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活组织检查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规范
消化道早癌内镜下黏膜切除病理标本的规范化管理
消化道早癌内镜下黏膜切除病理标本的规范化管理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病理标本;消化道早癌;规范化管理摘要:目的规范管理消化道早癌内镜下黏膜切除病理标本以协助提高EMR术后全面精确的病理学检查。
方法通过标本的伸展固定、浸泡、标记、拍照、改刀、制片染色等规范化管理病理标本。
结果完成最终规范化病理学报告。
内镜下早期癌切除术或黏膜切除术(EMR)是指直径小于2cm 的消化道原位癌,黏膜或黏膜下内镜直视下切除癌灶的方法。
EMR 的成功离不开内镜医师与护理助手的熟练配合。
对EMR标本的精准疗效评估取决于EMR术后全面精确的病理学检查。
EMR标本的病理组织学规范化处理流程应该包括内镜医生对EMR标本的规范化前期处理,以及病理医生完成的组织学处理和签发规范化病理学检查报告这3个主要方面[1]。
而EMR标本的规范化前期处理和病理医生完成的组织学处理是完成最终规范化病理学报告的基础和前提[1]。
对EMR 标本的前期处理是在内镜中心完成的,相关规范化处理内容往往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作为护理助手协助内镜医师制作出质量良好的组织切片是病理诊断的第一步。
标本制作流程需规范化管理,本文将对标本的处理进行阐述。
规范EMR标本的病理处理流程1.注明标本部位取出标本要注明部位,如为多次分块套切者,应将不同部位分别标出,注明套切的基底层,因为切下病灶的不同部位可能即有正常组织,介于正常和癌灶之间的增生活跃过渡区,也有癌灶区域,标本送病理科后,应将病灶每2mm切片一张,注明该片的部位,以便确定癌灶浸润的深度、广度。
2.伸展固定黏膜标本离体后,应当立即伸展固定。
使标本以接近自然状态的形状和大小,很好的反映内镜索观察病变在体内的形态,与原来的生理状态相当,病变周围的黏膜全部均等的展平即可认为是适当的伸展,伸展不要过度[2]。
固定时,如果肉眼判断病变已经接近了切缘,此部位就不应再用固定针,以免影响病理诊断时对切缘情况的观察。
标本固定的时间推荐24h为宜,过短或过长的固定时间都可能会对标本的后续处理造成不利影响。
胃肠道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要点
图4 小肠黏膜腺体垂直于黏膜肌( H E染色, × 1 0 0 )
二、 标本的染色方法 除常规 H E染色外, 根据实验室习惯检测幽门螺
图3 新悉尼系统慢性胃炎的 5点取材点示意图
杆菌( 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H p ) 可选用 G i e m s a染 色、 Wa r t h i n S t a r r y染 色, 根据需要可作 A B / P A S染 色 ( p H2 . 5 ) 和H I D/ A B染色, 以显示肠化生亚型。 三、 黏膜活检加做黏液染色的好处 黏液染色是用 A B / P A S 染料显示细胞内黏液的 方法, 活检病理诊断应快速、 准确和不漏诊, 除常规 染色和病理医师经验外, 加做黏液染色对病理诊断 有很大帮助。 1 .胃黏膜活检是诊断早期胃癌, 尤其是微小癌 最有效的诊断手段。早期胃癌的肉眼形态常不典 型( 见图 5 ) , 表 现 为 胃 炎 样 癌、 小 胃 癌、 微小或片 状糜烂、 息肉癌变和假性愈合等, 胃角、 胃体多见, 内镜较难判断其良恶性。近年来这类癌的比例逐渐
图9 远端胃大部切除标本
2 .肠化生细胞的黏液改变先于形态改变, 所以 检查黏液是否改变, 能发现常规染色不能显示的微 小肠化生灶, 并可进一步区分肠化生亚型: 完全型 还是不完全型肠化生, 如再加作高铁双胺染色还能 区分小肠型和大肠型。不完全型、 大肠型肠化生与 癌变关系较大。 3 .上皮内中性黏液含量可反映溃疡愈合质量 的高低, 可推测溃疡复发的可能性, 指导临床是否 继续用药和用什么类型的药物。 4 .反流性食管炎时, A B / P 断 B a r r e t t 食 管( 见图 1 0 A 、 1 0 B )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7 1 2 5 . 2 0 1 2 . 1 1 . 0 0 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标本常规制片专家共识2023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标本常规制片专家共识2023摘要内镜黏膜下录(I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1dissection,ESD)/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1resection,EMR)作为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微创手术,其技术日趋发展成熟,多项国际指南和共识均推荐ESD/EMR作为消化道早期癌及其前驱病变的首选治疗方式,ESD/EMR标本的诊断结果影响后续治疗方式的选择,因此ESD/EMR的病理学评估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标本应更为严格及精准。
在取材制片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影响ESD/EMR标本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本共识规范了ESD/EMR标本处理以及常规制片的方法,旨在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可靠、合理的病理依据。
正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1dissection,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1resection,EMR)是消化道早期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
由于ESD/EMR不进行淋巴结清扫且切除深度仅限于黏膜下层,对于一些有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ESD/EMR病理学评估后可能需进一步治疗,因此ESD/EMR的病理学评估相对于外科手术标本应更为严格和精准。
ESD/EMR病理学评估包括标本水平及垂直切缘状态、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是否浸润淋巴管和血管、肿瘤生长方式、溃疡瘢痕的形成、肿瘤芽等信息。
其中切缘的评估是为了判断肿瘤是否完全切除;组织学类型、浸润淋巴管和血管、浸润深度、溃疡瘢痕、肿瘤生长方式、肿瘤芽等评估是为了推测淋巴结转移风险。
而标本处理、制片过程的规范化及标准化影响病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的伸展固定主要由临床医师完成,标本的拍照、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是由病理医师和病理技师共同完成。
一.标本伸展固定由于黏膜存在张力,放入固定液中容易收缩,为了保持ESD/EMR标本的平整性和完整性,真实还原病变离体前的状态和相对位置,避免黏膜肌层回缩、黏膜水平切缘内卷。
中国消化内镜活组织检查与病理学检查-范先靖
Barrett食管
HP
萎缩性胃炎 自身免疫性胃炎
乳糜泻
显微镜下结肠炎
IBD
在食管下段黏膜根据内 镜所见的病变范围或疑 似伴有异型增生的区域 进行活检
定位性活检
Barrett食管
HP
萎缩性胃炎 自身免疫性胃炎
乳糜泻
显微镜下结肠炎
IBD
在胃窦小弯距侧距幽门 5cm ( 邻 进 胃 角 处 ) 或 胃 窦大弯侧正对胃角处取材 1~2块,经行快速尿素酶 试验或病理学诊断
避免内镜损伤
轻拿轻放,保护内镜插入部CCD元件 保护附件,尤其是活检孔道。
避免胃镜咬伤
关键点 1食管入口 2倒镜观察 3退镜过程
少言少语,谨慎操作 团队合作,互相沟通
提供您的病史。若进行过其他检查,如
胃肠道钡餐检查、腹部CT或以前做过胃 镜检查,须将检查报告和病理报告交医
生参考;60岁以上老人应行心电图检查 。所有受检者均须签署知情同意书。
胃镜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取下眼镜、活动义齿, 穿宽松衣裤,放松心情等待 检查
操作前
取出假牙,摘掉眼镜 核对病人、病史 打开检查界面 安慰病人、交代注意事项
定位性活检
Barrett食管
HP
萎缩性胃炎 自身免疫性胃炎
乳糜泻
显微镜下结肠炎
IBD
应在胃角、胃窦距幽门 2~3cm 的 大 弯 侧 和 小 弯 侧 , 胃 体 距 贲 门 的 8cm 的大弯侧和小弯侧(胃 体中部大小弯),共取 5块组织进行活检
定位性活检
Barrett食管
HP
萎缩性胃炎 自身免疫性胃炎
(二)黏膜活检标本的处理
➢ 及时固定、记录患者信息 ➢ 有蒂息肉切除标本直接放入固定液中,亚蒂或无蒂息肉可在切缘处用墨
胃粘膜活检病理
5.3 黏膜活检中诊断癌的注意事 项
(1)确诊为癌的组织学依据
胃癌:黏膜内有确切的浸润依据即可诊断
孤立的细胞 正常腺管结构消失或不明显,细胞呈实体小
团、小索或片块状; 粘液池; 片状或较多量散在印戒状细胞 结直肠癌:只有当肿瘤穿透黏膜肌层至黏膜下层时
才考虑为恶性,仅在黏膜层见到(仅取 到黏膜层)时一般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 瘤变
一、胃肠黏膜活检的一般原则 及注意事项
总原则:材料要有代表性、取 材要够深、取材部位 要准确
第2页/共39页
(一)胃肠黏膜取材的注意事 项
1、准确标明取材部位供诊断参考。 2、取材深度要达黏膜肌层,以显示黏膜全层,便
于正确诊断。 3、取材数目根据病变需要而定,一般要求多点取
材。常规:2块;溃疡:4个方位各取一块; 息肉:顶部及基底部多点取材;疑恶性者: 5~6块,弥漫浸润型胃癌取7~8块。
第37页/共39页
(2)胃肠黏膜活检诊断癌不宜进行分级、分期,一般 不用早期胃癌、原位癌、黏膜内癌等诊断用语,由于黏 膜标本取材表浅及局限,有可能与手术切除标本诊断不 一致。
第38页/共3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9页/共39页
胃大体模式图
第12页/共39页
胃 体 腺 模 式 图第13页/共39页
胃体部黏膜组织学 第14页/共39页
幽门部黏膜组织学
第15页/共39页
1. 胃炎
1.1急性胃黏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
病因:急性应激情况下
病变:以胃黏膜糜烂和出血为主的急性炎症
胃镜下:弥漫性黏膜水肿,充血,多发性黏膜糜 烂, 出 血或溃疡形成。糜烂可呈线状、斑点、片 状; 溃疡常表浅、散发性、大弯侧较多见。
胃肠镜活检标本病理诊断的规范化管理
分类
胃肠镜活检(总) 胃镜活检 肠镜活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ClinExpPathol 2019Jn;35(6)
n 7975 5634 2341
表 1 规范化管理前后胃肠镜活检的癌检出率
规范化管理前 癌检出率(%)
8.73(696/7975) 7.86(443/5634) 10.81(253/2341)
3 讨论
胃肠镜活检标本由于取材量较少,病理诊断受到很大的 局限性,其中针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更具有挑战性,因为活检 结果直接决定患者的后续手术情况,漏诊 /误诊均可能导致 患者丧失功能器官,所以必须谨慎[2]。本科室通过一系列规 范化流程化管理,针对胃肠镜活检标本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常 见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与广大消化病理专业医师及消 化内科医师共同学习和交流,以降低胃肠镜活检标本的漏诊 率和误诊率。 3.1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临床信息 胃肠镜活检从
管理核对等。此外,胃肠镜活检标本较少,其固定、脱水时间 均异于大标本,为防止过度脱水影响切片,我科对此类小标 本采取“绿色通道”的操作,即由绿色包埋框包埋,采用专用 脱水机进行脱水[3];同时,由于组织比较珍稀,我科设立专人 负责制,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制片,避免出现人为原因导 致的错误,从而保证此类标本的制片质量。 3.3 消化病理亚专业规范化管理 胃肠镜活检标本病理诊 断通常由住院医师初诊,主治医师审核,双人签发,双人核对 病理报告。我科专门设立了消化系统亚专业小组,该小组成 员包括住院医师 -主治医师 -副主任医师三级制度。主治 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具有多年工作经验和丰富的科研经历,对 于消化系统疾病有独到的见解,同时带动住院医师积极参与 消化系统疾病的学习和讨论,从取材至诊断整个流程严谨把 关,这种“一对一”的带教制度大大提高了住院医师的学习热 情和工作能力。我科每周都有不同亚专科的科内讲课,住院 医师讲授消化系统组织学与胚胎学、解剖学等基础知识,以 讲促学;主治医师讲授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性取材和规 范化病理报告格式;主任医师讲授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诊断 思路及该学科诊疗进展,科内讲课大大提高了消化系统亚专 科不同级别医 师 的 诊 断 水 平。此 外,为 拓 展 诊 断 思 维,我 科 还提供大量院外及院内的学习机会,配备最新出版的病理诊 断工具书,不断提高诊断医师水平。 3.4 临床病理及时反馈和沟通 我科与消化内镜中心积极 沟通,确保本 科 室 各 个 环 节 更 加 精 益 求 精 的 基 础 上 通 力 合 作,大力进行改革,凡是可能有利于诊断的操作都积极促进, 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对于可疑病变,普通内镜仅能观察黏膜 面异常,需进一步行放大内镜、化学染色或电子染色、超声内 镜等,从而降低病变的误诊率及漏诊率。消化内镜医师不断 学习并掌握最新内镜技术,通过信息系统更有针对性的提供 给病理医师全面的病史信息,本科室消化病理亚专业小组的 医师也需要紧跟消化内镜医师的步伐,不断学习内镜知识, 了解最新进展,促进消化系统疾病多学科讨论会议(MDT)的 产生。现我科消化病理医师不定期参与这种 MDT,针对疑难 少见病例成果显著[4-5]。同时,病理科医师定期分析胃肠道 活检标本的送检时间及固定情况,及时向消化内镜中心反映, 以防出现标本延时送达及固定欠佳的情况,耽误患者的治疗。
中国消化内镜活组织检查与病理学检查规范
家 共识(草案)
1
背景
疾病诊断最终的金标准就是病检,因此内镜活 检一直是内镜诊治的一大优势,是任何其他辅 助检查所无法替代的。针对各类消化内镜技术 的特点,规范的获取和处理标本,才能做出完 整准确而规范的病理学诊断,为此中华医学会 消化内镜学分会于 2014 年 7 月在厦门组织国 内消化内镜专家和病理学专家,讨论并制订了 《中国消化内镜活组织检查与病理学检查规范 专家共识(草案)》,为消化内镜相关病理学标 本采集和处理提供临床指导。
➢ 钉子距边缘0.5-1mm处,如病变距切缘很近,局部可不用固定 针,以免影响病理组织学观察切缘情况。
➢ 还应注意生锈的、较粗的固定针会腐蚀标本边缘,影响切缘病 变情况的判断,而且生锈的物质沉着在黏膜表面,也会影响病 理组织学观察。
➢ 斜着订可以保护标本
12
(一)内镜医师对EMR/ESD标本的处理
➢ 内镜医师应及时将标本放入4%中性甲醛溶液进行固 定,固定液应超过标本体积的10倍以上,标本固定时 间为6~48 h,固定温度为室温。
➢ 有蒂的息肉切除标本,可直接放入固定液中,但亚蒂 或无蒂的息肉可在切缘处用墨汁标记后,再放入固定 液中,因为标本固定液中会发白,无法分辨
8
二、EMR/ESD标本
21
(三)规范化的病理学报告
4.肿瘤侵犯深度:肿瘤侵犯深度的判断是以 垂直切缘阴性为前提的,黏膜下层的浸润深度 还是判断病变是否切除干净的重要指标之一, 侵犯黏膜下层越深则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越高。
22
三)规范化的病理学报告
5.脉管有无侵犯:EMR/ESD标本有无淋巴管、 血管(静脉)的侵犯是评判是否需要外科治疗 的重要因素之一。肿瘤侵犯越深,越应注意有 无侵犯脉管的状况。黏膜下浸润的肿瘤组织若 进行特殊染色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常能显示 在HE染色中易被忽略的脉管侵犯。
ESD标本病理学检查规范处理流程
D.手术部位,术式:EMR、ESD、Polypectomy、Biopsy。 (术式不同,报告内容不同)
病理技师该做的: 病理技术规范处理
1. 拍照存档 2. 组织信息观察记录 3. 全瘤活检(改刀) 4. 脱水 5. 包埋 6. 制片
*即未见明显浸润的癌;**指浸润黏膜固有层或黏膜肌层的癌
病例1:男,42岁,胃镜活检组织。
低倍镜下见肿瘤-非肿瘤的二重结构
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细胞成熟表现消失,胞浆无明显黏液,细胞核 增大、深染,核多形性明显,呈圆形、卵圆形或纺锤形。固有层深 层见正常幽门腺。
见复杂分支结构。腺上皮细胞核增大、深染,部分腺体细胞核 占据细胞全层,见假复层表现,胞浆黏液缺失。间质见少量炎 细胞浸润。
WHO工作小组将上皮内瘤变分为2级,即低级别(low grade)和高 级别(high grade) 。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指结构和细胞学异常限于上皮的下半部,相当 于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 轻度黏膜结构改变,包括腺管结构出芽、分枝、乳头状内折叠、 腺管伸长及锯齿状和囊性改变。轻-中度细胞异型,细胞核伸长 、有极性、位于基底部,有轻到中度的核分裂活性。
拍 照
标本改刀前拍照:记录病变黏膜与周围正常黏膜 的位置关系; 改刀后的拍照:记录活检组织块数及为了便于在 EMR/ESD标本上标记不同区域病变黏膜的病理诊断、 病变的严重程度及空间位置关系,为描绘疾病谱 系图做准备。
组织信息观察记录
1.切除的标本大小(包括非肿瘤性黏膜) 2.肿瘤大小 3.肉眼分类 4.标本边缘的肿瘤分为阳性或阴性结果 水平切缘(LM):LM(-),LM(+),LMX*( * 表示未知)
消化内镜病检讲解
活检之路 上消化道禁忌 医学界消化频道
4.恶性黑色素瘤
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食管黏膜 内黑色素细胞恶化形成的肿瘤,好发 于食管中下段,多以吞咽困难为症状 占食管原发性肿瘤的0.1%~0.2% 理由:血行、淋巴转移
5.食管静脉曲张
门静脉-体循环侧支循环开放形成 食管下段见串珠样中等度、结节状 粗大的蓝色静脉瘤,红色征 理由:出血
慢性胃炎取材块数和部位由胃镜医师根据需要 决定。一般取2~5块。如取5块则胃窦2块取自 距幽门2~3 cm处的大弯和小弯.胃体标本取自 距贲门8cm的大弯 (胃体大弯中部)和距胃角近 侧4cm的小弯以及胃角1块,对可能或肯定存在的 病灶要另取,用于科研的标本要严格按照悉尼 系统要求取5块活检
胃镜活组织检查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规范. J Intern Med Concepts Pract 2010.
2.活检一样。如果 结果为怀疑假阴性,可 重复活检,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6.血管瘤
食管血管瘤分为:海绵状,蔓状血 管瘤、毛细血管瘤;占食管良性肿瘤 2%~4%,病变小时为发红隆起,病变 大时呈蓝色黏膜下肿瘤样隆起 理由:出血
7.蓝色橡皮泡痣综合征
镜下表现为扁平隆起顶部轻微凹陷 可见充血样血管,88%合并有消化 道血管瘤 理由:出血
8.血管扩张症
胃血管扩张症指胃黏膜固有层毛细 血管与黏膜下层的静脉曲张,多好 发高龄人群表现为界线清楚的类圆 形的平坦微隆起红晕 理由:出血
2.胆胰管组织标本: 最简单、常用的操作方法 是在十二指肠镜下,把乳 头切开后,将活检钳送入胆胰管进行活检。若胆胰管 狭窄致活检困难,可以用球囊扩张后,再进行活检 活检部位可以选择胆胰管狭窄部位的中央,也 可在 狭窄处的边缘。建议至少活检 2次以上,活检次数增 加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EMRESD规范
EMRESD规范胃镜室的诊疗流程和操作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的操作规范: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一)适应证和禁忌证EMR适用于消化道癌前病变、消化道早癌和消化道局灶性或弥漫性病变。
禁忌证包括黏膜下浸润、病变直径超过安全范围、憩室内病灶、肝硬化、血液病等有出血倾向者、服抗血小板、抗凝药者、妇女月经期间等。
二)器械手术器械包括内镜、注射针、抓取钳、高频电发生器、圈套器、热活检钳、透明帽等。
液体垫可以选择甘油果糖、玻璃酸钠、高渗葡萄糖、生理盐水等,其中加少许亚甲蓝或靛胭脂,或者加1:10 000肾上腺素以减少出血。
三)术前准备术前准备详见EMR、ESD术前准备,需要列出术前清单。
四)操作方法内镜选择上消化道病变用带前射水功能的胃镜,在出血时能获得更清晰的术野,大肠病变根据个人操作惯可选择胃镜或肠镜。
病灶定位后,调整内镜使病灶位于视野下方,并充分冲洗病灶附近消化道,清除异物及液体,保证术野干净。
黏膜下注射:当病变较小时,可以在边缘进针,而当病变较大时,可以在边缘和病灶上进针。
在黏膜下层注射液体垫可以使病变凸起,操作过程中需要多点、重复注射,注射液体的量应根据病灶的大小来确定。
为了方便圈套器(息肉切除器)套住病灶,不应注射过多的液体。
如果注射后病灶没有隆起,可能是注射针插入过深,需要适当退针再尝试注射。
如果反复调整进针深度仍不能将病灶注射抬起,病变可能已经浸润到肌层,此时应取活检后停止操作。
切除病灶:选择合适的圈套器或息肉切除器,将其套住病灶,然后使用高频电发生器切除病灶。
根据病灶情况,通电模式可以为自动模式(YH-A50)或间隔加用电凝模式。
在高频电发生器通电时,需要保证病灶下液体垫充足,否则可能会引起穿孔。
如果病灶较大,可以采用分片分块圈套切除的方法(PEMR)。
检查病灶是否完整切除,如果有残留,应完整切除。
创面处理:术后需要充分止血,然后根据创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金属夹夹闭。
慢性胃炎及上皮性肿瘤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共识
4.萎缩:萎缩指胃固有腺减少,分为两种类型:(1)化生性萎缩:胃固有腺被肠上皮化生腺体或被 假幽门化生腺体替代;(2)非化生性萎缩:胃固有腺被纤维或纤维肌性组织替代,或炎性细胞浸润 引起固有腺数量减少。萎缩程度以胃固有腺减少各1/3来计算。
轻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不超过原有腺体的1/3;
中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介于原有腺体的1/3~2/3之间;
述性词语,如“不典型性改变”、“反应性不典型性”等,可应用“不典型增生”来表达,但因易造成混淆, 实际工作中并不建议使用“不典型增生”的词语,
3.上皮内肿瘤(intraepithelial neoplasm): 细胞学和组织学存在改变,这些改变可反映出能够引发浸润性癌的潜在分子学异常[3]。胃黏膜上皮内肿 瘤具有细胞和结构的异常,具有明确肿瘤性增生特征,但尚无侵袭性生长的证据。胃黏膜的上皮内肿瘤与异 型增生含义相近,推荐使用“上皮内肿瘤”的诊断用语。
明确出现黏膜下层浸润时诊断为黏膜下浸润癌。除在标本中明确见到癌浸润黏膜下层外,癌周出现明 显的促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反应,也是黏膜下层浸润的证据。应报告组织学类型,当存在两种肿瘤组 织学类型时,按组织类型从多到少的顺序写报告。应报告有无脉管瘤栓,病理诊断明确为癌的病例推荐 行HER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或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为患者提供靶向治疗及预后的依据。
重度:固有腺体数减少超过2/3,仅残留少数腺体,甚至完全消失.
局限于胃小凹区域的肠上皮化生不能计入萎缩。黏膜层出现淋巴滤泡的区域不用于评估萎缩程度,应 观察其周围区域的腺体情况来决定。所有原因引起黏膜损伤的病理过程都可造成腺体数量减少,如活 检取自溃疡边缘,腺体减少不一定代表萎缩性胃炎。标本过浅未达黏膜肌层者可参考黏膜层腺体大小 和密度以及间质反应情况推测是否萎缩,同时加上取材过浅的评注,提醒临床医师仅供参考。
慢性胃炎及上皮性肿瘤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共识
按照病变部位:分为胃窦胃炎、胃体胃炎和全胃炎。
另有少部分特殊类型的胃炎或胃病:如化学性胃炎、放射性
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嗜酸细胞性胃炎、肉芽肿性胃炎、胶原性胃 炎、感染性(细菌、病毒、霉菌和寄生虫)胃炎和巨大肥厚性胃炎( Menetrier病)等,强调病理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病史、病因和内窥镜所 见。
中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介于原有腺体的1/3~2/3之间;
重度:固有腺体数减少超过2/3,仅残留少数腺体,甚至完全消失.
局限于胃小凹区域的肠上皮化生不能计入萎缩。黏膜层出现淋巴滤泡的区域不用于 评估萎缩程度,应观察其周围区域的腺体情况来决定。所有原因引起黏膜损伤的病 理过程都可造成腺体数量减少,如活检取自溃疡边缘,腺体减少不一定代表萎缩性 胃炎。标本过浅未达黏膜肌层者可参考黏膜层腺体大小和密度以及间质反应情况推 测是否萎缩,同时加上取材过浅的评注,提醒临床医师仅供参考。
慢性胃炎及上皮性肿瘤胃 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共识
内镜科
精选ppt
1
一、关于内窥镜下活检的建议
1.常规胃黏膜活检:建议取5块活检
2块取自距幽门2~3cm的胃窦处(1块取自胃小弯远端,另1 块取自胃大弯远端)
2块取自距贲门8cm处的胃体(1块取自胃小弯,1块取自胃大 弯)
1块取自胃角。取自不同部位的标本应该分开放置,并将部 位标记清楚。
精选ppt
10
4.萎缩:萎缩指胃固有腺减少,分为两种类型:(1)化生性萎
缩:胃固有腺被肠上皮化生腺体或被假幽门化生腺体替代;(2) 非化生性萎缩:胃固有腺被纤维或纤维肌性组织替代,或炎性细 胞浸润引起固有腺数量减少。萎缩程度以胃固有腺减少各1/3来计 算。
轻度:固有腺体数减少不超过原有腺体的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检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胃炎十分重要,诊断时要核实 取材部位、I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严重的跏感染性胃炎的后 期,胃体黏膜也可以有明显炎症或萎缩。
2.其他组织学特征:不需要分级的组织学变化出现时 需注明,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2类,前者包括上皮变性、 糜烂、小凹上皮增生、腺体囊状扩张、固有膜充血水肿、淋巴 滤泡、胰腺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等;后者包括肉芽肿、集簇 性嗜酸粒细胞浸润、明显上皮内淋巴细胞浸润和{,异性病
3.慢性胃炎取材It,2,4期:根据“中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
会议”(2006年,上海),取材块数和部位由胃镜医师根据需 要决定。一般取2~5块。如取5块.则胃窦2块取自距幽门 2。3 cm处的大弯和小弯.胃体标本取自距贲门8 cm的大弯 (胃体大弯中部)和距胃角近侧4 cm的小弯以及胃角l块 (见图3);对可能或肯定存在的病灶要另取。用于科研的标本 要严格按照悉尼系统要求【1.51取5块活检。
三、黏膜活检加做黏液染色的益处 黏液染色是用AB和PAS染料显示细胞内黏液的方 法.活检病理诊断要做到快速、准确和不漏诊.除切片常规 染色和病理医师经验外.加作黏液染色对病理诊断有很大 帮助。 1.早期胃癌诊断:胃癌早期时肉眼形态常常不典型.表 现为胃炎样癌、小胃癌、微小或片状糜烂、息肉癌变和假性 愈合等,内镜较难判断良恶性质。刚开始发生癌变的细胞缺 乏恶性肿瘤的异型性.尤其数量很少时。资深的消化病理医 师也很难下肯定的诊断。近年来,随着质子泵抑制剂(PPI)的 广泛应用.部分早期胃癌病灶产生假性愈合,加大诊断难 度,使有些患者经多次活检仍不能确诊,延误治疗。此时外 观病灶虽已“愈合”,但其再生的黏膜内或黏膜下仍有癌组 织存在。当活检癌细胞数量很少时(见图6A),黏液染色对 肯定诊断的价值非常大(见图6B),往往能显示HE染色切 片难以发现的少量印戒细胞癌和(或)低分化腺癌,有助于 早期胃癌的诊断。凡病理检查疑似恶性(图6A虚线处)而无 典型病变可寻者,有必要将原组织蜡块再多切、深切;必要 时可加作黏液(AB/PAS)染色;或建议重取活检或在短期内 复查p·Ⅲ。
目前有3种异型增生的新分类法在使用:(重)WHO(2000 年)分类lIq;②Padova分类pAI](1998年);③维也纳分类18.91 (1998年,2002年修订)。WHO分类与维也纳分类基本相 同.WHO分类是在维也纳分类的背景下产生的。维也纳分 类整合了日本与西方学者的不同观点.提出了世界范围内 的分类和术语。提高了病理诊断的相互符合率,减少了诊断 上的紊乱。其修订案更是将过去在诊断中最易出现分歧的 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甚至可疑浸润性癌、黏膜内癌均明确 归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第4类,见表1),极大地提高了病 理诊断的符合率:同时还以病理为基础,对不同的病变提出 了原则性的治疗建议,使分类与临床治疗紧密结合,具有很 强的实用意义.因而被病理和临床医师所广泛接受。
3.异型增生p川理出现异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dysplasia.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的要注明,分轻度和重度(或低级别 和高级别)2级。
异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是重要的胃癌癌前病变。异型 增生和上皮内瘤变术语是同义词,后者是WHO国际癌症研 究协会推荐使用的术语。但是,目前不论国际还是国内,该 术语的应用和译法意见尚不完全一致。
衷1 胃肠道上皮性肿瘤维也纳分类(修订案。2002年)
分类 Cl:非(上皮内)瘤变 C2:不确定(上皮内)瘤变 C3:黏膜低度(上皮内)瘤变
低度异型(性)腺瘤 低度异型增生 C4:黏膜高度(上皮内)瘤变 高度异型腺瘤/异型增生 非浸润性癌(原位癌) 怀疑浸润癌 黏膜内癌 C5:黏膜下浸润癌
临床处理 选择性随访 随访 内镜切除,随访
原体等。假幽门腺化生是泌酸腺萎缩的指标。判断时要核实 取材部位。胃角部活检见到黏液分泌腺的不能诊断为假幽 门腺化生,只有出现肠化生才是诊断萎缩的标志。
贲门炎是慢性胃炎的1种类型,其与胃食管反流病 (GERD)、Barrett食管等疾病存在一定关系。值得今后加强 研究。疑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贲门炎时,宜在贲门部取活检。
明情况后随访。 3.浸润至SM.、有脉管侵犯或浸润至SM:以下(底部断
端阳性):追加胃手术切除,并清扫淋巴结。 SM。的淋巴结转移率很低,生物学意义与黏膜层癌
相似。 四、断端阴性的随访 内镜随访最初1年内每3个月1次.第2年每6个月1
次,2年后未复发者每年复查1次。国外资料断端阴性病例 随访中活检癌阳性率(复发率)为7%左右。
·252·
·讲座·
胃镜活组织检查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规范
陈晓宇.施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上海200001) 关键词:胃镜; 活组织检查; 内镜下黏膜切除; 病理学检查 中图分类号:R446.8;R443.8 文献识别码:C 文章编号:1673-6087(2010)03-0252—04
A:HE染色见小堆可疑恶性细胞(虚线处);B:AB染色阳性细胞为印 戒细胞癌或低分化腺癌细胞
图6 AB/PAS染色能帮助微小胃癌的诊断
2.判断肠化生:肠化生细胞的黏液改变先于形态改变。 所以检查黏液是否改变,能发现常规f见图4A)不能显示的微 小肠化生灶(见图4B),并且可进一步区分肠化生亚型:完全 型还是不完全型肠化生f见图4B)。如再加作HID染色还能 区分小肠型和大肠型(见图4C)。不完全型、大肠型与癌变的 关系较大II一。
箭头所指为黏膜肌 圈1 胃黏膜全层(HE染色。×100l 2.病灶的取材:正确的胃镜诊断是避免活检假阴性的 关键。第l块活检应取准,否则因出血而影响以后取材的准 确性;溃疡病灶要避开苔,取溃疡隆起边缘的内侧(见图2)。 怀疑癌的病灶至少取3块以上的活检标本闭。
疑有恶变的胃溃疡应在溃疡边缘多取材.避免取坏死组织 图2病灶取材部位
万方数据
内科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5卷第3期
·253·
A:HE染色不易辨别的微小肠化生灶;B:不完全型肠化;C:大、小肠混合型肠化 图4肠化及肠化亚型的判断
A:坳;B:萎缩(胃窦);C:中性白细胞;D:萎缩(胃体);E:单核细胞;
F:肠化 图5直观模拟评分法
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提法不同。2000年井冈山会议提出 采用描述性诊断.即仅l块活检黏膜有萎缩和(或)肠化的 诊断为慢性胃炎伴有萎缩和(或)肠化;且同一活检部位的2 块或以上标本都有萎缩和(或)肠化病理上才能诊断萎缩性 胃炎嘲。2006年上海会议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暂定为:不 论慢性胃炎萎缩的范围大小和活检报告萎缩块数的多少。 II缶床医师应根据病理结果并结合胃镜表现,提出萎缩范围 的诊断意见(只有1块活检有萎缩的。也可诊断为萎缩性胃 炎)f41。由于活检是点的检查.应与面的检查(胃镜)相结合判 断.我们认为2000年井冈山会议提出的“萎缩性胃炎”描述 性病理诊断更为客观。
随着胃镜的广泛开展和普及,及近年来新技术【如内镜 下黏膜切除(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介入,有 必要规范该领域的病理学检查。本文就胃镜活组织检查(活 检)和EMR、ESD标本的病理检查规范作一介绍,并阐述胃 镜下无明显病灶的早期胃癌病理诊断的体会。
胃黏膜活检标本 一、黏膜活检取材要求和方法 1.原贝lJp,2]:标本要足够大,深度要达到黏膜肌(见图1); 不同部位的标本须分瓶标记、及时固定。向病理医师提供取 材部位、内镜所见和简要病史;必要时提供内镜照片或示 意图。
诊断Barrett食管。 5.判断上皮化生: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或凹陷病灶,可判
断是否有胃上皮化生f瑚。 6.其他:同样是辅助检查。黏液染色与免疫酶标记检查
相比.有费用少而报告快的优点。
EMR和ESD标本【15·调
一、EMR和ESD标本的处理 标本黏膜面向上展平切除的组织避免过度伸展,用大头 针将四周固定于软木板上,4%甲醛固定。记录标本大小、肿 瘤大小、肉眼类型等(可嘶图,如告之口侧端的作记号标清)。 判断侧缘(LM)和底部断端(VM)阳性还是阴性。确认病灶 鄄和断端最狭窄部位.垂直于狭窄部平行取材.基本上间隔 2 mm,记录取材数。 二、组织学诊断内容(见图8)
我市多数医院EMR的适应证是:组织学为乳头状腺 癌、管状腺癌,大小在20 mnl以内的隆起型病变。或10 mm 以内无溃疡的凹陷型病变。
三、断端有癌的处理 1.黏膜层癌周边断端阳性:由于有烧灼效应.癌有可能 不残留。选择随访观察、再次EMR、微波或激光烧灼或胃部 分切除。
万方数据
内科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5卷第3期 2.浸润至SM。、无脉管侵犯:选择胃部分切除或补充说
A:内镜罔象;B:组织学图像 图8黏膜下切除标本
记录切除标本的大小(mmxmm)和所达深度:肿瘤的肉 眼类型、大小(rttm×ram)、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f黏膜层 (M)】、黏膜下层上1/3(SM。)、黏膜下层中1/3(SM:)】,有无溃 疡、有无淋巴管和静脉浸润:可能时在图上标出癌的范围和 浸润深度;周边断端(LM)和VM是否阳性。阴性时报告病灶 到LM的距离(nUTI):阳性时报告阳性断端的切片数。
Al:距幽门2-3 cm处胃小弯;A2:距幽门2—3 cm处胃大弯;B,:距胃角 近侧4 cm胃小弯;B::距贲门8 cm的胃体大弯中部;IA:胃角切迹
图3慢性胃炎5点取材示意图 4.标本制作和染色方法[12A5]:除常规HE染色外,检测幽 门螺杆菌(跏)根据实验室习惯选用Giemsa染色、Warthin- Starry染色。根据需要做阿利辛蓝.过碘酸雪夫(AB.队S) (pH 2.5)和高铁二胺.阿利辛蓝(HID.AB)染色用以显示肠化 生亚型(见图4)。 二、慢性胃炎组织学诊断标准p.zol 1.慢性胃炎组织学分级标准:有5种组织学变化要分 级,即肋、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生,分成无、轻度、 中度和重度4级(0、+、+十、+++)。分级方法采用我国慢性胃 炎诊断标准(2006年,上海)与悉尼系统的直观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见图5)并用。1996年新悉尼会议为提 高慢性胃炎国际间交流一致提出了直观模拟评分法.用以 充实1991年的悉尼会议慢性胃炎组织学分类。 我国标准p·月是模拟评分图和文字并用,增加了文字叙 述,使之更具体、易操作。上海市病理报告格式已统一。要求 报告每块活检的组织学变化,这样可反馈更多信息,有利于 减少活检随机性的缺点和方便临床作治疗前后比较。今后 有望被国际同行所借鉴。 胃黏膜萎缩是指胃固有腺的减少h:51,可分为①化生性 萎缩:胃固有腺被肠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腺体替代;②非化 生性萎缩:胃黏膜层的固有腺体被纤维组织或纤维肌性组 织替代,腺体数量减少嘲。我国2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