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总复习提纲及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1章 认识生物
复习指要:
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观察法
认识生物的方法
调查法
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生物归类法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典例解析: 例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D ) A 、机器人弹钢琴 B 、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 、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 、馒头上长出“白毛” 解析: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关键是看有无生命现象。

机器人的行为受人的操纵,它无生命现象;火山喷发和钟乳石长大是自然现象;馒头上本来无“白毛”,后来长出了“白毛”,说明是长出来的,有生命现象,实际是霉菌。

答案:D 例2、下列生物按形态特征划分的一组是(A ) A 、牛和草 B 、鱼和河水 C 、空气和阳光 D 、猫头鹰和鼠 解析:生物的归类,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本题是按形态结构分的。

A 中牛是动物,草是植物;B 中河水、C 中空气和阳光都属于非生物; D 中猫头鹰和鼠都是动物。

答案:A 认识生物
基础训练:
1、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以下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A )
A、感冒病毒
B、变形虫
C、细菌
D、霉菌
4、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C)
A、竹和山石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松和丹顶
5、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B)
A、蜻蜓点水
B、钢铁生锈
C、公鸡打鸣
D、葵花向阳
6、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B)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7、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C)的特征。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D)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9、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B)
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
10、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一组是(D)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
11、下列关系相近的一组生物是(A)
A、玉米和大豆
B、鱼和水草
C、空气和水
D、岩石和苔癣
提高训练:
12、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
曲中的非生物有: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
13、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生长与发育现象。

(2)猫生小猫属于生殖现象。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遗传现象。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变异现象。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4、学校中午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爱去食堂用餐,仅以方便面、肉串、汉堡包一类食品果腹,你为了同学们能健康成长,在制定平衡膳食方案之前,先要作广泛的调查。

那么,你将怎样去作这个调查呢?
我的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中午的用餐情况,为制定中学生平衡膳食方案做准备。

我的调查对象有:我校初中学生。

我的调查范围在:我校初中三个年级各选一个班进行。

第2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复习指要:
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
生物圈 范围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
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动物
组成 分解者—细菌、真菌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

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海洋、淡水、
生物圈是最大 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
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典例解析: 例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D ) A .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 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它既包括了某一地点的全部生物又包括了环境。

A 、B 、C 都只说了部分或全部“生物”,没有指出“环境”;只有D 符合生态系统的含义。

答案:D 例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 B ) 生物
圈是
所有
生物
的家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要利用无机环境中的阳光、水、空气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分解者可以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所以在理论上,没有消费者生态系统也能维持。

答案:B
例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C )
A . 增加 B. 减少
C.先少后多
D. 先多后少
解析:大量捕杀鹰后,兔由于天敌的减少会迅速繁殖增多,兔增多会使草减少,后来兔因缺乏食物、栖息地等而大量死亡,随着兔的减少草又会逐渐增多。

答案: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问题。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正是由于这种制约,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才会相对稳定,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例4、为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大豆,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请你为他提出意见:
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本题是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可变因素应该是阳光,其他条件则应相同。

本题中却出现了两个不同条件:阳光和水。

因此答案为:甲和乙都应保持充足的水分。

点评: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时,应同时考虑两个原则:一是要设置对照,对照应有两组或两组以上;二是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

基础训练: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非常普遍的现象。

3.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其中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生存的成分是消费者,把有机物归还无机环境的成分是分解者。

4、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它们往往是彼此交错连接的,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6、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7、(2005·内江会考)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整。

生态系统
8、以下不能作为资料收集的是(C)
A、书刊、报纸
B、图片、数据
C、猜想、假设
D、音像资料
9、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D )
A .分组实验 B. 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10、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D)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
11、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D)
A、阳光、温度
B、空气、温度
C、水分、土壤
D、花粉、病毒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A )
A . 温度 B. 光照
C.湿度
D. 土壤
13、海洋由浅至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A . 阳光 B. 含氧量
C.海水温度
D. 含盐量
14、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C)
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15、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A )
A . 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 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16、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C)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17、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C)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森林中的全部动物
C、一条河流
D、一块农田的全部农作物
18.自然界中,一种动物死亡不会影响其他动物的正常生活,是因为这些动物尸体会被( D )
A.树叶覆盖 B.野狗争食
C.大雪淹没 D.分解者分解
19.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20.螳螂捕食,黄雀在后“描述的是(C)
A.合作 B.食物网
C.捕食 D.竞争
21.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 C )
A.食草的动物 B.食肉的动物
C.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D.腐生的菌类
22、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是 ( B )
A.青蛙捕食蝗虫 B.鸟吃草籽
C.松鼠吃蘑菇 D.猫头鹰捕食鼠
23、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递减,而农药残留在食物链中却( B )
A.少量增加 B.富集
C.减少 D.不变
24.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 A )
A.人 B.绿色植物 C.高楼大厦 D.动物
25.下列哪些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C )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提高训练:
26、下列生态系统中,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C )
A、小麦田间的杂草
B、管理小麦的农民
C、阳光
D、小麦的害虫
27、人们经常看到一片圈起的土地,因长期没有旋工,逐渐变成一片协调的生态系统,你认
为其原因是( D)
A、光照充足
B、温度适宜
C、水分适量
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8.假定地球上没有了阳光,温度仍正常,你估计最后灭绝的生物是 ( B )
A.绿色植物 B.分解动、植物遗体及败叶枯枝的微生物
C.植食动物 D.肉食动物
29.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D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先减后增
30.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D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
31.下列是温带草原上的部分生物,它们通过食物形成的联系如下图,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把生物前的代号填人方格内。

A .植物
B .鼠
C .蛇
D .鹰
E .食虫鸟
F .植食昆

32、玉米种子在适宜的外部条件下,就会萌发成幼苗。

一般来说,影响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包括温度、空气、水分和光照。

有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此提出了疑问,认为以上四种外部条件并非全部都是玉米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于是,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并查找了相关资料,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光照不是玉米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部条件。

下面请你根据该同学的探索与假设,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假设,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用具:培养皿2个,纸巾若干,玉米种子若干等
方法步骤:
(1) 取2个培养皿,编为A 、B 两组。

(2) 在2个培养皿上各放入几张纸巾,并在纸巾上各放入10粒玉米种子。

(3) 每天洒入少量的清水,使纸巾湿润。

(4) 将A 组放在有光照的室温下培养,B 组放在无光照的室温下培养。

预测结果:一段时间后,A 、B 两组培养皿中玉米种子均萌发。

实验结论:光照不是玉米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部条件。

A
D E F
C B
第一单元综合训练
一、填空题
1、夏日,取池塘里的一滴水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微小生物的存在,试写出你认为它们是生物的依据:(最少三个)
2、如果要知道某座山上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应该采取的科学方法是。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的实验。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和非生物因素,后者包括、、
、等。

5、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生物的适应性是。

6、在广阔的地球表面,地形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别很大,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请写出三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二、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都能进行呼吸 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2.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
A.有细胞结构 B.能繁殖后代 C.由有机物组成 D.能使其他生物生病
3. 我国著名遗传育种家袁隆平培育的新型生物是( )
A.杂交水稻
B.杂交小麦
C.克隆羊
D.转基因鱼
4. 有的同学将水稻、西瓜、松树归为一类,把海带、地钱和蕨归为另一类。

他分类的依据是( )
A.有根或无根
B.有种子或无种子
C.水生或陆生
D.有果实或无果实
5. 要是牧场的一大片牧草又矮又小,那才急死人呢!后来偶然发现牧场内有一小片牧草长得非常茂盛,原来是微量元素钼的微妙作用,这一过程最初是使用了科学探究的哪一种基本方法?( )
A.分析资料
B.调查
C.收集资料
D.观察
6、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时,为了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使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能准确明显地表现出来,一般只考虑()
A .一个变量因素 B. 二个变量因素 C.多个变量因素 D.综合因素
7、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
A .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 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地球及生物
8、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9、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具有较大的叶片
D、具有厚厚的角质层
10. 把大小两种的草履虫分开培养,它们都能正常地生长,可是把两者放在一起培养的时候,经过16天,其中的一种全部死亡,而另一种却仍然生长正常,这种现象属于( )
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1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肉食动物
12、(2005·成都金牛区会考)由于能量的流动是逐级减少的,那么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类生物数量最少()
A、鹰
B、青蛙
C、昆虫
D、草
12.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 )
①淡水中的衣藻②高山上的油松③土壤中的细菌④朽木上的蘑菇⑤树上的麻雀⑥河边的青蛙⑦土壤中的蚯蚓⑧树叶上的毛毛虫⑨池塘里的蠕虫⑩鲜艳的大丽花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⑥⑨
D.③④⑦⑨
13、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其主要原因是()
A、能量的收支随季节波动
B、具有复杂的营养结构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反复进行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4、野兔、鼹鼠等具有挖洞习性的动物主要生活在()
A.草原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沙漠生态系统
15. 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你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A.A→B→C→D→E
B.E→D→C→B→A
C.D→A→B→C→E
D.C→E→B→A→D
三、综合题
1、当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天空时,必须从生物圈中携带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你认为应该携带哪些物质呢?
2. 请看下面这些生物:草、蛇、蘑菇、兔、猫头鹰、蜘蛛、食草昆虫、青蛙、蚯蚓、树、狐、鸟. (1)利用这些生物,写出两三条食物链: ;
;
(2)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3)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4)生态系统中的,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3、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
(1)为什么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灌木丛中的湿度,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2)裸地、草地和灌木丛中的空气湿度会有何差别?你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3)测量时为什么每次都多记录几组数据,而且求平均值呢?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复习指要:
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玻片标本 按存放时间分:永久的、临时的
的种类 按材料分:切片、涂片、装片
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叶绿体等 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 动物细胞 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等
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
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动物细胞没有上述结构 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 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 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分裂→细胞质一分为二→
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壁
细胞分裂的特点:新、旧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典例解析:
例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和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 ) ①目镜15× 物镜10× ②目镜10× 物镜10× ③目镜15× 物镜25× ④目镜10× 物镜25×
植物细胞
练习使用显微镜 观察植物细胞 和动物细胞 细胞的结构和
生活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中的物质 能量转换器 细胞核是遗传 信息库 细胞通过分裂
产生新细胞
A、①②
B、④①
C、③②
D、③④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小时,视野亮,看到的视野范围大,细胞数目多;反之,放大倍数大时,视野暗,看到的视野范围小,细胞数目少。

答案:C
例2、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央出现一污点,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均不动,则污点可能在()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目镜上
D、物镜上
解析: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不动,说明污点不在装片和目镜上;反光镜上即使有污点,也不会出现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央,因此可判断污点是在物镜上。

答案:D
例3、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将标本放在()中再盖片。

A、清水
B、9%的盐水
C、生理盐水
D、糖水
解析:生理盐水的浓度为0.9%,滴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与人体内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保持一致,使口腔上皮细胞不变形,保持原有形状。

滴加浓度较高的盐水或糖水,细胞会失水变形;滴加清水,细胞会吸水胀裂。

答案:C
点评:一般在制作动物细胞的玻片标本时,为防止细胞变形,滴加的是生理盐水;而在制作植物细胞的玻片标本时,滴加的是清水,原因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限制了细胞形状的变化。

例4、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的叶肉细胞时,不易观察到的结构是(C)
A、细胞壁和细胞膜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细胞膜和线粒体
D、细胞核和液泡
解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由于细胞壁、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的体积相对较大,容易看清;细胞膜是一层极薄的膜,又跟细胞壁紧贴在一起,所以不易看清;线粒体的体积太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答案:C
例5、人的皮肤细胞分裂后,新生成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原来的细胞比(D)
A、减少了一半
B、增加了一倍
C、有的变多,有的变少
D、不变
解析:由于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已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分裂时染色体要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去。

所以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原来的细胞是一样的。

答案:D
基础训练: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病毒除外)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小麦种子燃烧后,烧掉的物质是有机物,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物。

3、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4、在线粒体中有机物与氧结合,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供细胞
利用。

5、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它存在于细胞核中。

6、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它可以分成许多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这些片断叫做基因。

7、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8、显微镜对光时,应首先(C)
A、转动低倍物镜,使其对准通光孔
B、转动高倍物镜,使其对准通光孔
C、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D、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9、小强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b”,请问装片上写的是(B)
A、b
B、q
C、p
D、d
10、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上方,要想把物像调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移向
( A )
A、右上方
B、左下方
C、左上方
D、右下方
11、用解剖针挑取少许番茄果肉,制成的临时玻片标本叫做( A )
A、临时涂片
B、永久涂片
C、临时切片
D、临时装片
12、画生物图时,图中较暗的地方应该怎样表示(D )
A、用铅笔涂黑
B、用钢笔涂黑
C、用钢笔点上细点
D、用铅笔点上细
13、(2004·遂宁中考)某同学将自己的头皮屑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应该看到的细胞是(A)
14、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相同点是(D )
A、形状相同
B、大小相同
C、颜色相同
D、基本结构相同
15、观察番茄果肉细胞时,发现视野中央有一泡状结构,其边缘厚且黑呈圆形,这一结构极
有可能是( C )
A、细胞
B、液泡
C、气泡
D、水泡
16、一名同学在低倍镜下观察一临时装片时,视野内看到一黑点。

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
动;当他换用高倍物镜时,黑点还在原处,对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 )
A、目镜需要清洗
B、物镜需要清洗
C、反光镜需要清洗
D、装片上有一黑点
17.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应是(C)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