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政策分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政策分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政策分析西方经济学是指发展于西方国家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其研究的范围广泛,包括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贸易等各个方面。

其中,经济政策分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研究各种经济政策的效果以及对经济体系的影响。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政策两个层面,对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政策分析进行探讨。

一、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在整个经济体系层面上进行的经济调控和管理。

其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重要方面。

1. 货币政策分析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来实现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西方经济学中,货币政策分析主要集中在量化宽松政策和紧缩政策两个方面。

量化宽松政策通常表示央行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增加货币供应,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

这些措施包括降低利率、购买国债等。

通过增加货币流通量,央行可以降低利率,提高借贷活动,从而提振投资和消费。

紧缩货币政策则相反,央行会采取控制货币供应的措施,以减少通货膨胀压力和促进经济稳定。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提高利率、减少流动性等。

紧缩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抑制通货膨胀,保持货币的稳定价值。

2. 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和税收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

在西方经济学中,财政政策分析主要集中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个方面。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指政府采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政府可以直接增加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

减税措施则可以提高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刺激消费和投资。

紧缩性财政政策则相反,政府会采取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等措施来控制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通过减少公共支出和增加税收,政府可以抑制过度需求,避免经济过热。

二、微观经济政策分析微观经济政策是指针对个别市场或行业的政策干预措施,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市场效率。

在西方经济学中,微观经济政策分析主要涉及垄断政策和竞争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量→利 率→ 总需求
公开市场业务 贴现政策 准备金
总需求变动
货币主义
货币量
控制货币供给量
货币量→物价→国民收入
货币存量
稳定经济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
严卫华 西方经济学
收入政策:通过控制工资与物价来制止通货膨胀的政策。 西方国家最常用的收入政策工具是 工资—物价冻结 工资与物价指导线 税收刺激计划 收入政策目的在于:制止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政策的概念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会造成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与物价的关系
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
*
*
1、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2、经济要适度增长, 3、国际收支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平衡。
*
*
(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严卫华 西方经济学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影响整体价格水平
1
利息率不应成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2
货币政策应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心,制止通货膨胀,保证经济正常发展
3
*
*
(四)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的比较
直接目标
手段
机制
工具
最终目标
凯恩斯主义
利率
调节货币量
*
*
四、财政政策局限性
严卫华 西方经济学
在支出方面的局限性 人们把转移支付用于储蓄 削减转移支付会受到人们的反对 财政支出具有一定的刚性
在税收政策方面的局限性 企业在政府增加了税收后会提价 减税后人们把剩余的钱用于储蓄 在实际运用中会发生一些矛盾 时间滞差的限制

马工程教材《西方经济学》下 第16章 宏观经济政策

马工程教材《西方经济学》下 第16章 宏观经济政策
➢ 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 货币政策效应的大小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货币政策的 扩张性或者收缩性的变动可以反映在LM曲线的移动上。
r
产生了过度货
币供给,资产市 场的迅速调整
r0
使得均衡点迅 速向下移动到
r1
E`点
O
初始均衡点E0
LM
E0
E1
LM1
IS
E`
Y0
Y1
Y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使LM曲线由LM移
• 李嘉图等价原理
政府通过借债筹资和征税筹资是相同的, 政府债务并不能产生短期刺激总需求 的效应。 消费者是向前看的, 他们的支出不仅基于其现期收入, 而且还基于其预期的未 来收入。 政府通过借债为减税筹资, 消费者现期收入虽然增加, 考虑到未来政府需要增 税来偿还债务, 估计未来收入会减少, 于是会把目前收入增加的部分储蓄起来, 以备将来缴税, 从而消费者目前的消费支出并未增加。
– 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 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 只能依靠 财政政策, 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
– 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 古典主义极端
– 古典情况下,货币数量的一定变化对收入水平的影响达 到最大限度。
– 如果价格水平保持不变, 当中央银行采取增加货币供应
➢功能财政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 指国家关于财政活动不能仅以预算平衡为目的, 而应以 充分发挥财政的经济职能, 保持整个经济稳定发展为目 的的理论。
• 理论思想:不能机械地运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 对待赤字和预算盈余, 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 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周期是指一国或地区经济总体产出和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的波动和变化。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西方经济学中深入研究了经济周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经济周期波动。

一、经济周期的原因经济周期的起因主要与经济内外环境的变化有关。

内部因素包括投资、消费、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而外部因素则涉及国际贸易、政治局势和自然灾害等。

这些因素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导致经济总体的波动。

二、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1. 繁荣期:在繁荣期,经济总体活跃,产出增长、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等。

由于经济增长使得资源紧缺,价格水平也随之上涨。

繁荣期则可能形成过度繁荣,引发通胀压力。

2. 衰退期:经济衰退是经济总体增长速度下降的过程,通常伴随着产出和就业的萎缩,物价的下降。

衰退期也可能因为投资和消费的下滑而进一步加剧经济疲软。

3. 萧条期:当繁荣期转变为衰退期并持续较长时间时,可能进一步演化成为萧条期。

此时,产出和就业的大幅下降,失业率上升,物价继续下降。

萧条期的市场信心低迷,企业陷入困境,消费和投资减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4. 复苏期:萧条期底部是经济复苏的起点,经济开始向好转,产出逐渐增加,就业率回升,物价稳定。

复苏期是经济周期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经济活力逐渐恢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得到改善。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应对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来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工具和手段。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周期。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增加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则可以采取相反的措施,以避免通胀压力加剧。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由中央银行负责,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节经济波动。

在经济下行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降低利率和放松货币政策,以促进投资和消费增长;而在经济过热时,可以通过升高利率和收紧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案-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案-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教学内容: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教学重点:财政政策效应、货币政策效应
本章教学难点: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货币乘数
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掌握财政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
3.掌握功能财政思想,理解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原理;
4.掌握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
支撑课程目标
本章总课时:4
第十三章第一、二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
一、教学内容: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
二、教学重点:财政政策效应
三、教学难点: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四、教学目标:1.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掌握财政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
3.掌握功能财政思想,理解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原理;
五、学时分配: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十三章第三、四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分析和
协调
一、教学内容:货币政策、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二、教学重点:货币政策
三、教学难点:货币乘数
四、教学目标:1.理解货币乘数
2.理解货币政策效应
3.了解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五、学时分配:2
六、教学过程。

【西方经济学 精品讲义】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改)

【西方经济学 精品讲义】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改)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旨在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增加转移支付、扩 大政府支出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降低失业率的措施。
而紧缩性财政政策是通过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开 支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国家财政
政府收入 政府支出
税收 国债 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
(1)个人所得税起征的水平
(2)最低限以上的税率的累进程度
(3)转移支付的结构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三、权衡性财政政策(相机抉择)
时机把握
乘数不定
政策协调
时滞的存在
政策实施 影响因素
其他因素
权衡性财政政策又称为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与自动稳定 器的自动调节作用不同,权衡性财政政策是基于对经济形势的 判断而采取的反周期操作。
这种由净税收结构和转移支付制度所起的作用就叫做内在 稳定器,它会使总需求减少时引起政府转移支出的增加和税收 的减少,而总需求增加时又引起政府支出的减少和税收的增加。
这种倾向产生的方式,是使税收和转移支付自动地变化, 通过它稳定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使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上升或 下降没有国民收入升降的一样大。 内在稳定器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累进所得税制度 转移支付制度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内在稳定器
在税收结构中,净税收是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而以更大幅度增 加的,当收入减少时则又以比收入减少的更大幅度降落。
税收的这种累进性质,在国民收入增长过程中对扩张总需求起 着制动作用,而在收入下降趋势中又起着扩张总需求的作用。
由政府税收政策和政府转移支付方面形成的财政政策,对经济 起着自动而即时的稳定作用,这种稳定作用是自动的,意味着不需要 采取特殊的措施,它又是即时的,意味着在总需求的变动和政府支出 及税收的变动之间没有任何迟延。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

(三)财政预算平衡原则
❖ 压缩或增加财政收支必然会涉及财政预算平衡问题, 财政预算原则的演变过程反映了财政政策的内在要 求。西方国家的财政预算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
❖ 1、年度平衡预算
❖ 2、周期平衡预算
❖ 3、功能性财政预算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是指政府购买增加会使 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 对消费或投资则会产生 一定的抑制的作用。财 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可以 用IS—LM模型清楚地 说明,如图13—3所示 。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 ❖ 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各种经济指标,进而实现既定
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影响总需求,其传导机制如图13.4所 示:
由图可见,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利率的变动通过调节货币 供应量来实现,所以调节货币量只是手段;调节利率的目的是调节 总需求,所以总需求变动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政府购买是指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它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商 品 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形成直接的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二) 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三) 税收和公债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税收政策主要通过税率和税收 绝对量的变动来影响国民经济运行。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第 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 世纪70年代。
第三阶段: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了“滞胀”即经济 停滞和高通货膨胀并存(或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并存
)的局面,迫使它们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进行反思。
第二节 财政政策
❖ 财政政策是指为了提高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 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收入和支出 水平所做的决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 政策之一。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i0
增加,引起利率上升到i1。
• 时但,是如国由果内于利生利率产率不总上上值升升应,,该减仍上少然升了是到私iY0 2,
人消费和投资,使得国内生产
O
总值只能增加到Y1。
E0
E1
IS1
IS0
Y0 Y1 Y2
Y
❖12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
一、金融体系
1.中央银行
2.商业银行
• 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金融当局,统筹 • 商业银行是指面向公众进行金融 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 服务的银行。
• 流动性过剩,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 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 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 大快于贷款增速。
• 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结果是:大量的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 各种金融资产,形成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而上游资源价格的上升, 必然会推动下游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如果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部分 流动性开始追逐消费品,就会引起物价的较快上涨。流动性过剩容易 引发经济过热、产生经济泡沫,因此,往往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经济 现象。
挤出效应,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 的效果。此时同时实施扩张性的
货 移 量 i1,的币,这增达政样加到策在使L,M一市1L的M定场0曲位程利线置度率也。上从会货消i2发币除下生供了降政右到给
府支出增加对利息率的影响,保 证了社会上的私人投资能维持在 较高的水平上,从而使国民收入
反应,而使银行存款总额与贷款总额按某一倍数增长。
• 由 H =CU+RE,
有:
CU cu M 1 cu
RE re M 1 cu
M 1 cu H cu re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第十五章 笔记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第十五章 笔记
3、货币政策作用存在外部时滞
美国的货币政策滞后性为6—18个月,而我国的货币政策时间的滞后性为7—24个月。
4、资金的国际性流动影响政策效果
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总价值/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MV=PT-->费雪方程式
M: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V: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
P:一般价格水平
T: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
3、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越小,挤出效应越大
4、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挤出效应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IS曲线的中国特色:
我国的IS曲线与IS-LM模型的描述没有明显的不同,只是更加陡峭一些而已,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投资的利率弹性比较小,储蓄水平相对较高(意味着MPC的下降)。
一:
从IS-LM曲线上可以看出的效果:IS曲线平缓,则挤出效应大;IS曲线陡峭,则挤出效应小
政府投资增加,导致利率增加,使IS曲线越平缓,使d越大,导致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所以利率稍一提高,那么投资的减少就会很大,由此而得出如果挤出效应越大,那么政策效果就越小。
二:
LM曲线越平缓,则挤出效应小;LM曲线陡峭,则挤出效应大。
三:两个极端:1.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最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2.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最有效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通货膨胀时,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扩张的货币政策往往不明显
紧缩性货币政策较适用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而不适用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2、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从而影响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货币幻觉: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r
o
y
IS1
IS2
IS3
IS4
y1
y2
y3
y4
图4—3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
思考:为什么政府增加同样大的一笔支出,在LM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时,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较小,即政策效果较小呢?相反,在LM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量教,即政策效果较大呢?
LM陡峭(k大、h小),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小(Y3Y4)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当某一时期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政府既可以采取膨胀性的财政政策,也可以采用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即两种政策混合使用。如图所示。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两种政策混合使用效应的大小,有的是事先预知的,有的则必须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者的力量对比而定。如果IS和LM移动幅度相同,那么产出增加,利率也不会改变;如果财政政策大于货币政策的影响,即IS右移距离超过LM右移距离则利率就会上升;反之就会下降。可见,这两种政策结合使用时对利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02
例︰
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性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用IS—LM模型和投资需求曲线分析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Y
IS1
IS0
LM
Y
Y0
I
I0
I1
I0
I1
I2
I3
r
r
r0
r
r0
r
解答︰
假设消费函数为︰
假设在比例税的情况下,税率为t
再假设投资为︰
政府购买为︰g
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为︰
LM垂直→h=0→L2=0→m全 用于L1→Y大幅度变化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实行货币政策,对稳定经济、减少经济的波动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的,但是,在实践中货币政策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太明显。即使是从反通货膨胀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现于反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拉动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效果就比较小。 2、从货币市场均衡来看,增加和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以前替补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大打折扣。 3、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的时滞性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而受到影响。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失业补助、农业补贴、贫困救济等方面 的支出。
⑵政府税收
• 政府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权,以强制手段占有 的一部分国民收入。
• 按照纳税的方式不同,税收可分为直接税、 间接税。
• 直接税是直接征收的,不能再转嫁给别人的 税。如所得税、财产税、馈赠税、遗产税等。
• 间接税是间接地向最终消费者征收的税,如 营业税、消费税、进口税等。
⑵政府税收
• 间接税和直接税相比,最主要特点是可以将 税收通过涨价的方式转移到商品的价格上。
• 一般地,经济越发达越是以直接税为主,越 落后越是以间接税为主。
• 由于间接税会造成税负的转移,会使宏观经 济政策扭曲;
• 同时,税收的防止社会分配两极分化的功能 也难以有效发挥。
⑶公债制度
• 公债是政府为了弥补财政预算赤字而举 借的债务,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
⑴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包括: • 国防与安全支出; • 社会福利支出; • 卫生教育支出; • 建设与环保支出; • 科研支出; • 农业补贴支出; • 债务利息支出; • 国际事务支出。
⑴政府支出
• 政府支出可划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
劳务的支出。 • 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
• 货币政策划分为: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⑵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 例:我国的货币政策分析
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增加 货币供给以刺激社会总需求水平。 例如,当经济萧条时,央行采取扩张性 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和贷款规 模,引起利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促 进经济增长;
⑵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 8、货币政策一般也分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两大类。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6版(宏观经济学)17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6版(宏观经济学)17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3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不确定
下降
4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增加
不确定
第五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时间不一致 性。 时间不一致性也称为动态不一致性,指决策 者提前宣布政策以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然后 在这些预期形成并发生作用后又采用不同政策的 倾向。决策者违背自己以前做出的宣言,主要是 由于决策者有改变政策,不履行诺言的激励。
3.按什么规则对经济进行干预
以货币政策说,经济学家提出过如下几种不 同的政策规则: (1)稳定比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规则。 (2)以名义GDP为目标变量的政策规则。 (3)以一定的名义通胀率为目标变量的政策 规则。 (4)以一定的真实利率作为操作变量的政策
规则,即泰勒规则。
第七节 供给管理的政策
1.短期供给管理政策的含义 短期供给管理政策是指在短期内如何从供给 方面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来消除较大经济波动带来 的失业和通胀。
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使得货币政策 效果大打折扣。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图17-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表17-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政策混合 1 2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产出 不确定 减少 利率 上升 不确定
1 c 解:(1)基础货币乘数为: 。 m
m 因为 c r c 1 c
r c
r c
2

r 1
r c
2
0
,可知c与基础货币乘
数m成反向相关关系,即c增加时m下降,c下降时 m增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Ⅱ:严重通货膨胀,紧缩性货币提 高利率,降低总需求。紧缩财政, 以防止利率过高。
Ⅲ:不严重的通货膨胀,紧缩性财 政压缩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 率,以免财政过度而衰退。
Ⅳ:经济严重萧条,膨胀性财政增 加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
27
4. IS、LM斜率对政策的影响
IS、LM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LM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LM斜率越大,财政越不明显。 IS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IS斜率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货币政策无效。
LM水平时,利率降 到极低 ,进入凯恩斯 陷阱。这时货币供给 量增加不会降低利率 和促进投资,对于收 入没有作用。
r% IS1 IS2
LM1 LM2
r0
y1 y2
y
凯恩斯极端的财政政策情况
14
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
此时,
r%
货币政策能够
改变利率,
但对收入没有
r0
作用。
r1
IS
LM1
r% IS1
IS2 LM1 LM2
y2-y1<y4-y3
y1 y2 y3 y4 y
货币政策效果因LM的斜率而有差异
19
3.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水平IS和垂直LM相交,是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r%
IS水平,斜率为0, 投资对利率很敏感;
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 稍微下降,投资极大提
高,国民收入增加。
23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1.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初始点E0 ,收入低
为克服萧条,达充 分就业,实行扩张性 财政政策,IS右移;
实行扩张性货币政 策,LM右移。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十三章 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
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十六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工资 2万
生产出成品(纱) 20万
利息 1.5万
减去购买棉花 15万
地租 0.5万
利润 1万
收入合计 5万
产出合计(增值) 5万
某纺纱厂某年收支表 (单位:美元)
棉花
棉纱
棉布
服装
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
0
100
180
240
新增价值
100
80
60
70
产品销售价
100
180
240
310
11.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现在生产和销售
去年库存
今年库存
50亿
1000亿
100亿
今年销售:1050亿
今年生产:1100亿
今年GDP = 今年销售 – 去年库存 + 今年库存 = + = 1100亿私人储蓄政府储蓄 Nhomakorabea国外储蓄
11.4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王雪平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02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宏观均衡的概念
03
1 宏观均衡的概念
最简单的经济体系 假设: 两部门:企业、居民户 价格不变 GDP、NDP、NI、PI、DPI为同一概念
自发消费
引致消费

西方经济学 第16章 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 第16章 宏观经济政策


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只要消灭了周期性 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是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
减少经济波动并不是要消灭经济周期,只要使波动 的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且,尽量缩短经济衰 退的时间,使衰退程度减少到最低,就达到了目的。 经济增长是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要 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 所能达到的。

升了。

固定汇率制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
其波动仅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内。
实行固定汇率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但是,要求 一国的中央银行有足够的外汇或黄金储备。

浮动汇率制指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 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自发地决定。浮动汇率制又 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 自由浮动又称“清洁浮动”,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 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市场力量自发地决定。
相反,汇率升值则有减少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2、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利率,则资本流入国内,资
本流入有利于增加总需求,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如果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利率,则资本流往国外,资

本流出会减少需求,并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五、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节

1、溢出效应和回波效应
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

国内总需求的增加对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影响大小
取决于乘数的大小。开放经济中的乘数要考虑边际进 口倾向。

边际进口倾向是指进口增加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中 所占的比例,称为边际进口倾向。
对外贸易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

西方经济学下册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下册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给中央银行得到中央银行的贷款,称为再贴现。 • 中央银行在对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贷款时所收取的利率称为再贴现率。 • 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 再贴现率作为西方中央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被不少国家所运用。
➢ 其他货币工具 主要有信用控制、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等
➢ 充分就业,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两种含义:一是广义上的,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 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也就是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 充分利用的状态;二是狭义上的,指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
➢ 稳定物价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的稳定 ➢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 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
货币政策工具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中央银行应该选择哪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既定的货币政 策目标,需要根据具体的经济状况和金融环境来决定
美国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供给的效果
联邦货币政策措施
机制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购入 公开市场售出
基础货币增加 基础货币减少
货币供给变化
增加 减少
再贴现率
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开支
美国政府债务变化
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从西方财政制度与财政政策对经济波动的调节看,一般可以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 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而长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往往导致财政赤字及公债额 上升。
➢ 自动稳定器:指是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国民收入冲击和干扰的机制, 主要有失业保障机制、农产品价格维持机制和所得税税收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价值尺度。 第二,流通手段。 第四,支付手段。 第五,世界货币。
(二)货币需求
首先,交易需求。人们为了支付生产 或者生活日常开支必须支付一定的货币 量,这种需求就是交易的需求。
其次,预防需求。人们出于多种原因, 总是要保留一部份货币,以便应急之用。 货币的预防需求就是备用之意。
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1.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当总需求 小于总供给即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经济 中会由于需求不足而产生失业,这时应 刺激总需求,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当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即经济出现通货膨 胀时期,经济中会由于需求过度而引起 通货膨胀,这时应该抑制总需求,实行 紧缩性的经济政策。
2.供给管理 供给管理的政策主要包括:收入政
策,通过控制工资以及物价来抑制通货膨 胀;人力政策,通过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 来减少失业;经济增长政策,通过增加生 产要素的数量,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来提 高经济的生产潜力,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节 需求管理(一)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所谓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指为了 影响经济活动的总水平而对政府支出、税收 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 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再次,投机需求。投机家和非投机家 出于投机的目的而需要持有的货币量。
(二)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政策之 一,分担着宏观经济调控的各项目标,主 要是: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和 平衡国际收支。此外,货币政策自身的特 殊政策目标还包括:维持金融秩序,防范 金融危机,稳定利率,维护金融环境。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政 策
2020年7月21日星期二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能力目标】
※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论,分析国家对运用; ※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理解自动稳定器的涵义; ※了解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和货币的职能。
【职业素质目标】
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机制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如下:
货币量→利率→总需求 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调解利率的 目的是调节总需求,总需求的变动是最终 的目标。
2.货币政策的工具
凯恩斯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项: (1)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也是是指中央银行在债券市场上通过买卖
政府债券,特别是短期债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控制货 币供给和利率。
(2)再贴现率(rediscount rate) 按照西方传统的商业习惯,客户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需 要用商业票据来作为抵押,银行在扣除利息之后,再贷 款给客户,称贷款为贴现,贷款利率为贴现率;当银行 资金周转困难时,可以用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到中央 银行要求再贴现,或者以政府债务或中央银行同意接受 的其他“合格的证券”作为担保来贷款。
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即全社会的经济资 源被充分利用的经济状态。
(二)物价稳定(Price Stabilization)
价格稳定就是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由于各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繁杂和统计的困难 ,西方学者一般借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 水平的变化。价格指数用来表示若干种商品价 格水平,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数时间数列来 表示不同时期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和变化 程度。价格指数有消费物价数(CPI)、批发 物价指数(PPI)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三 种。
三、赤字财政政策
财政赤字(Fiscal Deficit)又称预算赤 字,是指一国政府财政年度预算支出超过 年度收入的差额。
当政府出现财政赤字时,有两种解决 方法: (1)一种方法是透支。 (2)另一种方法是发行国债。
四、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是针对扩张性财政政策而言的。它 是指政府支出的增加引起私人消费或者投 资的减少,从而使得总需求依然没有发生 变化,导致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 用被削弱。
(3)法定准备金
货币乘数的大小与法定准备金率的 高低成反比。法定准备金率高,货币乘 数小;货币乘数大,银行创造货币的能 力强。通过改变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 行可以影响货币供应量与利率。
3.货币政策的运用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市场经济有其固 有的不稳定性,政府必须通过积极的干 预,实现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当经济波 动发生时,政府可以逆向采用各项货币 政策,实现对投资和国民收入的积极影 响。
(一)财政收入政策 (二)财政支出政策 (三)财政政策的运用
二、内在稳定器
内在稳定器(built-in stabilizer)又称“自动 稳定器”,即现代财政制度具有一种无需变动 政府政策而有助于减轻收入和价格波动的自动 稳定的内在功能。这种功能来自于财政制度本 身的某些特点。一些财政支出和收入政策具有 某种自动调节经济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有助 于经济稳定,缓和经济波动,可以自动配合需 求管理。
第三节 需求管理(二):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基础知识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国家根据经济发
展目标,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其政策工具, 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 活动水平的政策措施。广义上的货币政策 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 关于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 数量的一切措施。
(一)货币的职能
(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指在
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 产量和人均收入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 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 量。
(四)国际收支平衡
在开放经济中,国际收支平衡对于 各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长期来 看,无论是国际收支赤字还是盈余,都 会对一国的经济政策和政策目标产生重 要的影响。
※能用财政、货币知识来解释现实经济中的一些事件。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所谓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达到一定
的经济目标而对经济总量进行调控所采取的手段 和措施。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 策目标主要有四项: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 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一)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 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