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项风险测度和防控
最新-我国财政债务风险实证分析与防范对策 精品

我国财政债务风险实证分析与防范对策一、财政债务风险的实证分析针对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缓慢,通货持续紧缩的经济态势,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以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内需的不足,拉动了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有效地遏制了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局面。
与此同时,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01年中央财政赤字达到2598亿元,占的比重为27,债务余额15608亿元,占的比重为163。
虽然财政赤字率和国债负担率都在所谓的安全警戒线以内,但我国财政基础相对脆弱两个比重低,潜在财政债务风险很大,特别是我国财政债务风险有其特殊性,因此,不仅需要从数量关系上,更要从本质特征上把握财政债务风险问题。
1、国债发行额与财政赤字额的互动财政赤字既可能是由被动发生收不抵支现象引起的,也可能是政府为刺激总需求而主动采用的一种积极财政政策。
1997年以前,我国财政赤字主要是收入增长缓慢而支出膨胀引起的,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后,财政赤字的弥补,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用历年的财政盈余;二是以货币融资形式向中央银行借款;三是以债务融资形式向社会发行国债。
我国1986年以来政府财政全为赤字,《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现已明确规定财政不允许向银行透支。
因此,财政赤字只能靠债务融资来弥补。
从财政赤字与国债发行额的关系来看,赤字是原发性的,债务是由赤字派生的,二者在数量上具有正相关性,财政赤字高的年份,国债发行额也较高,近年来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见表1。
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债务发生并不纯粹是被动发生的,债务额与赤字额具有相互推动的发展趋势。
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宏观调控政策的需要,把增发国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操作工具,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资金回报率较低,随着国债规模的扩张,还本付息额也迅速增加,国债规模的迅速扩张反过来推动财政赤字的急剧攀升,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当中,如1997年国债发行额为241203亿元,同年。
风险监测和债务化解措施(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将从风险监测和债务化解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风险监测1. 建立健全债务监测体系(1)全面监测债务规模。
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全面监测,包括政府债务、城投债、企业债等,确保监测范围覆盖所有债务形式。
(2)监测债务结构。
关注债务期限、利率、融资渠道等结构特征,分析债务集中度和风险敞口。
(3)监测债务偿还能力。
对地方政府偿债能力进行评估,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支出等指标。
(4)监测债务风险预警。
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高风险地区、高风险债务进行重点关注,及时发出风险预警。
2. 加强信息共享与监管协同(1)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债务监测的准确性。
(2)加强监管协同。
加强财政、审计、金融监管等部门的协同,形成监管合力,提高债务风险防控能力。
3. 强化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根据债务规模、结构、偿还能力等指标,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出预警。
(2)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风险可控。
二、债务化解措施1. 债务置换(1)扩大债务置换规模。
通过发行置换债券,将高成本、高风险债务置换为低成本、低风险的债务,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负担。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合理配置债务期限,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债务偿还能力。
2. 债务重组(1)市场化债务重组。
鼓励市场化债务重组,通过协商降低债务利率、延长债务期限等方式,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
(2)政府主导债务重组。
对高风险债务,政府可主导债务重组,推动债务期限、利率等调整,降低债务风险。
3. 财政收入结构调整(1)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提高税收收入占GDP比重,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当前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当前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作者:梁晓嘉来源:《现代营销·理论》2018年第11期摘要:地方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投资性地方债是稳增长的必要手段。
从发展的历史来看,地方债如“灰犀牛”,体量大且膨胀的速度较快,要控制地方债风险,需从完善财政体制关系、改革央地财政结构、改革国企以巩固财政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地方债风险防控一、引言最近,宁波、浙江、四川、陕西、山东、北京6省市掀起一股反常的“地方债”抢购潮,银行开售第一批柜台地方债以来,频现“一日抢空”。
虽然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热情高涨,但不可否认的是地方债并非十全十美,其仍存在一定风险。
而要理解地方债所存在的风险以及当前地方债放开的缘由,我们便需要了解其发展历程。
二、地方债的前世改革开放后,具体到1980年至1984年,我国开始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
又俗称“分灶吃饭”,这是与改革开放前全国各省“大锅饭”制度相对应。
也就是从这时起,中央和地方的收支范围被明确划分,一部分税收归中央,一部分税收归地方。
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因为“多劳多得”,各地上下发展势头迅猛。
可是,各省份之间的先天差距极大,东南沿海等富裕省份的发展速度和西部地区形成鲜明对比,可谓是“旱的旱、涝的涝”。
对中央来说,富裕的省份带来的收入没变多、困难的省份依旧需要支援,财政开始捉襟见肘。
90年代后中央税收占比一路下滑,1993年降至22.02%。
于是,1994年,我国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分税制改革。
这场税制改革带来了两个直接影响,一是中央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使得我国开始有能力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国策并对外大规模投资;二是地方可以合法的通过卖地增加收入。
可以说这一决策极大的影响了我国近二十年来的经济走向,从那时起房价的走高几乎就成为一种必然。
然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很快地方政府就发现,只靠卖地还是不够的。
學校、医院要建;公路、大桥要修;为了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也绝对不能停,但此时,地方政府是不能直接“借钱”的。
债券交易风控手册

三、
流动性风险测度指标包括:
� 投资品种流动性风险指标:根据市场投资品种的市场流动性限定可投资 的品种,以及该品种的配置比例额度。 � 杠杆放大比例流动性风险指标:限定回购交易对投资组合的放大比例额 度。 四、 操作风险监控指标及控制方式包括:
� 交易授权操作风险指标:限定交易员可执行的交易类型授权,及交易额 度授权。 � 交易防火墙操作风险控制:实行前台交易、中台风控、后台结算和清算 分离的原则。 � 交易执行一人经办一人复核的操作风险控制。 � 定期操作风险报告控制:为控制及规避操作风险,风险管理处应定期检 查监督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是否有明确的岗位设置及职责,是否有完
mil
mil
mil mil mil
3.
可投资品种及期限
基于信用风险考虑,目前可投资品种定义为国家信用级别品种(国债及央行票 据) ,或等同于国家信用级别品种(政策性金融债为国家财政部担保债券品种, 等同于国家信用级别) 。 1) 投资户(Banking Book) 品种 1 2 3 银行间市场国债 央行票据 期限额度 20 年 3年
央票交易额度 政策性金融债交易额度 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占总投资额度 比例 利率互换额度 B 敏感度指标
RMB RMB %
mil mil
RMB
mil
VaR (采用历史模拟法,99%置信度, 1 RMB 天持有期) PV01 C 止损指标 交易帐户日止损值 交易帐户周止损值 交易帐户月止损值 RMB RMB RMB RMB +/-
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股 无限制 份制银行,部分优良的城市商业 银行
B 类信用
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中除 A 类以 无限制 外的市场成员,城市商业银行、 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保险公 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与控制对策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与控制对策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经济的深入推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也在逐渐凸显。
如何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对债务规模、风险来源和偿还能力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对债务规模进行评估债务规模是影响债务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包括债务余额、债务负担率等方面的指标,同时要关注债务结构和债项质量。
债务结构主要指短期和长期债务的占比情况,债项质量主要指债务的融资方式、优惠政策等因素对债务的影响。
2、评估风险来源债务风险主要来源于债务的支付来源和支付期限。
需要关注债务的用途、偿还来源、担保条件等因素对债务的影响。
同时,要关注宏观经济、政策法规、信用风险等因素对债务风险的影响。
3、评估偿还能力债务偿还能力是衡量债务风险的重要指标。
需要针对每个债项进行分析,包括还款能力、保证措施、还款来源等方面。
同时,要关注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资产组成,评估偿还能力。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对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包括财政管理、债务融资、债务约束和风险防范等方面。
1、加强财政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源于财政管理的薄弱。
需要建立健全财政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财政措施,加强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严格控制债务增长。
同时,要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和审计力度,对债务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披露,强化公开透明。
2、合理债务融资地方政府应根据负债能力和债务规模,采取合理的债务融资方式。
尽可能减少投资项目中的融资比例,避免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和非标融资,优化债务结构。
同时,要加强债务项目的评估和管理,确保债务用途规范,资金使用高效。
3、强化债务约束地方政府需要建立有效的债务约束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相应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债务风险。
同时,要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规范债券市场,提高市场透明度。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及政策决策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及政策决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的财力压力也在逐年增加。
因为要满足基本公共服务,地方政府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而这些资金大都来自于借贷。
然而,若是地方政府在借贷上的操作失误,这就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短期和长期财政稳定。
因此,在借贷前,地方政府需要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制定政策。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债务规模、债务期限、债务结构和债务利率。
首先,债务规模是指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量,这是评估债务风险的一个基本指标。
通常来说,债务规模越大,债务风险就越高。
其次,债务期限是指地方政府债务的还款时间,这对于评估债务风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债务期限太短,那么地方政府就要在短时间内偿还巨额债务,难免造成财务压力;相反,如果债务期限太长,则可能会导致利率风险,无法有效地控制利率波动对地方政府的财政产生的影响。
第三,债务结构是指地方政府债务的类型,包括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和信用贷款等。
这也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风险程度。
长期借款通常较为稳定,而短期借款则容易受到市场和政策影响而产生风险。
最后,债务利率指的是地方政府债务所支付的利率。
如果利率高,那么地方政府就要支付更多的利息,增加财政负担。
因此,在借贷前,地方政府需要评估这四个方面的风险,制定个性化的财务规划。
评估债务风险之后,地方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应对债务风险。
一些应对措施包括控制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延长债务期限、控制债务利率等等。
其中,控制债务规模对于减轻地方政府的融资压力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
优化债务结构则可以减轻利率波动的风险,同时,延长债务期限也可以缓解短期还债压力,减轻风险,增强财政稳定性。
控制债务利率则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增加地方政府的还款能力。
除了上述政策,地方政府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有效降低债务风险。
例如,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防止债务违约和财务失控,这对于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债务期限的合理性非常重要。
地方债风险防控举措措施

地方债风险防控举措措施地方债是指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用于筹资支持地方公共建设项目。
地方债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改善民生福利的重要作用。
然而,地方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违约风险和债务过高风险等。
为了防控地方债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和市场稳定,相关部门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和措施。
一、加强债券发行审批和风险管理在地方债券发行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严格审批发行程序,确保债券项目的合规性和风险可控性。
同时,加强债券风险评估和管理,对债券项目进行细致的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问题。
此外,相关部门还建立了债券违约处置机制,对于违约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提高市场纪律性和监管力度。
二、加强地方债券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为了增加地方债券市场的透明度,相关部门要求地方政府和发行机构及时、准确地披露债券发行信息,并通过电子化平台进行公开展示。
债券发行机构还应提供详尽的项目信息,包括项目性质、用途、收益预测等,让投资者全面了解债券的风险和回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三、建立健全债务限制和监管机制为了防止地方债务过高,各级政府设立了债务限额,并建立了制度化的监管机制。
各级政府要控制债务增长速度,确保债务水平在可承受范围内,避免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跟踪和监测,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四、加强债务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在地方债务风险管理方面,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对不同类型的债务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风险预警指标和预案。
同时,要加强对地方债务垫资平台的监管,防止其过度举债和违规担保行为。
五、加强跨区域合作和风险分担为了降低单一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可以加强地区间合作和风险分担机制的建设。
各地方政府可以联合发行债券,通过共同承担债务风险的方式来降低风险压力。
此外,还可以加强地区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在风险出现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协调处理。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风险与有效防范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风险与有效防范内容摘要:2008年,我国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解禁。
本文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和可能引起的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本文认为,为了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券,首先应建设和完善地方债券市场的市场制度环境,对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及用途进行规范和限制,建立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体制和地方财政控制制度。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券问题风险研究研究背景公共债务即公债,是指政府机构发行的债务,其本质是债权债务关系,政府是债务人。
由于政府具有公正职能,因此,公债的发行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公债可以依据发行主体的级别,分为中央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主要是募集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社会公益建设投资,因此,又被称为“市政债券”。
1995年1月起在我国施行的《预算法》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一禁令一直保持至2008年。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保持经济平衡增长,于2008年推出了“四万亿计划”,其中部分资金由地方政府筹措,具体由中央财政代地方财政发行2000亿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由此获得解禁。
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对于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筹措能力,发展地方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
但是地方债券的发行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地方债券的发行引起了风险,即地方财政过度举债是否会产生破产的风险,应当如何设计有效的约束机制以控制破产风险?债券的购买者如何了解地方政府的信用情况,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制度仍有待完善。
本文正是对地方债券发行后可能面对的风险进行剖析,试图提出有效的控制地方债券风险的措施,为未来地方债券的风险控制研究提供建议。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存在的风险(一)地方政府债券的法律问题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会带来两个方面的法律问题:一是地方政府债券的偿还人问题;二是地方政府债券的信用保障问题。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风险测度及优化建议——以H省为例基于KMV模型的实证分析

收稿日期:2021-01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风险测度及优化建议樊怿霖摘要: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实现“六稳”“六保”的重要手段。
本文梳理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H 省专项债券规模及使用情况,使用KMV 模型测度了H 省专项债券使用风险,提出合理使用专项债资金、有效防范专项债券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专项债券;风险测度;KMV 模型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21(3)-0067-0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武汉430074冤作者简介:樊怿霖(1983-),男,博士,高级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注:本文为作者观点,文责自负。
———以H 省为例基于KMV 模型的实证分析一、引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含经省级政府批准自办债券发行的计划单列市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
相对一般政府债券,专项债券具有成本低廉、作用直接、体现政策导向等优势。
为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支持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2020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要求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债券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增加有效投资、优化经济结构、稳定总需求。
2020年7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资金和项目对接、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
2020年,财政部安排地方新增专项债券3.75万亿元,较去年增加1.6万亿元,同比增加74.4%。
自2015年以来启动专项债券发行以来,专项债券发行量逐年攀升,余额快速扩大。
2019年、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分别达到2.15万亿、3.75万亿元。
政府融资平台的债项风险分析

政府融资平台的债项风险分析近两年来,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总体债务规模急速膨胀,又面临集中到期偿还,造成了很大的潜在风险,严重危害金融系统的安全。
以C市城投公司的项目测评为例,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主体、财务、债项的三个方面进行风险要素识别和指标筛选,并对其结果进因子分析。
最后,提出对券商以及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防范建议。
标签:政府融资平台;因子分析;防控建议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9.0411背景简介——以C市政府融资平台的债项为例C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成立于2010年,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资本为50亿元,该平台所属行业为土木工程建筑业,2015年9月,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发行债券(简称16C01),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
2债项风险测度结果的因子分析2.1本文采取的比率指标因为建立指标体系时既要考虑融资平台债项风险的主体本身,又要考虑债项的募投情况,需选择具体典型的数据指标来反映(参考了具体实务界的权重选取标准)。
2.1.1主体分析指标(1)区位经济评价得分x1。
区位经济只要包括行业前景、财政状况、竞争优势、行业地位四个定性的因素,主要依据《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政策情况、主要竞争者、行业结构等具体情况和资料,采取德尔菲法法对44家企业状况进行打分,如表1。
(2)主体评级得分x2。
参考了具体实务界的打分标准(以百分制计算),AA-以下(不含AA-)的扣30分;AA-扣10分;AA不加减分;AA+加5分;AAA加15分。
无公开评级默认为不高于AA-。
(3)营业收入增长率x3。
营业收入增长率以上一年的营业收入为基期,反映了主要的经营状况,历史区间之间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经营状况的提高。
2.1.2财务分析指标(4)利息保障倍数x4。
(5)净资产收益率x5。
(6)应收账款周转率x6。
(7)现金流量金额占比x7。
(8)有息债务/投入资本比x8。
地方政府债务发展历程、风险测度及防范

地方政府债务发展历程、风险测度及防范作者:肖剑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11期早期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表明,信贷(或负债)可以通过用于支持投资以驱动经济增长(张晓晶等,2019)。
按照弗里德曼的货币观点,信贷(或负债)短期内驱动经济增长;然而其过度膨胀之后,其往往演变成为经济体系中的“阿喀琉斯之踵”(Tobin,198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去杠杆的方式以摆脱危机;但就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来看,各大经济体杠杆率高企、债务攀升再次成为令人担忧的全球性现象,债务积累对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甚至是“加速式”的负面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后,地方政府举债的唯一合法方式明确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即从立法层面将地方政府显性负债纳入了预算管理体系。
2018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中发〔2018〕27号)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印发的通知》(中办发〔2018〕46号)两个文件接连下发,标志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进一步明确纳入监管。
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在大的框架下纳入了综合管控和治理。
系统梳理地方政府债务发展历程,厘清地方政府债务的口径和当前债务风险情况,对地方财政高效持续稳健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一、地方政府债务发展历程(一)体制改革从“财政包干”到“分税制”。
作为基础的财政制度,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从1950-1952年、1969-1970年实行统收统支体制(其余年份实行略有改动的分类分成或总额分成)。
改革开放之后,“承包”成为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调,作为一种过渡性的财政制度(贾康,2008),我国开始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包干制”(孙雷,2008)。
这一的体制显著推进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但也间接导致了中央财政的难以为继和1993年的严重经济过热,进而催生了“分税制”改革。
市政债券的风险识别与控制策略

一 ’ 市政债券的信用风险识别
在不考虑道德风险的条件下 ( 信用风险的主要 来源是信用关系中债务人用 以 偿 还 债 务 的资产价值或收入来源的不确定性 % 这种不确 定性可能导致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 ( 从而引 发违约事件 % 对市政债券来说 ( 用于偿还到期 债务的资产或收入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收 入 或债务融资投资项目现金流收益 ( 其信用 风险就在于发行债券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或投资 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 % 市政债券一般分为两类 & 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 % 尽管二者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 % 但 是通常将弥补政府一般收支缺口的举债归为 一般责任债券 ( 而将具有公共品或者准公共 品
? 中 $ 假设 财 政 收 入 在 某 一 给 定 的 未 来 时 期 内 服 从
某种分布 $ 该分布的特征由财政收入的期 望值和标 准差来确定 # 图 & 中分布曲线在代表地方政府债务 账 面 价 值 的 直 线 下 的 那 部 分 &阴 影’的 面 积 就 可 以 表示该公司的违约概率 &也称作期望违约 概率
4555< #
市政债务可以视为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一 种或有要求权# 市政债券投资者通过购买市政债 券$ 拥有了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或有要求 权 # 市政债券的发行者把财政收入 ) 转 移 * 给 市 政 债券的购买者 $ 但地方政府可以 通过偿还市政债券 来 ) 赎回 * 财政收入 # 对地方 政府来说 $ 债券到期时 财政收入越多 $ 地方政 府价值越大 # 若到期时用于 担保的财政收入高于债务价值 $ 地方政府将偿还债 务 $) 赎 回 * 财 政 收 入 + 若 到 期 时 用 于 担 保 的 财 政 收 入少于债务价值$ 地方政府会放弃这部分财政收 入 $ 意味着地方政府违约 # 地方政府的收益区间 为 &= 用于担保的财政收入 $ 项目收益 ’$ 其损失不 会超 过用于担保的财政收入 $ 而收益却会随 着项目收益 的增加而不断增长 $ 这种收益形 态就类似于买入一 个看涨期权 # 相对于市政 债券的购买者来说 $ 发行 者偿还债务 $ 则收回贷款和利息 + 发行者违约 $ 最大 损失为贷款价值 # 其收益区间为 &= 市政债券价值 $ 市 政 债 券 面 值 > 利 息 ’$ 这 类 似 于 卖 出 一 个 看 跌 期 权 # 这就是市政债券信用风险模型中的期权思想 # 采用 #$% 模型的违约概念 $ 当财政收入下降 到一定水平 & 称作违约点 ’ 以下 $ 地方政府会对其债 务违约 # 使用违约概率来表示信用风险大小 # 在图
可转债的敏感度测量与风险管理

可转债的敏感度测量与风险管理可转债是指企业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债务工具,具有债券和股票两种属性,是一种独特的金融工具。
在投资可转债时,了解可转债的敏感度测量与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掌握可转债投资的特点和风险,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投资策略。
敏感度测量是指通过对可转债与相关因素之间关系的测算,分析其对于市场变化的敏感程度。
常用的敏感度测量指标有delta、gamma、vega等。
首先是delta,它表示持有一份可转债对于股价的变动的敏感程度。
delta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当delta接近1时,说明可转债价格对股价变动非常敏感,即可转债价格与股价变动基本一致;当delta接近0时,说明可转债价格对股价变动不太敏感,即可转债价格与股价变动不相关。
其次是gamma,它表示可转债delta值的变化量与股价变动的关系。
gamma越大,说明可转债delta值对股价变动的敏感程度越高,波动性越大。
再次是vega,它表示可转债对于波动率的敏感程度。
波动率是市场上一项重要的风险指标,对于可转债投资来说,波动率的变动会影响到可转债的价格。
vega越高,说明可转债对波动率的敏感程度越高,价格的波动性越大。
通过对可转债的敏感度测量,投资者可以了解到可转债价格对于相关市场因素的变动敏感程度,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来控制和管理可转债投资的风险。
在可转债投资中,风险管理是投资者重要的任务之一,可以提高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率。
首先,建立合理的投资组合。
投资者可以将可转债与其他金融工具相结合,进行多元化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同时,在选择可转债时,要考虑到债券的信用评级、企业盈利情况和发行人的信用状况等因素,以确保投资的安全性。
其次,注意市场风险的控制。
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因素引起的风险,对可转债投资来说,市场风险是无法避免的。
投资者可以通过合理的止损和对冲等手段来降低市场风险,如设置止损点位,减少投资金额等。
城商行债券投资风险防范

城商行债券投资风险防范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城商行债券投资风险防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城商行的发展也日益壮大。
作为金融机构的一种,城商行以其灵活、便捷、高效的服务方式,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
而城商行在运营过程中,也离不开债券投资。
债券投资是城商行获取利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
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债券投资风险,对于城商行来说尤为重要。
一、债券投资风险概述需要明确债券投资所面临的风险。
债券投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信用风险是指债券发行主体的违约风险,即债券发行主体无法按照约定的条件和期限履约的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导致债券价格波动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整体变动影响债券价格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在特定时期内,投资者无法及时买卖债券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1. 严格风险管理制度城商行应建立健全的债券投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责任人,包括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标准和限额,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流程和报告制度。
城商行还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经营状况确定债券投资的总量和投资范围,加强对债券投资的风险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2. 分散投资、降低单一风险城商行在进行债券投资时,应当利用分散投资的原则,降低单一债券投资带来的风险。
不仅要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债券品种、不同的期限、不同的发行主体等,还要分散到不同的地区和行业,降低特定市场、特定行业的风险。
3. 严格投资标准,严控信用风险在债券投资中,城商行需要严格按照投资标准进行选择,严控信用风险。
对于发行主体信用评级较低的债券,应进行深入的尽职调查,合理评估其信用状况,尽量避免投资于高风险的债券品种。
4. 提高风险识别和监控能力城商行要不断提高风险识别和监控的能力,及时了解债券市场的变化和动向,预警风险。
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加强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调整投资组合,有效预防风险的发生。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防范对策作者:路和平来源:《经营者》 2018年第16期一、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关键问题(一)债务种类多元,地方债务管控难度大根据审计署的审计结果,目前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负有偿付责任、担保责任以及救助责任的债务这三种。
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地方政府债务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地方政府发行的普通债券,由地方政府发行用以项目建设的项目收益债券。
这类债券的偿债来源主要是项目产生的经营性现金流,还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券,也称“城投债券”。
按照政府行政级别划分,又可分为省级、市级、县级及所属的融资平台公司。
“明渠”和“暗道”的现象均存在,有的地方还存在地方政府违规发债的行为。
不管是从发行主体上,还是债券种类上,地方政府债务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大大增加了中央政府管控的难度。
(二)地方经济增速放缓,地方债隐性风险增大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已然放缓,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与速度都在经历调整,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中高速期,房地产行业也一度陷入低迷,这种现象不可能短期发生改变,地方政府往往也难以准确预测这种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
但正是这种因素会对地方政府债务产生重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
一般来说,这时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速会受到一定影响,按照之前经济状况预测的债券到期后偿资金来源也会产生波动,尤其是土地财政一度是地方政府创收的主要途径。
一旦地方债务到期,地方政府又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就会引起地方债权投资者对地方政府的怀疑,会降低他们对于地方政府的信任度。
(三)潜在区域风险加大了个别地区地方债显性风险在党的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金融风险的隐患与条件。
就拿笔者所在的城市来说,早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往往超前投资,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商业银行也不断对外放贷,民间借贷一度十分繁荣。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风险测度与预警

压力测试首先设定一系列极端情境,然后模拟这些情境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表现,评 估其风险水平。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极端情况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风险状况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期权定价模型
总结词
期权定价模型是一种基于金融市场原理的风 险评估方法,通过计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 隐含波动率等金融参数来评估其风险水平。
风险控制措施
一旦发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存在风险隐患,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如暂停发行、提前兑付、资产抵押等,以降低风险损失。
风险处置与应对
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采取有效的风险处置和应对措施,如债务 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损失。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提高法律的威慑力,确保地方 政府专项债券的合规发行和规范 使用。
加强信息披露与监管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信息披 露制度,要求发行人及时、准确、完 整地披露债券的相关信息。
加强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 监管力度,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发行人 进行严肃处理,维护市场秩序。
详细描述
流动性风险主要与市场环境和交易对手的活跃度有关。如果市场环境不稳定或交 易对手不活跃,可能会影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变现能力,引发流动性风险。
利率风险
总结词
利率风险是指因利率变动导致地方政 府专项债券价值波动的风险。
详细描述
利率风险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形势、货 币政策和国际金融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利率上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的价值可能会下降,反之亦然。
VS
详细描述
VaR模型首先确定置信水平和持有期,然 后选择合适的历史数据和参数,构建概率 分布模型,最后计算出在给定置信水平下 的最大潜在损失。这种方法可以为决策者 提供更为精确的风险测量结果。
我国地方债风险及防范分析

我国地方债风险及防范分析国家打开地方债发行的大门之后,地方债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政的诸多问题,使地方政府拥有了自筹资金、自主发展的能力,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在地方债发行及资金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和隐患,针对这些问题从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保障和激励约束机制方面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标签:地方债;现状;风险;防范措施2013年4月初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提出中国财政部要对地方债务问题做出详细调查研究,接着在2013年4月17日国务院在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时,提出了下一阶段五大重点经济工作,其中一个重点工作就是“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信贷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这些都显示出我国政府对地方债问题的高度重视。
1 我国地方债发展现状1993年因为对地方政府承付的兑现能力有所怀疑,《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28条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至此关上了我国地方债发行的大门。
到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我国也不能幸免,为了有效对抗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国务院决定由财政部代理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用于中央投资地方配套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及其他难以吸引社会投资的公益性建设项目,从此地方債多年的禁发行为逐渐得到了解禁。
此后地方债迅猛发展,国家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
比2008年初增加了近8倍,在这些债务余额中,有51.15%共计54816.11亿元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和用于续建2008年以前开工项目的。
但是同时根据国家审计署报告显示,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1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分别占2449%和17.17%,有不到三成的负债要从2013年至2015年开始到期,另有30.21%的债务余额在2016年以后到期,这意味着现在地方债已经进入了还债时期。
可转债防控措施有哪些

可转债防控措施有哪些可转债是一种具有债券和股票属性的金融工具,近年来在投资市场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和维护市场的稳定,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可转债防控措施。
本文将从市场监管、信息披露、风险管理等方面介绍可转债的防控措施。
一、市场监管方面在市场监管方面,相关部门通过制定和实施监管政策来规范可转债市场的运作。
首先,监管部门对可转债的发行、转股、赎回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
其次,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要求公司及时披露相关信息,透明度高,以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的权益。
此外,相关部门还会加强对券商、信托公司等机构的监管,确保其按照规定运作,合法合规,减少风险。
二、信息披露方面在可转债市场中,信息的披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要求可转债的发行公司在发行前必须向投资者披露相关的财务状况、风险因素、发行目的等信息,以便投资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同时,可转债发行公司还应及时披露相关的业绩预测、股东大会决议等重要信息,以供投资者参考。
三、风险管理方面可转债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为了降低风险,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
首先,要求可转债发行公司必须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和盈利能力,以确保其有能力偿还债务。
其次,要求发行公司在发行前进行风险评估,明确风险因素,以便投资者能够全面了解投资的风险程度。
此外,为了保障可转债市场的稳定,相关部门还会采取一些措施,如调整可转债的发行规模,限制投资者的申购数量等。
四、投资者保护方面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相关部门要求券商等机构在销售可转债产品时必须进行投资者适当性认证,确保投资者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专业知识。
其次,要求机构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告知投资者可转债投资的风险和收益特点,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另外,相关部门还要求券商等机构建立完善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投资者的问题和纠纷。
最新-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及预防诠释 精品

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及预防诠释摘要当前开放地方政府债券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保增长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一条新的融资途径。
在经济转型、金融市场化的大格局中,发行地方公债的关键在于风险控制。
关键词地方债券;债券风险风险防范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举措,中国政府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正式宣布,同意地方政府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这意味着学界多年关注的开放地方债券、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改革大思路,正在被官方所采纳并逐渐浮出水面。
地方政府债券,又称为地方公债、市政债券,是地方政府或其授权代理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所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的建设。
中国现行的《预算法》禁止地方政府发债和预算赤字。
然而地方政府负债已是客观事实,是经济改革和体制转型期间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问题,因此仅仅禁止发行地方债券,并不能有效杜绝城市政府的负债行为,反而会使这些隐形负债游离于体制之外,不仅孳生大量违法行为,也成为引发地方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重大隐患。
古语云,堵不如疏,允许并规范城市政府的债券发行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在保增长的关键时期,开放地方政府债券为地方政府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
然而,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中国经济转轨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也会面临巨大风险,如果不能事先加以有效防范,将会给中国政府的财政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一、中国开放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分析在中国经济转轨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也会面临诸种风险,即不仅有相对于发行者而言的市场风险,还有相对于政府而言的债务风险。
而对于政府决策者而言,着重需要考虑的是地方政府因发行地方公债所引致的信用风险。
中国虽然还没有标准的地方政府债券,但是通过各地已往发行的准地方政府债券的实践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问题比较严重。
例如,2003年审计署在对全国12个重点机场和38个支线机场进行审计和调查时发现,12个重点机场中有9个亏损,其中6个机场严重亏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债项风险测度和防控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促进地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发展,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不规范、财务负债信息不透明、融资渠道单一、对融资平台的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总体债务规模急速膨胀,又面临集中到期偿还,造成了很大的潜在风险,严重危害金融系统的安全,甚至给我国整个宏观经济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并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风险防控,对不同类型的地方融资平台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才能在风险可控、债务可量的情况下发挥融资平台的积极作用。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交代了研究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本文以C市城投公司的项目测评为例,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主体、财务、债项的三个方面进行风险要素识别和指标筛选,借此来系统地构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风险测度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该指标体系建立C市城投公司的项目风险模型进行风险测评,并对
其结果进一步分析。
最后,本文提出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防范建议。
为了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项风险一个合理的指标体系,从而形成相应的风险评估系统,我
们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项风险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对平台公司的债项风险评级。
在对具体指标的赋权方面,文章主要利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给模型的各级指标赋权,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而对相应的因素进行等级划分及指标评分上,文章运用的专家意见法进行评分,从而得出相应的风险等级。
然后,本文以C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可行性。
检验结果表明:债项保障、主体外部、主体盈利以及主体经营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项风险的防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此我们对防控风险提出建议。
对于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防范,文章分别从债项保障、主体外部、主体盈利以及主体经营四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要建立严格的风控机制,加强风险的预警。
其次,要增强信息透明度,推进自我约束,与主管部门加强联系。
再次,平台要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增加自身的融资能力。
最后,平台要规范互保行为,依法融资,加强审计,建立偿债基金来防止现金
流不足引发的信用风险,以帮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