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 —2030年)》(草案)

主要内容

—、总则

(一)规划期限:2013年一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3年一2020年;远期为2021年

—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范围为三门峡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湖滨区一个市辖区,灵宝市、义马市两个县级市,以及陕县、渑池县、卢氏县三个县,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三门峡都市区的规划范围为陕灵

盆地区域,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城关镇、大王镇、阳店镇、川口乡、尹庄镇、焦村镇、函谷关镇等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湖滨城区、商务中心区、高铁站南片区和陕县城区、产业聚集区以及大王镇

的部分地区,城市开发边界内土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本次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大王镇、阳店镇的全部行政区范围,以及灵宝尹庄镇、川口乡的部分区域,涵盖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全部范围,面积合计

1284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城市发展总目标

全力推动三门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营造宜居城市环境,将三门峡建设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与物流商贸基地、资源型产业升级示范与新兴产业发展基地、黄河湿地与黄土高原融合的特色生态宜居城市。

(二)区域协调与拓展战略

东西方向呼应郑州、洛阳和西安,积极承接来自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辐射与

转移,强化三门峡在中原、关中两大经济区中的门户和衔接枢纽地位。向北联合运城,加强资源整合,协调共进,错位发展,构筑区域性资源利用深加工、精密制造、现代物流、生产服务产业集群,推动三门峡与平陆同城化发

展。在运城、三门峡一体化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区域性服务职能,以黄河金三角区域为腹地,加强对临汾、渭南的生产、生活服务,努力构建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

(三)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1.极化中心:围绕新老城市中心,集聚发展商贸、金融、文化、生产服务、旅游服务等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区域辐射力。

2.紧凑发展:构建相对紧凑的带状组团式城市结构。加强湖滨和陕县城区的空间整合,完善交通联系,加强组团之间的功能衔接。

3.服务区域:努力提升三门峡区域地位,增强区域服务功能,支撑城市新区发展。

4.产城互动:资源型、污染型企业应尽量远离城市发展,已有污染企业应尽早搬迁。依托城市主要发展与城市能良好结合的新兴加工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5.渐进开发:城市发展不应盲目跳跃,应在集中发展的基本原则下渐进式开发,重要的战略性节点在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时期应当以控制发展为主。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规划。以整合区域优势资源为重点,以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抓手,着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推动基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欠发达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区。依托陇海铁路发展轴和蒙西铁路发展

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

业。着力推进运城、三门峡一体化发展,以及灵宝-芮城-潼关-永济次区域合作和义马-渑池同

城化发展,加快区域间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区域辐射力,建设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二)市域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规划至2020年,三门峡全市总人口将达到235万人,

城镇化水平达到58%,全市城镇人口为136万人。规划至2030年,三门峡全市总人口将达到

24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2%,全市城镇人口将达176万人。市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230平方公里以内。

(三)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构建“一核、两翼、三带、多点”的市域城镇空间格局,形成一个分布有序,层次分明,彼此联系,相互协调的城乡空间网络体系。

核”即以三门峡都市区为全市发展的核心,以陕灵盆地的城镇发展空间为主要载体,

包括湖滨城区、陕县城区、灵宝城区,并辐射至平陆县城,依托陇海铁路、连霍高速、

209-310国道等区域交通走廊及城市快速路系统,形成带状组团型城镇群体结构。

“两翼”即渑池、义马产业发展翼和卢氏生态发展翼。渑池、义马产业发展翼依托渑池县城和义马市区的一体化发展,以及煤、电、铝产业规模化、技术创新与循环升级,联合周边英豪镇、观音堂镇等小城镇,打造带动全市传统资源型产业高端化和产业链延伸发展的核心。卢氏生态发展翼以卢氏县城为中心,依托三门峡南部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旅游资源,形成带动全市绿色经济与休闲经济发展的“生态之都”。

“三带”即沿黄河生态带、崤山-小浪底生态带、伏牛山-熊耳山生态带。三条生态带是三

门峡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所依托的生态屏障,也是三门峡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的重要支撑。

“多点”即依托产业集聚区、风景旅游区、交通枢纽等资源优势培育多个重要节点,包括豫灵镇、观

音堂镇、阳平镇、张村镇、函谷关镇、西张村镇、官道口镇、五里川镇等中心城镇。

(四)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以三门峡中心城区为主中心,灵宝、渑池-义马、卢氏为副中心,以重点镇为市域城镇体

系及社会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形成由一个大城市、两个中等城市、一个小城市及若干个小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

表1 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五)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根据三门峡市域城镇职能及产业结构特点,将城镇职能分为8个类型,分别是:商务金融

服务(A)、交通枢纽(B)、商贸物流(C)、旅游服务(D)、加工业(E)、原材料产业

(F)、资源采掘与加工的生活与生产服务(G)、农业生产与生活服务(H)。其中,括号内

的字母代表对应的城镇职能。规划各城镇职能结构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