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语言系统的发展语言学概论
6月9日《语言学概论》讨论主题:语言系统的发展
6月9日《语言学概论》讨论主题:语言系统的发展语言学概论教材第七、八、九章虽然分立为三章,但实际是一个整体,讲的都是语言发展变化的有关问题。
第七、八章讲授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理论。
主要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谈语言的发展变化问题的;第八章讲授语言接触的种种现象,实际是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的扩展。
第九章主要从语言内部结构要素角度阐述语言的发展演变。
正确理解、把握这三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对语言发展变化这个问题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语言作为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个问题的认识。
第七章辅导1、语言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如何万物皆流,万物皆变,发展变化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世界上不存在固定不变的事物。
语言也一样,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
如我们今天用普通话去读古代的诗词,会发现许多词语不押韵了;英语当中有许多词的写法与读音不相一致了。
语言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
语言也同世界上其它事物一样,变化发展是永恒的,语言如果一旦停止了发展,也就没有了生命。
只不过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缓慢,不易被人们感觉到罢了。
语言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这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第一,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同样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
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如我国的战国时期是个社会大分裂的时期,诸侯割据,形成了社会的分化,因而形成了"言语异声"的局面。
而两汉时期是中国社会对外交往较多时期,汉语中的外来词也是吸收最多时期之一。
第二,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一)、选择部分1、语言符号由声音和( B )构成。
A.概念 B.意义C.思想 D.词义★考核知识点: 语言符号的构成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声音,是通过听觉感知的物质形式;语言符号的内容是意义,是人的大脑对现实中事物概括的结果。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 C )A.语言符号的创造和使用总是任意的。
B.我们可以任意理解语言符号。
C.语言符号的音义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
D.语言符号的音义之间没有强制性,永远是任意的。
★考核知识点:语言符号的特点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不能有内在的联系,即具有任意性的特点。
3、[ε]的发音特征是( D )A.舌面前、高、不圆唇B.舌面后、高、不圆唇C.舌面前、半高、不圆唇D.舌面前、半低、不圆唇★考核知识点:舌面元音的发音特征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ε]的发音特征是舌面前、半低、不圆唇。
4、英语/P/与/K/的区别在于( D )A.发音方法不同 B.唇形(圆或展)不同C.声带振动与否 D.发音部位不同★考核知识点: 区别特征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P/是双唇音,/K/是舌根音。
5、句法的最小单位是( B )A.语素 B.词C.词组 D.句子★考核知识点: 语法单位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语素是词法的最小单位,词是词法的最大单位,句子是句法的最大单位。
6、“奥林匹克运动会”由( C )个语素构成。
A.2 B.3C.4 D.7★考核知识点: 语素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既有语音形式,又有意义内容,只有语音而无意义内容不能成为语素。
7、英语Worker中的-er是( A )A.构词语素 B.构形语素C.虚语素 D.词根语素★考核知识点: 语素的分类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作用,可以把语素分成构词语素和构形语素。
语言学概论(1章)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主要内容:语言的性质、语言的结构、语言的功能、语言学及其发展第一节:语言的性质(一)语言是什么从结构上看,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
从功能上看,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或者说本质功能是社会交际功能和思维认知功能。
(二)语言的符号性1)符号、能指、所指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
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意义)。
2)语言符号的主要特征任意性: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稳定性:语音和语义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不可轻易改变。
渐变性:语言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逐渐发展变化。
线条性: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上依次出现,像一根线条一样。
但是语言只能有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不能有空间上的上下相叠关系。
(三)语言的系统性系统:指若干相互联系的元素构成的整体。
系统性:指系统元素之间的联系性。
•语言是由符号这种元素构成的系统。
语言的符号与符号之间,都有各种各样的联系:语音、语义、结构、功能方面的联系等等。
•一个语言符号的价值和作用取决于该符号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取决于该符号与其他相关符号的关系。
•语言系统可以分为语音系统、语义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等子系统。
语言单位也可以划分为若干层级。
(四)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语言的产生发展,都取决于社会意志和社会需要。
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五)语言的其它属性模糊性、生成性、民族性第二节:语言的结构一、语言的层级1.语言的下层语言层级系统的下层是语言符号的形式层,即语音层。
语音层包括两个级别的语音单位:音位和音节。
音位是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的上一级语音单位是音节,一个音节由一个或几个音位构成。
音节是人们能自然感知的最小语音单位。
在一连串语音中,音节与音节之间有明显的语音界限。
2.语言的上层语言层级系统的上层是语音和语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组合层。
《语言学概论》讲义
语言学概论一、课程性质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地位相当于文学概论。
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概括地说,各种语言事实和语言现象。
具体地说,语言词汇和语义语法及整个语言系统。
任务:综合语言研究的各种成果,总结语言的规律,探讨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语言的结构及语言的发展变化。
1.语言学产生以前叫语文学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近现代语言学的兴起到19世纪,语言的历史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语言自身独自具有的发展规律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形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标志着语言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语言学概论》提出,存在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
语言既存在于社会,又是人类天赋的能力,既承载着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又是人类新的精神创造的工具。
语言是联系人类的主观认知和外在客观世界的中介,是认识人类自身和外在世界的必要途径。
第一章语言的性质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基础(物质外壳)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自然属性。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这是语言的社会属性。
二、语言符号的特性符号是指代事物的标记。
凡是属于用来标记、替代事物的东西,就是符号。
凡是符号必须具有物质性、表意性和规定性。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句话概括了语言的本质。
人类用来交际的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代表事物的符号。
语言符号的特性:任意性;线条性;离散性三、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语言符号具有层级性(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替 | 我看书。
换 | 他看书。
︵ | 小王买书。
聚 | 老师写文章。
合 | 人们欢呼胜利。
语言学概论答案(六月)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以今证古,可推测一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原始面貌。
有了这个起点,整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分化、发展的过程也就能得到说明。
所以历史比较法是推溯方言或亲属语言的演变过程的有效方法。
这种方法曾经系统地应用于印欧系语言的研究,拟测出各个语族乃至整个语系的原始母语,使印欧系语言的演变过程大致得到了说明。
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用来研究其他语系的语言。
应用这种方法研究汉语的中古音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2.词语的替换即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换一种说法。
这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可能是社会方面的,如“邮差”改为“邮递员”、“戏子”改为“演员”等就是由于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改变而替换的,而“目”改为“眼睛”则是由于现代汉语词汇双音化这一语言系统内部原因造成的。
3.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
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多,如“布”,古代只指麻织物,而今天则是棉、麻、化纤织物及混纺织物的统称,这是由于现实现象的变化而引起的词义变化。
再如“虹”,古人认为它是一种有生命的虫,能饮水,而今天人们则认识到“虹”是由于阳光照在水滴上,经折射、反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圆弧,是一种天气现象。
这是由于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而引起的词义的变化。
词义的演变,从其演变的结果来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4.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这就是词义的扩大。
如汉语中的“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现指所有的江河;“皮”原专指野兽的皮,现则泛指皮肤,这些都是词义的扩大。
5.词义的缩小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这就是词义的缩小。
如“丈人”,原指年长的男子,现专指妻子的父亲;“臭”原指一切好闻和难闻的气味,现则只指臭味,这些都是词义的缩小。
语言学概论(一)
导言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二、语言学的发展三、语言学的功用四、《语言学概论》的性质、内容和任务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语言学(linguistics)是一门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的学科。
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语言是一套构造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从单个的语言符号来看,它是由声音和意义结合而成的;从整个语言符号系统来说,它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
因此,语音、词汇、语义、语法是语言的基础要素。
语言的各种学科对语言的不同方面分别进行研究,就形成了语言学的各种学科。
部门语言学:以语言的基础要素及与各基础要素相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如: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词典学、文字学、修辞学等等。
具体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
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
对具体语言的研究有描写的和历史的两个不同的角度。
描写语言学(共时语言学):截取语言的某一时期的横断面,描写和研究语言在这个时期相对稳定的系统。
如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
历史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发展演变的过程。
如汉语史、英语发展史。
对具体语言的基础要素及语言运用各方面分别加以研究,就形成了具体语言学的各个分科,如汉语语音学、汉语词汇学、汉语语义学、汉语语法学、汉语修辞学等等。
普通语言学以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它综合各种具体语言的研究成果,探索人类语言的普遍性质和一般规律。
其研究内容包括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本质、语言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语言的发展等等。
《语言学概论》所讲授的内容就属于普通语言学范围。
应用语言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应用语言学专指语言教学的研究,广义应用语言学是指语言理论应用于对语言学相关学科的研究而形成的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等等。
二、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
第八章语言的发展
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名词解释。
1共同语: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叫做共同语。
在没有方言分歧的社会里,全体社会成员所使用的语言都是共同语。
2.方言:3.地域方言:地域方言也叫“地区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它是最为常见的语言分化现象。
4.社会方言:由于社会中的人们所处社会地位、职业、年龄、性别、文化高低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使人们在运用语言方面形成某些个性化或类型化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社会方言,各种行业语、阶级方言、黑话等,都属于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也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5.亲属语言:凡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若干种独立的语言,它们就是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也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6.标准语:7.克里奥尔语:克里奥尔语是指在各种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出现的一种包含不同语言成分混合自然语言。
8.底层: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胜利的语言也必将从失败的语言中吸收一些成分来丰富自己。
或者说,被同化的语言不会马上彻底消失,还会有一些成分遗留在同化的语言中,这种现象就是底层现象。
复习思考题。
1.谈一谈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1)语言发展的原因:外因: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①社会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这就要求语言要不断地产生各种各样的词语以适应交际的需要。
②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是全社会的交际工具,当社会走向分化的时候,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之间交际就会逐渐减少,各个部分成员使用的语言就会产生差异,逐渐形成不同的方言或语言。
另外,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使社会上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集团,各个集团在语言使用上会形成不同的特点,从而形成社会方言。
反之,如果已经分化的社会各个部分或不同社会之间逐渐走向统一,语言或方言之间的影响加强,促使语言逐渐趋向统一。
语言学概论——历史语言学
第七章语言的发展(演变)(历史语言学)第一节语言的起源一、关于语言起源的假说近代科学的兴起尤其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出现,使语言起源的神学解释已为学者们抛弃。
18世纪以后的学者们陆续提出了关于语言起源的各种各样的理论。
主要的有这么几种:(一)各种声音论1)摹声论。
即“汪汪说”(bow-wow theory)或“叮咚说”(ding-dong theory)。
2)感叹论。
即“呸呸说”(pooh-pooh theory)。
3)劳动叫喊论。
即“咳哟说”(yo-he-ho theory)。
上述各种理论都有一定道理,因为各种语言里都有一些摹声词和感叹词等,但任何语言里这类词占的比例都很小,绝大多数词的起源都是无法用这类理论来解释的。
(二)社会契约论主张契约论的学者是从人类交际的需要来考虑语言的起源的。
但这种理论不合乎逻辑,既然没有语言,没有交际工具,彼此之间又凭什么来讨论来商议呢?不过,这种理论看到了语言的一个本质特点——语言的社会性。
(三)手势论手势论只能说明人类在产生有声语言之前,主要是用手势、体态等进行交际,但不能说明有声语言是由手势等变来的。
因为手势等不具备有声语言所必须的声音材料,不可能变成声音。
(四)劳动创造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两部著作中曾对语言起源的问题进行过论述。
劳动创造论的基本观点有三点:第一,语言、思维、人、人类社会是同时产生的;第二,语言是在人们的劳动中,由于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第三,人类的语言从产生时起就是有声语言。
语言的产生必备三个条件:即生理条件、心理条件和社会条件。
第二节语言的发展一、语言要素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是指新的语言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消亡的现象。
(一)语音的发展语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语音区别性特征的变化语音的发展变化,首先表现在语音区别性特征的变化上。
比如上古汉语,在发音部位上没有唇齿这一区别性特征。
大约在10世纪前后,汉语发音部位中才出现了唇齿这一区别性特征。
叶蜚声 语言学概论 第九章 语言系统发展
齐:九 kiou → tiou 撮:虚 xy
尖团合流:
ts ts‘ s(齐、撮) k k‘ x(齐、撮)
这种规律性的特点:
1.有一定条件限制; 2.有时间性; 3.有地区性
语音的发展各地不平衡,但有整齐的对应关系。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1. 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2. 亲属语言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3. 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 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测拟原始“母语”的方法。
10
语言学
第二节 语法的演变(略)
11
语言学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演变
12
语言学
知识要点: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二、词语的替换 三、词义的演变
13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1. 新事物、新认识的产生引起新词的产生 2. 旧事物的消失引起旧词的消亡
二、词语的替换
1. 什么是词语的替换
只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 发生变化。“名变实不变”。
1. 浊音清化,平送仄不送
古音
b d ɡ dz 病蛋柜皂
例字
平潭葵曹
今音
规律
p‘ t‘ k‘ ts‘(平:送气清音) p t k ts (仄:不送气清音)
8
2. 尖团合流
古尖音 ts ts‘ s
齐:酒 tsiou → tiou 撮:须 sy
→ y → y
→ t t‘
9
古团音 k
k‘ x
1. 通过方言和亲属语言
①古无轻唇音:分、肺、饭、甫 (古念重唇p…)
②古无舌上音:直、朝、张、车
③娘日二纽归泥:娘;日、儿、燃
语言学概论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Ø语言风格变体的存在增加了社会方言的丰富性 和多样性。
(二)地域方言
• 地域方言,通常指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区的变体, 也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 分支。
• 地域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 尤以语音差别最突出,汉语普通话和地域方言最大的差 别是在语音上。
Ø听得懂、听不懂不能作为划分方言的标准。
• 如斯拉夫语族的国家,操俄语、乌克兰语、白俄 罗斯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的人相互间可以通 话,但却是不同的语言。
• 汉语的北方方言与吴、湘、赣、客、粤、闽方言 之间的差别比较大,相互间很难通话,但却是同 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
5. 确定是语言还是方言的标准:
• 6.商阜片:商丘市区、睢县、鹿邑等,f和sh不分,如“喝 水”称作“喝fei”。
• 7.信蚌片:信阳市区、淮滨、罗山、安徽蚌埠,“俺爸俺 妈”听起来像“阿爸阿妈”,且无翘舌音。
• 8.汾河片:三门峡市、渑池、灵宝等,如“脖子”叫“婆航”、 “膝盖”叫“哭气盖”。
3.方言岛
• 方言岛,是语言学的一个术语,由于历史上大规 模移民,使外来的方言势力占据了原来某方言区, 形成被原方言区包围着的独立的方言孤岛。 • 如美国的唐人街就是英语包围汉语的方言岛,四 川官话区域中的湖南话小区,就是方言岛。
Ø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一下子 发生大的变化。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 方式,不允许突变。 如斯大林所说:“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 过爆发,不是经过消亡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 言,而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也就是经过 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语言学概论课件(7)发展与演变
二、语言的分化 1、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语言的分化主要有两种形式: A、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和社会分工等的 不同,自然形成了不同的社团。 B、一个生产不发达的统一的社会,随着人口的不 断增长,疆域的日益扩大,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无法 再保持统一的局面,这时就会在地域上形成社会的 不完全分化。
D.方言发展的方向 地域方言形成后,如果社会仍然处于不 充分统一(或分化)的状态,方言就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特点, 另一方面又服从自己所从属的语言的发展趋势,继续作为该 语言的方言。如汉语的方言;如果社会完全分裂成几个独立 的社会,方言就可能失去约束,不断扩大自己的特点,并进 一步发展成独立的语言。如拉丁语的各个方言发展成为今天 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但在现代社会,由于交际 的国际化趋势,这种发展往往是不会出现的。如美国英语并 没有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E.方言研究的意义 调查研究一种方言就是调查研究一种语 言;方言调查研究对于历史语言学的贡献。
2、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发展 语言变化发展的方式,是由语言系统内部各种因素 的相互关系决定的,与社会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 语言系统是一个以差别为基础的相对平衡的系统, 各个子系统以及系统内的各个要素都在系统中具有 自己相应的“价值”,承担着一定的功能,整个系 统相互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一种要素由 于种种原因而发生变化,就会破坏原有的平衡,使 得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其他要素重新调整相互的关系, 以达到新的平衡。 语言中各种要素的相互影响从而引起语言的发展, 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
第四章 语言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 语言的整体发展 一、语言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1、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人类又是组成群体,以各 种社会形态存在与发展的;因此使用语言的人群、社会的存 在与发展是语言存在与发展的首要条件。 A.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都会推 动语言的发展; 19世纪西方语言学家所谓的语言发展三阶段论:汉语——孤 立语,最低阶段;土耳其语——粘着语,中级阶段;欧洲语 言——屈折语,高级阶段。 B.社会的分化与统一也会推动语言的发展; 13-16世纪蒙古语从统一到分化的情况:统一——方言——独 立的语言:内外蒙的蒙古语,阿富汗的莫戈勒语,前苏联的 布里亚特蒙古语,中国的东乡语、达斡尔语。
语言学概论第六章 语言的发展
7
(一)一种语言逐步消除方言分歧而走向统一 在存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不同地区之间的人 们为了交际的方便,往往会选择一种方言作为各方 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把这种语言形式叫 做“通用语”。我国古代所谓的“雅言”、“通语 ”、“四方之语”以及后来的“官话”,都是当时 的人们给这种通用语起的名称。但是,在经济上自 给自足的、分散的、没有形成统一市场的封建社会 里,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往来不很普遍,频率也比较 低,通用语的使用者就可能只局限于一些官员、商 人和读书人,人数势必不多。
2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社会的分化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社会分化为 不同的地域,即一个统一的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 在地域上逐渐分化为若干个相对独立或完全独立的 部分;二是社会分化为不同的社群,就是在一个统 一的社会内部,因阶级、阶层、职业、年龄、性别 、文化程度、宗教等社会特征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 社会集团(又叫“社群”)。
4
(二)亲属语言 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凭着语言等手 段得以凝聚和整合,在一定的政治历史条件下,一 个社会在地域上相对独立的部分进一步分化,走向 完全独立,分裂成几个各自完全独立的社会,原来 相对独立的地域所使用的方言可能会逐渐转变为各 自独立的语言。
5
(三)社会方言 稍加留意,我们会发现不同年龄、性别、职业 、阶级、阶层、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的人群所说的 话有一定的差异,语言学上把这些不同的人群称为 “言语社团”(speech community),他们所说 的话被称作“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指的是同一种 语言或地域方言在不同的言语社团中表现出来的各 种变体。比如网民这个言语社团在网络聊天室和论 坛上进行交流时所创制和使用的所谓“网络语言” 就是一种社会方言。
语言学概论 (完整版)
(二)语言学的对象——语言
从对象上说,横向研究——包括书面语, 口语和外语;
纵向研究——包括“活”语言(当今 交际用)和“死”语言(古代书面语);
从结构上说,语言学研究包括语音、语法、 语义和文字等方面。
(三)语言学的任务
阐述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通过考察 语言及应用,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三个学派各有特色:布拉格学派注重对语 言结构的功能进行研究,哥本哈根学派重视语 言结构之间的关系,描写语言学学派则着重语 言结构形式的描写。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优缺点
(1)优点:强调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 号系统,不能孤立地研究,要从各成分 间的关系,结构的分层符号系统的整体 性认识;注重对立成分的分析,影响很 大。
(2)缺点:后来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死 胡同,过于追求形式,忽视了语句的具 体内容。将形式和意义割裂开来。只能 描写语言事实而不能解释原因。
3、转换生成语言学
是在批判和修正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的过程中发
展起来的。是最近几十年西方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 学派。创始人乔姆斯基→1957年《句法结构》,标志 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乔姆斯基革命”)
(3)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美 国学者在调查美洲印地安语基础上形成的,是 结构主义语言学中发展最完善,最重要的一个 学派,注重对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先驱是鲍 阿斯(《美洲印地安语手册》)和萨丕尔(《
语言论》),强调对语言作客观的共时描写;
重要人物布龙菲尔德《语言论》是该派奠基之 作,其后哈里斯《结构语言学的方法》是在理 论和方法方面最为严谨的代表作。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塔尔库斯对罗马史诗进行了编辑与 整理,迪奥尼修斯·特拉克斯写出了第一本被称为“语
法最伟大的权威”——《希腊语法》→拉丁语分布广, 使用时间长(一千多年)拉丁文语法→哲学家用逻辑 研究语言→奠定了语法研究的基础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圣才出品】
第一节语言是不断发展的1.什么是语言的发展?答:语言要素的历史变化、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都使语言系统发生变动,都体现了语言的发展。
语言各个方面(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
同时,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而不是爆发的。
2.什么是语言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答:语言各个方面(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
语言的词汇标志着极为纷繁的、形形色色的事物,它对客观现实中各种变化最为敏感,新事物的出现、原有事物的变化、旧事物的消亡,都会反映到语言词汇中来;因此,词汇几乎处在经常的变动之中。
语法是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以及组词成句的规则的总和,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工作的成果,在语言中根深蒂固,在许多时代中都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语法的发展很慢。
语音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它的演变也是相当缓慢的。
3.语言发展中为什么不能有爆发?答: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而不是爆发的。
语言的发展要受社会发展的影响。
社会发展得比较慢时(譬如在欧洲的中世纪,在我国的封建时代),语言的发展也慢一些。
社会急剧变动时,语言的发展也会快一些。
例如在法国大革命、苏联十月革命、我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期,都出现了一大批新词,同时也有一些词改变了意义或是消亡了。
但是语言不是上层建筑,一种语言可以同样地为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服务,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在社会革命之后把现存的语言完全消灭,再从平地上创造出新的来代替它。
4.扼要说明社会对语言发展的作用。
答:社会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的影响:(1)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
(2)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
(3)社会间的相互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
(4)社会推动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给语言以一定的影响。
5.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发展的规律?答:语言发展的现象是错综纷繁的,但是通过对这些纷繁现象的深入研究,却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从而可以概括出一些对所有同类现象都适应的公式。
第六章 语言的发展演变第一节 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语言学概论PPT 教学课件
• 北方方言 不超过五个,以四个居多
• 湘、赣、客 五六个
• 吴、闽
七八个
•粤
八九个,最多十个
古调类 阴入
例字 八[-t]
广州 pat33
南昌 pat5
福州 苏州
pai?/ k23
po? 4
阳入 阴入
十[-p] 百[-k]
S¦p2 pak33
sÈt21 pak5 sei?/k4 pai?/
k23 z ɤ?23 pÌ? 4
不平衡性
语汇与社会的联系最直接,因此新陈代谢 最快,但是基本语汇是不易变化的。
语汇迅速发展,也不会立即引起语音系统 的演变。语音系统演变的速度要缓慢些。
语法的发展演变更加缓慢。 不仅各个子系统的发展速度不平衡,同样
的语言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发展 也是不平衡的。
汉语方言调类分合的总趋势是北方方言 的调类少,南方方言的调类多。
第六章
语言的演变和发展
一、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
系统外部原因:社会的发展演变(语言演 变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系统内部原因:语言系统的结构不平衡性
系统外部原因——社会的发展演变
社会的进步 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社会的接触和交往
系统内部原因——语言系统的结构不平衡性
各子系统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平衡 语言系统内部要素的结构不平衡
二、语言演变的特点
渐变性:语言是逐步发展变化的,不允许 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
不平衡性: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成分之 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 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
渐变性
语言的稳固和发展都是由社会的交际工具 这一语言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这两个互 相对立的要求决定了语言一方面不能不变, 一方面又不能变得过于急剧。
第七章 语言的起源 《语言学概论》课件
C 双语现象:一个社会群体同时使用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不同民族语言共存。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 与双言有区别:双言现象→方言+共同语; 双语现象→民族语+民族语
D 洋泾浜和混合语:语言频繁接触的地方 由不同语言成分混杂而成的语言。 洋泾浜是外语在本族语的影响下产生的变 种,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 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形的 外语。如让我look look,你的米西米西。 在洋泾浜基础上包含不同语言成分(本地+ 外语)而形成的语言就是混合语,它是一 种两不象的语言。
(5)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 于(1887)年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词 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语,部分取自日耳曼 语、希腊语;语法规则16条,没有例外; 采用拉丁字母书写,28个字母一母一音; 词根可以自由复合成词,派生词的构成有 一套丰富的前后缀。
三、语言的发展规律
(一)语言发展的原因(外因+内因)
B 语言的统一→方言统一成共同语(社会 统一为前提) 语言统一的原因? 首先,一个地方割据的社会趋向统一时, 原来的地域方言分歧就会妨碍全社会范围 内的交际,不利于社会的完全统一和统一 的巩固,于是语言也逐步走上统一。
其次,语言统一演变的特点:首先是
在某个方言的基础上,产生地位高于 方言的共同交际语(“超方言”), 然后影响方言的发展,并通过共同语 的推广、双语并存直至替代,完成语 言的统一。 民族语言相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方言差异缩小→ 社会统一,往来频繁 →语言统一→民族共同语形成
语言的谱系分类:
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 关系对语言作的分类就是语言的谱系分类。 语言间的历史同源关系就是亲属关系。按 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成语系→语 族→语支→语群四大谱系:从同一语言分 化出来的所有后代语:语系 →同一语系各 个语言的分化层次(亲属关系的远近): 语族 →语支 →语群 →语言 →方属于 不同语系的语言就是不同的语言→非亲属 语言。 现在的谱系分类尚不完善(许多时候还是 按地理分布划分——地域分类)如:汉藏 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 系、南亚语系、闪—含语系(亚非语系)、 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等。印欧语系和汉 藏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尔曼 语族。
语言学概论 第九章
第一节 语音的演变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 2、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3)地区性。语音的演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 进行。 浊音清化的规律在北方话系统中是普遍起 作用的,而在吴语区和湘语区仍保留原来 的浊音,并没有发生清化的现象。
第一节 语音的演变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1、语音对应关系:是指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同 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在语音上呈现出来的 系统性差异。 *要根据有规律的语音对应关系来确定语言的亲属关 系。 2、历史比较法:是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 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推测原始母语的方法。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这种成 系统的差异重建语言史的一门学科。
第一节 语音的演变
苏州话不论声母的清浊,都分尖、团;宁波话则
不论声母的清浊,都不分尖、团;上海话中的清 声母不分尖、团,浊声母却又分尖、团。
吴方言尖、团音合流的线索:从南往北, 宁波话先合流,上海话次之,现在还没有 完成合流的全过程,而苏州话还分尖、团 两套。
2、记录了语音的文字。
第二节 语法的演变
一、语法演变的结果 1、组合规则的演变 语法的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词序的改变上。 形态丰富的语言,词序的变化一般并不影响词语 之间的语法关系,所以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并不固 定,词序相当自由。 The student’s book The book of the student
2、词义演变的结果 (2)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1)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意义,演变后所概括反 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如汉语的 “江”、“河”原来特指“长江”和“黄河”, 现在则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2)词义的缩小。一个词的意义,演变后所反映的 现实想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古代汉语中“谷” 是指谷类的总称,现在在北方只指粟(去皮后为 小米),在南方只指稻谷。 3)词义的转移。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 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如古汉语的 “闻”是用耳朵听,现在则转为用鼻子嗅。
语言学概论复习指导 整理版
语言学概论知识要点1.语言学的功用4-51)学习语言文字是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文化水平的基础。
2)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3)新兴技术的出现扩大了语言学的应用范围。
2.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14-16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考察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学话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
关键两步:独词句的出现——从独词句到双词句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实词句——虚词3.语言的符号性质,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25-30人们用来交际的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代表事物的符号。
词就是一种符号,它能使听话者意识到它所代表的事物或现象。
整个语言就是由这种符号组成的一个系统。
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
声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形式。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
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语言符号的本质:约定俗成。
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
意义是人们对一类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
音义结合的统一体构成符号,成为现实现象的代表。
音和现实现象没有直接联系。
意义是联系现实现象和音之间的桥梁。
符号能够在使用中重复出现,人们才能根据交际的需要将有限的符号排列组合,说出无限的话来。
所有符号中,语言符号最重要、最复杂。
音位不是符号,因为没有和某种意义相结合。
语言中最小的符号是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使用的符号,句子是符号和符号组装的成品,是符号的序列。
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音义结合的任意性(约定俗成,音与义之间无必然联系,此为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而言,一旦进入交际,便对社会成员有强制性。
【免费下载】语言学概论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八章语言的发展1.语言发展的原因语言作为社会现象和交际工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是语言发展的外因:社会的发展进步推动了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影响并推动了语言的发展;社会之间的互相接触影响并推动着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变动影响并推动了语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人们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又直接影响了语言的发展。
语言内部矛盾是引起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语言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以及每个要素的各个成分都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出一种平衡的状态。
如果其中某一要素或某一成分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平衡被破坏,那么系统内部有关的要素或成分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于是它们内部就出现了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矛盾运动,从而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2.语言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语言发展演变有渐变性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们对语言提出的新的需要,语言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而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
但是语言的发展变化又不像一般的变革那样可以突变,不是废除现存语言而创造出崭新的语言,而是通过语言中新的要素逐渐积累、旧的要素逐渐消亡来实现。
语言发展之所以具有渐变性特点,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这一本质决定的。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时刻被人们使用。
因此,语言的发展演变以实现交际功能为前提,是渐进式的,是不知不觉发生的,是约定俗成的,而不能是突变的。
也就是说,语言发展中这种稳固和变化的对立就导致了语言的发展变化只能是渐变的方式而不能是突变的方式。
比如,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都是逐渐实现的。
语言发展演变有不平衡性规律:语言内部各要素的发展不是同步的,有发展速度快的,有发展速度慢的,呈现出不平衡性。
词汇能够随时随地反映社会生活,并且非常敏锐地反映出社会的细微变化,所以它发展速度最快,而且主要表现在一般词汇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
语法类推变化的特点
(1)语法类推是一种模式类比推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说话人是有
意识地将新的模式类推到更多的语词或句子上去的。 (2)语法类推演变中符合该语法变化条件的词或句子是有的先变、有 的后变、逐次推进的,而不是要变一起变。 (3)在语法类推演变中变化的语词大多经过一个新旧模式共存的阶段 。如中古英语早期许多动词都是强式和弱式变化两种形式共存。 (4)语法类推演变往往留有推不平的山头。如英语动词弱式替代强式 的类推已进行了千余年,至今仍有60余个词根取强式变化。类推变化推不 动的山头都是使用频率极高的常用词,如is, do, go等。
语言学概论
1、方言差异比较 “尖团音” 、“尖团合流”
语言学概论
尖团音:即指上述细音前的“见组”字和“精组”字读音
,“见组”字的发音 [ 舌面前、中、后(舌根) ] 叫“团音” ,而“精组”(舌尖前或齿间)字的发音叫“尖音”。
尖团合流: 指声母的发音部位与后接细音( i、 y )的发
音部位(舌面前)因同化而发生音变的结果。 如:原“见组”的舌面后 k 类(舌根音)向前移,而“
• 音变规律的三个特点:
条件性(语音条件) 时间性(只在某一时期中演变) 地域性(只在某一地区演变)
语言学概论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1、什么是“语音对应关系”?
指不同语言或方言在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系列语言
成分间有语音上的对应。
语言学概论
2、语音对应关系的作用
( 1 )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也可以通过找出几种有同 源亲属关系的外语之间的关系,在已掌握的一种外语的基础上 更快地掌握其他亲属语言。 (2)确定亲属语言的依据。
语言学概论
3、汉语“正偏”到“偏正”的演变。 例如:“丘商→商丘”、“鸟乌→乌鸟”等 。
语言学概论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聚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 长和词类的发展。
汉语聚合规则的发展
①量词的出现 ②出现了构词词缀 ③出现了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
语言学概论
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文
基高 础等 课院 程校 汉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语 言 学 概 论
多 媒 体 教 学 课 件
⑨
语言学概论
西华大学 中文系
第九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语言系统的发展
了解语音、语法、词汇和词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语言学概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
一、语音发展的线索
方言情况
亲属语言情况 文字 古今诗韵区别 不同时期借词的语音考订
,“弥”大致读mi,“陀”大致读ta。
语言学概论
(2)日本、朝鲜、越南等在历史上曾经从汉语中借去 了大量词语,这些词语在不同程度上保留着借用时 汉语的特点,因此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语言学概论
注意之点:
利用这些材料时,要考虑借音的年代和地域因素。 例如:日语中的“吴音”和“汉音”
语言学概论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精组”的舌尖前 ts (舌尖前音) 类向后移,都向 i 、 y 的
发音部位变化,最后导致合流,形成舌面前音。
语言学概论
2、亲属语言的比较:
拉丁语 英语 意义 父亲 脚 少
pater
pēs pauca
father
foot few
语言学概论
3、文字
• 形声字 • 假借字
• 双声字
• 叠韵字
• 以读若、读如、直音、反切等研究古音
语言学概论
二、词语的替换
1 、指只改变某类现实现象、概念、思想等的名称,而 这种现象、概念、思想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
语言学概论
2、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
( 1 )社会因素:例如封建社会的避讳(元宵――汤圆)、 社会制度的更替、社会生活的剧变等。 ( 2 )语言系统内部:例如汉语中同音词过多,对交际带来 麻烦,因此就用复音词来代替单音词,避免歧义。语言表达的精
1、由于古英语有较多的表示格关系的手段,因此,词序
比较自由。而现代英语中的词序就没有这么自由了。
语言学概论
2、古代汉语中的基本词序是V+O。例外: ( 1 )“是”作宾语时在先秦放在动词前:“子孙是保” 、“是用寿老”、“君子是识”。在一些成语以及固定的说 法中还有残留:“唯利是图”、“唯你是问”等。 ( 2 )疑问代词作宾语和人称代词在否定句中前置:“吾 谁与归?”“吾谁欺?欺天乎?”“不吾知”等。现在残存 的还如“自信、自杀、自顾”等。
语言学概论
4、古今诗韵的区别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语言学概论
5、不同时期借词的语音考订
(1)东汉后佛经翻译中的梵语汉语译音。
如:“佛陀”为梵语buddha的译音,因此,“佛”在当
初翻译时大致读“bud”,“陀”大致读“dha”。
“阿弥陀”的译音为amita,因此,“阿”大致读a
语言学概论
3、词义的增加和词义的吞并 在一些复合词或词组中,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 会吞并其他词的意义,成为语言单位的意义。
语言学概论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1、新词的产生
新词的产生与现实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思想有联系。
语言学概论
2、旧词的消亡
(1)旧事物的消失是旧词消亡的一个原因。如“棒槌”、 “碾子”等。
(2)词汇系统的变动、认识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旧词消亡。
如“马”、“行走”、“白”等。 词汇系统变动的原因,一是人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二是 语言交际功能的经济、简易、明确的要求。
( 3 )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许多问 题,如汉字键盘拼音输入的模糊输入、语音输入、语音识别、 人机对话等,也必须建立在方言语音对应规律的基础上。
语言学概论
3、历史比较法
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关系的差 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
语言学概论
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密化也会引起词语的替换。
( 3 )词语的替换有时在短时期内完成,有时要经历一个很 长的时期(嘴――口)。
语言学概论
三、词义的演变
1、词义演变的原因
现实现象的变化、人们认识的发展、词义之间的相互影
响。
2、词义的引申有时会引起词的分化 如:汉语“张――帐、账、胀、涨”
英语“long-length”“give-gi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