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及可靠性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及抗干扰性优化设计
1 . 2 系统 可 靠 度 提 升 方 法
系 到 工 程 项 目中 的众 多 仪 表 、 机器能否正常 、 安全 、 稳 定 运 转 。对 于 如 何 才 能 保 证 计 算 机 控 制 系 统 能 够 安 全 稳 定 地 运行的问题 , 设 计 人 员 们 首 先 考 虑 的是 在 控 制 系 统 中添 加
性主要考 虑计算机抗 干 扰技 术 的实 现 , 增 强 硬 件 系 统 对 运行环境 的适 应 性 , 以及 使用 质 量 比较好 的 硬件 材 料 。 软件系统 的可靠性 主要 考 虑软 件 的 自我测试 技 术 、 自我 纠错 、 自我 修 复 等 。
1 . 2 . 1 硬 件 系统 的 可 靠 性
来 考 虑 。 由上 述 定 量 化 描 述 计 算 机 系 统 的 可 靠 性 可 知 , 提高系统 的可靠性需 要 注重 两个 方 面 , 一 是 在 系 统 正 常
1 计 算 机 控 制 系 统 的 可 靠 性
1 . 1 可 靠 性 的 定 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工 作 时 间 内 减 少 系统 故 障 发 生 的 次 数 ; 二 是 系 统 发 生 故 障 后 要 能 够 及 时 排 除 故 障 。提 高 计 算 机 硬 件 系 统 的 可 靠
抗干扰设计 , 计 算 机 系 统 中 的抗 干 扰 设 计 是 事 关 项 目机 器 仪 表 能 否 正 常 运 转 的关 键 部 分 。
成, 因此 , 提 高 计 算 机 系 统 的 可 靠 性 可 以从 提 高 计 算 机 硬 件 系 统 的 可靠 性 和 提 高 计 算 机 软 件 系 统 的 可靠 性 两 部 分
从 控 制 系统 的软 件 系统 和 硬 件 系 统 两 个 角 度 对提 高 控 制 系统 可 靠 性 的 方 法 进 行 了介 绍 。
《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在以上硬件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遵循边设计,边调试, 边修改的原则,包括元器件测试、电路模块调试、子系统调试等。 这样,问题发现得越早,对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研制的影响就越 小,付出的代价也越小。
(3)来自控制系统内部的干扰 主要由系统内部元器件及电路间的相互电磁辐射产生,
如逻辑电路相互辐射、模拟地与逻辑地的相互影响及元器件 间的相互不匹配使用等。这都属于控制设备制造厂家对系统 内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的内容,比较复杂,作为应用部门无 法避免,可不必过多考虑,但要选择具有较多应用实绩或经 过考验的系统。
经过上述系统仿真调试,并取得满意控制性能的计算机控 制系统运到现场就可以进行现场安装调试了。现场调试是实际 生产过程对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的全面检查与性能评估,与实 验室的半实物调试相比,需要特别注意系统的安全性与抗干扰 等问题。在通过现场安装调试后,就可以投入实际生产过程进 行试运行。在试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错综复杂、时隐 时现的现象,暴露设计缺陷,这时设计者应当认真分析问题根 源,寻求解决方法。同时,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也应当长期 考验,针对现场特殊的工作环境,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经 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并取得满意的性能评价之后,整个控制系 统就可以正式投入到实际运行中了。
8.2.4 系统的调试与运行 在硬件、软件的设计过程中,一般已经进行了分模块调试。在系
统投入现场运行之前,还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硬件、软件的联合调试与 系统的仿真调试。软、硬件联调是整个调试的基础,这个步骤在硬件 设计时就开始了,即逐个功能模块进行边设计边调试,并将调试好的 模块逐步加入硬件系统进行联调。在硬件调试通过的情况下,就可将 软件系统加入进去,进行控制系统硬件软件的联合调试,联合调试的 目的是检验系统硬件、软件设计的正确性与运行的可靠性。在联合调 试过程中,不但会发现软件错误,还会发现一些在硬件调试中未发现 的硬件故障或设计缺陷,可根据情况予以修正。上述软件、硬件的联 合调试一般是脱离实际的被控过程进行的,主要在于检验系统硬件、 软件设计在功能上的正确性,不能全面反映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因 此,还必须经过整个系统的仿真试验来检验系统的实际控制性能是否 能满足指标要求。
计算机控制系统干扰来源影响及抗干扰措施探究
计算机控制系统干扰来源影响及抗干扰措施探究党杰【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引入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而衍生出多种多样的问题。
其中对于控制系统的干扰成为了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它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影响十分严重,需要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进行仔细观察,避免干扰造成系统的性能下降。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more and more industry began to introduce the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and derived a variety of problems.For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control system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research issues.The effectsof it on the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is very serious,need to staff in the operating process of careful observation,avoid interference causing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期刊名称】《电子测试》【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116-117,102)【关键词】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干扰;抗干扰【作者】党杰【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后勤保障处动力科,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扮演着很多的角色,不论是办公、学习还是工程建筑,都在不同程度上引入了计算机。
特别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较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多数情况下,计算机所处的环境相对复杂,尤其是工程作业单位,很难保证计算机系统不受到外界的干扰,从而降低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性能,影响到工作效率。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抗干扰技术研究
胡 月明 范 勇 (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四川 绵阳 6 1 1) 200
摘 要
对计算机控制 系统的可靠性作 了定量表示 , 并从软硬件两方面入 手提 出了提 高系统可靠性的几种措施。抗干扰技 术是 保证控制 系统可靠性的一个关键 。 目前针 对各种干扰施行 的抗 干扰技术单独列出 , 把 也分别从硬 、 件两方面作 了较为详细 软
可靠 度 R表 明运 行 n此 不 发生 故 障 的 概 率 。 也 可 表示 为 :
11系 统 可 靠 性 的 定量 表示 .
时间 。如 果 该 值很 小 , 示 系统 可 维 护 性 好 , 易 修 复 。 表 容
() 5 有效度 A (v i bl ai) A al iy rt a i t o
4 一
’ F于 i 一 j i -
可 工 作 时 间
j 丽 :F
控 制 系 统 抗 干 扰设 计 和施 工 是 工 程 中 非 常 重 要 的 环 节 仪 表 及控 制 系 统 可 靠 性直 接 影 响 到 生产 装 置安 全 、 定 的运 行 , 制 稳 控 系 统抗 干 扰 能 力 是关 系到 整个 系统 可 靠 运 行 的 关 键 。 1 计 算 机 控 制 系 统 的可 靠 性
作 , 行不久即出现故障 , 运 有效度降低 。
( ) 靠 度 R R l bl ai) 6可 ( ei iy rt a i t o
R 『 尸几 f = l 次运行不发 生故障f f
低, 如可靠度 、 维护率 、 失效 率 、 均故障间隔时 间( B )平均 平 MT F 、
维护时间 ( T )有效度 等。具体解释如下[】 MT R 、 1:
假 定 系 统 投 入 运 行 后 , 作 了 一 段 时 间 t后 出现 了故 障 , 工 不 得 不停 机 维 修 。经过 一 段 时 间 T 的 维 修后 , 障 排 除 , 统 又 正 1 故 系 常 运 行 。这 样 , 时 间 坐 标 轴 上 , , , , 是 系 统 正 常 工 作 时 在 tt … t , 间 , 1 2… , n 维 护 时 间 , 有 : T, , T 是 T 则
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指由计算机控制和管理的一种自动化控制系统,它通过对物理过程的感知和控制,实现工业生产和自动化操作。
在现代工业中,计算机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到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等重要作用。
要使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满足实际需求,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要求。
接下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简述。
一、稳定性要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的输出在输入和各种干扰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稳定性要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证:1.输入稳定性:输入信号应当稳定且无干扰,以确保计算机系统可以准确捕获和处理输入信号。
2.输出稳定性:控制系统的输出应当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系统的控制效果达到预期。
3.系统响应稳定性:系统的响应速度应当稳定,不能出现过度反应或迟滞现象,以确保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响应和控制。
4.抗干扰能力:系统应当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可以抵御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信号,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正常运行。
二、速度要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速度要求主要包括实时性和响应速度等方面。
实时性是指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应当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特别是在需要快速控制和响应的场景下。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证:1.硬件性能: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配置应当满足实时需求,包括处理器的主频、存储器容量和带宽等。
2.软件算法优化:系统的软件算法应当经过优化,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速度,保证实时性能的达到。
3.通信速度: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通信速度也是影响实时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合理选择和配置通信设备可以提高通信速度。
三、可靠性要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能够稳定、准确地工作,不出现故障和错误。
保证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硬件可靠性:选用高质量的硬件设备,减少硬件故障的概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是指在控制工程领域中,针对特定的系统设计出相应的控制系统,以实现对系统的监控和控制。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系统的稳定性、性能、鲁棒性等。
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系统建模。
在设计控制系统之前,首先需要对被控对象进行建模,即将实际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以便进行分析和设计。
建模的过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传递函数法、状态空间法等。
通过建模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特性,为后续的控制器设计奠定基础。
控制器设计是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系统的特性和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器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常见的控制器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神经网络控制器等。
不同类型的控制器适用于不同的系统,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
信号采集和处理也是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传感器采集系统的状态信息,然后经过信号处理模块对信号进行处理,提取有效信息并传递给控制器。
信号采集和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系统的控制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控制系统设计还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干扰或参数变化时能够保持稳定的能力,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合理的控制策略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性能则是指系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达到的指标,如响应速度、抗干扰能力等。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平衡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控制系统设计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实时性是指系统对输入信号能够做出及时响应的能力,设计人员需要考虑信号处理和控制算法的复杂度,以确保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控制任务。
可靠性则是指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中能够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系统的容错性和自诊断能力,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信号采集和处理、稳定性和性能、实时性和可靠性等方面。
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对系统的有效监控和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技术
干 扰 效 应 。
计算机控制系统不仅是保 障整个计算机运行安全,还需
(3)针 对 电路 板 干扰 源 ,可 以利 用 电容 器 与抑 制 电压 元 件 。
要对传递过程中的各种信号进行转换并对其进行其他的处理, 电容器可 以有 效的减 少干 扰 电流对计算机控制系统 的影响 ,
形成计算机语言 。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不仅具有控制 的能力, 在 电路板芯片电源与大地之间放置 电容器可以减少 电路之间
用 ,那就是外界的干扰对计算机控制系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2计 算 机 控 制 系 统 的软 件 抗 干 扰 建 议
使得计算被病毒侵害,从而可能会泄漏用户 的信息甚至公司
针对 第 二 部 分 对 计 算机 控 制 系 统 的干 扰 源 的介 绍 以及 分
与 国家 的 机 密 ,造 成 不 可 估 量 的损 失 。
判 断输入输 出接 口以及通信通道 的稳定性 以及可靠性 。并且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干扰 因素
在进行程序运行期间需要对系统进行抚慰处理 ,中断响应,减
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整个计算机运行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 少错误操作 ,保 证系统 的安全性;最 后,增强信 息传递过程 中
它维持计算机 的高效运行并保障运 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 的冗余信息量 ,提 高系统 的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 能力 。
的 目的 。计算机控制 系统 中包含硬件与软件,本文 只介绍相 的多余 电波进行过滤 ,从而减少其对系统的影响。
关 出厂 时就 已确 定 了,包
(2)针 对 信 号 电压 干 扰 源 ,可 以利 用磁 珠 以及 双 绞 线 等 方
含计算机的语言 、操作系统 以及 自带的 内部程 序。计算机控 式进行一定的防护 。磁珠的作用主要是降低输 出线中产生的
计算机控制系统抑制干扰的技术分析
计算机控制系统抑制干扰的技术分析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用于控制和监测各种工业应用。
在实
际应用中,计算机控制系统常常面临各种干扰,如电磁干扰、噪声干扰等,这些干扰可能
会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抑制干扰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技
术问题。
抑制干扰的技术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号传输线路的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信号传输线路需要考虑干扰抑制的技
术措施。
在设计电缆布线时要避免和干扰源靠近,采用屏蔽线缆以阻断外界干扰,对于长
距离传输的信号需要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来提高抗干扰能力。
2. 电磁干扰的抑制:电磁干扰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常见的一种干扰源。
为了抑制电
磁干扰,可以采用物理屏蔽措施,如在敏感设备周围设置屏蔽罩,减少外界电磁场对系统
的干扰;也可以采用滤波技术,通过滤波器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去除掉不需要的高频成分。
4. 地线设计:地线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抗干扰措施之一。
合理的地线设计可
以有效地减少系统受到的干扰。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单点接地原则,将各个设备的地线连
接到一个共同的地点,减少地线回路的面积。
还可以采用分立地线设计,将高频和低频信
号的地线分开,减少信号间的相互干扰。
计算机控制系统抑制干扰的技术分析主要包括信号传输线路的设计、电磁干扰的抑制、噪声干扰的抑制和地线设计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抑制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干扰对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干扰及抗干扰措施探讨
号 的频 带不 同 , 可 以通 过 在 导线 上增 加滤 波 器 的方 法
切 断高 频干 扰 噪 声 的传播 , 有 时 也可 加 隔离 光 耦来 解 采 用 积 分 型 A / O; 当 干扰 主 要来 自感应 时 , 对 被 测 信 提高S / N比 ; 对低 频 干扰 , 采 用 数 字 决。 电源 噪声 的危 害最 大 , 要特 别注 意处理 。 所谓辐 射 号尽 早前 置 放大 , 干扰 是 指走 平 行 线路 , 通 过 空 间辐 射感 应传 导到 干扰 滤波 ; 数字 信 号传送 时, 采用 负逻 辑 。
计算 机控 制 系统 在 工程 中的应 用 越来 越 多 , 由于 混 乱 , 引发计 算机 失控 , 死机 。 周 围环 境 比较 复 杂 , 容 易 形成 各 种 干 扰源 , 如 果 不 采
取恰 当 的 防 范措 施 , 源自 种干 扰 就 会 影 响 系 统 , 造 成 系
统 控制 失 灵 、 运 行 不稳 定 等现 象 。因此 研 究计算 机 控
L 堡 垒 l
UJ l AN CO M PUTER
计算机控制 系统 的干扰及 抗干扰措 施探讨
姜 碉
( 西 南民族 大 学计算机科 学技 术 学 院 四川 成 都 6 1 0 0 4 1 )
【 摘 要】 :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控制 系统中的干扰来源和影响, 以及干扰表现方式 ; 按照抗干扰的基
本原 则 , 探 讨 了如何 对 不 同类型 的干扰 采取相 应 的抗 干扰措 施 , 提 高 系统 对环境 的 适应 能力 , 使 实现正
常 的控 制得 到保证 。
【 关键词 】 : 计算机控制 系统 干扰 抗干扰
1前言
混 乱; 对 于 系 统 内 核本 身 , 会 使三 总 线 上 的 数 字信 号 2 . 4干 扰 的基本 类 型 1 1 按特 征 分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技术分析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技术分析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控制系统已经成为各种生产设备、交通工具、通信设备等的核心部分。
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一、可靠性概念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而言,可靠性即是其在运行过程中不因硬件故障、软件错误或外部干扰等原因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能力。
二、面临的挑战1. 硬件故障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大量的硬件组件构成的,而硬件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电路板、处理器、存储设备等硬件组件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损坏或失效。
这些硬件故障可能导致系统崩溃,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2. 软件错误软件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灵魂,而软件错误可能会导致系统的异常运行甚至崩溃。
软件错误的来源包括设计缺陷、编程错误、环境变化等。
保证软件的可靠性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3. 外部干扰计算机控制系统往往运行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可能会受到电磁干扰、射频干扰、振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外部干扰可能导致系统数据丢失、通信中断等问题,影响系统的可靠性。
三、解决方案1. 硬件可靠性设计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来提高硬件的可靠性。
采用冗余设计技术,包括硬件冗余和通道冗余,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实现自动切换,保证系统的连续性;另外还可以采用高可靠性的硬件组件,如采用具有自动故障检测和纠正功能的存储设备,可以在发生故障时自动修复错误数据。
2. 软件可靠性设计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来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采用模块化设计,将软件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完成特定的功能,从而降低系统代码的复杂度和错误率;可以采用软件测试技术,包括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以及软件验证技术,保证软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 外部干扰抵御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而言,外部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抵御外部干扰。
计算机控制电路的抗干扰设计
、
现。
抑制干扰源的常用措施 如下 : l继 电器 线圈增加续流二极 管 , 、 消除断 开线 圈时产生 的反电动势 干扰 。 仅加续 流二极管会使继 电器的断开时间滞后 , 增加稳压二极管后 继 电器在单位时间内可动作更 多的次数 。 2 在继 电器接点两端并接火花抑制 电路( 、 一般是 f i e串联电路 , 电 阻一般选几 K到几十 K, 电容选 00 u , .1F)减小电火 花影响。 3 给电机加滤波电路 , 、 注意 电容 、 电感引线要尽量短。 4 电路板 上每个 I 、 c要并接一 个 0 1 F 01 F高频 电容 , . ~ . 0 以减 小 I 对 电源的影 响。注 意高频 电容的布线 , c 连线应靠近 电源端并尽量 粗短 , 否则 , 于 大了电容 的等效 串联电阻 , 等 增 会影响滤波效果 。 5 布线时避免 9 度折线 , 、 O 减少高频噪声发射: 6 可控硅两端并接 R 、 C抑制 电路 , 减小 可控硅产生 的噪声( 这个噪 声严重时可能会把可控硅击穿的 ) 。 按干扰的传播路径可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类 : 所谓传 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线传播 到敏感 器件的干扰 。高频干扰噪 声和有用信号 的频带不 同,可 以通过在 导线上增加滤波器的方法切断 高频干扰噪声 的传播 , 有时也可加隔离光耦来解决。电源 噪声 的危害最 大, 要特 别 注意 处 理 所谓辐射 干扰是指通过空间辐射传播 到敏感 器件的干扰。一般的 解决方 法是增加干扰源与敏感器件 的距 离 ,用 地线把 它们隔离和在敏 感 器 件上 加 蔽 罩 。 二 、 断干 扰 传 播 路 径 的 常 用 措 施 切 1 充分 考 虑 电源 对 单 片 机 的 影 响 。电 源做 得好 , 个 电路 的抗 干 扰 、 整 就解决 了一大半 。许多单片机对电源噪声很敏感 , 要给单 片机 电源加滤 波 电路 或 稳 压 器 , 以减 小 电 源 噪 声 对 荦 片机 的 干扰 。 比 如 , 以 利 用 磁 可 珠 和 电容 组 成 形 滤 波 电 路 ,当 然 条 件 要 求 不 高 时 也 可用 10  ̄电 阻 0f 代替 磁 珠 。 2、 如果单 片机的 I / O口用来控制 电机等 噪声 器件 , I 口与噪声 在 / 0 源之 间应加隔离( 增加 形滤波电路 ) 。控制 电机等噪声器件 , 1 存 / 0口 与噪 声 源 之 间应 加 隔 离 ( 加 形 滤 波 电路 ) 增 。 3 注意 晶振布线 : 、 晶振 与单 片机 引脚尽量靠近 , 用地线把时钟区隔 离起来 , 晶振外壳接地并固定 :此措施 可解决许 多疑难 问题
抗干扰技术专业知识
U c1
RC RC Zc3
U cm
RC Zc3
U cm
Us
CMRR 20 lg Ucm 20 lg
Zc3
Un
Z s1 Z1
Zs2 Z2
RC
Zs IC
Z s1
I1
A R1 模
Zs2
I2
B
Ri
拟 地
R2
ZC2 RC
ZC3
U cm
3.2.3 长线传播干扰旳克制
采用终端阻抗匹配或始端阻抗匹配,能够消除 长线传播中旳波反射或者把它克制到最低程度。
(3)使用双积分式A/D转换器
双积分式A/D能够有效地克服工频干扰以及对称干 扰旳影响。
(4)选用高抗干扰性旳元器件 (5)供电技术与阻抗匹配技术
3.2.2 共模干扰旳克制
共模干扰是主要旳干扰类型 原因:不同地旳共模电压;模拟信号系统对地旳漏阻抗
1.隔离技术 利用变压器隔离或光电隔离器件把信号侧与输入侧隔
双绞线
放大器
调制
Us
U cm
解调
计算 机系
统
(2)光电隔离
将测量信号由电压-频率转换为脉冲信号,可采用光电
隔离。是一种十分理想旳隔离器件,将输入信号旳 大小转化为光信号旳强弱,控制输出信号旳大小。 用于传递模拟信号旳光电隔离器件目前有了较多旳 应用。
R
放大器
双绞线
Us
C
信号接受端 A/D
U cm
(3)浮地屏蔽 采用浮地与屏蔽措施能够使模拟地浮空,提升整个回路对
1.单端输入:一种输入信号, 地端为参照电压;
共模干扰电压经输入回路 在信号源内阻上产生旳 串模干扰电压为: Zs是信号源内阻,Zi是 输入阻抗 结论:提升系统输入回路 旳输入阻抗,有利于提 升系统旳抗共模干扰能 力。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强调 计 算机 控 制系统 的 技术 性 时,往往 会对 其本身 的可 靠性 的一 种应用形式 ,在 软件 中的主要 作用是 捕捉 “跑飞”情况 的指 令
下 意识 的忽 略,从而 导致 在计 算机 控 制系 统常常 出现 不能 正常运 指针。最 后,输 入输 出软件 抗干扰 技 术 ,应用 中是对 模拟 量 进行 多
移动互联 网
计 算机 控 制 系统 的可靠性 分析
雷正红 宝鸡职业技 术学院 摘 要 :在计算机控 制 系统 当中尤 为重要的是其 自身所具有 的可靠性 与技 术性 ,当前计算 机控 制系统 在进行具体 的设计工作时,最注重的 还是 系统中的技 术性 。本文笔者就计算机控 制系统中硬件 与软件可靠性 对 系统 的影响 而言,进行 浅要 的分析。 关键 词 :计算机 控 制系统 可靠性 分析
统可 靠性 的增 强 只是依 靠硬 件可 靠性还 是不 理 想 的,此 时就 要对 发 展前 景下,对 于 软件工 程 以及软 件可靠 性 的工 程 的整 体认 识 程
软件 的可靠性 进~ 步的提 升a对软件可靠性 提 升的具体 措施 ,如下 度还 不 能与技 术 的 发展 相 匹配 。这个 问题 应该 引发 设计人 员的 高
当中必 不可少 的是机械 防震 设计,设计 中的重 点是系统 的接 插件 、 精准 度、分 辨度 ,对 于测试 码的 选择 、检 验码 的确定 以及 两者与故
模块 以及 质量较 大器件 的固定 。
障之 间的联 系、研 究 是故障 诊 断中的 关键 部分。因此 ,在对 系统 进
2软件 可靠性
础 上,在 去思考 技术性 的发 展方 向与应 用程度 。
2.2提 高软件 自身的可靠性
1硬 件可 靠性
[工学]计算机控制技术
常用的冗余系统按结构可分为:
并联系统
备用系统
表决系统
S1
S1 S1
S1
S2
S2 S2
K
S2
M
Sn
Sn Sn
Sn
§6.2 硬件系统的可靠性技术
三、抗干扰技术 1.CPU抗干扰技术
(1).自动复位 常采用Watchdog(看门狗)来实现发生故
障时自动复位的功能。 (2).掉电保护
当电源电压下降到一定值时,掉电保护 电路向CPU申请中断。
(3).睡眠抗干扰 通过执行睡眠指令让CPU进入睡眠状态。
(4).软件陷阱 通过执行睡眠指令让CPU进入睡眠状态。
§6.2 硬件系统的可靠性技术
三、抗干扰技术
1.CPU抗干扰技术
常采用Watchdog(看门狗)来实现发生故障时自 动复位的功能。
MAX1232微处理器监控电路给微处理器提供辅助 功能以及电源供电监控功能。MAX1232通过监控 微 处理器系统电源供电及监控软件的执行,来增强电 路的可靠性,它提供一个反弹的(无锁的)手动复位 输入。
AD620(低功耗,低成本,集成仪表放大器), 还有AD623等等.
三、抗干扰技术 3.电源抗干扰技术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有70%以上的干扰是通过电源 耦合进来的。采用的抗干扰技术措施有: (1)用压敏电阻吸收电网过电压
整
流
压敏电阻具有稳压管的特性,没过压时只有微 安级漏电流,过电压时以急剧增长的放电流形式吸 收过电压。
⑨ 电源干扰(传输)
10 强电器引入的接触电弧和反电动势干扰(辐射、传输、感应)
11 内部接地不妥引入的干扰(传输)
12 漏磁感应(感应)
13 传输线反射干扰(传输)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分析
; 珂 同 一 功地 、地 厦 杀 仟 彳 班 、班 型 捌 世 上 艺午 同 阴 醒 王: 甘 日 , I 桩 输 鄙 分 桩 身 x 1
C ——受检桩的桩身波速值 (/ ms )无法确定用C 值替代 ; m Af’ —— 幅频信号曲线上缺陷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 ( z。 H )
( 长春工程 学院,吉林 长春 10 1) 302
摘 要:文章分析 了微机控 制 系统 中各种干扰的 来源,并针
对 电 网 、微 机 控 制 系统 电 源 、微 机 控 制 系统 接 地 、输 入 输 出通
由于上述种种因素 的存在 ,要保证微型计算机系统能长期 稳定 、可靠地工作 ,在系统设计时必须对抗干扰能力 予以足够
2 Uc时刻前出现严重缺陷反射波或I 缺陷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相邻频差
x ——桩身缺陷至传感器安装点 的距离 ( ) m; △b r一 速度波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 的时间差 (1 ; I ) I 8
Ⅳ 周期性反 射波 ,无桩底反射波; △ , c L 或l f > 2,无桩底谐振峰。或因桩身 l
( 二)桩身缺陷位置计算 可采用下列两式计算的一个进行计算 :x ・ xC = = At・或X 式 中:
类别 时域信号特征 幅频信号特征 I 2/ Lc时刻前无缺陷反射 波,有桩底 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 ,其相邻频 反射波 差△f , c L 2 2/ Lc时亥前出现 轻傲缺 陷反射波 , 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 ,其相邻势 I I 有桩底反射波 差△f c L  ̄ 。 ,轻微缺陷产生的谐振峰与 桩底谐振峰之问频差Af c L '>, 2 ] I I 有明显缺陷反射波,其他特征介于 I 与Ⅳ类之间 I 类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技术研究
(. co l f o p tr c n e n fr t n H fi nv rt f eh oo y He i 3 0 9 C i ; 1 S h o C m ue i c dI oma o , eeU ie i o T cn lg, f 00 , hn o Se a n i sy e2 a
丁 健
(. / .业 大 学 计 算机 与信 息 学 院,安 徽 合 肥 200 ,2 1 合 ir e_  ̄ 309 .合 肥 学 院,安 徽 合 肥 200) 361
摘 要:计 算机控 制 系统 的可 靠性是 涉及 到它是 否 能在 工业 市场上 广泛应 用的 关键 。在 使用 的计算机 控制 系统 中,由于存
n e f r n ep o t i t re e c r t ci nme s r s h d re a dt e c n l g f o t r e g e rn s f r l iya ds l- a o ei o t r e e o a u e i a wa , n r n h t h o o yo s fwa e i e g, o t es i f n fd g s n s fwa . e n n i wa o d e i n
扰 的产 生 性 质 、 播 途 径 、 入 的位 置 和 侵 入 的 形 式 , 取 适 传 侵 采 当 的方 法 消 除 干 扰 源 , 制 耦 合 通 道 , 弱 电路 对 噪 声 干 扰 的 抑 减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4 8 期
VO128 .
NO. 4
计 算 机 工 程 与设 计
Co u e gn e n n sg mp tr En ie r ga dDe in i
关于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抗干扰性、可靠性方法的研究
关于提高计繇疆信息科拳算机控制系统抗干扰性、可靠性方法的研究张军伟1李毅凯2(1.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22.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保定071002)[摘要]分析各类干扰对计算机控制系统安全可靠性的影响,提出增强计算机控制系统抗干扰性、可靠性的若干技术措施。
阐释提高实时性能在工控计算机系统中的意义和具体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抗十扰技术实时件能程序容错接地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910033—01一、引言近年来,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仪表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和广泛。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其运行是计算机与外部世界动态交换、处理信息的过程。
外部的干扰、内部的故障都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使计算机硬件的工作遭到破坏,计算机的软件也受到冲击,甚至酿成灾难性的恶果。
因此,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抗干扰能力,不仅涉及其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而且对生产设备和人身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类干扰_及其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影一干扰是指除有用信号以外的散杂信号。
这些散杂信号中的某些信号会引起有用信号的畸变从而产生数据错误,扰乱程序的正常运行,有些甚至损坏计算机控制系统。
干扰包括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外部干扰是由与计算机控制系统本身不相干的外部环境和使用条件产生的;而内部干扰则是指由控制系统的结构布局、生产工艺等冈素引起的干扰。
三、计算机控制系统抗干扰技术要想抑制干扰的产生就要分析干扰形成的原因,从而帮助我们将干扰对系统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形成千扰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如图l所示。
(1)干扰源,指产生干扰的元件、设备或信号,如:雷电、继电器、可控硅、电机、高频时钟等都町能成为干扰源。
(2)传播路径,指干扰从干扰源传播到敏感器件的通路或媒介。
(3)敏感对象。
指容易被干扰的对象。
广———]厂————]厂—————1I干扰源卜.|传国逸径卜.I敏撇I............._J【.................-J1................_J图l干扰形成的基本过程由图1可以看出,干扰源、传播路径、敏感器件三个因素是形成干扰的必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电磁兼容性设计 电磁兼容性是指计算机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适应性,即能 保持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电磁兼容性设计的目的是使系统既 不受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也不对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影响。
③故障诊断 在故障发生后及时显示故障信息,尽快定位故障点是提高
系统可靠性的重要保证,控制系统一般都具备自诊断功能。
④软件可靠性技术 提高软件可靠性的前提条件是设计人员对生产工艺过程 的深入了解,并且使软件易读、易测和易修改。且应尽量将 软件规范化、标准化和模块化,尽可能把复杂的问题化成若 干较为简单明确的小任务。
2.控制失灵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控制状态的输出常常取决于某些 条件状态的输入和条件状态的逻辑处理结果,而在这些环节 中,由于干扰的侵入,可能造成条件状态偏差、失误,致使 输出控制误差加大,甚至控制失灵。
3.程序运行失常 计算机系统引入强干扰后,程序计数器PC的值可能被改 变,这将引起程序执行出现混乱,最终可能导致程序“死循 环”。
二、干扰的作用途径
干扰信号主要通过以下的途径进入系统内部:
1.传导耦合 干扰由导线进入电路中称为传导耦合。 2 干扰信号通过分布电容进行传递称为静电耦合。
3.电磁耦合 电磁耦合是指在空间磁场中电路之间的互感耦合。
4 公共阻抗耦合是指多个电路的电流流经同一公共阻抗时
所产生的相互影响。
三、干扰的作用形式
软件(程序)冗余 在一些对程序流向起决定作用的指令之前插入两条 NOP指令,以保证弹飞的程序迅速纳入正确轨道。在某些 重要的指令前也可插入两条NOP指令,以保证其正确执行。
信息(数据)冗余技术 RAM数据冗余就是将要保护的原始数据在另外两个区 域同时存放,建立两个备份,当原始数据块被破坏时,用 备份数据块去修复。 时间冗余技术 为了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采用重复执 行某一操作或某一程序,并将执行结果与前一次的结果进 行比较对照来确认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1.终端匹配 为了进行阻抗匹配,必须事先知道传输线的波阻抗RP,
波阻抗的测量如下图所示。
波阻抗测量原理图
调节可变电阻R,并用示波器观察门A的波形,当达到完 全匹配时,即R=RP时,门A输出的波形不畸变,反射波完 全消失,这时的R值就是该传输线的波阻抗。
为了避免外界干扰的影响,在计算机中常常采用双 绞线和同轴电缆作为信号线。双绞线的波阻抗一般在 100~200Ω之间,纹花越密,波阻抗越低。同轴电缆的 波阻约50~100Ω范围。
传感器出口处将被测信号由电压转换为电流,以电流形式传 送信号,将大大提高信噪比,从而提高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 能力。
二、并模干扰的抑制
抑制共模干扰的主要方法是设法消除不同接地点之间的 电位差。
1、平衡对称输入 在设计信号源(通常是各类传感器)时,尽可能做到平 衡和对称,否则有可能产生附加的差模干扰,使后续电路不 易对付。 2、变压器隔离 隔离变压器是最常用的隔离元件之一,用来阻断干扰信 号的传导通路,并抑制干扰信号的强度。是利用变压器把模 拟信号电路与数字信号电路隔离开来,也就是把模拟地与数 字地断开,以使共模干扰电压不成回路,从而抑制了共模干 扰。
最简单的终端匹配方法如下图(a)所示,如果传输线的波 阻抗是RP,那么当R=RP时,便实现了终端匹配,消除了 波反射。此时终端波形和始端波形的形状相一致,只是时 间上滞后。
终端匹配图
为了克服上述匹配方法的缺点,可采用下图(b)所示的终 端匹配方法。其等效电阻R为:
R R1R2 R1 R2
适当调整R1和R2的阻值,可使R=RP。这种匹配方法 也能消除波反射,优点是波形的高电平下降较少,缺点是 低电平抬高,从而降低了低电平的抗干扰能力。为了同时 兼顾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情况,可选取 R1=R2=2RP,此 时等效电阻R=RP。
2.始端匹配
在传输线始端串入电阻R,如下图9所示,也能基本上
消除反射,达到改善波形的目的。一般选择始端匹配电阻
R为:
R Rp Rsc
其中,RSC为门A的输出低电平时的输出阻抗。
始端匹配图
3.3 软件抗干扰与系统冗余技术
一、软件故障对系统的危害
1.数据采集不可靠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仍然会有一些干扰侵入系统,造成采 集的数据不准确造成误差。
为了避免电阻把交流电力线引入的干扰传输到控制装置内部, 一般将两种地分开。这样既能保证控制系统内部器件的安全性, 又能提高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印刷电路板地线的安排
在安排印刷电路板地线时,首先要保证地线阻抗较低,为此 必须尽可能地加宽地线;其次要充分利用地线的屏蔽作用,将印 刷电路板全部边缘用较粗的印刷地线环绕整块板子作为地线干线, 并同时在板中的所有空隙处均填以地线。
3.4常用的接地方法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各种地 1、数字地:CPU的地 2、模拟地:放大器、A/D、D/A等,必须认真对待模拟地 3、功率地:强电的地为功率地 4、信号地:传感器、执行机构 5、屏蔽地 6、交流地 7、直流地
二、接地技术
1.一点接地和多点接地
对于信号频率小于1MHz的电路,采用一点接地, 防止地环流的产生;当信号频率大于10MHz时, 应采用就近多点接地;如果信号频率在1~10MHz 之间,当地线长度不超过信号波长的1/20时,可以 采用一点接地,否则就要多点接地。
二、输入/输出软件抗干扰措施 1.开关量(数字量)输入抗干扰措施 对于开关量的输入,为了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在软件上 可采取多次读取的方法(至少读两次),认为无误后再行输 入,如下图所示。
2.开关量(数字量)输出抗干扰措施 当计算机输出开关量控制闸门、料斗等执行机构
动作时,为了防止这些执行机构由于外界干扰而误动作, 比如已关的闸门、料斗可能中途打开;已开的闸门、料 斗可能中途突然关闭。对于这些误动作,可以在应用程 序中每隔一段时间发出一次输出命令,不断地关闭闸门 或者开启闸门。这样,就可以较好地消除由于扰动而引 起的误动作(开或关)。
1、串模干扰 串模干扰就是指串联叠加在工作信号上的干扰,也称之为
正态干扰、常态干扰、横向干扰等。
US 信
US 信号源
号 Un 源
AD转换器
干扰源
AD转换器
Un
图4-58 串模干扰形式1
图4-59 串模干扰形式2
串模干扰和被测信号在回路中所处的地位是相同的,总
是以两者之和作为输入信号。
2、共模干扰 共模干扰是在电路输入端相对公共接地点同时出现的
2、继电器隔离 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之间没有电气上的联系,所以可利 用继电器的线圈接收信号,通过触点发送和输出信号,从而 避免强电和弱电信号之间的直接接触,达到了抗干扰的目的
3、布线隔离 合理布线,满足抗干扰技术的要求。
4、过压保护电路 如果没有采用光电隔离措施,在输入输出通道上应采用
一定的过压保护措施,以防引入过高电压,侵害控制系统。
5、使用双积分式A/D 当尖峰型串模干扰为主要干扰时,使用双积分式A/D转 换器,或在软件上采用判断滤波的方法加以消除。
6 为了防止“干扰噪声”通过空间耦合方式侵入信号线而
进入电气设备,在干扰比较强的工业现场,或者对那些比较 微弱的信号,传输时宜选用屏蔽线。
7、电流传送 当传感器信号距离主机很远时很容易引入干扰。如果在
浮地输入双层屏蔽放大器图
5.采用具有高共模抑制比的仪表放大器作为输入放大 器
仪表放大器具有共模抑制能力强、输入阻抗高、漂 移低、增益可调等优点,是一种专门用来分离共模干扰 与有用信号的器件。
三、长线传输干扰的抑制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由于数字信号的频率很高,很 多情况下传输线要按长线对待。
信号在长线中传输时会遇到三个问题:一是长线传输 易受到外界干扰;二是具有信号延时;三是高速度变化的 信号在长线中传输时,还会出现波反射现象。
可靠性是整体性能与可靠性的基础。因此,元器件的选 用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 严格管理元器件的购置、储运 ② 老化、筛选和测试 ③ 降额使用 ④ 选用集成度高的元器件
2、部件及系统级 部件及系统级的可靠性技术是指功能部件或整个系统 在设计、制造、检验等环节所采取的可靠性措施。
① 冗余技术 冗余技术也称容错技术,是通过增加完成同一功能 的并联或备用单元数目来提高可靠性的一种设计方法。 冗余技术包括硬件冗余、软件冗余、信息冗余、时间冗 余等。 硬件冗余 根据系统的功能及各个模块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配备一定数量同等功能的模块,通过有关线路的配合, 当其中某一块模块失效时,备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块即可自动投入运行。
变换器等产生高频振荡时形成的噪声。 ❖ (3)浪涌干扰 ❖ 主要是交流系统中电动机启动电流、电炉合闸电流、开
关调节器的导通电流以及晶闸管变流器等设备产生涌流 引起的噪声。
一、干扰的来源 计算机控制系统所受到的干扰源分为外部干
扰和内部干扰。
1、内部干扰
① 元器件本身的性能与可靠性。
② 系统结构设计
③ 安装与调试
变压器隔离图
3.光电隔离 光电隔离是利用光电耦合器完成信号的传送,实现电路
的隔离,如下图所示。根据所用的器件及电路不同,通过 光电耦合器可以实现模拟信号的隔离,也可以实现数字量 的隔离。注意,光电隔离前后两部分电路应分别采用两组 独立的电源。
光电隔离图
4.浮地屏蔽 采用浮地输入双层屏蔽放大器来抑制共模干扰,如下图 所示。所谓浮地,就是利用屏蔽方法使信号的“模拟地” 浮空,从而达到抑制共模干扰的目的。
2.设置监视跟踪定时器 监视跟踪定时器,也称为看门狗定时器(Watchdog),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