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术室锐器伤的危害性与控制对策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刺伤;职业防护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工作中直接接触病人开放的伤口、血液、体液等,而手术室又是锐器刺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科室之一,手术室护士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
随着各种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趋势的大幅度上升,锐器刺伤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手术室护士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减少锐器刺伤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1 手术室锐器伤的原因防护意识不强对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不戴手套,认为戴手套操作不方便,没有必要,受伤后未引起重视,或未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
接触锐器的机会多配合手术时传递手术器械,进行各种穿刺操作等工作中直接接触锐器的机会多,受伤的概率相应也高。
不安全的操作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如:操作不熟练、忙乱,传递裸露的针头、针芯,配合手术传递锐器方法不正确,徒手掰安瓿等。
病人不合作进行侵入性操作时病人不合作、躁动等,利器误伤自己或他人。
不及时正确处理锐器部分工作人员在忙乱中对锐器处理不当,注射器、针头、穿刺过的针芯等锐器用后随手与其它物品混放,未及时处理,护士整理治疗台时粗心大意而受伤。
2 防护措施增强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是减少血源性感染最积极有效且较容易实施的预防措施[1]。
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和筛查,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对病人进行HBV、HCV、HIV等血液性致病因子的检测,了解病人的感染状态,在服务操作过程提高警惕,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或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戴手套。
手部有创口的护士不宜参加特殊感染病人的手术配合。
对特殊感染病人进行侵入性护理操作时戴双层手套。
Barbara等[2]研究发现: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的可减少50%以上。
手术室是施行外科手术的场所,工作中接触利器机会较多。
由于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手术室护士的锐器刺伤的发生率也相对高。
浅谈锐器伤的发生原因、危害及防护对策

浅谈锐器伤的发生原因、危害及防护对策摘要:锐器伤指的是由意外伤害导致的皮肤深层出血或者发生损伤,主要是由于手术刀片,注射针头,缝合针等造成的。
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有可能会发生感染,由其他锐器或者是发生针刺伤[1]。
在临床工作当中,锐器伤属于意外伤害的一种,而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她们接触到血液,患者体液的机率非常大,容易受到锐器伤伤害,或者发生感染。
如果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防范意识,没有对锐器伤的危险性进行充分的了解,那么很有可能造成一定的伤害。
现阶段,医疗行业在不断发展,职业防护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在护理职业危害当中,锐器伤所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锐器伤带来的伤害越来越少。
所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降低锐器伤害,减少事故发生非常重要。
关键词:锐器伤;危害;类型;原因;对策一、护士锐器伤发生的原因1锐器损伤的主要原因1.1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很多护理人员是缺乏对锐器伤的认识的,常常会认为不会被损伤,或者是及时受到损伤,那么也不一定会被感染,所以也就不会采取防护措施,在操作过程中,有时候不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一不小心就伤到了自己。
比如在掰开安瓿瓶的时候,没有垫纱布,没有用手套,也没有用工具,只是徒手掰开,那么很容易造成损伤,进行被感染。
这些小的事情其实都需要细心的做好防护。
1.2操作不规范有些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没有达标,工作起来不认真,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将使用过的针头再次套上针头套,或者用手直接与手术刀、针头等锐器接触。
1.3科室管理不规范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县级医院没有合理的收集锐器,不使用利器盒对其进行手机,有些医院在装一次性手术刀过程中甚至使用的是一次性塑料袋,有些医院没有按规定填写利器损伤登记本。
二、锐器伤的危害锐器伤传播职业性血缘性传染病具有很大的危险,比黏膜,皮肤传播途径要严重的多,很多人都是由锐器伤传染的,主要有HIV,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这些病毒对人体危害非常大,甚至说是毁灭性的,另外,锐器伤口感染病原体后还会造成全身感染。
锐器伤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锐器伤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问题描述锐器伤是指因尖锐物体刺入人体而引起的伤害,包括刀、剪刀、玻璃等。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锐器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之一。
然而,锐器伤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来预防和减少这类伤害。
问题一:频繁发生的锐器伤在某些场景下,如饭店厨房、医院手术室等,由于工作环境复杂,操作不当或者缺乏安全措施导致频繁发生锐器伤。
问题二:缺乏安全防护设施在一些场所中,如学校实验室、家庭等,由于缺乏安全防护设施或者设施维护不到位导致锐器伤的发生。
问题三:操作不当和个人意识淡薄由于操作人员对于锐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不足,或者个人对于安全意识淡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事故造成锐器伤。
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以预防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措施一: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1.针对特定场所和行业,制定相关的锐器使用培训计划,并确保员工接受必要的培训。
2.制作宣传教育资料,通过张贴、发放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人们对于锐器伤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措施二:完善安全防护设施1.在饭店厨房、医院手术室等频繁发生锐器伤的场所中,应加强设备维护和更新,确保安全防护设施的有效性。
2.在学校实验室、家庭等常见发生锐器伤的场所中,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
措施三:提高个人意识和操作技能1.加强对于锐器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2.建立并推广“安全第一”的理念,提高个人对于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
措施四: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锐器使用和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2.加强对于特定场所和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结论锐器伤是一类常见且具有一定危害性的意外伤害。
通过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完善安全防护设施、提高个人意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等整改措施,我们可以预防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只有全面深入地解决问题,我们才能提供更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的危害及防护

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的危害及防护关键词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防护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手术护理专业的群体,在她们的周围潜伏着各种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其中锐器损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已有增长的趋势。
医院是这些疾病的聚集之地,而手术室又是具有独特接触血液和锐器损伤的高发科室,因此,如何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
1锐器损伤及其危害使用刀片、剪刀、缝针、注射、输液、配药、传递器械等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操作,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工作匆忙,传递器械频繁,难免被针头、刀片、安瓿等锐利器械刺伤出血。
调查显示在我院手术室工作年限5~10年护士中,有损伤经历的达100%。
针刺伤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是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其中最常见、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几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
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
2锐器损伤的相关因素2.1缺乏防锐器损伤的规范程序,工作不熟练,操作不规范,工作紧张、快速,锐利器械用后处理不当等。
2.2锐器损伤是否引起感染不但与刺伤的程度、深度、接触血量的多少有关,而且与病人血液中的病毒浓度和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接触频率有关。
3锐器损伤发生的环节3.1 针刺伤:发生针刺伤的主要环节有抽吸药液、拔针、分离针头、回拔套管针芯、整理手术台上的用物及处理废弃物等。
3.2刀割伤:主要环节是在手术配合过程中,匆忙传递或传递过于频繁而伤及自己或他人。
4导致锐器损伤的原因4.1手术室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接触各种病原体的几率远比普通人高,同时手术治疗过程中与锐利器械接触较多,直接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机会也较多,一旦发生刺伤极易感染血源性疾病。
4.2对锐器损伤的认识不足:由于对锐器损伤认识不足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缺乏防范意识或防范意识淡薄,极易发生锐器损伤,在发生锐器损伤后不报告,甚至对伤口不做任何处理。
【参考文档】浅谈手术室锐器伤的危害性与控制对策-实用word文档 (2页)

【参考文档】浅谈手术室锐器伤的危害性与控制对策-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浅谈手术室锐器伤的危害性与控制对策论文关键词:手术室锐器伤医院感染对策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造成锐器伤害的原因与控制对策。
方法:手术室工作人员常见锐器伤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危害性,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结果:通过不断学习引起锐器伤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性,从思想上重视,并加强防护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手术室工作人员由于锐器伤所致的感染;锐器伤后,必要时由专业人员根据不同暴露级别对伤者进行辅导,可缓解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结论: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及职业安全,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可预防锐器伤所致的感染。
1手术室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危险因素1.1手术室工作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概率比较高,同时手术治疗过程中与锐利器械接触比较多,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的机会也比较多,一旦发生锐器伤极易感染血源性疾病,除了这类疾病的阴影之外,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还面临着心理疾病的困扰。
尤其是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传染的锐器伤或划伤,多数受伤者都会产生中度或重度的焦虑及悲伤情绪,而对患者的不确定性也会加重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更加重了感染的概率。
1.3缺乏专业培训缺少专业技术知识以及锐器伤后的紧急处理知识是导致护理人员受伤受感染的一大原因。
这一问题在新进手术室人员和护士中比较突出。
1.4手术器械的安全性手术器械的安全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由于器械长期频繁使用,其弹性降低。
如持针器的弹性降低后,在缝合过程中,缝针极易发生转向,从而刺伤手术操作者等情况也是造成锐器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1.5锐器伤后是否引起感染其与缝针、刀片、剪刀等锐器的种类及医务人员是否有防护措施和患者血液中的病毒量的多少有关,一般接触急性期或晚期患者危险性倍增。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摘要】手术室主要是对患者进行治疗或抢救的场所,在手术室开展手术期间,护理人员会接触到大量手术所需的器具,有许多器具比较锐利,护理人员不小心就容易导致出现锐器致伤,这对护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健康威胁,如果患者存在感染性疾病,甚至会对护理人员带来生命安全威胁。
因此,明确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防范十分必要,本文就对锐器致伤原因以及防范措施两方面来作综述。
【关键词】手术室;锐器致伤;防范措施;护理工作患者在医院手术室接受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工作对手术的推进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护理人员在手术期间,需要准确无误的将一些手术器械递给医生,时间往往非常紧急,同时许多手术器械非常锐利,一不注意就容易导致划伤护理人员皮肤。
因锐利器械导致护理人员皮肤受伤,不仅会对手术的护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同时还会对护理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需要明确锐器致伤的原因,再针对性做好防护,才能更好的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及安全,同时降低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影响。
一、手术室护理中锐器致伤原因1、护理工作经验不足护理人员在手术室开展护理的过程中,涉及的护理工作非常多,其中主要包括对患者注射药物、输液以及向医生传递相关手术器械等,而在这些工作中,护理人员会接触到注射器、缝合所用的针、刀片以及剪刀等器械,而这些器具如果使用或传递中不注意,就容易对护理人员造成伤害。
有相关临床数据统计显示[1],护理经验在一年以下的工作人员,其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出现锐器致伤的概率在32%左右,这是由于护理人员护理经验不足所致,他们在护理工作中,缺乏足够的操作经验,且如果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出现锐器致伤的概率会明显增加。
2、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足有些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对锐器致伤的严重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导致他们在手术室开展护理工作期间,对锐器致伤的问题不够重视。
因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就容易导致他们在护理工作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手术护理操作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这也就增加了护理人员被锐器致伤的风险。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室护士1年内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探讨有效预防措施。
结果我院手术室15名护士1年内工作中锐器致伤22例次,调查问卷显示违反规范操作、缺乏岗前培训、自我防范意识薄弱及工作任务重为锐器致伤的主要原因。
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原因较多,需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关培训,加强其对锐器损伤的防范认识。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锐器致伤原因;防范措施引言手术室是患者接受手术诊断的重要场所。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繁杂并且相对较为繁重,对于手术治疗的效果有关键的影响作用。
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密切合作,向医生传递剪刀、缝针等尖锐工具,被刺伤的风险较大。
相关资料显示,11.7%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意外血液接触,增加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几率 [1]。
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具有自我防护意识,在工作过程中加强防范,降低职业伤害。
本次研究中深入分析手术室锐器致伤的发生原因以及针对性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室2017年3月-2018年3月发生的护士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情况,共15名护士,其中男2名,其余13名均为女性,年龄22岁-46岁,平均(29.89±2.22)岁;学历:大专6例,本科及以上9例。
1.2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室2017年3月-2018年3月发生的护士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情况,回顾性分析手术室护士护理锐器刺伤的原因,具体如下:(1)研究发现,手术中为手术室护士锐器致伤的主要原因,术中护士需与医生步调一致,默契配合,而护理人员不注意操作中的细节,如使用过的刀片、剪、缝针等其他物品混放,医生随意放置用过的缝合针、刀片等,在传递、整理锐器时不注意,穿针动作不准确、物品未按照规定放置在弯盘内,直接接触用过的刀片、针头等。
(2)手术室护士任务繁重,日常护理培训时间较少,且医院在护士培训中将职业技能的改进作为重点,护士防范意识的培训,导致损伤发生。
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

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伴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逐渐凸显。
医疗锐器伤是一种常见的职业伤害,在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发生。
如何在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理,降低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风险,成为了医疗行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医疗锐器伤的定义和危害医疗锐器伤是指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受到医疗锐器(如手术刀、缝合针头等)刺伤或割伤的伤害。
“针刺伤”也属于医疗锐器伤的一种。
医疗锐器伤可能导致以下几种风险:1、感染风险:伤口可能造成细菌、病毒等的侵入,导致感染。
2、对医护人员职业影响:医护人员因医疗锐器伤而产生的恐惧和压力,可能会对其职业道德和护理质量造成影响。
3、对患者的影响:如果医护人员在处理伤口时没有采取适当的应急处理措施,可能会导致感染等对患者造成风险。
二、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流程在发生医疗锐器伤时,医护人员需要立即进行应急救治,避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应急处理流程如下:1、立即停止操作:当医护人员发现自己发生了医疗锐器伤时,应当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并将医疗锐器放回手术盘中。
2、清洗创伤:医护人员应当用大量的流动清水(40~60℃)冲洗伤口,并将伤口外部消毒,避免感染风险。
3、观察伤口情况:医护人员需在伤口处贴上标签,标注伤口大小、伤口性质、是否流血等信息,并观察伤口咬痕、皮肤消毒剂反应等情况。
4、报告事故:医院应当制定完善的事故报告流程,及时报告事故,保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5、诊断和治疗:一旦医护人员发生医疗锐器伤,需立即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避免感染风险。
三、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方法除了应急处理流程外,预防医疗锐器伤也是医院需要重视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预防方法:1、提升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医院应当为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充分了解医疗锐器伤的危害和应急处理方法。
2、采取安全措施:医院应当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如提供专业的防护设备、加强检验质量等,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摘要:在临床中,锐器致伤是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并且有潜在感染风险。
医务人员被锐器刺伤皮肤是职业性接触艾滋病、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和其他血液传播传染病的主要原因。
手术室的一线护士每天完成大量的患者治疗,例如注射、采血和输液等。
由于与诸如输血器、输液器、注射器之类的医疗锐器物接触的机会很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通常会被锐器伤害。
由于工作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手术室护士极有可能被锐器致伤。
针头是护士经常会接触到的一种器械工具,同时也是伤害最大的锐器。
全国护士发生针刺伤害的有80%,手术室护士占比96%,其中95%为针刺伤,24%为刀剪伤,78%的刺伤来自注射或完成设备,80%-90%患有血液传播疾病的健康医疗人员是由针刺受伤引起的,血源性疾病主要包括疟疾、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
关键词:锐器致伤;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
手术室护理在临床中具有技术性强、风险大以及步骤多等特点,可以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
由于手术器械的种类繁多,对新型和新型手术器械的要求很高,并且每种手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所以,重视手术器械的管理可以延长手术器械的使用寿命,减少手术器械引起的感染率。
手术器械清洗是指在手术前后对医疗器械进行杀菌处理,消除医疗器械上的污渍和污染,减少微生物和器械上残留的潜在热源,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质量标准[2]。
手术室医护人员经常要接触各种器械,如钢针、刀、剪、缝针等,由于器械工具比较锐利,很容易被刺伤,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锐器损伤是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尤其在手术室工作中,具有感染的潜在危险。
王红艳在调查的手术室护士中,发生锐器损伤的有160名,占73.4%,其中又以针刺伤与刀片伤为多见,主要发生在器械传递及术后器械处理环节中[3]。
所以,对手术室护士提高职业安全在护理工作中的防范意识非常重要。
鉴于此,针对上述的情况,本文将找出造成手术室护理人员被锐器伤害的一些原因,之后总结其预防对策,现综述如下。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各位护士姐妹们,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兄弟”——锐器。
在手术室里,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它“扎”一下,想想都觉得疼得要命,更别说那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锐器这么“危险”呢?又该如何预防呢?别急,跟着我,我们一起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让我们来谈谈为什么锐器会这么“危险”。
你知道吗?锐器就像是那些调皮的小精灵,它们总是喜欢到处乱跑,一不小心就可能戳到人。
而且,有些锐器还特别“娇气”,比如针头、刀片等,它们不仅锋利,还可能带有细菌和病毒,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感染。
更糟糕的是,如果处理不当,这些锐器还可能会成为传播疾病的源头。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锐器伤人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只要我们注意以下几点就行啦!1. 保持警惕:在手术室里,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尤其是当看到那些“小兄弟”出现时,一定要小心谨慎,避免被它们“扎”到。
2. 正确使用锐器:在使用锐器之前,一定要确保自己已经戴上了手套,并且将锐器固定好,避免它们四处乱跑。
也要定期检查锐器是否完好无损,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3. 妥善处理锐器:使用完锐器后,一定要将其放入专用的锐器盒中,避免它们四处乱飞。
还要定期清理锐器盒,保持其干燥、清洁。
4. 加强个人防护:为了降低感染风险,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措施,比如穿防护服、戴护目镜等。
这些都只是辅助手段,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警惕,避免被锐器“扎”到。
锐器虽然“可爱”,但我们不能让它“任性”。
通过以上几点防范措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锐器伤人的风险,保障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希望每位护士都能记住这些要点,共同维护手术室的安全环境。
愿我们的工作顺利,患者早日康复!。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一、引言手术室作为医院中最为重要的部门之一,是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医护人员面临危险的工作场所。
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常常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锐器,如手术刀、剪刀、注射针等,这些锐器虽然在疾病治疗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却也是致伤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就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二、锐器致伤的原因1.患者因素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是可能导致锐器致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手术患者而言,由于手术前常规的检查比较简略,没能完全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有些病人有血液难凝等疾病,或者年龄过大,血管脆弱,易出血,这些因素会增加护士在操作锐器时不慎伤到患者的风险。
2.手术室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也是致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手术室护士通常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工作训练,仔细掌握各种锐器的使用方法,但是在一些意外情况下,比如突发情况、肢体不适或者突然的分心等等,会导致操作不当,伤到自己或者患者。
3.锐器因素锐器本身的质量和状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患者或者护士使用久的锐器,由于使用次数过多或使用时间过长,其切割能力会逐渐削弱,出现磨损或损坏等情况,改变了其原有的设计意图,因而在使用时容易出现问题。
此外,如果对锐器的维护保养不当,过于滥用,使用过程中用力过猛或者不当,也会增加锐器致伤的风险。
三、锐器致伤的防范措施1.提高护士技术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手术室护士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是预防锐器致伤的一项基本措施。
护士应该经过适当的培训和日常练习,掌握正确使用各种锐器的方法和技巧,要明确锐器的使用目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学会安全操作锐器的步骤,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锐器操作规程是手术室护士首要遵循和执行的一项标准。
在使用锐器前,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的规定,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检查锐器的状态,保证锐器的完好并且无污染。
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力均匀,不能用力过猛或不当,增加锐器使用寿命,防范伤害事故的发生。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损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损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手术室是患者治疗与抢救的重要场所,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往往会接触到许多锐利的器具,因此,他们被这些锐器致伤的可能性就很大,这对护理人员的健康与生命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本文以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锐器致伤为研究对象,从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两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标签:手术室;护理工作;锐器致伤;原因;措施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若护理人员因锐器而出现皮肤深部出血的意外伤,会对手术中的护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护理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因此,在进行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时候,护理人员必须严格依据标准进行操作,并采取及时有效地措施进行预防,这样才能降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机率。
1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1.1 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有关手术室是接触血液和锐利器械较多的科室,手术室护士担任着手术病人的各种注射、输液及术中传递手术器械的工作,接触缝针、注射器、刀片、针头、安瓿玻璃片等较多,发生刺伤的机率较大。
1.2 与手术室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有关护理人员防护知识缺乏,对锐器损伤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在工作中被锐利器具刺伤是不可避免的,主观上缺乏重视。
操作时没有高度集中精神,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术中传递手术刀、缝针时操作不规范及术后器械处理不慎。
此外,在手术室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高危的操作,比如套回针套、将注射器与针头分离以及不规范缝针操作等都会提升护理人员被锐器致伤的可能性。
据调查显示,护龄低于一年的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锐器致伤的总数约占32%,这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而导致的,他们缺乏相应的操作经验及安全防范意识[1]。
1.3 与工作环境有关1.3.1 手术室护士工作繁忙,身体疲劳,这就提升了被锐器致伤的机率。
1.3.2 大手术或抢救病人时,护士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忙碌而操作不熟练的情况下容易被锐器损伤。
1.3.3 病人烦躁或小儿手术时,由于没有很好固定,护理操作时,病人突然躁动导致护士被刺伤。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伤是一种常见但可以预防的职业伤害。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与应急处理

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与应急处理医务人员是救治患者的最前线,他们经常需要使用各种锐器,如手术刀、针头等进行手术或者注射。
在使用这些锐器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容易受到锐器伤。
锐器伤不仅会导致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而且还可能导致传染疾病的传播。
因此,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减少锐器伤的发生,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同时也需要对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有所了解。
一、锐器伤的危害锐器伤是指医生或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被各类锐器、尖锐物伤及溅入体液中的各类生物体所致的创伤。
锐器伤不仅可能导致医务人员感染各种病原体,而且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特别是,在HIV、乙肝和丙肝等病毒感染率较高的地区,医务人员更容易受到锐器伤的侵袭。
这些病毒可以长期存在于血液或体液中,而且病毒负荷在患者症状明显之前就能达到高水平,因此医务人员的锐器伤防护应该引起重视。
二、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1、手套的使用使用手套是最基本和重要的锐器伤防护方法之一。
医务人员必须根据情况正确地选择适合的手套。
例如,手术室和手术急救室的医务人员应该选择专门的手套。
手套使用前必须洗手,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手套的完整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破损,影响使用效果。
2、穿戴防护衣防护衣是另外一个重要的锐器伤防护措施。
在进行病人相关操作时,医务人员应在手套外部穿戴一件防护衣,以确保身体受到充分的保护。
这种防护衣材料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要具有防水、防污染、耐撕裂等性能。
3、穿戴防护鞋防护鞋防止医务人员脚部受到损伤的同时也具有防滑和保护作用,能有效地减少在操作中对脚部造成的危害。
医务人员在操作时应该穿戴适当的防护鞋,并注意清洁和消毒。
4、锐器的正确处理医务人员必须正确处理锐器,遵守规定的程序。
例如,手术刀等锋利器械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持锋利状态,并及时进行消毒。
医务人员在使用此类器械时,要注意操作方法的规范和正确性,以及避免磕碰,损坏器械。
三、锐器伤的应急处理发生锐器伤时,医务人员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探讨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探讨手术室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能够在工作期间对患者的体液、血液以及伤口等进行直接接触,从而严重提高了手术护士的感染机率。
同时就锐器死伤发生频率而言,手术室也是主要高发生率科室。
在手术期间,当锐器刺伤手术护士的皮肤,会导致护士感染艾滋病、丙型肝炎以及乙型肝炎等血源性传染病。
对护士来说,针头既是工作中的亲密伙伴,同时也是伤害她们的锐器。
针对这些现象,本文简单分析了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标签: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预防措施在临床手术医疗中,锐器刺伤是一种极为危险的现象,它不但会给手术者的皮肤造成伤害,而且还容易导致手术者出现血液疾病等症状[1]。
只有加强手术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与手术操作的规范化,才能使手术过程更具规范化[2]。
手术操作技术不标准、手术环境差以及自我防护认识差等,为手术中手术护士被刺伤的主要原因[3]。
针对这些现象,本文简单总结了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防护措施。
1 手术护士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1.1 缺乏专业知识,自我防护认识差护士在手术期间,对于锐器刺伤的防范意识都相对较差,没有真正意识到当手术护士被锐器刺伤后,给自身带来的危害性。
虽然有很多手术护士都知道被刺伤的后果,但仍有部分手术护士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对自身的防护意识与警惕性。
认为即使被锐器刺伤,能够患病的概率也不大。
尤其是新护士,他们不仅与医生间缺少契合度,而且也缺乏专业的心理素质,使得在手术操作中更容易受伤[4]。
1.2 手术操作技术不标准手术护士在手术过程中,不但担任着为主治医生传递手术工具的工作,而且还负责对病人进行各种输液以及注射的工作,提高了手术护士在手术期间对针头、刀片和缝针等尖锐器具的接触概率[5]。
像随意放置针头或刀片等尖锐器具、将手术刀片徒手装卸等不规范的操作,均能够严重提高手术护士被锐器刺伤的概率。
1.3 未应用或者应用防护用品不正确医护人员在进行抢救工作时,由于任务比较繁重,导致手术护士在实施紧急抢救的状态下,往往对其自身的生命安全给予忽略。
医院手术室锐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医院手术室锐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针刺伤与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据美国CDC报道,美国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针刺伤,其中100%与感染性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接触有关。
美国有调查显示:440万医务人员中每年针刺伤与锐器伤人数达80万人,巴基斯坦报道医务人员在预防注射中发生针刺伤率为0.21%,我国每年各种注射30亿次,针刺伤与锐器伤100万人次左右。
护士是针刺伤与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多发生于回套针头或销毁注射器时,针刺伤与锐器伤已成为目前临床医务人员最主要的职业伤害。
一、与锐器刺伤、针刺伤有关的操作1.分离、浸泡及清洗使用过的注射器或其他锐器时。
2.往针头上套回针帽时。
3.将体液或血液在量容器间转移时。
4.使用过的针头放回到非防刺破专用的容器内。
5.注射器使用完毕后没有及时处理针头。
二、预防锐器伤和针刺伤的原则1.无论使用过与否均按照损伤性废物处理。
2.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
3.禁止徒手传递针等锐器物。
4.禁止针等锐器物回套帽。
5.使用者须将用后的针等锐器物放入防水耐刺的利器收集盒内。
三、锐器伤与针刺伤的处理措施1.若不慎被血液或体液接触到皮肤时,立即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若接触到眼睛、口腔时,应使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
2.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时,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3.意外受伤后必须在24h内报告有关部门并填写报表,必须在72h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4.可疑暴露于HB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视伤者的情况采取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
5.可疑暴露于HC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做HCV抗体检查,有些专家建议暴露4~6周后检测HCV的RNA。
6.可疑暴露于HI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短时间内立即口服抗病毒药,尽快于暴露后检测HIV抗体,然后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
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
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医务人员是在医疗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工作环境往往密集,涉及的工具和设备也很多,其中就包括锐器。
锐器是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的设备之一,如不注意操作,很容易造成锐器伤,甚至导致感染。
因此,预防和应急处理锐器伤,成为了医务人员工作中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锐器伤的危害锐器伤是指在医务人员在使用锐器时不慎导致皮肤、肌肉、神经甚至骨骼组织的损伤,若过程中锐器已有感染风险,可能引起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感染。
精细外科手术中,一般是摄取、由助手协助摆放,传递产品需要更多人同步操作,操作人员共性不易掌控,所以要特别注意。
医务人员如果在日常工作中受到锐器伤,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可能导致缺勤,影响工作效率,甚至需要长时间休养,给医院的医疗服务及患者的治疗带来影响。
二、锐器伤的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根据各类手术规程规范化完成工作流程,从而避免人为原因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2)注意动作技巧。
医务人员在使用锐器时应该注意摆放方式,尽量避免伸手去摆放锐器,而且要确保在使用过程中,完成操作后锐器的重新摆放也要稳妥规范。
(3)使用保护装具。
为避免切割溅射沾染体表物,可以在锐器使用过程中穿上防护胶衣、手套、面罩等防护装具。
(4)加强锐器的清洁和消毒。
锐器使用完之后一定要进行清洁,消毒。
清洁时要使用相应的清洁剂,彻底冲洗干净,而消毒则要根据不同需要选用相应的消毒剂,消毒的时间和浓度也是需要注意的。
三、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措施(1)及时处理伤口。
对于急救本身的操作来讲,当发生锐器伤时很重要的第一步是要掌握当时的情况,及时用纱布、绷带等措施对伤口进行处理,以避免细菌感染进一步扩散,也可以利用小创清火贴或者抗感染贴等敷贴,如血流过多,应该及时前往后勤部门处理停血。
(2)第一时间进行消毒处理。
所谓消毒处理,就是利用消毒药物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最好采用医院的专业药品,以确保药品本身的药效及疗效的有效程度。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方法:对我院37位护士开展调查,调查内容为近一年中是否发生锐器致伤,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结果:我院20名手术室护士中共有9名护士在一年内中出现了锐器致伤情况,占比45.00%。
不主动上报人数和不能正确处理人数总占比77.78%,而其中的因素有很多。
结论:医院要加强培训教育,增强护士的意识并加强监管,同时护士自身要重视锐器致伤问题,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锐器致伤;原因;防护措施锐器伤害是指受到锐器伤害而出现的损伤,是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也是医护人员受到各种病原体交叉感染的主要途径[1]。
医护人员受到锐器伤害的首次报告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随后国际社会和相关从业人员越来越关注这一意外伤害给医护人员带来的损伤,针对临床操作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证实了大部分医护人员的血源性疾病感染都是治疗过程中锐器的意外伤害引起的。
一些研究人员发现,极少量带有HBV病毒的血液就能导致医护人员受到感染[2],手术室是医护人员接触锐器频率最高的工作场合。
手术室不仅配备了许多先进技术的医疗设备,还要在室内结构布局上做到科学合理,在日常工作中要制定完善的消毒杀菌制度,确保手术在无菌状态下进行,提高科室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对我院2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
1.2 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问卷参考相关资料而设计,内容包括锐器致伤的原因,损伤后的上报情况,损伤后处理情况等。
2 结果本次调查我院20名护理人员中,共有9名发生过锐器致伤。
2.1 锐器致伤原因表1 锐器致伤的原因(n=9)原因调查人数(例)构成比(%)操作规程错误444.44工作任务繁重333.33工作中慌乱222.22合计9100.002.2 锐器致伤的处理情况表2 锐器致伤后的处理(n=9)处理方法调查人数(例)构成比(%)正确处理333.33错误处理444.44未处理222.22合计9100.002.3 锐器致伤后上报情况表3 锐器致伤上报情况[n(%)]情况护士护生主动上报2(22.22)0(0)不了解要上报2(22.22)1(11.11)未上报3(33.33)l(11.11)3 讨论3.1 锐器致伤原因表1结果显示锐器致伤的原因较多,其具体原因如下3.1.1 违反操作规程手术室内需要的医疗器械多种多样,且大部分较为锐利,如手术刀、缝合针、安瓿瓶等,这些是常见的致使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医疗器械。
手术室锐器刺伤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锐器刺伤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关键词】手术室;锐器刺伤;防护对策手术室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
担任着繁重的手术配合及患者的抢救工作,接触各种锐利器具,如医用的缝针、刀、剪、安瓿、钢针等机会较多,被锐利器具刺伤的危险性较大。
据有关资料显示,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意外血接触,如不慎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或割伤可引起多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1]。
现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刺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总结如下。
1 锐器刺伤的原因1.1 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有关手术室护士担任着手术患者的各种注射、输液及术中传递手术器具的工作,接触缝针、注射器、刀片、针头、安瓿玻璃片等机会最多,发生刺伤的机率最大。
1.2 与手术室护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薄有关护理人员认为在工作中锐利器具刺伤不可避免,因此觉得无所谓,操作时没有高度集中精神,甚至粗心大意,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发生了锐器致伤的高危操作:如套回针套、摆弄针头、用手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或用手直接拾取破碎的玻璃安瓿。
1.3 与工作环境有关手术室护士工作繁忙,经常倒班,身体疲劳是导致容易锐器刺伤的原因之一;抢救患者或大手术时,精神高度紧张也容易导致被锐器刺伤;烦躁患者或小儿手术时,由于不能很好配合,护理操作时,患者突然躁动致护士被刺伤。
1.4 与护理技术操作欠熟练有关手术室护理工作繁忙、紧张。
如果操作欠熟练,手术配合时紧张而无序也容易被锐器刺伤。
2 防护对策2.1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护理人员应充分意识到锐器伤害的危险性,一旦发生锐器伤害,受伤者可能会传染上血液传播的HBV、HCV和HIV等。
应增强防护意识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防止锐器伤的发生。
2.2 规范操作行为为了尽量避免手术室护士被锐器刺伤,必须规范其操作行为,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如手术刀、剪、针、钩,传递时应放在弯盘内,并且每次使用后应放在固定的位置,如手术刀、剪放置于弯盘内并固定在托盘的左上角,手术刀片的装卸必须使用持针器,避免用手直接装卸。
手术室锐器伤

中度伤害
伤及皮下组织,出血较多,需 进行清创缝合等处理。
重度伤害
伤及重要血管、神经或内脏器 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需 紧急手术治疗。
评估因素
伤害程度评估需考虑伤口大小 、深度、位置以及是否伴有血 管、神经或内脏损伤等因素。
02
锐器伤发生原因及危险因 素
操作不规范
手术器械传递方法错误
如直接用手接触刀片、针头等锐器, 或传递过程中力度、方向控制不当。
采取相应措施
根据伤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如局部止血、消毒、包扎等。必要 时,立即就医。
登记上报并追踪处理结果
登记上报
详细记录锐器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伤害程度及处理措施等信息,并及 时上报相关部门。
追踪处理结果
关注伤者的后续治疗情况,追踪处理结果,确保伤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
手术过程中,传递、清洗、整理等环节均存在锐器伤风险,需特别 关注高风险操作。
暴露人员与危害程度
医生、护士、清洁工人员等均可能面临锐器伤威胁,不同岗位人员危 害程度各异。
防控策略制定与实施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
明确手术过程中锐器的使用、传递、清洗和整理等流程,减少不 必要的锐器操作。
提供安全防护设施
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标准的防护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降低锐 器伤风险。
手术室锐器伤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锐器伤概述 • 锐器伤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 • 锐器伤预防措施 • 锐器伤应急处理流程 • 锐器伤后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控策略 •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关怀与支持体系建立
01
锐器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锐器伤是指由刃缘或锐利尖端的 物体造成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手术室锐器伤的危害性与控制对策
(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论文关键词:手术室锐器伤医院感染对策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造成锐器伤害的
原因与控制对策。
方法:总结手术室工作人员常见锐器伤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危害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结果:通过不断学习引起锐器伤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性,从思想上重视,并加强防护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手术室工作人员由于锐器伤所致的感染;锐器伤后,必要时由专业人员根据不同暴露级别对伤者进行心理辅导,可缓解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结论: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及职业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可预防锐器伤所致的感染。
医院的锐气伤害是指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而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
手术室人员的锐器伤可导致血源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潜在风险并造成工作人员不同的心理压力。
发生锐器伤时,只需0.04ml带有HI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E。
有调查显示,全国有80%勺护士曾受过针刺伤,抽查100名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为%%其中缝针刺伤95%刀剪刺伤24%注射或整理器械时等刺伤
78%所以手术室护士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减少锐器伤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笔者分析了近年来手术室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原因,以及采取必要的控制策略,减少锐器伤所致的感染。
1手术室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危险因素
1.1手术室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概率比较高,同时手术治疗过程中与锐利器械接触比较多,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的机会也比较多,一旦发生锐器伤极易感染血源性疾病,除了这类疾病的阴影之外,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还面临着心理疾病的困扰。
尤其是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传染的锐器伤或划伤,多数受伤者都会产生中度或重度的焦虑及悲伤情绪,而对患者的不确定性也会加重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更加重了感染的概率。
1.2工作人员对职业防护认识不足①与工作繁忙、紧张有关: 针头刺伤是手术室常见的锐器伤,常见于缝针传递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尤其是低年资工作人员,防范意识不强,更易发生锐器伤。
② 不良习惯导致的锐器伤:部分工作人员将经常性使用的锐器随意放置,如剪刀、刀片等或直接用手装卸刀片、弯曲缝针等,导致的锐器伤,并可导致感染病原微生物。
③锐利废弃物不按规范处理:如各种针管、刀片、输液器的头皮针、静脉留置针未按规定处理,导致自身或他人伤害。
1.3缺乏专业培训缺少专业技术知识以及锐器伤后的紧急处理知识是导致护理人员受伤受感染的一大原因。
这一问题在新进手术
室人员和实习护士中比较突出。
1.4手术器械的安全性手术器械的安全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由于器械长期频繁使用,其弹性降低。
如持针器的弹性降低后,在缝合过程中,缝针极易发生转向,从而刺伤手术操作者等情况也是造成锐器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1.5锐器伤后是否引起感染其与缝针、刀片、剪刀等锐器的种类及医务人员是否有防护措施和患者血液中的病毒量的多少有关,一般接触急性期或晚期患者危险性倍增。
2手术室锐器伤的预防
2.1加强职业安全意识医院感染部门制定相应的计划,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加强职业安全和防护知识,加强宣教如标准预防、医院感染现状、引起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如何正确合理使用防护用品,正确了解手术室锐器伤的危害性,改变不良的个人操作习惯,牢固树立职业安全理念。
尤其是对新进的手术室人员科室必须进行上岗前的科内专业性培训,告知他们工作中的潜在危险,进行必要的岗前安全教育。
让他们在进人手术室前有一个清晰明确的预防锐器伤的概念,树立标准预防意识。
2.2加强防护措施手术室工作人员是经血传播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可能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和仪器都应视为有传染性,科室应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保护措施。
凡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污物的各项操作,在操作前必
须戴手套。
戴医用乳胶手套是手术室工作人员最直接有效的保护措施。
当针头造成意外损伤后,乳胶手套还可以起到一种阻挡、封闭作用,减少进入伤口的血量,乳胶手套尽管不能避免针头造成的机械损伤,但可以降低感染的可能。
洗器械时要戴手套、袖套、防水围裙及防护眼镜等做好防护。
221按规范操作不规范的操作习惯是导致临床护士锐器损伤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
为此手术室必须制定预防锐器伤的护理操作标准。
包括统一器械台的摆放位置;各种锐器如刀片、剪刀等应放在固定的位置;防止用裸手册安瓶,应戴防护手套或纱布进行操作,注意安PCL的玻璃硬度,用力要均匀适当,以防刺伤;禁止将针、手术刀等锐器物徒手传递;在给患儿等不合作患者静脉穿刺时,应取得其他同事的帮助,预防患儿突发动作而发生锐器伤。
3手术室锐器伤处理
3.1及时正确处理工作中发生锐器伤后现场急救处理非常重要,一旦发生锐器伤后,应持镇静,要积极正确处理。
若被血液污染的针头或仪器等锐器刺伤,对伤口旁进行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对伤口的局部按压。
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冲洗伤口(边冲边挤),然后用胺尔碘消毒,并包扎伤口。
3.2意外伤害暴露后补救措施
3.2.1锐器伤后处理锐器伤口局部处理后,并立即报告科主任及预防保健部门,受伤者及患者及时进行经血传播性疾病项目的检测。
如被HBV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内注射乙型
肝炎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抗体阴性者皮下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如被HCV S HIV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伤应有专业人员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根据暴露级别和病毒载量水平,咨询专业医师考虑是否进行预防性治疗。
322心理辅导被带血液锐器伤害后,担心被某些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多数人都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影响可能是严重而持久的,尤其是发生了HIV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伤,受伤者极易产生中度或重度的焦虑和悲观情绪,须加以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