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元素周期表与金属

1.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特点

1.1.1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

1.1.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特性关系1.1.3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1.2金属性质与金属材料

1.2.1金属的物理性质

1.2.2金属的化学性质

1.2.3金属的利用与工程应用

1.3非金属元素与金属的比较

1.3.1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

1.3.2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1.3.3非金属元素的利用与工程应用第二章电化学基础

2.1电流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2.1.1电流的定义与测量

2.1.2电解与电解质

2.1.3化学和电流之间的转化关系2.2电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2.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2.2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

2.2.3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转移

2.3电化学实验与应用

2.3.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2.3.2电解质溶液中金属的析出实验2.3.3电解质溶液中的酸碱中和实验第三章能量与化学反应

3.1能量的种类和守恒定律

3.1.1能量的种类和转化形式

3.1.2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3.1.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

3.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3.2.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定义

3.2.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测量

3.2.3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应用

3.3能量与化学反应的控制

3.3.1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

3.3.2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

3.3.3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关系

第四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4.1碳与有机化合物

4.1.1碳的特性与构成

4.1.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特点

4.1.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4.2烃类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4.2.1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性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初三讲义复习提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初三讲义复习提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下)

第六章溶解现象

一、溶解

1、概念: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2、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K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CaO、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温度变化:如NaCl

二、溶液的形成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如泥土分散到水中。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3、乳化作用:洗涤剂等中的乳化剂能够把油分散到水中,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

定乳浊液的过程。

4、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它既可以是固体(如食盐水中的食盐),也可以为

液体(如酒精水溶液中的酒精)或气体(如盐酸中的氯化氢、氨水中的氨

气)。②溶剂:能溶解溶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也有其他溶剂,

如碘酒中的酒精、汽油溶解植物油。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3)水溶液的特性;(1)冰点的降低:在严寒的冬季,水易结冰而酱油和食醋不会结冰;

用食盐可以融化道路上的积雪。

(2)沸点的升高:煮沸的汤比沸水温度高。

(3)导电性:食盐水、稀硫酸、烧碱溶液均能导电是由于在其溶液中

初三化学复习提纲(沪教版)中考复习资料全集

初三化学复习提纲(沪教版)中考复习资料全集

2009年沪教版化学中考复习资料全集

目录

一、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基础材料 (1)

二、初中化学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问题 (19)

三、推断专题 (20)

四、实验与数据 (31)

五、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37)

六、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 (42)

七、根据化学式计算 (46)

八、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51)

九、整体计算的思想 (57)

十、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59)

十一、科学探究 (64)

一、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基础材料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⑴物理变化: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水结成冰);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蒸馏(如: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炼制石油);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蒸

发或冷却)结晶等

⑵化学变化: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

示剂变色(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生米煮成熟饭、

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

⑶不能确定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爆炸(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

石灰水变浑浊(通CO2变浑是化学变化,加热析出Ca(OH)2是物理变化)

⑷两种变化的关系:

①宏观区别: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或原物质是否改变了)

②微观区别:是否产生了新分子(或原分子是否改变了)

③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⑸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CO2和SO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而CO2不能。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1.物质的构成:分子、离子和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2.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a.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熔点、沸点等。

b.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溶解、氧化还原等。

二、常见物质的基本性质

1.金属:导电性好、热导性好、韧性强、延展性强、金属光泽。

2.非金属:导电性差、热导性差、脆性强、无延展性、无金属光泽。

3.金属氧化物:由金属和氧元素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常见的有氧化锌、氧化铁等。

4.酸:在水溶液中呈酸性的物质,常见的有盐酸、硫酸等。

5.碱:在水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常见的有氢氧化钠、氨水等。

6.盐:由酸和碱中和生成的物质,常见的有氯化钠、硫酸钠等。

三、物质的组成与转化

1.密度: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常用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2.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同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3.分离物质的方法:过滤、蒸馏、结晶、浓缩、凝固点、沉淀等方法。

4.物质的转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物质转化的两种基本形式。

a.物理变化: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但分子、离子和原子并未

改变。

b.化学变化:物质的分子、离子和原子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和性质。

四、常见的酸碱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

1.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常见的有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等。

2.中和反应:酸和碱完全反应,生成中性物质(盐)和水。酸的酸度

用pH值表示。

3.氧化还原反应: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a.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氧化态增加。

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沪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沪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沪教版

进入初三后,我们接触了一门新的学科--化学。为了让同学们学好化学,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沪教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沪教版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一模块:基本常识与常见实验

1.1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

-化学的定义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常见的危险实验室物质的性质和注意事项

-常用实验器材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1.2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元素符号的由来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离子的含义

1.3常见离子的名称和化学式

-常见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名称和化学式的记忆方法

-硫酸根离子、硫酸盐、盐类和氧化物的命名规则

1.4化学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质量百分含量的计算方法和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平衡计算第二模块: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2.1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序数、原子量和质数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历史演变

2.2原子和离子的结构

-原子的共价键和简单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晶格结构

2.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趋势-主族和过渡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应用

第三模块:化学中的能量变化

3.1热的概念和能量变化

-热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平衡

3.2燃烧反应和火焰

-燃烧反应的定义、条件和特点

-碳的燃烧反应和火焰的结构

-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

3.3蒸发和溶解的能量变化

-蒸发和溶解的定义和特点

-蒸发和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溶解热和溶液的浓度

第四模块: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4.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定义、特点和类型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平衡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章复习框架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章复习框架
小于1/5的 情况
四、仪器操作
实验前 1、对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
中 2、对固体、液体药品的加热; 后 3、仪器的清洗。
wenku.baidu.com
五、表达式及反应现象
NH4HCO3 Cu2(OH)2CO3 C + O2 S + O2 P + O2 Mg + O2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加热
分解反应
NH3+CO2+H2O 加热 CuO + H2O + CO2 CO2 SO2 P2O5 MgO
观察对比两组 反应表达式
化合反应
六、其它知识点 能量转化: 有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保护气性质: 铁生锈的条件及防锈原理:
第一章复习框架
一、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二、四个概念 三、掌握三个实验 四、仪器操作 五、表达式及反应现象 六、其它知识点
一、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例如: H 2O 氢元素、氧元素 水的化学式 ,是由 组成, 由 水分子 构成。
练习:二氧化碳、氦气、铁 导学方案:15页3、3、 17页8、9题
二、四个概念
性质与变化: 1、熟记常见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2、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 练习:导学方案19页 选择题2
纯净物与混合物:
1、分类标准是
物质种类
,与
元素种类
无关。
练习:冰水、海水、白醋、铝合金、大理石

沪教版 初三化学 第一单元知识整理

沪教版 初三化学 第一单元知识整理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沪教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N2 78% , O2 21% , CO2 0.03% ,稀有气体0.94%,杂质0.03%.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N2、CO2、H2O等。

7.吸烟有害健康:吸烟的主要有毒物质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等)、烟碱(尼古丁Nicotine,成瘾性)、一氧化碳(心血管衰竭)

8.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常温下很稳定,不活泼,既不能燃烧(不可燃),也不能支持燃烧(不阻燃),不能供给呼吸。高温下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用途:①液氮用于医疗手术②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③用于制氮肥④用作灯泡填充气

9.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1)稀有气体是氦(He)、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

1.第一单元:基本物质结构与性质

-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与结构,如溶解性、化学反应等;-化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的观察和描述方法。

2.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与能量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燃烧和酸碱中性化反应的能量变化;

-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传递的过程。

3.第三单元:金属元素与金属化合物

-金属材料的常见性质和用途;

-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结构;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反应;

-金属离子的还原与氧化反应。

4.第四单元: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结构;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化合反应;

-非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酸的性质与用途。

5.第五单元:盐与化肥

-盐的性质与应用;

-酸与盐的反应;

-化肥的成分与作用。

6.第六单元:溶液的性质与应用

-溶质与溶剂的概念和性质;

-溶液的浓度计算;

-溶液的酸度和碱度;

-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的应用。

7.第七单元:空气与水净化

-空气中的组成和性质;

-空气的净化方法;

-水的净化方法和水的重要性;

-酸雨的成因和对环境的危害。

这是根据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的章节顺序列举的知识点,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概念,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性质、反应过程等内容,并能够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变化规律的科学。以下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原子结构

-原子模型的发展

-原子的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

-原子的量子化学

-电子排布及元素周期表

2.离子和化学键

-离子的定义和特性

-离子化合物的性质和命名方法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各种化学键的分类和特点

3.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

-平衡方程式和化学平衡

-摩尔质量和摩尔计算

-溶液浓度的计算

4.酸、碱和盐

-酸碱理论和酸碱指示剂

-酸和碱的性质及化学式

-酸碱滴定和中和反应

-盐的命名和产生方式

5.氧化与还原

-氧化与还原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实例

-金属的活动性和反应活性顺序

6.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方法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和性质

-醇、醛、酮和羧酸的基本结构和性质-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7.化学反应的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关系

-表观活化能和催化剂的作用

8.化学能与能量变化

-化学能和化学能的转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燃烧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的焓变计算

以上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计算的方法,认识酸碱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全册)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

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

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

碱性等。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N2 78% , O2 21% , CO2 0.03% ,稀有气体0.94%,杂质0.03%.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

7、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N2、CO2、H2O等。

8、大气污染可分为烟尘和有害气体两类,烟尘可来自工厂、建筑工地;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NO2、CO,主要来自工业废气和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我们既要处理工厂废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9、O2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难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淡蓝色液体和雪状固体。

10、O2的化学性质: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如下

射火箭、氧炔焰等。

12、氧气的工业制法:空气→液化→蒸发→氮气、液态氧。(物理变化) 13:(1)2KMnO 4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化学主要学习了如下内容:

一、物质的性质与结构

1.粉末状的二氧化硅对声音具有吸收能力,因而可以用于制作音响材料。

2.铁和铝都属于金属,但铁比铝更容易被磁化。

3.水对金属的腐蚀作用较弱,但可以与金属发生电化学反应。

4.分子运动使物质呈现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分子间作用力决定物质不同态的存在。

5.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成正比,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6.分子和离子的化学键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二、最简单的物质,金属

1.金属的物理性质:延展性、导电性、热导性。

2.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化学反应时,金属通常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3.金属在空气中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4.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5.金属的碱性越强,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度越快。

三、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

1.非金属元素的特点:不良导电性、不良热导性、易聚集静电电荷。

2.卤素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常见气态。

3.硫、氮、碳和氧是生物体中的重要元素。

4.氧和氮都是气体,但氧为带状结构,氮为双键结构。

5.碳可以形成多种结构,如钻石、石墨和纳米管。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与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消失和生成关系。

2.反应物通过吸收或释放能量产生新的物质。

3.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五、酸、碱和盐

1.酸具有酸性气味,能与碎纸反应。

2.酸可以与金属生成盐和释放氢气。

3.氧化酸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有苦碱性气味,能与红茶叶反应。

5.碱可以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酸性盐和水。

6.盐是酸和碱中的一种化合物,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

化学是一门很复杂的学科,它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所要求。所以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一定要掌握好学习方法。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供大家阅读参考。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沪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知识梳理

沪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知识梳理

第二章知识梳理

物质氧气二氧化碳 (固态:干冰)

物理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C + O2 === CO2 S + O2 === SO2

2H2 + O2 === 2H2O 4P + 5O2 === 2P2O5

2CO + O2 === 2CO2

3Fe + 2O2 === Fe3O4 2Mg + O2 === 2MgO

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有助燃性,做助燃剂【化合反应】

H2O + CO2 === H2CO3

(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2 === CaCO3↓+ H2O

C + CO2 === 2CO

不可燃、不助燃

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人工降雨灭火制碳酸饮料

实验室制法药

①高锰酸钾

②双氧水、二氧化锰

大理石(石灰石)、稀盐酸

A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

B 2H2O2 === 2H2O + O2↑

【分解反应】

B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置 A B B

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长颈漏斗分液漏斗锥形瓶集气瓶水槽

C 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

气瓶口,木条复燃,O2集满)

E排水集气法(有大量、连续气泡产生开

始收集,集气瓶外有气泡已集满)

C 向上排空气法(将燃着的木条放

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CO2集满)检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是

O2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

浊,是CO2

Ca(OH)2 + CO2 === CaCO3↓+ H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沪教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5.吸烟有害健康:吸烟的主要有毒物质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等)、烟碱(尼古丁Nicotine,成瘾性)、一氧化碳(心血管衰竭)

6.化肥的合理施用及存放

实验: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应该放在避光阴暗处,密封保存)

现象:固体变少,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在试管口有液体NH4HCO3△ NH3↑ + H2O + CO2 ↑

7.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

(1)合理利用的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净化,海水淡化)

(2)钢铁的合理使用(增强性能,延长寿命)

实验:在盐水中的铁生锈实验;现象: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红色水柱上升

(3)白色污染问题(可降解塑料)

(4)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臭氧层空洞(氟里昂)

(6)酸雨(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

实验:含硫火柴的燃烧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并且一段时间后,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用木条做对比试验,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变化

“铜绿”[Cu2(OH)2CO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它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 + 4HCl == 2CuCl2 + CO2↑+ 3H2O]。“铜绿”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2CuO + CO2↑+ H2O]。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N 2 78% , O 2 21% , CO 2 0.03% ,稀有气体0.94%,杂质0.03%.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 2 、N 2 、CO 2、H 2O 等。

3、大气污染可分为烟尘和有害气体两类,烟尘可来自工厂、建筑工地;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 2、NO 2、CO ,主要来自工业废气和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我们既要处理工厂废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工业上“固硫”常使用生石灰或石灰石)

4、O 2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O 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淡蓝色液体和雪状固体。

5、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

(2)支持燃烧:炼钢、发射火箭、氧炔焰等。

6、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空气→液化→蒸发→氮气、液态氧。(物理变化)

7(1)2KMnO 4K 2MnO 4+ MnO 2 + O 2↑ ;

(2)2H 2O 2O + O 2 ↑。(可用排水法收集O 2 ,因为O 2不易溶于水) 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生成物的溶解性、密度、是否与空气反应、是否与水反应

8、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1)产生途径:人、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等含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遗体的分解;(2)消耗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洋的吸收作用。

9、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一方面我们要减少含碳燃料的燃 烧,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开发氢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如何比较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温室效应能力?[注意设计实验时对变量的控制])

10、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CO 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无色液体和无色固体(干冰)。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CO 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 2 + H 2O ═ H 2CO 3 ;

3

(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 + Ca(OH)2═CaCO3↓+ H2O ,该反应可用于CO2气体的检验。

CO2的用途:(1)灭火(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2)人工降雨、舞台云雾(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使水蒸气液化);(3)光合作用的原料;(4)保存食品(和冰比较有什么优点)。

11、CO2的实验室制法: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CaCO3 + 2HCl═CaCl2+H2O+CO2↑,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验满时用燃着的火柴放在瓶口,看火柴是否熄灭。

12、CO2与人体健康:CO2无毒,当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对人体有害,因为CO2不能供给呼吸,故进入枯井或山洞前要做灯火试验。

13、电解水:(H2),(O2),

体积比为2 ∶1 ,2H22 + O2↑,2 H22O(1.为什么刚开始产生的氢气体积和氧气体积比大于2:1;2.如何从数值的角度判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接近理论值?)

14、硬水与软水:溶有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溶有较少或不含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化学变化),若出现大量泡沫,是软水;反之为硬水。(家庭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化学变化)

15、水的净化:(1)静置;(2)明矾净水(明矾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3)过滤(把固体和液体分开:一贴、二低、三靠;仪器:漏斗、玻璃棒、烧杯)。(4)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4)蒸馏。

注: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①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②实验仪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