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的质量检测与分析课程标准10.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零件的质量检测与分析》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本课程是在学习《机械工程图的识读与绘制》、《工程材料的选用及热处理》的基础上开设的,为后续课程《零件的普通机床加工》、《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拆装》、《机械零件及传动的认识与选用》、《机械加工工艺文件识读与编制》、《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等课程学习提供支撑,为今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检测的专业技能,同时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同时具有较强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典型机械零件的几何量公差控制标准的有关知识,以及掌握通用量具和有关精密测量仪器所必须的知识结构;从生产实际出发,重点培养学生针对检测任务,能正确选用计量器具对机械零件几何量进行检测、数据处理、合格性判断,能胜任质检工作岗位,并对机械加工、设计作技术基础。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课程结构设置为项目引领型,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围绕典型机械零件测量项目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项目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了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数控行业专家对专业群
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相应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项目和课程内容。本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学做合一。按照常见几何量传统测量和精密测量等实践过程安排学习项目,使学生掌握通用量具和最新精密计量仪器的测量技能。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路,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九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零件为载体,其内容按照“操作从简单到复杂、被测零件精度从低级到高级、测量任务从单一到综合”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将有关国家标准等理论知识融合到项目中去,按照“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为一体”,推行理实一体化,在学习中设计学习情境,按照任务→信息→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实施教学。通过案件,让学生掌握有关互换性和检测技术的标准、标注、查表,掌握常用几何量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正确选择计量器具、正确测量典型零件几何量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48课时,3个学分。
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掌握典型零件几何量测量技能及互换性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有关的检测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诚实、害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具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掌握有关尺寸、公差制度知识和国家计量标准
●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内径百分表等通用量具测量尺寸误差并
分析
●能使用百分表、磁性表座、平板、角尺、V型铁、厚薄规等测量平行度、
垂直度、圆跳动、同轴度等形位误差并分析
●能使用螺纹千分尺、三针法、工具显微镜、螺纹量规等测量螺纹中径、
螺距、牙型角和综合检测并分析
●能使用万能角尺、正弦规等测量角度、锥度误差并分析
●能使用公法线千分尺、齿圈径向跳动仪、万能测齿仪等测量齿轮精度等
评定参数误差并分析
●能使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几何量误差
●能用计量器具对零件进行加工误差的综合测量并分析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选取要尽量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引入必需的理论,实践操作强调真实生产环境,适应安排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设备(先进测量设备)、新标准(国家计量标准)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生产需要。
4.2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化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特色是现场教学,将教室和实训地点合一,并以典型零件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引导文教学法、示范教学法、任务设计教学法等,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测量零件操作训练互动,学生讲解测量过程与教师点评对接,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采取任务、信息、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六步骤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中,达到正确选择量具、熟练使用各种通用量具及掌握精密测量零件的要求。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境,同时应加大实践操作的容量,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测量视频、教学录像、课程网站、QQ群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量具的结构、使用要领等知识和技能。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努力使教学贴近生产实际,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职业能力。
6.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3教学条件
专业教师要求:具备讲师(工程师、技师)及以上职称,有扎实的机械基础,掌握互换
性与测量技术的教师。
实训装备要求:要有能满足上述项目的通用测量器具(如千分尺、螺纹千分尺、量规等)、工具显微镜一台、三坐标测量仪一台等,实训场地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4.4课程资源
(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教学仪器、多媒体仿真软件等常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共享,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建立本课程实训室,使之具备现场教学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
(5)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企业资源,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4.5教学评价
1.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等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实训操作、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