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复习提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复习提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复习提纲第一章金属及其化合物1.1 金属的性质与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包括导电、导热、延展性、可塑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活泼度、氧化性等)•金属的应用领域与实际应用(如用于制造汽车、航空器等)1.2 非金属(硅和氧)的初步认识•非金属的比较•氧气的制法、性质和用途•硅的应用1.3 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金属氧化物及其性质•金属氧化物的应用•非金属氧化物的初步认识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 原子及元素周期表•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特征和用法•元素的分类2.2 分子与化合物•分子的构成和性质•化合物的种类和性质•化合物的分类及其命名2.3 离子及离子化合物•离子的构成和性质•离子化合物的种类和性质•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及其化学式第三章化学反应3.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构成和表示法•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平衡常数3.2 反应量与反应热•反应的热效应•热化学计算•热化学方程式3.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类型•离子化学方程式的还原•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第四章酸碱及其盐4.1 酸•酸的性质和分类•酸的实际应用4.2 碱•碱的性质和分类•碱的实际应用4.3 中和反应及盐的合成•中和反应的基本特征和实例•盐的合成及其特点•盐的命名及其应用第五章有机化学基础5.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和性质5.2 烃•烃的基本结构和种类•烃的性质和实际应用5.3 功能团•功能团基本概念及其种类•脂肪族化合物与环状化合物的特点结语本文档是对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复习提纲,主要包含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物质的组成与结构、酸碱及其盐、有机化学基础等五个章节。

通过学习本文档,可以更好地复习九年级化学下册的知识点,提升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元素周期表与金属1.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特点1.1.1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1.1.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特性关系1.1.3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1.2金属性质与金属材料1.2.1金属的物理性质1.2.2金属的化学性质1.2.3金属的利用与工程应用1.3非金属元素与金属的比较1.3.1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1.3.2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1.3.3非金属元素的利用与工程应用第二章电化学基础2.1电流与化学反应的关系2.1.1电流的定义与测量2.1.2电解与电解质2.1.3化学和电流之间的转化关系2.2电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2.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2.2.2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2.2.3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转移2.3电化学实验与应用2.3.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2.3.2电解质溶液中金属的析出实验2.3.3电解质溶液中的酸碱中和实验第三章能量与化学反应3.1能量的种类和守恒定律3.1.1能量的种类和转化形式3.1.2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3.1.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3.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3.2.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定义3.2.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测量3.2.3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应用3.3能量与化学反应的控制3.3.1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3.3.2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3.3.3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关系第四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4.1碳与有机化合物4.1.1碳的特性与构成4.1.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特点4.1.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4.2烃类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4.2.1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性质4.2.2烃类化合物的燃烧与利用4.2.3烃类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3有机酸与酯4.3.1有机酸与酯的基本性质4.3.2有机酸与酯的制备与用途4.3.3有机酸与酯的结构与命名以上为九年级化学(下)的复习提纲。

通过按照提纲进行复习,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框架,全面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化学学习效果。

同时,建议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结合教材、习题集等进行练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上]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上]

九年级化学(上)复习提纲(沪教版)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N 2 78% , O 2 21% , CO 2 0.03% ,稀有气体0.94%,杂质0.03%.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

7、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 2 、N 2 、CO 2、H 2O 等。

8、大气污染可分为烟尘和有害气体两类,烟尘可来自工厂、建筑工地;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 2、NO 2、CO ,主要来自工业废气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我们既要处理工厂废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9、O 2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O 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淡蓝色液体和雪状固体。

发射火箭、氧炔焰等。

12、氧气的工业制法:空气→液化→蒸发→氮气、液态氧。

(物理变化)13、:(1)2KMnO 4K 2MnO 4+ MnO 2 + O 2↑ ;(2)2H 2O 2 O + O 2 ↑。

(可用排水法收集O 2 ,因为O 2不易溶于水)14、:(1)产生途径:人、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等含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遗体的分解;(2)消耗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洋的吸收作用。

15、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一模块:基本常识与常见实验1.1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化学的定义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危险实验室物质的性质和注意事项-常用实验器材的名称和使用方法1.2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元素符号的由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离子的含义1.3常见离子的名称和化学式-常见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名称和化学式的记忆方法-硫酸根离子、硫酸盐、盐类和氧化物的命名规则1.4化学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质量百分含量的计算方法和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平衡计算第二模块: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的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序数、原子量和质数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历史演变2.2原子和离子的结构-原子的共价键和简单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晶格结构2.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趋势-主族和过渡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应用第三模块:化学中的能量变化3.1热的概念和能量变化-热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平衡3.2燃烧反应和火焰-燃烧反应的定义、条件和特点-碳的燃烧反应和火焰的结构-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3.3蒸发和溶解的能量变化-蒸发和溶解的定义和特点-蒸发和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溶解热和溶液的浓度第四模块: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4.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定义、特点和类型-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4.2双曲线反应和燃烧反应-双元反应和双曲线反应的定义和特点-燃烧反应的类型、条件和特点-燃烧反应的平衡计算4.3中和反应和盐类的制备-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盐类的命名和制备方法-盐类的性质和应用以上是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必备的知识点,详细内容还需参考教材进行学习和总结。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章复习框架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章复习框架

观察对比两组 反应表达式
化合反应
六、其它知识点 能量转化: 有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保护气性质: 铁生锈的条件及防锈原理:
小于1/5的 情况
四、仪器操作
实验前 1、对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
中 2、对固体、液体药品的加热; 后 3、仪器的清洗。
五、表达式及反应现象
NH4HCO3 Cu2(OH)2CO3 C + O2 S + O2 P + O2 Mg + O2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加热
分解反应
NH3+CO2+H2O 加热 CuO + H2O + CO2 CO2 SO2 P2O5 MgO
性质与变化: 1、熟记常见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2、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 练习:导学方案19页 选择题2
纯净物与混合物:
1、分类标准是
物质种类
,与
元素种类
无关。
练习:冰水、海水、白醋、铝合金、大理石
三、掌握三个实验 1、NH4HCO3受热分解 对固体药品加热 2、铜绿受热分解 3、用红磷测定O2的体积分数
第一章复习框架
一、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二、四个概念 三、掌握三个实验 四、仪器操作 五、表达式及反应现象 六、其它知识点
一、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例如: H 2O 氢元素、氧元素 水的化学式 ,是由 组成, 由 水分子 构成。
练习:二氧化碳、氦气、铁 导学方案:15页3、3、 17页8、9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四个概念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点复习提纲-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点复习提纲-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1、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最多的成分是氮气,其次是氧气。

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为:氮气78%(约4/5),氧气21%(约1/5),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2、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固态氧是淡蓝色的可燃物文字表达式反应现象在空气中在氧气中木炭碳+氧气—二氧化碳红热(燃烧)白光铁丝铁+氧气—四氧化三铁不能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蜡烛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黄色火焰白光、水雾硫硫+氧气—二氧化硫(刺激性气味有毒)淡蓝色火焰蓝紫色火焰镁条镁+氧气—氧化镁耀眼的白光、白色固体(白烟)x红磷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有毒)白烟x氢气氢气+氧气—水淡蓝色火焰、水雾x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A、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受热面积B、火柴梗----引燃铁丝C、火柴梗即将燃尽时伸入----防止造成氧气不纯D、瓶中事先放少量的水或沙子----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A、氧气不纯B、铁丝表面有锈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可分为:剧烈的氧化反应如燃烧、火药爆炸;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制品的腐蚀、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4、氧气的用途:A、供给呼吸B、支持燃烧(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5、工业上制取氧气:方法分离液态的空气(物理变化)【原理液态氮气的沸点低于液态氧气】6、实验室制取氧气:一、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KMnO4K2MnO4MnO2O2紫黑色固体绿色固体黑色固体实验步骤:(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的外壁(也可用热的毛巾),如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不漏气(松手后,导管中会形成一段高于液面的液柱)(2)、装:装入药品(3)、定:固定试管(先下后上,先左后右)(4)、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移动酒精灯,后集中加热)(5)、收:收集气体(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收集,因为刚出来的气体为空气。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化学主要学习了如下内容:一、物质的性质与结构1.粉末状的二氧化硅对声音具有吸收能力,因而可以用于制作音响材料。

2.铁和铝都属于金属,但铁比铝更容易被磁化。

3.水对金属的腐蚀作用较弱,但可以与金属发生电化学反应。

4.分子运动使物质呈现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分子间作用力决定物质不同态的存在。

5.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成正比,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6.分子和离子的化学键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二、最简单的物质,金属1.金属的物理性质:延展性、导电性、热导性。

2.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化学反应时,金属通常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3.金属在空气中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4.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5.金属的碱性越强,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度越快。

三、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1.非金属元素的特点:不良导电性、不良热导性、易聚集静电电荷。

2.卤素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常见气态。

3.硫、氮、碳和氧是生物体中的重要元素。

4.氧和氮都是气体,但氧为带状结构,氮为双键结构。

5.碳可以形成多种结构,如钻石、石墨和纳米管。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与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消失和生成关系。

2.反应物通过吸收或释放能量产生新的物质。

3.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五、酸、碱和盐1.酸具有酸性气味,能与碎纸反应。

2.酸可以与金属生成盐和释放氢气。

3.氧化酸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有苦碱性气味,能与红茶叶反应。

5.碱可以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酸性盐和水。

6.盐是酸和碱中的一种化合物,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

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物浓度变化或生成物生成速率来确定。

2.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3.平衡状态指的是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

4.平衡常数描述了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关系。

七、酸碱溶液的电离和中和反应1.弱酸和弱碱在水中不完全电离,生成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较低。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总复习总结(识记部分)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推断一般考颜色、条件、沉淀、转化)⑴金刚石、石墨: C ⑵水银、汞:Hg (3)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4)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4)盐酸、氢氯酸:HCl (5)硫酸H2SO4;(6)硝酸HNO3 磷酸H3PO4 (7)亚硫酸:H2SO3(8)氢硫酸:H2S (9)氯酸HClO3(10)生石灰、氧化钙:CaO (11)熟石灰、消石灰:Ca(OH)2 (12)Ca(OH)2水溶液(俗名石灰水)(13)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4)氨气:NH3(碱性气体)(15)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6)氯化钠(NaCl):食盐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杂质而易潮解(17)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18)纯碱苏打,口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19)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20)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21)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22)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23)甲醇:CH3OH有毒、失明死亡 (24)酒精、乙醇:C2H5OH 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 CO和H2(25)CH4-沼气、瓦斯、天然气(2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二、物质的溶解性盐的溶解性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碱的溶解性: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化学是一门很困难的学科,它对学生的各方面实力都有所要求。

所以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必须要驾驭好学习方法。

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供大家阅读参考。

书目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化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化学如何学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缘由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缘由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

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剧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一样!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足够),生成CO2: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足够),生成CO:2C+O2点燃2CO3、复原性: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响)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粉末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试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响物状态及反响条件确定:反响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那么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响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须要加热,制气体时那么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确定: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2、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响:CaCO3+2HCl==CaCl2+H2O+CO2↑2)选用和制氢气一样的发生装置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那么是二氧化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沪教版)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5.吸烟有害健康:吸烟的主要有毒物质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等)、烟碱(尼古丁Nicotine,成瘾性)、一氧化碳(心血管衰竭)6.化肥的合理施用及存放实验: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应该放在避光阴暗处,密封保存)现象:固体变少,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在试管口有液体NH4HCO3△ NH3↑ + H2O + CO2 ↑7.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1)合理利用的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净化,海水淡化)(2)钢铁的合理使用(增强性能,延长寿命)实验:在盐水中的铁生锈实验;现象: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红色水柱上升(3)白色污染问题(可降解塑料)(4)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5)臭氧层空洞(氟里昂)(6)酸雨(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实验:含硫火柴的燃烧现象:有刺激性气味,并且一段时间后,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用木条做对比试验,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变化“铜绿”[Cu2(OH)2CO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它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 + 4HCl == 2CuCl2 + CO2↑+ 3H2O]。

“铜绿”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2CuO + CO2↑+ H2O]。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N 2 78% , O 2 21% , CO 2 0.03% ,稀有气体0.94%,杂质0.03%.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 2 、N 2 、CO 2、H 2O 等。

3、大气污染可分为烟尘和有害气体两类,烟尘可来自工厂、建筑工地;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 2、NO 2、CO ,主要来自工业废气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我们既要处理工厂废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工业上“固硫”常使用生石灰或石灰石)4、O 2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O 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淡蓝色液体和雪状固体。

5、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2)支持燃烧:炼钢、发射火箭、氧炔焰等。

6、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空气→液化→蒸发→氮气、液态氧。

(物理变化)7(1)2KMnO 4K 2MnO 4+ MnO 2 + O 2↑ ;(2)2H 2O 2O + O 2 ↑。

(可用排水法收集O 2 ,因为O 2不易溶于水) 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生成物的溶解性、密度、是否与空气反应、是否与水反应8、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1)产生途径:人、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等含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遗体的分解;(2)消耗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洋的吸收作用。

9、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

一方面我们要减少含碳燃料的燃 烧,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开发氢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如何比较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温室效应能力?[注意设计实验时对变量的控制])10、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CO 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无色液体和无色固体(干冰)。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CO 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 2 + H 2O ═ H 2CO 3 ;3(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 + Ca(OH)2═CaCO3↓+ H2O ,该反应可用于CO2气体的检验。

CO2的用途:(1)灭火(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2)人工降雨、舞台云雾(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使水蒸气液化);(3)光合作用的原料;(4)保存食品(和冰比较有什么优点)。

11、CO2的实验室制法: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CaCO3 + 2HCl═CaCl2+H2O+CO2↑,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验满时用燃着的火柴放在瓶口,看火柴是否熄灭。

12、CO2与人体健康:CO2无毒,当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对人体有害,因为CO2不能供给呼吸,故进入枯井或山洞前要做灯火试验。

13、电解水:(H2),(O2),体积比为2 ∶1 ,2H22 + O2↑,2 H22O(1.为什么刚开始产生的氢气体积和氧气体积比大于2:1;2.如何从数值的角度判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接近理论值?)14、硬水与软水:溶有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溶有较少或不含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化学变化),若出现大量泡沫,是软水;反之为硬水。

(家庭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化学变化)15、水的净化:(1)静置;(2)明矾净水(明矾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3)过滤(把固体和液体分开:一贴、二低、三靠;仪器:漏斗、玻璃棒、烧杯)。

(4)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4)蒸馏。

注: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①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②实验仪器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1、微粒的性质:(1)物质是由极小的微粒构成的;(2)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3)微粒之间有空隙(气体>液体>固体,气体容易压缩)2、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构成);(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3)离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可分为阳离子[如Na +、NH 4+]和阴离子[如Cl —、CO 32—],阴、阳离子相互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aCl 、NH 4HCO 3)。

3、原子结构:(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体积极小但质量相当于整个原子质量。

它虽小,还可分为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2)电子:带负电,在原子核外很大空间作高速运转。

跟原子比较,其质量和体积都可忽略不计。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或”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如Ca (OH )2的相对分子质量Mr[Ca (OH )2] = 40+(16+1)×2 = 74 。

(注意:硫酸铜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6、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1)地壳中最多的元素:O (2)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Al(3)海水、人体中最多的元素:O (4)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H8、化合物的命名:(1)两种元素化合:“某化某”,如MgO 氧化镁,NaCl 氯化钠,Fe 3O 4四氧化三铁,P 2O 5五氧化二磷,Ca (OH )2氢氧化钙;(2)金属与酸根化合:“某酸某”,如CaCO 3碳酸钙,CuSO 4硫酸铜,NH 4NO 3硝酸铵。

9、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Fe 2O 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70%100316256256%100O Fe Mr 2Fe Ar 32=⨯⨯+⨯⨯=⨯⨯)()( NH 4NO 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35%100316144114214%100NO NH Mr 2N Ar 34=⨯⨯++⨯+⨯=⨯⨯)()(第四章燃烧燃料1、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1)移走可燃物;(2)隔绝氧气(如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如房屋着火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2、发生火灾的应急处理:(1)若火势小,可自行用灭火器材扑灭;(2)若火势大,应立即拨打“119”,并说明火灾地点、火势大小、可燃物性质。

自己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切勿轻易跳楼!3:(1)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多。

2;(2)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少,不仅浪费燃料,还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和碳黑污染环境。

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如燃烧蜂窝煤比燃烧煤球好。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和气体导致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粉尘、在遇到明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也有物理变化的爆炸如车胎爆炸)。

5、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元素种类守恒:法轮功头目李洪志鼓吹他发功可把铜铁变成金银,他违背了化学反应不可能产生新元素的规律;(2)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反应X+3O2══2CO2+3H2O,X的化学式应为C2H6O 。

(3)物质质量守恒:反应A+2B══C+2D,现有5gA与10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 g C,则生成D的质量为5+10─8=7 g。

质量守恒定律中所隐含的“六个一定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1)“六个一定不变”:①元素种类;②元素质量;③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④原子种类;⑤原子数目;⑥原子质量。

(2)“两个一定改变”:①物质种类;②分子种类(由分子构成的物质)(3)“两个可能改变”:①分子总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②气体体积(在同温同压下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有气体时)。

6、化学变化的定量计算:实验室要制取二氧化碳8.8 g,至少需要含碳酸钙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克?解:设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x g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10044x•80% 8.88.84480%x100=•,解得x=25 g 答: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25 g 。

7、化石燃料:(1)煤:也叫煤炭,“工业的粮食”,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元素为碳;(2)石油:“工业的血液”,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元素为碳、氢;(3)天然气:“西气东输”的燃料,主要成分为甲烷(CH4)。

它们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简单燃烧既浪费资源,又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引发温室效应,产生热污染,释放SO2、CO等有毒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