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化常识总结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部分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文化常识
第一单元经史子集
我国古代图书分为四部,即“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和顺序是是在《隋书·经籍志》中最后确定下来的。

具体划分如下:
经部:指儒家学说,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

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纪、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

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

司马迁的《史纪》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

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指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

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凡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

属于一人所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第二单元儒道互补
1《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

孔子强调“礼”和“仁”的学说。

“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说的”仁“则是最高的道德规范。

孟轲是继孔子之后先秦家学派又一代表人物,《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集中体现了他的思想。

2《老子》——反映道家的思想。

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而’“道法自然”。

因此,老子主张一切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庄周是继老子之后,又一重要道家学者,他的思想比较完整的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3前四史——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东汉时期班固所写的《汉书》、
南宋时期范晔所写的《后汉书》三国时期蜀汉陈寿所写的《三国志》
备注:前四史主要记载的是东西两汉,三国时期,乃至春秋战国秦更早的历史
4后四史——《宋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明史》(清·张廷玉等)《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
5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史》《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金史》《辽史》《元史》《明史》,后来加上《清史稿》,有“二十五史”的说法。

6三家诗、毛诗——汉族《诗》学名词。

《齐诗》、《鲁诗》、《韩诗》的合称。

因为三家均用汉代通行的隶书文字书写,又称今文诗。

《诗经》有四个版本,即鲁诗、韩诗、齐诗、毛诗《诗经》经历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失传,至西汉朝鲁国毛亨从家宅墙中挖出,始传于世。

毛亨据称其诗学传自子夏,作《毛诗古训传》,传授侄儿毛苌。

时人谓毛亨为大毛公,毛苌为小毛公。

同时有四家为《诗经》作注,齐、鲁、韩三家诗从西晋到宋先后失传。

只有毛亨、毛苌叔侄作注的《毛诗古训传》流传至今。

7大夫——,古代官名。

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

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8家——古代执政大夫有一定的封邑,称为家。

9宗庙——诸侯和天子祭祀祖先的地方。

10社稷:祭祀五谷神和土地神的地方。

11邑、屋、州、闾、乡、曲——古代行政区域单位。

《庄子·胠箧》:“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成玄英疏:“《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四为邑。

”州、闾、乡古代“二十五家为闾,两千五百家为州,
万两千五百家为乡”。

曲,指乡间一隅。

12斛——嘉量是中国古代对体积的标准量器,全器分斛、斗、升、合(音ge,同“革”音)、龠(音yue,同“月”音)五个容量单位。

是根据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的古制设计。

13符玺——印章。

符,用金属、玉、铜或竹木等,分为两半,双方各拿一半,合之则可验真伪。

玺,秦之后专指皇帝印章。

14六律——中国传统音律“十二律”中的一部分,又称“阳律”.
七音——有两种讲法,一是其中发声方式,二是古代音乐中“宫、商、角、徵、羽”五音加上变宫、变徵两音组成的音阶.
八风——也有两种讲法,一是八个风向(东南西北加四个角),二是古代八种乐器,依材质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六律:中国传统音律“十二律”中的一部分,又称“阳律”.
九歌——由屈原整理出的楚地民间诗歌合集《楚辞》的一部分.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
1《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2《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只藉三传研读《春秋》.《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春秋三传》都是编年体史书.
3衮——古代的一种官职。

指帝王的职事。

亦借指帝王。

或指三公的职位。

亦借指三公。

4车右——一般情况下,古人乘车尚左(以左方为尊),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

陪乘叫做骖乘,又叫车右。

而兵车情况不同。

(君王或主帅的指挥车)主帅居中自掌旗鼓,御者在左,车右都是有勇力之士,任务是执干戈以御敌,并负责战争中的力役之事(如地势险阻需下车助推等)。

一般兵车则是御者居中,左边甲士一人持弓,右边甲士一人持矛。

5爵——古代一种酒器。

古人饮酒,倡导“温克”,即是说虽然多饮,也要能自持,要保证不失言、不失态。

教人不做“三爵不识”,狂饮不止的人。

所谓“三爵不识”,指不懂以三爵为限的礼仪。

《礼记·玉藻》提及三爵之礼云:“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

”就是说,正人君子饮酒,三爵而止,饮过三爵,就该自觉放下杯子,退出酒筵。

所谓三爵,指的是适量,量足为止,这也就是《论语·乡党》所说的“惟酒无量不及乱”的意思。

6宦:做奴隶主或帝王的奴仆。

7倒戟:倒转兵器。

谓士兵背叛。

戟,泛指兵器。

唐·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嗟嗟邓大夫,士卒终倒戟。


8大史——“太史”,官名,春秋时负责起草文书、记载史实、编写史书等。

9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10金行——西晋。

古代按照五行相生相克解释王朝的更替,魏魏土行,金为金行。

11发仗云台,取伤成济——公元260年,魏帝在凌云台起兵,讨伐司马昭。

司马昭命太子舍人刺杀魏帝,灵力曹奂为帝,发仗,发兵。

仗,兵器的总成。

云台,凌云台,洛阳宫的一个小宫。

12三光、九泉——三光,日月星。

九泉,地下,犹言“黄泉”。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
1大学——古代天子设立的学校,与小学相对而言,教以穷理,正心,修身,治人之道。

2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

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

使知道事物风格的能力,然后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态。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格物致知”包含“实事求是”精神,但是,其内涵远比“实事求是”丰富。

现今流行观点和朱熹观点的差异,乃是在关于“致知”的解释。

朱熹所谓的“知”是知性─包含了智慧、心得感悟与知识─而现代流行观点的“知”只是指知识,这种观念变异可能是由于现今社会流行唯物论观点所产生的影响。

3修、齐、治、平——儒家用语。

“修”,指修身;“齐”,指齐家,“治”,治国,“平”,平天下。

指提高自身修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苍生的抱负,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他们以“修身”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形成封建伦理政治哲学的整个体系。

这样,儒家的道德论便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4慎独——一.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

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慎独是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举一例而言其深。

君不妨以慧心以观世,芸芸众生,一人不言不语,不哭不笑,不悲不哀,为之初见此人,席其身旁而坐,亦无过人之处,此人却散发着一种磁场,一股正气,压的人好生喘不过气来,唯有率先打破气氛得以解。

此何人也,其必是集“儒风五行,仁义礼智圣,诚于中,形于外,内外道德品行兼修慎独之辈”。

按照“儒风五行”的规定,它是五种“形于内”的“德之行”。

5《礼记.》——《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记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十三经”之一。

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

49篇分属于制度、通论、名堂阴阳、丧服、世子法、祭祀、乐记、吉事等,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汉族哲学思想。

第五单元佛理禅趣
1《坛经》——又名《六祖法宝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创始者、禅宗六祖慧能(一作惠能)的传法记录。

因系在法坛上宣讲的经教,故称。

是中国唯一被尊为经的佛书。

2六根清净——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

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净,它比喻已无任何欲念。

3四大皆空——四大是指构成我们这个色身及外在世界的四大元素。

即地大、水大、火大、风大。

在人体中,地大指骨骼肌肉等坚固物质;水大指唾液、血液、尿液等湿性物质;火大指温度;风大指呼吸、气。

外在的四大就比较显而易见了。

四大皆空比较难体会,而且很难用文字语言来形容,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但就个人结合一些经典和大德的开示来理解的话:空性就是无常的、非永恒的。

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每一个当下都是无法掌握的,不可得的。

你说现在,现在又过去了两秒,再讲现在,时间就又过去了两秒。

世界万物,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分,缘(条件)生缘灭,没有一样东西是恒常不变的。

4气如悬丝——气:气息、生命的迹象,。

生命犹如悬在发丝上,比喻生命垂危。

第六单元家国天下
1《贞观政要》——《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

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2刍荛——割草打柴的人。

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纳刍荛,采纳粗野之人的意见,即不耻下问。

3狂瞽——愚妄无知,多用于谦词。

瞽,瞎子。

4逆鳞——巨龙脖子下都有巴掌大小的一块白色鳞片,呈月牙状,即俗称逆鳞(汉语拼音:nìlín)。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血液从巨龙心脏的主血管涌出在白色鳞片这里分散到各支血管。

脾气再好的巨龙一旦被触及逆鳞,立刻就会象火山爆发一样散发出无限龙威。

“触逆鳞”“犯逆鳞”“披逆鳞”比喻触犯君主威严。

Z
5纂组伤女工——“纂”原值赤色丝带,“组”丝带,亦泛指精美的织锦。

女工,女子所从事的纺织,刺绣,缝制等工作。

6独夫——又“独王”。

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第七单元天理人欲
1《朱子语类》——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中国宋代景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六年(1270年)刊为《朱子语类大全》140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语类》。

此书编排次第,首论理气、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以太极、理为天地之始;次释心性情意、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再论知行、力行、读书、为学之方等认识方法。

又分论《四书》、《五经》,以明此理,以孔孟周程张朱为传此理者,排释老、明道统。

《朱子语类》基本代表了朱熹的思想,内容丰富,析理精密。

2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

汉族,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

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

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诗作有《观书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诗作,著有《四书集注》《周易本义》等书。

3举子业——明代科举考试所写的八股文。

举子,科举时代应试的士子。

渊薮——渊,深水,潭,渊水,渊谷,渊林,鱼所聚处。

薮,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薮泽,人或物聚集的地方。

4天理、人欲——“天理”和“人欲”的合称。

简称“理欲”。

宋代理学家程颐、朱熹等人所理解的“天理”,指心之本然,表现为仁义礼智四德,体现为父子、兄弟、夫妻等伦常。

实质上即形而上的封建伦理纲常;“人欲”,是指人们的生活欲望或物质利益要求,理学家们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强调“不出于理则出于欲。

科技之光经世致用人文心声
1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

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2菑畲——.耕耘。

耕稼为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

3湟潦——地上流淌的雨水。

4天铎——. 喻指替上天宣布教化的警世之言。

《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木铎﹐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用的木舌大铃。

后即以"天铎"指为上天宣明教化的权柄。

5缧绁——捆绑犯人的黑绳索。

借指监狱;囚禁。

6息肩——指让肩头得到休息。

比喻卸除生活之欲的痛苦或责任或免除劳役。

7三史——"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

《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8官书——官府收藏、编撰或刊行的书籍。

会典——记载一个朝代官署职掌制度的书。

源出于《周官》(《周礼》),唐有《唐六典》。

明清改称"会典",意思是"典章会要"。

会典是大多属当代官修断代式政书,以职官为纲,记录中央与地方官职制度沿革;会典著重记述法令典章,而不详备史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