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Core

合集下载

[模态,语言学,话语]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

[模态,语言学,话语]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引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结合语言、视觉、声觉等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态而展开分析的一种理论模式,语言学理论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为这一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可靠依据。

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或在表达意义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使用到符号资源,而语言中的语法体系则对由词语组成的句子、语篇等符号资源的使用起决定性作用。

与此相类似,视觉中的语法则对人物与事物等因素如何组成不同复杂程度的视觉陈述起着决定作用。

一、多模态话语概述(一)多形态话语的产生情况1.生命感知模态的产生分析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得知,在不断演化的过程中,生命体逐渐获得视觉、嗅觉、听觉、味觉以及触觉等不同的感知通道,其中,依靠眼睛获取了视觉通道,依靠鼻子获取了嗅觉通道,依靠耳朵获取了听觉通道,依靠舌头获取了味觉通道,而依靠皮肤则获取了触觉通道。

生命体通过这些通道,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有效的信息交换。

此外,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面前,生命体为获得生存与繁衍,他们就需利用这些感知通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事物做出有效、迅速的反应。

一些生物学家认为,生命体在获得以上五种感知渠道的基础上,分别产生了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五种不同的交际模态。

而在这些模态中,视觉与听觉这两种模态与话语分析具有最为紧密的联系。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其他三种模态也逐步应用于话语交际中。

例如在触觉模态方面,人们可以利用数据手套,在将手指弯曲角度进行传递的基础上,将各种三维手势打出来,并通过有机结合语言与手势,进而促进人机对话朝着与自然人际对话相接近的方面发展。

2.模式、媒介、模态三者之间的区别模式、媒介以及模态这三个词语经常出现在多模态话语的分析中.在意义上,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由于没有具备非常明确的界限,经常导致误解及混乱的发生,因而对其含义展开一定的说明是极为有你要的。

通常情况下,模式指的是与话语基调、话语范围并列为语境三要素的话语模式,其本意指的是人们交流的渠道,例如口头模式、书面模式、电子模式等。

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建构_黄国文

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建构_黄国文

1 ·版权所有 文责自负·作者简介:黄国文,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应用语言学,翻译研究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建构黄国文(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 摘 要:本文的目的是勾画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建构的关系,试图回答“为什么语篇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研究重点?”这个问题。

文章从作为“成品”的语篇和作为“样本”的语篇两个角度来探讨语言使用与语言系统的关系;通过对系统、例示化、语篇等概念的阐述来回答本文所提出的问题。

本文表明:语篇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语篇分析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建构意义重大。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系统;例示化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10)05-0001-04 1.引言本文试图勾画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建构的关系,围绕着“为什么语篇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研究重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之所以探讨这个问题,是因为很多人对语篇分析在语言理论建构过程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众所周知,语篇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解读、解释和评估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使用和作用,但很多人看不到语篇分析与普通语言学研究之间的内在联系,无法把语篇分析与语言学理论的建构联系起来。

2.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目的H a l l i d a y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第一本专著是1985年出版的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F u n c t i o n a l G r a m m a r。

该书1994年出版了第2版;在这本书的第1和第2版中,H a l l i d a y(1985:x v,1994a:x v)说了这么一段话:在决定本书能够包括多少内容时,我心中有一定的指导原则。

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建构一个语法,这样的语法可以使我们对现代英语的语篇能够说出合情合理的、有用的话。

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基本问题探讨

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基本问题探讨

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基本问题探讨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多模态时代,信息的传递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字或语言,而是融入了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模态。

多模态语篇,作为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物,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基本问题,以期对多模态交际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对多模态语篇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多模态、模态、语篇等核心概念,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多模态语篇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视觉语法等多种理论框架,以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视角。

本文还将关注多模态语篇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前景。

一方面,我们将分析多模态语篇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我们也将展望多模态语篇分析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如在、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本文旨在全面而深入地探讨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基本问题,以期推动多模态交际研究的深入发展,为未来的多模态交际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语言学、符号学、认知科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语言学领域,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多模态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具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

这一理论框架为多模态分析提供了理解符号系统如何构建意义、实现交际目的的理论基础。

符号学为多模态分析提供了符号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

符号学认为,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符号的意义。

在多模态语篇中,除了语言符号外,还包括图像、声音、颜色等非语言符号。

这些符号系统共同构成了多模态语篇的符号网络,实现了意义的多元化表达。

认知科学为多模态分析提供了人类如何处理和理解多模态信息的理论支持。

认知科学认为,人类在处理多模态信息时,会利用多种感官和认知机制进行信息的整合和理解。

多模态语篇分析

多模态语篇分析

有些学者认为各种模态的三个元功能具有同等 的作用。 他们根据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 能和语篇功能,分析了图像的再现功能、互动 功能和构图功能。 但是视觉符号与语音层不同,有点、线条、颜 色、光等。
此外,也有些学者认为某个元功能占主导作用 (Martinec 2005)。Van Leeuwen(1999) 认为音乐中人际功能占主导地位,因为音乐的 结构特征是韵律的和递归的,即旋律和节奏。 Lemke(1998)对书面科学语篇中的图形和图 表的分析表明呈现意义和组织意义要比取向意 义更前景化,并显示出明显的多样化。 Martinec(2001; 2004)认为在动作模态中经 验功能占主导地位。
近年来的多模态研究主要有四种视角:交互社 会学的视角、认知的视角、语体学的视角和功 能符号学视角。从交互社会学的视角,学者应 用交互社会学理论研究即席话语和公共场所中 的多模态,关注人们如何在交际时采用不同模 态构建他们所处的情景和身份。其出发点不是 语篇而是人们的行为,主要代表人物有 Scollon和Norris等。
更多的学者关注多模态话语中各模态之间的关系和语 法整合。Lemke(1998,2000)从理论上解释了模 态之间的语义扩展。他认为,语言和其他模态共同进 化使我们拥有构建范畴意义和程度意义的两种不同方 式。语言擅长范畴意义的构建,而动态动作和视觉图 像更容易表达程度意义。Lemke(2000)认为,多模 态语篇中的模态混合必然导致语义的扩展,从而产生 新的解释空间。例如,数学语篇混合使用语言、视觉 图像和数学符号构建的世界远远超越了语言所能构建 的世界,从而产生新的解释空间。
人们通常认为现代符号学研究始于Saussure和 Peirce。Saussure(1916)认为符号学属于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符号的构成及其支配规 律。他认为语言学是符号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符号包括能指和所指两方面组成。符号同符号 之间的区别构成符号系统,用于实现交际目的。 Peirce(1958)则认为符号由三方面组成:表 征、对象和解释。他重点区分了三种符号:图 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

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

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

第五章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韩礼德(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其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并将在新世纪语言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从伦敦学派及其奠基人弗斯的理论研究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启迪和传承关系谈起,对韩氏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主要观点、重要成员作一综合性述评,以理清它的发展脉络和理论奉献。

1.弗斯与伦敦语言学派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曾在伦敦大学学院的语音系同著名语音学家琼斯(Daniel Jones,1881—1967)一起做研究。

1938年,他受聘于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并于1944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普通语言学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理论是他在伦敦大学工作期间形成的,他和他的同事又长期在伦敦大学工作,因此以他为首的语言学派被称为“伦敦学派”。

这个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派、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等同为20世纪语言学界最为人瞩目的语言学派(王宗炎1985:94)。

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并建立了新弗斯学派。

韩礼德在伦敦大学获得汉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后,于1947年到北京大学跟随罗常培教授学习汉语音系学、词典学和比较历史语言学。

后来师从王力教授研究现代汉语方言。

1949年回伦敦,被剑桥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便是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的弗斯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思想对韩礼德的影响特别大。

弗斯(1957)认为,语言中的意义(即使用中的语言项目的功能)非常重要,语言中言语产生的社会语境也非常重要。

弗斯受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1884—1942)语言研究的影响,强调言语使用的社会语境,其目标是根据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建立一种语言学理论。

遗憾的是,弗斯自己没有到达这个目标。

多模态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

多模态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

多模态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交流的日益频繁,多模态语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多模态语篇不仅包括文字,还涵盖了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符号资源。

因此,对多模态语篇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其意义生成机制,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多模态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间的关系,并揭示系统功能语言学如何为多模态语篇分析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指导。

我们将首先回顾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语境理论、意义潜势理论和元功能理论等,然后探讨这些理论如何应用于多模态语篇分析。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多模态语篇中的符号互动和意义生成过程,揭示多模态语篇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深化对多模态语篇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促进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交流和合作,推动语言学研究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多模态语篇分析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日趋多元化,单纯的文字交流已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沟通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多模态语篇分析应运而生,它是对传统语言学分析方法的扩展和深化,旨在探究包括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符号资源在内的交流现象。

多模态语篇分析不仅关注语言本身,更着眼于语言与其他模态如何协同工作,共同构建意义。

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在于认为任何交际活动都是多模态的,即涉及多种符号系统的交互使用。

这些符号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像、声音、视频、身体语言等。

在多模态交际中,各种模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交际活动的意义。

多模态语篇分析的方法论特点在于其跨学科性和综合性。

它借鉴了语言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框架。

在这一框架下,研究者不仅关注语言的结构和功能,还关注语言与其他模态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影响交际活动的进行。

多模态话语分析讲稿

多模态话语分析讲稿
• 显著性是指图像中的元素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不同程度可通过 被放置的位置前景或背景相对尺寸色调值的对比( 或色彩) 鲜 明度的不同程度等来实现 (李战子,中,人物的面部局部特写和一 句电影台词(There are no clean getaways.)位于最上方,据克瑞斯和勒文 的理论进行分析,此图中的脸部特写及台 词象征着人们不愿意相信的社会的黑暗面。 从整个海报图像来看,主人公在逃跑,以 及电影片名(No Country for Old Man) 海报图像的下方。显然,它给观众提供的 信息值让人感觉真实,让人们深刻体会到 随着时代变迁,在法律管制下的和谐社会 早已变了模样,眼前的社会早就不适合那 些生活在旧时代的人们。
编辑课件
取景与显著性
整幅海报的背景色彩对比鲜明,形成分割 线条,形象地向观看者展示了截然不同的 两个世界。海报的上下两端色调黑暗,象 征着贫民窟的艰苦生活 这样的生活是男女 主人公想要逃脱的生活。海报的中间部分 色彩斑斓,象征着光明而美好的生活 这是 男女主人公向往的生活。影片名Slumdog Millionaire 色彩渐变,形成了明显的分 割线条,与明暗鲜明的背景相衬托,再现 了影片的主题。男孩的侧面头像是整张海 报的焦点,占据着海报的四分之一空间, 整个头部被分为黑暗和光明两个对比鲜明 的部分,象征着男孩心中的矛盾和挣扎, 以及现实中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 态度主要通过视角来体现,表达对图像中参与者所持的态度。可以从水平视角和垂直 视角来分析,正面视角给观看者或者图像制作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 融入其中的感觉。 从平视角度来看,则表示观看者和参与者相对平等的关系,仰视则表示参与者处于强 势地位。
• 情态是指某种图画表达手段的使用程度,如色彩、色调、深度和再现细节等。 • 社会距离:图像参与者与图像观看者之间的亲疏关系。亲近距离: 只看得到脸部或头

‘多模态’理论宏观框架解读:以系统-功能为视角

‘多模态’理论宏观框架解读:以系统-功能为视角

‘多模态’理论宏观框架解读:以系统-功能为视角摘要:韩礼德教授是英国伦敦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同时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创始人。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的情境和系统层面,其核心学术思想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系统语法(SystemicGrammar)和功能语法(FunctionalGrammar)。

系统语法旨在解释语言作为一个系统网络的内部关系,该系统包括一系列语言使用者可以从中选择的子系统;功能语法旨在揭示语言在社会互动中所发挥的功能。

笔者以韩礼德的系�y功能语言学视角,对‘多模态’理论研究的学科前沿进行了简单描述,尝试为读者构建一个‘多模态’理论的宏观框架。

同时,该理论框架为当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理论;宏观框架;教学实践;理论指导近年来,诸多语言学者转向对实际中的话语案例进行分析。

因此,话语分析理论应运而生。

该理论诞生之初,人们只是单纯的从语言本身的角度对话语进行理论解释和特征描述。

随后,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专家指出,现实生活中话语的完整意义严格来说是由语言符号资源本身以及其背后的部分非语言符号资源共同体现出来的。

尤其是在现代外语课堂中,单纯的语言理论解释和描述使学生感到枯燥、抽象、乏味,不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现代外语课堂中,有必要引进非语言学符号和资源。

这些非语言符号资源有以下几大特征:(1)伴语言特征;(2)非身体特征等。

因此,笔者认为,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际事实上不仅仅是用一种感觉器官来进行。

这种利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就是多模态话语分析。

笔者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通过对‘多模态’理论宏观框架的解读,为当下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框架,指明了方向。

一、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观韩礼德教授是英国伦敦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同时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创始人。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的情境性和系统性。

其核心学术思想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系统语法(SystemicGrammar)和功能语法(FunctionalGrammar)。

语篇分析之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篇功能的运用

语篇分析之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篇功能的运用

语篇分析之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篇功能的运用语篇分析之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篇功能的运用【摘要】语篇分析作为目前语言学家们常探讨的一个课题,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同时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世界语言学派中的两大阵营中的功能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深层的学习理论,尤其是语言的三大元功能,被各个学科领域广泛应用。

本文就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之语篇功能在做语篇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语篇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功能,一、语篇分析的简要介绍语篇分析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不同学派对于语篇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总体的说来,语篇分析对于语篇和语境的具体关系紧密联系了起来,包括说话者的目的,具体语篇所处的环境、背景等等,都属于语篇分析的范围之内。

说到语篇分析,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语篇。

语篇是高于句子层次的一个语言单位。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是随意的将毫无关联的单词或是词组组合在一起,而是带着一定的目的进行交际,而且在交际过程中,能够表达一个连贯的、整体的意义。

这就看出了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连贯性,即语篇之中各个成分是连贯的,不是彼此无关的。

Leech曾这样的定义语篇(discourse):“语言使用情况的概括用于,即最为交际行为结果语言”。

韩礼德和哈桑将语篇看作是一个语义单位,韩礼德对语篇下的最简单的一个定义就是具有功能的语言。

许多学者对于“语篇”这一词的使用范围也有分歧,有些学者认为语篇既可以指口头的语言,也可以指书面的语言,而有些学者则认为语篇的范围仅仅局限在书面语言的范围上。

本文所指的语篇,指的是上一种情况,即口头和书面语言的集合体。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语篇是由一个以上的话语或是句子构成的,在句法上是有组织的,同时在交际过程中又是独立的。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篇章功能的简要发展史系统功能语言学最初起源于布拉格学派,经由马林诺夫斯基、弗斯的开创和发展,由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续继承发展,发扬光大,成为了世界语言学中极为重要并且不可或缺的一支。

精选336个语言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精选336个语言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精选336个语言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为了给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本站为大家特意收集整理了语言学相关的论文题目,总计336个,供大家参考,其中包含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汉语言学等类别的论文题目,如有不完善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共同完善。

如需查看有关“语言学论文范文”请您点击这里查看。

1、普通语言学论文题目: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建构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方法论析索绪尔、乔姆斯基和韩礼德的意义观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述评系统功能普通语言学发展五十年回顾评20世纪的索绪尔研究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比较与诠释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论索绪尔的语用哲学思想探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简述现代语言学流派代表人物洪堡特的语言理论浅析博杜恩·德·库尔特内与三个语言学派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洪堡特语言哲学中的辩证精神语法分析的系统描写与比较的几个方面韩语语法教材中“时制”概念的研究回到索绪尔--“语言与言语”之再辨析系统功能类型学--类型学之功能视角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中国学者从事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正道国外语言学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浅析符号的能指与所指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主体离场的系统论研从英语拟声词出发反思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索绪尔语言符号观评述论语言学研究的论域构成与价值流变重新认识索绪尔的共时和历时语言学的价值与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威廉·冯·洪堡特语言学思想论析浅谈俄罗斯人对音素的偏好维吾尔语语素问题新探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及相关启示简评哥本哈根学派与索绪尔语言学的关联从转喻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谈语法研究中的本位观浅谈结构主义与生成语言学论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索绪尔《普通语言学》评介汉字速记符号的符号学分析中国传统语言学国际地位的思考领属小句的系统功能语法阐释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辩证关系研究普通语言学视野之下的“的”字代县方言中的不经济现象对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认识赵元任与索绪尔之普通语言学和符号学对比研究中国手语的音系学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用藏语格助词的语法信息研究从加的夫语法看“语法”与“语言学”的关系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语言观的对比分析社会发展是词义演变的根本原因吗2、社会语言学论文题目: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视觉语言学视阈下的聋人手语研究粤语提示词“呢嗱”的语用特点关于词类多功能性的思考跨语种交际中话语的解码--无共同使用语言前提下以俄汉语为例论现代流行语中体现的语言美学特质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的维度与向度马丁内的功能语言学体系网络语言中的方言因素中西民族语言对话篇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从《正名》篇管窥荀子的社会语言学思想符号与跨文化交际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网络流行语研究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美国俚语与美国文化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从礼貌角度对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的动态研究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公益广告用语的社会语言学探析委婉语--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试论语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和方法论语言变异的部分原因及变异种类权势关系与话轮转换: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的会话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学研究概述“同志”一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面子:中西文化差异探讨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北京话话语标记“这个”、“那个”的社会语言学分析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微博语言研究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现状分析“门”后的思考:“××门”的社会语言学解读社会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中西文化中的礼貌探究言语幽默的语言学研究综述近三十年话语分析研究述评恭维语的性别差异研究性别歧视在谚语中的表现3、应用语言学论文题目:关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思考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论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法的关系语言的机制与第二语言教学应用语言学中几组二分概念的评价与反思认知语境视角下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研究从语言的同一性与特殊性看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韩礼德的机器翻译思想初探翻译中的语言刍议探究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及发展普通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探究英语语言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探究试析翻译的语言学研究翻译的社会语言学观20年来中国“应用语言学”内涵研究述评结构主义在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应用与应用语言学语境顺应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现代汉语欧化与翻译策略之综合研究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及英汉翻译英语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功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20世纪应用语言学评述应用语言学还是教育语言学?--对二语习得研究学科属性的思考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作为应用语言学分支的对外汉语教学应用语言学热点及前沿问题探究从《语言文字应用》看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谈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中的定量型研究方法外语教育语言学理论建构的设想从网络语言研究看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和性质中英文应用语言学论文引言部分的体裁分析与对比关于复杂系统与应用语言学--拉尔森·弗里曼访谈国内法律语言学研究状况分析综述从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看我国英语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中国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博士论文文献综述的体裁分析“应用语言学”与“语用学”术语辨析20年来中国“应用语言学”内涵研究述评应用语言学中的术语翻译问题应用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英语阅读能力及其测试:理论与实践隐喻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特点及运用应用语言学论文各部分中的高频词块分析基于英语学习策略的多维研究应用语言学领域学术论文中四词词串的研究4、比较语言学:英汉主语和话题使用方式的对比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论英汉对比研究的理论意义英汉书写系统比较与普通语言学再思考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发展趋势透析英汉对比、汉语危机和语言理论话语权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与比较语言学新时期中国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回顾历史比较语言学新语法学派在语言学史中的地位英汉语语法的临摹性和意象性对比英汉对比语言学在我国的最新发展十九世纪中外语言学比较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原因浅析汉英网络语言比较汉韩礼貌语对比研究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论类型学及其理论框架下的语言比较萨丕尔-沃尔夫语言相对论对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的启示重建西方对比语言学史--洪堡特和沃尔夫对开创对比语言学的贡献汉韩语言对比研究状况考察与分析英汉文化动物词语的内涵差异对比分析试论对比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关于中日数字的对比研究--以“一”到“十”为中心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外来语在汉语中的发展趋势蒙汉语色彩词“白”的象征意义及其文化的对比分析试论中西文化中颜色词语不同的象征意义谈英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异同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中日文语序对比分析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漫话俄汉成语语义及结构的对比分析当代比较语言学与原则-参数理论中日趋向动词的比较研究关于英汉对比词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汉维颜色词对比研究濒危语言--满语、赫哲语演变比较研究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的中西语言比较研究及其影响英汉对比研究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评《汉英语对比纲要》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在汉语语音史研究中的运用从成语看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跨文化的对比语言学浅论满蒙谚语与文化的关系及特点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汉语语言的任意性汉日反义词的对比研究汉藏语系诸语言关于动物量词“头”的来源从英汉比较语言学角度分析英语习语特征英汉语味觉词“酸”的语义特征之比较英汉语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研析汉泰语音对比研究与语音偏误标记分析日语年轻人用语研究--兼从产生背景,出处,构词法,修辞法与汉语比较德语状语从句、英语状语从句与汉语偏正复句的对比研究5、心理语言学论文题目:语言态度对语言行为的影响《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分析人类语言的精神导航:汉语视角--论洪堡特语言思想的时间轴和空间轴转换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对比汉英语言差异的蕴含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汉英禁忌语的文化对比分析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语言输出过程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理论争议年龄与二语习得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出研究--任务型方法国外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进展与启示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流行语与社会文化心理嬗变研究词汇联想与心理词库:词汇深度知识研究现状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论性格倾向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从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形容词、动词重叠对语义认知的影响乔姆斯基对心理语言学的贡献二语习得年龄与高熟练度中英文双语者心理词典表征输出假设的心理语言学基础汉语主语省略的认知语用研究从双语心理词汇结构论述词汇学习策略英语会话中沉默的研究试论句子理解中几个主要的心理语言学模型乔姆斯基心理语言学理论概述英语复合词在英汉心理词典中存储单位的实验研究心理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互补性研究近二十年国内外心理语言学研究综述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中式英语成因汉英人名姓氏的文化心态、来源与命名习俗探微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的相互解释初探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语言变异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与应用影响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因素的心理语言学分析认知心理视角下的听力教学策略英语听力及其心理语言学依据当代心理语言学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心理语言学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关于心理语言学:由来、现状与展望第二语言心理词汇表征学习主体的认知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6、汉语言论文题目:汉字是汉语之魂--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再思考现代汉语数量表达问题研究结构主义视阈下的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象声词的语言性质和运用特征语言科技新思维与汉语史研究的现代化基于语言经济原则阐释下的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和传播途径从普通语言学和语言类型角度看汉语补语问题从洪堡特论汉语语法看汉民族文化精神“字本位”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转向汉字是汉语之魂--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再思考中文危机拷问语言学理论关于古代汉字所体现的语言与意义的关系问题的一点思考洪堡特对汉语及汉民族精神的错误论述民族精神决定汉语的价值取向--洪堡特语言学评介浅谈汉语的句子类型日本学习者习得普通话舌尖后音的语音变异研究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从东方学到汉学--艾约瑟的比较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现代汉语“才”与“就”的母语习得我看汉语的词类汉语体貌系统研究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研究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论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韩国学生学习汉语“了”的常见偏误分析论汉语亲属称谓的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汉语构词法研究述评近代翻译对汉语的影响我国近十年来汉语阅读障碍研究回顾与展望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研究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关注汉语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的研究关于汉语字母词的问题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溯因汉语的时态和时态成分汉语学习策略与个体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汉语言隐喻特质现代汉语歧义研究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汉字背景与汉语认知汉语篇章分析的兴起与发展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汉语词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关系浅析汉语称谓的文化透视汉语“通用”社交称谓语的语义研究7、其他语言学论文题目:从学理演变视域看20世纪俄罗斯语言学的发展阶段英语语言学课程动态评价探究苏联语言学汉译历史分期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问题小论林语堂西方语言学理论的传播谈公文写作中的“死线抽象”现象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关于语言学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试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荀子对语言的约定性与强制性的认识商务英语文体风格和语言特点浅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语分析从暧昧表达看日本人的“和”意识英语词汇中汉语借词的来源从敬语表达看日本人的敬语意识称谓语的多角度研究中国式英语现象的多角度观察和思考论量词的合并与简化广告语言的间接表达近十年大学英语阅读策略研究综述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实验语音学、生成音系学与汉语轻声音高的研究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代词的语篇语法属性、范围及其语义功能分类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语言接触中的文化潜移与认同法语保护政策对我国语言政策的启示查看更多语言学论文题目(汉语语言学论文题目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论文题目)。

多模态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Core

多模态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Core

2009年7月第30卷第4期外语教学F ore i gn Langua ge E du ca ti onJ u l y.2009Vo.l30No.4多模态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杨信彰(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多模态语篇已成为当代生活的一部分。

语篇表达模式的变化给理论描写带来了新要求。

在多模态语篇中,各种模态互相作用,互相补充,在语境创建意义。

本文综合多模态的研究,讨论多模态的本质,说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多模态语篇分析的作用,强调多模态语篇分析应重视语言与其他模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多模态语篇;符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5544(2009)0420011204Abstr ac t:W ith the deve l op m 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hanges i n socia l de m ands,m ulti m oda l d isco urse has be2 co me part of co ntemporary life.The change of modes of expressi on i n discourse has brought about new de m ands for t heoreti ca l descr i pti on.In m ulti m oda l discourse,different m o des interac t with and co mp le m ent each ot her t o create m ean i ng i n context. Based on the st udies i n mu lti m oda lit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ature of mu lti m odality,ill ustrates the role of system ic t heory in mu lti m o da l d i scourse ana lysis.The pape r a lso stresses t he i m portance of the c l ose re lati onship bet ween l anguage and other m o da lities i n mu lti m odal discourse ana l ys i s.K ey word s:mu lti m odal d i scourse;si gn;system ic f unctio na l li ng u istics1.引言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

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中的语篇分析课件

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中的语篇分析课件

Halliday & Matthiessen(2004: 27, 2009: 80, 94) 明确指出,系统和语篇通过“例示化”( instantiation)连接起来。正如气候和天气的关系 一样,系统和语篇的关系是处在一个例示化渐变 群上,一端是语言系统,另一端是语篇,在它们 之间是各种语域和代码。对于这些中间成分,我 们可以从系统这一端把它们看作是次系统,也可 以从实例(语篇)这一端把它们看作是实例类型 。如果我们从实例(语篇)这一端出发,我们可 以研究特定的某一个语篇,然后看看与这一个语 篇相同的其他语篇。这时,这个特定的语篇具有 同类语篇的特点,我们就把它们看作是属于一个 语篇类型(text type)。
所说的和他可以说(但没有说)的;也就是说 ,语篇是“能说”(can say),它是语言在实际 语境中的使用,它是“能表”(can mean)的体 现,而“能表”又是“能做”(can do)的体现。
Halliday(1978)把“能做”、“能表”和“能说” 当作三个层次进行区分;“能做”位于最高层, 指的是人类的行为潜势(behaviour potential
由于它们有各自的入列条件,各种系统就形成
系统网络。系统和系统网络中的特征(或特征 复合体)代表的是语言中的“意义潜势”( meaning potential),在系统中既可能是处于 “析取”关系(“either … or …”),也可能的“ 合取”关系(both … and …)。
就语言而言,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系统,也可 把它看作是语篇。语言的系统(即系统潜势) 可以通过语篇(即语言系统潜势的实例)来“ 例示”(instantiate),也就是说,语篇是语言 系统的表现形式;例如,一个语篇(如日常生 活中的一个简单请求“Can you open the door?”)是语言系统的一个“实例”(instance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个实例背后的语言系统

多模态语篇分析

多模态语篇分析

多模态语篇分析下面是关于的一些电视电影论文范文。

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析电影《改编剧本》中的解构策略关于电影的概念经典理论家让.米特里认为:电影影像既“是实物通过折光和透镜的作用映在胶片上的自体复现”,又“是一个被结构的现实,一个形式”,在影像的叙事层上,电影成为语言,而在影像的诗意层次上,电影成为视觉语言艺术。

现代电影理论家克里斯蒂安•麦茨指出:影像女团方式的签订合同性并使电影沦为符号体系,即为“语言”――“电影当然不是一种言语(1angue)……我们可以把它视作一种语言,因为它也必须在与我们的语言相同的,但仍然存有规则的排序中精心安排表音元素,而且,它也不是现实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体会整体的图画(这种现实不能讲诉连贯的故事)。

”综合而言电影是一门负载社会文化诸含义的艺术,是一种符号体系,一个以运动画面来承载信息并最终要达成交流的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1.1视觉艺术电影是画面的艺术,声音起到辅助性作用。

电影画面是有限的,但电影画面又是具体的、生动的、明确的,画面需要借声音暗示出画外空间或用声音直接表达意念、情感、心绪等。

做为视觉艺术的电影,它不易展现出动作和物象,易于描述一个具体内容明晰、直观生动的故事。

贝拉•巴拉兹曾表示:“一切样式的影片都具备一个共同的基础,那就是:电影就是一种有声的表演,就是活动的画面,也即为就是一种当场发生在我们眼前的动作。

因此,电影从不整体表现‘房子或树木’,而是整体表现‘某座特别的房子’、‘一棵特定的树木’。

”1.2综合艺术电影发掘、融合各艺术门类,吸取文学娴熟的叙事性、音乐张弛的节奏感、绘画独特的造型性、舞蹈抒情的韵味美感、雕塑的细节生动性、建筑朴质的深度美感、戏剧的视觉等艺术门类的特点,将时间和空间、画面、声音、平面与立体等艺术元素尽力向纵深领域开拓,将尽可能多的视觉和感官信息,在富于张力的动态画面中重现出。

1.3叙事艺术电影吸取文学娴熟的故事情节功能,用运动画面张弛挺拔地描述一个生动合理的合乎大众审美娱乐市场需求的故事,用直白适宜的形式将之描述得形象生动富于节奏感。

多模态语篇分析论文

多模态语篇分析论文

多模态语篇分析论文摘要:多模态话语语篇分析不仅仅从语篇层面对语篇进行解读,而且也关注图像、声音、动画等其他构成意义的符号系统。

它丰富了语篇分析的视角与方法,对促进语篇分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从社会符号学视角,对2013辽宁全运会会徽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图像的意义浅释,诠释了制图者的意图。

让读者在遇到图像文字类语篇时,能够注意到制图者的意图,以提高对多模态话语的识读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语篇分析;系统功能语法;视觉语法;识读能力第一章前言多模态语篇分析以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尝试把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于语言研究的方法应用到其他符号资源的研究上。

多模态分析的目的在于把这些不同交流模态所体现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融合起来考虑,分析它们是如何共同创造出一个完成的语篇。

本文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leeuwen 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以2013年辽宁全运会的会徽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从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对辽宁全运会会徽展开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作为符合如何共同作用构成意义的手段和方法,以提高读者多模态识读能力。

第二章从2013辽宁全运会会徽分析看多模态语篇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一、再现意义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再现意义对应于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

Kress&VanLeeuwen在再现意义上,将其分为叙事的和概念的两大类。

其中叙事的再现包括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心理过程,而概念的再现包括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

(朱永生,2007)辽宁全运会会徽图案庄重大气的数字12造型(表示了第十二届全运会)、辽宁拼音缩写LN造型、灵动优美的中华龙鸟造型以及动感有力的运动人性巧妙同构。

叙事再现展示了发展中的动作和事件、变化的过程、瞬息间的空间安排,它又可分为过程和情景两大类。

多模态语篇分析ppt课件PPT38页

多模态语篇分析ppt课件PPT38页
❖ Relationship : colleagues & friends
❖ Image 1 illustrates that the modes of object handling and spoken language take on much weight for Tanya.
❖ However, object handling and spoken language are not the only modes that she employs.
❖ Wodak ---combining text analysis with narrative and interview analysis on nation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and placing it into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 In this chapter, the author’s focus is a methodological one that allows the investigation of identity construction from a slightly new perspective, a multimodal approach.
gold. (Please turn t identity
hydrogen oxygen
Occupational identity
An example
❖ Name: Tanya & Lucy
❖ Occupation: two co-owners of a web-design business
❖ Further, I investigate disembodied modes such as layout(布局设计) and objects.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一、本文概述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一种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自其诞生以来,在语言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以期能够全面揭示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

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然后重点分析当前的研究热点,包括语言的系统功能、语境与语篇分析、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方向,包括跨学科研究、语料库建设、新技术应用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对系统功能语言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其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热点语言的社会符号特性:SFL认为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也是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

研究者关注语言如何反映和构建社会结构,以及语言在不同社会情境中的作用和功能。

语言的系统性:SFL强调语言的系统性,即语言是一套相互关联的选择网络。

研究者探讨这些系统的组织方式,以及它们如何在语言使用中发挥作用。

语言的元功能:SFL提出语言有三种元功能:概念功能(语言用于表达内容)、人际功能(语言用于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和语篇功能(语言用于组织信息)。

当前研究聚焦于这些功能的相互作用和实现方式。

语境与语域理论:SFL中的语境理论关注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而语域理论则关注特定社会活动类型中的语言使用。

当前研究致力于探索不同语境和语域中的语言特点。

应用研究:SFL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如教育、翻译、话语分析、计算语言学等。

研究者致力于将SFL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跨学科研究:SFL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日益增多。

这些研究试图从多角度理解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批评话语分析:SFL的方法论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

研究者利用SFL分析语言如何构建和维护权力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语言进行社会批判。

语料库语言学: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SFL研究者开始利用大型语料库来验证和拓展理论,以及进行更精确的语言分析。

香港朗文版英语教科书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香港朗文版英语教科书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香港朗文版英语教科书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周洁【摘要】科学技术进步带动了教科书的深刻的变化.教科书已不仅仅以文本出现,而是在图像设计、内容选择、模块安排以及配套学习等方面都突出了多模态的特点,使教材以图片、影像、音频等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在信息多媒介化的今天,对教材的分析不应局限在语篇单模态分析上,而应在教材的多模态特征方面进行研究.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视觉语法理论为指导,对香港80%学校采用的朗文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材<Longman Welcome to English>进行分析,探讨外语教科书中语言和图像符号共同构建意义的方式和产生的效果,探索多模态话语分析在教科书中的运用.【期刊名称】《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9)001【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教科书语篇;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觉语法【作者】周洁【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作为知识与文化的重要载体的教科书,由于其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教科书的语言研究也成为一个研究重点。

在这个多媒体发展的时代,纸质教科书的编排布局以及图片设计都呈现出了显著的多模态性特征。

但目前教科书语篇分析大部分还局限在语篇的单模态分析,此分析方法只探究了某种符号系统的特征及作用,却忽略了多种符号系统在意义建构中的相互作用,无法真切了解教科书语篇的多模态特征,不能很好地利用教材的多模态特点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帮助。

当代教科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包括文本、图像等资源的多模态语篇,教科书的文本和图像各自有着对方所不能代替的功能,它们相辅相成、互补局限性,形成语义衔接连贯的多模态语篇。

因此,多模态的识读能力,即识读文字和非文字信息符号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Kress和Van Leeuwen 的视觉语法是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分析视觉图像的理论框架,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

Kress and Leeuwen, ( 1996; 1998)研究了模 态与媒体的关系,专门探 讨了多模态现象规则地 表达意义的现象,包括视 觉图象、颜色语法,以及 报纸的版面设计和不同 媒介的作用等;他们所构 建的分析视觉图像的语 法框架为多模态话语分 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 析方法;
O’Toole(1 994)主要从 级阶的角度 来分析图象。
李战子( 2003) 对 Kress和 Van Leeuwen的多模 态话语的社会符 号学分析方法进 行了研究,指出 其对于加深认识 语言的社会符号 特点、对于多模 式话语的产生和 理解以及英语教 学都具有重要意 义。
胡壮麟(2006, 2007a, 2007b)从 理论和实践的角度 研究了多模态化和 意义的多模态构建。
• 多模态选择的目的:补缺,强化,吸引注意力,帮助理解
• 三个角度: • (1)为外语教学提供情景和便利条件 (2)为外语教学提供辅助条件 • (3)为多模态话语交际提供多通道话语意义表达方式, 提高教学效率。
未来的发展趋势
如何把各个学科的 研究成果融合起来 是将是多模态话语 分析今后必须面对 的问题。 跨学科交叉研究将 是多模态话语分析 未来的必然趋势。
朱永生(2007)研究 了多模态话语的理 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顾曰国 (2006,2007) 提出从内容层 和媒介层两方 面来分析多模 态话语,并运 用自己的构建 的多模态分析 框架分析了北 外五十周年校 庆的庆典礼;
张德禄(2009)提 出一个多模态话语 分析综合理论框架, 模态选择的原则, 并对多模态话语理 论应用到外语教学 的实践进行了探索。
20世纪70年代后期:
话语分析 篇章语言学
批评话语分析 (研究话语表层形式与深 层社会结构和权势之间的 关系,以韩礼德的系统功 能语法为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7月第30卷第4期外语教学F ore i gn Langua ge E du ca ti onJ u l y.2009Vo.l30No.4多模态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杨信彰(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多模态语篇已成为当代生活的一部分。

语篇表达模式的变化给理论描写带来了新要求。

在多模态语篇中,各种模态互相作用,互相补充,在语境创建意义。

本文综合多模态的研究,讨论多模态的本质,说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多模态语篇分析的作用,强调多模态语篇分析应重视语言与其他模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多模态语篇;符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5544(2009)0420011204Abstr ac t:W ith the deve l op m 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hanges i n socia l de m ands,m ulti m oda l d isco urse has be2 co me part of co ntemporary life.The change of modes of expressi on i n discourse has brought about new de m ands for t heoreti ca l descr i pti on.In m ulti m oda l discourse,different m o des interac t with and co mp le m ent each ot her t o create m ean i ng i n context. Based on the st udies i n mu lti m oda lit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ature of mu lti m odality,ill ustrates the role of system ic t heory in mu lti m o da l d i scourse ana lysis.The pape r a lso stresses t he i m portance of the c l ose re lati onship bet ween l anguage and other m o da lities i n mu lti m odal discourse ana l ys i s.K ey word s:mu lti m odal d i scourse;si gn;system ic f unctio na l li ng u istics1.引言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

新技术的出现带来了语篇的变化。

人们不再把语言作为唯一的意义表达手段。

以前人们关注的是单模态语篇,语篇分析以前仅仅集中在语言语篇,但由于技术的发展,语篇出现了照片、图画、精美的布局等多模态特征。

H alliday(1978)认为语境包括语场、语旨和语式。

在多模态语篇,语式发生了变化。

也就是说,表达层发生了变化。

这些变化使得内容层的变化成为可能。

K ress等人(1997)意识到了图像在语篇中已作为重要的交际形式,因此引起语篇的形式和特征发生了变化,读者在阅读时不再仅仅依赖于书面语言。

他们认为从语言单模态到多模态的发展促使人们从语言学到符号学的变化。

Matthiessen&Nesb itt(1996)意识到技术和社会需求的发展导致出现语言理论和描写脱离的现象。

多模态语篇分析的一个方面是分析语篇中的各种表征模态创建意义的机制。

多模态的出现对符号学和语言学理论提出了新要求,因而也成为语篇分析的一个热门话题。

不同符号系统呈不同的模态。

人们寻求和探讨适用于各种符号模态的理论框架。

有些学者根据H alli day (1978,1994)的符号理论尝试解释各种模态的语法,如Mart i nec(1998)动作符号学、O.Toole(1994)和Kress& van Lee uwe n(1996)的视觉符号学、van Leeuwen(1999)的声音符号学。

本文拟综合多模态的研究,讨论多模态的本质以及多模态与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关系,说明语言在多模态语篇分析中的地位。

2.多模态的普遍性多模态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普遍内在特征。

H alli day 早就意识到多模态语篇的存在。

他(H alli day1985:4)认为除了语言,人们还有许多表达意义的方法,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等。

语言是文化中的一套符号系统,但语言的这一意义潜势最具有系统性。

H alliday(1977/ 2003)就指出语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三层的编码系统,即意义、表达以及位于其中的词汇语法。

H alli day (1985:10)把在情景语境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语言实例称作语篇,并认为语篇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也可以是其他的表达媒介。

这就是说,语篇的媒介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使用某种符号系统作为表达媒介,也可以是多种模态的结合。

但对Matthiessen(2007:4)来说,要探讨多模态,首先就要考虑语言这个符号系统。

他的观点是,语言的内在本质就是多模态的。

Matthiessen(2007: 10)认为语言本身的多模态表现在语言表达层至少有三个系统:语音、文字和其他符号。

语言表达层的这些模态与其他符号系统一起发展。

Matthiessen(2007)观察了原始母语和成人语言的发展和变化,把原始母语也看作是多模态的。

原始母语采用整个身体作为表达层,意义#11#和表达模态密切相关。

表达模态包括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发音等。

各种模态的功能和表达的意义可能不一样,例如手势通常表达动作。

成人语言具有元功能的意义表达方式。

在成人语言中,多模态得到保持和扩大。

我们在交际中除了语言外,还使用发音、手势、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和副语言。

在语言作为单模态的时代,语言被看作是主要的交际手段,其他模态被认为是附属的。

因此,单模态的呈现被看作是有自己的规范。

但是在多模态时代,多种符号资源已成为交际的中心,语言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符号系统的不同在于它们使用的是不同的模态资源。

语篇、绘画、音乐等各种符号系统通过不同表达模态来体现。

不同符号模态采取不同创建意义的方法,因媒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创建不同的意义(Bal dry &Th i bault2006)。

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形成多纬的意义表达空间。

在Matthiesse n(2007)看来,我们可以从表达层、内容层和语境三个视角审视多模态特征。

由于内容层的词汇语法和语义只有一种系统,语言的多模态性主要表现在表达层,内容层上的差异不像表达层上的那么大。

在表达层,符号系统的表意潜势不同,所使用的符号系统会不同。

内容层中口语和书面语的模态差别只是语域变异的一部分。

从语境来看,所有的符号系统都是在语境中运作,各种符号系统相互整合,互为补充,在语境中共同创建意义。

但是各符号系统并非总是和谐的,意义的创建可能是由不同符号系统的矛盾产生的。

因此我们在审视语言的多模态性时需要结合内容层的词汇语法体现形式和功能意义进行分析。

不同的表达方式使用不同的表达媒介和不同的模态。

Matthiessen(2007)认为表达方式在不同表达媒介中表现为序列(sequence)、成分(seg ments)和语调(i ntona2 t i on)。

在口语中,表达媒介是由发音顺序体现的成分、由时间展开体现序列和由音高移动体现的语调。

在书面语中,表达媒介是由文字顺序体现的成分、文字的横向展开的序列。

书面语中没有音调,但有如字体、字号等的文字特征。

此外,多模态语篇的分析和描写还与语域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域可以是单模态和多模态,语域不同,各个符号系统的作用也不同。

Matt h i essen(2007:55257)分析了多模态的旅行指南发现,各种符号在表示具体空间时分工不同,空间通过语言、照片和图标来识解。

这种程序性语篇在语言上通过物质过程来识解,语言的概念资源被用来识解旅行者的空间移动,存在过程、关系过程或心理过程来介绍途中的地点,照片用来对文字描写作进一步详述,地图用来客观地识解空间。

Baldry& Thi ba u lt(2006)也观察了多模态的使用引起语域的变化。

在多模态课本中,很少出现表示来源的词汇语法手段,如说话者、感知者、分配者和归属者,无来源的关系小句起重要作用。

3.多模态的交际特征交际要获得成功,参加者就要表达清晰的信息,选择受众最容易理解的表达方式。

多模态语篇是一种交际手段,以多种表达方式创建意义,进行交际。

符号资源是在社会文化和政治历史中产生的,新的社会文化和政治需要导致出现新的交际方式。

新的交际技术也产生了新的交际理论。

Kress&van Leeuwen(2001)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根据对符号模态的特征的分析,描绘出多模态的交际理论,把多模态定义为设计符号产品或事件时多种符号模态的使用以及它们的结合方式。

这些符号起着互相加强、互为补充的作用。

他们提出意义创建的四个层面:话语层、设计层、生产层和传播层。

话语是社会对现实构建的知识,由特定社会语境产生并由多种符号模态体现。

设计是符号资源的使用,介于内容和表达之间,在语境中体现话语。

设计是对符号产品和事件形式的概念化,包括话语的形成、互动和符号模态的结合方式。

生产指媒介在交际中的使用,是对符号事件的实际表达。

生产实现了设计,涉及了表达的物理过程、材料的物理品质等。

传播指的是对符号产品和事件的技术上重新编码。

一个话语可能有不同的解释,但设计和话语在解释起重要作用。

Kress&van Lee uwe n (2001:22)认为在生产过程中,意义的产生不是任意的。

意义在生产时开始产生,最后由于媒体有了语法,便成为模态。

Kress&van Leeuwen(2001)的多模态交际理论主要集中在交际的符号资源及其使用。

交际包括了话语、设计、生产、传播和解释等多个层面。

在交际过程中,意义可以由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模态和媒介来表达。

Kress& van Leeuwen(2001:69270)注意到,以前的语言学家和符号学家通常把生产看作设计的体现,不添加任何意义。

因此,这样的研究不注意媒介,把物质和意义分开,只关注手写的或印刷的句子。

基于社会符号学的观点,Kress &van Lee uwe n(2001)把模态看作是符号资源,能同时实现话语和互动。

设计层使用这些资源,联合各种模态,根据交际情景的利益进行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