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导论复习归纳

合集下载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球系统1.地球表层系统是指接近地球固体表层的沉积岩和对流层大气构成的物质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层(不受内力影响),下至沉积岩底层(不受外力影响)。

3.地球表层的特点:①是气态液态固态三相界面体系②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③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④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4.地球表层的构造分为五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智慧圈。

5.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

6.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各种存在形式覆盖的圈层。

7.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

8.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有生物存在的地方就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又称生物膜)9.智慧圈指人类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总和,又称技术圈、人类圈、社会圈,主要强调人的作用。

10.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的方式:对流、传导和辐射。

11.地球表层的能量来源:①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②来自天体的引力能。

③来自太阳的辐射能。

12.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①太阳能在无机界的转换。

(大气环流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地面的主要热源是大气热量)②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

(在有机界太阳辐射能的转换时通过生态系统来实现的)13.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先是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然后通过食物链逐级转化,每级转化都耗散大部分能量,基本上按形式实现的——能量守恒定律)者14.地球内部热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地下热能是由地球组成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它是火山地震岩浆活动和地壳活动的能量来源。

15.地球内部热能造成的地壳运动有突变和渐变。

火山、地震是突变的形式。

大部分情况下是渐变形式——沧海桑田。

16.引力能包括两个方面:地球对地球表层物质的吸引和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表物质的吸引。

前者以潜在的势能存在,它总是力图使地球上的物质处于稳定状态。

后者引起地球的周期性弹性形变,其中以海洋的潮汐最为明显,又是一种将引力能转化为动能的形式。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和研究领域。

本文将对地理科学导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介绍。

一、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分布和地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学科。

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地理探索和导航技术,经过了地图制作、地域区划、环境研究等不同阶段的演进。

二、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形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分为陆地和海洋,陆地构成了世界各大洲,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三、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格局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运动,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昼夜变化,而公转则决定了季节变化。

地球的地理格局包括经纬度的划分、地球的时间与日期线、赤道、主要的地理环境带等。

四、地球的地貌与地形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形构成了不同的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貌的形成与地球内部构造、气候、河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五、地球的气候与气候类型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规律和特征。

地球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气候受到地理位置、海洋、气候系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六、地球的水文与水资源地球上水的分布极为广泛,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

水文研究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七、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地球是一个生命的家园,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化程度。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受到气候、地貌、生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八、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口数量和分布对地球的影响巨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和城市化程度也日益扩大。

九、经济地理学与全球化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地域差异,全球化加速了经济地理的发展。

经济地理学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布局、交通与交流等问题。

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大一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

大一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

大一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专业中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本文将介绍大一地理科学导论中的几个核心知识点,包括地理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学科分类以及研究方法等。

一、地理科学的定义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过程与规律的跨学科综合科学。

地理科学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表层及其与人类社会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

地球表层包括陆地、海洋、大气、生物等要素。

研究对象的范围广泛,涉及地球各个领域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三、地理学的学科分类地理学可以按照研究内容的不同,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大的学科领域。

自然地理学包括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生态学等;人文地理学包括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等。

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交叉。

四、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地调查、实验研究、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

地理科学注重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同时也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物理、化学、统计学等。

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受到技术发展的影响,迈入了数字地理信息系统(GIS)时代。

五、地理科学的应用领域地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在城市规划中,地理学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用地方案,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在环境保护中,地理学可以评估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破坏的程度,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灾害管理中,地理学可以预测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为灾害防治提供决策支持。

总结: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地理科学导论,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学科分类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

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认识和理解地球表层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学导论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导论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导论的知识点总结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类。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地貌等,而人文地理则研究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空间上的现象和过程。

地理学导论作为地理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下面将对地理学导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地理学的定义及其发展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球表面相互作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地理学起源于古代的地图制作和地理探险,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现代科学,涵盖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古典地理学、现代地理学和当代地理学三个时期,其中现代地理学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为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地球科学的交叉学科性质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地球科学的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交叉的内容。

地理学与地质学、气象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图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共同构成了地球科学的整体。

地理学主要关注地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因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常常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例如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等。

3. 地球系统理论地球系统理论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强调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包括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各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协调。

地球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系统,它由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通过各种过程和作用相互联结和相互影响。

地球系统理论对于研究地球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4. 区域差异理论区域差异理论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地域之间的差异性。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笔记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笔记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笔记地理复习笔记第一章地球系统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宇宙的构成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一、太阳的地理效应第三节地球的整体性质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质量(一)地球的形状(二)地球的大小与质量二、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内部圈层(1)地核(2)地幔(3)地壳(二)大气圈层(1)对流层(2)平流层(3)中间层(4)热成层(又称暖层)(5)电离层(6)外逸层(散逸层)三、地球的物理性质(一)地球的重力(二)地磁(三)地热四、地球的化学成分(一)地球的自转1. 地球自转的性质2. 地球自转的速度3. 地球自转的周期4. 地球自转的地理效应(二)地球的公转1. 地球公转的性质2. 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五、地球的运动六、地理坐标与时间七、地球的演化(一)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二)地球系统演化特征(三)地球系统过程的时空尺度第四节地球表层系统一、地球表层的构造(一)岩石圈(二)水圈(三)大气圈(四)生物圈(五)智慧圈二、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一)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二)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三、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人类对岩石圈的影响(二)人类对大气圈的影响(三)人类对水圈的影响(四)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二章地理空间第一节地域分异规律一、纬度地带性(一)纬度地带性的形成机制由于地球球状形状加之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运动位置关系所共同决定,太阳高度角从低纬向高纬渐次降低,低纬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强烈,高纬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很微弱(二)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面气候过程的能量基础,直接影响地表的温度降水及其大气运动的纬度地带性差异。

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基本上是延纬线延伸的。

温度的年变幅,即同一地的冬夏温度差异也具有纬度地带性,低纬变幅小,随纬度增高变幅增大,两极变幅最大。

温度的纬度地带性与科里奥利力相结合,形成气压带、行星风带和洋流沿纬度更替的分布大势。

受温度带、气压带等纬度地带性影响,造成降水沿纬度的差异分布。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整合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整合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整合绪论1)地理学经历的三个阶段:古代景观分布知识的积累阶段;近代物理观地理学阶段;现代系统地理学阶段。

2)地理学从环境和区域的两个视角来观察和研究地球表层的系统和形成过程。

3)地理学的事物有两个基本的特点:地域性和综合性。

4)景观与空间是地理学的最基本概念。

是不可定义的。

第一章:地球系统1)太阳黑子所在的地方就是太阳出现磁暴的地方,黑子的出现具有周期性,一般为11年。

2)天文气候带由赤道带(南纬10度到北纬10度)、热带(北纬和南纬10度——23.5度)、中纬度带(温带,南纬和北纬35度——55度)、寒带(亚极地带,南纬和北纬55度——60度)、极地带(越过北纬和南纬66.5度的北极圈和南极圈)组成。

(另:热带向极地方向接着的过渡区一般称为亚热带,在北纬和南纬20度到35度,和热带有交叉性。

)3)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中心和另一恒星的连线同地球轨道交点的时间间隔为一恒星年,其长度为365日6时9分9.7秒。

这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若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则称它为回归年。

由于春分点每年要向西(顺时针)移动一定距离(称为进动),所以回归年要比恒星年短20分24秒。

4)地球公转引起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的轨道所在的平面为黄道面,地球的赤道面和黄道面的夹角为23度27分4.51秒,即地轴约为23.5度。

5)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时57分4秒,人们采用24小时来规定日的长短,为了补偿其中的误差,规定了“闰年制”。

地球自转首先形成了地球的昼夜交替,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这种昼夜在地球上的分界是接近正弦曲线的,而且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6)地球的构造:地核;地核以上是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幔以上的地壳。

7)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在地下2885km,称为古登堡面。

地幔和地壳的界面称为莫霍面。

8)地文省的主要三种类型:古老的地盾,地台地区,褶皱山系。

9)岩石可以分为三类,即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地球科学导论复习资料整理

地球科学导论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1.地球系统:由固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了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2.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处的地球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1cm2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能量。

3.潮汐变形: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使地球发生周期性变形现象称为潮汐变形。

4.自然环境: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5. 土壤:指位于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肥力而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其厚度一般为1-2m以内。

6.磁偏角: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7.震级:地震所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划分8.矿物: 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晶质物体,少数非晶质或胶体9. 河流: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然水道10. 地貌营力:规模不同、形态各异的地貌是在不同的地球内、外营力下形成的,这些营力也可称为地貌营力。

11.地质灾害:由于岩石圈的变形、变位、岩浆及水的活动、地球磁场和重力场等地质营力的因素,引起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毁或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12.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区内,生物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物理环境)之间进行着连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3. 岩石: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矿物或岩屑组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14. 逆温:夜间,太阳辐射消失,出现近地气层降温快于上层,近地气层内下层温度低于上层温度的现象。

15. 地质作用:自然界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16.生物群落: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彼此在发展中有密切联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规律地组合成的生物群体。

17. 种群:占据着一定环境空间的同一种生物的个体集群。

18. 生境:生物或其群体具体居住地段的所有生态因素的总体。

地理学导论知识点总结高一

地理学导论知识点总结高一

地理学导论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学导论是高一学生初次接触地理学的科目,通过学习地理学导论,学生们能够对地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知识点和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下面是对地理学导论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的总结。

1. 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空间格局、地理现象以及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

通过对这些对象的研究,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2. 地球和大地的特征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具有三个重要特征:球形、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球形特征决定了地球的形状和分布,如地球的赤道和各大洲的分布。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则决定了地球的周期性变化,如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3. 地理格局和地理区划地理格局是指地球表面上陆地和水域的分布状况。

地理区划是对地球表面的不同地区进行划分和分类,常用的地理区划方法有自然区划和人文区划。

自然区划主要根据地质、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进行划分,而人文区划则根据人类活动、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要素进行划分。

4. 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主要分支。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现象,如地貌、气候、生态系统等。

人文地理学则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空间格局的影响和演变,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人口迁移等。

5. 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工具,它以平面形式表现了地球表面的空间格局。

地理信息系统(GIS)则是一种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数据的系统,可以对地理信息进行存储、分析、查询和可视化等操作。

6.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常通过观测气象要素来表征。

气象是研究短期天气现象和气象要素的科学。

了解气候和气象可帮助我们对某个地区的天气变化进行预测和了解。

7. 水资源和水循环水资源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冰雪和大气中的水汽。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

地理专业研究生考试笔记地理科学导论部分••1. 地球的圈层构造2. 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3. 地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特征4. 地球演化的特征5.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6. 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7. 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8. 地域分异规律9. 纬度地带性10. 海陆梯度地带性11. 垂直带性(2011 年真题)12. 非地带性13. 现代区位理论的视角14. 产业区位论15. 农业区位论16. 工业区位论17. 市场区位论18. 中心地理论19. 区域的特征20. 区域研究的视角21. 区域发展理论22. 劳动地域分工23. 产业集聚理论24. 点轴发展理论25.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26. 区域演化理论以及意义27. 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集团化28. 区域经济集团化29. 中国的地缘战略;(2011 年真题)30. 人地关系理论31. 共生理论32. 环境容量思想33. 人与自然共同创造34. 可持续发展理论35.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36.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2010 年真题)37.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38. 可持续发展实质:据龚胜生《可持续发展基础》39.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属性:40. 现代地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41.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42. 文化与文明43. 文化发展与环境44. 文化的扩散、迁移与环境45. 文化迁移与环境(2011 年复试真题)46. 中国生态文化区47. 文化整合(2011 年真题)48. 现代地理学49. .统一大地理学思潮50. 地理学中的生态思潮51. 简述现代地理学信息革命所包含的内容?52. 论述现代地理学中的区域思想;(2010,2011 年真题)53. 现代地理学中的区域思想表现54. 论述现代地理学中的景观思想(2011 年真题)55. 论述现代地理学中的空间学派(2011 年真题);56. 简述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和演化机制57. 论述大地理学思潮产生的背景58. 钱学森地理思想包括哪些方面59. 论述现代地理科学的科学体系及其特征60. 地理科学的特征61. 地理科学的方法论(2011 年复试笔试真题)62. 现代地理科学的新思维有哪些,各自有哪些表现63. 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64. 分析地理科学对科学文化发展的意义65. 论述现代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66. 现代地理科学一元地理观和方法论研究67. 人类扰动下的地理过程和土地科学研究68. 社会空间重构与区域发展研究69. 区域发展研究70.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010 年真题)71. .现代地理学的特征(2011 年真题)72. 中国现代地理的走向以及发展展望《地理科学导论》75个重点、考点1.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通过学习地理科学导论,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物理构造、自然环境及其演变、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本文将对地理科学导论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1.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以及其中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通过地理空间分析和研究方法,揭示地球表面的特征、过程和模式。

地理学的发展可追溯到古代的地图制作和地理探索,经历了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等不同阶段的演变。

2.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略呈椭球体的星球,其形状由地球自转和重力所引起的地球净离心 shape 所决定。

地球的结构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其中地壳又可细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3.地球的大气圈和气候地球的大气圈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包围层,包括对人类和动植物生存至关重要的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成分。

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受到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4.地球的水圈和水资源地球的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等不同形式的水资源。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和管理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

5.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地理空间分析方法是地理学的核心工具,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这些方法能够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并进行空间分析,为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6.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

它与人文地理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地理学体系。

7.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注重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人类的聚居与迁徙、城市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问题。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8.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可持续城市规划、生态保护、资源管理等问题,为建立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地理科学导论期末总结

地理科学导论期末总结

地理科学导论期末总结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的基础课程,通过对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介绍,为学生建立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对地理科学的内涵、方法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地球上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有了更全面的把握。

以下是我对本学期学习的总结与体会。

一、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景观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学习地理科学导论的第一部分,我们了解了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

地理科学不仅仅是对地球进行研究,还包括地球空间的组织与管理,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学习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我们了解到地理学的起源和演变,从最早的地理学元素到地理学的专门化,再到地理信息科学的兴起,形成了地理学的研究框架。

二、地理科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地理科学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多样,从自然界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涉及。

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的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化学过程,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景观特征,气候学研究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等,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空间的影响。

而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更加丰富多样,从实地调查到遥感技术,从统计分析到数学建模等等,这些方法为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工具。

三、地理科学的应用地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社会活动中。

例如,气候学的研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则可以为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指导,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石油勘探和地震预警等。

通过学习地理科学导论,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地理学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也了解到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在学习本学期的地理科学导论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学到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综合素质。

地理科学导论课程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了我们的文献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了我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培养了我们的观察与实践能力。

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版复习

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版复习

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版复习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1、基本概念地球表层:是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一般认为他的空间单位,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底部,是气液固态三相界面体系,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智慧圈:是指人类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总和。

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上层是沉积岩层,中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

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平流层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低位17-18 高位8--9地质大循环: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海陆间物质循环变化过程和大洋底部物质与地幔物质间的循环变化过程。

它超出了地球表层的范围,是宏观的物质循环。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不断从水面、陆面蒸发,或通过植物叶面蒸腾,化成水汽升到高空,被气流带到其他地方,在适当条件下,凝结、降落到地表,经汇集和下渗形成径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水的这种蒸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的往复过程叫水循环。

生物循环:主要通过两个作用来实现,其一是合成运用,即有机体通过生命活动从地理环境中吸收化学元素,合成生物体内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二是分解作用,即指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死亡后留下的残体,形成二氧化碳、水和简单的无机物,返回到环境中去。

大气循环:由于地球的球形表面,造成太阳辐射对地表的增温差异,辐射强的地方增温快,形成上升气流,构成低压区,地表附近的空气向这里运动,以补充这里上升的空气;在高空,上升的空气向外移动,至较冷的地方下沉,形成高压区,从而构成了大气循环。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和能量来源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底部。

911地理学导论知识点总结笔记

911地理学导论知识点总结笔记

911地理学导论知识点总结笔记●第一章地球(表层)系统●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系统科学●(狭义)为了解释地球动力,地球演变和全球变化,对组成地球系统各部分,各圈层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合研究的一门科学。

●(广义)是一门重点研究地球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以解释地球的动力学,地球的演化和全球变化,其目标是为了了解整个地球系统过去,现今及未来。

2.地理系统●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即一个动态的多等级开放系统。

地理系统具有显著的自组织特征,在其动态发展过程中划分为若干圈层状结构的子系统,包括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和人类等诸子系统,生物,土壤和以人类活动为特征的人类圈是地理系统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3.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相互作用的多因素复合体。

●特点:①整体性②多元性:多样化的统一,差异性的统一。

4.第一节宇宙的构成●宇宙的构成●总星系●恒星系●类星体●恒星●行星●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质点通过连心线方向的利益相互吸引。

引力大小与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是太阳和地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也是使地球和其他天体按照他们自身轨道,围绕太阳运转的原因。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运动轨道都是椭圆 e=c/a●面积定律●行星的向径(太阳中心与行星中心的连线)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周期定律●行星绕地球运动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行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卫星●其他天体●星云及星际物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宇宙年●类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地球●巨行星:土星,木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的优越性●距太阳远近适中●质量适中密度大,引力足以吸引较多的大气和水。

提供生命活动的基地,动植物生长,保护地面不受流星的撞击●行成氧气和水,保护其不受紫外线伤害。

●第二节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1.太阳的地理效应●质量与体积●太阳的构造●内部:稠密的,高温高压下的气体●中心核反应区●辐射输能区●对流层●外层气体●光球●色球●日冕●太阳的能量●太阳活动:太阳大气一切活动的总称,平均周期一般为11年●黑子●光斑●耀斑●日珥●太阳对地球地理过程的影响●太阳能—地球表层的基本能源●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过程,生物过程产生强烈影响●气候●电离层●磁场●生物●极光2.月球的地理效应●月球●月地距离、月球的质量和大小●月球的自然状况●月球的地貌特征●月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对地球地理过程的影响●潮汐(引力影响)●加剧海岸侵蚀,顶托河口径流,对沿岸生物产生影响3.其他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撞击地球:地球环境异常,气候变化,灾难性后果●宇宙射线:大气电场和电流,对天气过程产生影响●第三节地球的整体性质1.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内部的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大气圈层●对流层●平流层●地球表层系统●第二章地理空间●第一节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分异规律:●含义:是由地球的行星性质(大小,形状,规律)和地球表面性质(海陆分布,地壳运动)所决定地球表层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地理科学导论期末整理

地理科学导论期末整理

地理科学导论期末整理
地理科学导论是一门关于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旨在介绍地理科学及其各个领域,使学生了解地理科学研究的方法及其贡献,了解不同学科研究的流程和侧重点,并学习各种地理新技术的具体应用。

地理科学导论是个大类,分为自然地理科学和人文地理科学。

其中从概念上讲,自然地理科学涉及研究自然景观、生物地理特征以及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有形景观等;而人文地理科学则重点关注地理空间构成的特征,研究地理空间结构和人类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科学研究方法包括:1)定性方法:是一种非数值的、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研究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定量方法:是研究人文地理学特征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收集和分析来自影像、数字化地图等地理数据的相关信息,对人文景观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3)发展方法:是以地理多样性为基础,结合地理多学科发展历史,研究全球化地理发展趋势。

地理科学研究的贡献包括:1)帮助人们了解自身环境并识别其变迁;2)提供宏观和微观分析帮助政府和公共部门制定和评估地理政策;3)促进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4)认识和关注气候变化,帮助减少其不利影响;5)为科学发展、技术进步以及数字化全球地理信息的开放提供支持。

本课程期末考试中,学生需要掌握本学期学习内容,以及了解地理科学研究方法和贡献等内容。

在期末考试中,学生可以用自读和讨论形式完成考试,最终得出考试结果。

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指示,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地理科学知识。

地理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地理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试论地理学的应用价值二分法
三分法
名字解释:
演绎法
遥感(广义和狭义)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域分异
地理研究的科学维度
地理导论思考题
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地理环境) 地球表层
地球表面(李春芬)
地理学
自然地理要素结构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主题功能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 试述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试述地理学研究的三种分析(李春芬)
简述纬向地域分异的原因
比较地理学研究中的归纳法和演绎法
综合考察法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综合考察法的主要工作方法和流程是什么
简述地域分异与地理学中的区域性特征
试论地理学的研究维度
简述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简述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以大百科全书为基础)
试论地理学的教育价值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1 宇宙及宇宙的构成2 太阳和月球对地球地理过程的影响3 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内部圈层和大气圈层)。

4 地球自转性质、自转角速度、线速度、自转周期。

5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效应6 地球演化4个过程或阶段7 温室效应8 地球表层系统概念9 地球表层五大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10 生态系统的1/10定律11大陆漂移学说1地域分异规律 2 纬度地带性形成机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3 海陆梯度地带性形成机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4 垂直地带性的形成机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5 林线、树线、雪线的定义6 三维地带性共同特征7 非地带性的形成机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8 区位、区位论的概念9 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市场区位论的主要内容10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11 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的定义12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产业集聚理论、梯度推移理论、点轴发展理论、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13 区域发展阶段理论、区域发展波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4 经济全球化、边缘带、破碎带定义15 课后习题1 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非决定论的基本观点2 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3 环境容量4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5 文化、文明、文化景观、文化生态的概念6 文明起源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7 生态文化概念、中国各生态文化区的特点8 文化整合的因素与过程9 文化整合与同化的区别10 中国主要生态文化区的特点(新疆荒漠-绿洲文化、青藏高原文化、云贵高原文化区等)11 课后习题1 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发展特点、突出的贡献2 地理科学的思想流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环境生态学派、空间学派、社会学派的主要思想3 地理科学的性质和科学体系4 地理科学的基本特征5 地理科学的方法论:例外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6 现代地理科学方法论的新思维:整体思想、反馈思想、等级层次思想、自组织理论、非线性理论。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要点(大一上册)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要点(大一上册)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第一章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1.解释概念:地理:地球表面或某一地区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地理学(高校教指委定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地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地域分异规律及优化调控的科学.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指接近地球海陆表面附近,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智慧圈等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理位置:地球表面上某一事物与外在的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地理环境: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

地理系统: 地理系统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类及其生存环境有机结合的动态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人地关系系统,也就是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构2.简述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的分类体系及特征。

(1)地理位置,a)分类:天文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b) 特征:地理位置的唯一性地理位置的层次性地理位置的历史性地理位置的价值性(2)地理环境, a)分类:⑴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环境。

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自然环境。

天然环境,是指那些未受人类影响和只受轻微影响、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如极地、高山、荒漠、冻原、原始森林等。

人为环境,是指受人类直接影响,自然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环境,如人工草场、人工林地、农田、绿地、人工湖、运河等等。

⑵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构成和创建的环境,又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经济环境,是经济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劳动力状况、技术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等等。

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的环境,诸如政治、社会、文化、语言等社会文化现象的环境。

B)特征:⑴组成特征:整体性或系统性⑵分布特征:地域性或地域差异性⑶发展特征:历史性(不可逆性)、阶段性(周期性、层次性)3.全球地理系统边界包围的实体应满足5个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
亚历山大·冯·洪堡,以自然地理见长
卡尔·李特尔,以人文地理见长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地球的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和物质流及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①整体性②分异性③时间性④人地性⑤变动性
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地球陆地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球系统
学术领地的适度扩张① 向“地球陆地表层系统”的内涵扩张② 向“地球海洋表层系统”的深入扩张③ 向“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扩张④ 向“地球系统” 的深入扩张⑤ 向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伦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学科扩张
地理空间的基本类型: ①土地空间,自然的、生态的和资源的空间
②基地空间,作为地表物质存在基地而言的,城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物质存在的基础的空间③距离空间,区位论和中心地论等研究中普遍使用的位置的空间④形态空间,作为社会文化地理学关注的人类活动在地表上所留下的痕迹的空间⑤还包括感应空间或心理空间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空间结构:空间系统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的稳定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指其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复杂因果反馈关系的空间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①自然地理要素结构②人文地理要素结构③综合地理
要素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时间结构:时间结构是指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及作为其一部分的“区域”或“地域”按着时间的进程所呈现出来的有规律有秩序的流动性、变动性结构。

第二章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
1.要素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内的各种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经济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和维持的系统。

(目前绝大多数学者是这样理解“地域系统”的)
2.地域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和与其有关的其他地域——它的背景地域、相关地域和次级地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和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与维持的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含义与规定Ⅰ
①公理Ⅰ:任何人地关系都是地域系统的人地关系
②公理Ⅱ:任何人地关系都是人与地因果反馈的人地关系
③公理Ⅲ:任何人地关系都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含义与规定Ⅱ
①公理Ⅰ:任何地域都是人地关系的地域
②公理Ⅱ:任何地域都是地域系统中的地域
③公理Ⅲ:任何地域都是发展过程中的地域
优化开发区:指在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如京津冀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调控目标①空间开发②产业发展③城市发展④对外开放⑤基础设施建设⑥自主创新⑦政策体系
禁止开发区:指依法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各种自然保护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应包括五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

第三章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
学科知识体系:演化型体系和公理型体系
演化型结构体系:认识演化型和自然型结构体系
公理型结构体系:实质性公理结构体系和形式化公理结构体系
地理科学学:地理科学学是地理学与科学学交叉而形成的具有软科学性质的新兴交叉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学本身。

元地理学:元地理学从元理论角度研究地理学,是关于地理学理论的理论。

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空间系统的自然方面,即自然地理环境(或人类自然环境),包括未经人类作用的天然环境和经人类作用后发生了变化的环境。

自然地理学分为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和专门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又称人生地理学。

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

它以人地关系论为基础理论,与自然地理学关系密切,并列为地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

区域地理学:是研究各地理要素在区域内的组合及其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综合揭示区域特征,阐明区域人地关系的地理学分支。

部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结构、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影响的地理学分支学科,是地理学基本层次一系列分支学科的统称。

部门地理学中有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两大部门。

环境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的分支学
科,主要涉及人地系统结构功能的变化和效应,即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结构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反馈作用。

经济地理学:以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

中心任务:协调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发展方向:数量化、经济化、生态化和社会化。

特征:综合性、地域性、社会性。

第四章地理科学的基本价值
地理科学的基本价值①哲学价值②科学价值③应用价值 1既有的应用价值 2潜在的应用价值④教育价值
地理科学的研究范式
地理科学研究开始于地理科学问题
地理科学问题的基本属性①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属性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属性
地理科学问题的构成原则①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原则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原则
地理研究维度的根据
①客观存在的发展历史②科学认识的发展历史③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地理研究的基本维度
①科学研究维度:科学研究维度主要回答“是/否”问题,即主要回答所研究的地理事物或地理客体的真实情况方面的问题。

②价值研究维度:价值研究维度主要回答“有用/无用”和“益/害”问题,涉及主体和客体及构成的价值关系,即主要回答所研究的某地地理事物及其状态对某地区和某群体等的作用的好坏等方面的问题。

③伦理研究维度:伦理研究维度主要回答“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方面的问题。

地理研究三重维度的关系科学—价值—伦理三维最系统
空间秩序的层次①分布实况②分布格局③分布规律
空间秩序的语言①数学语言②地图语言③文学语言
空间秩序的形式的种类
空间秩序的路径: ①演绎的逻辑路径(从“一般和规律”到“具体和特殊”的逻辑路径)
②归纳的逻辑路径(从“具体和特殊”到“一般和规律”的逻辑路径)
③类比的逻辑路径
时间序列:指地理事物的大小数量、要素结构和地域结构变化的具体的过程和变化趋势。

时间序列的层次: ①历史时期和未来时期的具体过程的时间序列
②历史时期和未来时期的变化趋势的时间序列
③不同时期解析尺度的变化规律的时间序列
时间序列的路径: ①归纳的逻辑路径②演绎的逻辑路径③类比的逻辑路径
第六章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
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
㈠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内容及其自组织方法
地理①一致性A——历史Ⅰ、历史Ⅱ与逻辑的统一。

②一致性B——历史Ⅰ与逻辑的统一。

③一致性C——历史Ⅱ与逻辑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致性A高于一致性B、高于一致性C
我们认为:在一些情况下一致性A高于一致性C、高于一致性B
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①综合性②整体性③解决多因素、动态、复杂系统的有效性④定量化⑤最优化⑥信息化⑦人—机系统处理方式⑧熵方程⑨“S”形曲线⑩整体、涨落、突变、协同、因果反馈
地理学研究的程序和模式Ⅰ——传统的经验归纳模式
①确定课题研究②积累知识与搜集资料③观察、实验④抽象、概括、判断、推理⑤提出假说理论
反馈:是指系统把输出返送到原输入断,并对其的再输出发生影响,引起控制的作用过程。

因果键:当两个系统变量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因果作用时,我们就说它们之间形成了因果键。

因果网络:一系列因果键的连锁便构成因果网络
反馈环(反馈回路):一个封闭了的因果网络便构成反馈环
第八章地理科学的现代发展
地理科学发展的动力①环境地理②区域地理③科学技术④哲学思想⑤科学共同体和杰出地理学家
现代地理科学的基本特征①信息社会的产物②强调地理学的统一性③理论化和数量化④行为化和生态化⑤科学方法论的综合化
地理科学学派的主要代表①区域地理②综合景观学派③环境学派④数量学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