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虞美人》的赏析
《虞美人》诗词鉴赏
《虞美人》诗词鉴赏《虞美人》诗词鉴赏《虞美人》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
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
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
译文翻译黄昏时分又听到城头传来号角声,病中的我勉强坐起,心情不佳。
药刚刚煮沸,灯烛发出青色的光焰,快要烧尽的熏香散发半缕青烟,又勾起无限伤感。
自古以来多情者总是多病,我照着镜子,叹惜自己憔悴不堪的容颜。
读一句你的《弹指词》,泪水突然滑落,拜托东风不要把我在病中对你的思念诉与你知道。
注释解释短檠(qíng):短柄之灯。
“清镜”句:谓揽镜自照,看到那清瘦的形影着实令人怜惜。
清镜,即明镜。
清影,清瘦之形影。
“一声”句:此言吟唱一声《弹指词》便伤心得泪下如丝。
弹指,此指顾贞观之《弹指词》。
央及:恳请、请求。
玉人:对所爱者的爱称。
张先《菩萨蛮》:“玉人又是匆匆去,马蹄何处垂杨路。
”创作背景该词初看之下是写给恋人的,但细细品读,发现另有端倪。
从文中“弹指”等可以看出这首词是词人为怀念友人顾贞观而写下,具体创作年份未知。
诗文赏析纳兰的词,总是让人感觉缱绻幽情,该词自然也不例外。
全词辞藻优雅,言浅意深,可谓是直抒胸臆的佳作。
一开篇,作者就描绘了这样一个场面,“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黄昏时分,城头号角响起,词人身患疾病,心情异常低落。
接着纳兰向我们交代了此时他正在做什么,“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
那么,纳兰到底是因何而生病呢?他在下片给出了答案:“多情自古原多病。
”患病之人一般都会自怜自伤,纳兰自然也不例外,更何况是独自病在异乡,没有亲人的悉心照料,没有朋友的嘘寒问暖,所以他只能无奈地揽镜自照,结果看到的却是自己日渐消瘦的容貌。
词的结尾两句似乎很好理解,“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病中的纳兰触景伤情,以至于轻轻弹一下手指,就伤心得泪下如丝,但是他又不想让想念之人知道自己患病的消息后徒增伤心,于是央求东风不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黄庭坚《虞美人》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黄庭坚《虞美人》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虞美人宋黄庭坚至当涂,呈郭功甫 [23]平生本爱江湖住,鸥鹭无人处。
江南江北水云连,莫笑醯鸡歌舞瓮中天 [24] 。
当涂舣棹蒹葭外 [25] ,赖有宾朋在。
此身无路入修门 [26] ,惭愧诗翁清些与《招魂》 [27] 。
注释:[23]郭功甫:名祥正,当涂人。
进士出身,元祐初,官至朝请大夫。
此词作于崇宁元年(1102)黄山谷知太平州时。
[24]醯(xī)鸡:酒瓮内的小飞虫,比喻不知天地广阔之意。
[25]舣(yǐ)棹:船靠岸曰舣。
棹(zhào),船桨。
[26]修门:楚国郢都城门。
此指宋朝京城开封。
[27]清些(suò):即楚些,本指《楚辞·招魂》,亦泛指楚地的乐调或《楚辞》,因《招魂》每句句尾皆有“些”字作为语气词。
这里泛指诗词。
评析:此词作于当涂。
崇宁元年(1102),黄山谷奉命知太平州事。
到任九天,即被罢官。
词作于此时。
上片言性爱江湖,本无大志,愿做个与鸥鹭为侣的散淡之人。
就像小虫飞舞酒瓮之中,亦不以为窘。
下片说此次停船当涂,幸而有您这样的高朋为伴。
我是不会入朝为官的,得到您的赐诗为我招魂安慰,内心就十分感激与惭愧了。
身处逆境,备受打击,而坦夷自若,无一丝气馁之意。
品格之高岸,心态之冲融,古今罕见。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治平四平(1067)进士。
因苏轼荐而知名。
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哲宗亲政,复行新法,大逐元祐党人。
庭坚累遭贬逐,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庭坚多才艺,精书法,尤长于诗,能以奇崛瘦硬之笔,以矫轻熟圆弱之习,开一代宗风,为江西派宗主。
词作约二百首,格调亦不尽一致,大体早期近柳,多写艳情;晚年近苏,深于感慨,镕清壮冶艳于一炉。
有《山谷词》,今存二百首左右。
《虞美人》诗词赏析
《虞美人》诗词赏析《虞美人》是一首充满悲凉之情的词,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赏析:一、诗词韵律《虞美人》这首词的韵律感非常强,从整体上看,词的节奏明快,旋律流畅。
词人通过运用平仄和韵律的变化,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词中的情感波动。
在具体的词语运用上,词人善于运用双声词、叠韵词和叠音词,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词的韵律感,也深化了词的意境。
二、意象与意境《虞美人》这首词的意象和意境都非常优美。
词中的“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昨夜雨疏”、“雕栏玉砌”等意象,都是典型的南唐故土的回忆,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怀念和忧伤的意境。
通过这些意象和意境的描绘,词人成功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情感表达《虞美人》这首词的情感表达非常直接和真挚。
词人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了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悲凉之情。
在情感的表达上,词人采取了一种渐进的方式,从最初的“问君能有几多愁”到最后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情感逐渐升温,最终达到了高潮。
四、艺术手法《虞美人》这首词的艺术手法非常高超。
词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词的表现力,也使得词更加生动和形象。
此外,词人还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意象来表现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五、文化背景《虞美人》这首词的文化背景非常深厚。
词人李煜在创作这首词时,正值南唐灭亡、他被俘虏北上、过着囚徒生活之时。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南唐的历史变迁,都深深地影响了词人的思想和情感。
此外,这首词还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貌和艺术风格,是研究南唐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综上所述,《虞美人》这首词在韵律、意象、意境、情感表达、艺术手法和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南唐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领略到李煜这位伟大词人的卓越才华和深刻思想。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1原文:虞美人陈与义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虞美人字词解释:1、搔首:以手搔头,意为有所思的样子。
如:《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化用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表达不忍惜别。
虞美人春翻译: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可作者却搔首踟蹰不忍离去,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之酒。
以前天天写诗作词翘首盼望春天的到来,可等到了春天桃花刚了却要与友人匆匆离别。
歌姬的歌声常常因离别之人而呜咽,还清楚记着离别席上的情形。
明天酒醒后就要随着大江行舟离去,只能满满带着一船的离别之恨驶向衡州。
虞美人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席益举行的告别宴会上所作。
席益字大光,洛阳人,是陈与义的同乡。
与义宣和六年(1124)在汴京任符宝郎时与他相识,不久与义遭贬,别后还有诗札。
建炎三年(1129)席益离郢州知州任,流浪于衡山县(今属湖南),与义同时躲避金兵至湖南。
同年腊月,两人相遇于衡山。
次年元旦后数日,与义离衡山赴邵阳,有《别大光》诗,别宴上并作此词。
虞美人赏析: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
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
一开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
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
《虞美人》诗词鉴赏与分析
《虞美人》诗词背景介绍
1 《虞美人》的创作背景
《虞美人》是南被金人俘虏期间,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
李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南唐后主,他的一生充
深思念和对生活无奈的感慨。
满了戏剧性,从皇室贵族到阶下囚,他的人生经
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诗词创作。 3 《虞美人》的艺术价值
味,又有现代诗歌的自由,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
使得这首诗更具艺术魅力。
05 《虞美人》在文学史 上的影响
《虞美人》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虞美人》的文学地 位
《虞美人》作为宋代词坛上 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艺术成 就和影响力在文学史上有着 举足轻重的地位。
《虞美人》的艺术风 格
《虞美人》以其婉约深沉、 情感真挚的艺术风格,对后 世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承 。
《虞美人》的文化影 响
《虞美人》不仅在文学上有 着重要地位,更在社会文化 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了 中国古代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
06 《虞美人》欣赏与学 习心得分享
《虞美人》欣赏与学习心得分享
《虞美人》诗词欣赏
《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 的代表作,以其深情的词句 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示了 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 深忧虑。
《虞美人》以花喻人,借花 抒情,通过描绘虞美人的凋 零,寓言了李煜自身的命运 ,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思 念和对人生的深深感慨。
《虞美人》语言优美,意境 深远,音韵和谐,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其独特的艺术 手法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使 其成为中国古代词坛上的一 颗璀璨明珠。
04 《虞美人》的艺术特 色
《虞美人》的艺术特色
《虞美人》的情感内 涵
《虞美人》中充满了浓郁的 悲凉和哀愁,通过对春花秋 月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 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
精选《虞美人》诗词赏析五首
【导语】虞美⼈是词牌之⼀,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宠姬虞美⼈,因以为名。
下⾯是分享的精选《虞美⼈》诗词赏析五⾸。
欢迎阅读参考!【篇⼀】精选《虞美⼈》诗词赏析 虞美⼈·秋感 词牌名:虞美⼈|朝代:宋朝|作者:吴⽂英 背庭缘恐花羞坠。
⼼事遥⼭⾥。
⼩帘愁卷⽉笼明。
⼀⼨秋怀禁得、⼏蛩声。
井梧不放西风起。
供与离⼈睡。
梦和新⽉未圆时。
起看檐蛛结、⼜寻思。
赏析/鉴赏 《虞美⼈》,唐教坊曲。
《碧鸡漫志》卷四:“《脞说》称起于项藉‘虞兮’之歌。
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也。
”双调,有两格,其⼀为五⼗六字,上下⽚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为五⼗⼋字、上下⽚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
此⾸为第⼀格。
“背庭”两句怕赏花,并触发怀乡情。
“背”,即弃也,这⼉引申为“不去”。
此⾔词⼈不去庭园赏花,是因为怕园中之花被⼈滥赏⽽愤⽽早凋。
其实这并⾮是“花羞坠”,⽽是⼈有愁,且惜花也。
词⼈⼼中愁的是羁旅在外,因秋⾄⽽起乡愁,所以词⼈的⼼早已不在乎欣赏什么花,⽽是已飞向群⼭阻隔的故乡——四明。
“⼩帘”两句,⾔词⼈卷起帘⼦放那明亮的⽉光⼊室,室中瞬时由朦胧转为清晰,词⼈的⼼境也随之由浓愁减为轻忧。
但是,⼼境刚刚转好,却⼜因“举头望明⽉”,两⽿闻蛩鸣,使他⼜添⼀重怀乡新愁。
“井梧”两句,紧承上⽚,发挥思乡情。
⾔秋风起,桐叶落,簌簌的落叶声,似那西风烦⼈的脚步声,在室外徘徊不去。
词⼈羁旅在外,夜闻此声,辗转反侧,更是因离愁别恨⽽不能成眠。
“梦和”两句,⾔词⼈即使在睡梦中,也在思念亲⼈。
他说:我们分居两地多像天上的弯弯新⽉,还不到⼗五团圆之时。
真是“⽇有所思,夜有所梦”。
醒后不能成寐,他索兴披⾐起来,踱到室外,见屋檐边蜘蛛正在周⽽复始地劳碌结,不禁⼜联想到⾃⼰也与它⼀样,为⽣计所迫,在他乡劳碌奔波度⽇的处境。
真是对景伤情,徒添悲伤。
据词意此词应是词⼈早期之作。
【篇⼆】精选《虞美⼈》诗词赏析 虞美⼈·赋虞美⼈草 词牌名:虞美⼈|朝代:宋朝|作者:⾟弃疾 当年得意如芳草。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一: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4分)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2.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
3.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二:1.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答: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经典古诗词赏析之李煜虞美人
02.古诗译文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 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这时李煜归 宋已近三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 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 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
词。
03.古诗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 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虞美人
春花秋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了
虞美人 春花秋
月何时了
恰问只雕故小往春 五
似君是栏国楼事花 一能朱玉不昨知秋 江有颜砌堪夜多月
代 : 李 煜
春几改应回又少何
水多。犹首东。时
向愁
在月风
了
东?
,明,
?
流
中
。
。
目录
1.创作背景
3.古诗注释
2.古诗译文
4.古诗赏析
01.创作背景
李煜 /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 君 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 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 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 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 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 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 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
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04.古诗赏析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 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 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
美好生活的象征。
04.古诗赏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 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 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
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
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希望能帮到你!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1【词牌简介】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
《虞美人》即是如此。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
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
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
”“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
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
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
李煜最出名十首诗词虞美人解析
李煜,五代十国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最有才华的亡国之君。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一个皇帝,李煜在政治上显然是非常失败的。
但他在文学上,李煜却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词有很高的造诣。
李煜的诗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独树一帜,深受后人的喜爱,因是帝王出生,又擅长写词,被称为“千古词帝”!南唐后主李煜虽然不通政治,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其词含意深沉,首首哀婉凄绝,篇篇精美绝伦,美得令人心痛,读之令人断肠,忆之伤感落泪。
中国古代亡国之君很多,但能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却寥寥无几,南唐后主李煜便是其中一个。
有人评价他说:“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生在帝王家。
”这话显然是错误的,李煜能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是因为他生在了帝王家。
因为他生在了帝王家,才得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具有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因为他生在了帝王家,才得以遇到了美丽多情、才华横溢的周皇后。
周皇后的美丽,是他创作的动力,周皇后的多情,让他写下了香艳的诗词,这是他前期创作的主要素材和动力。
因为李煜生在帝王家,才有了亡国之后的巨大落差,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化成了流传千古的文字,这才成就了他“千古词帝”的美名。
如果没有这种亡国之痛,他的词还会停留在他前期的绮丽柔靡的风格上,脱离不了“花间”的习气。
李煜诗词的主要成就,是他在亡国之后,写出了凄凉悲壮、意境深远的诗词,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
亡国之后,李煜一夜之间从皇帝沦为阶下囚,“日夕以泪洗面”,他才真正体会到了人生无常的悲哀,用血泪写出了亡国破家的凄凉和悔恨。
后期的词,一洗前期的“花间”情调,转而反映亡国之痛。
李煜诗词,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是他的代表作《虞美人》,充满了悲恨、凄凉的色彩,感情深厚、强烈,如滔滔江水,冲决而出,将那种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悔恨之情、天壤之别的巨大落差,表现得淋漓尽致。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秦观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宋代: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标签宋词精选、美人、命运译文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
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
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注释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数:辈。
萦回:盘转回旋。
不道:不奈,不堪。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君:指花,也指双方。
赏析这首词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秦少游寓京师,有贵官延饮,出宠妓碧桃侑觞,劝酒惓惓。
少游领其意,复举觞劝碧桃。
贵官云:‘碧桃素不善饮。
’意不欲少游强之。
碧桃曰:‘今日为学士拼了一醉!”引巨觞长饮。
少游即席赠《虞美人》词曰(略)。
合座悉恨。
贵官云:‘今后永不令此姬出来!’满座大笑。
”(《绿窗新话》卷上)是否真有此“本事”,不得而知。
但它对理解此词的蕴意、寄托却颇有启发。
生于非地的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人赏,那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首句化用唐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语。
先声夺人,高雅富丽。
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啊!又况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
如此光艳照人,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
词人从正、反两面对其褒扬至极。
“不是”二字颇耐人玩味。
诗歌理论家们常常强调中国诗词在不用系词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成就,并认为这种成就正是得益于系词的缺失。
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
系词的出现,从语法角度看,它表示的只是两个词之间的等同,但当其运用于中国古典诗词之中时,它却传达出某些与这种等同相抵触的言外之意,换言之,“是”暗含了“不是”或“也许不是”,“不是”又暗含着“已经是”或“然而却是”,以其内在的歧义达到一种反讽的陈述。
苏轼经典《虞美人》原文赏析
【导语】苏轼(1037年1⽉8⽇-1101年8⽉24⽇),字⼦瞻,和仲,号“东坡居⼠”,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
北宋诗⼈、词⼈,宋代⽂学家,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之⼀,“唐宋⼋⼤家”之⼀。
下⾯是分享的苏轼经典《虞美⼈》原⽂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篇⼀】苏轼经典《虞美⼈》原⽂赏析 虞美⼈·有美堂赠述古 词牌名:虞美⼈|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湖⼭信是东南美,⼀望弥千⾥。
使君能得⼏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灯初上,⽔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江明⽉碧琉璃。
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〇七四年(熙宁七年)七⽉苏轼任杭州通判时。
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即将离杭,设宴于杭州城中吴⼭上之有美堂。
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此词。
词中以⽩描取胜,紧扣有美堂居⾼临下的特点,把景物和情思交织起来,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充分表现了陈襄留恋钱塘之意和僚佐们的友情。
上⽚写揽景兴怀,下⽚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
上⽚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也即湖⼭满眼、⼀望千⾥的壮观。
此⼆句从远处着想,⼤处落墨,境界阔⼤,⽓派不凡。
“使君能得⼏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这两句反映了词⼈此时此刻的⼼情:使君此去,何时⽅能重来?何时⽅能置酒⾼会?他的惜别深情是由于他们志同道合。
据《宋史·陈襄传》,陈襄因批评王安⽯和“论青苗法不便”,被贬出知陈州、杭州。
然⽽他不以迁谪为意,“平居存⼼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
⽽苏轼亦因同样的原因离开朝廷到杭州,他⾃⾔“政虽⽆术,⼼则在民”。
他们共事的两年多过程中,能协调⼀致,组织治蝗,赈济饥民,浚治钱塘六井,奖掖⽂学后进。
他们在⼒所能及的范围内,确实做了不少有益于⼈民的事。
此时即将天隔南北,⼼情岂能平静? 过⽚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景象,由江上传来的流⾏曲调⽽想到杜牧的扬州诗,并把它与杭州景物联系起来。
想当年,隋炀帝于开汴河时令制此曲,制者取材于河⼯之劳歌,因⽽声韵悲切。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原文及赏析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原文及赏析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原文及赏析1原文: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
卜居青墩。
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
以长短句记之扁舟三日秋塘路。
平度荷花去。
病夫因病得来游。
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拿舟晚。
空见残荷满。
今年何以报君恩。
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赏析小序说“甲寅岁自春官出守湖州”,甲寅岁为公元1134年(宋高宗绍兴四年)。
这年八月,词人自礼部侍郎(即春官)出知湖州,九月二十一日到任。
乙卯岁为绍兴五年。
这年二月,被召入朝为给事中。
六月,词人借病辞职,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实际上只领祠禄闲居,卜居青墩,立秋后过了三日便离去。
“锁闼”,指宫殿门上镂刻的连琐图,这里代指宫门,因给事中供职处在宫殿中,故云。
青墩是一小镇,在湖州之南,据《一统志》云:“在桐乡县北二十五里,与湖州这乌镇止隔一水。
”把小序中的事实考察清楚,这首词的理解就比较容易了。
此词的特点是采用赋体。
赋、比、兴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风格,但词中多用比兴,很少用赋。
在一些长调慢词中因为要讲究铺叙,有时也用赋,但必须与比兴结合起来,单纯用赋的现象极为少见。
词的上阕所写的词人在乙卯岁从南宋首都临安回到青墩时沿途所见所感,内容与小序后段完全一致。
从临安到青墩,一路上水光山色,使人应接不暇回味无穷。
词人不写两岸低垂的绿柳,不写长满田地的庄稼,偏偏抓住池塘里的荷花尽情描绘,这除了出于自己的爱好以外,还因为时间是在“立秋后三日”。
荷花最富有季节的特征。
此刻词人借病辞职,从临安出来,船行水上,只见池塘里荷花盛开眼前景色开阔,心胸为之舒畅,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感。
“三日”是写实,从临安到青墩,水路约需三日行程。
“秋塘”点季节与时间,用语精炼而又准确。
“平度”二字,写出了舟行的平稳,反映了作者心情的舒畅。
小船在荷塘的水面上慢慢滑行,这境界的确非常美。
词人在临安住了很多日,都市的烦嚣,政务的冗忙,人事的倾轧,使他感到厌倦、烦闷。
李煜《虞美人》诗词赏析 【完整版】
作为帝王,他是亡国之君,曾以风花雪月的生活饱受后人非议。
作为词人,他以自己纤弱的气质、细膩的笔触创作了大量的名作,嬴得了盛名,因此有人评价他是最有争议的帝王、最没争议的词人。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史称李后主。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煜的《虞美人》。
课件虞美人,词牌名,也是后世对虞姬的称呼,虞姬,项羽的宠姬,姓虞。
貌美,善剑舞。
虞姫与项羽形影不离。
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城下,兵尽粮绝,四面楚歌,美人虞姫为绝项羽后顾之忧,拔剑自刎。
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唐无名氏根据这一凄美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哀婉。
课件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课件李煜是个传奇,颇有大名。
但他的大名并非来自安邦治国的才能,而是来自缠绵悱恻的词作以及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十一个儿子中的第六子。
在讲究立嫡立长的时代,排名第六的李煜想当国君,没戏,但是李煜的二哥三哥、四哥、五哥早夭,排行第六的李煜一下子成为南唐中主李璟的次子了。
而长兄太子李弘冀有做皇帝的条件,却没有做皇帝的命。
毒死叔父不久,他自己竟然意外病亡。
排行第六的李煜,成为实际上的长子。
受封吴王,迁往东宫。
父亲李璟死后,他成了南唐的国君。
但是此时的南唐,半壁江山已纳入了中原。
中原统一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朗了,李煜有心图治,无力回天。
他越来越明白,终有一日,南唐会被北方的强邻吞噬,他只能靠不断的巨额进贡获得一个暂时的苟安,同时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趁着有限的机会尽情享乐。
于是李煜将所有的时间精力,都亳无节制地投入到享受生活中。
李煜并非一个人在玩,有人陪着他疯。
伴陪李煜肆意享乐的姐妹花是大周后与小周后。
她们陪伴着李煜演绎着一场又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
课件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
上片四句说:春花秋月的往事何时能忘得了?昨夜吹来的东风让我在小楼上感受到春天的光临,我失去的故国啊,只存在于不堪回首的明月之中。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翻译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里呢?大雨迷蒙,连天涯都一片苍茫。
好风像扇子,好雨似挂着的珠帘。
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断上涨。
想象自己的梦魂进入了关山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首。
碧绿的平野延伸至天际,引起离人无尽的归思。
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方。
注释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浦,水滨。
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
汀草,水边的野草。
青林:喻梦魂。
乘鸾:指仙游。
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乘而仙去。
南州:南方。
鉴赏这首词,是写春夏的雨景并由此而勾起的怀人情绪。
上片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
清江烟雨,是阑干内人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个空远无边的境界。
“好风如扇”比喻新颖,未经人道,春夏,往往有这样的景色。
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用;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吹柔和的感觉。
“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像后来杨万里诗“千峰故隔一帘珠”那样地落想;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
“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
“微雨止还作”(苏东坡句),是夏雨季节的特征。
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
“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李煜《虞美人》赏析(精选6篇)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
后人曾根据《垓下歌》,以及相传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李煜《虞美人》赏析(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煜《虞美人》赏析篇1虞美人——[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虞美人:词牌名。
词牌名《虞美人》源自虞姬,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此得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色。
这里应代指岁月的更替往事:指过去欢乐的宫廷生活。
又东风:又刮起了东风。
指春天来了。
故国:指李煜做皇帝是的南唐。
不堪回首:不堪,承受不了。
回首,回头看,此处意为回忆。
雕栏玉砌:指南唐华丽的宫廷建筑。
雕栏,雕花的栏杆。
玉砌,玉石的台阶。
朱颜:指人的美好容颜,也兼指“雕栏”朱红的颜色,当有双关语意。
译文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地更替,回首往昔,有多少往事早已经匆匆而去。
小楼晚来又春风吹拂,望着明月依旧,倾覆的故国却不堪回首,不忍再忆起。
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应该依然华丽,但亡国的宫女,美丽的容颜不再美丽。
物是人非啊,我自问该有多少的哀愁,正恰似那春来滚滚的长江,东流无语。
鉴赏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
这首词是李煜对自己身世和遭遇的感叹,诉说自己人生的无奈和痛苦。
这首词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
当时李煜由南唐国君一下子变为宋朝的囚犯,不仅仅失去了居高无上的皇帝的地位和权力,更残酷的是也失去了最起码的人身自由。
励志古诗词《虞美人》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虞美人》原文及赏析
虞美人
作者:柳永
蹴鞠踢莽,走笛拨清弦。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赏析:
《虞美人》这首古诗词是柳永的名作,主要写了一位游子的思乡之情,思归的愁绪,浓浓的情感令人勾起共鸣。
从第一句“蹴鞠踢莽,走笛拨清弦”开篇,作者便描写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象,也即是游子当时正在处于思乡之中,晚春雨歇,寒蝉悲秋,带着萧瑟感觉拨动着清弦,唤起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尤其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更折射出游子困在当时的苦闷,无奈而又思念,情深意重,心碎无言。
作者在诗中把比喻与具象巧妙结合,最后“一枝红杏出墙来”写出的一片春色,生动的描写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让人感受到整首诗所倾注的深情,至此虞美人真正展现其出色的诗歌意境。
李煜的《虞美人》及《浪淘沙》赏析
【导语】李煜南唐李后主,可谓⽣不逢时,他的诗词书画均有极⾼的⽔平,其中他的词的造诣,被称为“千古词帝“。
其作品《虞美⼈》《浪淘沙》《乌夜啼》均在历史⽂坛上占有很⾼的地位。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李煜的《虞美⼈》及《浪淘沙》,欢迎阅读! 李煜《虞美⼈》赏析 中国历从来不缺乏不务正业的皇帝,有些喜欢⼥⾊,有些喜欢男⾊,有些喜欢花鸟⾍鱼,有些喜欢书法,有些喜欢⽊匠,还有些喜欢诗词歌赋。
李煜就是最后⼀种。
作为⼀个皇帝,李煜是不称职的,终⽇忙于诗词歌赋,风花雪⽉,对国家政治基本上⼀窍不通。
⽽作为词⼈,李煜是及其成功的,他的词意象奇特,⽤词别致,意境深远,在⽂学有极的⾼地位。
虞美⼈是李煜的流传最⼴的⼀⾸词,也是李煜最后⼀⾸词。
所以读起来哀婉凄凉,⼗分能引起⼈的共鸣。
所谓苦难出诗⼈,如果李煜不亡国,如果李煜有唐宗宋祖的伟业,或许他就做不出这样缠绵悱恻的词了。
词中开头就是问句,抒发了对往⽇美好⽣活的怀念,⼀个问句⼜表现出对如今现实的⽆可奈何。
接下来的⼀句“故国不堪回⾸⽉明中”仍是对往⽇⽣活的怀念,此时的李煜已经有了悔改之⼼,可惜⼤势已去,就算东风再温柔迷⼈,李煜也没有福⽓享受了。
这句⼗分能引起⼈的共鸣,虽然我们不是⼀国之君,没有体会过亡国的苦难,但对往事的回忆,对昔⽇美好事情的追忆是每个⼈都有的。
“雕阑⽟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读到这⾥,不禁让⼈潸然泪下。
不禁让⼈想起叶芝的当你⽼了那⾸诗。
时光荏苒,⽆论你贵为天⼦还是⼀介平民,谁也逃不过时间。
于是李煜最后⽆奈的⾃问⾃答。
这句⾃问⾃答,是句千古名句。
把愁思⽐作江⽔,⽽且是春⽔。
春天之⽔意味着勃勃⽣机,可是李煜的⽣命就要结束,这样强烈的反差给读者造成剧烈的冲击。
李煜《浪淘沙》赏析 熟悉李煜的⼈应该能知道,李煜的作品分为两个时期,第⼀个时期是他还是南唐君主,享受着软⽟温⾹的时候,第⼆个就是南唐灭国,他被宋朝囚禁,整⽇神伤的时期。
⽽《浪淘沙》,就是他作于后半⽣的作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全文翻译赏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你问我究竟有多少哀愁。
那哀愁正如春天的江水,滔滔不绝向东奔流。
[出典]李煜《虞美人》注: 1、《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翻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
回首往昔,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望着明月回想自己不堪回首灭亡的故国。
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问君你能有多少哀愁,那过往的哀愁好像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走了。
3、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
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甚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
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李煜《虞美人》赏析
【古诗今译】一年一度地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地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地伤痛.精雕细刻地栏杆、玉石砌成地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地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地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地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地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地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地绝命词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地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地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地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地美感效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诚然,李煜地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地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地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地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地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地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地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地枨触,跌衬出他地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地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地阶下囚地作者地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地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地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地《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地力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地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地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地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地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地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地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地情感.因为人们地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地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地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赏析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地国君,李煜是失败地;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地“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地著名诗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首词刻画了强烈地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地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地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地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地亡国之君,这些美好地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地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地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地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地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地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地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地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地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地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地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地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地江山、旧日地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地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地.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地轮回更替和人生地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地无休无止和人间事地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地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最后,词人地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地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地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地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地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地哀思所淹没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之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赏析]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地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这首词是李煜对自己身世和遭遇地感叹,诉说自己人生地无奈和痛苦.这首词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当时李煜由南唐国君一下子变为宋朝地囚犯,不仅仅失去了居高无上地皇帝地地位和权力,更残酷地是也失去了最起码地人身自由.残酷地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这使他产生了特有地悲与愁.这首词倾泻地就是作者地怀念亡国之痛,哀叹朱颜已改地情怀.春花秋月”和小楼“东风”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地,可在李煜地笔下寓意却变了,一个“何时了”,一个“又”,把原本令人向往和盼望地良辰美景和春天醉人地信息变得蒙上了一层凄苦和哀愁,究其缘由,那就是越是这良辰美景越是容易触发起作者地怀旧情结和思念故国地伤痛.“故国不堪回首”,连回忆一下故国地过去都“不堪”又怎能愿意见这年年如是地春花秋月和报春地东风呢.每轮回一次,那就意味着又被囚禁了一年哪.这与李煜当时所处地境遇是分不开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发前人未所发之愁.以水喻愁,一句巧妙地比喻,贴切生动地将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具体化了,将那看不见莫不着地愁思变成了有形地、永无止境地一江春水,创造了意想不到地地艺术效果,这也成了李煜词地主要特点,对后人地影响很大.作品通篇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泣如诉,动人心魄.全词写地是亡国之痛,抒地是念国之情,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深沉.尽管词作篇幅短小,但余味无穷,能使读者产生强烈地共鸣.堪称为婉约派作品之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习目标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地深远地意境美和真挚地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地艺术特色学习重点:理解李煜词“把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地艺术特色学习难点:鉴赏李煜词地深远地意境美和真挚地情感美一、作者介绍及其词作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就地词人.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本词表达了对故国地深切怀念,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毒酒而死,所以也就成了他地绝命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玉楼春(李煜)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是李煜身为南唐后主时地作品.该词用淡笔素描地手法,抒发了李煜在豪华富丽地宫廷里享受美满、欢乐、浪漫生活地愉悦心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早期词作代表:《相见欢(乌夜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表面写离愁,而实际上仍是表达自己亡国去乡之恨.后期词作代表:《虞美人》二、诵读.“春花秋月”是美好地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地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请问,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地感情?明确:愁、大家说说李煜地“愁”有哪些?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作者用了哪些创作手法来写“愁情”?虚实结合(眼前—回忆、想象)对比(现在—过去、物—人)比喻(满腔愁绪—一江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夸张、愁思像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愁思多;、愁思像春水般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愁思绵长 .、欣赏品味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赏析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三、歌曲欣赏四、本词艺术特色:、比喻:把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对比:身份变化导致情感变化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地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地是对往昔繁华地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地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地看法. (分)、反衬手法.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地梦境进行有力地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地悲哀便越浓重;对昔日繁华地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以乐景衬哀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作业: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法)缪塞说:“最美丽地诗歌是最绝望地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地眼泪.”思考这句话地意味,结合李煜词内容进行理解,写一篇字左右地文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写“愁”地古诗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地著名诗歌《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如李煜地《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还有李清照地《一剪梅》也表达了离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有对国家表现地愁,这要数李煜地词中表现地最多如:也有表达对爱地情愁如李之仪地《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如欧阳修地《浪淘沙》: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还有表达人生之愁地:如辛弃疾地《丑奴儿》: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还有知己难觅之愁:如岳飞地《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谁人听秦观地《涣溪沙》中地一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川剧与民俗:川剧产生于世纪中期,即清代乾隆年间((),它直接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民族戏曲地优秀传统,经过许多前辈艺人地辛勤劳动,以及成功吸收了古典戏曲地昆腔、弋阳腔、梆子腔和皮黄四大声腔和本地区地民间灯戏精华,在这些戏曲流入四川以后,受到四川地方语言及民间音乐地影响并相结合,经过长期地改造、演变过程,这才形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以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四川地方色彩地地方剧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真正把川剧地几种声腔形式结合起来是在年辛亥革命以后,各大城市建立了茶馆地时期,它为川剧地发展提供了重要地基础,由于有了固定地演出场所茶馆,这一市民固定地娱乐场所,从客观上为川剧提供了理想地场所和较好地物质条件.而且不仅是这些专业地班子,老百姓也喜欢参与进来,这种业余地表演,四川称为“玩友”或“围鼓”,是老百姓重要地文娱活动方式,这为川剧地发展提供了可贵地群众基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是一种以音乐、舞蹈、念白作为表现手段,以写意为主,虚实结合地表演艺术,它打破时间与空间地限制,在有限地空间,展现了广阔地内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地浓郁生活气息,四川人幽默诙谐地民俗,使川剧喜剧剧目非常丰富,这不但使川剧本身非常吸引人,而且还被许多兄弟艺术或兄弟剧种借鉴,入夏梦主演地《抢新郎》、韩非主演地《乔老爷上轿》、张君秋主演地京剧《望江亭》、金采风主演地越剧《碧玉簪》、木偶艺术片《一只鞋》,都取自川剧优秀传统剧目,还有许多与其相关地,如近年地电视片《傻儿师长》、《傻儿军长》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地剧装非常精彩,着装是以闻名中外地蜀绣制作,金丝银线,绘龙描凤,绣禽刺兽,百花簇拥,巧夺天工,光彩夺目.头饰精致复杂,美不胜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用四川方言念唱,有浓愈地巴蜀音乐特色、民俗风情特色和文化传统特色.其表演艺术细腻,技术要求严格,语言幽默风趣,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地喜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任何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要保留、生存、发展,都必须要遵循继承中创新地规律.从戏剧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个四川化地戏曲剧种;从地域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种戏曲化地地方文化;而从剧目形态及其不同时代特征看,川剧不仅继承了戏曲母体地遗产,更富有大量表现自身生命活力和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地现代创造与发展.川剧作为一个以表演为中心地地方戏曲剧种,是巴蜀人民情感、观点、兴趣等审美意识地物态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作为构成一种特色鲜明地地域文化地元素或一个地区文化地标志地东西,通常是在长期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地,与当地居民地日常生活具有非常密切地联系,因此也具有非常恒定很难受外界影响而骤然变化或消失地力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虞美人》的赏析
小升初语文:诗词《虞美人》的赏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美好的情景是何时结束的呢?过往的事,有多少还记忆犹新呢?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
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地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
“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