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期末知识考点有哪些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易考点

高一地理期末知识考点有哪些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易考点

[高一地理期末知识考点有哪些]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易考点高一地理期末知识考点有哪些?高中高一地理知识点比较多,同学们整理起来可能会很乱,不过不用担心,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高一地理期末知识考点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高一地理期末知识考点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考试的重要部分,其中第三四节:大气环境和水循环又为重中之重(下面的考点按照其重要程度罗列)首先是大气环境与水环境(考试所占分值比重大)1、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掌握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2、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及常见形式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移动、大气些活动中心、季风环流)4、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高低压系统以及其控制之下的天气状况)5、水循环(五个环节、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产生的影响)6、洋流(世界洋流分布图、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就是岩石圈环境与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最主要掌握它的地理意义)7、地壳的物质循环和基本的岩石类型8、板块运动(基本类型及分布图)9、地质构造(类型、形成的地貌形态及应用)10、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最主要掌握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日期变更线的判断)1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最主要掌握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接下来就是宇宙环境(所占分值较小,但每年都会有1-2道选择题考查,且混淆性大,易出错)12、天体系统的层级1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最后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指向性不明确,较综合,注重理解与规范答题用语) 14、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影响因素、典型案例)15、地形对交通和聚落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提纲高一地理复习资料和提纲第一章行星地球宇宙中的地球●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1 热力环流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1 热力环流 教学设计

解 (B-A-A1-B1)
能力,训练学生
2.用课件展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请同学们绘图对课前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
的绘图能力。利
用问题引导,突
破难点。
通过多媒
体演示,在学生
观察、讨论和思
考的基础上展
开教学,使学生
获得感性认识。
化繁为简,加深
理解。
1 .请同学们看材料中讨论问题,结合刚才学习的热力环流内容, 分组进行讨论,并在选择相应的绘图进行解释。
入 系,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初中学习的关于气压的相关知识。
活,引出新的教
学任务,激发学
生的习热情和
强烈的探究欲
望。
1.提问气压概念。(学生回答) 2.请举例说明气压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 3.绘气压柱状图,并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等压面。
(投影显示)(在黑板上画出等压面示意图,并假定气压)
(3)高空 A1、B1 两处气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请标注。
(4)空气在水平方向上将发生怎样的运动?
A
(5)等压面的形状呢?请标注。
(受热)
(6)试比较 A、A1、B、B1 的气压值的大小(请从大到小排序)。
B1
B (冷却)
2、结合刚才学习的热力环流内容,对以下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并绘图进行解释。
析两种状态下风受力的情况: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个力作用(高空);C.近
地面加入摩擦力后三个力的作用。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心理品质。
【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实验分析及验证,使学生获得直接感知。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推理、归纳得出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高低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 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含解析

第2课时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学习目标
1.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常见的热力环流。

2.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

3.了解高空风和低空风的受力状况。

知识导引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1)冷热状况:M受热;N冷却。

(2)气压高低错误!
(3)错误!错误!
高压的数值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
高压、低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状况而言的,因而在空间上高压的数值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

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压的数值大于低压;在同一地点,近地面低压的数值大于高空高压的数值。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1.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不同受力及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宽加深;形成溶洞、峰林等喀
斯特地貌(云南石林)
沉积:在流出山口时形成山麓冲积扇;
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
三角洲。
风力作用
01
侵蚀: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
02
吹蚀地表,形成风蚀沟谷、
03
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
04
堆积:风在搬运途中受阻力,风力
05
减小,导致风沙堆积,形成
06
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07
A
B
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角度,阐明地壳运动和地表物质运动所引起的地表形态的变化。
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复习要点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02
01
03
04
05
2、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岩浆 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冷却、凝固 岩浆岩 常见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①.岩浆岩
②.沉积岩
裸露岩石
沉积岩
流水风力搬运、堆积
风吹 、 雨打 、 日晒侵蚀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先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
辐合 上升
下沉 辐散
阴雨
晴朗
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的台风天气
秋高气爽
01
水循环和洋流
02
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的相互关系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复习要点
海陆间大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1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以景观图、剖面图、地理关联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地貌成因,尤其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2018·全国卷+Ⅰ·T6~8,2018·全国卷Ⅲ·T6~8,2016·全国卷Ⅰ·T7~9,2015·全国卷Ⅰ·T10~11。

1.综合思维:结合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说明一些典型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

2.地理实践力:对野外游览所见到的一些地貌形态能合理的解释其成因,会辨认一些常见的岩石类型。

3.人地协调观:合理利用地质构造规律,研究典型地貌成因,规X人类活动方式,树立合理的发展观。

知识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作用特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对地表影响形成高山和盆地削高填低二者关系同时进行,共同作用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运动理论的主要观点①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划分为许多板块,全球岩石圈共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②板块是运动的,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较为剧烈。

③板块之间的X裂往往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往往形成岛弧或褶皱山系。

(2)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X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如下表所示:板块运动X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考法1 结合区域分布图,实例分析地表形态的成因(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分析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分析

第一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__地球表面形态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存在形式⎩⎪⎨⎪⎧气态:天然气固态:石英液态:石油、天然汞2.岩石(1)概念: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成因):①岩浆岩(火成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岩石,如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如玄武岩②沉积岩⎩⎪⎨⎪⎧概念: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为岩石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常见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③变质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温馨提示侵入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喷出岩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1)概念:原始地壳形成至今,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2)能量:放射能→热能→机械能。

2.岩石的转化(1)参与循环的地壳物质名称:①岩浆;②岩浆岩;③变质岩。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质作用:A为冷却凝固;B为外力作用;C为变质作用;D为高温熔化作用。

温馨提示要使岩石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量来源,地壳内部的热能和外部的太阳能是岩石转化的动力;二是物质运动,地质循环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转化的链条;三是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凝、高温熔化是岩石转化的基本条件。

三、促使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地质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各种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地的结果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四、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变质 岩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考点: 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 ②运用板块运动原理解释世界主要地形的成因 ③地质构造的类型 ④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3、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②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4、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喷出型
高温高压变质 沉积岩
侵入型
变质岩
重熔、再生 岩浆
技巧: 1、生成岩浆岩必定是岩浆(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它) 岩浆 2、→沉积岩是外力作用 岩 →变质岩是变质作用 风化 变 重 冷 →岩浆岩是冷凝作用 侵蚀 质 熔 凝 →岩浆是重熔作用
搬运

堆积 重 熔
岩浆
变质作用

熔 重
沉积 岩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考点: 1、地壳的物质组成 ①地壳的物质组成 ②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③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2、地壳的物质循环 ①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②地壳的物质循环及图示
一、地壳物质组成
1.化学元素 地壳内有90多种 化学元素,其中含量 较多的为: 氧、硅、铝、铁、 钙、钠、钾、镁 (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收 地面增温
(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b) 1.纬度因素 2.下垫面因素 3.气象因素
纬度因素
纬度低—太阳高度 大—经过的大气路 大 程短—大气削弱少 气 上 界 纬度高—太阳高度 小—经过的大气路程 长—大气削弱多

赤 道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c)
1.水平气压 梯度力
(百帕) 1000 1005

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教案

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教案

1.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规划地球由一系列物质圈层构成,一般可分为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岩石圈由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组成,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四大圈层,四大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这是目前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主要空间范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本章内容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突出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这一主题,对于自然环境,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此教材安排了地壳物质循环、大气循环和大洋环流等教学内容,为加深对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的理解,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基本的自然地理原理,包括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天气系统等。

通过以上规律、原理的分析,能更好地认识各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去探寻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本章教材共分四节,许多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关注的焦点,教学中应对以下问题予以充分重视:能够运用内、外力的关系分析各种地貌成因,能运用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分析不同的天气与气候现象,能够结合洋流分布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章许多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事例进行说明和讲解,并尽可能多地应用多种教辅手段创设情境,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增强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课时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2课时第三节大气环境 5课时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2课时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从容说课本节内容主要学习两个大问题,即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地壳的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组成包括矿物和岩石两部分,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正确识别常见的几种矿物,强调矿物与矿产的区别。

示范教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精编文档).doc

示范教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规划地球由一系列物质圈层构成,一般可分为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岩石圈由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组成,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四大圈层,四大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这是目前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主要空间范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本章内容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突出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这一主题,对于自然环境,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此教材安排了地壳物质循环、大气循环和大洋环流等教学内容,为加深对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的理解,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基本的自然地理原理,包括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天气系统等。

通过以上规律、原理的分析,能更好地认识各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去探寻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本章教材共分四节,许多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关注的焦点,教学中应对以下问题予以充分重视:能够运用内、外力的关系分析各种地貌成因,能运用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分析不同的天气与气候现象,能够结合洋流分布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章许多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事例进行说明和讲解,并尽可能多地应用多种教辅手段创设情境,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增强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课时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2课时第三节大气环境5课时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2课时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从容说课本节内容主要学习两个大问题,即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地壳的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组成包括矿物和岩石两部分,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正确识别常见的几种矿物,强调矿物与矿产的区别。

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成因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可运用采集到的岩石标本、投影图片、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角度,理解掌握三大类岩石各自的形成和特征。

高一地理《水循环》教学设计__

高一地理《水循环》教学设计__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地理Ⅰ〔必修·〕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根本说明教学内容水循环,洋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内容第一课时水循环二、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内容“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条课标旨在认识自然界的水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表达了三个要点:1、运用水循环示意图,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

旧教材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者者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2、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化的影响。

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根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络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本条标准虽把视野扩大到整个水圈,但着眼点还是在陆地。

对于水循环各个环节的联络,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地貌、生态的影响应予以关注。

教学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针对第一课时设计了三个认知层次:第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视觉和听觉快速进入新课。

第二“体验学习,交流,获取新知“;采用体验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通过案例解读、自身的体验去感知规律的存在,教师利用导向性信息来引导学生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示范教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示范教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规划地球由一系列物质圈层构成,一般可分为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岩石圈由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组成,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四大圈层,四大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这是目前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主要空间范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本章内容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突出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这一主题,对于自然环境,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此教材安排了地壳物质循环、大气循环和大洋环流等教学内容,为加深对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的理解,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基本的自然地理原理,包括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天气系统等。

通过以上规律、原理的分析,能更好地认识各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去探寻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本章教材共分四节,许多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关注的焦点,教学中应对以下问题予以充分重视:能够运用内、外力的关系分析各种地貌成因,能运用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分析不同的天气与气候现象,能够结合洋流分布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章许多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事例进行说明和讲解,并尽可能多地应用多种教辅手段创设情境,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增强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课时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2课时第三节大气环境5课时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2课时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从容说课本节内容主要学习两个大问题,即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地壳的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组成包括矿物和岩石两部分,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正确识别常见的几种矿物,强调矿物与矿产的区别。

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成因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可运用采集到的岩石标本、投影图片、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角度,理解掌握三大类岩石各自的形成和特征。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地壳的物质组成关系;2、矿物的基本形态和分类;3、岩石的成因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及形成原理;4、地壳的物质循环和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标本,让学生基本认识常见的几种矿物;2、绘制简单的岩石和岩浆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3、在学习中形成读图、用图、画图的技能,锻炼综合分析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岩石标本,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2、形成正确的环境观;3、养成积极参与、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岩石的成因分类和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及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前面我们通过学习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初步了解了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特征以及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物质组成。

从第二单元开始我们要学习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物质组成及其循环运动,起家一步熟悉我们人类生成和发展的地理环境。

这节课我们先一起学习地球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的第一节地壳的物质运动和物质循环。

大家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但是由于技术条件限制等原因,目前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利用主要局限于地壳,而地壳是自然环境中众多要素的基本载体。

所以,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

那么地壳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呢?一、地壳的物质组成(板书)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都是由岩石组成的,合在一起形成了岩石圈。

那么岩石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下面我们先一起看书,了解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矿物。

(一)矿物(板书)看书、分析:什么是矿物?什么是矿产?矿物的存在有哪三种基本形式?矿物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常见的矿物有哪些?教师总结:1、概念: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中图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测试题(含答案)

中图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测试题(含答案)
(1)指出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3)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4)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
28.不丹北部与我国西藏自治区接壤,森林覆盖率72%。读不丹地形图,回答问题。
6.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表示,2009年是南水北调工程新的建设目标明确后的第一年,是工程建设的关键一年。该工程影响图中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
A.①B.②C.③D.④
地形倒置是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读喜马拉雅山东段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7.甲、乙、丙、丁中属于倒置地形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B.日本列岛逐渐向海沟俯冲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导致岩层下沉
D.亚欧板块内部断裂下沉
15.下列有பைடு நூலகம்日本火山地震描述正确的组合是
①新西兰和日本一样同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多火山地震②日本列岛大致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呈东北-西南走向③日本如果出现相同级别的地震,深源地震要比浅源地震危害更大④日本火山岩浆活动赋予了日本丰富的硫磺矿产资源和地热能资源⑤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会削弱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C.极地高压控制D.属于高纬度地带
17.南极地区冬季比北极地区冬季气温更低的原因是
①纬度更高②海拔更高③下垫面性质不同④ 光照更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分别是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测试题

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概要

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概要
(3)岩浆 (4)③
变质作用
新岩浆 ③ 流水侵蚀
风力堆积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教材P30) (1)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图2-1、图2-2和图2-3区 分石英、金刚石、方解石。 石英的物理性质:石英晶体呈透明的六棱柱,两端 为六棱锥状,典型的玻璃光泽。
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晶体类似球形的八面体或六八
2.三大类岩石的比较:
类型 形成过程 特点 有用成 分举例 常见 岩石
地下岩浆在内力 侵 作用下,侵入地 入 壳上部,冷却凝 岩 固而成岩石 岩 浆 地下岩浆在内力 岩 喷 作用下,沿地壳 出 薄弱地带喷出地 岩 表,冷凝而成岩 石
矿物结晶 花岗岩 颗粒较大,是坚固、 美观的 坚硬 建筑材 料;多 矿物结晶 种金属 颗粒细小,矿是工 有的有流 业生产 纹或气孔 的原料
铁矿石是天然矿物,矿产是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具
有开采价值时的状态。
[答案] D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什么是岩石?按照成因,岩石可分为哪几类? 【答案】 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
态矿物集合体叫岩石。按照成因,岩石可分为岩浆岩(火 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之相伴的则是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 续转化。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 岩石的转化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实际上是三大类岩石与岩 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正确理解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它 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各种内力、外力作用。如下图所示: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跟踪探究3
据各类岩石高温熔化变为岩浆,确定 E为岩浆,根据岩
浆与岩浆岩相互转化的关系,确定 C为岩浆岩,最后确 定D为变质岩。在正确确定 C、D、E表示的物质名称后 就能较为顺利地回答各数码表示的含义。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组成岩石的矿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积聚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需注意岩石转换过程中(箭头)作用的名称。

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能)地壳物质的循环沉积岩2.2地球表面形态一:地质作用:按能量****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 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2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 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2.3 大气环境一、大气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2.3.4.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膠成II浙T俾岭仏3・教学重点1.2.地壳的物质第环;教学难点1.2.课前准备哆生:采集岩和标也预月新诛「课时安排1课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圈层,从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哪些?投影: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生八师很好。

你知道吗?地壳是不断变化的,祖国的宝岛台湾在恐龙称霸地球的侏罗纪、白垩纪(1亿年前),与祖国大陆是连为一体的。

当今地球上最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形态各异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物质运动与能量循环,贯穿大自然运动和演化的全过程。

本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板彳第二章「I浊、界111旳物质王刃化.咬说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过渡)地壳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众多要素的基本载体,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推进新课师(课件展示“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百分比图”,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了解氧、硅、铝、铁等主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然后指图强调)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生阅读教材P30:板书:一、地壳的物质组成(一)矿物师G叮瑚? L綻H产吗?生物是有确定的化学成分、物质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木m 矿物不是叭込有川的矿物在白然界官集到有开采价值吋,才称肝产。

师回答得很好。

矿产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目前约有150种,而矿物超过3000种,矿物在地球上分布十分广泛,到处可以看到,你能生i师很好。

矿物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基本的存在形式,大多数矿物以什么形式存在?仃油、天黙汞呢?门然界屮呆务的旷物是什么?生绝大多数矿物是以固态的形式存在。

石油、天然汞是液态矿物,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仃英(一氣化样):师正确。

矿物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几十种,请阅读教材的小栏目“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的矿物3师啣汕」金应羽|7『;叱?生常见的金属矿物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

金属矿可进一步划分为师对,常见的非金属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常见于花岗岩中)、方解石(主要在石灰石和大理岩中)、滑石、石膏、磷石等。

关于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三类岩石,我们将在卜03疋点宁习.你能辨认出是哪一种矿物吗?课件展示:常见的矿物生仃师II--生形态、颇fv远叽无光沬去师(强调)不同的矿物,结晶形态、透明度、颜色、光泽、密度、硬度和条痕等多不相同。

刚才我们看到的石英晶体呈透明的六棱柱,两端为六棱锥状,它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用途广泛,如玻璃的主要成分就是石英(二氧化硅)。

利用肉眼和简单的工具可以识别一些常见的矿物。

投影:簧半用约1分钟HWNJJS读去格.了解常.见矿物的和对砸度等级。

分组超全班分为甲、乙两汨,教师提供旷物及和关的物山仁甲组:实验一,用观察颜色和对磁铁的反应方法,区分磁铁矿(F e3O)与赤铁矿(Fe2O3)。

乙组:实验二,有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和石英等几种常见矿物,你如何将它们快速地区别开来?(啓牛•分组活功,合作订论、观察,些出结论,教肛巡视指9)甲、乙两织代表回答:屮纽:①从颜色I:來看.磁铁矿是必色,亦饮矿是红祸色“②从对極铁右反应匕石,磁铁矿町以被磁化,赤铁丁不並械磁化。

乙组:从颜色、形狀、硬度等方丽可以将它们快速区别卄來。

师们丫疏论很匸嵐说用1亍门学*冯不乩整合■铝识:(承转)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常常按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

板(二)岩石生小柴前決址制Ki*「柿木,丁弟传:石、况蔡*师谢谢同学们搜集了这么多的岩石标本,自然界中的岩石种类很多,形态各异,每块岩石都有自己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请大家先来欣赏老师搜集到的岩右林木。

(展示三大类岩石标本,并用多媒体展示三大类岩石的代表性岩石标本)投影:师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三大类,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的文字、实际的标本,及刚才看到的图片,完成下表。

生读教材31〜33师指导学生,并检查做题情况。

投影:师同学们填得很好。

那么三类岩石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课件显示:眉浆岩的形戍功匝师岩浆岩是岩浆活动形成的。

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其晶体颗粒比较明显,质地坚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

我国许多著名山岭,如华山、黄山、北京八达岭等多由花岗岩组成;岩浆喷出地表(火山活动)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

常见的有流纹岩、玄武岩、安山岩等。

流纹岩在我国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分布很广。

玄武岩多气孔,这是识别玄武岩的重要标志,玄武岩分布广泛,海洋几乎全部为它所盖。

谍件显示:沉积岩和化石的形成模拟动画沉积岩和化石的生成图师仔细观察动画,了解沉积层岩的形成过程,思考并回答:(1 V(2 ■ 学生回答:(1 M川加仃两个灾出的心「,具仃m..切二i卜営曾仃化儿(2 ■)形成化石的主要条件:生物的遗体、遗骸、遗迹等在未腐烂时被沉积物埋没,隔断了与大气的接包絆过长时W碳化或被具他物质置换、煩允逐渐演变帀必师(强调)沉积岩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具有层理构造,并常含有化石。

根据岩层和化石可以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女口:有丰富的植物化石的含煤岩层,表示当时是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

因此沈拱料能很好地反映地球的历山。

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沉积物的特点不同,因而形成的沉积岩也不同。

常见的沉积岩有哪些?投影:生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师回答得很好。

地壳中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先的结构成分、矿物成分发生变化,形成变质岩。

投影: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师变生口师I:生石灰岩T大理岩、页岩T板岩、石英砂岩T石英岩、花岗岩T片獻岩■:师回答得不错。

地壳的物质组成学完了,这部分内容你掌握了吗?投影:(学生单独回答)1.(1)图中①②处常见的岩石是:①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 :(2 '■2.作为重要建筑和装饰材料的花岗石和大理石在成因上分别属于_____ 岩和_______ 岩。

参考答案:1. (1)侵入岩喷出岩(2)从形成条件上来看,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逐渐冷却形成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急速冷却而成的。

从分布位置来看,侵入岩一般分布在地下,喷出岩分布在地表。

2.岩浆变质(承转)研究表明,我们生活的地球已走过了她45亿年的漫长历史。

在这45亿年中,她缰历了洽沁桑口的变化,其中规律直从历时诚长、影响锻为深园旳是地质循爪板书:一、地壳的物质阳坏(一)地质循环师生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放射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推动岩石圈和软流层物质运动的机械能:师生在地质循环中,在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诞生,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逐渐消亡,地质循坏不飯改变若地球时表「II形态,使甩表形态变得丰&务彩O师对。

在漫长的地质时期,有些高山被夷为平地,有些地方则隆起成为高山。

如: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几千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地质循环使得地壳表面形态不断变化,那么组成地壳的岩右也会*丄斤转化吗?生会。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石灰岩、页岩、砂岩都是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岩,它们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可以形成变质岩,这说明岩石是可师.板书*(二)岩石的转化课件显示:•'•二类祥石转化循坏閤密末阳18IIH1III1崩解、分解、晤解卅用一擦运作用和沉秋作用烙化ffftttf生结合教材P 33〜34 师生1岩浆岩主要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中上升,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师回答得很好!大家看动画,因地壳上升和剥蚀作用而裸露在地表的岩石, 在太阳能、垃力能等外力作用匕丙凤化、侵他 搬运、堆枳.并经固结成岸作用形成沉枳岩’师已经生成的岩 生2 L师 不错。

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

如此周而复始,地壳中的 岩石就这样处于永不停止的循环转化中。

下面请同学们参照岩石转化循环动画,绘制地壳物质循坏过桎示恚恸"同.桌ZIH.J 协作,绘制出地壳物质循坏过程團o 可能有:课件显示:IM®阁②謝③n y;沉 积■■ ■S师 同学们画得很好,说明你们已经理解了这部分内容,实际上地壳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有很多种,同学们可以用课外时间尽可能画出更多的图来。

投影: 兄成图屮内容;(i ■■ d卡小方"M 昌卩汁;}利―祥仃的*称■:喷出作用 羊滋i-.n-慢人常用 样筮上开沉积岩变质卅变质作用為編霜闵地氓上卄 和羁柚作用 面财(2、写出阁门各箭失所弋去闾含心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单独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情况,适当补充或强调)参考答案:(1、(2)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常林浆样、沉枳常缰变.质作.用形成变质眉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熔化,又成为岩浆课堂小结地壳物质循环需要的时间很漫长,往往需要几十万年,有的要经过几亿年,远远超出了人类历史的长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岩石和矿产是不可再生的;因此,我们要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地壳的物质循环一刻也不停地进行着,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地壳的物质循环一段时期内留在地表的痕迹而已。

因此,在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耍用发展的眼光來石待地壳的演化。

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採究课趣:朴仃类型及成冈探究内容:1•你所居住的地区有几种岩石?岩石的名称是什么?辨认它是三类岩石中的哪一种? 谕岩和曲什么矿物父合市成?2.珈存心杲水FS丘后换;採究过稈、方法:分訥谪查或实地考査、查阅进科、网络查询等。

探究结杲:以小论文的形式•同学间厅一和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