地点可供选择,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选择 地宿营最合适,其理由是 。
解决问题
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可通视. B: 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不可通视.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等高线重合。
陡崖
难点突破二
解读: 图中崖顶、崖底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01.
陡崖的相对高度
02.
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和陡崖的相对高度
03.
650
600
500
400
300
200
A
B
例4、读右图回答1-2题 1、图中陡崖最高点E的海拔可能为 A.799m B.859m C.999m D.1059m
900
1000
1200
褶皱山脉:平行水系; 山峰:放射状水系; 盆地:向心状水系; 山谷:常发育河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陡崖:常有瀑布。 等高线密集,水能丰富,不利航运。 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乙
-4℃
-2℃
0℃
2℃
4℃
甲
丙
2℃
800
6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800
600
240
B
等高线
陡崖
河流
0
20km
E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山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B、E两地比较,降水较多的是 地,原因是 。
等高线的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等值线图是中学地图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专题地图,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
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一般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和洼地,但容易忽视的是利用等高线数值来判断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类型。
(一)判读规律1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断地形类型。
①海拔在200 米以下一般为平原。
②海拔在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 米为丘陵。
③海拔在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在100 米以上为山地。
④海拔在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
2 .当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时,凡内高外低的为山顶,如图一中A 处,凡外高内低的为洼地,如图一 B 处。
3 .凡等高线重合,并用锯齿状表示的为陡崖,如图一中的C 处。
悬崖的相对高度可用公式计算:(n-1)d≤H<(n+1)d(n为重合的等值线条数,d为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差)。
4 .两个山顶之间的两组等高线相对凸出部分表示的鞍部,如图一中的 D 处。
5 .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如图一中的MN 。
6 .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如图一中的HI 。
7 .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如图一中的E 处,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如图一中的F 处。
注意判断坡度时还要看比例尺、等值线的等距值等。
8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
如图二A 为山顶,图三B 处为盆地。
(二)实际应用1.判断地形、地貌,如:平原,高原,丘陵,盆地,鞍部,山脊,山谷,悬崖等2.、判断坡的陡、缓3.、计算高差,估算某点高度,算悬崖高度,计算温差(n-1)×⊿h≤H<(n﹢1)×⊿h4、判断地势,及河流流向5、绘制等高线剖面图,视线障碍问题;①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基本方法:A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选出需要了解的区间并定出两个端点。
(最新)地理高一专题知识点7等高线地形图(提纲图片)

等高线地形图
一、地面高度的表示
1、海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 地面上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
一般不相交、不重叠;只有在陡崖处可重合
2、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均为闭合曲线
同线等高
等高距全图一致疏密反映坡度缓陡陡坡——等高线密集
缓坡——等高线稀疏
3、地貌等高线判读
海拔﹥500米海拔﹥500米相对高度﹥200米海拔﹤500米
相对高度﹤200米﹤200米海拔地形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稀疏较稀疏
密集
盆地中央稀疏,四周密集
中央稀疏,四周密集等高线特点地形特点低平、起伏小
坡度较缓
坡度陡
起伏大
顶部平缓
边缘陡峭
四周高
中间低
4、六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册
p27)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里高外低盆地、洼地:等高线闭合、数值里低外高
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
山脊:等高线数值从高出凸向低处
山谷:等高线数值从低处凸向高处
陡崖:等高线重合
(n-1)d ≦H ﹤(n+1)d
不低于不高于
相对
高度(建水坝、工程选址的实际应用)
三、地貌对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城市建设与旅游的影响
(1)梯田应首选坡度相对较缓的地区。
(2)水库坝址应选择在峡谷地形,工程量小;上游有蓄水盆地。
(3)选择交通路线时,一般先考虑路线的坡度,再考虑长短,
以减小施工难度和投资;
(4)选择引水路线时,应当根据“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关键要求,
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形判读
尤其针对数值少或等高线数量多 且复杂的情况,建议在所查看的 部分标识更多数值,并沿等高线 简单轻轻地覆盖涂画方便判断。
应用1:自然地理特征——判断地形部位、类型及描述特征
1.地形部位:
部位 地形
判读方法(等高线特征)
A 山顶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
B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谷线低于两侧
2.等高线在人文地理特征方面的三大应用 (1)选点:水库、港口、航空港、宿营地 (2)选线:道路、引水路线、管道 (3)选面:农业、工业布局
综合考虑 地形类型、起伏、地貌、部位、地质、距离等
【积累】 各类建筑工程的区位条件(资料里有)
【2020·山东】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中国珠峰高程 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 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 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其中一个 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 鬼营地”。
含沙量≠输沙量
· 面积:大小←干支流长度、数量和疏密, 山脊线(分水岭) · 形状:树枝状、放射状、向心状、平行状、梳状… · 流向:自X向X,内流 / 外流 (终点是否入海) · 落差:大小、位置差异。 · 河道:长短、深浅、宽窄、直曲 ← 河流地貌形成。 · 河网密度:沿途支流、湖泊多少。
【地形&地质】 地表形态、地势地貌 地层结构、表面土质 相对高度、倾斜方向 山脉走向、岩层岩性
A (1)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 思维模型:洪涝灾害成因——来水(多、快)+去水(少、慢) A (2)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对点训练
B C
D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读方法及应用(2013专题讲解)(DOC)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读方法及应用一、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也叫绝对高度,如图中的甲地海拔为1500米;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如图中甲地高出乙地1000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一)等高线的基本特征①等高线是高度相等的点的连线;②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③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④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⑤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⑥除了陡崖,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不分支。
(二)、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1)山头与洼地♦山头:曲线内高外低,示坡线向外♦洼地:曲线内低外高,示坡线向内(2)山脊与山谷凸低为脊(中间高两侧低)凸高为谷(中间低两侧高)(3)鞍部: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一般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的会聚处。
(4)悬崖悬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
强调:分水线与集水线●雨水垂直于等高线、向下坡方向流淌。
因此,山脊线成为分水线、山谷线成为集水线。
●一系列山脊线可作为汇水范围的边界线。
附)陡崖高度的计算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相对高度与等高距之间的关系:(n-1) ×等高距≤h<(n+1)×等高距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7、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峡谷8、判断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打出图3)9、除陡崖外,等高线是不能相交的(三)判读等高线的数值特征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2、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a剖面线法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其内部数值可以通过类似作“地形剖面图”的方法,看数值曲线变化趋势来判断其数值范围。
高中地理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高中地理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6、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
7、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二、判读方法(一)判读等高线的数值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3、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4、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
(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辅导及训练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辅导及训练基本概念: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高距,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示坡线一.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等高线共性特征:同线等值,同图等距,同线闭合,异线不交,缓疏陡密,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一)看数值1.相邻两条等高线要么等值,要么相差一个等高距。
2.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的短线)来判断。
如火山口地貌。
或借助周边数值判断。
(二)看疏密1.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若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一处,则该地形为悬崖、峭壁。
2.在同—等高线图上,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通视),反之为凸坡。
(不通视)3.在不同等高线图上,不能根据不同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直接判断坡度陡缓,而要看清楚不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等高距的差别。
要比较它们的陡缓,要看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与实际水平距离的比值,比值越大,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
坡度问题: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三)看走向①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可判断某些地形的走向,如,山脉走向。
②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
(四)看凸向若一组等高线的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此处地形为山脊;等高线的向地势高的方向凸,则此处地形为为山谷(符合等值线的“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则)。
(五)看闭合1.闭合等高线要么山顶,里高外低;要么盆地或洼地,里低外高2.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之间的闭合等高线,其数值“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二、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类型:(一)零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地形名称特征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盆地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降低;水系呈向心状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高原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三)各种微地形部位在同一等高线图的表达如下:三、等高线图上相关数值判读和计算(一)等高线海拔高度判读1.有数据读数据2.无数据参考有数据等高线和等高距进行计算3.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数值或取高值或取低值4.点的海拔高度判读(1)线上点高度即所在线高度;(2)两线间点的高度:低于高的,高于低的(3)上线之上点的高度:高于或等于该线高度,低于更高一个等高距的值(4)下线之下点的高度:低于或等于该线高度,高于更低一个等高距的值(二)相对高度计算1.两条等高线上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n—1)h,n表示相隔等高线条数,h为等高距2.线上点与线外点之间的相对高度范围:①任意两地的相对高度△H :(n-1)h≤△H<nh,n为两地之间不同的等高线条数,h为等高距。
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图知识点

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图知识点等高线地图是高考地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对于理解地形地貌、分析地理环境以及解决相关地理问题具有关键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等高线地图的相关知识。
一、等高线的定义和特征等高线是指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即使在一幅图中未呈现闭合,在相邻的图幅中也会闭合。
3、除了陡崖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
4、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二、等高线地图的类型常见的等高线地图有以下几种类型:1、山顶等高线图:等高线数值由外向内逐渐增大,表示山顶。
2、盆地等高线图:等高线数值由外向内逐渐减小,表示盆地。
3、山脊等高线图: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为分水岭。
4、山谷等高线图: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为集水线,常有河流发育。
5、鞍部等高线图: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6、陡崖等高线图: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表示陡崖。
三、等高线地图的判读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可以通过计算两点等高线数值的差值来得到。
绝对高度则是指某点的海拔高度,直接读取该点对应的等高线数值即可。
2、判断地形类型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和弯曲形态,可以判断出不同的地形类型。
例如,山顶一般是中间高四周低,盆地则是中间低四周高;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陡崖处等高线重合。
3、计算坡度坡度的大小可以通过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在实际计算中,可以使用坡度角的正切值(tanα)来表示坡度,其中α为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4、判断河流流向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中,因此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凸向判断河流的流向。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5、选址问题(1)水库大坝的选址:一般选在峡谷处,工程量小,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地理学霸笔记0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的凸出方向相反 分析水文特征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在陡崖 处形成瀑布; ②等高线稀疏的河谷水流缓,利航运; ③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有关 4.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的 实 际 应 用 选 “ 点 ”、 选 “ 线 ”、 选 “ 面 ”
5. 地 形 剖 面 图 的 绘 制 与 判 读 ( 1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确定剖面线:根据要求在需绘制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出一 条直线。 确定比例尺: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 ( 有 特 殊 要 求 时 除 外 ); 为 了 使 剖 面 图 所 表 达 的 地 形 起 伏 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一般都要适当放大。 建坐标: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相等。纵轴 的高程应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图上的高程间距要与等高 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 描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尤其是特殊点(如最 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连线: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 降趋势。 ( 2 )地形剖面图的基本判读方法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 大 ≤ H 顶 < H 大 + d 。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 小 - d < H 底 ≤ H 小 。 (注: n 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 d 为等高距, H 大 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 H 小 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 低的) ( 4 )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 间有 n 条等高线,等高距为 d 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 可 用 下 面 公 式 求 算 :( n - 1 ) d 米 < H < ( n + 1 ) d 米。
( 5 )判断闭合等高线区域内的海拔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有时会出现局部的闭合区域,可依据 “大于大值,小于小值”规律来判断。例:如果闭合等值 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 海拔低于较低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 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 拔高于较高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丘。 3.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中 河 流 水 系 、 水 文 特 征 的 判 断 判断水系特征 ①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②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 ③山谷中常有河流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穿越河谷时等高线
新课标版高考考点地理 考点0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考点0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知识整合1.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海拔和相对高度①等高线:在地形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②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如图,C、F两点的海拔分别为800米、600米。
③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C、F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00米。
(2)地形部位(一“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山脊线(如C处虚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如B处虚线)为河流的集水线,且山谷处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2.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沿剖面线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状况和坡度大小的状况。
重点考向考向一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和基本地形类型的判断1.判断地形部位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
如下图所示:2.判断基本地形类型等高线特征典例引领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A.山脊B.陡崖C.断块山脉D.峡谷2.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①崩塌堆积物②突出小基岩③河中的沙洲④低矮的山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D 2.A考向二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计算和数值判断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100 m。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1)陡崖的相对高度。
ΔH的取值范围:(n-1)d≤ΔH<(n+1)d。
(2)陡崖的绝对高度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4.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1)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米<H<(n+1)d米。
(完整版)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一、知识点1.等高线的特征①同线等高:0米表示海平面,正值表示高出海平面;负值表示低于海平面(即等深线)。
②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局部地区闭合曲线:如果值小为盆地或洼地,值大为山地。
读值为“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除外。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见下表: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和等高线图地形特征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四周低中部高盆地洼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四周高中间低山脊山脊线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山谷山谷线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山脊之间低洼部分鞍部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开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近于垂直的山坡,称陡崖平原等高线稀疏,值小海拔一般低于200米,平坦丘陵类似山地,值小海拔在500米以下,起伏小(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甲点海拔为1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对乙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
公式:乙甲相HHH-=(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m100/6.0℃)可以计算两地间气温差异:相差HT6.0=(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的取值范围是:(d 表示等高距,n 表示相交等高线的条数) (n -1)d ≤ΔH<(n +1)d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a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 大≤H 顶<H 大+d (大表示相交等高线最大值) b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 小-d<H 底≤H 小(小表示相交等高线最小值) (4)坡度的计算在能否修建梯田时,常用到坡度计算,如果坡度大于25°时就不能修建梯田。
公式L h =αtan ,h 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图上距离算出。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详解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详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是高考的必考点。
需要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一、等高线的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值相等。
2.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值相等或者为零。
3.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只有在陡崖处,等高线才可以相交或者是重合在一起。
4.等高线曲线必定闭合。
等高线曲线无论如何迂回曲折,但必定环绕成圈。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1.通过等高线图判断地形:根据等高线弯曲闭合形状及等高线上数值大小,可判断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表示山峰或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外面数值低里面数值高,则表示山峰或山顶。
(2)等高线表示盆地或洼地:等高线呈封闭状,外面数值高里面数值低,则表示盆地或洼地。
盆地面积大,洼地面积小。
(3)等高线表示平原:等高线数值很小,一般不超过200米。
而且等高线的数量极少,等高距数值很小,表示在这个地方海拔低,起伏极小为平原;(4)等高线表示高原:等高线的数值大,一般超过500米。
里面的等高线稀疏,边缘的等高线密集。
表示内部起伏小,边缘起伏大为高原。
(5)等高线表示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则表示山谷,中心海拔较两侧海拔低即凸高为谷。
山谷为集水区,容易发育成河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6)等高线表示峡谷:两侧是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狭窄而且低平的河谷,则表示峡谷。
(7)等高线表示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则表示山脊,中心海拔较两侧海拔高即凸低为脊,剖面呈倒V字型,成为分水岭,山脊两侧的水背向流。
(8)等高线表示鞍部:鞍部即两座山头之间的低凹部分,也叫山口。
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剖面像骆驼背。
(9)等高线表示陡崖:两组等高线相交于一条短横线即表示陡崖。
陡崖上往往有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两组等高线实际上是一组,只不过在这里相交而已。
(10)等高线表示大陆和海洋:由于规定0米表示海平面,海岸线即陆和海之间的分界线,故在等高线地形图,0米线就是海岸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读方法及应用
2013年高考在即,小编整理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读方法及应用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中地理的等高线地形图,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像以及分析计算能力,历年高考都非常重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考查,也是学生高考备考的难点所在,所以了解等高线的基本特点,把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非常必要。
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
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6、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
7、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二、判读方法
(一)判读等高线的数值。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
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3、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4、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
(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7、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峡谷。
8、判断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确定水库河坝址的位置。
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重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坝址应选在河流流出的洼地或小盆地的最窄处。
2、确定公路、铁路线路。
一般选择坡度较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路较少上的线路为好。
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二条等高线;尽量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避免通过沼泽、断崖。
3、农业区位选择。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原则。
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4、工业区位选择。
工业区宜建在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
5、水系的水文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方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