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贽的市民思想及其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李贽的市民思想及其局限性
第19卷第1期
2005年3月
延安教育学院
JournalofYananCollegeofEducation
V o1.19No.1
Mar.2005
浅论李贽的市民思想及其局限性
冯晓琴
(延安教育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李贽是晚明一位进步的思想家,伴随着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李贽的思想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
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市民思想就是一个亮点.
[关键词]李贽;市民阶层;市民思想
[中围分类号]B24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O9—3001(2005)01一OO2O—O3
李贽是晚明一位进步的思想家,他”生于闽,长于海,丐
食于卫,就学于燕,访友于自下(南京),质正于四方”,对历
代朝章典故,各地人情物产,各种学术流派,都有过接触和研
究,并且是当时着名的泰州学派的杰出代表.他阅识广泛,学
问渊博,着作宏富,除《焚书》,《藏书》外,尚有《续焚书’,《续藏书》,《世说新语补》等.他一生性情怪僻,厌恶管束:同情商人,主张”功利”;不满封建专制,主张个性解放与自由,
最终形成了他着名的市民思想.
一
,李贽市民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李贽生活在嘉靖(1522—1566),万历(1573—1620)年
问,这时,古老的封建社会发生了深刻的经济变革和社会危机.一方面,明中叶以后,在经济恢复的基础上,手工业发展
迅速,商业空前繁荣,商品经济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迅速的拓展大量脱离农业生产转而从事”工商”的农民和身份自由的无产者使市民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们完全脱离了生产资料,成为一无所有的劳动者,他们自由受雇于工场,作坊主,与工场,作坊主之间纯粹是一种货币关系.而这种自由雇佣,”自由”出卖劳动力正是明末市民阶层的一大特点,决定
了市民阶层反封建的实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逐渐形成新的政治力量,也必然对中国社会产生更大影响,而此时的晚明社会,上层统治集团极端腐朽,宦官把持
朝政,一般官吏贪污成风,官僚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商人,
手工业者进行残酷压迫和剥削.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新兴的市民阶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斗争.
在市民阶层革命风雷的震动下,晚明哲学思潮中流品复
杂,影响深远的泰州学派出现了.这个学派,来源于”农工商贸”之中,活动于”佣夫厮养”之问,其中最主要的思想,便
是近代性的市民意识,即泰州学派代表人之一王艮所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的命题.所谓”百姓日用”,即指平民大众日
常生活与传统观念中的道相比,这一思想最根本的特点,便
是以平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为最高道德本体,倡导人格的独立自主性和承认,维护个人的权利,空前地突出了平民包括广大市民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价值,明确了平民生活作为一种本体存在的现实合理性,而李贽作为泰州学派的杰出代表,正是继承并发展了这种思想.
二,李贽”各从所好,各骋所长”的市民思想
1.”童心即真心”的个性自觉
李贽一方面认为人有共同的天赋本能,用人人生而平等
的观点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认为人有不同的个性, 用个性解放的思想反对名教束缚.关于封建礼教产生的原因及其不合理性,李贽也进行了披露:”君子之治,本诸身者也; 至人之治,因乎人者也.本诸身者,取必于己;因乎人者,恒
顺于民”就是说,与因顺民情的”自治”相反,封建礼教是
按照统治者个人的愿望和利益制定的,只代表统治者个人的愿望和利益,不能代表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因此所有一切”条教之繁”,”刑法之施”都不过是套在人民头上的,用以巩固统治秩序,防止人民背离的枷锁而已.而让李贽感到特别愤慨
的,是这些吃人的礼教通过道学家们的礼义说教而更加绞杀
“童心”t使人们”失却童心”变成”假人”.”道理闻见日以益
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
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名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
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多识义而来也”.[】](这体现
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平民意识.
李贽的”童心”说来自王守仁的”良知”说,但却反其意
而用之.在王守仁那里,良知便是义理,是否合乎天理,以良
知为准则t但在李贽这里,义理蒙蔽童心,义理灌输越多.童
[收稿日期]zoo4一lz—O6
【作者简介]冯晓琴(1971一),女,陕西延川县人.延安教育学院文吏系讲师.
第19卷第1期浅论李贽的市民思想及其局限性?21?
心丧失越多.为了区别于”良知”,他把”童心”规定为”真
心”,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
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1=“这个”绝假纯真”的
童心是没有受到义理熏染的赤子之心,但经过道学家们的义
理之学的加工却”失真”了.李贽要求:复真心”,做”真人”,
呼唤.最初一念”的觉醒,这乃是躁动于封建礼教重压下的一
种个性自觉.他大胆提出冲决”条教禁约”,要求个性解放:
“君子以人治人,更不敢以己治人者,以人本自治.人能自治, 不待禁而止之也.既说以人治人,则条教禁约,皆不必用.-E2] 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物情不齐”的个性说.主张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要”因材”
“并育”,使之”各从所好,各骋所长”,发挥个人不同的长处.
这种观点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新兴市民阶层要求冲破封建罗网,发展.自由私产”的愿望.
2.反对等级偏见的天赋平等论
李贽的市民思想还体现在批判宋明理学家的封建正统思
想上.封建”正统”派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和阶级差异,在人性问题上宣扬善与恶,圣与凡等等差异的先天决定论.而李贽从抽象的,市民的观点出发,反对这种封建等级观的先天决定论,认为人民具有同等的认识能力,道德意识和物质要求,因此这方面人人是平等的.
在封建传统观念中,圣与凡是不平等的,圣与凡的不平等
是君臣父子夫妇不平等的理论根据.市民阶层要求平等,是因为他们要进行公平和自由的竞争,并且不受政权的压制.因此李贽从人人都具有”德性”出发,反对道学家认为只有圣人有德,凡人无德的观点:”人但率性而为,勿以过高视圣人之为
可也.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正统”派人性问题上
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性善”归之于圣人,而把情恶”
归之于凡人;而且”尊德性”是圣人的神圣事业,凡人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