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心理学论文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空间设计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摘要:应用环境心理学学科理论对居住小区进行调研、分析,解析户外环境与人群

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年龄层次之间人们行为模式的差异与联系,探寻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户外空间的需求,寻求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心理需求的途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建筑师或规划师,对规划和建筑必须要考虑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必须将环境心理学应用到我们的建筑规划当中。

关键词:环境心理;居住小区;环境设计;年龄层次;行为模式;公共空间;行为心理;空间形态;健康住宅

引言

随着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居住区空间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重要的卖点之一。因此建筑设计项目中越来越重视对人的行为习惯与心理感受的考虑,“以人为本”成为首要设计思想。如何将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有效地应用在居住小区实践设计中的研究正迅速发展。设计师充分考虑人的各方面需求,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达到设计的目的,从而做出成功的环境设计。本文通过对南京蓝山国际公寓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探寻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求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的方法。

一、环境心理学的内涵及其有关理论

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它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尤其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场所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一方面。应用最多的五条理论依次为:环境感知理论、私密性需求、领域性特征、个人空间尺度理论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相互交往的需求。

1. 环境感知理论

人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器官感觉来接收环境信息。从环境获取的这些信息,经过感知者自身的经验,把知觉对象的前后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形成人对环境的感知。人通过环境感知来感受和评价公共景观。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环境的感知又有所不同。

2. 私密性需求

私密性即人们(个体或群体)设法控制自己对别人开放或封闭的程度。私密性包括四种类型: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它是一种能动的过程,重要的是要给使用者提供选择的机会。环境的设计是尽可能提供私密性调整的机制。所谓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考虑使用者的私密性,就是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使陌生人之间的接触平静和有效。

3. 领域性特征

领域性指个体或团体暂时或永久地控制一个领域,可以是一个场所或物体。领域有三种类型:首属领域、次级领域和公共领域。其中的次级领域与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半私密空间较为相似。领域性行为有两个作用:认同感和安定、家的感觉。领域的建立可以使人们增进对环境的控制感。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秩序感和安全感。故在设计中应包括增进领域感和设计可防卫空间等多种设计手法。

4. 个人空间尺度理论

个人空间是人们周围看不见的界限范围内的空间,主要指的是人际距离,与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关。包括:亲密距离(范围为 0~)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以上)。在设计中主要给人提供不同空间功能下的舒适距离。

5. 不同年龄段人群相互交往的需求

根据生物学的交叉圆理论,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相互交往的场所,即活动领域应是两两相交,但又不相互重合的“圆” ,交叉部分是彼此共同的世界,不交叉部分是各自独立的天地。所以,功能泾渭分明的环境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更不用说清一色的均质环境。

二、人们所需要居住区的特点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居住空间希腊学者(1)安全(2)选择与多样性(3)需要满足的因素。对于这三点,他详细解释为:

(1)与自然、社会、人为设施、信息……有最大限度的接触

(2)以最省力(包括能源),最省时间、最省花费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

(3)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

(4)人与其生活体系中各种要素之间有最佳的联系,包括大自然与道路,基础设施与通信网络(5)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条件,取得上述四个方面的最佳综合、最佳平衡。

三、环境心理学在居住区空间设计中应解决的问题

1.人们如何分享公共空间

2.人们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3.人们青睐的社区有哪些特征

4.如何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5.怎样的环境减少犯罪

这些问题可通过建立人性场所,了解居住区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及将其运用于空间、时间、交流、意义的组织之中等途径予以解决。

四、蓝山国际公寓现状分析

1. 公寓概况

蓝山国际公寓,位于鼓楼区黑龙路2号,处于核心地段。综合配套完善,交通便捷(步行15分钟内有地铁1号线,公交线有159路-中央门、318路-黑龙江东站、45路-黑龙江路;步行到此地铁需11分钟,到最近的公交线仅需3分钟)。是学区房,有双南的房型,景观自然。

小区外围即城市主次干道,为避免噪声干扰居民正常生活,小区内住宅建筑退后道路红线5米左右,设置绿化景观,并且用绿地隔离措施来减少干扰。

2.小区使用者分析

根据对该小区居民的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居民的职业为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和个体户,年龄结构分为:0-20岁为成长阶段;21-35岁为青壮年创业阶段;36-55岁为中年事业稳固阶段;56岁以上为退休安养阶段

3. 小区游憩者及其活动特征

(1)小区游憩者

通过对小区公共休闲空间的游憩者调查分析,发现90%是本小区的居民,10%是来访者,由此可见,小区公共空间的主要功能是为本小区居民服务。观察发现在小区休闲空间停留的人群中 40%是老年人,30%是儿童, 20%是中年人,10%是青年。由此可见,儿童与老年人是使用此公共休闲空间的主要人群,因此下面重点对儿童与老年人的行为与心理进行分析。

(2)活动特征

户外活动分三种类型:必要性、自发性和社会性。必要性活动指居民都要参与的日常生活事务的所有活动。自发性活动指居民自愿参与的散步、晒太阳等活动。社会性活动指在公共空间中有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 包括儿童游戏、互相交谈及最广泛的社会性活动——被动式接触, 即仅以视听来感受他人。本小区的公共休闲空间提供给居民的行为活动空间较之城市大型户外公共空间更具有尺度小、亲和力强、舒适性好的特点。通过询问调查,发现35%的人来公共休闲空间的目的是散步,30%的人来喝茶与打扑克牌,25%的人是休息与聊天,10%的人是来做运动。

五、环境心理学理论在本小区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与评析

1. 公共空间布局

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同一景点的环境感知有很大不同。这正证实了文中叙述的环境心理学中的环境感知理论、领域性特征等五条相关理论。下面以健身区、小广场和绿化小庭院三处为例详细评析。

(1)健康客厅——健身区

由于老年人和儿童对空间感知的不同,因此所产生的行为也不同。观察发现老年人大都喜欢坐在边缘的石板凳上,观看周围的活动或相互间聆听交谈。而中部的建身设施则成为儿童攀爬娱乐的领域。虽然老年人与儿童对环境的喜好各不相同,但两者的活动之间又有明显的联系与交叉。很多老年人为看护儿童,经常放弃边缘的座椅,站在健身设施旁观看孩子们玩耍,而儿童则常常攀上爬下以展示自己的本领。

(2)共享客厅——小广场

广场是社区空间环境之中最具有公共性、最富有魅力、最能反映社区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有着“起居室”和“客厅”的美誉。该小区内的小广场是中年人和老年人聚集交流的场所,位于步行道交汇点。只要天气晴朗,该处的人流量就十分大。小广场座椅摆放的距离基本符合个人空间尺度理论中的社交距离,人们可以一边喝茶抽烟打牌,一边聊天闲谈。这种社交距离很好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是,小广场仿佛成了成年人的专属领域,由于缺乏适宜儿童活动的空间,儿童从不会自发性地在此停留(除非被坐在那里的亲人们叫住),往往作为通过的路径快速跑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