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第二章 浩瀚的大气 复习课件
式量与摩尔质量的相互联系和区别
①摩尔质量在数值上 = 物质的式量 ②摩尔质量单位:g/mol;式量没有单位
摩尔质量、质量、物质的量三者关系式如 何表示呢?
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质量(g) 摩尔质量(g/mol)
关系式: n = m M
质量
(m)
÷M ×M
物质的量
(n)
×NA ÷NA
微粒数
(N)
一、人类离不开氧气
(三)氧气的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镁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留下
白色粉末。
表达式:Mg+O2 点燃 MgO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点燃
P + O2
P2O5
一、人类离不开氧气
(三)氧气的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
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化合价
世界上的物质很多,组成也很复杂, 科学家研究了物质组成元素原子数量之间 的关系,总结出化合价以帮助我们书写化 学式。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写化学式的步骤(以水为例):
1.写出组成水的元素H O(正价元素写左边,负 价元素写右边)
+1 -2
2.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H O(化合价写在元素符 号的正上方)
为体积小于200mL的溶液 D.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
谢谢
2.2神奇的氧气 一、人类离不开氧气
(一)氧气的用途
氧气的主要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1)急救病人
2)高空飞行员、潜水员、登山运动员携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复习(共22张PPT)
反应的气体 分反应,密度与空气相差较大
A
B
C
链接中考:
1.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 于空气,极易溶于水。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 置是____。
归纳:二、如何选用收集装置?
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
密度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试一试:
下列装置也可以用来收集气体,如 果用该装置收集氧气,进气口是A 还是B? 收集氢气呢?
• 你知道O2、CO2、H2的实验室制法 吗?(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看谁写 得又快又正确。
气体 名称
氧气
二氧 化碳
氢气
忆一忆:
实验室制取该 气体的原料
反应所需 要的条件
1.KMnO4
1.加热
2.H2O2
2.常温(MnO2)
石灰石(CaCO3) 和稀盐酸
常温
锌和稀硫酸 (或稀盐酸)
常温
反应物的状态 固体
反应的条件
加热
棉花
网罩
加热KMnO4制氧气
木炭还原氧化铜
如果在用该装置制取气体时,气体未 收集满,反应就已经停止,该怎么办?
反应物的状态 固体和液体
反应的条件
常温
链实验接室中所常考有用制:加取热气氯体化实铵验和之氢前应该先进行
氧化钙的固操体作混是合物的气方密法性制检取查氨气,同时。
得如到何氯检化查钙上和述水装。应置选的择气的密发性生?装置是__。
水
拓展:
想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 此装置应如何改进?
水
• 小结:
一、发生装置: 1、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2、类型: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固固加热型 (与KMnO4分解制氧气同) 固液常温型 (与H2O2分解制氧气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课件(沪教版)
3. 注意区分“烟”与“雾”、“光”与“火焰”。
【考点突破】 3.(2023河南)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下列物质在
B 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硫粉 B.铁丝 C.镁条 D.木炭
D 4.(2023广西)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 体
【考点突破】
7.(2023福建)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中,
C 下列装置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制备氧气
C.收集氧气
D.蜡烛燃烧
中考链接: 8(2023·湖北荆州)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 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集气瓶 。 (2)实验室既可用于制取氧气又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
引靠流
若过有滤气速泡率贴,过会慢使
防止靠滤纸破损 低
低
防止滤液溅出靠,
加快流速
一贴、二低、三靠
考点5:自然界中的水 7. 硬水和软水
硬水
软水
_________可溶性钙镁化 ________________可溶性钙
概念
合物的水
镁化合物的水
加入________,振荡,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为硬水 鉴别方法
考点3: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2. 化学性质:
紫色石蕊溶液变为__红__色;加热后又变为_紫___色; _H_2_O_+__C__O_2__→___H_2_CO__3、_H__2_C_O__3 _→__H__2O__+__C_O_2_
考点3: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2. 化学性质:
【考点突破】 3.(2023河南)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下列物质在
B 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硫粉 B.铁丝 C.镁条 D.木炭
D 4.(2023广西)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 体
【考点突破】
7.(2023福建)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中,
C 下列装置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制备氧气
C.收集氧气
D.蜡烛燃烧
中考链接: 8(2023·湖北荆州)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 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集气瓶 。 (2)实验室既可用于制取氧气又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
引靠流
若过有滤气速泡率贴,过会慢使
防止靠滤纸破损 低
低
防止滤液溅出靠,
加快流速
一贴、二低、三靠
考点5:自然界中的水 7. 硬水和软水
硬水
软水
_________可溶性钙镁化 ________________可溶性钙
概念
合物的水
镁化合物的水
加入________,振荡,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为硬水 鉴别方法
考点3: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2. 化学性质:
紫色石蕊溶液变为__红__色;加热后又变为_紫___色; _H_2_O_+__C__O_2__→___H_2_CO__3、_H__2_C_O__3 _→__H__2O__+__C_O_2_
考点3: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2. 化学性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知识背记课件
背记手册
六、氧气的用途
性质 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
用途 潜水、登山、太空行走 炼钢、气割、气焊、火箭升天
背记手册
七、氧气的弊端
生活中有些情况下,需要防止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 如包装食品时,会抽成真空,或充入氮气等气体;为了 防止金属发生缓慢氧化而锈蚀,常采取表面喷漆、涂油 等措施隔离氧气。
背记手册
(6)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沙, 是为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
背记手册
【规律总结】 (1)物质燃烧现象的正确描述格式: ①是否剧烈燃烧+②产生火焰、光、烟的颜色(或火星) +③放热+④生成物的色、态、味。 (2)描述实验现象三忌: ①忌把生成物的名称当作现象来描述; ②忌脱离实验实际; ③忌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
面积。 (3)将火柴梗系在细铁丝一端,是为了引燃细铁丝。
背记手册
(4)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 细铁丝反应,待火柴快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 集气瓶中。
(5)为了防止细铁丝燃烧时放热使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 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铁丝由上向下缓慢 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4)书写文字表达式时注意反应条件: 不要将反应条件“点燃”写成“燃烧”。点燃是反应条件, 而燃烧是现象。
背记手册
五、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有的氧化反应 比较剧烈,如燃烧、鞭炮爆炸;有些氧化反应缓慢,不 易察觉,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 皿的锈蚀,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等。
背记手册
物质
反应现象
文字表达式和符号 表达式
硫(淡黄色 固体)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 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 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 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 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复习课件
石墨
C60
无色透明、 硬度高 装饰品、 切割玻璃
深灰色、有金 属光泽、不透 明、很软、导 电能力强
具有超导性
电极、铅笔 芯、润滑剂
应用于材料科 学、超导体等源自防毒面具 竹炭鞋垫 炭雕吸附毒气
除臭消湿
净化空气 装饰房间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N2 ,澄清石灰 水露置空气中会渐变浑浊,这说明了空气中 含有 CO2 ;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的空 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了空气中 含有 H2O 。 2、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 碳元素组成 的单质,其中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 的原因是 。
物理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 性质 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性
点燃 有毒 可燃性 2CO+O2===2CO2 质 蓝色火焰 化学 △ 性质
2
还原性CO+CuO==Cu+CO 做燃料和还原剂 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法 物理 在通常状况,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 性质 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 水,在极低的温度下,二氧化碳可变 性质 为无色液体或雪状固体(干冰)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即用 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进行。 2、所采用的反应装置 3、收集装置及检验
选择试剂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能否产生该气体
2、原料易得,价格便宜
3、操作简便,易于收集
4、产生气体尽量少混入杂质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建议: Na2CO3+2HCl==2NaCl+CO2 +H2O CaCO3+2HCl==CaCl2+ CO2 +H2O Na2CO3+H2SO4== Na2SO4 + CO2 +H2O CaCO3+H2SO4== CaSO4 + CO2 +H2O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阶段专题复习配套课件 沪教版
第三十五页,共50页。
2.(2012·重庆中考改编)2011年10月,“碳捕集与封存国际 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CO2压缩、液化后封 存在泥岩中的方法。关于封存CO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 中错误的是 ( ) A.CO2分子间有空隙 B.CO2气体较易液化 C.CO2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 D.大气中CO2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 【解析(jiě xī)】选C。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不属于空气 污染物。
第九页,共50页。
考点 2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1.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kōngqì)大,且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不支持燃烧 (2)能与水反应:水+二氧化 碳碳酸 (3)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氢氧化钙+二氧化碳 碳酸钙+水 3.用途: (1)灭火;(2)作致冷剂;(3)人工降雨等。
第十页,共50页。
第三十页,共50页。
4.(2012·营口中考)如图是实验室制取O2的常用装置(zhuāngzhì)。 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 名称)替代①。
,还可用
(写一种仪器
第三十一页,共50页。
(2)写出用A装置制O2的文字表达式:
。
(3)与A装置相比,用B装置制O2的优点是
(填字母,不
3.(2012·常德中考)氮肥厂利用氮气和氢气在有铁存在的情 况下合成氨。在此过程(guòchéng)中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 变, 则铁在合成氨过程(guòchéng)中充当 (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消毒剂 【解析】选C。由题目信息可知,铁的存在促进了该反应的发 生,且该反应前后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说明铁在此 过程(guòchéng)中为催化剂。
2.(2012·重庆中考改编)2011年10月,“碳捕集与封存国际 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CO2压缩、液化后封 存在泥岩中的方法。关于封存CO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 中错误的是 ( ) A.CO2分子间有空隙 B.CO2气体较易液化 C.CO2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 D.大气中CO2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 【解析(jiě xī)】选C。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不属于空气 污染物。
第九页,共50页。
考点 2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1.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kōngqì)大,且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不支持燃烧 (2)能与水反应:水+二氧化 碳碳酸 (3)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氢氧化钙+二氧化碳 碳酸钙+水 3.用途: (1)灭火;(2)作致冷剂;(3)人工降雨等。
第十页,共50页。
第三十页,共50页。
4.(2012·营口中考)如图是实验室制取O2的常用装置(zhuāngzhì)。 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 名称)替代①。
,还可用
(写一种仪器
第三十一页,共50页。
(2)写出用A装置制O2的文字表达式:
。
(3)与A装置相比,用B装置制O2的优点是
(填字母,不
3.(2012·常德中考)氮肥厂利用氮气和氢气在有铁存在的情 况下合成氨。在此过程(guòchéng)中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 变, 则铁在合成氨过程(guòchéng)中充当 (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消毒剂 【解析】选C。由题目信息可知,铁的存在促进了该反应的发 生,且该反应前后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说明铁在此 过程(guòchéng)中为催化剂。
沪教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2.3质量守恒定律(共22张PPT)
▪ A. 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 B.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2 ▪ C. 反应后分子个数变少了 ▪ D. 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少了
▪ 知识点 3 质易量误守!恒处注定理意律“的2”应的 用之指:子导化的思学种想式类:和的反数推应目断前不后变原
1、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同时混用.二者若
混合易产生有毒的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注意
1、“化学反应”是前提。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守质
量守恒定律,不适用物理变化。
2、“参加反应”是基础。 “参加反应”的各物
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过量的 剩余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3、“质量总和”是核心。要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质量都计算在内。同学们,可不要忽 略沉淀和气体的质量啊。
4、“质量守恒”是目的。“质量”守恒,不是体
积、分子数目守恒等。
知识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100克干冰升华变成100克二氧化“化碳学气反体应”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是前提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
条质量大所以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质说量总法和”
正确吗?
是核心
(海南中考试题回放)1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 烧生成物的质量 ( C )
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
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C)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
B、反应中N、P的质量比知为识5点:44 质量守恒定律之: 表格数据分析
▪ 知识点 3 质易量误守!恒处注定理意律“的2”应的 用之指:子导化的思学种想式类:和的反数推应目断前不后变原
1、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同时混用.二者若
混合易产生有毒的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注意
1、“化学反应”是前提。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守质
量守恒定律,不适用物理变化。
2、“参加反应”是基础。 “参加反应”的各物
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过量的 剩余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3、“质量总和”是核心。要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质量都计算在内。同学们,可不要忽 略沉淀和气体的质量啊。
4、“质量守恒”是目的。“质量”守恒,不是体
积、分子数目守恒等。
知识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100克干冰升华变成100克二氧化“化碳学气反体应”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是前提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
条质量大所以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质说量总法和”
正确吗?
是核心
(海南中考试题回放)1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 烧生成物的质量 ( C )
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
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C)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
B、反应中N、P的质量比知为识5点:44 质量守恒定律之: 表格数据分析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解读课件: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共47张PPT)(2024版)
知识点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赤潮和水华:
(2)水华的危害 “水华”,就是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现象,水体呈蓝、 绿或暗褐色,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水华”主要由 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水、污水进入水 体后,藻类大量繁殖,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水华”现象便 随之出现。出现“水华”现象后,面积会逐年扩散,持续时间 逐年延长。“水华”主要发生在静态水体,近年来太湖、滇 池、巢湖、洪泽湖都出现过水华现象。
知识点水的净化(重、难点) 在净水流程中,投药杀菌消毒与其他过程变化类 型是否相同?
不相同。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沉淀、吸附、过滤,只是利用 明矾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将杂质除掉,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物理变化;消毒杀菌则是利用消毒剂的毒性与细菌、 病毒发生化学变化杀死细菌和病毒,属于化学变化。
知识点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重点) 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3)液态二氧化碳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把液态二氧化碳作为从 某些植物或植物源中提取天然存在的化合物的媒质,不仅不 会破坏原料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而且产品中不含残留的媒 质,用喷洒液态二氧化碳的方法为飞机场除雾,除雾效率比固 态二氧化碳高几百倍。 (4)二氧化碳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性质(重、难点)
石灰水保鲜鸡蛋的原理:在生活中,常将鸡蛋浸泡澄清石灰水 以达到保鲜的目的。用石灰水保存鲜鸡蛋是一种化学保鲜 法,其原理是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 不溶于水,覆盖在鸡蛋表面,堵住了气孔,这种情况下,鸡蛋里 的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既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损耗,又能防 止鸡蛋缓慢氧化而变质。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重点) 鱼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
其实,鱼和人一样,必须呼吸氧气才能生存,空气和水中 都有氧气,人的肺能分离空气中的氧气却无法吸取水中 的氧气,所以人只能在陆地上呼吸,而不能在水中呼吸; 鱼的鳃可以把氧气从水中分离出来,所以,鱼可以呼吸到 水中的氧气。
沪教全国版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课件(40张)
·人教版
(3)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生 成葡萄糖和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叶绿素 (4)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 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 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择装置。通过对制取氧气装置的分析,他选择用过氧 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认为他选择的依据是 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或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气体检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 ,溶液变 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他的检验方法是否正 确?请说明理由。 不正确。其他气体也可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 或应该用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工业制法 沸点 不同,用分离液态空气的 利用液态氮、液态氧的________ 方法制取氧气。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复习(共21张PPT)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锌 + 硫酸 → 硫酸锌 + 氢气
查阅资料:
氢气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难溶于水。
把导管的一端伸入 水中,双手紧握试管 壁,看导管口是否有 气泡冒出,松手后 导管中有水倒吸。
返回
往长颈漏斗中倒水至漏 斗下端形成液封,把导管 一端伸入水中,双手紧握 容器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 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有 水倒吸。
固体、加热 固体、加热 固体和液体、不加热
实验室制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
一、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 由 反应物的状态 和 反应条件 决定
(1)_固__体__加__热__型__(如高锰酸钾制氧气)
(2)_固__液__常__温__型__(如双氧水制氧气)
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固液常温型
想一想: 气体的收集装置如何选择?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下午9时4分 22秒下午9时4分21:04:2221.11.9
②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于 密度比空气小 , 常温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的气体)
③排水法 (适用于 在水中溶解性小且 不与水反应 的气体)
返回
关闭导气管上的活 塞,往球形漏斗中倒 水,若漏斗下端出现 一段稳定的水柱,则 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 好。
返回
活塞 打开
活塞 关闭
返回
启普发生器
返回
实验室制取气体
知识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料和原理
发生装置
高锰酸钾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酸钾 和 二氧化锰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 + 氧气
查阅资料:
氢气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难溶于水。
把导管的一端伸入 水中,双手紧握试管 壁,看导管口是否有 气泡冒出,松手后 导管中有水倒吸。
返回
往长颈漏斗中倒水至漏 斗下端形成液封,把导管 一端伸入水中,双手紧握 容器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 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有 水倒吸。
固体、加热 固体、加热 固体和液体、不加热
实验室制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
一、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 由 反应物的状态 和 反应条件 决定
(1)_固__体__加__热__型__(如高锰酸钾制氧气)
(2)_固__液__常__温__型__(如双氧水制氧气)
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固液常温型
想一想: 气体的收集装置如何选择?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下午9时4分 22秒下午9时4分21:04:2221.11.9
②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于 密度比空气小 , 常温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的气体)
③排水法 (适用于 在水中溶解性小且 不与水反应 的气体)
返回
关闭导气管上的活 塞,往球形漏斗中倒 水,若漏斗下端出现 一段稳定的水柱,则 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 好。
返回
活塞 打开
活塞 关闭
返回
启普发生器
返回
实验室制取气体
知识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料和原理
发生装置
高锰酸钾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酸钾 和 二氧化锰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 + 氧气
沪教版初中初三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复习课件
(2)化学性质
实验
现象
化学反应式
蜡烛在氧 气中燃烧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黄色, 在氧气中燃烧火焰为白色,都
石蜡+氧气 点燃
放出热量。
二氧化碳+水
木炭在氧 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碳+氧气 点燃
气中燃烧 放出热量。
二氧化碳
铁丝在氧 火星四射;放出热量;产生黑色 铁+氧气 点燃
气中燃烧 的固体。
(2)过滤是一种将__液_体___和__固_体___分离 的方法。
(3)蒸馏是将水加热成水蒸气,再 __冷__凝_成纯净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
(4)常用的具有吸附性的物质是 ___活_性__炭____。
3.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较多 ___可__溶__性_钙__、_镁__物__质____的水。 (2)软水:不__含__或含有少量可溶性钙、镁 物质的水。
故选:D。
►类型二 二氧化碳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 了解。 例2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 作用 B.二氧化碳能灭火既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关, 也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 体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变红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复习课件
知识网络
身边的化 学物质
氧气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氧气的制法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二氧化碳的制法
水 水的组成
水的净化
知识点1 氧气
1.氧气的性质
知识回顾
(1)物理性质 ①在标准状况下,氧气为_无__色__无__味___的气体,密度比 空气_大___,_不__易__溶于水。 ②氧气在-183℃时变为___淡__蓝__色__液__体___,在-218℃时 变为__淡__蓝__色__雪__花__状__固__体____。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 章末知识复习(共10张PPT)
的调查研究。 (1)要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可采取的操作是
过滤 。
(2)完成(1)中的操作后,检验所得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肥皂。水
(3)完成(2)中的操作后,测定水样为硬水,则日常生活中将它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
煮沸 。
(4)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A(B填字母代
常考点2: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3. (2016贵港)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4.(2016衡阳改编)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C
①不能燃烧 ②不能支持燃烧 ③供给呼吸 ④密度比空气大 ⑤密度比空气小
常考点1:氧气的性质与利用 1.(2016梧州)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红色粉末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2.(2016苏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②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 法
2.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1)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通 加常 压情 降况 温: :得 无色 到、 固体 无味 叫的干气冰体 ,可用于人工降雨
②化学性质与 与水 石反 灰水 应: 反应:
(2)二氧化碳的制取
①药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 和 稀盐酸;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6 整理与复习 课件 (共17张PPT)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4.下列物质与氧气反应所得的产物在常温下为气体的是
√A.碳 B.磷 C.铁丝 D.镁
检测促学: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C.二氧化碳难溶于水
D.二氧化碳可制干冰
√ 6.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时都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B.碳酸氢氨受热分解 D.人的呼吸
9.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①
②
弹簧夹
水
有孔隔板
A
B
C
D
E
F
(1)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铁架台 ,②长颈漏斗 。 (2)实验室选用A、D装置制取O2,气体收集完毕时,应
先取导管(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可用硫酸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 (NH3),应选择发生装置为 A (选填序号)。 (4)选择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 C (选填序号)可以用于实 验室制取CO2,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 是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气体应从 端b(填“a”或“b”)。 ② 、若灌满水则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难溶于水的
气体,如下右图,则气体从从 b 端(填“a” 或“b”)通入。
反思悟学: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增强水的导电性
。
电解水的方程式为 2H2O 通电 2H2↑+O2↑
氢气燃烧时产生 淡蓝色 色火焰,生成水。
氢气燃烧方程式为
点燃
2H2+O2
2H2O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可得到的结论是:
。 。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
合作互学:
4.下列物质与氧气反应所得的产物在常温下为气体的是
√A.碳 B.磷 C.铁丝 D.镁
检测促学: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C.二氧化碳难溶于水
D.二氧化碳可制干冰
√ 6.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时都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B.碳酸氢氨受热分解 D.人的呼吸
9.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①
②
弹簧夹
水
有孔隔板
A
B
C
D
E
F
(1)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铁架台 ,②长颈漏斗 。 (2)实验室选用A、D装置制取O2,气体收集完毕时,应
先取导管(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可用硫酸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 (NH3),应选择发生装置为 A (选填序号)。 (4)选择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 C (选填序号)可以用于实 验室制取CO2,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 是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气体应从 端b(填“a”或“b”)。 ② 、若灌满水则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难溶于水的
气体,如下右图,则气体从从 b 端(填“a” 或“b”)通入。
反思悟学: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增强水的导电性
。
电解水的方程式为 2H2O 通电 2H2↑+O2↑
氢气燃烧时产生 淡蓝色 色火焰,生成水。
氢气燃烧方程式为
点燃
2H2+O2
2H2O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可得到的结论是:
。 。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
合作互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整理与归纳课件沪教版
15. (2020·北京密云区期末)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试管1中得到的气体为O2 B. 产生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C. 试管2连接的电源正极一端 D. 该实验可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16. 探究水的组成。 (1)“氢气燃烧”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在其火焰上方 罩一只干冷的烧杯,可观察到_干__冷__烧__杯__内__壁__有__水__雾__(_小__水__珠__)________。 已知: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欲使1L氢气完全 燃烧,所需空气的体积至少约为___2_._5___L。
7. (2019·南京玄武区期末)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及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海水经蒸馏后可以转化为淡水 B. 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都可以过滤除去 C. 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放 D. 硬水通过活性炭可以转化为软水
8. (2019·苏州工业园区期中)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
Ⅱ. 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 见下表:
(1)用下列方案进行第一组的⑤号集气瓶实验,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a___(填字 母),判断气体已集满的方法是 __利__用__排__水__法__收__集__气__体__时__,__若__瓶__口__有__气__泡__冒__出__说__明__收__集__满__了___。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铁__+__氧__气__―点_―_燃_→__四__氧__化__三__铁________。 (2)实验中所用的不同体积分数的氧气可用_排__水__法___(填“向上排空气法”或“排
水法”)收集。
(3)若用如图装置收集一瓶(150 mL)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方法是在150
2024秋新教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2 性质活泼的氧气(同步课件)
第2章 空气与水资源
2.2 性质活泼的氧气
01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02 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观察到的实验事实归纳反应的本质; 03 通过氧气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应用从辩证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
01 氧气的化学性质
01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会大幅减少,这是什么原因呢?
应。有关下图所示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 它们的生成物中在常温下既有气体,也有液体,还有固体 B. 由图示的实验可知,集气瓶也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C. 实验Ⅲ中,集气瓶底装的少量细沙可保护集气瓶,防止瓶底炸裂 D.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可燃物要由瓶口迅速伸至瓶底
7. 有A、B、C、D 四种物质。B 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气体。A在B中比在 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发出白光,且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体D。C在B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由此可以推断:A是 木炭 ;B是 氧气 ;C是 铁 ;D是 二氧化碳 。
注:常温下,1L水中大约 能溶解30mL氧气。
实 验名称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 象
实验结 论
反应表达式
实 验名称
实验现 象
实验结 论
反应表达式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持续发红,放出热量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 出热量,生成无色的能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木炭在氧气中 比在空气中燃
A. 铁丝在空气中加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总会发光、放热 C. 红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食物的腐败与动植物的呼吸都是常见的氧化反应
3. 下列关于氧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2.2 性质活泼的氧气
01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02 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观察到的实验事实归纳反应的本质; 03 通过氧气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应用从辩证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
01 氧气的化学性质
01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会大幅减少,这是什么原因呢?
应。有关下图所示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 它们的生成物中在常温下既有气体,也有液体,还有固体 B. 由图示的实验可知,集气瓶也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C. 实验Ⅲ中,集气瓶底装的少量细沙可保护集气瓶,防止瓶底炸裂 D.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可燃物要由瓶口迅速伸至瓶底
7. 有A、B、C、D 四种物质。B 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气体。A在B中比在 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发出白光,且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体D。C在B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由此可以推断:A是 木炭 ;B是 氧气 ;C是 铁 ;D是 二氧化碳 。
注:常温下,1L水中大约 能溶解30mL氧气。
实 验名称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 象
实验结 论
反应表达式
实 验名称
实验现 象
实验结 论
反应表达式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持续发红,放出热量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 出热量,生成无色的能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木炭在氧气中 比在空气中燃
A. 铁丝在空气中加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总会发光、放热 C. 红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食物的腐败与动植物的呼吸都是常见的氧化反应
3. 下列关于氧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沪教版)教材化中考总复习ppt课件: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54页)
第3课时┃ 考点聚焦
氧气与几种常见物质的 (主要 成分 为石 蜡)
反应现象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 白光;放出热量;瓶壁上 有水雾出现;生成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
点燃
注意事项
a.为了便于检验生成了 水,此实验中的氧气不 能用排水法收集 b.反应结束后,应先 观察水的生成,再检验 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第3课时 第4课时
性质活泼的氧气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5课时
自然界中的水
第3课时┃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3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聚焦
考点1 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______ 无 气味 无 色______ 不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________ 大 , 的_______ 气体 ,________ 液态或固态时颜色变为______ 淡蓝 色。 比较活泼 的 2.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___________ 气体。在点燃的条件下,能跟木炭、硫、铁等物质反应, 同时放出热量。
点燃 C+O2=====CO2 (充分燃烧)
注意事项 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 而下慢慢伸入瓶中
硫
点燃 S+O2=====SO2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 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 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铁丝
a.把铁丝绕成螺旋状, 系一根火柴,引燃铁丝 点燃 3Fe+2O2=====Fe3O4 b.集气瓶底部先放一 些细沙或水
第3课时┃ 考点聚焦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 气密性检查 。 (1)装配好仪器,要进行______________ 外焰 (2)根据酒精灯和水槽的高度固定试管,使酒精灯的______ 正对着试管里有药品的部位。 略向下 倾斜,防止水滴回流到试管底部,而 (3)试管口应________ 1 使试管炸裂。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3处。 平铺 (4)药品应__________ 在试管底部, 以增大药品的受热面积。 (5)伸入试管内的导管,应只稍伸出橡皮塞 ________________即可,便于气 体排出。导管上应套上一段橡皮管,便于操作,以免折断导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槽 集气瓶 E___________F_________
收集装置
例题:指出下图中的四处错误
6、注意事项:
1、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铁夹应夹持在距管口1/3处。 3、药品应平铺或斜铺在试管底部。 4、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5、开始加热时不能立即收集。
6、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例题7: 在今年5月31日世界无 烟日宣传活动中,某学生 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 置。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 水可以检验香烟燃烧是否 有 CO2 气体生成。为了 使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 过澄清石灰水,活塞应向 右 移动。 ______
香烟 针管 活塞
----澄清石灰水
例题8:
我们的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在 ①氢气 ②石墨 ③干冰 ④酒精 ⑤食醋 ⑥纯碱 ⑦生石灰 中选用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属于未来新型能源的是 ① ; 可用于家庭清洗油污的是 ⑥ ; 可用于厨房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⑤ ; 可用作某些食品干燥剂的是 ⑦ ; 司机在驾车前饮用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 是④ 。
没有还原性 能反应 能反应 +4 无毒
灭火、人工降雨、 干冰致冷、温室 肥料
CO2
氧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石灰石、稀盐酸
MnO2、双氧水 高锰酸钾 原理 装置
收集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
带火星 的木条
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的几种检验方法
1、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混浊; (例如区别CO2和 HCl) 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色; (例如区别CO2和 N2) 3、使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 (例如区别CO2、 O2和空气)
用 过 氧 化 氢 制 取 氧 气
金刚石 碳的单质 石墨 C60 稳定性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点燃 碳单质的 2C + O2 2CO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 + O2 点燃 CO2
还原性
碳 + 金属氧化物
C + 2CuO
高温
2Cu + CO2↑
金属单质 + 二氧化碳
金刚石
结 构
物 理 性 质 用 途
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 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1、药品及反应原理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 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 CO2 +H2O
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高温
CaO+CO2↑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
无
氧气的性质 决 定
化学性质:
比较 活泼 的气体,能支持燃烧,是常 用的氧化剂.
用途:供给呼吸 和 支持燃烧
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炼钢、气焊等
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的现象
选择:碳、镁、磷、硫、铁、铝、填入相应的现象 物质 碳 磷 现象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产生大量白烟
想一想: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镁呢? 答:不能。 原因是: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镁也不行,因为能与氮气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答: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小结:反应物是固体且能在空气中燃烧; 并且不与氮气反应, 生成产物是固体.
实验操作
1、通直流电
实验现象
在两极上出现气 泡,负极上的气 体体积︰正极上 气体体积=2 ︰1 木条复燃
结论和解答
2、用带火星的 木条检验正极上 的气体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 3、用燃烧的木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火焰,烧杯壁上有 元素组成的 条去检验负极上 氢气
气体燃烧,有蓝色 水珠。
氧气。
H2和CO 、 CH4 和CO、 CH4 和H2、 CH4 和H2和CO。
例题10: 2001年11月,美军为打击躲藏在阿富汗山洞 中的恐怖分子,使用了一种名为BLU-82的高 效能燃料空气炸弹。这种炸弹爆炸时,除产生 高温外,还可使山洞内氧气耗尽,是其中所有 生物窒息死亡而山洞不致完全崩塌,以便后续 部队进入山洞鉴别死者身份。燃料空气炸弹的 主装药之一是环氧乙烷( ),它的化学 式可写作 C2H4O ,爆炸时,环氧乙烷先呈雾状 分散在空气中,然后燃爆,反应的生成物 CO CO H2 O 为 、 、 。该炸药完全燃 2 2C2H4O +5O2 点燃4CO2+ 4H2O 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氮气(N2) 78%
氧气(O2) 21%
稀有气 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杂质 0.03%
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 利用空气制造氮肥 • 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
保护空气
空气的污染: 粉尘
煤、石油燃烧 工厂废气
汽车尾气
有害气体: SO2、NO2、CO
你认为空气污染的危害有哪些?应怎样保护空气?
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的监测,改善环 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 草以保护大气.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物理性质: 色无 味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略大 . 不易 溶于水,固氧液氧都是淡蓝 色的。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发出明 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 镁 铝 铁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二、实验室制氧的过程
1.仪器名称:
制取装置
铁架台 A__________B_________ 试管
洒精灯 导管 C__________D_________
物理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 性质 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性
点燃 有毒 可燃性 2CO+O2===2CO2 质 蓝色火焰 化学 △ 性质
2
还原性CO+CuO==Cu+CO 做燃料和还原剂 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法 物理 在通常状况,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 性质 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 水,在极低的温度下,二氧化碳可变 性质 为无色液体或雪状固体(干冰)
4、蜡烛含有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燃烧时生 成的CO2和H2O都是无色物质,然而,烛焰上方 往往产生缕缕黑烟,黑烟的主要成分是 炭黑 , 产生的原因是 蜡烛燃烧不完全或空气不充足 ,这 股黑烟能消除室内抽烟பைடு நூலகம்产生的难闻的气味, 说明了黑烟具有 吸附 性。
二氧化碳CO
2
碳的氧化物
一氧化碳CO
一 氧 化 碳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往容器中加入大理石或石灰石 3、往容器中加入稀盐酸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几种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连接装置 从左往右、从下往上
实验顺序:
连:连接仪器
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装药品(先固后液)
集:收集气体
3、CO2的检验
(1)检验产物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浑浊
例题9: 如图,某气体X可能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 X 气体燃烧后生成的 气体通过A、B两个洗气瓶,试回答: (1)若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洗气瓶的质量 不变,则X气体是(填化学式,下同) H2 ; (2)若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B洗气瓶的质量 增加,则X气体是 CO ; (3)若A、B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X 气体可能是 CH4 、 。
CaCO3 === CaO + CO2↑
高温
例题3:
如图所示,将H2、O2、CO2、CO分 别装入四支试管中,然后倒立在水槽中, 水面上升最高的是 ( ) C
A. 装H2的试管 C. 装CO2的试管
考查:气体的溶解性
B. 装O2的试管 D. 装CO的试管
例题4:
如图装置所示,经数小时后,U形管A、 B两处的液面将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 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 瓶口密封) ( C )
的气体
通电
重新组合
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从上述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 的信息?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在化学变化过程 中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 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最小微粒。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物 质
纯 净 物
混合物 单 质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 氧化物 酸
化 合 物
碱
盐
拉瓦锡(1743—1794)
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 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现象: 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 液面上升约1/5体积 结论:O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化学方程式:
4P + 5O2
点燃
2P2O5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例题6: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 家限制CO2 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 效应。 光合作用 作 用 吸 收 CO , 通 过 ( 1 ) 绿 色 植 物 通 过 _________ 2 呼吸作用 __________ 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 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 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 2CO2+6H2==1(C2H4 )+4H2O (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 ①、③ 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禁止使 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 止乱砍滥伐。
收集装置
例题:指出下图中的四处错误
6、注意事项:
1、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铁夹应夹持在距管口1/3处。 3、药品应平铺或斜铺在试管底部。 4、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5、开始加热时不能立即收集。
6、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例题7: 在今年5月31日世界无 烟日宣传活动中,某学生 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 置。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 水可以检验香烟燃烧是否 有 CO2 气体生成。为了 使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 过澄清石灰水,活塞应向 右 移动。 ______
香烟 针管 活塞
----澄清石灰水
例题8:
我们的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在 ①氢气 ②石墨 ③干冰 ④酒精 ⑤食醋 ⑥纯碱 ⑦生石灰 中选用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属于未来新型能源的是 ① ; 可用于家庭清洗油污的是 ⑥ ; 可用于厨房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⑤ ; 可用作某些食品干燥剂的是 ⑦ ; 司机在驾车前饮用的饮料中,不能含有的 是④ 。
没有还原性 能反应 能反应 +4 无毒
灭火、人工降雨、 干冰致冷、温室 肥料
CO2
氧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石灰石、稀盐酸
MnO2、双氧水 高锰酸钾 原理 装置
收集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
带火星 的木条
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的几种检验方法
1、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混浊; (例如区别CO2和 HCl) 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色; (例如区别CO2和 N2) 3、使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 (例如区别CO2、 O2和空气)
用 过 氧 化 氢 制 取 氧 气
金刚石 碳的单质 石墨 C60 稳定性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点燃 碳单质的 2C + O2 2CO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 + O2 点燃 CO2
还原性
碳 + 金属氧化物
C + 2CuO
高温
2Cu + CO2↑
金属单质 + 二氧化碳
金刚石
结 构
物 理 性 质 用 途
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 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1、药品及反应原理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 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 CO2 +H2O
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高温
CaO+CO2↑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
无
氧气的性质 决 定
化学性质:
比较 活泼 的气体,能支持燃烧,是常 用的氧化剂.
用途:供给呼吸 和 支持燃烧
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炼钢、气焊等
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的现象
选择:碳、镁、磷、硫、铁、铝、填入相应的现象 物质 碳 磷 现象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产生大量白烟
想一想: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镁呢? 答:不能。 原因是: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镁也不行,因为能与氮气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答: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小结:反应物是固体且能在空气中燃烧; 并且不与氮气反应, 生成产物是固体.
实验操作
1、通直流电
实验现象
在两极上出现气 泡,负极上的气 体体积︰正极上 气体体积=2 ︰1 木条复燃
结论和解答
2、用带火星的 木条检验正极上 的气体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 3、用燃烧的木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火焰,烧杯壁上有 元素组成的 条去检验负极上 氢气
气体燃烧,有蓝色 水珠。
氧气。
H2和CO 、 CH4 和CO、 CH4 和H2、 CH4 和H2和CO。
例题10: 2001年11月,美军为打击躲藏在阿富汗山洞 中的恐怖分子,使用了一种名为BLU-82的高 效能燃料空气炸弹。这种炸弹爆炸时,除产生 高温外,还可使山洞内氧气耗尽,是其中所有 生物窒息死亡而山洞不致完全崩塌,以便后续 部队进入山洞鉴别死者身份。燃料空气炸弹的 主装药之一是环氧乙烷( ),它的化学 式可写作 C2H4O ,爆炸时,环氧乙烷先呈雾状 分散在空气中,然后燃爆,反应的生成物 CO CO H2 O 为 、 、 。该炸药完全燃 2 2C2H4O +5O2 点燃4CO2+ 4H2O 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氮气(N2) 78%
氧气(O2) 21%
稀有气 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杂质 0.03%
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 利用空气制造氮肥 • 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
保护空气
空气的污染: 粉尘
煤、石油燃烧 工厂废气
汽车尾气
有害气体: SO2、NO2、CO
你认为空气污染的危害有哪些?应怎样保护空气?
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的监测,改善环 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 草以保护大气.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物理性质: 色无 味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略大 . 不易 溶于水,固氧液氧都是淡蓝 色的。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发出明 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 镁 铝 铁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二、实验室制氧的过程
1.仪器名称:
制取装置
铁架台 A__________B_________ 试管
洒精灯 导管 C__________D_________
物理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 性质 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性
点燃 有毒 可燃性 2CO+O2===2CO2 质 蓝色火焰 化学 △ 性质
2
还原性CO+CuO==Cu+CO 做燃料和还原剂 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制法 物理 在通常状况,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 性质 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 水,在极低的温度下,二氧化碳可变 性质 为无色液体或雪状固体(干冰)
4、蜡烛含有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燃烧时生 成的CO2和H2O都是无色物质,然而,烛焰上方 往往产生缕缕黑烟,黑烟的主要成分是 炭黑 , 产生的原因是 蜡烛燃烧不完全或空气不充足 ,这 股黑烟能消除室内抽烟பைடு நூலகம்产生的难闻的气味, 说明了黑烟具有 吸附 性。
二氧化碳CO
2
碳的氧化物
一氧化碳CO
一 氧 化 碳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往容器中加入大理石或石灰石 3、往容器中加入稀盐酸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几种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连接装置 从左往右、从下往上
实验顺序:
连:连接仪器
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装药品(先固后液)
集:收集气体
3、CO2的检验
(1)检验产物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浑浊
例题9: 如图,某气体X可能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 X 气体燃烧后生成的 气体通过A、B两个洗气瓶,试回答: (1)若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洗气瓶的质量 不变,则X气体是(填化学式,下同) H2 ; (2)若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B洗气瓶的质量 增加,则X气体是 CO ; (3)若A、B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X 气体可能是 CH4 、 。
CaCO3 === CaO + CO2↑
高温
例题3:
如图所示,将H2、O2、CO2、CO分 别装入四支试管中,然后倒立在水槽中, 水面上升最高的是 ( ) C
A. 装H2的试管 C. 装CO2的试管
考查:气体的溶解性
B. 装O2的试管 D. 装CO的试管
例题4:
如图装置所示,经数小时后,U形管A、 B两处的液面将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 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 瓶口密封) ( C )
的气体
通电
重新组合
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从上述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 的信息?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在化学变化过程 中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 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最小微粒。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物 质
纯 净 物
混合物 单 质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 氧化物 酸
化 合 物
碱
盐
拉瓦锡(1743—1794)
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 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现象: 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 液面上升约1/5体积 结论:O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化学方程式:
4P + 5O2
点燃
2P2O5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例题6: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 家限制CO2 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 效应。 光合作用 作 用 吸 收 CO , 通 过 ( 1 ) 绿 色 植 物 通 过 _________ 2 呼吸作用 __________ 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 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 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 2CO2+6H2==1(C2H4 )+4H2O (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 ①、③ 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禁止使 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 止乱砍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