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的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待花开的智慧
静待花开的智慧
新课程改革目前遭遇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由此带来的过重心理负担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总是没有静待花开的耐心,本着一种善良,想用最短的时间,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就想方设法控制孩子们的时间,殚精竭虑地咀嚼着需要孩子们掌握的内容,不厌其烦地重复练习,夜以继日地检查批改作业。我们如此辛劳,如此操劳,为什么教学质量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为什么部分学生却兴趣索然、苦不堪言?为什么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成绩优异而在高中成绩下滑严重,另一部分学生则又与之相反?其中原因何在,规律何在?我想:生学习。比如说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先教学“十几减8”,我引领学生经历了如下几次选择感悟的过程:⑴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对“十几减8”的算法算理有初步的感悟。⑵使学生经历思维的交流过程。让学生把自本课堂也许为这些问题找到一种解决途径。
生本课堂是什么?“生本课堂”的本质意义,就是学生能做的,教师绝不越俎代庖,而在教学的范畴里,学
生自己可以学会,教师应当大胆放手。教师要象火柴一样去点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心灵对话,让课堂成为师生享受生命价值的课堂。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没有学生,就没有课堂。那在生本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力,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持续有效地进行学习呢?
一、无为而为,培养学生自主建构能力。
“无为而为”指的是教育者的表面上的、有形的无为,隐含着实质上的无形的有为。庄子强调的是无为。有为当然能做成事,但无为能做成的事更多。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问题,每个学生依据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任何其他人都无法替代。无论哪个学生,凡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的,都是有效的。师过“勤”,生必“惰”。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了,学生不用动脑筋就听明白了,这实际上是降低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价值,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的一种惰性,他们不需要想什么,等到需要想什么的时候,往往也想不出什么了。无为而为,教师的“无为”即少讲,
“而为”即创设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与时空。在生本理念影响下,现在教师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
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的“而为
”是使学生学习的天性得以发展。如教学4×5
=20,如果你告诉学生4×5=20,这不是教学。如果
你说,4乘5等于什么?这就有点是教学了。如果你有胆量说‘4乘5等于19’,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做小动作的学生不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9?!’然后学生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20而不是19。比如4个4是16,再多一个4,是20;数一数,5个4是20,等等。”在这里,原本我们习惯中堂而皇之的正而巴经的“教
”消弥于无形了,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给他们学
习尽可能多的自主,就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美妙境界,他们的学习天性就会喷发出来,就会
获得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少教多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海墨特说:“教学是为了使人产生有活力的思想,而
形成有活力的思想需要时间。”其实,有活力的思想
来自“最隐蔽的自我”,调动最隐蔽的自我需要时间。我们要有静待花开的智慧。少教多学就是通过减少规定性和增大选择性来给学生以独立有效思维的时间。如这样一节数学课。在学过二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整节课的教学看似少教,
却在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多学的目的。
上课伊始,教师就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工合作:一位用分别写着2、3、7、-、=的五张卡片摆出所有可能的二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另一位动笔记下所摆的算式,准备汇报。孩子们都动起来了,而且兴致勃勃,热烈地讨论着,紧张地摆着,写着。然后,老师才根据学生的汇报和补充,在黑板上写下所有可能的六道算式:
27-3= 37-2= 73-2= 23-7= 32-7= 72-3=
老师由衷地赞赏学生所进行的探索,接着又提出了挑战:我们班是不是每个同学都能独立地心算出算式的结果?请大
家把这些算式都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并写出心算的结果。能够算出所有算式的同学,还要想该怎样用口头语言表达你的算法步骤。如果遇到困难,力争自己克服,或者翻阅课本寻求帮助。几分钟过去了,老师巡视全班后,在黑板上醒目地写下两个算式:
32-7=35 32-7= 25
“同一个算式,在我们同学中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两个不同的结果?它们都对?都错?还是一个对一个错呢?
”这几个的追问激发了学生们的又一轮的自主探索。探索主题是“二位数减一位数,如果个位不够减时该怎样算?”到了小组汇报的时候,孩子们踊跃而自信,老师把关于32-7= 25的多种算法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并针
对错误让学生说出要提醒同学注意哪些问题。
案例中教师没有按教材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方法,去规范学生的思维。她巧妙地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定义改造为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把数字拆开让学生自己组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问题有想象的余地。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使创新的火花闪现。老师少教,学生反而多学,让人感到踏实、放心。
三、博而返约,提升学生持续学习能力。
古人云:读书非务博,由博而返约。人的感悟可以驾驭众多的事物,反过来感悟又可以把众多的事物转变成一点点精髓式的认识。数学家迪厄多内认为:“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首先不是逻辑,而是对这个问题的感悟。感悟是辐射状的思维,是一种整体的‘完形’。”感悟支配着学生的后继学习。感悟是所学的或所要遵守的规则赖以生命力的基础或温床。感悟的东西是难以遗忘的。感悟的程度高,学习的效率就高,持续学习的能力就强。而生本课堂则非常有利于学生感悟己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这样让学生的思路喷涌而出,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出现了“连续减”、
“点数”等方法,使学生经历了“十几减8”的算法多样化,这是实现算法逐渐优化的第一步。
⑶使学生经历反思评价的过程。评价他人的算法,选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