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1

合集下载

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制冷系统是一种能够将热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系统,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家用冰箱、空调还是工业生产中的冷冻设备,都需要制冷系统来实现其制冷功能。

那么,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压缩机。

压缩机通过压缩制冷剂,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然后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输送到冷凝器中。

在冷凝器中,制冷剂释放热量,从而变成高压液体。

接下来,高压液体制冷剂经过节流阀的调节,压力降低,温度下降,变成低温低压的液体。

这时,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收外界的热量,从而蒸发成为低温低压的蒸汽。

这些过程中,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不断变化,从而实现了热量的转移和降温效果。

除了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外,制冷系统还包括了一些其他重要的部件,比如蒸发器风扇、冷凝器风扇、冷凝器散热片等。

这些部件的作用是协助制冷剂完成热量的传递和散热,从而保证制冷系统的正常工作。

总的来说,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压缩、冷凝、蒸发等过程,使制冷剂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相变,从而吸收和释放热量,实现降温的效果。

这种工作原理不仅适用于家用冰箱和空调,也同样适用于工业制冷设备和商用冷藏柜。

在实际应用中,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需要和控制系统、传感器等配合,才能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和能耗管理。

同时,制冷系统的设计和制造也需要考虑能效、环保、安全等因素,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总之,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过程,它通过不断的热量转移和相变,实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冷藏、冷冻和空调等功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制冷系统会在未来发展出更加高效和环保的新型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第一节单级蒸汽压缩循环

第一节单级蒸汽压缩循环

压缩机: 制冷系统的“心脏”,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

冷凝器: 输出热量 节流阀: 节流降压,并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 蒸发器: 吸收热量(输出冷量)从而制冷
5
等熵
四大部件的作用:
二、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热力计算
冷凝器 3
等焓
水 2 压缩机
膨胀阀
等压、等温 4 蒸发器 冷 媒 1
1:出蒸发器进压缩机 2:出压缩机进冷凝器 3:出冷凝器进膨胀阀 4:出节流阀进蒸发器
5´ t0 1 q´0 q0
5
h
单位制= q0/v1
21
(1)其他条件不变,冷凝温度tk变化(升高)的影响 p t´ k 3´ 4´ 2´ tk 4 2 3 5´ t0 1 w w´
0
5
h
单位压缩功w 吸气比容v1 不变
w N
q0 制冷系数 w
22
问题:下列( )会使冷凝温度tk增高。
t0
2 2´

5
t´ 0
1 1´
h
蒸发温度t0时:1-2-3-4-5-1 蒸发温度降低为t´0时:1´-2´-2-3-4-5´-1´
24
(2)其他条件不变,蒸发温度t0变化(降低)的影响 p 4
tk 3 t0 2 2´
5

q´0 q0
t´ 0
1 1´
h
单位制冷量q0 吸气比容v1
Q0
25
(2)其他条件不变,蒸发温度t0变化(降低)的影响 p
(3)其他条件不变,液过冷度、的影响 p
4´ 4
pk
3
2

5
p0
1
h
1-2-3-4- 5-1 无过冷过热时:

制冷基本知识1

制冷基本知识1

第一章制冷与空调作业安全技术第一节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1.物态(物质状态)与物态变化具有一定质量及占有空间的任何物体称为物质。

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同时分子又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这种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及其热运动等原因,使物质在常态(物态)下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汽)态,称物质“三态”。

固态时,分子间的相互引力最大,固体中的分子紧密地排列在一起,热运动仅在平衡位置的附近作微小的振动,不能作相对移动。

因此固态时的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液态时,分子间的引力仍较大,使分子之间仍能保持一定的距离。

因此液态物质有固定体积,并有自由液面。

此外,液态物质的分子不仅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还可以相对移动,所以它具有流动性而无固定的形状。

气态时,分子间距大,引力很小,分子间不能相互约束。

因此,它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可以充满任何的空间。

在热运动中可相互碰撞发生旋转运动。

同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热运动的结果也会以不同的状态存在。

当物质在吸热或放热时,除了温度变化以外,还有状态的变化(称相变),即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称为液化(或冷凝);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称为凝固;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称为融化(熔化);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气化;固体直接变化成气体的过程称为升华;反之称为固化(或凝华)。

人们利用物质相变过程向周围介质吸热,转移潜热,使周围介质降温进行制冷,如从液体变成气(汽)体、固体变成液体、固体直接变成气(汽)体所转移的相变潜热获取低温。

相变转移的热量是潜热,非相变转移的热量是显热(如水在1大气压下,从±o℃加热到100℃,它也是吸热过程,但没有相变,水还是水,这种吸收周围介质的热量叫显热,计算出的显热量是很少的)。

潜热转移量(如蒸发量)才有制冷量,显热转移量几乎没有制冷量,即人们是采用相变制冷。

燃气轮机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燃气轮机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燃气轮机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燃气轮机制冷系统工作原理是指通过调节和控制气体流动,实现对
燃气轮机进行冷却的一种系统。

燃气轮机作为一种热机,在运行过程
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散热,就会导致燃气轮机
过热,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因此,制冷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燃气轮机制冷系统主要由制冷循环系统和热力循环系统两部分组成。

制冷循环系统负责提供冷却剂,将其送入燃气轮机中,实现对燃气轮
机的冷却。

而热力循环系统则通过控制循环的热力传递,实现对冷却
剂的再次利用,提高系统的效率。

制冷循环系统可以采用不同的工质,如氨、氟利昂等。

这些工质具
有较高的比热容和较好的传热性能,能够有效地实现对燃气轮机的冷却。

在制冷循环系统中,制冷剂首先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吸收燃
气轮机释放的热量。

然后经过压缩机进行压缩,再经过冷凝器放热。

最后通过节流阀降低压力,重新进入蒸发器循环。

热力循环系统则通过控制燃气轮机的进出口温度,实现对制冷剂的
再次利用。

在热力循环系统中,燃气轮机内部的热量被传递给制冷剂,使其蒸发变为气态,并带走热量。

然后通过压缩机将气态制冷剂压缩,提高其温度和压力。

最后通过冷凝器进行放热,将制冷剂冷却后送回
蒸发器进行循环利用。

通过制冷循环系统和热力循环系统的协同作用,燃气轮机制冷系统
能够有效地实现对燃气轮机的冷却,保证其正常、稳定的运行。

同时,
经过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制冷系统的效率和性能也在不断提升,为燃气轮机的运行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简述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简述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简述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一、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组成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四部分组成。

1. 压缩机:压缩机是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将低温低压的气体通过压缩提高温度和压力,使其变为高温高压的气体。

常见的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中使用的压缩机有离心式和活塞式两种。

2. 冷凝器:冷凝器是将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散热器散热后变为高温高压液态,其作用是将制冷剂释放出来,并将其变为液态,以便进入蒸发器。

3. 蒸发器:蒸发器是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作用是将液态制冷剂通过节流装置降低温度和压力,使其变为低温低压的气体。

在这个过程中,蒸发器会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并将其带走,从而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

4. 节流装置:节流装置是蒸发器中的一个小孔,其作用是通过限制制冷剂的流量,使其在经过蒸发器时降低温度和压力,从而实现制冷的效果。

二、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

1. 压缩:当汽车启动时,压缩机开始工作,将低温低压的气体通过压缩提高温度和压力,使其变为高温高压的气体。

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2. 冷凝:高温高压的气体进入冷凝器后,通过散热器散热后变为高温高压液态。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释放出来,并将其变为液态。

3. 膨胀:液态制冷剂通过节流装置降低温度和压力,使其变为低温低压的气体。

在这个过程中,膨胀阀会限制制冷剂的流量,并将其喷射到蒸发器中。

4. 蒸发:制冷剂在蒸发器中遇到低压低温的空气,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从而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

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三、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汽车空调制冷系统需要定期检查,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时,更需要加强检查和维护。

2. 清洗滤网: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中有一个滤网,其作用是过滤灰尘和杂质。

冰箱的主要结构(绝对很实用)

冰箱的主要结构(绝对很实用)

铰链
底铰链
中铰链
顶铰链
2.制冷系统——压缩机
1.吸气管 2.排气管 3.工艺管 4.油冷却管
几个问题: 压缩机的倒置 压缩机的搬运 压缩机和制冷剂 压缩机管的区分
制冷系统——冷凝器
形式 外挂式
冷凝器
内藏式 (背板)
优点
缺点
工艺简单 外观不美
散热效果较 好
容易损坏,
可靠美观 工艺较复杂
成本低廉 散热面积小,效果差
外挂冷凝器除美观及易碰损外,在换热效率 上较内藏冷凝器优越,且易于维修更换,出 口产品采用居多,且是提高能耗的选择之一
制冷系统——防露管
1.防露管的功能 2.防露管设置的准则 3.电热防露丝
制冷系统——毛细管
一.毛细管的重要性:
性能、噪音
二.毛细管的主要技术指标 及其影响因素:
流量 3000~5000 ml/min (入口氮气压力690± 10kPa)
较表面氧化处理的铝板管式耐腐蚀效 果略好。
传制冷效率高
成本高
耐腐蚀性较好 工艺设备要求高
表面喷塑0.2~0.4mm,耐腐蚀性强,寿 命长
制冷系统——冷冻蒸发器
丝管蒸发器
铝板管蒸发器
制冷系统——冷冻蒸发器
喷塑丝管蒸发器 镀锌丝管蒸发器
制冷系统——冷冻蒸发器
喷塑铝板管蒸发器 表面氧化铝板管蒸发器
制冷系统——冷藏蒸发器
门体
门壳(或玻璃) 门端盖 立柱 门胆 门封条 保温层 止挡 自锁机构
端盖与立柱的连接结构
端盖与立柱的配合结构 有拼接和套接两种,多 段连续弧面的拼接在制 件要求和工艺控制上难 度大,接缝不齐和接合 面台阶是主要外观问题
门封条
• 门封条由软PVC和磁性塑料条两部分组成。 • 在箱体的热损失中,门封的热损失占10~15%; • 门封的密封性能与门封的结构有关,一般是气囊越多越好,但需要综

氟制冷系统操作规程(V1)

氟制冷系统操作规程(V1)

标题:氟制冷系统安全操作规程生效日期:2014.01.01页 码:1 / 14目 录一、 氟半封闭制冷压缩机组及附属设备操作规程二、 氟半封闭制冷压缩机组及附属设备操作规程三、 压力容器检验、安全阀、压力表定期校验规程四、 冷库除霜操作要求五、 蒸发器、布袋、蒸发冷清洗操作规程六、 制冷润滑油使用标准标题:氟制冷系统安全操作规程生效日期:2014.01.01 页 码:2 / 14制冷系统安全运行,三个必要的条件:第一:系统内的制冷剂不得出现异常高压,以免设备破裂;第二:不得发生湿冲程、液击等误操作,以免破坏压缩机;第三:运动部件不得有缺陷或紧固件松动,以免损坏机械或制冷剂泄漏。

一、氟半封闭制冷压缩机组及附属设备操作规程技术参数说明(以比泽尔压缩机为参考):常用活塞压缩机型号 制冷量/轴功率0/+40℃;kw制冷量/轴功率-15/+40℃;kw制冷量/轴功率-30/+30℃;kw4J-22.2 49.9/13.01 26.75/10.4 14.19/6.45 4H-25.2 57.3/15.05 30.8/12.07 16.26/7.41 4G-30.2 65.7/17.74 35.35/14.2 18.84/9.0 6J-33.2 74.8/19.53 40.15/15.61 21.3/9.68 6H-35.2 86.0/22.6 46.2/18.12 24.4/11.12 6G-40.2 98.5/26.6 53.0/21.3 28.3/13.51 6F-40.2 / 62.6/27.0 34.0/17.07 6F-50.2 116.3/33.3 63.1/26.6 33.9/16.66 8GC-60.2 149.7/40.6 87.5/33.7 /8FC-70.2 167.5/50.7 90.8/41.7 /常用螺杆压缩机型号制冷量0/+40℃;kw制冷量-15/+40℃;kw制冷量-35/+40℃;kwHSK6561-50 128.473 77.845 / HSN6461-50 / / 43.324 HSK6461-60 153.586 93.797 / HSN7451-60 / / 51.986 HSK7451-70 192.744 116.142 / HSN7461-70 / / 59.555标题:氟制冷系统安全操作规程生效日期:2014.01.01 页 码:3 / 14HSK7461-80 210.79 127.305 / HSN7471-75 / / 64.598 HSK7471-90 229.911 139.948 /压缩机正常运行标准:润滑系统油压 活塞机油压高于曲轴箱压力0.15~0.3MPa;螺杆机油压高于排气压力0.15~0.3MPa;螺杆机压差供油与排气压力相近,保证排气压力1 MPa以上。

小型果蔬冷藏库用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设计(1)

小型果蔬冷藏库用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设计(1)

第一章绪论1.1 本课题设计意义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也迅速增加。

目前中国能源消费量达到22亿吨,已面临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国必须进一步寻求可持续的能源消费和供应途径。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是最有希望成为未来可代替能源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我国的西藏和美国的西南部、非洲、澳大利亚、中东等地区是全球全年辐射量或日照时数最多的地方,也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这为我国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自然条件。

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太阳能利用大国,截至2009年,仅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量就有4200万m2。

太阳能制冷是太阳能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在这一领域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

目前,实现太阳能制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光电转换制冷,实际上是太阳能发电的一种应用,先实现光电转换,再利用太阳能电池驱动冰箱的压缩式制冷系统;另一种是太阳能光热转换制冷,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和太阳能喷射式制冷。

一直以来,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以其结构紧凑和高性能的优点受到了广泛的使用。

但是,它不仅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而且还会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利用太阳能作为驱动动力,清洁无污染,且水可作为制冷剂,对环境无害,能够缓解能源短缺和解决环境问题,而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维护费用低、工作稳定可靠,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国内外有许多研究人员从事太阳能喷射制冷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

但是,相对机械压缩机式制冷,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的性能仍然很低,太阳能喷射制冷技术离实际应用和推广还有距离。

吸收式制冷技术是出现最早制冷方法,技术相对成熟,目前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已广泛应用在大型空调领域,但是吸收式制冷系统庞大,运行复杂,并且制冷剂存在易结晶、腐蚀性强、蒸发温度只能在0℃以上等缺点,同时其工作压力高,具有一定危险性。

简述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简述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简述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是一种能够将热量从低温区域转移到高温区域的装置,常见于冰箱、空调等家电设备中。

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四个步骤。

首先,在制冷剂(一种特定的物质)的蒸发器中,制冷剂吸收外界的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这个过程需要消耗热能。

蒸发器通常位于需要制冷的区域,如冰箱的冷藏室。

然后,气态的制冷剂被压缩机压缩成高压气体,同时体积减小、温度升高。

这个过程需要耗费电能,压缩机通常是制冷系统中的核心组件。

接下来,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与外界环境接触,释放热量。

在冷凝器中,制冷剂会从气态转变为液态,这个过程同样需要排放热量。

冷凝器通常位于家电设备的后部或外部。

最后,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此时变为低温低压的状态。

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吸收热量,循环开始。

整个循环过程中,制冷剂以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相变来吸收和释放热量,实现了热量的转移。

通过不断的循环,制冷系统可以将热量从低温区域转移到高温区域,实现制冷效果。

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是一种通过循环工作的系统,它能够将热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
地方,从而降低或维持某个特定空间的温度。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四个过程。

首先,制冷系统中的蒸发过程是通过蒸发器完成的。

在蒸发器中,制冷剂由液
态转变为气态,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

这个过程使得蒸发器的温度降低,从而使得待制冷的空气或物体也随之降温。

接着,制冷系统中的压缩过程是通过压缩机完成的。

在压缩机中,制冷剂被压
缩成高压气体,同时温度也随之升高。

这个过程使得制冷剂能够释放更多的热量,为后续的冷凝过程做准备。

然后,制冷系统中的冷凝过程是通过冷凝器完成的。

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
制冷剂通过散热器散发热量,从而冷却成为液态。

这个过程使得制冷剂的温度降低,为下一个膨胀过程做准备。

最后,制冷系统中的膨胀过程是通过膨胀阀完成的。

在膨胀阀中,制冷剂由高
压液态状态转变为低压液态状态,同时温度也随之降低。

这个过程使得制冷剂能够重新进入蒸发器,完成整个制冷循环。

总的来说,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四个过程不断
循环,从而实现热量的转移和空间温度的控制。

这种工作原理在空调、冰箱等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和舒适。

制冷系统及热泵安全与环境要求

制冷系统及热泵安全与环境要求

GB/T 9237-2017《制冷系统及热泵安全与环境要求》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一、 3.10.3和3.10.4的定义重新修改为:3.10.3额外通风量限值quantity limit with additional ventilation; QLA V总充注量全部泄漏到使用空间时的制冷剂浓度,一旦超出则会产生一个瞬时的危险处境。

注:A.5用额外通风量限值(QLAV)评估风险,在使用空间里的系统,15 min内驱散泄漏的制冷剂所需的通风量。

3.10.4最小通风量限值quantity limit with minimum ventilation; QLMV在一个非密封房间发生中等严重的泄漏时所导致的相当于RCL的制冷剂浓度。

注:A.5用额外通风量限值(QLA V)评估风险,在非地下室使用空间里的系统,15 min内驱散泄漏的制冷剂所需的通风量。

假设开口大小为0.0032 m2和泄漏率为2.78 g/s。

二、10.3.3.1的最后一段话由“制造商的测试方法应达到与10.3.3.1或10.3.3.2要求等同的结果”修改为“制造商的测试方法应达到与10.3.3.2或10.3.3.3要求等同的结果”。

三、A.5.2.1整条内容修改为:A.5.2.1概述在250 m2以上的使用空间,确定充注量限值时应用250 m2作为地板面积的房间容积计算。

系统总充注量除以空间容积不能大于表A.3中的QLMV值(或如果最底层在地下,不能大于表A.3中的RCL值),除非采取适当措施。

如果大于了QLMV或RCL值,应根据A.5.2.2或A.5.2.3采取适当的措施。

适当措施应包括通风(自然或机械辅助)、安全截止阀门、安全警报,应与气体检测装置相连接。

参阅第13章、第15章、第16章和第17章。

在人员行动受限制的使用空间,仅安装安全警报的措施不应被认为是适当的(参阅15.1)。

注1:如系统根据A.5.1的限制安装和运行的话,那么在严重泄漏时制冷剂急速排放的危险就会降至最低。

暖通空调图例与符号

暖通空调图例与符号

暖通空调图例与符号第八章、暖通、空调图例及符号一、线型及其含义二、比例图名常用比例可用比例剖面图 1:50、1:100 1:150、1:200 局部放大图、管沟断面图 1:20、1:50、1:100 1:25、1:30、 1:150、1:200 索引图、详图 1:1、1:2、1:5、 1:10、1:20 1:3、1:4、1:15 三、水、汽管道代号四、水、汽管道阀门和附件图例序号名称图例备注 1 截止阀 2 闸阀 3 球阀 4 柱塞阀 5 快开阀 6 蝶阀 7 旋塞阀8 止回阀 9 浮球阀 10 三通阀 11 平衡阀 12 定流量阀 13 定压差阀 14 自动排气阀 15 集气罐、放气阀 16 节流阀 17 调整止回断阀水泵出口用 18 膨胀阀 19 排入大气或室外 20 平安阀 21 角阀 22 底阀 23 漏斗 24 地漏 25 明沟排水 26 向上弯头 27 向下弯头 28 法兰封头或管封 29 上出三通 30 下出三通 31 变径管 32 活接头或法兰连接 33 固定支架 34 导向支架 35 活动支架 36 金属软管 37 可屈挠橡胶软接头 38 Y形过滤器 39 疏水器 40 减压阀左高右低 41 直通型〔或反冲型〕除污器 42 除垢仪 43 补偿器 44 矩形补偿器 45 套管补偿器 46 波纹管补偿器 47 弧形补偿器 48 球形补偿器49 伴热器 50 爱护套管 51 爆破膜 52 阻火器 53 节流孔板、减压孔板 54 快速接头 55 介质流向在管道断开处时;流向符号宜标注在管道中心线上,其余可同管径标注位置 56 坡度及坡向坡度数值不宜与管道起、止点标高同时标注。

标注位置同管径标注位置五、风道代号序号代号管道名称备注 1 SF 送风管—— 2 HF 回风管一、二次回风可附加1、2区分 3 PF 排风管—— 4 XF 新风管—— 5 PY 消防排烟风管—— 6 ZY 加压送风管—— 7 P〔Y〕排风排烟兼用风管—— 8 XB 消防补风风管—— 9 S〔B〕送风兼消防补风风管——六、风道、阀门及附件图例序号名称图例备注 1 矩形风管宽X高〔mm〕2 圆形风管直径〔mm〕3 风管向上4 风管向下5 风管上升摇手弯6 风管下降摇手弯7 天圆地方左接矩形风管,右接圆形风管8 软风管9 圆弧形弯头 10 带导流片的巨形弯头 11 消声器 12 消声弯头 13 消声静压箱 14 风管软接头 15 对开多叶调整风阀 16 蝶阀 17 插板阀 18 止回风阀 19 余压阀 20 三通调整阀 21 防烟、防火阀 22 方形风口条缝型风口 23 条形风口 24 矩形风口 25 圆形风口 26 侧面风口 27 防雨百叶 28 检修门 29 气流方向 30 远程手控盒 31 防雨罩七、风口和附件代号序号代号图例备注 1 AV 单层格栅风口,叶片垂直—— 2 AH 单层格栅风口,叶片水平—— 3 BV 双层格栅风口,前组叶片垂直—— 4 BH 双层格栅风口,前组叶片水平——5 C﹡矩形散流器,*为出风面数量—— 6 DF 圆形平面散流器—— 7 DS 圆形凸面散流器—— 8 DP 圆盘形散流器—— 9 DX﹡圆形斜片散流器,﹡为出风面数量—— 10 DH 圆环形散流器—— 11 E﹡条缝形风口,﹡为条缝数—— 12 F﹡绿叶形斜出风散流器,﹡为出风面数量—— 13 FH 门铰形绿叶回风口——14 G 扁叶形直出风散流器—— 15 H 百叶回风口—— 16 HH 门铰形百叶回风口—— 17 J 喷口—— 18 SD 旋流风口—— 19 K 蛋格形风口—— 20 KH 门铰形蛋格式回风口—— 21 L 花板回风口—— 22 CB 自垂百叶—— 23 N 防结露送风口冠于所用类型风口代号前 24 T 低温送风口冠于所用类型风口代号前 25 W 防雨百叶—— 26 B 带风口风箱—— 27 D 带风阀—— 28 F 带过滤网——八、暖通空调设备图例暖通空调设备的图例宜按表3.3.1接受。

绪论,第一章冷库制冷系统简介与安装4

绪论,第一章冷库制冷系统简介与安装4

§1-5系统管道的安装
(四)管道的连接方式 管道和设备、阀门的连接采用可差连接,连接的方法有法兰、丝口方式。 1.法兰连接 管子外径在25mm及以上者,与设备、阀门的连接一律采用法兰连接, 法兰为凸凹面平焊法兰,在凹口内须放置厚度为2-3mm的中压石棉橡胶板 垫圈,垫圈不得有厚薄不均,斜面或缺口,垫圈安装前应在冷冻油里浸过。 2.丝口连接 管子外径在25mm以下者与设备、阀门的连接可采用丝口连接,连接处 应抹氧化铅与甘油调制的填料,在管子丝口螺纹处涂匀(不要涂在阀内), 或用聚四氟乙烯塑料带做填料,填料不得突入管内,以免减少管子端面, 填料严禁使用白漆麻丝代替,丝口连接要一次拧紧,不得退回及松动。
§1-5系统管道的安装
(二)管道安装的布置原则 工艺管道的特点是敷设空间小,管道密,阀门多,大多数管道同设备相 连接,管道的正确排列是管道安装中一个重要环节,管道布置应统一安排。 力求做到经济合理,适当照顾美观,考虑共用支架、吊点、孔洞,尽可能 节省隔热保温工程的工作量。 管道布置的基本原则: 1.在同一标高上管道不应有平面交叉,以免形成汽囊和液囊,在绕过建 筑物的梁时,也不允许形成上下弯。 2.各种管道在支架、吊架上的排列应先安排低压管道,再安排高压管道; 先安排大口径管道,再安排小口径管道;先安排主要管道,再安排次要 管道;在管道重叠布置时,应该高温管道在低温管道上。低温管道在支 架上固定,要加经过防腐处理的垫木,垫木厚度不低于50mm,不应与 型钢制作的支吊架直接接触。
§1-5系统管道的安装
3.穿过冷库建筑围护结构时,管道应尽量合并穿墙孔洞。 4.库房内的管道应在梁板上,不应在内衬墙上设吊架,所有吊点应在土建 施工时予埋。 5.高压排气管应固定牢靠,不得有震动现象,当其穿过砖墙时设有套管, 管道与套管之间留有10mm左右的空隙,并用石棉灰填实,以防震坏砖墙。 6.在冷间内多组冷却排管共用供液、回汽管道时,应采用先进后出式。 7.回汽管路排列在上,供液管路排列在下。 8.保温管路排列在上,不保温管路排列在下,管道之间距离不得小于 300mm,管道之间以及管道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应视管径大小及所在位置 酌情确定。 9.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口径管路下面,大 口径管路靠墙安装,小口径管路排列在外面。 10.不经常检修的管路排列在上,检查频繁的管路排列在下,在外面。 11.高压管路靠墙安装,低压管路排列在外面。

实验一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性能测定

实验一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性能测定

实验一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性能测定一、实验目的1、加深了解制冷循环系统的组成;2、学习测定制冷压缩机性能的方法;3、通过实际测定和制冷压缩机的运行,分析影响压缩机性能的因素。

二、实验装置实验采用普通商业用制冷压缩机性能实验台。

实验台采用封闭式制冷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均为水换热器。

压缩机的轴功率通过输入电功率来测算。

实验台的主实验为液体载冷剂法,辅助实验为水冷冷凝器平衡法。

各测点均用铜电阻温度计。

实验台装置如图1所示:图1 制冷压缩机实验台外观图片图2 制冷系统循环原理图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书及压缩制冷原理的有关内容。

实验时,必须弄清教师对实验装置及其仪表使用方法的进一步介绍,方可进行实验。

2、实验操作步骤如下:1)在工况稳定的情况下,开始实验测试,测定改工况下的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吸气温度、排气温度、过冷温度、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进水出水温度以及它们的流量、压缩机的输入电功率等参数。

2)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每隔3分钟读取一次数据,取三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三次记录数据均在稳定工况下测试)。

3)调节截流装置的开度,重复上述操作过程,测得一组新的实验数据。

4)数据记录完毕后,慢慢减小各种调节装置的开度。

5)关闭压缩机开关,然后关闭水泵电源开关。

切断总电源,清洗水箱,排掉水箱中的水。

规定工况:P 吸=0.15MPa ,P 排=0.88MPa t 吸=18.1℃,t 排=74.1℃,t 过冷=34.7℃未经现场指导教师同意,除上述所需开关旋钮,阀门允许操作外,实验仪上其余装置及开关均不得擅自乱动,否则后果自负。

四、实验数据处理1. 压缩机制冷量忽略压缩机进排气阀的压力损失,忽略由膨胀阀出口至压缩机入口,由压缩机出口至膨胀阀入口各段的压力损失及膨胀阀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考虑到压缩机的实际压缩是一多变过程,试验中蒸发器中的绝对压力为0P (kN/m 2),冷凝器中的绝对压力为k P (kN/m 2),热力膨胀阀前制冷剂液体温度为3t (℃)、压缩机吸排气口制冷剂气体温度为1t (℃)、2t (℃),蒸发器出口制冷剂温度为1t (℃)、冷凝器出口液体温度为3t (℃),就可画出相应的制冷循环h P -lg 图,如图3所示。

1.叙述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1.叙述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1.叙述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篇一:在一个酷热难耐的夏日,我和朋友小明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游。

我们兴高采烈地钻进汽车,幻想着沿途的美景。

可刚一上车,就像钻进了一个大蒸笼,那股闷热劲儿简直能把人给蒸熟了。

这时候,汽车空调就成了我们的救星。

你可能会好奇,这个小小的空调是怎么把热气赶跑,让车里变得凉爽宜人的呢?这就像是一场神奇的魔法表演,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可是主角呢。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制冷工厂。

首先,有一个叫压缩机的家伙,它可是这个工厂里最忙碌的工人。

压缩机就像是一个大力士,把一种叫制冷剂的东西紧紧地抓住,然后使劲儿地压缩它。

这个制冷剂呢,原本是一种低压气体,就像一个悠闲自在、四处闲逛的小懒虫。

可是被压缩机这么一压缩,它就变成了高温高压的气体,就像是被家长逼着学习后突然变得紧张起来的孩子。

然后,这个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就跑到了冷凝器这里。

冷凝器就像是一个大散热器,它住在汽车的前脸那儿,就像一个守门员,威风凛凛地站在那儿。

制冷剂来到这里后,就把自己身上的热量散发出去,就像一个大汗淋漓的运动员在散热。

这时候,制冷剂就从高温高压的气体变成了高压液体,就像一个刚刚打完仗的士兵,从充满激情变得沉稳冷静。

接下来,这个高压液体制冷剂又要出发了,它来到了膨胀阀。

膨胀阀就像是一个严格的管家,它会控制制冷剂的流量。

制冷剂经过膨胀阀的时候,就像从一个狭窄的通道挤过去一样,压力一下子就降低了,就像一个被松绑的气球,一下子就轻松了。

这时候,制冷剂就变成了低压液体和低压气体的混合物。

最后,这个混合物来到了蒸发器。

蒸发器就像是一个大冰箱的制冷管,它在汽车的驾驶室内。

当制冷剂在蒸发器里的时候,它就开始吸收周围的热量,就像一个贪吃的小怪兽,把热气都吞进肚子里。

这时候,周围的空气就变得凉爽起来了,我们坐在车里就能感受到那股清凉。

我和小明坐在凉爽的车里,感受着空调带来的舒适,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我不禁感叹,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可真是个伟大的发明啊,它就像一个贴心的小助手,在炎热的夏天给我们带来清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 24
可变排量压缩机的运行
图A 后端盖总 成 阀板总成 O形圈 摆动盘总 成 导向销和传动 柄 离合器线圈 接线端子 离合器驱 动器总成
法兰密 封
控制阀总 成 固 定 环 固 定 环 压缩机排 皮 带 出压力 轮 轴 承 摇板箱压力供给 图B
密 封 圈
定 位 定 位 销 球
O形圈
摇板箱压力返 回
膨胀阀的结构 膨胀阀工作原理 膨胀阀常见故障分析
节流管的结构
两者的不同之处 问题分析
To 6
节流指的是液体在管道内流动过程中,
如果遇到小孔或阀孔,局部就产生阻
力,其压力会显著下降。
To 48
节流降压
调节控制流量
To 48
膨胀阀结构原理图
1、来自干燥瓶 2、通向压缩机 3、感温单元 4、流量控制杆 5、来自蒸发器 6、通向蒸发器 7、流量控制珠
作用
R12 R134a
制冷剂加注量
注意事项
To 冷冻油
制冷剂—在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内蒸发并从 车内空气中吸取热量而汽化,然后在 冷凝器内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而
本身液化的工质。
To 72
作用 传递热量,使车内空气的热量
转移到车外空气中。
To 72
R12
二氟二氯甲烷
破坏臭氧层 温室效应 沸点—30度
CJ4两级喷嘴从大通道到小通道,制冷剂高 低压力有何变化?
低压压力下降,高压压力升高
To 48
贮液干燥器 安装位置 结构 作用 特点
To 65
可变排量VDTXV
冷凝器
蒸发器 贮液干燥器
可变排量 压缩机
减压阀 液体管路
感温器
外部平衡器 离合器 (不循环) 热膨胀阀
高压蒸汽 高压液体
进口与冷凝器相连 出口与膨胀阀相连
To 4
制冷系统类型 热力学基础 压缩机 冷凝器 蒸发器 节流元件 干燥器 制冷剂和冷冻油
To 87
1.定排量节流管CCOT系统 2.定排量膨胀阀CCTXV系统 3.变排量节流管VDOT系统 4.变排量膨胀阀VDTXV系统
To 6
可变排量VDOT
冷凝器
蒸发器 节流 管 可变排量 压缩机 液体管路 减压 阀 收集-干燥器
To 87
R-134a 温度-压力表
温度与压力的关系(近似 )
3036Kpa
To 24
To 24
冷凝器 作用
结构
放热过程 常见故障
To 6
通过管壁和散热片将其中的热量
传递给冷凝器外的空气
使高温高压过热气体冷凝成 中温高压的液体
To 36
平流式—由管带式演变而来 扁管是每根截断的 单元平流式 多元平流式
进口在上,出口在下
Next
冷凝器
集流管
To 36
降低过热 冷凝
低压液体 低压蒸汽
To 59
贮液罐 - 干燥器的总成
进口接头
出口接头
外壳
干燥剂袋
滤清器
To 59
吸收、干燥系统中的水分
贮存制冷剂液体
过滤系统中的杂质
To 59
1 腐蚀系统元件,水能促进油与制冷 剂的反应,使制冷剂分解并产生酸. 2 冰堵 3 在系统形成杂质,堵塞管路
To 62
结构特点保证到膨胀阀全为液体
To 72
R134a
四氟乙烷
不破坏臭氧层
温室效应
瓶子颜色
To 72
致冷剂R-12及R-134a
To 76
R134a主要特征 1.安全性好,无色、无味,不燃烧,基本无毒,化 学性质稳定 2.沸点为—27度(1个大气压下)
3.与矿物油不相溶,与合成油部分相溶
4.分子结构比R12小 5.温度与压力的关系
过冷
To 36
停车制冷,车走不制冷
To 36
蒸发器
作用 制冷剂的工作过程 结构特点 问题分析
To 6
A/C系统的作用
潮气
热量
清新、凉爽和干燥 的空气
花粉 灰尘
Next
降温 除湿
去尘
To 42
VDTXV系统
制冷剂等温沸腾 制冷剂过热
VDOT系统 由收集干燥器保证进入压缩机全为气体
To 42
标准蒸发器制冷剂流向: 从底到顶
Next
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低压(低温)
高压(高温)
To 11
空气的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蒸气量的多少 饱和空气是指含有最大限度水蒸气量的湿空气 若再冷却,会有水凝结(露点) 相对湿度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与同温度 下饱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的比值。100﹪称 为饱和空气,0﹪称为干空气。 26℃、30﹪ 22℃、90﹪ 相对湿度对制冷 能力的影响
物质形态的改变
气体
固体
液体


To 11
温度 温度是物质冷热程度的量度,温度的单位有摄 氏(℃)、华氏(℉)、绝对温度(K)等几种。 摄氏温度是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作为0℃, 沸点作为100℃,0℃与100℃之间分为100等分, 每等分为1℃,0℃以下称为零下。 华氏温度是将水的冰点作为32℉,沸点作为 212℉,中间分为180等分,每等分为1℉。 t(℃)=[f(℉)-32]×5/9 绝对温度是以分子运动停止时的温度为0(K), T(K)=t(℃)+273
To 11
可变排量压缩机
功能 工作特点 优点 结构 工作原理
To 6
压力传感器 压力释放阀 常见故障
压缩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 压的制冷剂蒸气,
使之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 蒸气。
To 24
离合器一直处于吸合状态
根据制冷负荷以及转速的 变化调整压缩机的排量
To 24
发动机运行稳定 出风口温度变化小 功耗少
To 48
1.发动机转速升高,
调节流量减小
2.制冷负荷增大,调节 流量增加
To 48
To 48
节流降压 过滤杂质
To 48
节流管
节流管 密封圈
Next
CJ4两级喷嘴 1.6mm 通电 1.09mm
To 48
To 48
GL8后空调在前制冷打开而后鼓风机没有 打开的情况下,膨胀阀处于什么状态?
6.系统内常温下气液共存
To 72
制冷剂加注量 Buick Regal 850g
GL8
Sail Excelle
1340g
680g 640g
To 72
冻伤
过热会爆炸(太阳直晒)
To 72
润矿物油
加注过多
To 6
PAG
合成多元醇
To 81
作用
润滑 密封 冷却
Next
压力 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垂直作用力。 物理上称为压强。
压力单位 工程上常用的单位是Kgf/cm² , 国际单位为帕(Pa), 1 Kgf/cm² =9.8×104Pa 1Pa=1N/m² 1Bar=1.0×105Pa 1MPa=1.0×106Pa 1Psi≈7Kpa
Next
标准大气压 纬度45°的海平面上常年平均气压称为标准大 气压(atm)。 1atm=1.033Kgf/cm² =760mmHg 绝对压力与表压力 绝对压力是指完全真空状态下测出的压力,表 压力是指用压力表测出的压力。 绝对压力=表压力+1个标准大气压 真空度 真空度指大气压以下的压力,真空度以表压0为 起点,绝对压力0读为760mmHg。
出 口
油滤清器的总 成
油释放孔固定在管路 上
To 65
吸收、干燥系统中的水分
保证进入压缩机全为气体, 防止液击 集油孔可允许有少量油流 回到压缩机
To 65
进出口有一定温差是允许的 体积较大
出口在上
Next
在系统维修过程中必须 最后垂直安装
Next
安装位置
制冷系 统 VDTXV
作用
进出口温 差 进出口不 存在温差
Next
在密封和敞开系统中的沸点
压力下密封的冷却系 统
压力释放
水开始沸腾
水温高于100℃不沸腾
水温100℃沸腾
Next
饱和蒸气
过热蒸气
过热度 冷凝 当蒸气受到冷却时,放出热量,由气 体变成液体的过程称为冷凝 过冷度
Next
蒸发和冷凝
吸收潜 热
释放潜

液体
蒸汽
液体
To 11
蒸发器内吸热量+压缩机做功= 冷凝器内制冷剂的放热量
制冷负荷增大
低压压力升高 波纹管收缩
与曲轴腔相通 与曲轴腔相通
曲轴腔低压腔相通 曲轴腔压力下降
与低压腔相通
增加压缩机排量
转速 To 24
压力传感器
更换传感器不需回收制冷剂 压力越高,电压越高
压力大于2700Kpa或小于285Kpa 电子风扇 1310(2v) 1660(2.5v)
To 24
压缩机压力释放阀
离合器 (不循环) 润滑油孔
干燥剂袋
高压蒸汽 高压液体 低压液体
W-Car、Regal、GL8前空调 To VDTXV
低压蒸汽
To 7
可变排量VDTXV
冷凝器 蒸发器
贮液-干燥 器
可变排量 压缩机 减压阀 液体管路 外部平衡器 离合器 (不循环) 热膨胀阀
感温器
高压蒸汽 高压液体 低压液体 低压蒸汽
空调系统
课程目标 1.制冷系统各元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制冷剂在 系统循环过程中状态、压力、温度的变化 2.SGM各车系的空调系统控制特点 3.掌握线路图各管脚定义 4.熟悉制冷系统各维修工序
空调的发展
古埃及----发老宫殿除热 沙漠白天和晚上温差很大 晚上----将石头运到沙漠 凌晨将石头运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