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PPT-第3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解析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PPT-第3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解析
当创建一个新的shapefile时,必须定义它将包含的 要素类型、这些要素是否表示路线以及这些要素是否将是 三维的。在shapefile 创建之后,这些性质不能被修改。
图3.1 新建sharpfile菜单操作
图3.2 新建sharpfile要素选择设定操作
在Spatial Reference属性对 话框中,通过Select按钮、Import 按钮或New按钮定义Shapefile的坐 标系统。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
主要内容
• • • • 3.1 3.2 3.3 3.4 Shapefile文件的创建 Coverage文件创建 Geodatabase数据库创建 数据编辑
3.1 Shapefile文件的创建
3.1.1 创建新的Shapefile和dBASE表
1.创建新的Shapefile
图3.3 定义sharpfile的坐标系统
2.创建新的dBASE表
在ArcCatalog目录树中,右键单击需要创建dBASE表 的文件夹,单击New,再单击dBASE表,为其输入一个名称, 并按回车键。
3.1.2 添加或删除属性
在ArcCatalog中,可通过添加、删除属性项来修改 Shapefile和dBASE的结构。 在Shapefile Properties对话框中的Fields标签中添 加属性项。 删除属性项,只需选中需删除的属性项,在键盘上按 Delete键,即可。
图3.7 新建Coverage操作
2. 创建新的INFO表
在Define INFO Table对话框中输入新表的名 字 、选择数据类型等。
图3.8 新建INFO表操作
3.2.2 建立拓扑
在ArcCatalog目录树中, 右键单击需要建立拓扑关系 的Coverage,单击 Properties命令,打开 Coverage Properties对话框 ( General选项卡),在 Feature classes中,选择需 要建立拓扑关系的地理要素 类。

超自然空间实验报告

超自然空间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超自然空间现象研究实验目的:通过对超自然空间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可能性,并尝试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我国某神秘山区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实验设备:录音笔、摄像机、红外探测器、磁场计、电磁场探测器等一、实验背景近年来,关于超自然空间现象的报道层出不穷,如鬼火、UFO、神秘生物等。

这些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猜测。

为了探究这些现象的真实性,我们组织了一次超自然空间实验。

二、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1)选择实验地点:我们选择了我国某神秘山区作为实验地点,该地区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超自然现象的传说。

(2)准备实验设备:录音笔、摄像机、红外探测器、磁场计、电磁场探测器等。

2. 实验实施(1)观察记录: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区域,对可能出现的超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2)数据采集:使用录音笔、摄像机等设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录音、录像。

(3)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红外图像、磁场数据、电磁场数据等。

三、实验结果1. 观察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1)红外探测器捕捉到异常热源,但无法确定具体来源。

(2)磁场计记录到异常磁场波动,但波动规律不明显。

(3)电磁场探测器捕捉到异常电磁信号,但信号强度不稳定。

2. 数据分析(1)红外图像分析:通过红外图像分析,我们发现异常热源可能来自实验区域内的某些植物或岩石。

(2)磁场数据分析:异常磁场波动可能与地球磁场变化有关,但波动规律不明显,无法确定具体原因。

(3)电磁场数据分析:异常电磁信号可能与实验区域内的地质结构有关,但信号强度不稳定,无法确定具体原因。

四、实验结论1. 超自然空间现象可能存在,但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2. 实验过程中,我们未能直接观察到超自然现象,但通过数据分析和观察记录,发现了一些异常现象。

3. 实验结果表明,超自然空间现象可能与地球磁场、地质结构、植物或岩石等因素有关。

空间格局测定实验报告

空间格局测定实验报告

空间格局测定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和分析空间格局,探究不同空间环境对人的活动行为的影响,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2. 实验方法2.1 实验器材- 测距仪:用于测量活动范围和距离,精确度为0.01米。

- 计时器:用于测量不同空间环境下活动的时间,精确到秒。

- 相机:用于记录被试者的活动路径和行为。

2.2 实验设计在城市中选择了两个具有不同空间格局的区域进行测定。

区域A为开放式公园,具有较大的空间范围和广阔的视野;区域B为狭窄的背街巷道,空间狭小且视野受限。

实验过程中,将100名被试者分为两组,每组50人。

第一组在区域A进行活动,第二组在区域B进行活动。

每个被试者进行两次不同环境下的活动,活动时间为30分钟。

实验过程中,记录被试者的活动路径和行为。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空间活动范围通过测距仪获得被试者的空间活动范围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在区域A中,被试者的平均活动范围为50平方米,最大活动范围为80平方米。

而在区域B中,被试者的平均活动范围为20平方米,最大活动范围为40平方米。

分析结果表明,区域A的开放空间和广阔的视野促使被试者活动范围更大,而区域B的狭小空间和视野受限限制了被试者的活动范围。

3.2 活动时间通过计时器获得被试者在不同空间环境下的活动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在区域A中,被试者的平均活动时间为25分钟,最长活动时间为28分钟。

而在区域B中,被试者的平均活动时间为18分钟,最长活动时间为20分钟。

分析结果表明,区域A的开放空间和宜人环境可以吸引被试者更长时间地活动,而区域B的狭小空间和较差环境则限制了被试者的活动时间。

3.3 行为观察通过相机记录被试者的活动路径和行为,进行行为观察和分析。

结果显示,在区域A中,被试者进行了多种活动,如散步、跑步、休息等。

而在区域B中,被试者的行为相对单一,主要活动为快速通行。

分析结果表明,区域A的开放和宜人环境鼓励了多样化的行为活动,而区域B 的狭小空间限制了被试者的行为选择。

arcmap实习报告4篇

arcmap实习报告4篇

arcmap实习报告4篇arcmap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熟悉GIS软件——ArcGIS的体这种系结构,掌握ArcMap用于地图数据的编辑、显示、查询和分析等功能,了解ArcCatalog对数据的管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GIS软件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2、掌握地图扫描矢量化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图像配准,进一步理解坐标变换的原理与方法。

3、掌握利用ArcMap对数据的获取及存储,熟悉ArcMap的空间查询、叠加、缓冲区分析等常用的地图分析功能,能有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掌握地图渲染方法及制图输出。

5、根据野外采集的离散点数据集,建立DEM,并进行三维可视化,了解虚拟现实的构建过程。

二、实习任务(1)完成给定区域的地图矢量化,建立数据库。

数据共分10层,分别为:高程点(点:高程)、电力线(点)、散坟(点)、桥(点)、道路(线:类别)、陡坎(线)、地类线(多边形:类别)、地类界(多边形:类别)、村组界(多边形:村名)、池塘(多边形)、建筑物(多边形:类别、拆迁指标)等注:地类分为:农用地(耕地、园地、其它)、建设用地(庄台、道路)、未利用土地。

如图上绿色线所示。

(2)统计图幅内,各类用地面积,各村组内各类用地面积所占的比例。

(3)进行地图编制,制作专题地图并进行渲染输出。

(4)以卫星遥感影像地图为纹理,建立研究区域的三维可视化地图,并以楼层为高度构建虚拟村组。

三、实习内容(附实习具体操作步骤)1、shp文件的创建2、图像配准及矢量化3、空间查询4、缓冲区分析5、地图渲染6、制图输出7、构建TIN8、在TIN的基础上,粘贴卫星遥感影像地图,建立三维可视化地图。

四、实习时间.1.6——.1.17五、实习地点及时间安排实习地点:2#实验楼第2层图像信息处理机房实习时间:上午(1~4节课)、下午(5~8节课)六、实习要求(1)纪律要求按时参加各项实习工作,请病假要有医生证明,一般不批准请事假的情况。

第6章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第6章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第6章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整个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围绕着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表现而展开的,因此空间数据来源、采集手段、生成工艺、数据质量都直接影响到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潜力、成本和效率。

本章首先介绍数据源及其基本特征,同时概述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基本流程;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采集方式,数据编辑、数学基础变换以及数据重构等数据处理的原理与方法;然后讲解了数据质量评价与控制相关理论,最后简述了数据入库的主要流程。

6.1概述空间数据的准确、高效的获取是GIS健壮运行的基础。

空间数据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地图数据、野外实测数据、空间定位数据、摄影测量与遥感图像、多媒体数据等等。

不同的数据有不同的采集方法,能够获取的空间数据也不尽相同,这其中涉及到:①数据源的选择;②采集方法的确定;③数据的进一步编辑与处理,包括错误消除、数学基础变换、数据结构与格式的重构、图形的拼接、拓扑的生成、数据的压缩、质量的评价与控制等等,保证采集的各类数据符合数据入库及空间分析的需求;④数据入库,让采集的空间数据统一进入空间数据库。

本章将系统介绍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所涉及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

6.1.1数据源分类GIS数据源比较丰富,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可以根据数据获取方式或数据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图6.1)。

根据数据获取方式可以分为:①地图数据。

地图是传统的空间数据存储和表达的方式,数据丰富且具有很高的精度。

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形图以及各类专题地图,经过数字化处理,是GIS最重要的数据源之一;②遥感影像数据。

随着航空、航天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影像数据以其现时性强等诸多优点迅速成为GIS的主要数据源之一。

摄影测量技术可以从立体像对中获取地形数据,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判读还可以得到诸如土地利用类型图、植被覆盖类型等等诸多数据信息;③实测数据。

各种野外、实地测量数据也是GIS常用的获取数据的方式。

实测数据具有精度高、现势性强等优点,可以根据系统需要灵活地进行补充。

报告中如何准确采集和整理实验数据

报告中如何准确采集和整理实验数据

报告中如何准确采集和整理实验数据引言:实验数据的准确采集和整理是科学研究和学术报告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准确的实验数据能够为研究人员和读者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本文将从实验数据的采集方法、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数据的可视化、实验数据的保存、数据的验证和数据的可复制性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报告中准确采集和整理实验数据。

一、实验数据的采集方法1.1 实验设计与采样方法实验设计是实验数据采集的基础,应合理设计实验因素和处理组,避免干扰因素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采样方法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避免样本的选择偏差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1.2 数据记录与标识在实验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实验参数和结果,包括实验时间、温度、pH值等,确保数据记录的准确和完整。

同时,为了便于后续整理与分析,应给数据进行明确的标识,如采用编号或者符号方式标记数据。

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2.1 数据筛选与清洗在采集到大量实验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筛选与清洗。

筛选数据时,应根据实验设计和研究目标来确定需要保留的数据。

清洗数据时,需要检查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值和缺失值,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2.2 数据归类与整合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将数据归类整合,使得数据更加清晰和有序。

可以根据实验设计的因素、处理组、时间顺序等进行分类,以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解读。

三、数据的可视化3.1 绘制图表将实验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可以更直观地呈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常用的图表包括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

在绘制图表时,要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确保图表简洁明了且易于理解。

3.2 制作数据图像除了常规的图表外,还可以使用数据图像,如热力图、雷达图、地图等,来展示数据的分布规律或者空间特征。

数据图像的制作需要借助相应的软件工具,如Matlab、Python等。

四、实验数据的保存4.1 建立数据管理系统科研项目中产生的实验数据庞大且多样化,建立一个科学的数据管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报告报告

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报告报告

任务要求1.4路模拟量输入,输入电压范围0~5V,分辨率8位,转换时间100us,具有显示(数码管)测量结果(用10进制显示直流电压值或交流电压峰值)的功能;2.1路模拟量输出,用来分别重现4路被采信号的波形(供示波器观测)摘要本数据采集系统是基于单片机AT89C51来完成的,4路的模拟电压通过通用的8位A/D 转换器ADC0809转换成数字信号后,由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送LED显示器显示。

再经过常用的8位D/A转换器DAC0832将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量,供示波器观测。

一、系统的方案选择和论证根据题目基本要求,可将其划为如下几个部分:●4路模拟信号A/D转换●单片机数据处理●LED显示测量结果●D/A转换模拟量输出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图1 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框图1、4路模拟信号A/D转换由于被测电压范围为0~5V,分辨率为8位,转换时间为100us,所以A/D转换部分,本系统选择常用的8路8位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ADC0809。

ADC0809芯片有28条引脚,采用双列直插式封装。

下面说明各引脚功能。

IN0~IN7:8路模拟量输入端。

2-1~2-8:8位数字量输出端。

ADDA、ADDB、ADDC:3位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8路模拟输入中的一路。

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START:A/D转换启动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EOC:A/D转换结束信号,输出,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出一个高电平(转换期间一直为低电平)。

OE:数据输出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入一个高电平,才能打开输出三态门,输出数字量。

CLK:时钟脉冲输入端。

要求时钟频率不高于640KHZ。

REF(+)、REF(-):基准电压。

Vcc:电源,单一+5V。

GND:地。

ADC0809的工作过程是:首先输入3位地址,并使ALE=1,将地址存入地址锁存器中。

此地址经译码选通8路模拟输入之一到比较器。

地理信息系统的实训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为了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加深对GIS理论知识的理解,我校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地理信息系统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GIS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以及相关软件的使用技巧。

二、实训目标1. 理解GIS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功能。

2. 掌握GIS软件(如ArcGIS)的基本操作。

3. 学会利用GIS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GIS基础知识学习:介绍了GIS的基本概念、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

2. ArcGIS软件操作:学习了ArcGIS软件的界面布局、基本功能、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查询、空间分析等操作。

3.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了如何利用GPS、遥感等技术采集空间数据,以及如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编辑和转换。

4. 空间数据分析与应用:学习了如何利用GIS进行空间分析,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5. 项目实践: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利用GIS技术进行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四、实训过程1.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

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了解GIS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实践打下基础。

2. 第二阶段:软件操作训练。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Arc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数据输入、编辑、查询等。

3. 第三阶段: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利用GPS、遥感等技术采集空间数据,并进行预处理、编辑和转换。

4. 第四阶段:空间数据分析与应用。

学习空间分析方法,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5. 第五阶段:项目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利用GIS技术进行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五、实训成果1. 个人技能提升: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GIS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以及ArcGIS软件的操作技巧。

gnss实训报告

gnss实训报告

gnss实训报告导言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一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地理测量等领域。

本文将对我参与的GNSS实训进行报告,包括实训目的、实训装备、实训过程和实训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一、实训目的GNSS实训的主要目的是让实训者了解GNSS技术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GNSS设备的使用技巧。

通过本次实训,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GNSS定位技术,提高空间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能力。

二、实训装备在实训中我们使用了一套完整的GNSS实训装备,包括GNSS接收机、天线、数据采集器和相关软件。

通过这些装备我们可以实时接收卫星信号,并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实训过程3.1 GNSS基本原理在正式开始实训之前,我们首先学习了GNSS的基本原理。

GNSS 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以及接收机所在位置与卫星位置之间的距离差,通过计算和解算来确定接收机的精确位置。

这种原理是基于三角测量方法,在地球上通过接收不同卫星的信号来确定自身的位置。

3.2 实验场地选择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选择了一个没有高楼大厦和树木遮挡的开阔场地进行实验。

在实验场地,我们利用GNSS设备迅速找到了位置,确保可以接收到足够数量的卫星信号。

3.3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首先,我们选择了适当的测量模式,并确定了采样频率。

然后,通过设置采样参数,启动数据采集器并开始收集数据。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卫星的强度、信号质量指标和定位精度等参数。

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数据线传输到计算机,使用专门的软件进行后处理和分析。

我们依次选择了数据处理的步骤,包括数据导入、数据编辑、测量差值计算等。

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参数,优化数据的质量,提高定位精度。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GNSS实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实验二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实验报告

实验二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实验报告

实验二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实验报告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准备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五、实验后思考题班级:资工(基)10901姓名:魏文风序号:28实验二、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一、实验目的1.利用ArcCatalog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库,理解Personal Geodatabse空间数据库模型的有关概念。

2.掌握在ArcMap中编辑属性数据的基本操作。

3.掌握根据GPS数据文件生成矢量图层的方法和过程。

4.理解图层属性表间的连接(Join)或关联(Link)关系。

二、实验准备预备知识:ArcCatalog 用于组织和管理所有 GIS 数据。

它包含一组工具用于浏览和查找地理数据、记录和浏览元数据、快速显示数据集及为地理数据定义数据结构。

ArcCatalog 应用模块帮助你组织和管理你所有的 GIS 信息,比如地图,数据集,模型,元数据,服务等。

它包括了下面的工具:浏览和查找地理信息。

记录、查看和管理元数据。

创建、编辑图层和数据库导入和导出 geodatabase 结构和设计。

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搜索和查找的 GIS 数据。

管理 ArcGIS Server。

ArcGIS 具有表达要素、栅格等空间信息的高级地理数据模型,ArcGIS支持基于文件和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两种数据模型。

基于文件的数据模型包括Coverage、Shape文件、Grids、影像、不规则三角网(TIN)等GIS数据集。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实现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一体化存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基于Access文件的格式-称为Personal Geodatabase,另一种是基于Oracle或SQL Server等RDBM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

GeoDatabase是 geographic database 的简写,Geodatabase 是一种采用标准关系数据库技术来表现地理信息的数据模型。

地理空间定义实验报告

地理空间定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加深对地理空间概念的理解,掌握地理空间的基本定义、属性及其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运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背景地理空间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涉及到地球表层空间实体的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

地理空间定义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理空间的基本概念,熟悉地理空间在GIS中的应用,为后续的GIS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三、实验内容1. 地理空间基本概念(1)地理空间:指地球表层空间实体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地理空间具有以下特点:① 地理空间具有三维性:地理空间在地球表层展开,具有长、宽、高三个维度。

② 地理空间具有动态性:地理空间中的实体及其相互关系随着时间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③ 地理空间具有相对性:地理空间是相对于观测者而言的,观测者的视角、位置和测量方法等都会影响地理空间的认知。

(2)空间实体:指地理空间中的基本构成要素,如点、线、面等。

(3)空间关系:指空间实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如距离、方位、相邻、包含等。

2. 地理空间在GIS中的应用(1)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通过遥感、GPS等技术手段,获取地理空间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如坐标转换、投影变换等。

(2)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将采集到的地理空间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进行有效管理。

(3)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运用GIS软件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拓扑分析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安装GIS软件:本实验采用ArcGIS软件进行地理空间定义实验。

(2)准备实验数据:下载或自行准备实验所需的空间数据,如道路、河流、行政区域等。

2. 实验操作(1)导入空间数据:将准备好的实验数据导入ArcGIS软件中。

(2)查看空间数据属性:查看空间数据的属性信息,如坐标系统、数据类型等。

(3)空间分析:运用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拓扑分析等。

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设置与研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例[1]

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设置与研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例[1]

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设置与研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例[1]摘要: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是近年来地理信息科学的热点,也是地理信息技术中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

因此,科学地分析不同类型地理空间数据的分布、发展和变化规律,既有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也对提高GIS专业本科学生认识地理对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地理空间数据相关课程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特色,深入研究了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并给出了具体的课程体系设置方案。

Abstract: The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of geospatial data is a hotspot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in recent years, which is also a rapidly developing filed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cientifically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ing laws of different types of geospatial data is therefore both helpful to safeguard the country's economic security and significant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geographic objects for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GIS. Aiming at the lack of a complete curriculum system for geospatial data related courses, this paper deeply studies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mbining geospatial data collection,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and gives a specific curriculum plan.1.引言:在现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学在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挖掘、空间分析、地学建模、智慧城市及高等教育等各领域均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空间计量的实验报告

空间计量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空间计量学是一门研究空间数据、空间关系及其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应用的科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地理信息技术的普及,空间计量学在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空间计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空间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3. 学会使用GIS软件进行空间计量分析;4. 培养空间计量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采集实地空间数据;- 利用GIS软件对采集到的空间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坐标转换、拓扑校正、数据压缩等。

2. 空间计量分析方法- 空间自相关分析:使用Geostatistical Analyst工具箱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空间数据的分布规律;- 空间回归分析:利用Spatial Analyst工具箱进行空间回归分析,研究空间变量之间的关系;- 空间聚类分析:运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聚类分析,识别空间数据的分布模式。

3. 实例分析- 以某地区土地利用数据为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以某城市交通流量数据为例,研究交通拥堵的时空分布特征。

四、实验步骤1. 实地数据采集- 准备GPS设备,选择合适的测量区域;- 按照规定的路线进行实地测量,记录坐标数据;- 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GIS软件进行预处理。

2. 空间自相关分析- 使用Geostatistical Analyst工具箱中的Get Spatial Statistics工具,计算空间自相关系数;- 分析空间自相关系数的分布规律,判断空间数据的分布类型。

3. 空间回归分析- 选择合适的空间回归模型,如多元线性回归、广义线性回归等;- 利用Spatial Analyst工具箱中的Spatial Regression工具,进行空间回归分析;- 分析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评估模型的可信度。

空间数据采集实验报告

空间数据采集实验报告

实验三、空间数据采集实验目的:通过学习空间数据采集,首先我们了解空间数据采集是指将遥感影像、纸质地图、外业观测数据等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处理,使之成为GIS软件能够识别和分析的形式,这往往是构建一个具体的GIS系统的第一步。

随着测绘技术的进步,尽管遥感和全数字化测量的数据成果已经是数字形式,但这些数据还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被GIS系统使用。

实验内容:首先学习矢量化的步骤,对其进行详细分解为扫描、图像处理、地理配准、数据分层、图形数据追踪以及属性录入;然后是地理配准问题,先是地理配准工具条介绍,其次地理配准的步骤。

实验过程:1.矢量化的步骤:⑴扫描:扫描是纸质地图矢量化的第一步,它将纸质地图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形式,扫描时需要设定的相关参数如下:①扫描模式。

地形图扫描一般采用二值扫描或灰度扫描,黑白航片或卫片采用灰度扫描,彩色航片或卫片采用彩色扫描。

一般情况是将图像进行彩色扫描,然后进行二值化处理。

②扫描分辨率。

根据扫描要求,地形图扫描一般采用300dpi或更高的分辨率③亮度、对比度、色调、GAMMA曲线等,根据需要调整。

⑵图像预处理:经过扫描后的图像还要经过图像预处理,如去噪声、几何纠正、投影变换等。

图像预处理是在图像分析中,对输入图像进行特征抽取、分割、匹配和识别前所进行的处理,主要目的是消除图像中无关的信息,恢复有用的真实信息,增强有关信息的可检测性和最大限度地简化数据,从而提高特征抽取、图像分割、匹配和识别的可靠性。

①几何校正:由于受地图介质及存放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地图的纸张容易发生变形,或者遥感影像本身就存在着几何变形,通过几何校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数据质量。

几何校正最常用的方法是仿射变换法(属于一阶多项式变换),可以在X轴和Y轴方向进行不同比例的缩放,同时进行旋转和平移。

仿射变换的特性是:直线变换后仍为直线,平行线变换后仍为平行线,不同方向上的长度比发生变化。

②投影变换:当数据源采用不同的地图投影时,需要将源数据转换为所需要的地图投影,这一过程称为投影变换,投影变换的方法有正解变换、反解变换和数值变换。

第五讲-空间数据的采集

第五讲-空间数据的采集
- 文字数据:
- 调查报告 - 文件 - 统计数据 - 实验数据 - 野外调查的原始记录等
第一手数据
第二手数据
非电子数据
平板测量数据 工程测量数据
笔记 航空、遥感相片
人口普查 社会经济调查 各种统计资料
电子数据
全站仪、GPS数据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遥感数据
地图 专题地图 统计图表
已建各种数据库 GIS数据
5.3 GIS数据来源
GIS 空间数据
地图 存储介质、现势性、投影转换
多媒体,辅助 GIS空间分析
和查询
地面测量
统计数据
数字数据 格式、精度
遥感、航空影象和数据 分辨率、变形规律、纠正、解译特征
➢GIS数据可以概括为五类
数字线划图(DLG,Digital Line Graph)
数字正射影像(DOM,Digital
…… ……
……
➢3)摄影测量处理流程
研究对象 宇地 工 人 宙球 业 体 天表 产 体面 品
影像数据 可 数卫雷 见 字星达 像 影遥影 片 像感像
影 像
目视产品
地专 剖正
形题 面射
图地 图影



数字化产品
数 数数 数 字 字字 字 地 景景 地 面 观像 图 模 型
遥感图像处理
➢1)遥感(Remote Sensing)的定义
任务
✓测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 ✓建立地形数据库,为各种GIS和LIS提供基础数据
➢2)摄影测量分类(按处理技术手段)
模拟摄影测量:利用模拟仪器完成摄影测量工作,制作模拟 地形图
解析摄影测量:利用解析仪器*(精密立体测图仪)完成摄影 测量工作,生产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

《GIS软件应用》实验报告书模板(实验一: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

《GIS软件应用》实验报告书模板(实验一: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

练习一一、实验目的与要求对某地区地块建立拓扑关系,掌握创建一个要素数据集的拓扑关系的整个流程,并对创建拓扑后的一些工作,如拓扑错误检测、拓扑错误修改、拓扑编辑等基本操作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在Topology数据集中导入上述两个Shapefile,建立该要素数据集的拓扑关系,使拓扑生效后检测拓扑错误,修改拓扑错误,最后进行拓扑编辑。

二、实验准备数据:Blocks.shp、Parcels.shp,存放在…/ChP3/Ex1中,请将其拷贝到E:/ChP3/Ex1。

结果数据存放于…/ChP3/Ex1/Result中。

软件:Arcgis 9.3三、实验内容与主要过程(1)创建地理数据库1)在ArcCatalog树中,右键单击Result文件夹,单击New,单击Personal Geodatabase,输入所建的地理数据库名称:NewGeodatabase打开New Feature Dataset 对话框,将数据命名为:Topology。

2)单击Import按钮,选择要与之具有相同坐标系统的数据集:Blocks.shp或Parcels.shp,3)单击Add按钮,返回Spatial Reference属性对话框。

这时要素数据集定义了坐标系统。

单击确定按钮。

(2)向数据集中导入数据1)在ArcCatalog树中,右键单击Result文件夹中的Topology数据集,单击Import,单击Feature Class(multiple)。

2)打开Feature Class to Geodatabase(multiple)对话框,导入Blocks和Parcels两个Shapefile,单击OK按钮。

(3)在要素中建立子类型由于原数据Blocks和Parcels两个有子类型,把要素分为了居民区和非居民区,而数据导入到数据集后并没有子类型,所以在导入数据后为每个要素类建立两个子类型:Residential和Non-Residential。

ARCMAP实习报告

ARCMAP实习报告

《arcgis实习报告》学号:班级序号:姓名:指导教师:成绩:arcgis软件操作实习报告实习目的:通过学习arcgis这款gis应用软件熟练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深入理解gis软件应用的核心部分,通过熟练arcgis能掌握类似相关软件操作,加强动手能力。

实习过程:1. 对arcgis软件整体掌握,并与之前各类软件操作对比和学习。

2. 具体对软件操作掌握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数据的处理与变换、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3. arcgis的空间分析能力的掌握: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三维分析、地统计分析、水文分析等。

4. 掌握arcgis的空间分析建模。

实习内容:根据学习内容,我们选择了《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与应用》第三章作为实习内容,本章内容分别为:初识arcgis、农田保护区域分析、度假村选址、屏幕矢量化及拓扑建库、投影转换及图形裁剪、注记及属性编辑与连接、燕麦试验田选址、商店选址评价、土壤肥沃度分析、统计图表、网络分析、arcgis中dem 的建立及应用。

以下是实习内容截图3.1 初识arcgis1启动arccatalog 2.连接数据3浏览数据3.1.3 arcmap 中的栅格数据操作 1. 启动arcmap2. 在arcmap 中加载数据3. 图层操作(1)放大、缩小(2)平移篇二:arcgis实习报告实习:arcgis实习报告实习:学生:王伟学号:2007083031 了解arcgis的基本组成模块arccatalog、arcmap和arctoolbox的应用基础及一些基本的操作。

通过作图,进一步的了解arcgis软件的一些基本功能。

包括arccatalog、arcmap和arctoolbox的应用等。

实习内容:1. 利用arcgis软件作一幅完整的地图即(地形图扫描矢量化)。

2. 通过制图学习软件的各种功能。

实习过程:1.总体要求:从原始扫描地图做起,进行地图扫描矢量化,并制作dem,图幅接边等工作,完成一幅1:10000地形图的矢量化。

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报告

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报告

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报告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报告引言: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技术工具。

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的重要性变得愈发突出,因此,开发和优化数据采集系统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施一个数据采集系统,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潜力。

一、实验背景数据采集系统是为了收集特定领域中的数据而设计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健康生活领域的数据采集系统。

该系统旨在帮助用户记录和分析他们的日常饮食、运动和睡眠情况,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二、系统设计与实施1. 系统架构我们的数据采集系统由三个主要组件构成:前端应用程序、数据库和后端服务器。

前端应用程序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界面,通过手机应用或网页实现。

数据库用于存储用户的数据,并提供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功能。

后端服务器负责处理用户请求、与数据库交互以及提供数据分析的功能。

2. 数据采集方式为了收集用户的饮食、运动和睡眠数据,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

用户可以手动输入相关数据,如餐食种类、运动时长和睡眠时间。

此外,我们还使用了传感器技术,如加速度计和心率监测器,以自动采集用户的运动和睡眠数据。

这些数据会通过手机的蓝牙功能传输到系统中。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会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步骤,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首先,数据会被清洗,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然后,我们会使用统计学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潜在的关联和趋势。

最后,系统会根据分析结果生成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并向用户展示。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际测试,我们验证了数据采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用户可以方便地记录和查看自己的饮食、运动和睡眠情况。

系统能够准确地采集和处理数据,并生成有用的健康建议。

用户反馈也显示出系统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系统的数据采集方式还可以更加多样化和自动化。

例如,我们可以引入更多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如体温计和血压计,以采集更全面的健康数据。

空间数据实习报告

空间数据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空间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国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管理水平,本人在XX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周的空间数据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管理的基本流程;2. 掌握常用空间数据采集设备的使用方法;3. 学会使用ArcGIS等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4. 提高空间数据质量,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实习内容1. 空间数据采集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全站仪、RTK、无人机等常用空间数据采集设备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地操作,我们掌握了全站仪的测量原理、操作步骤以及RTK、无人机等设备的定位原理和操作技巧。

2. 空间数据处理在ArcGIS软件中,我们学习了空间数据的导入、编辑、转换、投影等基本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空间数据的拓扑检查、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常用空间分析方法。

3. 空间数据分析实习期间,我们以XX市XX区为例,利用采集到的空间数据进行了一系列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地形分析:通过分析地形高程、坡度、坡向等数据,了解该地区的地形特征。

(2)土地利用分析: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等数据,了解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

(3)城市规划分析: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地形特征,对该地区的城市规划进行可行性分析。

4. 空间数据管理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空间数据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数据存储、备份、恢复等操作。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标准。

四、实习体会1. 空间数据采集的重要性: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空间数据采集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

只有采集到准确、完整的空间数据,才能为后续的分析和应用提供可靠的基础。

2. 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技巧:实习期间,我学会了使用ArcGIS等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

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大数据实验报告

大数据实验报告

大数据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个领域关注的焦点。

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于企业决策、科学研究、社会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大数据的特点和处理方法,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探索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1、熟悉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工具。

2、掌握数据采集、存储、清洗和分析的方法。

3、了解大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挑战。

三、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配备高性能CPU、大容量内存和存储空间的服务器。

2、软件环境:Hadoop 分布式系统:用于大数据存储和处理。

Spark 计算框架:提供快速的数据分析能力。

Python 编程语言: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脚本的编写。

四、实验数据本次实验使用了一份公开的电商交易数据集,包含了用户的购买记录、商品信息、时间戳等字段,数据量约为 10GB。

五、实验步骤1、数据采集使用网络爬虫技术从指定的数据源获取数据,并将其保存为文本格式。

2、数据存储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 Hadoop 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中,利用Hadoop 的分布式存储机制来管理大规模数据。

3、数据清洗使用 Python 编写脚本,对数据中的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值进行处理。

例如,对于缺失的商品价格,采用平均值填充;对于异常的交易金额,进行剔除处理。

4、数据分析(1)使用 Spark 计算框架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不同商品的销售数量、销售额等指标。

(2)通过数据挖掘算法,如关联规则挖掘,发现用户购买行为之间的关联关系。

5、结果可视化使用 matplotlib 库将分析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如柱状图展示商品销售排名,折线图展示销售额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销售情况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某些商品的销售量远高于其他商品。

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畅销商品往往具有价格适中、实用性强等特点。

2、用户行为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结果显示,购买某类商品的用户往往也会购买相关的配套商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1:某地区地块的拓扑关系建立1.背景:拓扑关系对于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拓扑经常应用于地块查询、土地利用类型更新等。

2.目的:通过本例,让读者掌握创建一个要素数据集的拓扑关系的整个流程,并对创建拓扑后的一些工作,如拓扑错误检测、拓扑错误修改、拓扑编辑等基本操作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3.要求:在Topology数据集中导入上述两个Shapefile,建立该要素数据集的拓扑关系,使拓扑生效后检测拓扑错误,修改拓扑错误,最后进行拓扑编辑。

实验2:某市区几何网络的建立1.背景:现实世界中,人员的流动、货物的流通、信息的传递、能量的传输等都是通过可确定的网络系统来进行的。

如何构建几何网络是网络系统的最基础的问题,也是最核心的问题。

2.目的:通过本练习,使读者掌握根据已有要素来建立几何网络的详细过程,进而对数据库的创建有更全面的认识。

3.要求:在City 要素数据集中导入上述三个Shapefile,建立该数据集的几何网络,为第七章的网络分析做好准备。

二、实验准备一台装有Arcgis 9的计算机实验1:某地区地块的拓扑关系建立数据:Blocks.shp、Parcels.shp实验2:某市区几何网络的建立数据:某城市交通网络(net.shp)、商业中心(center.shp)、旅游景点(famousplace.shp)三、实验内容与主要过程实验1:某地区地块的拓扑关系建立(1)创建地理数据库1)在ArcCatalog树中,右键单击Result文件夹,单击New,单击Personal Geodatabase,输入所建的地理数据库名称:NewGeodatabase。

在新建的地理数据库中创建要素数据集。

2)在New Feature Dataset对话框,将数据集命名为:Topology。

3)单击Edit按钮,打开Spatial Reference属性对话。

4)单击Import按钮,选择要与之具有相同坐标系统的数据集:Blocks.shp或Parcels.shp。

5)单击Add按钮,返回Spatial Reference属性对话框。

这时要素数据集定义了坐标系统。

单击确定按钮。

(2)向数据集中导入数据1)在ArcCatalog树中,右键单击Result文件夹中的Topology数据集,单击Import,单击Feature Class(multiple)。

2)打开Feature Class to Geodatabase(multiple)对话框。

导入Blocks和Parcels两个Shapefile,单击OK按钮。

(3)在要素类中建立子类型由于原数据Blocks和Parcels两个有子类型,把要素分为居民区和非居民区,而数据导入到数据集后并没有子类型,所以在导入数据后为每个要素类建立两个子类型:Residential和Non-Residential。

1)在Blocks要素类上单击右键,单击Properties。

打开Feature Class Properties对话框。

2)打开Feature Class Properties对话框(Subtypes选项卡)。

在Subtypes Field下拉框中选择一个子类型字段:Res,在Default Subtype窗口中出现所选字段的默认的新的子类型名称:New Subtype。

3)在Subtypes栏中的Code列下输入新的子类型代码及其描述,描述将自动更新Default Subtypes窗口中的内容。

4)重复上述步骤,添加其他子类型。

如图10所示,添加了两个子类型:Residential和Non-Residential。

单击确定按钮。

5)以相同的方法在Parcels 要素类中建立两个子类型:Residential 和Non-Residential。

(4)创建拓扑1)在ArcCatalog 树中,右键单击Topology 要素数据集,单击New,单击Topology。

打开New Topology 对话框,它是对创建拓扑的简单介绍。

2)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确定名称和聚类误差(Cluster Tolerance)对话框,所示。

输入所创建拓扑的名称和聚类误差。

聚类误差应该依据数据精度而尽量小,它决定着在多大范围内要素必须具有一致性。

3)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选择参与创建拓扑的要素类对话框。

4)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设置拓扑等级数目对话框。

设置拓扑等级的数目及拓扑中每个要素类的等级。

5)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指定拓扑规则对话框。

6)单击Add Rule 按钮,打开Add Rule 对话框。

在Features of feature class 下拉框中选择Parcels,在Rules 下拉框中选择Must Not Overlap,表示一个区域不能与另一个区域重叠,可以连接在一起,也可以分开。

若两个区域重叠,则违背所定义的拓扑规则,出现拓扑错误。

在对话框的右侧面板,显示所选规则的示意图及简单介绍。

7)单击OK 按钮,返回指定拓扑规则对话框,可以看到已经创建了一个规则。

8)单击Add Rule 按钮,创建另一个规则。

在Features of feature class 下拉框中选择Parcels 要素类中的Residential,在Rules 下拉框中选择Must Be Covered by,在Feature class 下拉框中选择Blocks 要素类中的Residential。

Must Be Covered by 表示一个图层中某个要素包括另一个图层中的一定要素。

9)单击OK 按钮,返回指定拓扑规则对话框,可以看到已经创建了两个规则。

10)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参数信息总结框。

11) 单击完成按钮,出现进程条,当进程结束时,拓扑创建完成。

12)出现一对话框,询问是否立即使拓扑有效。

单击否按钮,在以后的工作流程中使其生效,创建的拓扑出现在Catalog 树中;单击是按钮,出现进程条,进程结束时,拓扑已经生效,创建的拓扑出现在Catalog 树中。

(5)查找拓扑错误1)在ArcCatalog 树中,右键单击新建的拓扑,单击Properties。

2)打开Topology Properties 对话框,如图24 所示。

单击Remove All 按钮,将已有的两个规则删除。

3)单击Add Rule 按钮,打开Add Rule 对话框,重新定义一个规则:Must Not Overlap With,在Features of feature class 下拉框中选择Parcels 中的Non-Residential,在Feature class下拉框中选择Blocks中的Residential。

这个拓扑规则表示Parcels 中的非居住区必须与Blocks 中的居住区不重叠。

4)单击OK 按钮,返回Add Rule 对话框,定义了一个新规则。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拓扑的修改。

5)在ArcMap 中加载数据creatingTopology、Parcels 和Blocks 三层,如图27 所示。

先将某个图层设为可编辑状态。

调入Topology 工具栏。

在Topology 下拉框中选择要编辑的拓扑图层creatingTopology。

6)拓扑修改(更改名字、修改规则等)后需要使拓扑生效,可以通过单击Topology工具栏中的按钮,使图面上的指定区域拓扑生效、按钮可以使当前可见图面的拓扑生效、按钮可以使整个拓扑生效。

生效的过程其实就是检验拓扑错误的过程,若拓扑规则有错误,则拓扑生效后,会把有错误的地方自动显示出。

来。

在本例中,可在加载了数据后,单击按钮,使拓扑生效,这时视图中出现四个深色方块,即是拓扑错误的地方。

7)单击Topology 工具栏中的检测拓扑错误按钮,打开Error Inspector对话框,并单击Search Now 按钮,即可检查出拓扑错误,并在下方的表格中显示拓扑错误的详细信息。

(6)修改拓扑错误creatingTopology 的拓扑规则表示Parcels 中的非居住区必须与Blocks 中的居住区不重叠。

当Parcels 中的非居住区与Blocks 中的居住区重叠时,产生拓扑错误。

为了修改拓扑错误,可以把Parcels 层设为编辑状态,把产生拓扑错误的Parcels 中的Non-Residential 改为Residential,或者把Blocks 层设为编辑状态,把产生拓扑错误的Blocks 中的Residential 改为Non-Residential。

再使拓扑生效即可。

1)设置Parcels 图层可编辑,单击按钮,选中产生拓扑错误的要素,再单击按钮,打开属性表,如图31 所示,将Res 字段改为Residential。

2)单击Topology 工具栏中的按钮,使当前可见图面的拓扑生效,这时可以看到图形窗口中的拓扑错误只剩三个。

按照上述两个步骤,修改其余三个拓扑错误。

(7)拓扑编辑拓扑编辑包括共享结点的移动、共享边线的移动、共享边线变形、共享边线修改和共享多边形生成。

在这里介绍共享结点的移动和共享边的变形。

1)将Parcels 设置为可编辑状态,将视图放大到一定比例,单击Topology 工具栏中的按钮,选择要进行拓扑编辑的要素,进行移动、修改等操作。

选中了一个点并移动这个点。

2)在Task 下拉窗口中选择Topology Tasks 中的Reshape Edges 任务,在Target 选择目标图层为Parcels。

单击按钮,在视图中选中一条边要素,再单击按钮,画一条草图线与所选边两次相交,共享边就会发生变形。

实验2:某市区几何网络的建立(1)基本数据的准备1)在ArcCatalog 树中,右键单击地理数据库NewGeodatabase,单击New ,单击Feature Dataset 命令。

2)打开New Feature Dataset 对话框,为新建数据集输入名称:City。

3)单击Edit 按钮,打开Spatial Reference 属性对话框,单击Import 按钮,打开Browse for Dataset 对话框,为新建要素集匹配坐标系统,选择net.shp(或center.shp、famouspalce.shp)。

4)单击Add 按钮,返回Spatial Reference 属性对话框,这时数据集已经定义了坐标系统。

5)单击确定按钮,返回New Feature Dataset 对话框,单击OK 按钮,数据集建立完毕。

6)在ArcCatalog 树中,右键单击City 数据集,单击Import,单击Feature Class (multiple)命令。

7)打开Feature Class to Geodatabase(multiple)对话框,将上述三个Shapefile 导入到数据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