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绩效评价高校预算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绩效评价的高校预算管理
摘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加强预算支出管理、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内容,是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要完善预算制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工作效率。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各项事业计划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到高校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关系到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预算现状绩效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高校预算管理是学校配置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进行各项财务工作的前提和依据。为保证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学校应根据自身事业发展的需求和综合财力的可能,编制中长期财务收支计划。所以说,高校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高校战略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1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1.1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改变长期以来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问题,这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
本是完全一致的。
1.2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迫切需要
近几年,随着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对预算信息公开的期望和呼声越来越高。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公开约束机制不健全、政府预算体系不完整、预算管理相关配套改革不到位,使得信息社会化公开透明度与社会各界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信息透明度,解决并回应预算公开后可能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
1.3高校实施绩效预算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内在需求
高等教育事业自身发展需求是实行绩效预算研究的内在因素。高校快速的发展,激增了教育经费需求与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另外,在目前情况下,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教育资源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低效率配置。因此,建立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为目的的绩效预算体系是优化高校资源配置和加快高校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2我国高校财务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预算缺乏全局性与前瞻性
高校预算是对高校预算年度内全部收支活动作出的预算安排。目前,大部分高校没能够将预算管理与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预算编制者缺少对学校运行、建设发展与预算关系的有效研究,仅是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当年的财务收支计划,力求
维持年度收支平衡,基本上没有考虑或少有考虑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缺乏长、短期目标的整合思想,不能充分发挥预算的资源配置功能。随着高校经费供求矛盾突出,高校年度预算与事业发展规划不相适应,不同期间的预算缺乏有效衔接,预算在公共资源配置方面的功能受到约束,对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支持力度不够,甚至与事业发展规划发生冲突。当前,虽然不少高校都给自己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计划,但这种计划的可行性和目标的完成进度却未得到有效的监督,长期发展目标仅停留在战略层面上,从而造成长期发展目标和年度预算的脱节。由于对高校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对纷繁复杂的业务活动掌控的局限性,因此难以保证预算收支的良好运行。
[1]
2. 2 一所高校两套预算的现象严重
高校预算反映学校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内容,同时也反映学校的事业发展程度和规模,高等学校的年度预算按会计年度编制。如果据此编制学校预算,这时已有近1/3的经济业务成为过去,无法进行事前事中控制,成为一种事后预算,失去了预算编制的作用。所以很多高校往往是先编制了财政部门预算,再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打足预算收入,细化预算科目,编制实际可执行的校内预算,从而导致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不一致,实际上就是一所高校,两套预算。在改革之初,这种现象的弊端并不明显,但随着财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拨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层层推进,这种现象带
来的问题凸显出来,并己影响到高校教育事业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
2.3对预算缺乏有效的绩效考评
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是预算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对高校内部各级责任中心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评价,有助于各个部门按照成本效能、效益效能、水平效能原则优化配置资源。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对这一环节缺乏足够的重视,对预算最终执行情况没有进行必要的考核、总结,有的高校即使考核,也仅限于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对预算执行的效果没有考虑,这必然将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
3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措施
为保证高校财务预算的有效执行,维护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肃性,将财政资金用到实处,发挥资金最大效益。政府提出了以绩效目标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为目的,覆盖所有财政资金,贯穿预算编制的、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
3. 1促进预算管理机制的完善
高校在加强学校内部资金管理的基础上,切实完善预算管理机制,以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制定及完善自身预算管理制度,强调预算的严肃性。从预算收入的取得、支出、调整都要做到有章可循;预算的编制程序与方法、编制原则要做到科学合理。建
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与评价相分离的预算管理机制,预算编制机构负责学校预算编制工作,预算执行机构则具体实行预算的执行,预算监督与评价机构负责预算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各个环节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3.2加大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
预算执行控制是高校预算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高校应建立严格、规范的预算审批、调整制度,并保证预算方案能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实施。建议高校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高校预算编制定额的核定、各院(系)、部门经费指标的确定、预算指标的调整、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与分析等业务工作,保证学校年度教学、科研等任务的完成,同时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确保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
3.3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
高校应当将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纳入到预算环节当中,通过考核与奖惩制度的结合,可以尽量避免各院(系)、部门支出的随意性,维护高校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促使高校更好的发展。高校可以考虑将考核结果和下一预算年度预算额度挂钩,绩效好的可以适当的增加经费,对于绩效差的则应减少经费。也可以采用适当的薪金激励机制,在绩效基础上建立灵活弹性的薪酬体制,即根据绩效评估结果进行适度的薪酬调整。在进行考核评价时应注意结合实际、客观公正,以利于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坚持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坚决按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